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康復護理學講稿幻燈康復護理學講稿幻燈1一、疾病結構的變化隨著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使免于死亡的殘疾人數相應增加;人口的老齡化,必伴隨著老年退行性變疾病的增加;工交事故和運動損傷等使意外傷殘增多;慢性病逐漸增多,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險。疾病的結構發生了慢性化、殘疾化和老年化的變化。因而對康復醫學的需求也在逐漸的增加。
2021/1/122一、疾病結構的變化2021/1/122二、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要求的變化隨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們對于健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發生了變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指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生活上處于一種完全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患病或衰弱的現象。”把健康看成是生理、心理和社會諸因素的一種完善狀態。康復醫學的目標就是使病人全面康復,這與健康的新觀念的精神是一致的。
2021/1/123二、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要求的變化2021/1/123三、醫學模式的轉變隨著疾病結構的改變,對健康要求的提高,醫學模式由單純生物學模式的病因和對癥治療轉變為生物、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病因、對癥和功能治療,其目標是整體康復、重返社會。康復醫學的基本原則、工作方法及內容和專業隊伍均順應了這種新模式的要求,其重要地位和發展前景逐步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
2021/1/124三、醫學模式的轉變2021/1/124四、發展趨勢根據上述康復醫學所處的重要地位,今后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趨勢是:1.康復醫學將向各個臨床領域推廣,緊密結合臨床開展康復醫療和護理;2.提倡各個醫院的有關臨床科室都開展康復工作,使康復思想貫穿于醫療的全過程;3.康復醫學分科化的速度加快,專科建設也將不斷加強;2021/1/125四、發展趨勢2021/1/1254.重視基層康復,多層次、多領域、多種形式及多種模式的社區康復工作將逐步展開;5.重視康復醫學與康復工程學的緊密結合,為補償、增強和替代已有缺陷的功能提供幫助;6.充分發揮傳統康復醫學在康復醫療中的作用;7.強化全社會康復醫學意識,加速康復技術信息化和社會化的過程。2021/1/1264.重視基層康復,多層次、多領域、多種形式及多202第五節康復醫學的診療對象
康復醫學的診療對象與人類疾病結構的變化相吻合,也就是從過去的急性感染和急性損傷占優勢轉變為“慢性化、障礙化、老年化”,其診療對象主要是殘疾者,包括由于損傷所致的傷殘,急性病、慢性病、老年病所致的病殘,以及先天性發育障礙和異常的先天性殘疾。
2021/1/127第五節康復醫學的診療對象康復醫學的診療對一、軀體病殘者骨關節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和損傷,如截癱、偏癱、腦癱及各種關節功能障礙,是康復治療最早的和最重要的適應證。近年來,心臟康復、肺科康復、癌癥和慢性疼痛的康復也在逐漸開展。按照目前國內外康復醫學科或中心所開展的項目看,通常精神、智力和感官方面的殘疾不列人處理范圍,而是分別由精神病科、兒科、耳鼻喉科或口腔科的醫師處理,隨著“大康復”概念的傳播,康復醫師也越來越多地配合其他專科醫師處理上述殘疾。
2021/1/128一、軀體病殘者2021/1/128二、老年病人和各種慢性病人老年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行動上常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為使他們能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因此就需要康復醫學的幫助。慢性病人由于早期處于“患病狀態”,活動能力和心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這類病人采用康復治療,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避免其功能進一步損害。
2021/1/129二、老年病人和各種慢性病人2021/1/129第六節康復醫學的組成和工作內容
康復醫學是一門跨學科的應用學科,涉及醫學、心理、工程、教育、社會等學科。主要內容包括五個部分:一、康復醫學基礎學有解剖學(包括運動學);生理學(包括神經生理學、生物力學);環境改造學等。對解剖學的要求是既要具有基本的解剖學如識,即某一肌肉的起止點,神經、血管的分布,臟器器官的構造等,還要了解通過某一關節的肌肉群及其相互間的功能關系,也就是說以運動學為目標的解剖學,生理和病理學。2021/1/1210第六節康復醫學的組成和工作內容康復醫學是一門跨二、康復功能評定康復功能評定是對功能障礙程度進行分級,包括肌肉、骨骼、神經的各種功能障礙,內臟器官功能障礙,神經、心理障礙和為測定障礙程度的各種功能評定的理論和技術。運動學測定:如肌力測定,關節活動范圍的測量,步態分析等;電生理學測定:如肌電圖檢查、誘發電位測定、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心肺功能檢查:包括心電圖檢查、運動試驗、肺功能測定等;2021/1/1211二、康復功能評定2021/1/1211代謝及有氧活動能力測定:如利用功率車或活動平板檢查運動的作功量、能量消耗、最大吸氧量等;醫學心理學測定:如精神狀態、心理和行為表現、智能等;語言交流能力測定:特別是對失語癥(aphasia)的檢查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就業能力檢查和鑒定等。
2021/1/1212代謝及有氧活動能力測定:如利用功率車或活動平板202三、康復治療學即康復技能學,主要有:1.運動療法(體療)和理療:包括各種主動的、助動的和被動的治療訓練方法,常用的各種體育運動方法,有氧訓練、改善和增加關節活動度及增強肌力的方法;牽引,生物反饋(biofeedback),電、光、磁、傳導熱、水療等。
在我國廣泛應用具有傳統特色的氣功,按摩,各種保健操和拳術等以及針灸和中西醫結合的理療方法如電針、穴位磁療、中藥離子導人等。2021/1/1213三、康復治療學在我國廣泛應用具有傳統特色的氣2.作業治療(occupationaltherapy):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L):如衣、食、住、行、個人衛生等的基本技能;工藝勞動:如泥塑、編織、繪畫等;職業性勞動:如修理鐘表、縫紉、木工、車床勞動等;文娛治療(recreation):如園藝、各種娛樂和琴棋書畫等。
這些技能訓練對改善肌肉、關節功能,增強獨立生活能力,增進手的精細動作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適應家庭生活、社會活動和參加工作的需要。作業治療還負責向殘疾者提供、選擇日常生活的輔助工具,以彌補功能缺陷的不足。2021/1/12142.作業治療(occupationaltherapy):3.語言訓練(speechtraining):對因聽覺障礙所造成的語言障礙,構音器官的異常,腦血管意外或顱腦外傷所致的失語癥、口吃等進行治療,以盡可能恢復其聽、說、理解能力。4.假肢及矯形文具的裝配和應用(即康復工程):有的殘疾者須借助假肢或依靠某些支具或輔助器具及特殊用具、輪椅等來彌補、替代其生活能力的不足。5.康復心理治療:對心理,精神,情緒和行為有異常的患者進行個別或集體的心理治療。對慢性病患者也常須針對其特殊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以鼓勵其建立與疾病相抗爭的積極心理,促進患者的康復。
2021/1/12153.語言訓練(speechtraining):2021四、康復臨床學康復臨床學對各類傷殘、病殘和疾病的患者根據功能障礙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綜合康復治療。例如,對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因各種因素而致關節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等。也可針對某一疾病進行相應的康復治療,例如,風濕類疾患、冠心病病人的康復治療等。近年來,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根據患者的需要,臨床康復治療趨于分科化,有腫瘤康復、老年病康復、兒科康復、神經科康復、心臟病康復、關節或器官置換術后的康復、盲人和聾啞人康復,以及為了研究殘疾的原因、發生率、分布和預防等預防性康復等。2021/1/1216四、康復臨床學2021/1/1216五、康復護理學康復護理學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總的康復醫療計劃下,為達到全面康復的目標,與其他康復專業人員共同協作,對殘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功能障礙者進行適合康復醫學要求的專門護理和各種專門的功能訓練,以預防殘疾的發生與發展及繼發性殘疾,減輕殘疾的影響,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康復并使之重返社會。
2021/1/1217五、康復護理學2021/1/1217第七節康復護理學
一、康復護理的特點康復醫學與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共同組成全面醫學,是一個新的醫學領域,對護理有更高和特殊的要求,康復護理有別于一般臨床護理。(一)護理對象主要是殘疾者、老年病和慢性病者。他們存在著各種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殘缺,造成生活、工作和社會交往等諸方面的能力障礙,且這種身體狀況處于相對穩定狀態。2021/1/1218第七節康復護理學一、康復護理的特點2021/1/12(二)護理目的臨床醫學的重點是解除病因和癥狀以治療疾病,增進和恢復身體健康。康復醫學的任務是解決患者的功能障礙和功能重建。康復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使殘疾者(或患者)的殘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復,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平等的資格重返社會。(三)康復護理的原則1.一般基礎護理采取的是“替代護理”的方法照顧患者,患者被動地接受護理人員喂飯、洗漱、更衣、移動等生活護理。康復護理則側重于“自我護理”和“協同護理”,即在病情允許的條件下,通過耐心的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殘疾患者,充分發揮其潛能,使他們部分或全部地照顧自己,同時鼓勵家屬參與,以適應新的生活,為重返社會創造條件。2021/1/1219(二)護理目的2021/1/1219
2.功能訓練貫穿于康復護理的始終保存和恢復機體功能,是整體康復的中心。早期的功能鍛煉,可以預防殘疾的發生與發展及繼發性殘疾。后期的功能訓練可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復機體的功能。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殘存功能性質、程度、范圍,在總體康復治療計劃下,結合護理工作特點,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對患者進行康復功能訓練,從而促進功能的早日恢復。2021/1/12202.功能訓練貫穿于康復護理的始終保存和恢復機體3.重視心理護理康復患者突然面對因傷病致殘所造成的生活、工作和活動能力的障礙和喪失,從而產生悲觀、氣餒、急躁乃至絕望的情緒,心理狀態嚴重失常;老年人因離開工作崗位,加上老年病的折磨,往往具有不良心理狀態。康復治療效果不顯著,住院時間長,要求患者和護理人員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堅持不懈地、長期的進行訓練。只有當患者正視疾病、擺脫了悲觀情緒、建立起生活的信心,才能使病人心理、精神處于良好狀態,有效地安排各種功能訓練和治療,使各種康復措施為患者所接受。
2021/1/12213.重視心理護理康復患者突然面對因傷病致殘所造4.協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康復護理人員應充分地與康復治療小組的其他成員合作,保持其經常性的聯系,嚴格執行康復治療、護理計劃,共同實施對患者的康復指導,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和預防保健護理,更重要的是注重患者的整體康復,促使其早日回歸社會。2021/1/12224.協作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康復護理人員應充分二、康復護理的內容(一)評價患者的殘疾情況內容包括患者失去的和殘存的功能、對康復訓練過程中殘疾程度的變化和功能恢復的情況,認真做好記錄,并向其他康復醫療人員提供信息。(二)預防繼發性殘疾和并發癥的發生協助和指導長期臥床或癱瘓患者的康復,如適當的體位變化、良好肢位的放置、體位轉移技術、呼吸功能、排泄功能、關節活動能力及肌力訓練等技術,以預防發生褥瘡,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系感染,關節畸形及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的發生。
2021/1/1223二、康復護理的內容2021/1/1223(三)功能訓練的護理學習和掌握綜合治療計劃的各種有關的功能訓練技術與方法,有利于評價康復效果、配合康復醫師和其他康復技術人員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和殘存功能的強化訓練,協調康復治療計劃的安排,并使病房的康復護理工作成為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指導和訓練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就餐、洗漱、更衣、整容、入浴、排泄、移動、使用家庭用具,以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021/1/1224(三)功能訓練的護理2021/1/1224(五)心理護理針對殘疾者比一般護理對象心理復雜的特點,對不同心理狀態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通過護士與患者的密切接觸,觀察他們在各種狀態下的情緒變化及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憂慮等心理狀況,并對其進行記錄。經常分析和掌握患者的精神、心理動態,對己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各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進行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了解患者對出院的顧慮和困難,反映給家屬或單位,盡可能幫助解決。通過良好的語言、態度、儀表、行為去影響患者,幫助他們改變異常的心理和行為,正視疾病與殘疾。對心理上否認殘疾的患者;耐心地勸解和疏導患者擺脫非健康心理的影響,鼓勵其參加各種治療和活動,使其信緒得到松弛。對有依賴心理的患者要耐心地講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鼓勵其積極訓煉,力爭做到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使護士真正成為康復教育和心理輔導的實施者。
2021/1/1225(五)心理護理2021/1/1225(六)假肢、矯形器、自助器、步行器的使用指導及訓練康復護士必須熟悉和掌握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根據不同功能障礙者指導選用合適的支具和如何利用支具進行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功能訓練方法。(七)康復患者的營養護理根據患者疾病、體質或傷殘過程中營養狀況的改變情況,判斷造成營養缺乏的不同原因、類型,并結合康復功能訓練中基本的營養需求,制訂適宜的營養護理計劃。應包括有效營養成分的補充、協助患者進食、指導飲食動作、訓練進食,配合治療性的實施和訓練吞咽功能,使康復患者的營養得到保障。2021/1/1226(六)假肢、矯形器、自助器、步行器的使用指導及訓練2三、康復護理的專業技術(一)良好肢位的擺放注意糾正臥位姿態,不得壓迫患側肢體,一般采取仰臥或健側臥位。肢體關節保持于功能位,如肩外展50度、內旋15度、屈40度,將整個上肢放在一個枕頭上,防止肩內收;肘稍屈曲;腕背屈30-45度;手指輕度屈曲,可握一直徑4-5cm的長方形物;伸髖,膝、足下放置墊袋,使踝背屈90度。(二)體位轉移技術掌握對不同性質、程度和類別的殘疾者采取不同的體位處理及體位轉移技術。
2021/1/1227三、康復護理的專業技術2021/1/1227(三)排泄訓練1.膀胱功能訓練目的是維持膀胱正常的收縮和舒張功能,重新訓練反射性膀胱。須注意的是在無嚴重輸尿管膀胱逆流且泌尿系感染得到控制時,才能進行此訓練。(1)留置導尿管法:采用定期開放導尿管,讓膀胱適當地充盈和排空的方法,促進膀胱壁肌肉張力的恢復。操作步驟:①定時開放導尿管,日間視喝水量多少,每3-4小時開放導尿管1次,在開放的同時,囑患者做排尿動作,主動增加腹壓或用手按壓下腹部,使尿液排出。睡眠后導尿管持續開放。2021/1/1228(三)排泄訓練2021/1/1228
②訓練時應注意下列預兆式信號,如臉紅、寒戰、起雞皮疙瘩或出冷汗等,如有上述征兆,應及時放尿。③指導排尿動作,教會患者做收縮肛門括約肌及仰臥位抬起臀部動作,這些訓練有利于重建排尿功能。④拔管指征:經膀胱容量檢測、冰水試驗、球海綿體肌反射和肛門括約肌張力試驗等檢查,證實排尿功能恢復,才可試行拔管。
2021/1/1229②訓練時應注意下列預兆式信號,如臉紅、寒戰、起雞皮疙⑤拔管試驗:換導尿管時,排空膀胱的尿液,用0.02%呋喃西林灌注膀胱,檢測其容量,若容量﹥150毫升,再進行冰水試驗:方法是先排空膀胱,用注射器注人4℃無菌生理鹽水50毫升,立即拔除尿管,若尿液隨之排出,證明膀胱括約肌和迫尿肌協調功能恢復,可拔除尿管;若達到容量,而冰水試驗失敗者,按原計劃喝水,拔管2-3小時后,試行排尿或用手壓下腹部,如無尿,于半小時后重復一次;4小時后無尿或只排出少量尿液,為了刺激排尿,可肌注卡巴可(氨甲酰膽堿)0.25g,如無效需再留置導尿管。以后每隔7-10天,即相當于更換導尿管的同一時間,重新試驗。如能排尿,需測定殘余尿量,其方法是于拔管前開放導尿管,使膀胱排空,然后喝水5OOml,一小時后讓患者試行排尿,分別測定排尿量及殘尿量。當患者自解尿量與殘尿量之比接近3:l時,稱為平衡膀胱,此時可撥除導尿管。一周內每日測殘尿量,如果都達到3:l的比例,即可謂膀胱訓練成功。
2021/1/1230⑤拔管試驗:換導尿管時,排空膀胱的尿液,用0.02%
(2)間歇導尿法:間歇導尿法是較好的治療方法,尤其適用于女性患者,且泌尿道感染率較低,合并癥少。間歇導尿法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每4-6小時導尿1次,睡前導尿管留置開放。②每次導尿前半小時,讓患者試行自解,一旦開始排尿,需測定殘尿量。③如果殘尿量越來越少,可適當延長導尿間隔時間,以至逐漸停止導尿。
2021/1/1231(2)間歇導尿法:間歇導尿法是較好的治療方法,尤其適(3)排尿訓練:即使完全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留置導尿管也應該定期開放,以利于排尿肌功能恢復。排尿訓練時需注意以下幾方面:①不知有尿失禁或尿污染時,盡量不用尿墊,男性病人可將特殊的塑料排尿器用紗布固定在會陰部。②能夠保持坐位的患者,最好使用坐式便盆,在廁所內排尿。③為方便偏癱患者乘輪椅活動,廁所的門要寬大,人口處用拉簾,坐盆周圍裝扶手和備有衛生紙等。2021/1/1232(3)排尿訓練:即使完全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留置導尿2.腸道護理措施①鼓勵自行排便有排便意識的患者應當給予鼓勵,最初應訓練患者排便的習慣和方法,如期達到自理的目的。②排便訓練:避免急躁,指導患者正確運用腹壓或腹部按摩的方法,并口服緩瀉劑或肛門用藥。臥位排便時,使用橡皮囊式便盆,可隨病人體位變形而密切接觸皮膚,刺激性小;患者能坐位排便時,則使用坐式便盆。訓練患者利用胃-大腸反射促進排便,即一般在飯后,特別是在早飯后,將開塞露類藥物放入肛門內,10分鐘后囑患者坐在便盆上,經20-30分鐘后即可排便。如果用一次開塞露無效,可在早飯前、后各用一次,如果仍無效則需灌腸處理。2021/1/12332.腸道護理措施2021/1/12333.關節活動度的練習關節活動度有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助力運動以及關節功能牽引法。可根據情況,選用適合的關節活動練習。4.溝通技術①失語癥患者,言語障礙并不等于就有聽力障礙,因此不必高聲講話。如果經過訓練仍不能說話時,可用發音方法加以誘導,待其理解后再改變話題;對語言理解力非常差的患者,可用簡單的“是”或“不”來回答提出的問題,也可用圖片或卡片示意。若患者能夠正確應答,應給予鼓勵。2021/1/12343.關節活動度的練習關節活動度有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助力②失認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要反復加以說明,直至患者理解。對穿衣不能區分表里、左右、上下的患者,應標以不同的顏色或符號。③癡呆、精神異常患者,精神癥狀因病灶部位、年齡、性格等不同而不同。患者的企求往往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常因此而焦慮不安。患者一旦出現腹瀉、便秘、失眠、排尿困難,就會呈現出假性憂郁病癥狀。可借助書、報、雜志及日常會話,促進患者思考問題,并消除一切不良精神因素,也可讓患者做一些自己喜歡而又可以緩和精神緊張的手工操作,以便恢復其自信心。癡呆者不會述說自己的癥狀,常常是把幾種癥狀都混在一起,對此應該認真地加以分析,制定正確的治療、護理方案。
2021/1/1235②失認患者,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要反復加以說明,直至患5.吞咽技能與飲食指導①協助患者進食,經口進食時,抬高床頭,從偏癱的一側喂入,囑患者一口一口地下咽。開始時用半流食,而后根據患者下咽情況改變飲食性狀。若出現噎食等現象,應隨時觀察并記錄,以便調整飲食。切勿發生誤飲或窒息。②指導飲食動作,患者如患手麻痹而又不易恢復時,則訓練其健側手功能;麻痹癥狀輕的患手,開始訓練時使用叉或匙,而后逐漸改用筷子;對不能完成精細動作的患手,可用健手輔助之;若單靠健手吃飯,應備有一個裝放餐具的小盒,或在食具下墊上金屬板、硬紙板或毛巾等,使之穩固易于持拿;患者盡可能不在床上吃飯,如果患者能夠在輪椅上持續端坐30分鐘,則應在輪椅上吃飯;生活可以自理的患者應去食堂吃飯。2021/1/12365.吞咽技能與飲食指導2021/1/1236③治療性飲食的制作,根據病人往日的飲食習慣和吞咽功能改善,可逐漸增加所進食物種類、不同溫度、不同品味的流質食物、軟食,以增加病人的食欲,使其得到所需的營養成分,根據病情的恢復情況隨時調整飲食,逐漸給予難度更大的飲食(如軟飯、面包等),最后進普食。6.呼吸功能訓練和排痰方法①呼吸功能鍛煉:掌握最有效的呼吸方法,增大換氣量;增強耐久力,促進肺內分泌物的排出;加強膈肌和輔助呼吸肌的活動;改善脊柱和胸廓的活動狀態,維持正確姿勢。【種類和方法】通常是利用吹氣囊、吹蠟燭的方法和胸廓向上抬舉、上肢外展擴大胸廓的輔助性呼吸運動以增加肺活量、防止肺功能下降和肺栓塞;有胸式呼吸訓練法、吸氣呼吸訓練法和腹式呼吸訓練法。2021/1/1237③治療性飲食的制作,根據病人往日的飲食習慣和②排痰方法:【體位排痰法】借助于重力和震動協助患者排痰的方法:擺好體位,用機械刺激,結合扣打或震動促進咳嗽排痰;【催痰法】術后患者因傷口疼痛不能咳痰時,用手緊壓疼痛部位,在呼氣瞬間,壓迫胸廓,用力咳痰。2021/1/1238②排痰方法:2021/1/12387.各種康復操和醫療體操醫療體操主要是肌力訓練,對未癱瘓的肌肉施以充分的訓練,著重于肩、背部和上肢的肌肉,最多采用的是徒手體操,還有利用啞鈴、彈簧等進行抗阻力練習。體操每天2次,每次10~15分鐘,以后逐漸增加下列練習,每次練習時間可加至30~60分鐘(視患者體力和健康情況而定)。練習方法有:①在俯臥位下發展背肌力量的練習。②在俯臥位下運動軀體的練習。③在四肢著地體位下用兩短腋杖活動的練習。④坐起訓練,坐位平衡練習。⑤離開床,坐在椅子上扶雙杠支撐身體的練習。⑥用兩手幫助,從地上爬起并坐到不同高度椅子上的練習。⑦墊上體操等。2021/1/12397.各種康復操和醫療體操醫療體操主要是肌8.體位訓練開始時先將床頭搖起30°~60°,如無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出汗等癥狀,一周內可以坐起。最初由他人扶助坐起,以后患者借助繩帶(寬約12~l8Cm,分三頭縛在床尾)坐起,患側予以支撐,一周后能坐穩,可兩腿下垂坐在床邊,再一周后可下地坐椅。9.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包括飲食、洗漱、更衣、個人衛生和家務勞動及室外活動等,是康復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10.假肢、矯形器、輔助器具的使用指導及訓練技術康復護士必須熟悉和掌握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才能做好指導和訓練工作。11.掌握康復綜合治療計劃的有關技術康復護士只有康復護理的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和掌握并能實際應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心理療法、言語矯治等方面的知識。2021/1/12408.體位訓練開始時先將床頭搖起30°~6四、護士在康復中的作用護士在康復醫療中是患者日常生活的服務者和管理者、各種活動的組織者、功能訓練的指導及實施者、病室環境的設計師以及健康和安全的保衛者。(一)實施者的作用護士根據康復治療計劃完成大量的預防和治療措施,許多功能訓練的實施也是在護士的幫助、監督和具體指導下完成的。要求護士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環境、科學的訓練和精心的護理,按康復計劃的實施來維持患者最佳身體和精神健康,預防并發癥和畸形的發生,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021/1/1241四、護士在康復中的作用2021/1/1241(二)協調者的作用整體康復是由康復醫師、康復護士和其他康復專業人員共同協作完成的。康復過程中患者需接受理療、運動、作業、語言、心理治療及支具裝配等多種治療訓練。作為康復治療小組的重要成員,護士必須與有關科室人員溝通情況、交流信息、協調工作,使康復過程得到統一完善。(三)教育者的作用作好康復教育工作,幫助和指導患者進行清潔衛生、排泄、褥瘡預防、保持營養等訓練,并堅持自理日常生活活動;組織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計劃,負責監督實施,并提供有關知識咨詢和資料。為患者出院做好精神、物質、技術等方面的準備工作,以便使康復目標全面實現。2021/1/1242(二)協調者的作用2021/1/1242(四)觀察者的作用在康復醫療體系中,護士與康復對象接觸最多,加上護理工作的性質所決定,護士對患者傷殘程度、心理狀態、功能訓練和恢復情況了解最深。護士的觀察為康復評定、治療計劃的制訂和修改以及實施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五)心理護理的先導作用心理康復是整體康復的先導,大量的心理康復工作是靠護士的語言、態度和行為來完成的。護士像親人一樣護理患者的身體,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和引導,在社交上給予支持和幫助。護士具有幫助患者克服身體上的障礙、精神上的壓抑和社會上的壓力的技能,因此在恢復患者心理平衡中,護士起到了關鍵的作用。2021/1/1243(四)觀察者的作用2021/1/1243(六)康復病房管理者的作用周圍環境包括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作用,護士不僅要保持病房美好的生活環境,而且要進行大量的組織工作,協調好醫患之間、患者之間、患者與家屬之間以及其他人的關系,使患者逐漸適應社會。有時護土是患者利益和要求的表達和維護者,當他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格受到凌辱時,護士能夠主持公道。2021/1/1244(六)康復病房管理者的作用2021/1/1244五、整體康復護理(一)常見的康復護理診斷1.自我照顧能力不足個體處于生活自理能力有限的狀態。2.保護能力改變個體處于保護自己避開那些內在或外在威脅(如疾病或損傷)的能力降低的狀態。3.思維改變個體處于其認識過程和活動受到干擾的狀態。4.適應能力降低個體適應內外環境變化能力明顯低于正常。2021/1/1245五、整體康復護理2021/1/12455.活動能力障礙個體處于獨立移動的能力受限的狀態。6.能量供應失調在個體周圍能量流動混亂導致其身體、心理和精神的不協調。7.吞咽障礙個體主動運送液體和固體從口腔到胃的能力有所降低的狀態。8.有孤獨的危險個體處于主觀上可能經受一種模糊的苦悶的危險狀態。9.溝通障礙個體在與人的交往中表達自己需要的能力低下或缺如的狀態。10.有親屬依戀改變的危險能促使家庭成員和患者之間保護性和養育性相互關系發展的互動過程受到干擾。2021/1/12465.活動能力障礙個體處于獨立移動的能力受限11.照顧者角色困難照顧者在扮演家庭照顧者的角色時感到有困難。12.家庭動力改變一個家庭的心理、精神和生理功能處于紊亂狀態,導致產生矛盾、否認問題、拒絕改變、問題解決方法無效和一系列自身存在的危機。13.社交隔離個體參加社會交往處于量的不足和與外界無法交往的狀態。2021/1/124711.照顧者角色困難照顧者在扮演家庭照顧者14.潛在的精神健康加強個體通過發自內在力量的協調的相互作用展現出精神上的健康過程。15.潛在的社區應對能力增強對適應和解決問題以滿足社區要求或需要的社區活動形態是滿意的,并對目前或將來的一些問題或應激的管理能力能夠進一步得到提高。16.遷居應激綜合征由于環境遷移而產生的生理或心理、社會的紊亂。2021/1/124814.潛在的精神健康加強個體通過發自內在(二)康復護理程序更著重于從患者的整體需要出發,對患者身心存在的各種健康問題作出判斷,和一般護理程序一樣是護士解決患者健康、康復問題的基本程序。其組成結構包括四個步驟:
評估(收集資料)→計劃(制訂康復護理計劃)→實施(執行康復護理措施)→評價(評價效果)護士對患者作全面的詳盡的了解,找出患者所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依據患者不同的康復目標,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一系列符合康復要求的各種專門護理活動和功能訓練措施,最大限度的實現康復目標。2021/1/1249(二)康復護理程序2021/1/1249六、康復護理新進展隨著“預防-醫療-康復”三位一體大衛生觀的提出,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得到迅速的發展,醫療、護理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更顯突出,引起了護理界的重視和呼吁。為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康復護理作為全社會的健康保健事業,得到社會的公認和各國政府以及各階層的關注和支持。北京成立的中華康復護理學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在康復護理理論、康復護理技術以及康復護理科研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2021/1/1250六、康復護理新進展2021/1/1250對臨床康復護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使護理界日益認識到康復護理在患者治療全過程中的地位,預防為主的新康復觀滲透到臨床護理各學科,貫穿于創傷和疾病恢復的全過程,大大推進了臨床康復實踐和科研的進程。臨床康復護理工作的重點除了對創傷患者殘存生理功能的康復外,己經擴大到對腫瘤、精神病以及多種慢性病患者的康復治療和護理,對患者心理障礙的康復已經越來越引起護理界的關注,為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重返社會,心理康復護理的比重日益加大。2021/1/1251對臨床康復護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使護理界日益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康復技術的提高和康復設備的更新,康復護理技巧也有了逐步的提高,患者回歸社會的康復目標日益成為可能,社會對殘疾人的平等權利的維護,使康復護理后期效應成為現實,必將大大提高康復護理在社會上的影響。
2021/1/125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康復技術的提高和康復設第二章康復治療的理論基礎第一節神經功能恢復的理論基礎一、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系統中存在兩類不同的細胞,即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典型的經元由4部分組成:胞體、樹突、軸突和突觸前末梢。胞體是神經元的代謝中心,包括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胞體發出兩類突起:樹突和軸突。樹突的作用是接受來自其他神經元的出人信息。軸突是神經元的信號傳遞部分。軸突末端發出具有許多膨大部分的細分支,稱為突觸前末梢,通過突觸前末梢神經元把其活動的信息傳遞到另一神經元的接受表面。
2021/1/1253第二章康復治療的理論基礎第一節神經功能恢復的理論神經元胞質轉運在神經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神經元胞質轉運是指神經活性物質以不同速度自胞體順向轉運到神經末梢釋放或被末梢攝取后逆向轉運到胞體以及在胞體與其他胞體之間的往返轉運。神經活性物質包括活性離子、低分子物質、神經激素、遞質、代謝酶、細胞結構分子、功能調節物質和其他外源性物質。多種物質的神經元胞質轉運形成了神經系統中的分子信息傳遞,其生理意義是:①維持神經元的正常結構和極性,為神經元的生長發育、代謝更新提供物質基礎。
2021/1/1254神經元胞質轉運在神經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神經元胞質②形成神經系統中的分子信息傳遞,與跨膜的神經沖動和細胞內的信號傳導在功能上相互整合,體現神經系統的調控作用。③使神經元和靶細胞、膠質細胞以及細胞外基質進行物質交換,協調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并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組織中除神經元以外的另一類細胞,其數量是神經細胞的10~50倍。膠質細胞與神經細胞一樣也具有細胞突起,與神經細胞不同的是具有終身分裂增殖能力,其生理功能有:①支持作用與神經元膠合在一起,為神經提供一定的支架,保持腦結構的硬度。2021/1/1255②形成神經系統中的分子信息傳遞,與跨膜的神經沖動和細胞②隔離與絕緣作用中樞神經的少突膠質細胞和外周神經的雪旺細胞形成髓鞘包繞神經纖維,起絕緣作用。③修復與再生作用在神經細胞因損害或衰老而消失后,留下的空隙由分裂增殖的神經膠質細胞所充填,這種修復主要由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完成。增殖的膠質細胞又稱反應性膠質細胞,有釋放大量神經營養因子、刺激神經細胞及其突起生長的能力,并有利于腦損傷的再生與修復。④屏障作用某些膠質細胞誘導腦毛細血管和靜脈的內皮細胞之間形成無通透性的緊密連接,如腦-血屏障。2021/1/1256②隔離與絕緣作用中樞神經的少突膠質細胞和外周神經的⑤引導發育神經元遷移在發育過程中,某些膠質細胞能引導神經元移行、指示軸突的生長。⑥調節神經元的功能有研究表明,膠質細胞可合成和分泌神經活性物質起神經營養作用,另外膠質細胞還參與神經遞質的代謝。二、神經損傷的反應神經受損傷的因素有物理性創傷、化學物質中毒、感染、遺傳性疾病以及老化、營養代謝障礙引起的神經退行性變。神經系統對損傷的反應取決于損傷的性質、部位和損傷因素作用的時間的長短。然而,無論是中樞神經系統還是外周神經系統,其神經軸突損傷后都發生以下反應:2021/1/1257⑤引導發育神經元遷移在發育過程中,某些膠質細胞能引①受損軸突的近、遠側端腫脹。②損傷使Ca2+內流,Ca2+或活化鈣依賴蛋白酶或產生超氧化物樣的自由基,這些產物使細胞骨架崩解及生長錐萎縮,從而介導神經毒性反應。③遠端神經末梢退變及突軸傳遞消失。④胞體腫脹胞核移位,胞核周圍的尼氏體分散染色質降解。⑤與受損神經元有突觸聯系的神經元也將變性,稱跨神經元或跨突觸變性。⑥血-腦或血-神經屏障不同程度破壞,引起炎癥、免疫反應,這些反應有利于損傷細胞殘屑的消除和受損神經的再生修復。
2021/1/1258①受損軸突的近、遠側端腫脹。2021/1/1258腦卒中常引起神經元供血障礙,導致腦細胞的缺血性損傷,其損傷的程度決定了神經元的存亡。腦缺血性神經元的死亡有壞死和凋亡兩種方式。急性期神經元的死亡以壞死為主,多發生在缺血后較早的缺血中心,而繼發性死亡或遲發性死亡則以凋亡為主,多發生在缺血以后的半暗區。腦缺血后若能及時采取腦保護措施,可預防或減輕神經元的損傷,減少腦細胞死亡。2021/1/1259腦卒中常引起神經元供血障礙,導致腦細胞的缺血性損傷三、神經再生神經損傷后的再生修復是十分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涉及從分子、細胞到整體的各個層次的變化。無論中樞或外周,神經再生是指突起主要是軸突的再生,其再生的前提是必須有能行使功能的胞體存在。有效再生應該是構筑、重建、代謝再現和功能修復的綜合體現。(一)再生過程完整有效的再生過程包括再生軸突的出芽、生長和延伸,與靶細胞重建軸突聯系實現神經再支配而使功能修復。神經纖維的再生還賴于膠質細胞的參與,中樞和外周的膠質細胞和他們提供的微環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再生的難易。軸突損傷后存活神經元的再生軸突必須穿過潰變的髓鞘和死亡細
2021/1/1260三、神經再生2021/1/1260胞的殘屑,以及由反應膠質細胞增生形成的瘢痕,這是很難逾越的屏障,所以達到靶細胞完成突觸重建的可能性很小。另外,生長相關蛋白-43(GAP-43)在絕大多數成年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消失,但在某些受損后軸突發芽的神經元如海馬神經元仍可得到表達,而且GAP-43還存在于許多成熟的外周神經元中。GAP-43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中樞神經元不能合成GAP-43及其相似的其他蛋白成分,也是造成成熟的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軸突再生能力差的原因。而在外周,雖然神經膜細胞的過度增殖也可形成類似的阻礙,但神經膜細胞及其分泌的層粘蛋白、纖粘蛋白等細胞外基質對再生軸突有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加上血源性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對潰變的細胞殘渣能更有效的清除,因此再生軸突可以抵達并支配其靶細胞,實現功能修復。2021/1/1261胞的殘屑,以及由反應膠質細胞增生形成的瘢痕,這是很難逾越的屏(二)神經發芽神經發芽分為再生性發芽和側枝發芽。前者是指當通向神經元或靶組織的傳人末梢損傷時由受損軸突的殘端向靶延伸的芽。在一塊肌肉中有一部分肌肉纖維的運動神經被切斷了,于是同一塊肌肉中損傷附近的運動神經發出側芽,生長到喪失支配的肌纖維上形成運動終板,使那些喪失功能的肌纖維重新恢復功能。哺乳類動物中樞神經在發育期具有很強的發芽能力,如破壞成年田鼠的上丘,可使視覺誘導時的旋轉反應消失;但破壞新生田鼠的上丘,雖然可使其成年后動物視覺減弱,但不完全喪失視力。這說明了投射區具有選擇性地轉移到相關聯的腦區的能力,而不是毫無目標的轉移到別的靶區,神經細胞的投射數會盡量維持到本來視神經元應有的水平。
2021/1/1262(二)神經發芽2021/1/1262(三)可塑性神經的可塑性是指一切有異于神經系統正常活動模式或特異性的情況,包括后天的差異、損傷、環境及經驗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決定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發生行為改變的反應能力。部分神經元損傷后,可通過鄰近完好神經元的功能重組,或通過較低級的中樞神經部分來代償;除此之外,局部的損傷還可以通過失神經敏感和潛伏通路及突觸發芽等機制來代償。神經系統的可塑性不僅限于對損傷的適應,而且環境變化和個體經驗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神經元受損后,突觸在形態和功能上的改變稱為突觸的可塑性,具有可塑性潛力的突觸多數為化學性突觸。突觸的可塑性表現為突觸結合的可塑性和突觸傳遞的可塑性,
2021/1/1263(三)可塑性2021/1/1263前者指突觸形態的改變,及新的突觸聯系的形成和傳遞功能的建立,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可塑性。突觸傳遞的可塑性指突觸的反復活動引起突觸傳遞效率的增加(易化)或降低(抑制)。這種活動依賴性的突觸傳遞效率的增強和抑制可以發生在同一突觸或不同突觸之間,大致分為:①同突觸增強,如長時程突觸傳遞增強;②異突觸增強,如敏感化;③聯合型突觸增強,強刺激和弱刺激分別通過兩個輸人通路傳至同一神經元,強刺激的突觸傳人可以引起弱刺激的突觸傳入增強;
2021/1/1264前者指突觸形態的改變,及新的突觸聯系的形成和傳遞功能的建立,④同突觸抑制,如習慣化;⑤異突觸抑制,如長時程突觸傳遞抑制。(四)影響神經再生的因素神經再生是非常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它牽涉到神經元本身和有關神經元微環境的各個方面。1.中樞和外周神經的共同特點是損傷引起膠質細胞和施萬細胞的增殖和分泌,這種增殖和分泌所產生的效應是雙向性的,適當的增殖有利于再生軸突的生長,但過度的增殖所形成的瘢痕則阻礙再生軸突的生長和延伸,并使再生軸突再次退變。
2021/1/1265④同突觸抑制,如習慣化;2021/1/12652.神經因子多數神經因子能促進神經元生長和存活,但能刺激神經元生長的很多活性物質并非都是神經因子。己知的細胞因子均為多元和多向性,如星形膠質細胞、雪旺細胞和唾液腺分泌的神經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分泌的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等。促進突起生長的因子在發育的過程中其基因表達常出現時相變異,對不同種類的神經元還有明顯的作用選擇性。3.神經細胞粘附分子,它是質膜上的整合蛋白,通過粘連和導向作用不僅影響神經突起的生長、延伸和樹突分支而調節神經元的形態,還可藉此影響神經元細胞骨架蛋白的分配、聚合和細胞骨架的組裝。雪旺細胞基底膜含有神經-膠質細胞粘連分子中的層粘連蛋白和纖粘連蛋白,星形膠質細胞僅在胚胎期短暫表達層粘蛋白和纖粘蛋白,成年后腦中層粘蛋白消失。層粘連蛋白對發育和再生是不可或缺的,成年腦缺乏層粘連蛋白,可能是中樞神經再生困難的原因之一。
2021/1/12662.神經因子多數神經因子能促進神經元生長和存四、神經元的代償性修復神經元的修復是維持神經系統正常功能所必須的,腦內氧化異常引起中樞神經細胞的DNA損傷,由于神經元的修復障礙,得不到及時的修復,從而造成神經元的退變。神經元受到缺血損傷后會導致神經元DNA斷裂,這種斷裂具有其規律性。損傷的DNA本身具有激發神經細胞的自身修復機制,往往誘發一些新基因的表達,以及激活DNA修復酶等。2021/1/1267四、神經元的代償性修復2021/1/1267研究表明PARP[Poly(ADP-ribose)poIymerase]在DNA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PARP是一種核蛋白酶,當DNA受到氧化損傷時,損傷的DNA可刺激PARP酶活性增強,PARP酶活性的變化對神經元存活的作用依賴于NAD+的量。在培養的神經元內加人興奮性谷氨酸,導致NO形成量增加,后者通路之一是激活PARP的活性,加速NAD+的代謝,耗竭ATP,導致細胞死亡。另有研究表明,在實驗性腦缺血的動物模型中,小劑量應用PARP酶具有很強的腦保護作用,明顯的縮小腦缺血后的梗死灶,而大劑量則有腦損害作用,表現為腦缺血后梗死灶體積增大。由此可見,PARP在神經元損傷和修復過程中有雙重調節作用。
2021/1/1268研究表明PARP[Poly(ADP-ribose)p第二節康復治療的生物力學基礎一、生物力學的基本概念1.生物力學研究生物體內力學問題的科學叫生物力學(biomechanic),它是力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的學科。2.力和應變單位面積上的作用力叫應力,單位是N/m2。物體受外力作用發生形狀和大小改變稱變形。物體的形變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結果,應力相對應的形變不是絕對改變而是相對改變,物體在內部應力作用下發生的形變和大小的相對變化稱應變。在一定的形變限度內,當解除外力后,物體能夠完全恢復原狀的變形叫彈性形變,其基本形式有長度形變、體積形變和形狀形變。
2021/1/1269第二節康復治療的生物力學基礎2021/1/1269長度形變:當一個細長物體受到縱向牽拉或擠壓時,形變主要發生在沿作用力方向的長度改變。體積形變:當物體受到壓強作用,體積發生變化而形狀不改變的形變。形狀改變:只有形狀改變而不發生體積改變的剪切形變,如一彈性長方體,在兩對平行切面上施加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平行的剪切力的作用所發生的形變即剪切形變,其對應的應變為剪切應變(shearingstrain)。
2021/1/1270長度形變:當一個細長物體受到縱向牽拉或擠壓時,形變主3.彈性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某物質的應力和應變的比值稱該物質的彈性模量。在長變的情況下,在正比極限范圍內,張應力與張應變之比或壓應力與壓應變之比稱楊氏模量(young'smodulus)。4.剛體在外力作用下,物體的大小與形狀不發生改變的物體稱為剛體(rigidbody)。理論上,剛體是指在任何載荷下都不發生變形的物體。在實際研究中,當有些部分在制定載荷下的變形與該研究中其他部分的變形量相比極其微小可忽略不計時,則可將該部分視為剛體。如在腰椎運動中,椎體與椎間盤、韌帶、關節囊相比,變形量極小,因而可被視為剛體,而椎間盤等其他物體則視為塑性物體(plasticbody)。
2021/1/12713.彈性模量(modulusofelasti5.力矩力F的作用點對應的矢量,與F的乘積叫做力矩,即M=r×F,它表示力對物體轉動作用的大小。二、骨與關節的生物力學(一)骨骼的生物力學功能骨骼系統是人體重要的力學支柱,不僅承受著各種載荷,還為肌肉提供可靠的動力聯系和附著點。骨組織主要由骨細胞、有機纖維、粘蛋白、無機結晶體和水組成。骨的生物活性來源于骨細胞。膠原纖維借助粘蛋白的膠合形成網狀支架,微小的羥磷灰石晶粒充填于網狀支架并牢固的附著于纖維表面,這種結構不僅具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還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膠原平行有序排列并與基質結成片狀形成骨板,是形成密質骨的單元。膠原與基質貼附交錯無序則形成棒狀骨小梁,是形成疏質骨的單元。骨的力學性質受人的年齡、性別、部位等因素的影響。2021/1/12725.力矩力F的作用點對應的矢量,與F的乘積叫做骨的變形以彎曲和扭轉最為常見,彎曲是沿特定方向上連續變化的線應變的分布,扭轉是沿特定方向上的角應變的連續變化。骨骼的層狀結構充分發揮了其力學性能。從受力情況來分析,一長骨若中部受到垂直于長軸的力的作用,該長骨的兩端由關節固定,中間部的力使其長度伸長并彎曲,與兩端關節固定點形成相反的平行力;骨載面上的應力分布情況是沿Y方向的應力以中心部對稱,向骨的表層對稱分布,即中心部應力為0,越靠近骨皮質部應力越大。長骨受力時的變形及應變如下:
2021/1/1273骨的變形以彎曲和扭轉最為常見,彎曲是沿特定方向上連續若受到扭轉力的作用,情況亦是如此,骨的一部分類似于一個圓柱體,圓柱的端面受一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發生角應變,軸心的應變及剪應力為零,圓柱體表面的力最大,即骨皮質部受的力最大,而骨皮質是最堅硬的部位,抗壓、扭轉力最強。骨骼受力的扭轉和應變如下;
2021/1/1274若受到扭轉力的作用,情況亦是如此,骨的一部分類似于一(二)應力對骨生長的作用骨是能再生和修復的生物活性材料,有機體內的骨處于增殖和再吸收兩種相反過程中,以上過程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性別、某些激素水平以及應力。研究表明,骨骼都有其最適宜的應力范圍,應力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其吸收加快。如癱瘓的病人,骨骼長期缺乏肌肉運動的應力作用,使骨吸收加快,產生骨質疏松,另外,失重也可造成骨鈣丟失。骨折后的骨愈合需骨痂形成,而骨痂的形成需要應力作用。骨在應力作用下羥磷灰石結晶的溶解增加,使發生應變的骨組
2021/1/1275(二)應力對骨生長的作用2021/1/1275織間隙液里的鈣離子濃度增大,以利于無機晶體的沉積。骨的重建是骨對應力的適應,骨在需要應力的部位生長,在不需要的部位吸收。制動或活動減少時,骨缺乏應力刺激而出現骨膜下骨質的吸收,骨的強度降低。骨折鋼板內固定,載荷通過鋼板傳遞,骨骼收到的應力刺激減少,骨骼的直徑縮小,抗扭轉能力下降。相反,反復承受高應力的作用,可引起骨膜下的骨質增生。
2021/1/1276織間隙液里的鈣離子濃度增大,以利于無機晶體的沉積。骨的重建是(三)關節的種類根據關節運動與否,可將關節分為不動關節和可動關節。不動關節指兩骨間無裂隙,借助纖維組織或軟骨組織牢固的連接,如肋骨與肋軟骨的連接。可動關節指兩骨間有裂隙,骨端覆蓋光滑的關節軟骨關節,周圍有膠質膜密封,該類型最常見的是滑膜關節,按滑膜關節的形態分為7種關節:①平面關節:有兩個幾乎是平面的并列關節面,如跗骨間關節,運動為兩骨間的單純移動。2021/1/1277(三)關節的種類2021/1/1277②屈戍關節:形如鉸鏈,受形狀限制只能在一個平面上運動,有堅固的副韌帶,屬單軸關節,如指間關節和肱尺關節。③車軸關節:有一骨性中軸圍繞在骨韌帶環內,只能繞中軸旋轉,中軸也可在環內旋轉,如橈骨頭在環狀韌帶和尺骨橈骨切跡內旋轉,寰椎圍繞樞椎齒突的旋轉。此關節屬單軸關節。④雙踝狀關節:有兩個凸踝與兩個凹關節面相關節,雙踝幾乎平行,具有一個共同的關節囊,如膝關節,或完全分開的兩個關節囊,如顳下頜關節,此關節屬單軸關節。2021/1/1278②屈戍關節:形如鉸鏈,受形狀限制只能在一個平面上運動,⑤橢圓關節:具有一個卵圓形的凸關節面和一個并列的橢圓形凹關節面,屬雙軸關節。如橈腕關節和跖趾關節。⑥鞍狀關節:屬雙軸關節,具有兩個凹凸關節面,每一個關節面有一特定的主凸面和與其直角位置最大的凹面,較大的凸關節面與較小的凹關節面并列,另一關節面則相反,如拇指腕掌關節。⑦球形關節:有一個球形的頭和一個相對的窩形成,屬多軸關節,具有三個自由度。如髖關節和肩關節。
2021/1/1279⑤橢圓關節:具有一個卵圓形的凸關節面和一個并列的橢(四)骨與關節的運動骨骼運動會產生相應的關節運動,骨骼運動有兩種基本形式:旋轉和線形位移。骨骼的旋轉會產生關節的滾動-滑行,其線形運動會產生關節的滑行、牽引、壓縮。1.骨骼旋轉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均可產生骨骼的旋轉,旋轉分為單軸旋轉和多軸旋轉。單軸旋轉即圍繞一軸且發生于一平面的骨骼旋轉,從功能上講又稱解剖運動。多軸旋轉即圍繞多于一軸并產生于多于一平面的骨骼運動,其代表了生活中大部分功能動作,所以又稱功能運動。
2021/1/1280(四)骨與關節的運動2021/1/1280與骨骼旋轉有關的關節運動:滾動-滑行(jointroll-gliding)正常關節的運動即可產生滾動-滑行。滾動發生于兩關節面形狀不同的情況下,接觸點同時變化,所發生的運動為成角運動,無論關節表面凸或凹,滾動的方向總是朝向成角骨運動的方向。滑行發生與一側關節面的一點接觸對側關節面的不同點時,滑行的方向取決于運動骨關節面的凹凸形狀,當運動骨關節面凸出時,滑行方向與成角骨運動方向相反;當運動骨關節面凹陷時,滑行方向與成角骨運動方向相同。當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時,關節的正常滾動-滑行被干擾,活動度受限與不正常的滑行有關,當關節滾動程度大而無滑行時,與骨骼運動同向的關節表面受到壓縮,同時,與骨骼運動相反方向的關節表面受到牽張,易于損傷。
2021/1/1281與骨骼旋轉有關的關節運動:滾動-滑行(joint2.骨骼的線形位移骨骼的線形位移是由作用于身體上的外力而形成的,分為牽引(traction)、壓縮(compression)和滑行(gliding)。與線形位移有關的關節運動有:治療面(treatmentplane):是指經過關節凹面,垂直于旋轉中心與關節接觸面中線的平面。對于凹面關節治療面與關節的凹面同步移動,對于凸面關節,凸面移動治療面保持不動。牽引:是指與治療面垂直且遠離治療面的線形運作。壓縮:是指與治療面垂直且移向治療面的線形運作。滑行:是指與治療面平行的關節活動性動作。
2021/1/12822.骨骼的線形位移骨骼的線形位移是由作用于身體上的三、肌肉的生物力學(一)肌肉的類型根據肌細胞分化情況可將肌細胞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骨骼肌按其在運動中的作用不同,又將肌肉分為原動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協同肌。1.原動肌在運動的發動和維持中一直起主動作用的肌肉叫原動肌。2.拮抗肌指那些與運動方向完全相反或發動和維持相反運動的肌肉。在屈肘運動中,肱二頭肌是原動肌而肱三頭肌是拮抗肌。
2021/1/1283三、肌肉的生物力學2021/1/12833.固定肌為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的動力作用,需將肌肉近端附著的骨骼作充分固定,這類肌肉即為固定肌。如在肩關節,當臂下垂時,岡上肌起固定作用。4.協同肌一塊原動肌跨過一個單軸關節可產生單一運動,如多個原動肌跨過多軸或多個關節,就能產生復雜的運動,包括需要其它肌肉收縮來消除某些因素,這些肌肉可輔助完成某些動作稱為協同肌。在不同的運動中,某塊肌肉可擔當原動肌、拮抗肌、固定肌或協同肌等不同的角色。即使在同一運動中,由于重力的協助或抵抗力不同,同一塊肌肉的作用也會改變。
2021/1/12843.固定肌為了發揮原動肌對肢體的動力作用,需將肌(二)運動的生物力學肌肉、骨骼和關節的運動都存在著杠桿原理,任何杠桿均分為三個部分,力點、支點和阻力點,在人體上,力點是肌肉在骨上的附著點,支點是運動的關節中心,阻力點是骨杠桿上的阻力,與運動方向相反。根據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不同位置關系可分為三類杠桿。1.第一類杠桿力點和支點分別作用于關節軸支點的兩側,如肱三頭肌作用于鷹嘴產生伸肘動作,由于肌肉附著點接近肘關節,故手端有很大的運動弧度,然而手部較小的阻力即可阻止三頭肌的運動(圖2-3)。
2021/1/1285(二)運動的生物力學2021/1/12852.第二類杠桿阻力點位于力點與關節軸運動點之間。如足承重時跖屈身體升高,原理類似于抬起獨輪推車的車把,其特點是阻力點移動的力矩小于肌肉的運動范圍(圖2-4)。3.第三類杠桿作用點位于阻力點與關節軸支點之間。如肱二頭肌引起的屈肘動作,運動范圍大,但作用力較小(圖2-5)。
2021/1/12862.第二類杠桿阻力點位于力點與關節軸運動點之間人體中多數是一、三類杠桿,其特點是將肌腱的運動范圍在同方向或反方向上放大,比較費力,肌肉附著點越靠近關節越明顯。這種排列的生物學優勢是肌肉集中排列,能使四肢更輕、更細。若一塊肌肉跨過關節分別止于兩塊骨上,一塊固定,另一塊可動,那么肌肉收縮可產生兩個效應:轉動效應和關節的反作用力。
2021/1/1287人體中多數是一、三類杠桿,其特點是將肌腱的運動范圍在4.轉動效應用轉矩M來表示M=F×L,L指肌力作用線與瞬時旋轉軸之間的垂直距離,F的轉動效應指垂直于運動骨長軸的較小分力產生的,M受很多因素影響,如肌力大小、肌附著點與關節的位置關系、關節的角度及關節面的形狀等。5.關節的反作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作用于骨上的力應有關節面上的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抵消,這個力可分解為關節接觸面上的一個正常壓力的反作用力和一個切線分力。壓力的反作用力來自對關節面的壓縮,該力保持關節面相接觸,有穩定作用。切線分力有防止關節脫位的作用。
2021/1/12884.轉動效應用轉矩M來表示M=F×(三)肌細胞結構和收縮內容見于《生理學》“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章節,可供同學們復習參考。人體各種形式的運動主要是靠一些肌細胞的收縮活動來完成,各種收縮活動都與細胞內所含的收縮蛋白質、肌凝蛋白和肌纖蛋白的相互作用有關。骨骼肌是體內最多的組織,約占體重的40%,在骨和關節的配合下,通過骨骼肌的收縮和舒張,完成各種軀體運動,每個骨骼肌纖維都是一個獨立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他們至少接受一個運動神經末梢的支配,骨骼肌的活動是在中樞神經的控制下完成的。
2021/1/1289(三)肌細胞結構和收縮2021/1/1289每個肌纖維含有大量的肌原纖維,他們的全長均呈規則的明、暗交替,分別稱明帶和暗帶。暗帶的長度比較固定,在暗帶的中央有一段相對透明的區域稱H帶,它的長度隨肌肉所處狀態的不同而有變化,在H帶的中央又有一條橫向的M線。明帶的長度是可變的,在肌肉安靜時較長,收縮時變短。明帶的中央也有一條橫向的暗線,稱Z線,肌原纖維上每兩條Z線之間的結構稱為肌小節。肌小節的明帶和暗帶包含更細的、平行排列的絲狀結構,稱為肌絲,暗帶中含有的肌絲較粗,稱為粗肌絲;明帶中的較細,稱為細肌絲。細肌絲由Z線結構向兩側明帶伸出,必然有一段要深入暗帶和粗肌絲處于交錯和重疊的狀態。當肌肉被動拉長時,肌小節長度增大,運動細肌絲由暗帶重疊區拉出,使明帶長度增大。
2021/1/1290每個肌纖維含有大量的肌原纖維,他們的全長均呈規則的明解釋肌細胞的收縮機制時多用滑行學說。滑行學說認為,肌細胞收縮時肌原纖維的縮短不是細胞內肌絲本身的縮短或卷曲,而是細肌絲在粗肌絲之間滑行的結果。此理論在實踐中得到證實,當肌細胞收縮時,見到Z線互相靠攏,肌小節變短,明帶和H區變短甚至消失,而暗帶的長度則保持不變,這就是細肌絲在粗肌絲之間向M線方向滑動的結果。從該實驗可看出,肌纖維的縮短是有一定限度的,參加收縮的肌原纖維所含的肌小節變成最短時即是肌細胞縮短的最大限度。2021/1/1291解釋肌細胞的收縮機制時多用滑行學說。滑行學說認為,肌細胞(四)肌肉的收縮形式內容見于《生理學》“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章節,可供同學們復習參考。骨骼肌在運動神經的支配下,通過收縮產生肌肉收縮或肌張力增加,在骨關節和韌帶的配合下完成軀體的各種運動。1.等長收縮(isometriccontraction)是指肌肉收縮時只有張力的增加而無長度的縮短,此時肌肉承受的負荷等于或大于肌肉收縮力。等長收縮由于無肌肉縮短,可產生很大的張力,但由于肌肉作用的物體未發生位移,所以未對物體做功。它的作用主要是維持人體的位置和姿勢。
2021/1/1292(四)肌肉的收縮形式2021/1/12922.等張收縮(isotoniccontraction)是指肌肉收縮時只有長度的縮短而無張力的改變。此時肌肉承受的負荷小于肌肉收縮力,肌肉的收縮力除克服施加給它的負荷外還能使物體發生位移,所以它對物體作了功。人體四肢特別是上肢的運動主要是等張收縮,一般情況下,人體骨骼肌的收縮大多是混合式收縮,也就是說既有張力的增加又有長度的縮短,而且總是張力增加在前,當肌張力增加到超過負荷時,肌肉收縮才出現長度的縮短,一旦出現長度的縮短,肌張力就不再增加了。3.單收縮(Singletwitch)是指一個肌細胞和一整塊肌肉受到一次刺激,爆發一次動作電位,引起一次收縮。一次單收縮可分為潛伏期、縮短期、舒張期。4.強直收縮(tetanus)是指在連續刺激作用下,肌肉產生單收縮的復合。
2021/1/12932.等張收縮(isotoniccontract不完全強直收縮如果刺激的頻率較慢,落在單收縮的舒張期內,使在第一次收縮的舒張期還沒有完結時給予第二次刺激產生第二次收縮,畫出的曲線呈鋸齒狀。完全強直收縮如果刺激的頻率較快,落在前一次收縮的縮短期內,出現收縮的疊加現象。在正常情況骨骼肌收縮是以整塊肌肉為單位的,軀體神經供給肌肉的神經沖動總是連續成串的,所以骨豁肌的收縮不可能是單收縮而是強直收縮。2021/1/1294不完全強直收縮如果刺激的頻率較慢,落在單收縮的(五)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內容見于《生理學》“肌細胞的收縮功能”章節,可供同學們復習參考。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有前負荷、后負荷和肌肉的收縮力。1.前負荷前負荷是指肌肉收縮前已存在的負荷,它與肌肉的初長度關系密切,初長度是指肌肉收縮前在前負荷作用下的長度。在一定范圍內,肌肉的初長度與肌張力成正變關系,但是超過該限度則呈反變關系。也就是說,在初長度增加的開始階段,增加初長度能使肌張力相應增大,但如果初長度增加超過某一點時,再增加初長度,肌張力不但不會增大,反而減小,該點產生的肌張力最大,稱最適初長度,肌肉處于最適初長度時收縮產生的張力最大,收縮速度最快,做功的效率也最高。
2021/1/1295(五)影響骨骼肌收縮的主要因素2021/1/12952.后負荷后負荷是指肌肉開始收縮時承受的負荷。肌肉在有后負荷的情況下收縮總是肌張力增加在前,肌長度縮短在后。在一定范圍內,肌肉的收縮速度與后負荷呈反變關系,稱為張力-速度曲線。當后負荷增加到某一數值時,肌肉產生的張力可達最大限度,此時肌肉將不出現縮短,初速度為零,其收縮形式為等長收縮。前后負荷為零時,肌肉收縮不需克服阻力,速度達到最大值。在肌肉初速度為零和速度最大之間,肌肉收縮既產生張力,又出現縮短,而且每次收縮一出現,張力都不再增加,此時的收縮形式為等張收縮。3.肌肉收縮力肌肉收縮力是指能影響肌肉收縮效果的肌肉內部功能狀態的改變,如缺氧、酸中毒可降低肌肉的收縮力,而鈣離子、腎上腺素可提高肌肉的收縮力。
2021/1/12962.后負荷后負荷是指肌肉開始收縮時承受的負荷。第三節運動對機體功能的影響
一、對骨骼肌的影響肌肉的運動是其保持功能的主要因素,經常進行肌肉收縮,可使肌肉產生最大張力和最高代謝率。研究表明,耐力運動可增加線粒體的質和量,肌纖維增粗,以紅肌纖維為主,肌肉的耐力增加;阻力運動,線粒體的數量減少,無氧代謝能力增加,肌纖維增粗,以白肌纖維為主,肌肉單位時間內的爆發力增強。
2021/1/1297第三節運動對機體功能的影響一、對骨骼肌的影響2021二、對骨關節的影響骨的代謝主要依賴于日常的加壓和牽伸,站立位的重力使骨受壓,肌腱的作用在于牽伸,以上兩力直接影響骨的形態和密度。不運動可使骨小梁和骨皮質的吸收增加。長期制動可產生嚴重的關節退變,關節周圍韌帶的剛度降低,強度下降,能量吸收減少,彈性模量下降,肌腱附著點處變的脆弱,韌帶易于斷裂。關節囊壁血管、滑膜增生,纖維結締組織和軟骨面之間發生粘連,關節疼痛,活動能力下降。關節附近的骨折、關節置換術后,及時正確地應用運動療法,可刺激軟骨細胞,增加膠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連和血管翳形成,從而增加關節的活動范圍,恢復關節的功能。運動提供的應力使膠原纖維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生理學中醫方法論醫學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農業大學《城市交通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市漢陽區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礦物加工廠安全生產與事故預防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中的地質公園建設與保護考核試卷
- 白酒與傳統文化產業的結合與創新模式探討考核試卷
- 社交媒體與全球文化傳播考核試卷
- 礦石提煉工藝的經濟效益分析考核試卷
- 物聯網在零售行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林木育種與森林碳匯能力提升考核試卷
- 工業自動化的系統架構與組成
- 問題性肌膚教育培訓課件
- 關愛保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社會保護課件
-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二)(教案)二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
- 2024年中國郵政集團江西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急診科培訓急診轉診的協調和溝通
- 深入了解臨床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與理論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老年人誤吸的預防
- 【復習資料】03346項目管理(實用便攜筆記)
- 出神入化完整
- DB23T 2327-2019 透水混凝土鉸接塊護坡應用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