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歷史小專題通關訓練-----慶歷新政與王安石變法一、單選題1.宋理學家們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變法道路后,特別重視辦書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編寫話本、戲劇、評書,宣傳儒家的忠孝節義。此舉體現了南宋理學家們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會治理方式 B.推動理學向大眾化發展C.秉持綱常教化代替激進變法 D.與王安石爭奪君主支持2.范仲淹于慶歷三年九月將《答手詔條陳十事》奏折呈給宋仁宗,提出了十條改革主張。由此可見,范仲淹認為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是(
)A.發展經濟 B.整頓吏治 C.增強軍備 D.重視律令3.997年,宋廷歲收2200多萬緡,收支相抵還余大半;到王安石變法前兩年,收入已高達11000多萬緡,收支卻虧1500多萬緡,“民貧乏食”而反。材料不能反映北宋(
)A.經濟衰退 B.政治腐敗C.剝削沉重 D.統治危機4.北宋在元豐改制(1080—1082年)后,規定由戶部總領全國財政,分左、右曹,左曹統領轉運司、州、縣的“經賦”系統。王安石變法(1069—1085年),在設立朝廷財政的同時,還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司農寺一提舉常平司一各州常平管勾官一各縣常平給納官管理系統,朝廷財政“付司農寺系帳,三司不問出入”。這些舉措(
)A.擴大了政府稅收的來源 B.導致了官僚隊伍的膨脹C.有利了減少決策的失誤 D.保障了國家財賦的征調5.王安石變法“以理財為方今之急”,其“理財”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調整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的關系 B.調整地主階級中士族與庶族的關系C.調整官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的關系 D.調整封建國家與自耕農之間的關系6.“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農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這表明王安石實行免役法主要是為了(
)A.發展農業,奠定富國強兵基礎 B.丈量土地抑兼并,減輕農民負擔C.抑制土地兼并,減輕農民負擔 D.抑制高利貸盤剝,解決貸款問題7.王安石變法“募役法”規定,此前輪差職役的民戶不再服役,改為按土地、家產多少繳納免役錢;此前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女戶、單丁戶、未成丁戶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戶,一律按其戶等減半出錢。這表明該法的推行(
)A.遏制了土地兼并發展 B.縮小了社會的貧富差距C.有利于增進社會公平 D.限制了富商對市場操控8.慶歷新政時,副宰相范仲淹無法逾越宰相和其他執政官掌控改革大權,導致改革失敗。王安石變法首先不是頒布具體變法措施,而是設立了“制置三司條例司,掌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王安石的做法(
)A.提供了改革的必要條件 B.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C.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D.破壞了宋朝的中央官制9.對于王安石的評價,眾說紛紜。司馬光評價王安石為“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梁啟超在《王安石傳》中評價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足以當之矣”;錢穆在《國史大綱》中說:“王則似乎單重法不問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論推行法的是何等樣的人品”。據此可知(
)A.歷史解釋的主觀性決定歷史發展不具有客觀性B.司馬光和王安石同時代所以他的觀點更為可信C.歷史事實的不確定性決定了歷史學家的價值觀D.歷史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生活時代背景的影響10.北宋中期,社會上出現“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的局面,當時,北宋改革派官員間流行著這樣的口號:“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據此推斷,不能得出此時(
)A.重點改革官僚機構 B.外敵襲擾、財政困難C.士人強烈的使命感 D.變法遭遇了世俗阻力11.王安石在變法中規定,前此輪差職役的民戶不再服役,改為按土地、家產多少交納免役錢。前此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女戶、單丁戶、未成丁戶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戶,一律按其戶等減半出錢,謂之免役錢。這一舉措(
)A.增加了財政收入 B.遏制了土地兼并 C.打擊了高利貸者 D.打破了大商人壟斷市場的局面12.蘇轍認為:“(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他意在說明王安石變法(
)A.縮小了貧富差距 B.缺乏社會基礎 C.增加了財政收入 D.背離改革初衷13.熙寧五年(1072年),王安石下令全國各州縣清查丈量耕地,核定各戶占地數量,然后按照地勢、土質等條件分成五等編制地籍及各項簿冊,并確定各等地的稅額,結果只有少數地區實行,且在元豐八年(1085年)基本廢止。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丈土地繁難 B.此舉加重了農民群眾負擔C.大地主的反對 D.此舉無法增加政府的收入14.宋真宗時下令“京畿諸洲筑河堤,頗妨農業,自今發鄰州卒代之”;宋神宗時曾主張大規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供役不足……即稍費廂軍(注:社會上“無地饑民”等組成的非戰斗兵種),不為害也”。據此可知,廂軍代役(
)A.造成了北宋積貧積弱現象 B.一定程度上推動勞動力的解放C.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集權 D.大大降低了北宋軍隊的戰斗力15.據漆俠統計,宋代客戶(無地農民)比數自北宋初年到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是逐年下降的,從36.3%下降到31.1%,有地的主戶人口所占比例相應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現象嚴重 B.政府政策干預 C.人身依附關系增強 D.農民起義頻仍16.北宋時期,入仕者有的要“授官待闕一二年”,在此期間,無俸祿靠貸債茍活者很多,故到官后,往往“受贓”還貸。范仲淹建議“均公田”,使“外官職田,有不均者均之,有未給者給之”。由此可知,“均公田”(
)A.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緩解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C.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 D.實現了地權與勞動者的結合17.北宋蘇轍認為:“富民之家,取有余以貸不足。雖有倍稱之息,而子本債,官不為理。償還之日,布縷菽粟、雞豚狗彘,百物皆售,州縣晏然處曲直之斷,而民自相養,蓋亦足矣。”蘇轍的主張(
)A.促成基層市場繁榮 B.與王安石變法方針相左C.導致土地兼并嚴重 D.強調國家干預民間借貸18.王安石變法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后又一次規模巨大的政治變革運動。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A.整頓吏治 B.以法治國 C.富國強兵 D.重農抑商19.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評論說:“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此不過設法陰奪民利,其害甚于加賦,乃桑羊弘欺武帝之言,司馬遷書之,以譏武帝之不明耳,豈可據以為實?”司馬光在此強調了王安石變法(
)A.增加百姓的經濟負擔 B.并未達到富國強兵目的C.沒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D.欺瞞皇帝,削弱皇權20.據學者統計,1070年到1076年間,除墾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國興修水利工程就有10793處,灌溉民田共360萬畝,官田19萬畝。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北民南遷增加勞力 B.王安石變法的推動C.農民人身束縛減弱 D.慶歷新政全面推廣二、材料分析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據家貲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色好,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宋史·王安石傳》材料二:王安石變法手段中有一個注意的問題,就是他更多的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躍,也證明了王安石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介甫為政……士吏兵農工商僧道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紛紛擾撫,莫安其居……──司馬光《家傳集》(1)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變法的法令是什么?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這些措施的目的。(2)依據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變法手段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在符合這一特點的許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著失敗隱患的。請選擇兩項符合上述結論的措施,并說明理由。(3)王安石針對“士、兵、農、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項各舉—條)?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安石乃汲汲以財利兵革為先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寧、宣和之際,而禍亂極矣”。此天下之公言也。——《宋史》卷327《王安石傳》材料二
王安石變法中以貨幣、市場為手段增加工商稅收來緩解財政支絀(不足)的施政理念,直接影響了南宋152年的財經政策。在南宋產生重大影響的朱熹社倉法,就直接源于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常平倉的平糴功能在南宋官府和民間的倉廩制度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保甲法、免役法從南宋一直沿襲到晚清,保甲法甚至影響了民國的新政,而免役法則是明清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的先河。進士科以經義為主的考試模式,在南宋以后逐漸固定下來,為后世元、明、清遵行而不廢。——摘編自李華瑞《為王安石及其變法正名》(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史》對王安石變法的態度,并評價此觀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變法對后世的影響。2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北宋年間,“公私上下,并苦乏錢”,謂之“錢荒”。對其成因,時人多有分析——李覲指出:“銷一法錢,或鑄四五,市人易之,猶以二三則常倍息矣……國失法錢,而民得惡錢”。曾鞏認為:“夫釋、老之徒,以銅為器……所增之器,有銷錢而鑄焉者”。沈括則說:“四夷皆仰中國之銅幣,歲闌出塞外者不貲”。針對這一現象,在變法籌備階段,王安石提出:“欲錢重”,“當修泉府(中央貨幣管理機構)之法,以收利權”。熙寧四年三月以后,在限額鑄行和嚴抓質量的前提下,開始逐漸向全國各地推行新鑄“折二錢”(可當兩小錢使用)。在推廣交子的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之時,王安石把出賣度牒(封建國家發給僧尼的身份證明,可免除地稅徭役)作為緩解財政困難的權宜之計。但出于增收的目的,王安石放開銅錢出口;并放任民間以銅鑄器,認為“鑄錢不如鑄器之利,又安以錢法為?”——摘編自俞兆鵬《王安石貨幣思想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王安石進行貨幣管理改革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王安石貨幣管理改革。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王安石任宰相后,于1069年9月頒布青苗法,國家利用常平倉的錢谷和廣惠倉的部分錢谷,發放農業貸款,以扶助農民克服青黃不接和災荒時的困難。具體操作是,夏秋收獲季節之前,自愿申請貸款的農民可以將借糧食改為直接借銀錢,借貸的金額與農戶的資產狀況掛鉤,收獲之后,隨著上繳稅收一起歸還貸款,并支付相當于年息20%的利息。如果不幸遭遇旱澇洪水,還可以推遲到下次收獲時再行歸還。可見,王安石行青苗法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摘編自王航《王安石與青苗法》材料二
青苗法頒行后,蘇轍評價說:“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非為利。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非理費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違限。如此,則州縣不勝煩矣。唐劉晏掌國計,未嘗有所假貸。晏曰:‘使民僥幸得錢,非國之福。使州縣依法督責,非民之便。吾雖未嘗假貸,而四方豐兇貴賤,知之未嘗逾時。有賤必糴,有貴必糶。此四方無甚貴賤之病,安用貸為!’晏所言則常平法耳。此法見在,而患不修,公誠舉而行之,則晏之功可立俟也。”—摘編自傅允生《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王安石青苗法與免役法再評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青苗法的積極作用。(2)根據材料二,指出蘇轍反對青苗法的原因。2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費,以困天下之財。……何謂三冗?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為國。——(元)脫脫等《宋史》史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證任用熟于“理財”的人就能確保“民不加賦而國用饒”。司馬光……認為“理財”非古代的政府所為。政府應該確保它的政策不會妨礙人民使自己富裕起來。稅收只是為了讓政府能維持秩序。青苗錢破壞了富人必要的社會職能。——【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史料三
王安石變法……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他更多地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想盡量用經濟的辦法管理國家財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貨幣在社會生活中的活躍,也證明王安石的變法思想和變法舉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探究】(1)史料一中“三冗”指哪“三冗”?分別指出“三冗”給宋王朝帶來的危害有哪些。(2)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面對“三冗”局面,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3)史料二中王安石、司馬光圍繞什么問題進行了激烈爭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爭論的實質,并回答變法觸犯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王安石變法的措施涉及哪些領域?據史料三分析變法重視商品貨幣作用的原因。參考答案:一、1.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宋(中國)。根據材料可知,王安石變法是通過君主支持自上而下變法的,南宋理學家吸取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教訓,反其道而行之,通過“辦書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編寫話本、戲劇、評書,宣傳儒家的忠孝節義”立足于對大眾進行社會教化來緩和社會矛盾,挽救統治危機,A項正確;推動理學向大眾化發展是手段,不是本質,排除B項;王安石變法“得君行道”并沒有體現激進變法,理學家們的行為也不表明他們反對激進,排除C項;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改革家,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十條改革主張中前四條都是關于官員的選拔與任用問題。可見,范仲淹認為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應是整頓吏治問題,B項正確;十條改革主張中只有兩條是涉及發展經濟,故發展經濟并非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排除A項;十條改革主張中只有一條是涉及增強軍備,故增強軍備并非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排除C項;十條改革主張中只有一條是涉及重視律令,故重視律令并非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997年至王安石變法前,宋朝的收入大大增加,說明經濟不斷發展,A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選A項;宋朝政府收入不斷增加,但“民貧乏食”,說明宋朝對百姓剝削沉重,統治腐敗,B、C兩項說法正確,排除B、C兩項;“民貧乏食”而反說明北宋政府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D項說法正確,排除D項。故選A項。4.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080——1082年。材料反映了北宋元豐改制后,規定由戶部總領全國財政,王安石變法時,又設立了另套地方財政管理系統,這樣就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兩套財政管理系統,這有利于減少決策的失誤,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財政管理系統的變化,沒有體現稅收來源的擴大,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財政管理系統的變化,沒有體現官僚隊伍的膨脹,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財政管理系統的變化,沒有體現國家財賦的征調,排除D項。故選C項。5.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的“理財”措施主要特點是抑制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確保“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調整的是封建國家與官僚大地主以及農民之間的關系,A項正確;王安石變法主要調整的國家同官僚地主之間的關系,非士族與庶族的關系、官僚大地主與中小地主及封建國家與自耕農之間的關系,排除BCD項。故選A項。6.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農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和所學知識可知,免役法即納錢代役,使得農民從勞役中解脫出來,保證了勞動時間,促進了生產發展,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和增加政府財政收入,C項正確;免役法即納錢代役,并不是直接發展農業,排除A項;免役法即納錢代役,丈量土地的措施是方田均稅法,排除B項;青苗法的作用是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D項不符合材料,排除D項。故選C項。7.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宋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募役法規定輪差職役的民戶按土地、家產多少繳納免役錢,并且要求以前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等也要上繳免役錢,這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了社會公平,C項正確;募役法并不能遏制土地兼并的發展,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社會的貧富差距得出縮小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王安石變法推行市易法和均輸法,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操控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C項。8.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北宋(中國)。據材料,王安石變法期間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作為變法的領導結構,負責籌劃與制定新的財政經濟政策,變更舊法,議定新法并頒布施行,有利于新法的實施和推廣,提供了改革的必要條件,A項正確;制置三司條例司是領導變法的中央機構,不需要多大的財政支出,排除B項;王安石變法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說法不恰當,排除C項;制置三司條例司是臨時機構,主要職責是領導變法,而非破壞了宋朝的中央官制,排除D項。故選A項。9.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司馬光、梁啟超和錢穆是不同時代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會影響到對王安石的評價,D項正確;歷史解釋盡管具有主觀性,但歷史發展的客觀性不會因此改變,排除A項;同時代人的觀點不一定更為可信,排除B項;歷史學家的價值觀是由時代和個人因素共同決定的,排除C項。故選D項。10.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據材料“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可知,北宋改革派官員強調改革的必要性,但沒有涉及改革的重點,A項正確;根據材料“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可知,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排除B項;根據材料“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可知,北宋改革派官員強調改革的必要性,體現了士人強烈的使命感,排除C項;根據材料“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可知,北宋改革派官員強調改革的必要性,但是遭到了世俗的阻力,排除D項。故選A項11.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宋朝(中國)。王安石變法推行募役法,以前無差役負擔的官戶、僧道戶等也要上繳免役錢,增加了財政收入,A項正確;募役法使得那些繳納一定費用的人能夠從勞役中解放出來,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對“遏制土地兼并”作用不大,排除B項;王安石變法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兩季青黃不接時,政府貸款或谷物給農民,收獲后還本付息,打擊了高利貸者,排除C項;王安石變法推行市易法和均輸法,打破了大商人壟斷市場的局面,使原歸大商人的巨額利潤轉歸國家所有,排除D項。故選A項。12.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宋朝(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蘇轍認為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破富民以惠貧民”,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的現象,即官吏借機盤剝百姓,導致公私都受害;因此,蘇轍認為王安石變法背離了改革初衷,D項正確;材料中王安石的做法并沒有達到其目的,最終沒能縮小貧富差距,排除A項;材料中強調的官吏對青苗法的破壞,不能證明其缺乏社會基礎,排除B項;據材料“公私皆病矣”可知,損害了政府的利益,排除C項。故選D項。1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北宋時期。根據材料“王安石下令全國各州縣清查丈量耕地,核定各戶占地數量,然后按照地勢、土質等條件分成五等編制地籍及各項簿冊,并確定各等地的稅額”及所學可知,北宋初年各地田賦不均,地主富豪相率隱田逃稅,賦稅負擔都加在了中小地主和農民身上。王安石執政后于熙寧五年(1072年)推行方田均稅法,按各等地的每畝稅額進行收稅,但遭到官僚地主的強烈反對,最終被廢除,C項正確;清丈土地繁難并不是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該措施丈量出大量隱瞞土地,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排除B項;該措施減少了隱田逃稅現象,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排除D項。故選C項。1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依據題干材料“筑河堤,頗妨農業”,“供役不足,稍費廂軍”可知廂軍代役的做法客觀上分擔了農民大部分的徭役,使擁有更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的不足,B項正確;積貧積弱屬于王安石變法的背景,而不是結果,排除A項;宋朝建立后設置二府三司,分化事權等措施,加強了君主專制集權,排除C項;廂軍代役屬于非戰斗兵種,并不會降低軍隊戰斗力,排除D項。故選B項。15.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069年開始的王安石變法,通過改革賦役和戶籍管理制度,調整了國家、地主和農民的關系,導致北宋客戶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重下降,擁有土地、繳納賦稅的主戶上升,B項正確;土地兼并會造成佃戶的增多,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宋代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而不是增強,排除C項;宋代農民起義對于無地農民的比重下降的影響有限,排除D項。故選B項。1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受贓’還貸”并結合所學,“均公田”就是每個地方官在任期間,都可以在任職之地獲得一批土地,這樣一批官員、特別是地方的父母官的收入增加了,有利于減少貪污受賄,緩解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B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排除A項;“均公田”增加的是官員自己的收入,不是國家賦稅收入,排除C項;土地雖分給官員了,但是不代表官員親自去耕種,排除D項。故選B項。17.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蘇轍認為,富人借錢給窮人,收取利息,是“民自相養”,官府不應該過多干預。這與王安石變法主張加強國家對民間借貸的管控方針相左,B項正確;材料未提及蘇轍的主張獲得宋朝政府的認可和付諸實施,不能直接影響基層市場和土地兼并,排除A項、C項;題干材料顯示,蘇轍反對國家過多干預民間借貸,排除D項。故選B項。1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御,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即其主要目的是富國強兵,C項正確;整頓吏治是慶歷新政的核心,排除A項;以法治國、重農抑商同商鞅變法有關,排除BD項。故選C項。19.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中國)。據本題材料“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此不過設法陰奪民利,其害甚于加賦”可知,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變法并沒有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反而加重了百姓負擔,A項正確;題干中的“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等信息可知,作者強調王安石變法未達到富國的目的,但與強兵無關,排除B項;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而富國強兵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到削弱皇權的任何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20.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1070年到1076年間,除墾荒和疏浚河道外,全國興修水利工程就有10793處,灌溉民田共360萬畝,官田19萬畝”和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中,推行農田水利法,有利于水利工程的興修,B項正確;此時處于北宋統治時期,尚未發生北民南遷,排除A項;材料與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無關,排除C項;慶歷新政的核心是整頓吏治,排除D項。故選B項。二、1.(1)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實行募役法是為了減輕農民勞役負擔,不誤農時(或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促進生產發展);實行方田均稅法是為了減少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2)特點:重視商品貨幣作用。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減輕了農民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農民負擔仍很沉重,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3)士:改革科舉制度;農: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兵: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商:市易法、均輸法。【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第一小問法令,據材料以“據家貲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可知,募役法;據材料一“佐分地計量,驗地色好,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可知,方田均稅法。第二小問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行募役法是為了減輕農民勞役負擔,不誤農時(或保證農民的勞動時間,促進生產發展);實行方田均稅法是為了減少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2)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第一小問特點,據材料二“王安石變法手段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他更多的重視商品貨幣的作用”可知,重視商品貨幣作用。第二小問措施和理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青苗法:限制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減輕了農民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農民負擔仍很沉重,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3)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結合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進行概括可以得出,士:改革科舉制度;農: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兵: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商:市易法,均輸法。2.(1)態度:《宋史》對王安石變法持否定態度;評價:此觀點較片面王安石變法初期取得顯著的成效,一定程度上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2)發展經濟的財經政策為后世沿用;賑濟貧乏的救荒思想為后世繼承;基層治理和賦稅制度承襲至近代;教育改革對后世影響深遠。【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北宋(中國)。態度:依據材料“引用兇邪,排擯忠直,躁迫強戾,使天下之人,囂然喪其樂生之心”,可得出《宋史》對王安石變法持否定態度;評價:對王安石變法要從其內容、目的和結果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初期的經濟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得出進行此觀點較片面王安石變法初期取得顯著的成效,一定程度上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題。時空是:北宋(中國)。依據材料“王安石變法中以貨幣、市場為手段增加工商稅收來緩解財政支絀(不足)的施政理念,直接影響了南宋152年的財經政策”,可得出發展經濟的財經政策為后世沿用;依據材料“在南宋產生重大影響的朱熹社倉法,就直接源于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常平倉的平糴功能在南宋官府和民間的倉廩制度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可得出賑濟貧乏的救荒思想為后世繼承;依據材料“保甲法、免役法從南宋一直沿襲到晚清,保甲法甚至影響了民國的新政,而免役法則是明清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的先河”,可得出基層治理和賦稅制度承襲至近代;依據材料“進士科以經義為主的考試模式,在南宋以后逐漸固定下來,為后世元、明、清遵行而不廢”,可得出教育改革對后世影響深遠。3.(1)歷史背景:財政危機;私鑄惡錢;私銷鑄器;銅幣外流;商品經濟繁榮。(2)評價:積極:維護貨幣的穩定性;有利于緩解財政困難;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消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貨幣不足和財政困難。【詳解】(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公私上下,并苦乏錢”可以得出財政危機;根據材料“銷一法錢,或鑄四五,市人易之,猶以二三則常倍息矣……國失法錢,而民得惡錢”可以得出私鑄惡錢;根據材料“夫釋、老之徒,以銅為器……所增之器,有銷錢而鑄焉者”可以得出私銷鑄器;根據材料“四夷皆仰中國之銅幣,歲闌出塞外者不貲”可以得出銅幣外流;結合所學可知,商品經濟繁榮,對貨幣需求量大。(2)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積極:根據材料“逐漸向全國各地推行新鑄折二錢(可當兩小錢使用)”可以得出維護貨幣的穩定性;根據材料“作為緩解財政困難的權宜之計。但出于增收的目的……”可以得出,有利于緩解財政困難;結合所學可知,貨幣改革能夠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消極:結合所學可知,王安石的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貨幣不足和財政困難,沒有徹底解決積貧積弱的問題。4.(1)作用:抑制了高利貸者的盤剝;有利于紓解民困,緩和階級矛盾;有利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加政府財政收入。(2)原因:青苗法不易監管,會出現官吏舞弊現象;易導致百姓錢物濫用;本息收取困難,增加地方政府負擔;不如常平法,靠市場調節興業安民。【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蘭州外語職業學院《語言學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運動處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材料專業英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泰山學院《運動輔項(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腦梗取栓護理查房
- 無創溶斑培訓大綱
- 2025合同履行爭議中的法律問題
- 2025金融衍生品與配套人民幣借款合同書
- 物業管理條例培訓
- 2025年普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70題)
- 中央性前置胎盤護理查房課件
- 2024年中國郵政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壓型鋼板和檁條計算例題
- 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
- 診療規范培訓課件
- 煤礦安裝工程分項分部及單位工程名稱
- 淺談基層禁毒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課件
- 《神奇的石頭》教學課件
- 2021-2022學年遼寧省本溪市統招專升本計算機真題(含答案)
- 輪轂產品設計參考手冊2007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