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文化史_第1頁
英國教育文化史_第2頁
英國教育文化史_第3頁
英國教育文化史_第4頁
英國教育文化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的教育文化史(1)文化事業新聞該國屬于新聞事業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報刊、廣播電臺和通訊社,在歐洲各國中居領先地位。報刊均由私人經營。1980年有135種日報,總發行量3320萬份。其中全國性的有9種日報和8種星期日報。全國性報紙分為高級報紙和通俗報紙兩種。前者是大張,刊登國際新聞和分析性文章較多。后者是小張,刊登社會新聞較多,文字簡短。全國性的高級日報為《每日鏡報》《金融時報》、《衛報》、《泰晤士報》。全國性的星期日報為《觀察家報》、《星期日電訊報》、《星期泰晤士報》。全國性的通俗日報有《每日快報》、《每日郵報》、《每日鏡報》、《每日星報》、《太陽報》。星期日通俗報紙有《星期日郵報》、《世界新聞報》、《星期日快報》、《星期日鏡報》、《星期日人民報》。地方報紙中的《蘇格蘭人報》和《格拉斯哥先驅報》也在全國發行。晚報主要有倫敦出版的《旗幟晚報》。雜志約6000《經濟學家《聽眾》、《笨拙》等。發行量以《廣播周報》和《電視周報》最大,每期各約為330萬份。少數民族報紙、雜志有60多種,其中40多種用本民族語言出版。此外還有大約600量2800以廣告為主。少數報業集團擁有大部分報紙。除出版報紙、雜志外,還經營圖書、電視、廣播以及其他工商金融事業,競爭激烈。重要集團有:K.R.默多克的新聞國際公司R.馬克斯韋爾的培格曼出版公司D.斯蒂文斯的合眾報業公司,還有國際湯姆森出版公司、郎曼出版集團公司、衛報及曼徹特晚報公司、每日電訊報公司以及《每日郵報》系統的聯合報業集團等。廣播和電視分為公共事業和商業兩大系統1967年7月起采用前聯邦德國PAL制式播出彩色電視。1987年4套全國性廣播節目,每天廣播18~24小時,有31座地方廣播臺。2套電視節目—BBC—1和BBC—2,每天分別播放16~17小時。除在國內外派有記者外,還設有龐大的監聽部,從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廣播中獲得最新消息。對海外廣播,由政府撥款經營。1987年使用英語和36種外國語言,每周廣播計732.75小時。商業電視共有2套節目,先后在1955年、1982年開播。1套由1954年設立的獨立廣播公司和16另1告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另有48座地區性商業廣播電臺。有3家通訊社。路透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之一。報聯社主要提供英國的國內消息的新聞圖片,股份由倫敦地區以外的報紙及愛爾蘭的報紙集體擁有。交換電訊社是私營機構,著重向訂戶提供商業和體育新聞,尤其是賽馬新聞。出版1959書2萬多種。1969書32339書27203額達1.4為6720的47.2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社2400手冊的非商業出版社,具有一定規模的商業出版社僅380家,它們的年度營業額之和占全國圖書出版營業總額的95%,其中40家年度出書在100種以上。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倫敦,其次是愛丁堡、格拉斯哥、牛津、劍橋。主要聯合圖書出版公司、柯林斯出版公司、海納曼出版集團公司、國際湯姆森出版公司、格拉夫頓圖書公司。主要的政府出版機構是皇家出版局。著名的大學出版社有: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行方式。英國書刊的發行渠道主要是:出版商—書商—讀者,出版商—批發商—書商—讀者,出版商—讀者。英國出版業的批發商分為圖書館供應商、教科書代理商、圖書批發商、報刊批發商幾類。一般來說,由出版商的52轉銷圖書館的占15商和圖書俱樂部的占17占16國共有200多家批發公司,一些小型批發公司只經營紙皮書和大眾圖書。最大的圖書與期刊批發公司是布萊克韋爾公司。該公司有一整套為大學、研究所、圖書館服務的職能部門,能為它們訂購各種圖書、期刊、文獻。全國共有約1.2萬家書店其中大中型書店3000多家最大的書店是福伊爾公司、有30部。行業組織。全國性行業組織有:英國與愛爾蘭書商協會、出版商協會。前者擁有會員約3000家下分圖書館書商部教科書供應商部租賃書商部。出版商協會約有400家會員,下分圖書銷售委員會、圖書發展委員會、教育出版社委員會、大專院校與專業出版部、職業與培訓服務部。政策與法規。政府通常不干預出版業務活動,但實施追懲制。英國文化委員會為促進本國出版業的發展,積極開展工作。政府對圖書、期刊免征增收153~5.4%進口稅1886年加1956年頒布新版權法1957年加入《世界版權公約》。1967年起采用國際標準書號,語區號為0。出版近況。全國性出版物目錄是:《英國在版圖書目錄》、《英國圖書1988年,年度出書56514種,期刊6000多種。1988年,英國圖書主要出口美國、澳大利亞、荷蘭、前聯邦德國、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區。語言文字英語屬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支。它是現代語言中頗具影響的一種語言。許多國家和地區都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由于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匯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英語是當前世界上通行最廣的語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本族語)的人口約有3億,作為第二語言(即不是本族語,但為所在國通用語)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共5.5億。此外,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19591959年以后,中央對地方政府經費開支采取補助地方稅辦法1981—1982年度約負擔地方財政支出的60%。學制《1944繼續教育三個相互銜接的階段。初等教育以前為學前教育階段(2~5歲)。幼兒園招收2歲兒童入學,幼兒班招收3歲兒童入學。所有幼兒園和幼兒班多30須是合格教師。幼兒園和幼兒班不進行正規的課堂教學,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生活、游戲和勞動。學前教育非常重視優良的個人習慣和社會習慣的訓練以及兒童身體的發育。據1980年統計,受學前教育機構教育的兒童共220000人,約占2~5歲兒童總數的18%。英國現行學制圖見下表:各級各類教育初等教育5~11、12歲之間為初等教育階段。又可分為幼兒部(5~7歲)和小學部(7~11歲)。1964年后,各地可設立中間學校,入學年齡為8歲、9歲或10~12歲13歲或14設有中間學校的地方,中間學校前的學校通稱第一級學校。初等教育階段的幼兒部和小學部或分設,或合設一校,大部分是合設。規模較大的學校,設校長2人分管幼兒部或小學部;規模小的學校只設校長1人。小學幼兒部實行男女同學,大多數小學男女合校。小學幼兒部兒童的活動和幼兒園很相似。兒童個別的或以小組形式從事繪畫、剪貼、塑造等活動,或由教師組織兒童進行音樂、舞蹈和講故事等集體活動。年齡較大的兒童既寫、算活動。有些教師開始比較正規的教學,有些教師仍主要采用個人和團體活動。小學部進行較多的課堂教學,多數學校以英語和數學為主,其次有宗教教學、自然研究、美術、手工、體育、音樂、歷史、地理、環境研究、游戲、舞蹈、衛生等課程。很多課程采用個人或團體設計的方法進行教學。中間學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主要視其為小學或中學而定。中等教育1964年以前,法律規定兒童于10歲半~12歲開始受中等教育。在小學加11中學學習。隨著中學綜合化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地方教育當局停止舉行11歲考試。綜合中學主要有3(11~18學校銜接的高級綜合中學(12、13或14歲~16或18歲);中學(11或12歲~16(16以一貫制綜合中學為多不讀綜合中學的學生多數經11歲考試分別進文法中學和現代中學。文法中學原為20證書考試,升大學或其他高等學校。技術中學開設職業課程,準備就業;男1947過300據198010課程,有些是和技術中學相似的職業性課程,有些主要是英語、數學和各種手工藝課程?,F代中學學生畢業,參加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校2300公學,所有獨立學校都必須向教育和科學部登記。半數以上的獨立學校經自己申請受到陛下督學的視察,被教育和科學部承認為合格的學校。獨立學校不能接受公款的補助,但是地方教育當局可與獨立學校協議,由獨立學校招收學生,其學費全部或部分由地方教育當局負擔。繼續教育英國號稱繼續教育之鄉。繼續教育可分三大類:職業性課程;非職業性課程;社會及娛樂活動。職業性課程又可分全日制、工讀交替制、部分時間制、日校和夜校4種。非職業性課程和社會及娛樂活動主要在夜間進行。職業教育主要由地方教育當局負責實施。繼續教育學院開設各種普通課程;農學院、園藝學院、藝術和設計學院以及技術學院等開設普通和高級課程;多科技術學院和高等教育學院只開設高級課程。繼續教育學院和其他各類技術學院學生畢業,參加各種證書和文憑考試1967非技術性職業的等級問題1973年成立技術人員教育委員會1974年成立商業教育委員會,負責計劃、調整和辦理全國技術員和商業考試和職稱事宜,并制訂統一的課程以代替現有的證書制度。現有的教育學院,多數將不限于培養師資,而開設其他課程;有些教育學院與多科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合并。為推遲職業選擇,學生學完前兩年課程,可參加高等教育文憑考試。大學教育英格蘭和威爾士現有大學35史最悠久。1981—1982年,英國有全日制和工讀交替制大學生300000人,部分時間制學生33000人;其他高等院校全日制和工讀交替制學生204000生165000生72000為3學3~4位專學1門科目或1、2門相關科目,多數課程3年,有些課程在4年以上。大學生45%住校37%住公寓20%以下走讀90%以上的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得到財政資助,主要來自公款。大學入學條件。要求申請者通過5門普通教育證書考試科目。其中有2門高級水平的科目3門普通水平的科目或者3門高級水平的科目1門普通水平的科目。每年9月1日~12月15日(牛津、劍橋9月1日~10月15日)向大學入學委員會提出次年入學許可的申請。為了重新思考和規劃英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前景1983年由威廉斯教授主持提出以基金會名字賽弗休姆命名的報告。該報告要求擴大高等教育入學途徑;改變呆板的課程和學位結構;廢除終身制;重視高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等。該報告雖然遭到了一些非議,但人們普遍認為,它為英國八十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幅藍圖。師范教育英國各大學承擔培養師資的責任1975訓練組織,大學、師資訓練機構、地方教育當局和教師派代表參加,大學副校長任地區訓練組織董事會董事長。1975年英格蘭有地區訓練組織22個,威爾士1于1975由大學教育學院承擔。師資訓練機構有大學教育系、教育學院(原稱師范學院)、技術教育學院、多科技術學院教育系和藝術訓練中心5種類型。其中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