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今年4月22日,“書香益陽?潤澤心靈﹣﹣好書互換”2017年益陽閱讀推廣活動隆重啟動。在啟動儀式上,益陽學子高聲吟誦了《道德經》.《道德經》反映了()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學說 C.墨子的主張 D.韓非的理論2.東晉王羲之的書法獨創一家,行書、草書流暢瀟灑,“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被尊為“書圣”。以下書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A.\o"中國教育出版網\" B.\o"中國教育出版網\" C.\o"中國教育出版網\" D.\o"中國教育出版網\"3.下列科學家與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A.華佗﹣﹣推算出圓周率 B.李時珍﹣﹣寫成《齊民要術》C.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 D.宋應星﹣﹣創制“麻沸散”4.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其成果的逐漸發展與推廣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火藥在軍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是在()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5.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時期設置的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廣大地區的是()A.伊犁將軍 B.西域都護C.駐藏大臣 D.烏里雅蘇臺將軍6.“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海軍名將鄧世昌的英雄事跡是()A.率軍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B.堅持禁煙,領導虎門銷煙C.在黃海大戰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口,掩護部隊完成任務7.以下關于戊戌變法內容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A.設立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電局B.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權C.改科舉,廢八股,各地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D.裁汰舊軍,精練陸軍,創建北洋海軍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蔣中正,1945年8月14日”。連續接到三次此類電報后,經慎重研究,中共中央決定()A.毛澤東在周恩來等陪同下前往重慶談判B.派遣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和平解決西安事變C.派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進攻的序幕D.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9.2017年5月,習近平同志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兩彈元勛”是()A.王進喜 B.鄧稼先 C.焦裕祿 D.袁隆平10.徹底廢除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是()A.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11.新中國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12.中共十八大以后進行的強軍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改組成火箭軍,作為我軍的獨立軍種。第二炮兵部隊創建于()A.國共政權對峙時期 B.人民解放戰爭時期C.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D.二十世紀九十年代13.如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讀書筆記,該記錄反映的重要會議是()\o"中國教育出版網\"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4.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在()A.城頭山遺址 B.彭頭山遺址 C.玉蟾巖遺址 D.河姆渡遺址15.北宋時期招撫梅山蠻,在梅山地區設置了兩個縣,其中屬于現益陽市境內的是()A.桃江縣 B.安化縣 C.南縣 D.新化縣16.晚清至民國初年,湖南傳統學術領先全國。下列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的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A.王先謙﹣﹣《漢書補注》 B.王闿運﹣﹣《五經通論》C.皮錫瑞﹣﹣《書林清話》 D.葉德輝﹣﹣《湘綺樓全集》17.以下表述中不屬于湘西會戰意義的一項是()A.標志著日軍在中國戰場攻勢的結束B.牽制了大量日軍,減輕了其他戰場的壓力C.為芷江洽降創造了條件D.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18.1951年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湖南作家周立波的代表作品是()A.《暴風驟雨》 B.《邊城》C.《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D.《青春之歌》19.標志著日本開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事件是()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C.查理?馬特改革 D.梭倫改革20.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是()A.伊斯蘭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佛教21.下列有關戰爭的說法中正確的有()①希波戰爭導致希臘走向衰落②經過長期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海③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861年到1865年,歷時4年多,造成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④1944年6月,美英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殖民頭子克萊武曾經無恥地吹噓自己:“富庶的城市在我腳下,強大的國家在我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開了充滿金條銀錠、珍珠寶石的寶庫。我統共取了20萬英鎊。諸位先生,直到現在,我還奇怪自己為什么那么客氣呢!”這段話形象地反映了()A.三角貿易的罪惡B.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C.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黑暗統治D.法國在非洲的殖民擴張23.某班級舉行辯論會,辯論雙方主要觀點概括如圖。請判斷此次辯論的主題是評價()\o"中國教育出版網\"A.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新經濟政策 D.蘇聯的農業集體化24.“為適應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濟發展之一般優越權利及任何專利或優越權。”以上引文出自()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C.《辛丑條約》 D.《聯合國家宣言》二、改錯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25.(10分)仔細閱讀以下關于“冷戰”的一段表述,找出其中的五處錯誤,并予以改正。1947年3月,美國當任總統在國會發表咨文,宣稱:“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這種政策后來被稱為“羅斯福新政”。它的提出標志著戰后美蘇“冷戰”的開始。1948年,美國在歐洲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它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美國對東歐的控制。1949年,美國等西方12個國家建立了國際聯盟。1955年,蘇聯為首的8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先后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1989年蘇聯解體后,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兩極格局終結。三、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6小題15分,27小題14分,28小題13分,共42分)26.(15分)強盛的中原王朝大都重視對外貿易。據此回答:(1)漢代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是什么?其開辟有什么意義?(2)寫出唐朝設立的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名稱和當時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3)你對鄭和下西洋有何評價?27.(14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o"中國教育出版網\"材料二博古等人在紅軍長征出發前,既不做深入細致的政治動員,也不做長途行軍作戰的準備。他們把突圍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行動緩慢,始終擺脫不了敵人。材料三紅軍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人員折損過半,只剩3萬多人。紅一方面軍原來準備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蔣介石調集重兵布成口袋陣,企圖一舉消滅紅軍。材料四草地位于川陜甘邊界,綿延幾百千米,到處是野草叢生的沼澤和散發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其中,無法生還。紅軍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殺軍馬或煮皮帶充饑,常常背靠背宿營,互相取暖;手挽手行進,趟過泥沼。就這樣,紅軍歷盡艱難,走出了草地。紅軍將士穿著單衣,踏著沒膝的積雪,頂著怒吼的狂風,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戰勝了風雪,翻越了夾金山。(1)用圖中字母回答:①1935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地點:②紅一方面軍與陜甘根據地的紅軍會師的地點: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地點:(2)據材料二、三、四,分別概括指出紅軍長征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3)以上材料折射出長征精神的哪些內涵?28.(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蒸汽機,得以仔細研究紐可門機的結構。他發現紐可門機的熱量損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產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終于想出了在氣缸之后再加一個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機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變了蒸汽機只能直線做功的狀態,用一個齒輪裝置將活塞的直線往復式運動轉化為輪軸的旋轉運動。1782年,他進一步設計出了雙向氣缸,使熱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經他進一步改進后的蒸汽機,成了效率顯著、可用于一切動力機械的萬能原動機。蒸汽機改變整個世界的時代正式到來。材料二蒸汽機有許多缺點。比如由于有鍋爐,體積龐大而笨重;燃料的熱能要傳給蒸汽后再轉化為機械能,效率很低。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有人嘗試把外燃改成內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燒形成的氣體推動活塞運動,把鍋爐和氣缸合并成一體,這就是內燃機。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根據材料逐條列出其改進蒸汽機的大致過程。(2)蒸汽機是如何“改變整個世界”的?列舉以改良蒸汽機為動力的交通工具的發明一例。(3)與蒸汽機相比,內燃機具有哪些優點?內燃機的發明在交通運輸領域引起了怎樣的革命性變革?(4)從蒸汽機的改良到內燃機的發明,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中考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今年4月22日,“書香益陽?潤澤心靈﹣﹣好書互換”2017年益陽閱讀推廣活動隆重啟動。在啟動儀式上,益陽學子高聲吟誦了《道德經》.《道德經》反映了()A.老子的思想 B.孔子的學說 C.墨子的主張 D.韓非的理論【考點】2O: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題以《道德經》為切入點,考查老子.【解答】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記錄在《道德經》里.故選A.【點評】本題以老子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2.東晉王羲之的書法獨創一家,行書、草書流暢瀟灑,“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被尊為“書圣”。以下書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A.\o"中國教育出版網\" B.\o"中國教育出版網\" C.\o"中國教育出版網\" D.\o"中國教育出版網\"【考點】4D:魏晉南北朝的書法與石窟藝術.【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書圣”王羲之,其代表作是《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解答】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后人稱他“書圣”.王羲之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后人稱贊為“遒媚勁健,絕代更無”.根據圖片內容可知D是《蘭亭序》.故選D.【點評】王羲之的成就,書法特點,別稱應掌握.3.下列科學家與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A.華佗﹣﹣推算出圓周率 B.李時珍﹣﹣寫成《齊民要術》C.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 D.宋應星﹣﹣創制“麻沸散”【考點】3O:秦漢時期的醫學成就—華佗和張仲景.【分析】本題以科學家與其成就的搭配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張仲景及其《傷寒雜病論》.【解答】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圣”.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漢時期的醫學成就的相關史實.4.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其成果的逐漸發展與推廣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火藥在軍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是在()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考點】6K: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四大發明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火藥和火藥武器得到改進,威力更大,并開始廣泛用于軍事戰爭.故選C.【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四大發明的相關知識點.5.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時期設置的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廣大地區的是()A.伊犁將軍 B.西域都護C.駐藏大臣 D.烏里雅蘇臺將軍【考點】7G: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分析】本題以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依托,考查伊犁將軍.【解答】乾隆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設置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新疆地區,鞏固了我國的西北邊疆.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措施.6.“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海軍名將鄧世昌的英雄事跡是()A.率軍收復新疆,維護國家統一B.堅持禁煙,領導虎門銷煙C.在黃海大戰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機槍口,掩護部隊完成任務【考點】8A:甲午中日戰爭.【分析】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知道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壯烈殉國.【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艦沖鋒向前,激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號艦艇沖鋒向前,多次中彈,彈藥用盡,準備與敵艦同歸于盡,不幸被魚雷擊中,墜入大海,拒絕救援,與愛犬同沉海底.故海軍名將鄧世昌的英雄事跡是在黃海大戰中英勇殺敵,壯烈殉國.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要求學生熟記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的史實,教育學生學習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精神.7.以下關于戊戌變法內容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A.設立鐵路礦務局、農工商總局和郵電局B.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權C.改科舉,廢八股,各地設立中小學堂,京師設立大學堂D.裁汰舊軍,精練陸軍,創建北洋海軍【考點】92:戊戌變法.【分析】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解答】據所學知,創建北洋海軍是洋務運動時期的內容之一,ABC三項都是戊戌變法的內容.故選D.【點評】注意識記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影響.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蔣中正,1945年8月14日”。連續接到三次此類電報后,經慎重研究,中共中央決定()A.毛澤東在周恩來等陪同下前往重慶談判B.派遣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和平解決西安事變C.派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進攻的序幕D.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考點】AE: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分析】本題以連續接到三次此類電報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毛澤東在周恩來等陪同下前往重慶談判.【解答】抗日戰爭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美國的積極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和欺騙人民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故連續接到題干三次此類電報后,經慎重研究,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在周恩來等陪同下前往重慶談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的相關史實.9.2017年5月,習近平同志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兩彈元勛”是()A.王進喜 B.鄧稼先 C.焦裕祿 D.袁隆平【考點】CF: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分析】本題考查了鄧稼先.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兩彈元勛”鄧稼先;“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解答】“兩彈元勛”是鄧稼先.鄧稼先擔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的負責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接著他又參加了氫彈的研制,被譽為“兩彈元勛”.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模范人物鄧稼先的事跡.10.徹底廢除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使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是()A.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考點】C4:土地改革.【分析】本題以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知識的掌握.【解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農村展開.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土地改革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土地改革的內容與影響.11.新中國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②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考點】EE: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外交成就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新中國的外交成就及影響.【解答】結合所學可知,1955年,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1953年,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建交.所以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為②①③④.故選D.【點評】本題要熟記我國外交成就的時間順序,要識記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12.中共十八大以后進行的強軍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改組成火箭軍,作為我軍的獨立軍種。第二炮兵部隊創建于()A.國共政權對峙時期 B.人民解放戰爭時期C.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D.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考點】E5:海軍空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分析】本題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改組成火箭軍,作為我軍的獨立軍種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第二炮兵部隊創建的時期.【解答】20世紀60年代,我國成立戰略導彈部隊,被命名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舉行儀式,將第二炮兵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的國防建設的相關史實.13.如圖是小明同學整理的讀書筆記,該記錄反映的重要會議是()\o"中國教育出版網\"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考點】D1: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重要意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解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歷史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我黨和國家歷史上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由題干中的“1978年底、提出改革開放總方針”等信息可知,該記錄反映的重要會議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故選D.【點評】掌握十一屆三中全會及改革開放相關知識.培養學生記憶能力.14.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在()A.城頭山遺址 B.彭頭山遺址 C.玉蟾巖遺址 D.河姆渡遺址【考點】PC:歷史文化常識.【分析】本題考查湖南澧縣城頭山文化.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解答】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城頭山古城址距今6000多年,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其中發現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遺址,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歷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遺址.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城頭山遺址的地位識記.15.北宋時期招撫梅山蠻,在梅山地區設置了兩個縣,其中屬于現益陽市境內的是()A.桃江縣 B.安化縣 C.南縣 D.新化縣【考點】64: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分析】本題以北宋時期招撫梅山蠻,在梅山地區設置了兩個縣為切入點,考查安化縣的歸屬地.【解答】宋代之前,梅山地區因山高林密,民風強悍,“語言侏離”,交通不便以及當時的統治階級實行封鎖政策,故“不與中國通”.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蔡煜、章敦開梅山置新化、安化兩縣,之后歷代封建統治者均有意往這里移民,梅山地區逐漸成為漢、苗、瑤、土家等多民族雜居之地.其中屬于現益陽市境內的是安化縣.故選B.【點評】本題屬于地方史的內容,注意平時多記憶與積累.16.晚清至民國初年,湖南傳統學術領先全國。下列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的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A.王先謙﹣﹣《漢書補注》 B.王闿運﹣﹣《五經通論》C.皮錫瑞﹣﹣《書林清話》 D.葉德輝﹣﹣《湘綺樓全集》【考點】PC:歷史文化常識.【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相關人物及成就的搭配,注意本題屬于地方史.【解答】王先謙的《漢書補注》,以顏師古的《漢書注》為基礎,采擇自隋以來67家《漢書》研究成果,王氏又做了大量的文字校勘、語詞訓釋、史實考訂以及表志專門研究工作,使該書成為研究《漢書》和西漢史最重要的資料.王先謙﹣﹣《漢書補注》的搭配是正確的.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王先謙的作品《漢書補注》.17.以下表述中不屬于湘西會戰意義的一項是()A.標志著日軍在中國戰場攻勢的結束B.牽制了大量日軍,減輕了其他戰場的壓力C.為芷江洽降創造了條件D.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考點】A4: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AB:百團大戰.【分析】本題考查地方歷史知識,掌握湘西會戰.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后一次會戰.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御轉入反攻階段.【解答】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后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余人,戰線長達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余人.湘西會戰最后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溆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巖、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御轉入反攻階段.D是百團大戰的意義,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為地方史基礎知識題,學生識記地方歷史即可解答.18.1951年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湖南作家周立波的代表作品是()A.《暴風驟雨》 B.《邊城》C.《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D.《青春之歌》【考點】EI:中國近現代科技教育文體事業的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1951年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湖南作家周立波的代表作品的有關內容.【解答】斯大林文學獎是根據蘇聯人民委員會1939年12月20日決議設立.獎給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果.1951年,我國作家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賀敬之和丁毅的歌劇《白毛女》同時獲得斯大林文學獎.故選A.【點評】本題掌握1951年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湖南作家周立波的代表作品相關知識.19.標志著日本開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事件是()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C.查理?馬特改革 D.梭倫改革【考點】FE:日本的大化改新.【分析】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1世紀前后,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本州中興興起的大和統一了日本.【解答】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參照中國隋唐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不是明治天皇.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日本孝德天皇在位時進行大化改新.20.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是()A.伊斯蘭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佛教【考點】F6:佛教和古印度文明.【分析】本題考查了佛教.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在社會矛盾重重,人們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況下產生的;它們的教義都宣揚忍耐、順從等主張.【解答】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創立的宗教是佛教.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它認為世間萬物發展都有因果緣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須消滅欲望,刻苦修行.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佛教的創始人.21.下列有關戰爭的說法中正確的有()①希波戰爭導致希臘走向衰落②經過長期擴張,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成為其內海③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861年到1865年,歷時4年多,造成重大的物資破壞和人員傷亡④1944年6月,美英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點】FC:羅馬帝國的建立;M9:諾曼底登陸.【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戰爭的相關史實與影響,注意涉及古代史和近現代史.【解答】希波戰爭中希臘取得了勝利,①希波戰爭導致希臘走向衰落的說法是錯誤的;③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至1918年,不是從1861年到1865年,據此可排除含①③的ABD三個選項.故選C.【點評】組合選擇題一般排除一個錯誤內容即可獲取正確答案,部分題目需要經過兩次排除.22.殖民頭子克萊武曾經無恥地吹噓自己:“富庶的城市在我腳下,強大的國家在我手中,在我一人面前打開了充滿金條銀錠、珍珠寶石的寶庫。我統共取了20萬英鎊。諸位先生,直到現在,我還奇怪自己為什么那么客氣呢!”這段話形象地反映了()A.三角貿易的罪惡B.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C.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黑暗統治D.法國在非洲的殖民擴張【考點】I9:英國的殖民擴張.【分析】本題考查了克萊武.17世紀以后,英國走上殖民爭奪道路,相繼打敗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解答】根據題干給出的“克萊武”可知評述的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當時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頭目克萊武率軍侵占了孟加拉,把當地洗劫一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英國在印度的殖民頭目克萊武的相關史實.23.某班級舉行辯論會,辯論雙方主要觀點概括如圖。請判斷此次辯論的主題是評價()\o"中國教育出版網\"A.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C.新經濟政策 D.蘇聯的農業集體化【考點】L4:蘇俄新經濟政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新經濟政策的相關知識.蘇俄新經濟政策在農業方面,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解答】蘇俄新經濟政策在農業方面,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由農民自己支配,糧食稅的數額大大低于余糧征集制;在工業方面,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允許外國和本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在流通方面,由產品交換轉為允許自由貿易.它的實施,表明俄共布放棄了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這是列寧對在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一步探索的結果.他找到了一條使落后的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途徑,這就是確立與落后的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新經濟政策實施后,受到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支持,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結合辯論雙方的觀點可知其辯論的主題是評價蘇俄新經濟政策.故選C.【點評】識記蘇俄新經濟政策的內容和歷史意義.24.“為適應在中國之門戶開放,或各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更為有效起見,締約各國除中國外,協定不得謀取或贊助其本國人民謀取在中國任何指定區域內獲取關于商務或經濟發展之一般優越權利及任何專利或優越權。”以上引文出自()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C.《辛丑條約》 D.《聯合國家宣言》【考點】LC:華盛頓會議和華盛頓體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九國公約》的有關內容.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表面上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際上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又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的局面,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解答】根據題干內容可知,該段材料是有關中國的不平等條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國公約》主要是針對中國簽訂的條約,這個條約簽訂后使中國由日本獨霸重新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之下.故選B.【點評】注意準確識記《九國公約》的有關內容.二、改錯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25.(10分)(2017?益陽)仔細閱讀以下關于“冷戰”的一段表述,找出其中的五處錯誤,并予以改正。1947年3月,美國當任總統在國會發表咨文,宣稱:“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這種政策后來被稱為“羅斯福新政”。它的提出標志著戰后美蘇“冷戰”的開始。1948年,美國在歐洲實施“星球大戰”計劃。它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美國對東歐的控制。1949年,美國等西方12個國家建立了國際聯盟。1955年,蘇聯為首的8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先后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1989年蘇聯解體后,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兩極格局終結。【考點】O4:美國的冷戰政策及措施;N3:蘇聯解體.【分析】本題以改錯題的形式,考查冷戰的相關知識.【解答】1947年3月,美國當任總統在國會發表咨文,宣稱:“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這種政策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而不是“羅斯福新政”.它的提出標志著戰后美蘇“冷戰”的開始.1948年,美國在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而不是“星球大戰”計劃.它穩定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制度,加強了美國對西歐而不是東歐的控制.1949年,美國等西方12個國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不是國際聯盟.1955年,蘇聯為首的8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先后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1991年而不是1989年蘇聯解體后,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兩極格局終結.故答案為:(1)“羅斯福新政”﹣﹣“杜魯門主義”.(2)“星球大戰”計劃﹣﹣馬歇爾計劃.(3)東歐﹣﹣西歐.(4)國際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1989年﹣﹣1991年.【點評】注意識記冷戰的開始和結束的標志以及冷戰的具體表現.三、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26小題15分,27小題14分,28小題13分,共42分)26.(15分)(2017?益陽)強盛的中原王朝大都重視對外貿易。據此回答:(1)漢代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是什么?其開辟有什么意義?(2)寫出唐朝設立的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名稱和當時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3)你對鄭和下西洋有何評價?【考點】3H: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73:鄭和下西洋.【分析】(1)本題以漢代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為切入點,考查絲綢之路.(2)本題以唐朝設立的專門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名稱和當時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為切入點,考查唐朝對外交往.(3)本題以對鄭和下西洋有何評價為切入點,考查鄭和下西洋.【解答】(1)漢代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一條陸路交通線.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2)唐朝時海外貿易興盛,唐玄宗時設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貿易.當時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廣州.(3)對鄭和下西洋要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評價.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比歐洲航海家遠航印度和美洲早半個多世紀,規模大,航海技術先進,到達范圍廣;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加速了南洋的開發;增強了我國的海洋意識;但是,鄭和下西洋實行厚往薄來的方針;換回的特產以奢侈品為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等.故答案為:(1)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2)市舶使;廣州.(3)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比歐洲航海家遠航印度和美洲早半個多世紀,規模大,航海技術先進,到達范圍廣;促進了我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加速了南洋的開發;增強了我國的海洋意識;但是,鄭和下西洋實行厚往薄來的方針;換回的特產以奢侈品為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有限等.【點評】本題以絲綢之路、唐朝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27.(14分)(2017?益陽)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o"中國教育出版網\"材料二博古等人在紅軍長征出發前,既不做深入細致的政治動員,也不做長途行軍作戰的準備。他們把突圍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行動緩慢,始終擺脫不了敵人。材料三紅軍連續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后,人員折損過半,只剩3萬多人。紅一方面軍原來準備去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蔣介石調集重兵布成口袋陣,企圖一舉消滅紅軍。材料四草地位于川陜甘邊界,綿延幾百千米,到處是野草叢生的沼澤和散發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其中,無法生還。紅軍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殺軍馬或煮皮帶充饑,常常背靠背宿營,互相取暖;手挽手行進,趟過泥沼。就這樣,紅軍歷盡艱難,走出了草地。紅軍將士穿著單衣,踏著沒膝的積雪,頂著怒吼的狂風,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戰勝了風雪,翻越了夾金山。(1)用圖中字母回答:①1935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地點:B②紅一方面軍與陜甘根據地的紅軍會師的地點:E③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地點:D(2)據材料二、三、四,分別概括指出紅軍長征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3)以上材料折射出長征精神的哪些內涵?【考點】9P:遵義會議;9O:紅軍長征.【分析】本題考查紅軍長征中的知識點,重點掌握長征途中會師的地點和召開會議的地點.【解答】(1)(1)由地圖看出:上框在會寧附近,應填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點:吳起鎮.下框在貴陽北部,應填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的地點:遵義.由地圖看出:應填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地點:會寧.1935年,召開了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會寧,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宣告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2)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即開始長征;遵義會議以后,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聲東擊西,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接著,紅軍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險阻.所以材料二:“左”傾路線的錯誤指揮;材料三:敵軍的圍追堵截;材料四:嚴酷的自然環境.(3)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屬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長征精神是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所有敵人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義,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的革命的樂觀主義,是團結一致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故答案為:(1)①B;②E;③D..(2)材料二:“左”傾路線的錯誤指揮;材料三:敵軍的圍追堵截;材料四:嚴酷的自然環境.(3)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奮斗的大無畏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堅定理想、充滿信心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點評】要求學生熟記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教育學生學習長征精神.28.(13分)(2017?益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7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