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陶行知的生平和教育思想一、陶行知的簡歷陶行知,安徽歙縣黃潭源村人,1891年10月18日生,一家躬耕自食,家境清寒。陶行知自幼聰明好學,但因生活貧困無力入私塾讀書,6歲時蒙館塾師方庶咸秀才視其資質聰穎,為其免費開蒙。8歲到萬安鎮經館伴讀,11歲又回到黃潭源自學,有時也幫父母參加田間勞動。15歲進入歙縣教會學校——崇一堂學校讀書。因陶母在本校幫傭,英人校長唐進賢喜歡勤勞聰明的陶行知,準其免費讀書。17歲崇一堂畢業后獨自遠離家鄉,考取了杭州廣濟醫學堂,因不滿該校歧視非教徒學生,入學三天后便憤而退學。18歲考入南京匯文書院,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學文科就讀,是該校的首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擔任金大學報《金陵光》中文版主編。四年后,陶行知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金陵大學。畢業典禮上,他以優異畢業生的資格,宣讀了畢業論文《共和精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論文表露出了他最初的教育救國的思想。1914年(23歲)陶行知在大學校長包文先生的鼓勵和親友的贊助下赴美留學,考入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攻讀市政。第二年便獲政治學碩士學位。但他沒有在伊利諾斯大學讀完,便于1915年9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攻讀教育。原因是,他深信沒有真正的公眾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而且他認為第一流的哥倫比亞大學是他攻讀教育的最好的學校。他決心將來為祖國教育的改革、發展奉獻終身。他認識到“教育茍良,則人民生計必能漸臻滿意。可見教育實建設共和最重要之手續。”1917年在哥大獲“都市學務總監資格”文憑畢業回國,他說“我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
畢業回國后即1917年9月應聘擔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員,從此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教育生涯。為方便起見,我們分幾個階段向大家介紹一下陶行知的從教經歷。(一)反對舊式教育,主張教育改革
1918年任南京高師教務主任,1921年任東南大學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華教育改進社成立,他任主任干事。其間他反對“沿襲陳法,儀型他國“,主第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他促成南京高師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為我國大學開放女禁的最早實行者。(二)進行辦學試驗,推行平民教育
為了改革舊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著力進行辦學試驗,如舉辦南京高師暑期學校、南京安徽公學、平民初級學校等,這些早期的重要辦學活動對他的教育思想發展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他決心“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1923年6月他和黃炎培等人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進會,編寫《平民千字課》課本。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辭去了東南大學教育系主任之職,放棄了每月400銀元的高薪,風塵仆仆奔走全國十幾個省市,他說“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幾年間平民教育運動使成千上萬的平民受到了教育。(三)投身鄉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學校
在平民教育處于高潮的時候,陶行知冷靜地看到:“中國以農立國,十有八九住鄉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所以他響亮地提出了“到民間去”、“到鄉下去”的口號。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師范教育下鄉運動”,并撰文為鄉村教育確定了基本任務:“鄉村師范學校負有訓練鄉村教師,改造鄉村生活的使命。”他指出:“我們從事鄉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個的心,獻給我們三萬萬四千萬農民,我們要向農民‘燒心香’。”他所繪制的藍圖是:“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
經過一年的奔波籌備,1927年3月15日曉莊試驗鄉村師范成立。第一批學生13人,當時校舍尚未造好,陶行知說:“我們的校舍上面蓋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們的精神一樣的要充滿天間。……農夫、村婦、漁人、樵夫,都可做我們的指導員”。學校以培養農村教師為目標,他要求學生農民化,他說,“要想化農民,須受農民化。”他帶頭脫下西裝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在牛棚柴房。
曉莊師范獲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聲譽。由于曉莊師范有地下黨團組織,師生們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陶行知都給予大力支持。國民黨氣急敗壞,1930年4月8日,勒令停辦曉莊師范,武力封閉學校,逮捕學生,陶行知以“勾結叛逆、圖謀不軌”等罪名遭到通輯,被迫流亡日本。(四)開展“科學下嫁”,創辦山海工學團
在日本,雖時間不長,但他對日本科學技術發達促成了國家的強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使中國效法日本走工業化道路,他決心開展“科學下嫁”運動,普及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才。他主張科學要從兒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學知識。他說:“做一個現代人,必須懂得現代化的知識,我們必須拿著現代文明的鑰匙才能繼續不斷地開發現代文明的寶庫,保證川流不息的現代化。”在三十年代初期,他就能看到科學技術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1932年10月陶行知根據曉莊師范學校的教育實踐經驗,在上海寶山大場地區創辦了“山海工學團”,開展普及教育運動。山海工學團的兒童團員張健經常為農友講故事,深受歡迎,農友親切地稱他為“小先生”。陶行知對“小先生”這一新事物極為重視,1934年1月正式提出了“小先生制”。由于“小先生制”適合普及教育需要,很快在20幾個省市得到推廣。還對東南亞一帶普及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并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上百名干部。(五)推行國難教育和戰時教育,出訪26國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出于愛國赤誠,自覺地把自己的教育工作與抗日救亡斗爭結合起來,組織國難教育社,推進國難教育,作為抗日救亡的重要組成部分。1936年陶行知受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委托,任國民外交使節,去國外宣傳中國的抗日主張,歷時二年零一月,出訪26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世人的尊敬。(六)提倡全面教育,創辦育才學校
1939年,抗日戰爭進入全面抗戰階段,3月15日陶行知在一次講演中說,“這階段的戰爭特征是把戰爭的形勢展開成全面,它已不是點線的戰爭,而是各方面的全面戰爭了。”他認為全面戰爭需要進行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全面教育界的內涵。在開展全面教育運動時期,他在許多流離失所的流浪兒中,見到許多有特殊才能的人,因為得不到培養而夭折,他認為這是民族的損失,人類的憾事,于是1939年7月20日便在四川省合川縣草街子風凰山的古圣寺創辦了育才學校,育才學校吸引了許多著名進步學者、專家、教授來校任教,如艾青、賀綠汀、章泯、陳煙橋、戴愛蓮等。周恩來專程到育才學校訪問并做了抗戰形勢報告,題詞:“一代勝于一代”。(七)實行民主教育,創辦重慶社會大學
抗戰勝利后,國內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民黨反動派實行獨裁統治路線,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勞苦大眾,實行的是一條真正民主的革命路線,這時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洪流,浪頭已經到來,沒有力量可以抵抗它。因此學習民主,幫助創造民主的新中國,已成為生活教育的新的歷史任務。”他為使教育服務于民主革命運動,提出了“民主教育運動”,這是他探索新教育生路的一個新階段。并于1946年1月15日創辦了重慶社會大學,學校的辦學宗旨是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大學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在社會大學任教的有:吳玉章、郭沫若、翦伯贊、鄧初民、張友漁、王昆侖、馬寅初、許滌新、侯外廬、沙千里、孫起孟、聶紺弩、曹靖華、胡風、田漢、何其芳等。這種壯觀的教師陣營在當時國內正規的文科大學也是罕見的。由于社會大學漸漸成為各界進步人士的一面旗幟,所以一直遭到國民黨的蓄意破壞,1947年3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查封。(八)生命旅程的最后沖刺
陶行知在愛國民主運動中屢遭反動派的威脅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視死如歸。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學生舉行了反內戰示威游行,遭到國民黨鎮壓,造成“一二·一”流血慘案,12月19日重慶各界人士舉行“陪都公祭‘一二·一’死難烈士會”,陶行知給夫人寫了遺囑信,作好了犧牲的準備,毅然去參加公祭大會。1946年4月18日陶行知到達上海,開始了他在上海最后一百天的生命沖刺。他在生命的最后100天中,作了100多次講演,為推進和平民主運動日夜奔走呼號。有一次在反內戰要和平大會上作講演,特務們上臺搶走話筒,高喊反動口號。他在特務們喊口號的間歇時間里,講完了他要講的話,堅持宣傳真理。
1946年7月11日和15日,民主戰士李公仆和聞一多在昆明遭到國民黨暗殺,陶行知非常憤恨,他更加奮不顧身地投入民主運動。陶行知已知自己被國民黨特務在暗殺黑名單上列在第三名,朋友們為他擔心,但他大義凜然地說:“我是黑榜探花”、“我等著第三槍”,7月16日他給育才師生寫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說:“深信我的生命的結束,不會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結束。我提議為民主死了一個,就要加緊感召一萬個人來頂補。”24日,他操勞了一天,整理詩稿數萬字,工作至凌晨,由于過度勞累,健康過虧,刺激過深,于25日凌晨溘然長辭,享年僅55歲。周恩來在給黨中央的信中說,“陶行知是一直跟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走,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我們學習陶行知學什么呢?陶行知為我們遺留下的寶貴財富有三:一是偉大的學說和理論,二是偉大的實踐和經驗,三是偉大的人格和精神。
我們重點介紹他的學說和理論。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教育理論。他的創造教育思想、科學教育思想、幼兒教育思想、職業教育思想、師范教育思想、終身教育思想,都是植根于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的場所,“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一)生活即教育
對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有一句很有概括性的話,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含義有三:一是生活有對人的教育作用,二是教育又促進生活的變化,三是教育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生活教育的效能:一方面“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只要把自己放在社會的生活里,即社會磁力線里轉動,便能通過教育的電流,射出光,放出熱,發出力。另一方面,“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須過什么生活。”只有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在生活中進行教育,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真正教育。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1、生活決定教育;2、教育改造生活。教育改造生活,要從培養人開始;教育改造生活是改造自然,實現富國理想;教育界改造生活最重要的是改造社會生活。(二)社會即學校
它是要求“以社會為學校”,用陶行知的話說就是“把整個社會或鄉村當作學校。”它的含義:1、認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2、學校不得關起門來辦學,必須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3、運用社會力量,由群眾辦自己所需要的學校;4、從培養目標說是培養有“健康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造社會的精神”的具有“生活力”和“創造力”能和勞動人民打成一片的普通勞動者;5、從教育內容說,他要以社會為課堂,使學校的教育內容更豐富。(三)教學做合一
1、“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其教學論,它是在批判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
2、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是一件事的三個方面。”
3、“教學做合一”,中心是個“做”字,什么是“做”呢?它的特征:1、行動,2、思想,3、新價值的產生。
陶行知給“做”下過一個廣義的定義:“做是發明,是創造,是實驗,是建設,是生產,是破壞,是尋求出路。”他說:“是活人必定做。活一天,做一天,活到老,做到老。”
做的意義:
1、“真正的做是在勞力上勞心”“手到心到”
2、“做”是社會實踐。(這是做的基本要求)
3、“做”是創造的過程。(這是做的目的,陶行知說,“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
總之,“做”是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
下面講一講生活教育理論的現代價值
1、教育要放在社會發展的基礎地位;
2、教育要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
3、教育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發展;
4、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總之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新型的進步的教育理論,也是一種社會改革學說。它產生于教育實踐,又推動著教育和社會的發展;它立足于中國實際,又吸取了人類優秀的教育成果;它立足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服務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又為著人民大眾的生活向前向上。它是反映了教育的客觀規律,符合教育發展的趨勢,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尤其是其面向人民大眾,面向生活,面向未來,始終與政治經濟密切結合等,很有理論和實踐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總結。三、陶行知論教師以上講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偉大學說和理論,他的偉大實踐與經驗和偉大人格與品德,我們在介紹他的生平經歷時已粗略地講到了,我們就不專門講了,因為我們是教師,是培養教師的,所以下面我想專門講講陶行知關于教師的思想和理論。
(一)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陶行知關于教師地位和作用的言論
1、“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
2、“小學教員教得好,則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業。否則變成敗家子,永遠沒有希望了。”
3、“全民族的命運都操在小學教員手里。德國戰勝法蘭西,歸功于小學教員,這是人所知道的。”……“小學教師之好壞,簡直可以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的治亂。”
4、“家不重師,則家必破產;工不重師,則工必簡陋;國民不重師,則國必不富強;人類不重師,則世界不得太平。”
5、“教師就是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
6、“諸君何所事,候補當教員,開創新世紀,大任在兩肩。”
7、“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能造文化,則能造人;能造人,則能造國。”
(二)教師的職能
1、引導學生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說:“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關于“教人求真”的論述很多,歸納起來有下述三點:⑴追求真理,反對虛偽。他認為“教師只能說真話,說假話就是騙子。”“讓真理赤裸裸地出來和小孩子見面。不要給他穿上天使的衣服,也不要給他戴上魔鬼的假面具。”“真理離開行動好比是交際花手上的金剛鉆戒指,我們所要追求的是行動的真理,真理的行動”,“行動的真理必須在真理的行動中才能追求。”⑵教人求真求取真知。他說“我們要努力的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說、試驗、印證、推想、分析、會通、正確,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簡單些說,我們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⑶培育真人,為真理獻身。他在《最后一封信》中對育才師生提出希望:“平時要以‘仁者不憂,智者示感,勇者不懼,達者不戀”的精神培養學生和我們自己。有事則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動’相勉勵。
2、用教育的力量改造社會,建設國家
以下是陶行知的有關言論:
⑴“辦學和改造社會是一件事不是兩件事。改造社會而不從辦學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便不能徹骨的改造社會。”
⑵“教育就是改造社會,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
⑶“我們深信,如果全國教師對兒童教育都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必能為我們民族創造一個偉大的新生命。”
(三)教師的素質
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獻身教育,首先在敬業。陶行知在一首抒情詩中寫道:“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其次要樂業。他說,“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之可言。”好教師應當“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小學校里學生小,房子小,薪水少,功課多,辛苦的很,哪有快樂?其實看小學生天天生長起來,從沒有知識,變為有知識,如同一顆種子由萌芽而生枝葉都是一樣的。”“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業,有大快樂,那無論做小學教員,做中學教員,或做大學教員,都是一樣的。”再次要有堅定的信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牽引貨車租賃合同協議
- 留學申研中介合同協議
- 申請撤銷協商解除合同協議
- 電力公司檢修合同協議
- 玻璃幕墻勞務合同協議
- 貓咪絕育領養合同協議
- 玻璃門供貨合同協議
- 玻璃行業采購合同協議
- 焊接工程項目的合同管理要素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除草劑混劑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燒烤店創業計劃書
- 光伏強條執行計劃
- (2025)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課題庫(附含答案)
- 《立體裁剪電子教案》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發展策略及投資改革創新模式分析報告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及處置制度模版(3篇)
-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 主題訓練卷
- 《教育系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 牡蠣養殖及深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14-2024年高考語文真題匯編之詩歌鑒賞含答案解析
- 49-提高臨邊防護欄桿有效合格率(清泉建筑)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