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7課蘇聯的經濟改革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
“……我們的人民還沒有過上好日子,盡管十月革命后已經有39年,戰爭結束也有11年了。在整個國家的范圍內我們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們大家目前還只是為未來而活著,而卻不是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應該明白,人不能只靠熱情生活。改善我們人民的物質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決不能拖延了。全國都感到糧食很緊張,實際上能正常供應的只有莫斯科。在許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頭和青豌豆,在農村幾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點是,飲食情況年復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們,俄羅斯,從新西蘭搞肉!一無所有……而我們的農村已經沒有人了。——《蘇共中央通報》,1989年第6期1956年一位鄉村女教師寫給赫魯曉夫的信
蘇聯曾經經歷了輝煌的發展時期。蘇聯的30—50年代,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為16%。但60年代后蘇聯增長勢頭開始減弱,70年代增速大幅下降,80年代喪失了速度優勢。蘇聯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1970年為11.45%,1985年為10.2%,1990年7.7%。蘇聯的國民收入1975年為美國的67%,1985年為66%,1987年為64%,但如不按官方匯率而按實際購買力計算,只相當于美國50—38%。
為什么蘇聯經濟在50年代實現了高增長,但在此后增速卻逐漸下降?斯大林經濟體制的特征及弊端(1)單一的公有制(2)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排斥市場(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1)片面發展重工業(2)為支持工業,不惜損害農民利益,損害了農民的積極性(3)計劃指令壓抑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一、赫魯曉夫改革(1953—1964)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顯著(2)赫魯曉夫上臺并鞏固了自己在蘇聯的最高領導地位。2.改革的主要內容農業方面工業方面農業集體化糧食短缺平均產量低比例失調無積極性人民生活困難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鼓勵發展家庭副業、擴大集體農莊和農場自主權;大規模墾荒提高糧食產量;開展大規模種植玉米運動這些改革措施能挽救蘇聯嗎?片面發展重工業將部分企業的管理權下放到加盟共和國給予企業調整部分工資的權利嘗試推行“物質利益原則”,通過一定程度承認企業和個人的物質利益,調動生產積極性.3.改革的結果收效甚微4.失敗的原因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學認識,無法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時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二、勃列日諾夫改革(1964—1982)1.改革的主要內容工業:推行新經濟體制:注意運用價值規律,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農業:擴大農場和農莊的自主權、降低農產品收購計劃指標、提高農產品價格、放松對個人副業的限制等政策效果:工業利潤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有提高,國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下半期,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到80年代初,經濟全面滑坡,改革失敗.二、勃列日諾夫改革(1964—1982)2.改革的結果勃列日涅夫與尼克松在談判桌上改革失敗的原因(1)改革仍沒有突破原有經濟體制的框框。只是修補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體制的弊病;(2)蘇聯與美國軍備競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影響經濟發展。三、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1991)戈爾巴喬夫1985—19911985年,在蘇聯社會陷入危機邊緣的時刻,戈爾巴喬夫出任新一屆蘇共中央總書記。當時蘇聯的人均GNP為3.396美元,不僅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而且落后于亞洲、拉美一些國家。蘇聯人均生活水平從革命前居歐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雖擁有發達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術等,但整個現代技術領域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15~20年。工業生產增長速度不斷下降,農業生產長期落后。總之,蘇聯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已喪失了潛力。在此種背景下上臺的戈爾巴喬夫認為,蘇聯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方針”,并進行改革,在開始階段,改革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
(1)是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實際上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2)政府減少指令性計劃指標,代之以指導性計劃指標(3)調整所有制結構,個體勞動者和合作社得到發展(4)企業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租賃和承包(5)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開始實行租賃制或建立家庭農場1.改革的主要內容2.改革的結果3.改革的影響蘇聯解體1991年12月25日19時32分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回顧:蘇聯經濟發展與改革的歷程勃列日涅夫改革(趨于停滯)赫魯曉夫改革(探索開始)斯大林經濟體制(確立)新經濟政策(新的探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階段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階段戈爾巴喬夫改革(深化、失敗)啟示教訓1.社會主義制度需要在發展的道路上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
2.社會主義改革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3.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具有復雜性、曲折性和艱巨性。
4.改革要關注人民大眾的生活。
蘇聯經濟改革的啟示
為了在東部地區開墾荒地,僅1954年上半年的時間里就有四萬人去了西伯利亞的墾荒區。1954年的春播面積一下子就增加了945萬多公頃。
由于開墾前對那里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未進行科學的分析,大規模的開墾破壞了廣闊草原上的植被,從1955年到1960年,已有幾十萬公頃土地被風沙侵蝕。1962年夏季東部干旱,風化侵蝕波及了幾百萬公頃。僅在巴夫洛達州一地就有150萬公頃土地被風“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莫斯科市民排隊購買日用品“赫魯曉夫上臺不久,蘇聯的黨政大權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對赫魯曉夫的個人崇拜也開始了,例如:1964年赫魯曉夫70歲生日時,蘇聯幾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歲誕辰的那一幕。后來蘇共中央在對赫魯曉夫的責難中說:‘蘇聯報刊沉湎于日益頻繁的報道赫魯曉夫的活動,并對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國性大報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頭9個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當年斯大林巨照載之極端也不過一年只有10—15次。”
在慶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大會上,赫魯曉夫正式提出要通過“和平競賽”,在按人均產品產量方面“今后15年內不僅趕上并且超過美國”。在蘇共二十一大上,他宣布“社會主義在我國已經取得了完全徹底的勝利”,蘇維埃國家已進入了“大規模展開共產主義社會建設的時期”。在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新的《蘇共綱領》和《蘇共章程》中,又聲稱蘇聯將在“20年內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專政在蘇聯已經不再是必要了”,蘇聯“已變為全民的國家”,蘇共“成了全體人民的黨”。這種不切實際的口號,帶有極大的盲動和急躁,在國內造成極大混亂。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蘇聯經濟不斷發展。1960年的社會總產值為3040億盧布,1975年增為8626億盧布。工業產量增長迅速。1965—1975年間,年發電量從5070億度增至10386億度,石油產量從2.4億噸增為4.9億噸,鋼產量從9100萬噸增為1.4134億噸,汽車的年產量從62萬輛增為196萬輛。農畜產品的產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間,谷物的年平均產量為1.3億噸,肉類為930萬噸。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1971—1975)的年平均產量,谷物為1.8億噸,肉類為1400萬噸。工農業的發展使蘇聯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了。據蘇聯官方統計,1950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只及美國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業生產從30%升為80%以上,農業生產從55%升為85%。而據美國國務院的計算,蘇聯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為美國的33%,1975年升為53%。兩者的百分比不一樣,但都反映了蘇美差距日趨縮小的變化趨勢。
——徐天新等著:《當代世界史(1945—1992)》
項目年份美國蘇聯洲際導彈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潛射導彈196865612119786561015戰略轟炸機19685451551978432135核彈頭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現役武裝部隊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戰術飛機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戰艦19683603201978172240
蘇聯為在軍事上趕上美國,扭轉在軍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軍費開支。70年代軍費開支都保持在每年超過美國20%。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每兩為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導彈,軍工生產差不多占國民生產的40%。
——《世界現代史》
材料一:戈爾巴喬夫……的經濟改革方案,比以前……的改革前進了一步,它不僅涉及到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行政權力關系,而且涉及到兩者之間的經濟關系。然而,該改革方案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這突出表現在:把調整國家與企業的經濟關系局限于財政關系即利潤分配關系,而未觸及產權關系。事實表明,企業沒有獨立的產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商品生產者和市場主體。
上述材料反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存在何種問題?改革措施缺乏宏觀決策和相應配套措施。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
材料二:直至蘇聯解體前,戈爾巴喬夫仍然認為,斯大林時期實行的不依賴外國貸款和不等待靠發展輕工業為依托的重工業發展戰略,是當時條件下的唯一可能的道路,“這是一個創舉,它把群眾的革命熱情當做經濟發展的合力”。工業化一下子把國家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這是具有全世界歷史意義的功勛”。鞏固練習:1.赫魯曉夫改革的重點是
A、農業B、工業
C、教育D、軍事2.對赫魯曉夫的改革不應全盤否定,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農業成就顯著
B、其改革有利于破除對斯大林的迷信
C、其改革指導思想正確
D、其改革有利于蘇聯經濟的持續發展鞏固練習:3.勃列日涅夫改革①注意用經濟手段管理經濟②強調集體領導③建成了發達社會主義④前期有一定效果,后期經濟停滯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4.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點放在重工業上,其主要目的是A、成為超級大國B、增強綜合國力C、增強軍事和綜合國力,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D、以重工業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5.赫魯曉夫與勃列日涅夫改革歸于失敗的共同原因是A、政治上沒有進行改革B、經濟上措施不符合國情C、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第三講-從發展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
- 2024年紡織行業新產品開發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廣告師考試答題思路試題及答案
- 天津化學奧賽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提升設計表現力的策略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河南中職旅游試題及答案
- 刑法復試面試題及答案
- 水利事業面試題及答案
- 電工應用技術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設計文化傳播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屆鄂東南省級示范高中聯盟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答案
- 2025購銷合同范本下載
- 2024年家政服務職業技能大賽家庭照護賽項決賽試理論題庫1000題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中考二診英語試題(含筆試答案無聽力音頻及原文)
- 2025勞動合同范本下載打印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地理試卷(含答案)
- 管道試壓吹掃方案
- Unit 4 Clothes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大概念視角下的初中數學函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
- 《建筑裝飾設計收費標準》(2024年版)
-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