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術引言2_第1頁
微波技術引言2_第2頁
微波技術引言2_第3頁
微波技術引言2_第4頁
微波技術引言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波技術引言2內容提要1.波段劃分2.微波特點頻率高波長短可穿透電離層3.微波應用軍事民事通信其他應用4.研究方法場分析路分析網絡分析微波信號特點1.頻率高300MHz-3000GHz微波信號的承載、傳輸裝置會向外輻射能量,這是一個有利有弊的特點金屬損耗小(趨膚深度很小,電磁波都被反射了)、介質損耗大,與低頻信號特性恰好相反電子慣性需要考慮,普通二極管、電子管無法適用對生物體有明顯刺激作用、大功率微波工作使要穿防輻射服微波信號特點2.波長短信號的相位信息變得重要起來照射到物體上時容易產生諧振(和聲音共振效應類似),繼而強烈的散射產生分布參數微波器件尺寸可以小,也必須小3.可穿透電離層電離層是有等離子構成,因此具有等離子特性。頻率低被反射,頻率高被吸收,中間一段頻率可以通過,就是微波段。當然還要考慮電磁波自由空間損耗、塵埃、雨水等對電磁波的吸收等因素。微波的應用1.軍事方面各種雷達:地下的、地面的、沿海的、海上的、空中的(機載、彈載)、太空的(星載);通信的、預警的、偵查的、制導的、測控的、電子對抗的;有源的(主動)、無源的(被動)。凡是有雷達的地方就有微波,就有天線。電子對抗:電磁彈、電磁脈沖防護兩個研究方向,一矛一盾;隱身與反隱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微波的應用2.民用通信手機、無線網、抗災應急通信、藍牙、RFID、衛星系統(GPS、北斗)、民用雷達3.民用其他方面微波醫療設備(理療儀、傳感器——微型膠囊)、微波烘干、加熱、微波殺菌、殺蟲、微波無損檢測、石油探測、微波生命探測。數字通信發射機數字通信接收機天線微波/射頻電路傳輸線射頻/微波電路設計的內容:匹配電路、濾波器、功分器、耦合器、環形器、移相器、隔離器等;放大器、振蕩器、頻率合成器、混頻器、開關電路等。微帶線功分器濾波器固態放大器射頻/微波電路設計的指標(根據應用場合而設定):輸入/輸出阻抗(一般50歐姆,75歐姆);工作頻帶/帶寬;回波損耗;插入損耗;輻射效率等。無線通信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共交換電話網絡衛星

衛星技術是為了解決微波視距傳輸局限而提出的。如果地球是平坦的這種視距不會成為問題。攜帶足夠能量的任何方向的發射信號都能到達目的接收機。當電磁信號需長距離傳輸時,接收機由于地球存在曲率而被遮擋。攜帶足夠能量的電磁信號進行長距離傳輸時,信號奔向太空。

當今全球有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美國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格洛納斯)系統,歐洲的伽利略系統,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此外,日本、印度等國也在籌備建設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雷達用無線電波來探測物體。能探測到物體是否存在,物體有多遠,它在哪,它的移動速度。發射機接收機轉換開關信號處理天線發射電磁波接收電磁波顯示、記錄R雷達Radar(RadioDetectingAndRanging)1938年,英國開始用沃森·瓦特設計的雷達組建世界上最早的防空雷達網。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已在東海岸建立起了一個由20個地面雷達站組成的“本土鏈”雷達網。在第二年夏天抗擊納粹德國大規模空襲英國的“不列顛戰役”中,英國正是靠“本土鏈”為對付德國人的空襲贏得了20分鐘寶貴的預警時間,以約900架戰斗機抵擋住了德國2600余架飛機的瘋狂進攻。相控陣雷達預警機火控雷達

射電望遠鏡(radiotelescope)是指觀測和研究來自天體的射電波的基本設備﹐可以測量天體射電的強度、頻譜等量。射電望遠鏡包括收集射電波的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