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廣西岑溪市中考歷史仿真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九國志》記載:“(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動蕩),衣冠始入閩(福建)者八族。”這反映的當時史實是A.政治清明、社會穩定B.北方戰亂、人口南遷C.江南開發、重心南移D.閉關鎖國、經濟衰落2.2019年12月1日加拿大政府應美方要求逮捕華為CFO孟晚舟。加之先前出手對付中興公司,我們看到美國封殺中國技術的決心,但是我們的科學家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可以突出重圍,例如20世紀60年代,我們A.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B.神舟飛船載人成功C.研制殲﹣20D.首艘國產航母下水3.下列事件中帶有恐怖主義性質且引發戰爭的是()A.光榮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薩拉熱窩事件 D.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2019年4月5日清明時節,小明同學到革命紀念館參加了祭掃活動。下面是他的感悟:這是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起點,這是歷史之痛、民族之恥!據此判斷,小明去的地方應是A.宛平城抗日紀念館B.九一八歷史博物館C.七七事變紀念館D.南京大屠殺紀念館5.1951年1月,山東某農民領取了“土地房產所有證”,其法律依是()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祛》6.下列油畫所能反映的歷史事實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和法國大革命爆發B.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和法國大革命爆發C.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和巴黎公社成立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7.下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盟軍在諾曼底登陸B.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C.蘇聯紅軍攻占柏林D.莫斯科保衛戰勝利8.“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聳于人們的住所之上,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一樣包裹著人們。城市的這一邊住的是奴隸,那一邊住的是老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從這里骯臟的下水道里卻流出了足赤的黃金。”以上對工業革命影響的表述,沒有涉及的是A.促進了經濟發展 B.導致了貧富分化加劇C.破壞了生態環境 D.促進了世界市場形成9.有學者指出新文化運動發起時,其立意在通過救人來救國:而1919年學生運動及其后續種種相關運動,則轉為先救國后救人了,這表明,五四運動A.促使社會矛盾發生改變 B.弘揚了科學民主精神C.促使民族意識日益增強 D.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10.“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這一舉措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②增強了軍隊作戰能力③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據學者統計,在1949﹣1956年期間《人民日報》曾出現少量的招聘、招工廣告,但1956年后這類廣告基本消失。這一變化反映了當時我國()A.工業化成就突出 B.生產關系的變革C.城市化進程緩慢 D.生活水平的提高12.2019年3月28日.437具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遺骸由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出發,被運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土陵園中安放。當年這支部隊的司令員是A.朱德B.彭德懷C.毛澤東D.陳毅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世界格局是指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20世紀,世界格局經歷了多次大變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實質是什么?形成這一格局的兩次會議,分別對中國造成了什么影響?二戰結束后,世界形成了美蘇主導世界的兩極格局,這一格局的表現主要是哪一政策的實施?為此,美國采取哪些措施?“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哪些因素推動了多極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影響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你覺得我國當前應該如何應對國際格局的演變?14.合作是現代社會倡導的基本理念,友善正當的合作能夠實現雙贏;促進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但不是所有的國際合作都能在歷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筆,對比近現代的眾多國際合作,我們會有很多思考和感悟。結合下列提示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世界近代史上“私己同盟釀災禍”引發了什么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這次戰爭的性質是什么?(2)世界現代史上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正義攜手度危機”,這指的是哪一文件的發表?此次“危機”結束的時間是哪一年?(3)當今世界“積極合作成趨勢”,請分別寫出在國際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國際組織名稱?(4)現在國際合作在各個領域廣泛展開,你覺得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應該注意些什么?15.二十世紀20年代,中國發生了哪件“開天辟地”的大事?請你列出這大件事并概括其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據材料,“(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動蕩),衣冠始入閩(福建)者八族。”表明中原動蕩,人口南遷福建,“八姓入閩”給福建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增加了福建人口,促進了福建社會的發展。體現了當時北方戰亂,人口南遷。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氫彈在中國西部地區上空試爆成功。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3、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一戰有關知識的識記。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1914年7月,奧匈帝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ABD不是恐怖事件,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此題選擇答案C。【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4、B【解析】

依據題干“這是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起點”,十四年抗戰為1931-1945年,可知這一事件應發生在1931年,宛平城抗日紀念館與1937年七七事變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故B符合題意。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故C不符合題意。南京大屠殺開始于1937年12月,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知識遷移能力。題目中的山東某農民在1951年1月領取了“土地房產所有證”,主要是因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祛》跟土地改革沒有直接聯系。故答案選B。【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土地改革6、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775年4月一支企圖突襲民兵軍火庫的英軍,在波士頓附近萊克星頓同名兵交火,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789年7月14日,法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由此可知,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7、C【解析】

結合所學和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是蘇聯紅軍攻占柏林,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勝利,而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法西斯德國也就此滅亡。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8、D【解析】

材料中沒有體現工業革命促進市場形成的內容,D符合題意;材料“從這里骯臟的下水道里卻流出了足赤的黃金。”體現了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A不符合題意;材料“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體現了工業革命導致了貧富分化嚴重,B不符合題意;材料“隔絕了空氣和陽光;它們像不散的濃霧”體現了工業革命破壞了生態環境,C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題意,故選D。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A、1919年學生運動指的是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后我國并未發生社會矛盾的改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故A選項錯誤;B、題中只能看出五四運動中人們更加注重救國的重要性,題中并未弘揚了科學民主精神,故B選項錯誤;C、根據題中“1919年學生運動及其后續種種相關運動,則轉為先救國后救人了”可以看出從五四運動開始人們已經開始把救國放在首位,說明了民族意識的日益增強,故C選項正確;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題中五四運動后將救國放于首位沒有直接關系,故D選項錯誤;所以本題選C。10、D【解析】

分析題文的“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可以看出宋太祖這一舉措造成重文輕武的局面,降低了軍隊作戰能力,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③④理解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1、B【解析】

依據題干“據學者統計,在1949-1956年期間《人民日報》曾出現少量的招聘、招工廣告,但1956年后這類廣告基本消失”,招聘、招工廣告屬于私營經濟,結合所學知識,這一變化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中國實現了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公有制成為單一的所有制,私營經濟基本不復存在,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本題的解答關鍵在于理解三大改造的意義。到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2、B【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稱之為“最可愛的人”,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帝國主義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巴黎和會引發了五四運動,華盛頓會議打擊了日本獨占中國的計劃,使中國回到列強共同支配的局面。(2)冷戰政策;提出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建立北約。(3)兩極格局的結束,西歐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中國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推動等。(4)國際力量對比的變化;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大力推行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等。【解析】(1)第一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建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個體系的實質是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和勢力范圍,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體系。第二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無視中國的合法權益,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交給日本,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華盛頓會議中,與會九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使中國再次處于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共同支配之下。(2)第一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5年2月,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了會議,雅爾塔會議奠定了二戰后兩極格局(雅爾塔體系)的基礎。二戰后美蘇之間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冷戰政策。所以,這一格局的表現主要是冷戰政策的實施。第二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冷戰政策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蘇“冷戰”結束,世界政局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還沒有定型。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實力明顯;但歐盟、日本的崛起、中國的發展和俄羅斯等國家聯盟和國家實力也在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前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多極化的趨勢,影響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的經濟實力;面對當今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挑戰,中國應該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參與中謀求發展;努力發展經濟,大力提升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14、(1)“一戰”;性質:帝國主義掠奪戰爭(2)《聯合國家宣言》;1945年。(3)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WTO)。(4)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分歧。【解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近代史上“私己同盟釀災禍”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目的是生分世界爭奪霸權的斗爭,其性質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