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_第1頁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_第2頁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_第3頁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_第4頁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障兒童的家庭教育1案例:

智障兒童家長:“我們跑不動了,孩子怎么辦?〞單從外表,完全看不出8歲的龍龍患有先天性染色體變異導致的智力障礙。為此,他沒有上過幼兒園,也沒有普通小學愿意接收。王女士幾經周轉才把龍龍送到了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一開始,龍龍沒有現在這么開朗,社會上的歧視他早早就感覺到了。到了特教學校后,心情才慢慢開放。〞王女士說。自從孩子入學以來,她辭去了工作,每天都在教室外陪龍龍一起聽講、一起上下學。

然而,看著龍龍無憂無慮的樣子,王女士心里的擔憂卻從未減輕。“這種孩子倒是享福,上學是他最好的時光,可畢業后孩子去哪?有一天我們跑不動了,他怎么辦?〞2思考:家長要如何面對一個智力有障礙的孩子?3智障兒童各方面特點家長的應有態度家庭教育的措施結束語智障兒童家庭教育4智障兒童各方面的特點1、心理特點2、語言特點3、思維特點4、感情與意志特點5、個性和社會行為特點51、心理開展特點〔1〕開展的起點遲;〔2〕開展的速度慢;〔3〕最終到達的水平低2、感覺和知覺特點〔1〕感知客觀世界的信息少,只能感知課題的局部屬性,而且不準〔2〕感知的速度緩慢〔3〕顏色視覺開展緩慢〔4〕區分聲音的能力差〔5〕缺乏感知的積極性3、記憶特點〔1〕識記新材料緩慢〔2〕保持不牢固〔3〕再現或回憶不全面,不準確〔4〕有意識的記憶差,機械記憶較好,而他們的記憶與他們的情緒有關

1.心理特點62.語言特點〔1〕開始說話晚,一般4歲后開始說1-2個字〔2〕口齒不清〔3〕理解語言的能力強于表達語言的能力〔4〕連說2個字以上是難點〔5〕語言類型簡單〔6〕重復語言〔7〕發音不準73.思維特點〔1〕簡單,直觀的概括〔2〕正確歸類能力差〔3〕不理解因果關系〔4〕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思維方式刻板,不會舉一反三8教育要有一個過程,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量的積累,才能有所變化,而這個變化是指與孩子自身相比。〔4〕情感調節差,只受機體的需要和激情支配很難按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行為標準來調節和控制家長對智障兒童應有的態度讓我們的孩子笑得更燦爛!〔3〕孩子早期干預的效果與家長的積極配合緊密相關:有的家長認為早期訓練孩子是學校的事,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從不過問孩子的情況,這是不適宜的。〔2〕表露在外,內心體驗不深刻也不能悲觀放棄,一棵小樹需要澆水,除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正常的孩子也需要從小培養才能順利成才更何況一個智力發育緩慢的弱勢孩子呢!也不能違背科學而相信迷信,怨天自責,自尋煩惱,更不能心存僥幸,認為是“大器晚成〞而耽誤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最正確時期。自從孩子入學以來,她辭去了工作,每天都在教室外陪龍龍一起聽講、一起上下學。讓我們的孩子笑得更燦爛!〔1〕簡單,直觀的概括因此,智力發育緩慢的兒童更需要關愛,需要盡早接受適合的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彌補缺陷,開發潛能。〔3〕孩子早期干預的效果與家長的積極配合緊密相關:有的家長認為早期訓練孩子是學校的事,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從不過問孩子的情況,這是不適宜的。〔4〕缺乏目的性和靈活性,思維方式刻板,不會舉一反三王女士幾經周轉才把龍龍送到了特殊教育中心學校。〔6〕有病態情感,如尖叫,哭嚎,發怒,或情感冷淡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對殘疾人態度會更加關愛,更加尊重。因此,智力發育緩慢的兒童更需要關愛,需要盡早接受適合的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彌補缺陷,開發潛能。也不能悲觀放棄,一棵小樹需要澆水,除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正常的孩子也需要從小培養才能順利成才更何況一個智力發育緩慢的弱勢孩子呢!〔4〕情感調節差,只受機體的需要和激情支配很難按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行為標準來調節和控制〔7〕常有不可遏制的沖動性,自我控制能力差茅教授曾講過,早期干預不是要把孩子變成正常,而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潛能。4.情感與意志特點〔1〕情感幼稚,不穩定,會突然“大哭大笑〞〔2〕表露在外,內心體驗不深刻〔3〕情感體驗的遷都與外界襲擊強度不協調〔4〕情感調節差,只受機體的需要和激情支配很難按社會所要求的道德行為標準來調節和控制〔5〕高級情感開展緩慢,如,榮譽感,責任感等精神需求〔6〕有病態情感,如尖叫,哭嚎,發怒,或情感冷淡〔7〕個人意志行動差,自卑,遇到困難就放棄95.個性和社會行為特點〔1〕智障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限,參與活動少,心理開展緩慢,個性開展受限,缺少鮮明的個性〔2〕獨立性差〔3〕相互關系簡單,很少主動與人交往〔4〕任性,固執〔5〕是非觀念薄弱〔6〕易受暗示〔7〕常有不可遏制的沖動性,自我控制能力差10家長對智障兒童應有的態度

〔1〕面對現實,不怨天尤人,不存僥幸:孩子智力發育緩慢,醫學上也稱精神發育遲滯,這是客觀存在,是活生生的現實,并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能違背科學而相信迷信,怨天自責,自尋煩惱,更不能心存僥幸,認為是“大器晚成〞而耽誤了孩子早期教育的最正確時期。唯一能改變孩子現狀的方法就是盡早發現問題,早期治療,早起干預,早期訓練,這對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11〔2〕客觀評價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存過高的要求,也不悲觀放棄:有的家長心情過于急迫,想很快見效或恢復正常兒童的水平。這是不現實的。教育要有一個過程,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量的積累,才能有所變化,而這個變化是指與孩子自身相比。茅教授曾講過,早期干預不是要把孩子變成正常,而是提高孩子自身的潛能。也不能悲觀放棄,一棵小樹需要澆水,除蟲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一個正常的孩子也需要從小培養才能順利成才更何況一個智力發育緩慢的弱勢孩子呢!因此,智力發育緩慢的兒童更需要關愛,需要盡早接受適合的高質量的教育,才能彌補缺陷,開發潛能。家長對智障兒童應有的態度

12〔3〕孩子早期干預的效果與家長的積極配合緊密相關:有的家長認為早期訓練孩子是學校的事,送入學校就萬事大吉,從不過問孩子的情況,這是不適宜的。因為孩子還小,家長是第一啟蒙教師,智障的孩子更需要細致的關愛。家長的力量是單一的,學校的力量也是單一的,只有兩個力量合起來才能形成合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對智障兒童應有的態度

13〔4〕放下包袱,樂觀面向未來:人類基因組方案中國工程負責人楊煥明教授曾說“人類基因千變萬化,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殘疾人將那些導致殘缺的基因表達了出來,人類才有可能變得更加健康。是他們用自己的痛苦承擔了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講,你作為一個殘疾人的母親是榮光的,因為你承擔了痛苦,你蘊涵著博大的母愛,你是了不起的母親。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對殘疾人態度會更加關愛,更加尊重。

家長對智障兒童應有的態度

14家庭教育的措施1、樹立科學態度2、從實際出發3、要有耐心4、多尊重孩子5、真誠的贊美孩子6、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