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_第1頁
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_第2頁
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_第3頁
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_第4頁
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統編七年級上第15課《誡子書》同步訓練(解析)《誡子書》

一、填上空題

1.本文的是,字,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與他相關的故事有,俗語有。本文題目中的“誡”的意思是,“書”是指。

2.聆聽了兩封家書,你一定得到很多啟示。下面讓我們走進“書海探源”欄目,一起來解讀家書的內涵吧!

兩封家書都有長輩的諄諄教導。文中諸葛亮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來勸勉兒子①;文中曾國藩告誡各位弟弟,只要“②”,那么“圣賢豪杰”的境界人人都可以達到。這兩段文字也啟示我們③(第②空用原文填寫)

二、選擇題

3.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C.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D.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4.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誡子書》選自《諸葛亮集·文集》,題目中的“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B.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C.“誡子書”中的“誡”是告誡、勸勉的意思;“書”是書寫的意思,這里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D.“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險躁則不能治性”兩句中的加點詞是一對反義詞。

5.下列對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說明“淡泊”“寧靜”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B.“學須靜也”的“學”不單單是指一般的學習,還含有修養自身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靜”也不只是指單純的安靜,還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寧靜”的重要性。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述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6.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B.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7.下列詞語中的“窮”與“悲守窮廬”中的“窮”意思相近的一項是()

A.理屈詞窮B.窮追猛打C.窮鄉僻壤D.山窮水盡

8.閱讀諸葛亮的《誡子書》,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出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意與日去/呼爾而與之B.非志無以成學/可以為師矣

C.夫君子之行/夫專諸之刺王僚也D.淫慢則不能勵精/入則無法家拂士

9.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非學/無以廣才B.非淡泊/無以明志

C.夫學/須靜也D.淫慢/則不能勵精

10.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淡泊(bó)險躁(zào)B.致遠(zhì)枯落(kū)

C.淫慢(yíng)窮廬(lú)D.勵精(lì)治性(zhì)

三、情景默寫

11.根據要求默寫。

(1)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主要闡述的觀點是:,。

(2)《誡子書》中常被人們用來表明“志當存高遠”的句子是:,。

(3)《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

(4)《誡子書》中闡釋過度享樂和急躁會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是:,。

四、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12.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靜以修身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B.非學無以廣才廣:增長。

C.淫慢則不能勵精勵:振奮。

D.年與時馳馳:奔馳。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4.下列對語段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封家書,寫此文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B.該語段從做人和學習兩個方面論述“靜”的重要性,修身須靜,學習須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

C.“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從反面說明了“淡泊”“節儉”的重要性。

D.該語段采用了描寫、抒情與議論的表述方式,開篇便直接提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觀點,統攝全篇。

15.在學習上,鏈接材料中的高鳳是個怎樣的人?請結合高鳳讀書的故事,談談你對《誡子書》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理解。

高鳳①,南陽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雞②。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③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授業于西唐山中。鳳年老,執志不倦,名聲著聞。

(節選自《后漢書》,有刪改)

①高鳳:字文通,東漢人。②護雞:看護雞,以防雞吃了麥子。③潦(lǎo)水:雨后地上的積水。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學無以廣才()

(2)非淡泊無以明志()

(3)非寧靜無以致遠()

1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18.對文章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是()

A.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待。

B.諸葛亮認為修身養德的方法是“靜”與“儉”。

C.本文則以駢句為主,句式對稱,整齊和諧,富有韻律美。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表述了君子不與外界同流合污、獨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五、對比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含晝夜。”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①匹夫不可奪志也()

②博學而篤志()

③險躁則不能治性()

④年與時馳()

20.下列加點字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A.逝者如斯夫流光易逝

B.匹夫不可奪志也巧奪天工

C.年與時馳風馳電掣

D.非淡泊無以明志愛憎分明

21.翻譯下列句子。

①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22.(甲)(乙)兩文都是長者對后輩的勸誡。根據理解完成下列填上空。

(甲)文講要成為仁德之人,需要“”。

(乙)文中,諸葛亮勉勵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關鍵要從“”字上下功夫。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謹②身節用,遠罪豐③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小人多欲則敗家喪身。是以居宮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司馬光《訓儉示康》節選)

①于:被。②謹:約束。③豐:使……豐足。

2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非寧靜無以致遠(達到)B.淫慢則不能勵精(振奮)

C.故曰:儉,德之共也(所以)D.遠罪豐家(遠離)

2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

25.請用“/”給文畫橫線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限兩處)。

淫慢則不能勵精

26.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并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你的影響。

27.請結合具體語句談談兩文教育思想的不同點。

閱讀《誡子書》和《周公誡子》,按要求回答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日:“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28.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1)非學無以廣才(2)守之以恭者

2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2)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30.下列句子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B.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C.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D.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31.本文與諸葛亮的《誡子書》都是告誡兒子的文章,但是兩文的中心內容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分析。

32.閱讀,回答問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外甥書

諸葛亮

夫志當存①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②,使庶幾之志③,揭然④有所存,惻然⑤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⑥,廣咨問,除嫌吝⑦,雖有淹留⑧,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⑨,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⑩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⑩矣!

(見《太平御覽》卷四五九)

①存:懷有,懷著。②凝滯:心思局限于某個范圍;拘泥。③庶幾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賢的志向。④揭然:高舉的樣子。⑤惻然:懇切的樣子。⑥細碎:瑣碎的雜念。⑦嫌吝:怨恨恥辱。⑧淹留:滯留,停留。⑨強毅:堅強果斷。⑩竄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靜以修身

②意與日去

③夫志當存高遠

④何患于不濟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的句子。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

(3)下列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B.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C.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D.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4)甲乙兩文在內容上都涉及了“如何成才”的話題,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說說你對“如何成才”的看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33.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夫學須靜也()

(2)非學無以廣才()

(3)淫慢則不能勵精()

3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太宗嘗謂皇屬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卻①聲色之娛。汝等生于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于聽斷②之間,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于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已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終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節選自李世民《誡皇屬》)

①卻:摒除。②聽斷:聽取陳述而作出決定。常指聽訟斷獄、處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縱、任由。

35.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外絕游觀之樂()

(2)先須克己()

36.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37.文諸葛亮勸誡兒子修身養德的方法是“(1)”與“(2)”(分別用原文中的一個字回答);文唐太宗以自身經歷作為例子來告誡后代,表現唐太宗做法的句子是“(3),(4)。”(用原文語句回答)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選自諸葛亮《誡子書》)

羆①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臺使②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獲,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慚。又客與羆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

(選自《周書·王羆傳》)

注:①羆(pí):王羆,北周大將。②臺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舂,用杵搗去谷物的皮殼或搗碎;爨,生火做飯。

38.用斜線“/”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嘗有臺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

3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靜以修身()

(2)險躁則不能治性()

(3)命左右撤去之()

(4)客甚愧色()

4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當是未饑則是無信

B.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下車引之

C.羆意嫌之意與日去

D.及瓜皮落地將復何及

4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羆性儉率,不事邊幅。

42.[甲]文的君子的操守要注重什么?[乙]文中王羆的做到了哪一點?結合[乙]文分析。

參考解析:

1.諸葛亮孔明三國三顧茅廬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告誡、勸勉書信

根據對《誡子書》常識的積累答題,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2.只有做到“淡泊”和“寧靜”,才能使志向堅定、明確,并最終實現遠大目標。人茍能自立志(能自立志)要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憤圖強,堅定前行。

結合文“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句意“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可知,諸葛亮用此句來勸勉兒子要做到“淡泊”“寧靜”,才能有明確的志向,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結合文“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而必借助于人”的句意“人如果能立志,那么圣賢豪杰有什么不可以做,何必借助于他人”可知,只要“人茍能自立志”,那么“圣賢豪杰”的境界人人都可以達到。

綜上可知,這兩段文字都啟示我們: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要發奮圖強,堅定前行,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據此作答。

3.C

C.句意: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夫”為發語詞,其后應斷開。“學”與“才”是兩個分句的主語,其后應斷開。故斷句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故選C。

4.C

C.“書”是指書信,沒有活用現象。

故選C。

5.D

ABC分析正確。D這句話是說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陰,刻苦學習。

6.C

ABD停頓正確。C正確的朗讀停頓應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7.C

“悲守窮廬”的“窮”是貧窮的意思;A:窮,窮盡;B:窮,連續、徹底C:窮,貧窮;D:窮,盡。

8.C

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答此類題要在平時積累文言詞匯,結合具體語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斷詞語的意思。

A.介詞,隨著/介詞,給;

B.連詞,來,拿來/介詞,憑借;

C.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端/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端;

D.連詞,就/連詞,如果;

故選C。

9.C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式等。C項的停頓有誤,正確的節奏劃分應為:夫/學/須靜也。

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10.C

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題,要熟悉漢語拼音規則,同時可根據形聲字的聲旁來推斷它的讀音。C項的注音有誤,“淫”應讀“yín”。

1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理解型默寫題一般都在題干中給出明確要求,這種題目是對平時閱讀背誦能力的巧妙檢測。理解型默寫題比直接型默寫題難度要稍大一些,但解析一般具有唯一性。學生不僅要識記默寫的內容,還要對課文有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對原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題干要求作答。通常情況下,只要熟悉原文,理解其含意和作用,就不難寫出對應的內容。注意“儉、淡泊、致、淫、勵、躁”的書寫。

12.D13.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14.D15.高鳳是個專心致志、勤奮學習的人。“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高風正是因為讀書專心,能摒除雜念和干擾,最終成為著名的學者。

1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辨析。

D.句意: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故選D。

1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淡泊,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明志,明確志向;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14.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

D.《誡子書》主要論述修身治學,強調淡泊寧靜的價值,用的是議論的表述方式,選項“描寫、抒情與議論的表述方式”錯誤。

故選D。

15.本題考查文章對比分析。

從閱讀鏈接材料文中“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可以看出,高鳳專心讀書導致雨水把麥子沖走都渾然不知,可見他是一個內心寧靜、勤奮專注的人。

《誡子書》中“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指“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鏈接材料中“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其后遂為名儒”“鳳年老,執志不倦,名聲著聞”可知,高鳳做到了這一點。他在讀書時就做到了摒除外界的一切紛擾,獲得心靈的寧靜,專心致志讀書,所以才有了后來的成就。

參考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鏈接材料]高鳳,是南陽人。在他年少還是書生時,他們家以種田為生,但他卻專心讀書,白天黑夜都不停歇。他的妻子曾經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曬著麥子,讓高鳳看護雞(以防雞吃了麥子)。正值突然下了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讀經書,沒有發覺地上的積水沖走了麥子。妻子回來感到奇怪便責問他,高鳳這才恍然大悟(麥子被沖走了)。后來高鳳成了著名的學者,在西唐山教書。高鳳年老了,還堅持他的志向不知疲倦,名聲傳得很遠。

16.增長明確,堅定達到17.(1)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身心,以節儉來培養品德。(2)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18.D

1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句意: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增長;

(2)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3)句意: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17.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之:的;行:行為操守;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養身心;養德:培養品德;

(2)淫慢:放縱懈怠;勵精:振奮精神;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性情。

1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聯系前文“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可知,意在表明: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年華,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故選D。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19.改變堅定輕薄疾行,指迅速逝去20.A21.①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②縱欲懈怠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2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靜

19.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奪,改變。

(2)句意: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篤,堅定。

(3)句意: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險,輕薄。

(4)句意: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20.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流逝\流逝;

B.改變\奪取;

C.疾行,這里指迅速逝去\飛馳;

D.明確\明顯;

故選A。

21.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①篤志:志向堅定。篤,堅守。切問而近思: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仁:仁德。

②淫:放縱。慢:懈怠。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2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第一空:根據“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可得: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第二空:根據“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學須靜也”可得:靜。

參考譯文:

(甲)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23.D24.①用寧靜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

②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儉(而)培養來的(獲得的),勤儉就可以減少欲望(欲求)。25.淫慢/則/不能勵精26.(1)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2)結合生活實際,談對自己的影響即可。27.甲文側重寧靜淡泊、立志成學、珍惜時間等方面進行論述;乙文側重對“侈”帶來的壞處進行論述。(言之成理即可)

23.本題考查理解辨析文言詞語意思的能力。

D.句意為: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豐:使……豐裕。

故選D。

2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可采取直接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注意重點字詞:

(1)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儉:節儉。

(2)皆:都,全;由:從;則:就;寡:少;欲:欲望。

25.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奏的能力。解答時,應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會有感情的朗讀文言文,培養語感并能根據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奏。本句句意: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其中,“淫慢”是主語,“不能勵精”是謂語部分,“則”是狀語部分。所以,本句斷句為:淫慢/則/不能勵精。

26.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第一問,依據本文寫作背景和“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和“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可以概括為:諸葛亮勸勉兒子要勵志勤學,要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而且最忌諱怠惰浮躁。

第二問,文章強調品德修養的重要性,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要不被外界的喧器所干擾,勤于治學,以誠待人,培養寧靜淡泊的品格。

27.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據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知,君子要做到寧靜淡泊;依據“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一直,君子要立志成學;依據“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可知,君子要珍惜時間。

依據乙文中的“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小人多欲則敗家喪身。是以居宮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可知,側重闡述“侈”帶來的壞處。據此總結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甲)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乙)有德行的人都是從儉樸中培養出來的。儉樸就會減少欲望,君子少欲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小人少欲就能自謹其身,節約費用,遠離罪過,使家庭豐裕。所以說:儉和德同時并存。奢侈就會有過多的欲求,君子欲求過多就會貪圖富貴,亂道招禍;小人欲求過多就會貪求浪費,使家庭破敗,便自身喪命,這樣他們做官必然接受賄賂,住在鄉野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罪惡。

28.增長用29.(1)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

(2)那些身居帝王之位,富裕到擁有天下,都是因為擁有這些品德。30.C31.本文中,周公告誡兒子要有謙虛、謹慎的美德才能廣攬人才,安定天下。在《誡子書》中,諸葛亮告誡兒子要淡泊名利、寧靜專一,注意珍惜時間,勉勵他刻苦學習。

2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作答時可結合句意來分析加點字詞的意思。

(1)句意: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廣:增長。

(2)句意: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以:用。

29.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1)淫:放縱。慢:懈怠,懶惰。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險躁:輕薄浮躁。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2)夫:句首發語詞,不譯。富:富裕。四海:天下。由:因為。此:這。德:品德。

3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句意和語法結構以及關鍵字詞來分析。

“然一沐三握發”是省略主語的陳述句,其后要斷開;“一飯三吐哺”與“一沐三握發”是并列結構,它們中間要斷開;“猶恐”通常放在句首,因此“猶恐”前面要斷開;句意: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所以斷句為: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故選C。

31.本題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內容。

結合《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可知,這篇文章開篇直接告誡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淡泊名利,然后從正反兩方面告誡兒子要寧靜專一、珍惜時間、刻苦學習,表述了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結合《周公誡子》“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可知,周公用自己的行為來告誡兒子不能怠慢人才,要保持謙遜的品行,擁有美好的德行來廣攬人才,通過舉桀、紂的例子告誡兒子只有擁有謙虛謹慎的美德,才能安定天下。

參考譯文:

《誡子書》: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周公誡子》: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容,并用謙遜的品行來保有它的人,必會得到榮耀;封地遼闊,并憑借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來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職顯赫,并用謙卑來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貴;人口眾多、軍隊強大,并用威嚴來統御它的人,必定會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見識廣博,并用淺陋來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即使尊貴如天子,富裕得擁有天下,便是因為擁有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紂就是這樣。(你)能不謹慎嗎?”

32.(1)①寧靜;②意志;③發語詞;④成功。

(2)①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②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

(3)C

(4)結合“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可知要成才需要靜下心學習,而且要立下志向;結合“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可知要成才需要志存高遠。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①句意: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靜:寧靜;

②句意: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意:意志;

③句意:一個人應當有遠大的志向。夫:發語詞;

④句意:哪里用得著擔心事業不會成功。濟:成功。

(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淡泊,恬靜寡欲;明,明確。

②中重點詞語有:若,倘若;意,意氣。

(3)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句意進行分析。

句意為: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下流之輩。

故斷為: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徒”為副詞,“碌碌”形容“滯于俗”;“默默”形容“束于情”;“永”作狀語;“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中“于”為介詞,需在其前斷一處;

故選C。

(4)本題考查從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此題是開放性題,結合自己對文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甲文“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其意思是: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可見要成才需要靜下心學習,而且要立下志向;

乙文“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意思是:一個人應當有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去掉郁結在心中的雜念,使(自己)接近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體現,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可知,要成才需要志存高遠,向先賢學習。

參考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參考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欲,去掉郁結在心中的雜念,使(自己)接近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體現,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咨詢,根除猜疑和吝嗇,即使有德才不顯于世,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哪里用得著擔心事業不會成功。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欲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下流之輩。

33.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增長放縱34.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能做到內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確志向;不能做到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35.樂趣必須36.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37.靜儉外絕游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

33.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時要注意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學習必須靜心專一。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2)句意: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增長;

(3)句意: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淫,放縱。

34.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有:以,來;非……無以……,如果不做到……就不能……;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3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時要注意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朝堂外沒有四處游玩的樂趣。樂,樂趣;

(2)句意:必須先嚴格要求自己恪守本分。須,必須。

36.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中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

句意為:敢于觸犯我、指出我錯誤和不足的人是我的老師;一味逢迎、盲目順從我的人是殘害我的敵人。(你們)不能不仔細體會這些道理;“逆吾者,是吾師”與“順吾者,是吾賊”在結構上相互對稱,故兩句中間斷開;“不可不察也”表示結果,與前兩句分開;

故停頓為: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37.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根據甲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可知,諸葛亮勸誡兒子修身養德的方法是“靜”與“儉”;

根據乙文“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可知,唐太宗以自身治理朝政時的經歷作為例子來告誡后代一定要心無旁騖、專注。據此可填。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對自己的親屬說:“我在位做皇帝十三年了,朝堂外沒有四處游玩的樂趣;朝堂內也沒有因為沉溺于歌舞女色的歡娛而耽誤正事。你們這些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里,又從小在深宮中長大。作為皇親國戚,首先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恪守本分。每穿一件衣服,都要想想貧苦養蠶賣絲為生的婦人;每吃一頓飯,都要想想窮苦耕田種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