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永年區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含答案)(一、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共

24

分))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卷

題號一二三總分

得分

得分評卷人

1.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后面小題。(4分)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心胸寬廣能使矛盾①然冰釋,心胸狹隘會給矛盾添油熾薪。我們身邊的許多矛盾,其實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引起的,最終卻因雙方鋒芒②露、互不謙讓而導致兩敗③傷。當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在各地生活的人有著數不勝數的差異,而現在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這就離不開寬容。我

們要常懷一顆寬容之心,讓那一份寬容成為人生的境界。

(1)依次給語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yìshǔB.àishǔC.àishùD.yìshù

(2)在語段橫線處填入漢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①煥②必③具___B.①煥②必③俱

C.①渙②畢③具___D.①渙②畢③俱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科研人員殫精竭慮,耗費數年光陰,終于研制出我國最新的飛機發動機。B.濟公和尚經常嘲弄那些為富不仁的人,讓他們哭笑不得。

C.這篇文章選材新穎、構思精巧,情節抑揚頓挫,讓人百看不厭。

D.一簾瀑布,飛瀉而下,嘩嘩的水聲震耳欲聾。

3.下列句子組成語段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3分)

①這樣長而富有變化的墨線是中國畫的特點。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圖》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線條,便勾勒出人物身體的結構,衣褶的變化。

③線條的起落及抑、揚、頓、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線條為主,是中國畫區別于西洋畫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國書法用筆方法的發展和延伸。

⑤中國畫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獨特風格,聞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B.⑤④②③①C.⑤④③②①D.④⑤①②③

4.請在下面橫線處填寫相應的古詩文名句。(8分)

(1)___,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1頁(共8頁)

(二、閱讀理解。(共

46

分))

(2)東風不與周郎便,_________。(杜牧《赤壁》)

(3)“信"不僅是誠信,而且是對自身信仰的承諾和實踐。正如曹操所說的自己,有著

(。

(《龜雖壽》)

的追求,)(")(,)“老驥伏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孟子所定義的大丈夫,要有“富貴不能淫,

(《富貴不能淫》)的信念,我們也要做到堅守本心,正所謂“豈不罹凝寒,___(劉楨《贈從弟(其二)》),從心從衷,砥礪前行。

5.綜合性學習。(6分)

八年級(5)班開展“身邊的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閱讀材料,完成任務。材料一:

2023年11月14日,胡瓚雕像落成暨《永年胡氏家族文化》頒書儀式在邯鄲市永年區西張固村舉行。大會主要介紹了明代尚書胡瓚的生平事跡,胡氏文化園及聚集在胡瓚享堂附近的石碑石刻,胡氏后人主編的《永年胡氏家族文化》等內容,再現尚書鑾駕儀仗巡邊的盛大場面,展示民俗的特有風采。

材料二:

風景如畫的避暑山莊,激情澎湃的雄安沃土,世界文化遺產清東西陵,激勵后人的紅色文物……這些歷史遺珍資源星羅棋布,深情地講述著河北故事。為進一步加大同學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弘揚和繼承河北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班特別舉辦了此次活動。材料三:圖為廣府古城墻上一些損壞名勝古跡行為的圖片。

圖片一

(1)請為材料一的消息擬寫標題。(2分)

圖片二

(2)材料二中畫橫線句子中有兩處語病,請你提出修改意見:(2分)

(3)請你針對材料三中的兩張圖片,分別為其寫一則警示標語。(2分)圖片一標語:

圖片二標語:

得分評卷人

(一)閱讀下面兩首古代詩詞,完成6—8題。(8分)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2頁(共8頁)

【甲】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乙】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6.“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和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場面。(2分)

7.下列對兩首古代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甲詩緊扣“早春”著筆,準確抓住景物特征,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加以描繪;乙詩構思大膽,詩中把一場戰爭高度集中在一晝夜的時間加以表現。

B.甲詩是七言律詩,“行"交代了游蹤;乙詩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的戰事。

C.“半卷紅旗臨易水"中的“易水”既點明了交戰的地點,又讓人聯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豪情。

D.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是戰士們在這沉重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

8.請從修辭或煉字的角度,對“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詩的表達效果,進行賞析。(3分)

(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文閱讀語段,完成9--11題。(10分)

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9.下面各組詞語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舜發于畎畝之中

B.行拂亂其所為

C.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D.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上自勞軍

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3頁(共8頁)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1.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論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3分)

(三)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12—15題。(15分)

揮手

趙麗宏

①我的人生路上有三次遠足,都是父親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向我揮動著手,佇立在路邊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見……

②第一次送別是我小學畢業,我考上了一所郊區的住宿中學,那是六十年代初。

③那時父親還年輕,鼓鼓囊囊的鋪蓋卷提在他的手中并不顯得沉重。中學很遠,坐了兩路電車,又換上了到郊區的公共汽車。從窗外掠過很多陌生的風景,可我根本沒有心思欣賞。我才十四歲,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想到即將一個人在學校里過寄宿生活,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緊張。

④一路上,父親很少說話,只是面帶微笑默默地看著我。當公共汽車在郊區的公路上疾馳時,父親望著窗外綠色的田野,表情變得很開朗,我感覺到離家越來越遠,便忐忑不安地問:“我們是不是快要到了?"父親沒有直接回答我,指著窗外翠綠的稻田和在風中飄動的林蔭,答非所問地說:“你看,這里的綠顏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發現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肩胛,又說:“你聞聞這風中的味道,和城市里的味道不一樣,鄉下有草和樹葉的氣味,城里沒有。這味道會使人健康的。我小時候,就是在鄉下長大的。離開父母去學生意的時候,只有十二歲,比你還小兩歲。"父親說話時,撫摸著我的肩胛的手始終沒有移開,“離家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季節,樹上開始落黃葉了。那年冬天來得特別早,我離家才沒有幾天,突然就發冷了,冰天雪地,田里的莊稼全凍死了。我沒有棉襖,只有兩件單衣褲,瑟瑟發抖,差點沒凍死。”父親用很輕松的語氣,談著他少年時代的往事,所有的艱辛和嚴峻,都融化在他溫和的微笑中。

⑤在我的印象中,父親并不是一個深沉的人,但談起遙遠往事的時候,盡管他微笑著,我卻感到了他的深沉。那天到學校后,父親陪我報到,幫我鋪好了床鋪。接下來,就是我送父親了。在校門口,父親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頭,然后笑著說:“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慢慢就會習慣的。"說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門。我站在校門里,

目送著父親的背影……在我少年的心中,我還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對父親是如此依戀。

⑥父親第二次送我,是“文化革命”中了。那次,是出遠門,我要去農村“插隊落戶"。當時,父親是“有問題”的人,不能隨便走動,他只能送我到離家不遠的車站。

那天,是我自己提著行李,父親默默地走在我身邊。快分手時,他才吶吶地說:“你自己當心了。有空常寫信回家。"我上了車,父親站在車站上看著我。他的臉上沒有露出別離的傷感,而是帶著他常有的那種溫和的微笑,只是有一點勉強。我知道,父親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難過,所以盡量不流露出傷感的情緒。車開動了,父親一邊隨著車的方向往前走,一邊向我揮著手。這時我看見,他的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4頁(共8頁)

⑦父親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學去報到那一天。那是1978年春天。父親早已退休,快七十歲了。那天,父親執意要送我去學校,我堅決不要他送。父親拗不過我,便讓步說:“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這次父親送我的路程比前兩次短得多,但還沒有走出弄堂,我發現他的腳步慢下來。回頭一看,我有些吃驚,幫我提著一個小包的父親竟已是淚流滿面,舉手作揮手狀。以前送我,他都沒有這樣動感情,和前幾次相比,這次離家我的前景應該是最光明的一次,父親為什么這樣傷感?我有些奇怪,便連忙問:“我是去上大學,是好事情啊,你干嘛這樣難過呢?"父親一邊擦眼淚,一邊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為什么總是我送你離開家呢?我想我還能送你幾次呢?”說著,淚水又從他的眼眶里涌了出來。

⑧這時,我突然發現,父親花白的頭發比前幾年稀疏得多,他的額頭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過的皺紋。父親是有點老了。唉,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兒女的長大,總是以父母青春的流逝乃至衰老為代價的,這過程,總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悄悄地進行,沒有人能夠阻擋這樣的過程。

(有刪改)

12.簡要概括父親三次送我的經歷。(6分)

第一次A.父親面帶微笑

第二次父親送我去農村“插隊落戶"B.

第三次C.父親淚流滿面

13.結合上下文回答,父親為什么會對我的問題“答非所問”。(2分)

父親沒有直接回答我,指著窗外翠綠的稻田和在風中飄動的林蔭,答非所問地說:“你看,這里的綠顏色多好。"

14.第⑦段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閱讀下面的鏈接文字,回到后面的問題。(4分)

【鏈接】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朱自清《背影》

比較文章第⑧段和鏈接材料,在表達方式上的相同點和寫作意圖上的不同點。

表達方式上的相同點:____________寫作意圖上的不同點:____________(四)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6---19題。(9分)

瓷板上的中國書畫

①古陶瓷上出現文字,早在三國時期就開始了。但直到六朝時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現形式存在,不能稱之為陶瓷書法。直到唐代,隨著長沙窯以書寫的文字來裝飾瓷器,陶瓷書法才算真正誕生。陶瓷書法有平面的“瓷板書法”與立體的“瓷器書法"之分。除書法外,用國畫技法裝飾陶瓷則推動了“瓷板畫”的出現,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畫的發展走向了興盛。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5頁(共8頁)

②由土與火淬①煉而成的中國陶瓷,經由筆與墨的浸染,從文化維度上脫胎換骨,

從技藝晉身成為藝術。而一貫被譽為“中國美學之靈魂"的中國書畫,脫離紙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發出新奇別致的情趣。

③瓷與紙有諸多類似,又大不相同。同樣清白素凈的基調,因為材質、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書寫者與欣賞者都得到不同的體驗。陶瓷書畫創作之前,書家對坯料的調制和瓷坯的性狀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書寫繪畫時才能恰到好處地控制運筆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則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書畫,紙可以吸墨,瓷板卻不能;紙柔軟而輕薄,瓷板光潔而厚重。紙上運筆,講求力度、波勢和意韻,故常有“力透紙背"之說;瓷板行書,由于溫差導致的窯變,能夠讓料性發生變化,所有的力度,輕重緩急,提按使轉,所有的色相,濃淡枯澀,墨色變幻,賴火之功,會完全“現形”,因而更勝“力透紙背",筆觸如刀刻。酣暢淋漓處,紙不可及也,但若沒有足夠的好料和書寫功力,也很容易“現丑”,釉中與釉下的書寫,會讓你筆行不暢,或浮或木,更遑論②韻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書畫作品,非手功精湛、經驗豐富、悟性超凡又學養豐厚的書畫家不能為。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為藏家競相追逐,繪出的各種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無不光彩傳神,栩栩如生,其筆法、墨韻、色彩和同時代的海上畫派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帶有濃重的傳達個性面貌的文人畫色彩。八人的題款,也都是書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練渾厚,浸透金石,盡現風流。晚清“淺絳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鳳池,有傳世瓷板畫作品《昌江日對黃山圖》,畫得精致而文氣十足,頗得文人山水畫之神韻。瓷板上的題詩寫得靈動而呈才情,書法自然飄逸,布局和結字,以及每一筆的書寫,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適宜、疏密得當、簡繁有度的程度,給人以一種沉著超逸的視覺美感。

⑥古詩有七絕詠青花瓷之美:“雨過天青云破開,鬼谷下山入夢來。遠塵淡墨調煙雨,一見傾心鐫畫臺。"在英文里,“中國”和“瓷器"是同一個單詞——china。瓷,

連接著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延續這種優美的傳統技藝,更需在其中糅入書心、文心。瓷板書畫,將書畫藝術、制瓷藝術及傳統文學藝術融為一體,既拓寬了書畫藝術的載體,又以不同書體、內容、章法之有機組合,為瓷器脫去“匠氣”與“煙火氣",萃取出凝重質樸的魅力。

(有刪改)【注】①淬:鑄造刀劍時,把刀劍燒紅浸入水中,使之堅韌。②遑論:不必談及。

16.讀第①段,梳理瓷板上的中國書畫的演變過程。(2分)

“三國時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中期瓷板畫的興盛"

17.文中最能概括瓷板書畫特點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分)18.文章第④段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分析其作用。(2分)

19.你認為瓷板書畫對創作者有哪些要求?請概括。(3分)

(五)名著閱讀。(4分)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6頁(共8頁)

(三、作文。(

50

分))

有只灰色的蝗蟲不知危險、無所畏懼,朝著螳螂迎面跳了過去……螳螂極度地張開它的翅膀,把鞘翅像帆船一樣地豎了起來。之后它又將身體的上端彎曲起來,像一根彎曲著手柄的拐杖一樣,還不時地上下起落著。

20.本選段細致入微地刻畫了螳螂___時的動作,生動地表現了螳

螂____________的特點。(2分)

21.下面是一位同學讀完《昆蟲記》后寫給法布爾筆下昆蟲的小詩,請根據你的閱讀體驗并連線。(2分)

A.螞蟻

B.螢火蟲

C.圣甲蟲

D.螳螂

a.身后那條黑色的細線,其實是我剛剛狼吞虎咽下的美餐。

b.為什么與自己的姐妹同類相殘?為什么當媽媽前性情大變?c.前人的寓言迷惑了我的眼,你真實的身份原來是瘋狂搶劫犯。d.早知你要將我吮吸進肚中,我就該拒絕你帶著麻醉的親吻。

得分評卷人

22.你留意過自家窗外的景物嗎?或許是車水馬龍的道路,或許是花木茂盛的園圃,或許是小伙伴們玩耍的場地……

請以《窗外》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卷面整潔,字跡清楚。(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3)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200字

八年級語文試卷第7頁(共8頁)

400字

600字

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

八年級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4分)(1)(2分)B(2)(2分)D

2.(3分)C

3.(3分)B

4.(8分)(1)烽火連三月(2)銅雀春深鎖二喬(3)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松柏有本性

5.(6分)(1)(2分)胡瓚雕像落成暨《永年胡氏家族文化》頒書儀式在邯鄲市永年區西張固村舉行。

(2)(2分)(2分)將“加大”改為“增強";將“弘揚”與“繼承"調換位置。

(3)(2分)示例:文物古跡不可再生,亂涂亂畫切不可行古跡也怕疼,請您文明旅行

6.(1)(2分)聽覺視覺

7.(3分)D

8.(3分)示例一: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把敵軍比成“黑云”,表明敵軍人數眾多;“城欲摧"運用夸張的手法,表明形勢萬分危急;又把陽光照耀下的鎧甲比成“金鱗”,生動地寫出了我軍將士嚴陣以待的氣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