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鄭州市106中學2024年高三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某個朝代的統治機構示意圖,其中①處的機構應該是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政事堂2.共產黨員穆拉維也夫曾說:“1918—1920年所建立起來的那種制度是美好的……當聽到要把巴庫和格羅茲尼的石油租給外國資本家去經營的時候,真像當頭挨了一棍似的痛心……十月革命的大廈正在搖搖欲墜。”這反映了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深入人心B.黨內對新經濟政策存在一些質疑C.蘇俄尚未找到正確的過渡方向D.蘇俄借助西方力量實現了工業化3.有學者研究發現,現代流傳的明清時代的活字版叢書有20多種,經、史、子、集的單行本千余種,這與同一時期數以萬計的雕版書籍相比是無法比擬的。這說明A.活字印刷大大推進了文化的繁榮B.活字印刷工藝長期沒有得到改進C.雕版印刷在明清仍是占主導地位D.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技術更先進4.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舉措,其中不包括A.預備立憲 B.廢除科舉 C.派遣游學 D.修訂刑律5.明清兩代的書坊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書籍印刷機構,傳統的四部典籍和新興的通俗文學類書籍是坊刻的兩大系列,但各地書坊均以通俗文學類書籍為主要刊行對象,尤其是金陵建陽兩地最為集中。這反映了明清時期A.活字印刷的流行 B.商品經濟的發展C.理學思想的傳播 D.思想控制的放松6.伯利克里之后,激進的煽動家克利昂、阿爾西比亞德先后被狂熱的民眾推選為領導,挑起對斯巴達的戰爭。在野心家花言巧語下,任何反戰者都被群起而攻之。最終,開啟戰端的雅典徹底被斯巴達擊敗,淪為二流城邦。由此可見,促成雅典沒落的主要因素是A.斯巴達強大的軍事戰斗力 B.伯利克里改革后經濟衰退C.直接民主泛濫下的狂熱性 D.希臘寡頭政治的絕對優勢7.對下面時間軸呈現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通則③科學能夠帶給人類幸福④科學發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⑤知識是改善人類生活的主要工具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③⑤8.在現代英國憲政體制中,理論上議會下院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詳細審議一切立法,但事實上它卻不能違背內閣意愿修改立法。在這方面,它完全不能與美國國會的權力和獨立性相媲美。這是因為英國A.國王只是名義上的統治者 B.上院制約了下院行使某些權力C.憲法是非獨立性憲法文件 D.行政權與立法權未能正式分開9.春秋以前,戰爭攻防只著重在險要的關隘.并無派兵戍邊之舉,甚至連關隘也只是戰時才有人駐守。春秋以后,陳兵守境.爭奪邊隙之地成為常態。這一現象的出現源于A.社會經濟的發展 B.井田制度的瓦解C.中央集權制確立 D.百家爭鳴的出現10.“國家”一詞,最早見于西周文獻。在《今文尚書。周書》中,“國家”一共出現過2次,分別出自成王和周公之口其含義與《尚書》《周書》中多次出現的“我邦”“朕邦”“我小國”“我王國”“我家”“王家”等大致相同。這反映出西周時期A.專制王權得到強化B.中央集權已經形成C.貴族等級秩序森嚴D.家國同構局面確立11.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蠱惑青年”“崇奉新神”兩項罪名起訴并判處死刑,他拒絕了門徒們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機會,飲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處色雷斯人亞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卻選擇逃離雅典。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亞里士多德無法接受不公正的判決B.亞里士多德對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體現了亞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D.亞里士多德對雅典城邦缺少認同感12.有學者認為“從政治意義上去考慮問題,始皇這個稱號,對秦始皇來說,實在是當之無愧,他的一切具有創始意義,他開始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在該學者看來,這個時代應該是()A.國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榮,經濟昌盛C.國家強盛,疆域廣闊 D.國家統一,中央集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即有某種特定的因應疫病觀念。疫氣致疫是中國傳統醫學一貫的主張,氣被視為疾病的載體,它通行于各種解釋之中,而它的特性導致人們認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但無法通過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古人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會采取施醫送藥、刊刻醫書以及建醮祈禳等,但與“后世醫學,重在治療,偏差漸大”。——摘編自朱英《中國近代史十五講》材料二鴉片戰爭以后,許多新的醫學概念開始進入中國,一些與西方文明有過接觸的精英人士強調和放大西方衛生知識和經驗,國人的傳統觀念得到了繼承并被納入到新的防疫認識體系之中。清潔、檢疫、隔離、消毒等應對疫病的舉措已漸成為中國社會“先進”而主流的防疫觀念。1905年,政府成立第一個中央衛生行政機構——衛生科,專門負責防疫衛生等事務,衛生行政回歸為國家主導。西人發明的以種牛痘之法,種在皮膚,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實踐中也開始為官方所采用。——摘編自余新忠《從避疫到防疫:晚清因應疫病觀念的演變》材料三1910年底,中國東北爆發了規模龐大的鼠疫疫情。清政府在東北設立防疫局,并頒布內容廣泛的《檢疫規則》,劍橋醫學博士伍連德擔任防疫總指揮。他在進行了詳細調查后,進行了中國現代第一例人體解剖,通過顯微鏡發現了鼠疫桿菌,并結合當地流行病學資料的分析、病人的臨床癥狀等,推斷出這是一種人傳人的新型肺鼠疫。在政府支持下,他要人們戴上他設計的中國最早口罩——伍氏口罩,同時要求封城,嚴防鐵路交通,實行病人集中隔離,實施嚴格的疫情報告制度和查驗隔離制度。1911年3月,東北三省鼠疫全部消滅。這為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在中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摘編自黃建始《公共衛生簡史》(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從傳統到近代因應疫病觀念的變化,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11年中國應對鼠疫的措施和歷史意義。14.(20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國兩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方針新中國成立之初80年代以來面臨的環境美國的孤立敵視國際局勢緩和,中國“改革開放”啟動外交目標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為國家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外交政策與方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實行“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三大外交政策(重點是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繼續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同時又賦予了新內涵;科學判斷戰爭與和平的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確立對外開放為長期的基本國策。(1)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之初“外交目標”確立的歷史背景,并指出這一時期的主要外交成就。(2)上表中兩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談談你對這種變化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材料是對元朝一省二院制的描述,據此可以推出①處的機構是中書省,A正確;元朝時期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機構被取消,BC排除;政事堂不屬于機構,屬于宰相的辦公場所,D排除。故選A。2、B【解析】

由材料中“租給外國資本家去經營”可知,蘇俄當時實行的是新經濟政策,而“當頭挨了一棍似的痛心”“搖搖欲墜”等表達了作為共產黨員的穆拉維也夫的消極態度,這反映出包括穆拉維也夫在內的一部分黨內人士對新經濟政策存在質疑,故答案為B項。穆拉維也夫認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美好的,但這僅是他一人的觀點,并不能代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深入人心,排除A項;材料僅表明黨內一部分人對新經濟政策存在質疑,實際上新經濟政策的實行表明蘇俄找到了正確的過渡方向,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新經濟政策允許外國資本家經營蘇俄的石油工業,并未體現出蘇俄借助西方力量實現了工業化,且當時蘇俄并未實現工業化,排除D項。【點睛】新經濟政策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內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發展生產力,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政策。它堅持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和蘇維埃的領導,不會回到資本主義時代。3、C【解析】

明清時代的活字版叢書與同一時期數以萬計的雕版書籍相比是無法比擬的,說明明清時期雕版印刷占主導地位,故選C;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明清活字版叢書少于雕版書籍不能說明活字印刷工藝長期沒有得到改進,也不能說明雕版印刷比活字印刷技術更先進,排除BD。4、A【解析】

預備立憲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壓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與題意時間不符,故選A項;結合所學可知,BCD項皆為“新政”舉措,排除。5、B【解析】

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擴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出現“各地書坊均以通俗文學類書籍為主要刊行對象”,故選B;活字印刷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不符合題意,排除A;理學思想在北宋盛行,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明清時期思想控制加強,D錯誤。6、C【解析】

據材料“先后被狂熱的民眾推選為領導”“挑起對斯巴達的戰爭”等信息可知,體現了直接民主導致權力的無用和濫用,導致雅典的沒落,C項正確;斯巴達強大的軍事戰斗力不是材料強調的主旨內容,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雅典直接民主泛濫下的狂熱性,沒有體現雅典經濟的衰退和希臘寡頭政治,B、D項錯誤。7、B【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些思想都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的思考,這些看似不同領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卻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即相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均蘊含著具有普遍意義的通則,②項符合題意;結合所學可知,培根認為必須打破偶像,直接觀察、研究自然界,并通過實驗和科學歸納,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這對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啟蒙思想家受被牛頓證實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很大,相信存在著不僅控制物質世界、而且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這說明科學發展與思想解放相互推動,④項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這些歷史信息都沒有體現上帝的地位和作用,①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未體現科學給人類幸福的內容,《獨立宣言》也不是科學成果,③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未涉及知識的作用;⑤不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8、D【解析】

內閣常以政府的名義向議會提交議案,因為內閣政府可憑借多數席位控制議會,所以其議案往往都能通過。故英國的內閣事實上集行政權與立法權于一身。D正確;英國國王統而不治,而且材料與國王無關,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下院與內閣的關系,而不是下院與上院,B排除;英國至今未有一部統一而獨立的憲法,C排除。故選D。9、A【解析】

春秋以前攻防主要是關隘據點,春秋以后對邊地爭奪成為常態,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各諸侯國對土地愈加重視,故答案為A項;井田制度的瓦解主要跟私田開墾有關,排除B項;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與戰國變法有關,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材料所反映的戰爭爭奪與思想文化領域沒有聯系,排除D項。10、D【解析】

材料“我邦”“朕邦”“我小國”“我王國”“我家”“王家”表明西周時期家國同構局面確立。故答案為D項。AB項,根據所學可知,西周時期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談不上專制王權得到強化、中央集權已經形成,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貴族等級秩序森嚴,排除。【點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11、D【解析】

面對雅典法庭的判決,蘇格拉底拒絕逃走,而是“飲毒而死”,說明蘇格拉底對于雅典法庭的判決是認同的,而亞里士多德“逃離雅典”,說明了亞里士多德對于判決的不認可,也就是對于當時雅典城邦的缺少認同感,故D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有關亞里士多德的判決是否公正,亞里士多德對于此次判決不認同才選擇逃跑,故A錯誤;公元前338年希臘淪為北方馬其頓的附庸,故由“公元前323年”可知,當時雅典的民主制己經喪失,故B錯誤;蘇格拉底選擇按受不公正的法律的判決不能說明蘇格拉底就是不“理性”,亞里士多德選擇“逃跑”也不能說明亞里上多德是“理性”的,按受還是逃跑與“理性精神”之間沒有直接關系,故C錯誤。12、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符合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創始意義,他開始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的說法,D正確;秦朝時期賦稅沉重,刑罰殘酷,并不是改善民生,A錯誤;秦朝實行“焚書坑儒”,不是文化繁榮時期,B錯誤;秦朝時期疆域并不廣闊,C錯誤。故選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變化:基本經歷由避疫到防疫;由個人行為轉變成國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為;確立了清潔檢疫、隔離和消毒等為主要內容的基本模式;將種痘等免疫行為納人到防疫的范疇之中。原因:傳統防疫認識的積極作用;西方衛生知識的引介與傳播;晚清社會精英們的努力。(2)措施:在政府領導下建立嚴格制度;對傳染病患者實施有效隔離等;注重科學調查與醫學治療研究的結合。意義:有效避免了疫病傳播;開創了近代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為后世應對疫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解析】

(1)變化,據材料“導致人們認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衛生行政回歸為國家主導”可知,由個人行為轉變成國家行政介入的公共行為;據材料“可以被躲避和抵抗”“清潔、檢疫、隔離、消毒……主流的防疫觀念”可知,基本經歷由避疫到防疫;據材料“清潔、檢疫、隔離、消毒……主流的防疫觀念”可知,確立了清潔檢疫、隔離和消毒等為主要內容的基本模式;據材料“以種牛痘之法……在清末的防疫實踐中也開始為官方所采用”可知,將種痘等免疫行為納人到防疫的范疇之中。原因,據材料“傳統觀念得到了繼承并被納入到新的防疫認識體系之中”可知,傳統防疫認識的積極作用;據材料“許多新的醫學概念開始進入中國”可知,西方衛生知識的引介與傳播;據材料“精英人士強調和放大西方衛生知識和經驗”可得出晚清社會精英們的努力。(2)措施,據材料“清政府在東北設立防疫局”“要求封城,嚴防鐵路交通,……實施嚴格的疫情報告制度和查驗隔離制度”等信息可知,在政府領導下建立嚴格制度;據材料“實施嚴格的疫情報告制度和查驗隔離制度”可得出對傳染病患者實施有效隔離等;據材料“進行了詳細調查后”“流行病學資料的分析、病人的臨床癥狀等”可得出注重科學調查與醫學治療研究的結合。意義,據材料“東北三省鼠疫全部消滅”可知,有效避免了疫病傳播;據材料“為現代醫學和公共衛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