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軟弱下臥層的驗算_第1頁
關于軟弱下臥層的驗算_第2頁
關于軟弱下臥層的驗算_第3頁
關于軟弱下臥層的驗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軟弱下臥層的驗算在審圖中發現,有些設計單位的結構設計者在作基礎設計時,對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比較草率,不夠認真。不管地基土為何種情況,都用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時進行反算,造成基礎設計的不合理,現就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問題進行探討,不當之處還望同行指正。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總值,等于基礎底面平均壓應力Pk減去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應力Pc再乘以整個基礎底面積。附加壓力總值是一個常數,不隨土層深度變化而變化。基礎底面總壓力值就是上部結構作用在基礎頂面的恒、活荷載標準值再加上基礎自重及基礎上的覆土重(均為標準值,不再乘荷載分項系數)的總和,即公式中的(Fk+Gk)。而附加壓力總值傳到軟弱下臥層頂面時,如果換算成應力---即單位面積上的力,要除以相應的地基壓力擴散后的“受力面積”---暫且叫它水平投影擴大面積St,就得到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值P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應力Pcz,就是軟弱下臥層頂面以上土的容重γ的加權平均值乘以從地表面算起到軟弱下臥層頂面的深度(z+d)。把軟弱下臥層頂面的附加應力加上土的自重應力,就得到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應力值(Pz+Pcz)。對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特征值fak2進行修正,得出修正后的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特征值faz。與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總的應力值(Pz+Pcz)相比較,就是對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的驗算。如果基礎底面以下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那么,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就等于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因為不考慮擴散,附加應力值是相同的。再加上土的自重應力(此數值也是一個定數,與基礎受力情況及基礎幾何數據無關),就是作用在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應力值了。再與修正后的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特征值faz相比較,就是對軟弱下臥層在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時的承載力驗算。舉例說明如下:一、例題1(帶有擴散角):土層剖面從上到下:雜填土厚1.5粉質粘土厚2.0mfak=180kpa淤泥質土厚1.0mfak中砂fak=250kpa基礎埋深d=1.5m,上部荷載:軸向力Fk=1200kn,彎矩M、剪力V均為0。獨立柱基礎底面尺寸為2.6m*2.6m,為鋼筋混凝土矩形基礎,容重為25kn/m3,高度為600mm。其上覆土重度為18kn/m3,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為20kn/m3,經簡單計算,查《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表5.2.7,得地基壓d=d1=1.50md2=(d+z)=2.首先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faz:Faz=fak2+ηdγm(d-0.5)=100+0+1.6*(18*1.5+20*1.3)/2.8*(2.8-0.5)=100+1.6*18.93*2.3=100+69.7=169.7kpa基礎自重+土重標準值Gk:Gk=25x4.056+18x6.084=210.9kn(混凝土基礎體積V1=2.6*2.6*0.6=4.056)(基礎上覆土體積V2=2.6*2.6*(1.5-0.6)=6.084)基礎底面平均壓應力Pk:Pk=(1200+210.9)/(2.6*2.6)=208.7kpa基礎底面土的自重壓應力pc:Pc=18x1.5=27kpa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擴散后的水平投影面積StSt=(2*Z*tanθ+B)*(2*Z*tanθ+L)=(2*1.3*tan23+2.6)^2=(1.1+2.6)^2=13.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Pz:Pz=(Pk-Pc)*2.6*2.6/St=(208.7-27)*2.6*2.6/13.7=89.7kpa計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土的自重應力Pcz:Pcz=18.93*2.8=53kpa(18.93為雜填土和粉質粘土的加權平均重度)計算作用在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應力(Pz+Pcz):Pz+Pcz=89.7+53=142.7kpa軟弱下臥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faz=169.7kpa>Pz+Pcz=142.7kpa結論:軟弱下臥層承載力滿足要求。二、例題2(假設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Pz:Pz=Pk-Pc=208.7-27=181.7kpa(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值就等于基礎底面的附加應力值)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土的自重應力就是例題1中的Pcz:Pcz=53kpa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應力Pz+Pcz:Pz+Pcz=181.7+53=234.7kpa軟弱下臥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也是例題1中的fazfaz=169.7kpa

<Pz+Pcz=234.7kpa結論:軟弱下臥層承載力不滿足要求。三、例題3(假設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從滿足軟弱下臥層承載力反算持力層的承載力特征值fa)已知條件如例題1,利用公式(12)(見后面),求當地基壓力擴散角為0度時、滿足軟弱下臥層承載力要求的持力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fa:<=100+1.6*18.93*(2.8-0.5)+18*1.5-18.93*2.8<=100+69.7+27-53<=143.7kpa通過以上計算得知,持力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只能取143.7kpa或小于143.7kpa,才能滿足軟弱下臥層承載力要求。但與fa=210.3kpa(見下面)相差66.6kpa,相差31.7%。結論:當持力層土層較厚、地基壓力擴散角較大時,不可采用此法。[持力層驗算持力層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征值fa=180+0+1.6*18*(1.5-0.5)=208.8kpa>Pk=208.7kpa滿足要求]四、當壓力擴散角為0度、且滿足軟弱下臥層承載力條件時,驗算公式的推導: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7條,當地基受力層范圍內有軟弱下臥層時,應按下式驗算:Pz+Pcz<=faz------(1)P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c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土的自重壓力值;faz---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經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對條形基礎:------(2)對矩形基礎:------(3)b---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邊的寬度;l---矩形基礎底邊的長度;Pc---基礎底面處的土的自重壓力值;z---基礎底面至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距離;θ---地基壓力擴散角;Pk---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當θ=0時,代入(2)或(3)式,都得:---(4)設基底應力等于修正后的承載力特值,即:------(5)將(5)式代入(4)式,得:------(6)將(6)式代入(1)式,得:------(7)因------(8)------(9)γ1---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γ2---軟弱下臥層頂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d1---基礎埋置深度;d2---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深度,即(d+z)。對軟弱下臥層承載力特征值進行修正(深度修正,寬度不修正)。------(10)將(7)式變換為下式:------(11)將(8)、(9)、(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