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探究9800字】_第1頁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探究9800字】_第2頁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探究9800字】_第3頁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探究9800字】_第4頁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探究98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研究目錄TOC\o"2-3"\t"標題1,1,1級,1,二級,2,三級,3"一、緒論 一、緒論(一)研究目的中國步入人口老齡化已經有二十年了,根據聯合國秘書處的預測:2050年,中國60歲以上人群占總人口的比率將會達到31%以上,而65歲及以上的人口將會達23%以上,60歲以上老人與勞動力年齡人口(15-59歲)之比會達到58%。上海作為老齡化“先驅”城市,養老危機不容忽視?,F今截止到2019年為止,上海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65歲以上人口已然占據了上??側丝诘?6%,老年人口撫養比22.07%.人口老齡化將會使得我國社會勞動力總量進一步減少,不僅會給政府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會使得家庭養老潛力逐漸消耗殆盡,社會養老壓力迅速增加,影響養老的可持續化,而且也會對養老保險基金帶來極大的影響。本文希望通過研究上海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這一主題,達到以下目的:第一,闡述地方(上海)老齡化程度第二,通過數據信息分析現今上海地區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現狀和挑戰第三,對比國外在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可持續性上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第四,借鑒國外養老制度,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關建議第五,維護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可持續性(二)研究意義本文的研究意義可分為一下兩類:理論意義上,由最新的統計數據完善人口老齡化數據、養老保險基金最新狀況,補充人口老齡化在理論上對于養老、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分析研究養老改革措施的理論效應和成效。實踐意義上,為養老改革發展提供相關理論基礎支撐,結合他國養老為我國養老措施改革提供可行的改革方向,為我國在人口老齡化下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性提供參考和借鑒意見。(三)國內外研究現狀簡述相關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勞動力比例呈下降趨勢,2030年以后養老基金將出現缺口。朱磊(2020)在《國際公關》中提到現今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導致了人民平均壽命的上升,我國又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這將會使得出生率的持續低迷,加重了我國老齡化的危機。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是較快的,然而相較之下經濟發展卻沒有那么快的增長。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便具有“老年人口數量大,經濟文化建設跟不上”的特征。張海利(2020)說道我國正處于快速老齡化階段,養老保險受益人的數量逐年上漲,老年人贍養比率隨之升高,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來看,截止到2020年年初,我國共有人口14億人,其中有19.2%的人口均為老年人口,與2018年相比,短短兩年間,老年人口增加了0.25%,這標志著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在進一步加快。根據相關專家預測,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超過日本的時間,將不足10年。面對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未來黨和政府都必須加速調整原有的養老保險制度。何杭平在《農村經濟與技術》2020中解釋說,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傳統養老保險基金高度依賴財政補貼,投資增值收益率低,存在可持續性危機。熊偉(2017)表示未來黨和政府都必須加速調整原有的養老保險制度,盡量保證社會保險的獨立發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財務可持續性研究》中張向達,張聲慧2019年提出研究發現,選擇8%的“低替代率方案”財務可持續性較好,還略有結余;選擇10%的“中替代率方案”可以將收支平衡維持至2032年,此后出現基金缺口;選擇12%的“高替代率方案”則可以維持到2030年;此后出現基金缺口。即使考慮基金的滾存結余,其長期的財務可持續性也會在2045年后徹底喪失。田月紅,趙湘蓮2016年在《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與基礎養老金財務可持續性研究》中提出如果延遲5年退休,可進一步緩解我國政府的養老金財政支出壓力,截止2085年,可以降低我國55%左右的養老金累計缺口。凌莉(2018)專門研究了美國的老齡化應對政策,他發現目前全球各國都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美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所制定的各項政策和法規,值得我國學習,但由于中美兩國的社會背景以及經濟發展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我國不能片面的抄襲美國的政策,而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有選擇性的借鑒。李文軍,張欣在《廣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財務可持續性研究——基于2020-2050年數據預》(2020)表明下一步需要:強制參保,提高居民最低繳費標準、提高養老基金的投資收益、優化政策,提高女性生育率、根據城鄉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差異,設計基礎養老金的調整指數、優化養老金計發系數。國外相關研究認為:經濟風險和人口結構的老齡化會影響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要維持就需要進行改革。Vukorepa(2015)認為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養老保險基金出現入不敷出的問題,那么這個國家的養老保險工作將會變得岌岌可危,極有可能無法有效保證社會公民的養老問題。Rosado-Cebrián(2019)以西班牙養老基金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西班牙在面對金融危機以后,養老保險基金在運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他在研究中發現,養老保險基金支出的主要壓力在于人口結構的老齡化。Peng(2016)主要研究了美國養老金計劃資金比率變動情況,他收集了2001-2009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如果要提高養老保險基金資金比,就需要跟進養老的政策,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比例,這就要求職工支付更多的養老金。Metzger(2018)對比了養老赤字與養老政策資產(包括了顯性和隱性),他在研究中發現,瑞士目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只有將原本8.4%的養老保險繳費率提升至12%,才能盡快彌補這一缺口。多元籌資模式研究方面,Raj和Saikia(2015)認為印度政府可以引入國家養老金計劃,從既定給付養老金計劃轉向既定供款計劃。

二、概念簡述(一)人口老齡化定義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表示人口出生降率低、人均壽命變長,使得老年人人口比例增長的一個過程。國際上把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作為了該地區或者國家步入了老齡化的定義。(二)撫養比定義人口在現實經濟中可以分為未成年人口、勞動力人口、老齡人口。撫養比就是指非勞動力人口數與勞動力人口數量之間的比率,即:總撫養比=(老齡人口+未成年人口)/勞動力人口=老齡人口撫養比+未成年人口撫養比它代表了勞動力人均負擔的贍養非勞動力人口的數量。撫養比越大,人均撫養的人數就越多,負擔也就越重。老齡人口撫養比則相對更為直接度量了勞動力的養老負擔。本文將19-29歲區間段的作為勞動力人口。人口老齡化的結果將直接導致老齡人口撫養比的不斷提高,因此在本文中,老齡人口撫養比會是衡量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基金關系的一重要因素。(三)養老保險基金定義它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稱養老保險制度。就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現狀來看,它是在勞動者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時,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種社會體系。養老保險基金由社會保險事業中心負責,國家、企業和勞動者共同承擔繳納。其中企業上繳本企業工資總額的20%,勞動者按自己上年的工資總額的8%上繳,所謂國家負擔這一部分,沒有具體額度,只是體現在稅收上,既上繳28%部分不用納稅了。

三、現狀(一)上海老齡化現狀1.上海戶籍人口現狀上海的人口結構主要問題就在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現今,上海的人口老齡化已經由平穩期向中速發展期過渡,呈現出的趨勢依舊是持續上升。1979年,上海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在總人口比重上占了10.07%,這就已經意味著上海步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相比較于全國平均水平,更是提早了20年的時間。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35.2%,該比例較2018年年末的34.4%提高0.8個百分點。按照地區來看上海戶籍人口結構(如下圖1),如果將18-59歲的人群歸于勞動人口,那么例如像靜安區、長寧區、黃浦區、普陀區、虹口區這些市中心地區的老齡人撫養比已經達到了80%,而金山區、奉賢區這些郊區則只有60%。可見城區和郊區的不平衡。地

區合

計17歲及以下18~34歲35~59歲60歲及以上撫養比全

1469.30

180.00

238.13

534.61

516.550.668465

浦東新區

307.31

42.03

51.42

115.37

98.490.590503

黃浦區

81.16

8.32

13.13

26.92

32.790.818727

徐匯區

92.54

12.89

15.96

30.99

32.700.696486

長寧區

57.58

6.47

9.44

19.86

21.820.74471

靜安區

91.55

10.50

14.47

30.90

35.680.786423

普陀區

89.40

10.33

13.36

30.16

35.560.817096

虹口區

71.28

7.04

11.40

23.60

29.240.835429

楊浦區

106.62

11.77

19.76

34.96

40.140.733553

閔行區

116.08

17.97

18.51

43.45

36.150.583441

寶山區

100.67

12.52

15.28

36.78

36.100.693431

嘉定區

65.54

8.58

10.01

24.53

22.430.649392

金山區

52.47

5.62

7.92

21.65

17.280.584376

松江區

65.61

9.17

11.62

25.60

19.220.516389

青浦區

49.51

5.79

7.86

19.93

15.930.573228

奉賢區

54.13

5.97

8.11

22.44

17.610.576432

崇明區

67.84

5.05

9.89

27.48

25.420.680225圖1各區戶籍人口年齡構成(2019)(數據來源:《上海統計年鑒》)2.上海常住人口現狀上海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除了戶籍人口,上海的常住人口也連年增長。根據《上海統計年鑒》統計,在1982~1990年間,上海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別年均增長6.57萬和0.8萬。截止200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中,有18.58%的人口為老年人口,年齡在60歲及以上,共計246.61萬人。而短短7年后,也就是2008年底,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有21.6%的人口均為老年人口,新增53.96萬人。上海的老年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的增幅劇烈是一點,另一重要方面是從1995年之后的上海人口自然增長率呈現負增長的狀態。就拿特殊時間點來看,1999至2000年,全市的出生人口由原來1990年的13.12萬人,降低至6.95萬,出生率為5.27%;死亡人口9.45萬人,死亡率為7.1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1.9%。至2020年《上海統計年鑒》,出生率已然低于死亡率,自然增長人數驟減3.38萬。年

份出

生死

亡自然增長人

數出生率人

數死亡率人數自然增長率(萬人)(‰)(萬人)(‰)(萬人)(‰)1990

13.12

10.25

8.63

6.74

4.49

3.511995

7.11

5.47

9.79

7.53-

2.68-

2.062000

6.95

5.27

9.45

7.17-

2.50-

1.902001

5.76

4.34

9.34

7.05-

3.58-

2.712002

6.20

4.66

9.67

7.27-

3.47-

2.612003

5.73

4.28

10.07

7.52-

4.34-

3.242004

8.09

6.00

9.65

7.16-

1.56-

1.162005

8.25

6.08

10.23

7.54-

1.98-

1.462006

8.12

5.95

9.80

7.19-

1.68-

1.242007

10.08

7.34

10.22

7.44-

0.14-

0.102008

9.67

6.98

10.70

7.73-

1.03-

0.752009

9.23

6.62

10.67

7.64-

1.44-

1.022010

10.02

7.13

10.87

7.73-

0.84-

0.602011

10.15

7.17

11.11

7.85-

0.96-

0.682012

12.11

8.51

11.74

8.25

0.37

0.262013

10.89

7.62

11.67

8.16-

0.78-

0.542014

12.41

8.64

11.95

8.32

0.46

0.322015

10.59

7.35

12.42

8.62-

1.83-

1.272016

13.07

9.04

12.35

8.54

0.72

0.502017

11.77

8.10

12.64

8.70-

0.87-

0.602018

9.84

6.70

12.57

8.60-

2.73-

1.902019

9.14

6.24

12.52

8.54-

3.38-

2.31圖2主要年份戶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數據來源:《上海統計年鑒》)上海為盡快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并加強了上海市的流動人口管控。自實施計劃生育以來,上海市出生人口減少近700萬,而這一國策的實施,能夠充分緩解上海市的資源壓力、環境壓力、人口壓力。上海市在保持其低生育水平的過程中,一方面在制定各項人口管理機制,希望提高上海市的人口綜合管理水平,一方面在盡可能加強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切實提高城市的人口吸納能力。(二)上海養老保險基金現狀1986年,上海市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事業正式起步,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發展到今天的程度。但是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的過程中,養老保險金支出水平逐年上漲,尤其是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更是在客觀上加劇了養老保險的壓力,收支失衡的問題尤為突出。從數據上來看,上海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與城鄉養老保險基金極其不均,雖然基金收支依舊有結余,然而支出的漲幅連年飛速劇增,現今已經有收不抵支的現象。上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參保人數(萬人)基金收支(萬元)年份職工離退休收入支出結余2002452.9246.9241.5265702003461.1254.6294.2289.674.32004505.6265.3326.1320802005539.3290.7359.8362.178.22006577.3314.4424.24141202007592340.5502501.7140.62008609.9357.8675.1639.2368.82009625.1376790.4739.7419.62010657.3392.2889.9847.54622011976.2406.51089.2993.5557.62012993.1426.81391.61127.7821.52013992.4437.51563.51308107720141005452.41688.51505.5126020151028.4465.52226.12035.2145120161050.946.32579.72158.21872.520171059489.22767.42571.12068.820181071.45022838.92584.12242.320191077.6511.92933.72779.72290.3圖3上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2008-2019)(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上海城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份參保人數實際領取人數基金收支(萬元)收入支出結余201028.925201175.939.618.615.469.9201280.845.430.629.472.320138046.734.134.472201478.347.742.820.674.2201579.549.357.554.277.3201679.549.35754.277.3201778.850.362.563.376.5201878.75175.370.481.5201977.151.675.976.980.5圖4上海城鄉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2008-2019)(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上海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城市的發展,上?,F行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先后經歷了從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過程,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隨著城鎮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保障水平的逐步提高,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亟待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

四、上海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一)上海人口發展面臨的問題當前階段上海市人口發展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1.經濟資源無法跟上人口增長的速度作為當前階段國內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從1990年到2007年增長了30萬人,達到了驚人的1858萬人。這種情況客觀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外來流動人口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同時戶籍人口的機械遷移也同樣是上海市人口迅猛增長的主要原因。2.存在突出的人口結構問題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始終是當前階段市場經濟環境下,上海市人口發展的主要特征。作為全國范圍內最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上海市60歲以上人口在2006年久達到了275.62萬人,撫養比已經達到非常危險的29.37%。而目前獨生子女家庭共有305萬個,所占比例高達61.5%,相對于全國平均水平來說,高出了近40個百分點。除此之外,上海人口的年齡分布不均衡問題也表現的非常突出,整體上表現出峰谷交替、頭重腳輕的特征。年份合

計17歲及以下18~34歲35~59歲60歲及以上撫養比2006

1368.08

154.07

328.86

609.54

275.620.2937162008

1391.04

147.15

336.07

607.25

300.570.318632009

1400.70

146.11

337.12

601.76

315.700.3362482010

1412.32

146.14

336.03

599.13

331.020.3539722011

1419.36

147.17

330.97

593.46

347.760.3761892012

1426.93

150.72

323.63

585.26

367.320.4041412013

1432.34

153.50

313.38

577.83

387.620.4349322014

1438.69

158.48

301.30

564.93

413.980.477912015

1442.97

162.05

291.40

553.57

435.950.5159352016

1450.00

168.37

275.59

548.24

457.800.5556972017

1455.13

173.05

258.97

541.50

481.610.6016592018

1462.38

176.50

247.43

536.42

502.030.6404672019

1469.30

180.00

238.13

534.61

516.550.668465圖5上海人口結構構成(2006-2019)(數據來源:《上海統計年鑒》)2.城鄉人口差異巨大,中心城區仍然面臨著嚴峻的人口疏解工作上海市的中心區人口壓力過大,用不到全市十分之一的土地,承載了超過一半的人口。截止到2020年年底,上海市中心區人口總量高達976萬人,不僅導致了交通擁堵、基建滯后、房價異常上漲等問題,而且也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3.人口教育水平不高,經濟發展受到阻礙全市的人才總量從1990年的110萬人,緩慢增長到2020年年底的200多萬人,增速較為緩慢。高素質人才的不足間接影響到人均收入水平,減少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二)上海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問題從整體上來說,上海市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覆蓋面較低根據當前階段上海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參保對象為城鎮的企事業籍貫單位、個體工商戶以及幫扶人員等。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靈活就業群體、農民工以及其他類型的常住人口并沒有納入養老保險體系中來,無法享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當前階段市場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之后,上海市所執行的養老保險仍然是分散的,主要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以及軍人所執行的獨立養老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外來務工人員綜合養老保險、自由職業者養老保險等等。從本質上來說,社會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借助多數人力量以減少風險對少數人的影響的活動。而過于分散的社會保險模式,顯然會影響其效力的發揮,也不符合社會保險的“大數法則”,無法有效分散風險。2.個人單位繳費負擔沉重根據我國現行的《關于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比例的通知》中的相關規定,從2003年8月1日開始,上海市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費繳費比例進行了調整:從業人員按本人工資收入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比例,從7%上調到8%。事實上,經過數次調整,上海市城鎮單位社保繳費比率已經高達目44%,單位繳納比例為22%;個人繳納比例為17%,基本上已經沒有繼續上調的空間。而如果繼續上調的話,將會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實際上,過高的繳存比率,已經使得部分企業選擇少繳、拖欠社保,養老保險的征繳率受到了較大的影響。3.上海城鎮養老金收支失衡日趨嚴峻從1986年正式開始城鎮養老保險事業至今,養老保險收支不能相抵,使得城鎮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水平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已經對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對政府財政造成了角度的壓力,經濟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縱觀國際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如果一國在社保方面的財政投入比例過大,那么其他產業的發展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養老能力不足也使得居民消費水平下降,進而影響到投資領域,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干擾。

五、上海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主要是由基金財務收支體現,“收”的群體大多都是參保職工,而“支”則是已離退休人員。由此分別從收與支兩個群體為切入點分別分析得出以下的影響:(一)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保險基金撫養負擔加重人口的老齡化使得養老金領保人數和職工人數也就是繳納養養老金的人數的比重不斷提高,從而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產生直接的影響。參保人數中的職工人數與離退休人數的比重稱為“制度贍養比”,人口老齡化加劇,社會中的制度贍養比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對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2010年的時候已經制度贍養比只有1.6,這就意味著在上海每3個人就要負擔2位老人的養老保險支出。即便2011年有所增加比重,依舊是連年下降的趨勢。上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制度贍養比參保人數(萬人)制度贍養比年份職工離退休(領保)2002452.9246.91.8343458892003461.1254.61.8110761982004505.6265.31.9057670562005539.3290.71.8551771592006577.3314.41.8361959292007592340.51.7386196772008609.9357.81.7045835662009625.13761.66252010657.3392.21.6759306482011976.2406.52.4014760152012993.1426.82.3268509842013992.4437.52.26834285720141005452.42.22148541120151028.4465.52.20923737920161050.946.322.6976241920171059489.22.1647587920181071.45022.13426294820191077.6511.92.105098652圖6制度贍養比(數據來源:《上海統計年鑒》)(二)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保險基金離退休費用不斷攀升由于人口老齡化和持續增加養老金發放量水平的影響,每年的離退休養老保險逐漸增加,加上離退休人數數量龐大,離退休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總費用增長幅度很大。(三)人口老齡化會使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出現財務支付危機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預測,中國的養老金支出與工資總額的比例到2030年時,將超出國際的警戒線20%-25%,養老金將難以周轉支付,就等于說到那時把退休一代人的養老金就要由下一代職工來承擔,不僅離退休人的人生活不穩定,也會制約國家的經濟發展。

六、結論與建議(一)國外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化研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漸突出,養老保險基金制度的可持續性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實際上,國外養老保險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對于我們也同樣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國外學者對養老基金不可持續性的原因有一個共識,即人口老齡化以及周期性經濟波動必然會對養老基金的可持續性帶來嚴重的沖擊。在財政預算高、養老基金體系赤字和撫養比不利的國家,養老保險的財務可持續性和充分性會較低。西方發達國家對于社會養老保險可持續問題開展了大量針對性的研究,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研究的側重點主要集中于如何維持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積極移民政策、結構和改革、參數優化等方面。1.積極的移民政策事實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比我國更早,因此養老保險基金制度可持續問題爆發的時間更早,研究也更為深入。有大量學者都在發表的論文中指出,通過積極的移民政策能夠有效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從而延長期有效性,維持可持續性。如英國在面臨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就強調有效移民政策可以解決國內人口生育欲望低下的問題,為英國社會提供更多的勞動人口,從而為養老保險基金的維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2.參數化改革第二類重要的方法即參數化改革,即不調整養老基金的整體結構,而是調整繳費年限、費率等相關參數,在養老保險精算的基礎上,不斷延長養老保險的壽命。因此,西方很多學者都通過構建精算模型,討論養老保險可持續性問題,如瑞士就已經構建了養老保險基金精算資產負債表,發現融資情況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因此建議將養老保險繳存比例提升到12%。3.結構化改革結構化改革相對于上述兩種策略來說,對于養老保險基金制度可持續性的提升效果更為顯著。這種策略更為重視對養老金結構性的調整,如運營模式的調整、資金管理方式的調整、投資方向的調整等等。目前主流觀點包括名義賬戶模型(NDC)與多元籌資模式。NDC的核心原則即是終身收入原則和調整平均預期壽命增長。由于參數改革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工資稅率以及養老金支付率進行調整,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有較大的阻力,并且政治層面的影響也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有學者認為應按照國際勞動組織提倡的11.8%的比例繳納工資稅,并且高度肯定了NDC模型在養老保險領域應用所具有的重要現實意義。多元籌資模式也同樣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有學者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對特定國家養老保險籌資模式進行了針對性的測算,以提出更為符合該國實際需求的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模式。從整體上來說,現階段國外相關專家、學者在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仍然集中于策略、影響因素等層面,并且策略上多以參數化改革為側重點。但是現有研究中并沒有重點討論包括經濟危機、財政赤字在內的一系列因素是通過何種機制對養老保險產生影響的。我國作為全球范圍內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之間的沖突日益突出,我國學者應對國外養老基金收支平衡的正反案例加以跟蹤,設計一套兼顧公平、追求效率的養老基金可持續發展模式,為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得最終的成果做出更為積極的努力。(二)建議1.從增加勞動力角度提出以下建議(1)政府應當政策性鼓勵二胎、提高女性的生育率,增加未來的年輕勞動力,降低養老保險基金的負擔。(2)適當延遲退休,降低未來的撫養比?;鸱e累制和現收現付制是養老保險目前執行的主要財務制度。當然,目前也衍生出了混合制度,并逐步成為我國養老保險支付的主要制度模式。如果參保人的壽命以及參保年齡是一個固定的常數,并且保證繳費的連續性,那么個人保費的繳納和領取時長,就是由退休年齡決定的。所以,延遲退休年齡,會進一步增加參保人員的繳費時長,縮短領取養老金的時長。這對于養老金的積累有利。而人口壽命的延長,也同樣需要推遲退休年齡以保證養老金領取時長和繳納時長的平衡,保障退休人員的合法權益。實際上,延遲退休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中,緩解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壓力的可行措施。顯然,通過提高退休年齡來滿足制度支出。2.從養老體系角度(1)國外多以企業年金、基本養老金和個人商業保險共同構成養老保障體系,個人自愿繳納養老保險,不僅可以合法避稅,同時也可以為居民提供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而且對于減輕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壓力也有重要的積極意義。(2)全國統籌養老金。提高統籌層次,積極主動地推動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落實和執行,從本區域實際特征出發,合理上調養老保險基金的調劑比例。參考文獻王國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