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_第1頁
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_第2頁
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_第3頁
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_第4頁
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河北省高三大數據應用調研聯合測評(II)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共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在1023年的時候,宋朝的窮人家會教小孩如何種稻或織布,有錢人家則是教男孩讀經寫字、騎馬射箭,教女孩三從四德。毫無疑問,這些技能到了1060年還是很重要。相較之下,對于中國或世界其他地方到2060年會是什么樣子,現在的我們卻一無所知,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一切都會改變,但到那個時候,現在孩子學的各種技能,絕大多數可能沒有什么用了。隨著改變的步伐加速,除了經濟會改變,就連“作為一個人”的意義也可能不同。想跟上2060年的世界,我們該教什么呢?被大量信息淹沒的21世紀,老師最不需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學生需要的是能夠理解信息、判斷信息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能夠結合點滴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觀。尤其是要能夠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環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人類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從遠古時代開始,人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你在第一階段累積各種信息、發展各種技能、建構起自己世界觀的同時,也建立起穩定的身份認同。人生的第二階段,你依靠累積下來的技能闖蕩世界,謀取生計,貢獻社會。但到2060年,由于改變速度的加快、人的壽命延長,這種傳統模式將無以為繼。人一生之中的各個接縫處可能出現裂痕,不同時期的人生也不再緊緊相連。“我是誰”會變成一個比以往更加緊迫也更加復雜的問題。而這很可能會帶來極大的壓力,因為改變總是會造成壓力。15歲的時候,你忙著自我重塑,人生的變化,有點兒嚇人,但也令人興奮。但到50歲,你就不想改變了,大多數50多歲的人,并沒有準備好隨時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及性格的深層架構。然而在21世紀,“穩定”注定是個我們無福消受的奢侈品。如果還想死守穩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觀,世界只會從你身邊嗖的一聲飛過,把你遠遠拋在后面。有可能你有很長的時間,只能活得像一個無知的化石。想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點兒用,就需要不斷學習、重塑自己。如果“不確定性”已經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態,又要怎么過下去?想在這樣的世界過得順風順水,需要心態非常靈活、情感極度平衡。人類將不得不一再放棄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學會與改變和平相處。但麻煩的是,教孩子擁抱未知、保持心態平衡,比教他們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要困難許多。而且現在的教師多半也是舊教育系統下的產物,通常他們自己的心態也都不夠靈活。到底你可以依賴什么呢?也許是技術?這個選項更冒險。技術可以帶來許多幫助,但如果技術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權力,它就可能把你當作人質,走向它想達到的目標。幾千年前,人類發明了農業技術,但這只讓一小群精英富了起來,大多數人反而淪為奴隸。大多數人發現自己得頂著炎炎烈日拔草、澆水和收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也可能是未來你的命運。技術本身并不壞。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術能幫助你達成目標。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為你塑造目標,控制你的生活。特別是隨著技術越來越了解人類,你可能會發現,好像是自己在為技術服務,而不是技術在服務你。有沒有看過街上的行人像僵尸一樣在游蕩,臉幾乎貼在手機屏幕上?你覺得是他們控制了技術,還是技術控制了他們呢?那么,你該依賴自己嗎?面對這項令人生畏的任務,你必須下定決心,了解自己這套操作系統,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希望在人生中達到什么目標。你要:認識你自己。現在已經不是老子或蘇格拉底的時代,人類已經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亞馬遜、百度爭先恐后,都想非法侵入你。不是侵入你的手機、你的計算機,也不是侵入你的銀行賬戶,它們想黑進的就是“你”,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統。算法現在正看著你,看著你去了哪里、買了什么、遇見了誰。再過不久,算法就會監視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憑借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對你的了解只會越來越深。而等到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縱你,而且你無力抵抗。到頭來,這就是個簡單的經驗問題:如果算法確實比你更了解你身體內部發生的一切,決定權就會轉到它們手上。當然,也有可能你很高興能把所有決定權都交給算法,相信它們會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真是這樣,你只要輕輕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什么事都不用做,交給算法就好。但是,如果你還想為自己的存在、為人生的未來保留一點兒控制權,就得跑得比算法、亞馬遜和百度快,在它們之前就認識你自己。(摘編自尤瓦爾·赫拉利《教育: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林俊宏譯,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改變速度的加快,讓人類對未來的變化難以預測,老師教給學生什么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B.人類從遠古時代開始,在走向社會之前就要累積信息、發展技能、建構世界觀,同時建立身份認同。C.技術越來越了解人類,但到底是人類在為技術服務,還是技術在服務人類?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悲觀的。D.憑借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對人類的了解越來越深,一旦算法比你更了解自己,人類就將失去對自己的決定權。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提到中國宋朝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提到中國當代互聯網公司百度等,可見作者對中國的相關問題有過全面研究。B.被大量信息淹沒的21世紀,學生不再需要教師教給更多信息,通常教師心態也不夠靈活,說明教師不再是教育的必需。C.隨著年齡增長,大部分人對改變的適應性會越來越差,但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未來世界,人必須適應改變。D.人類歷史上的農業技術的發明并不是所有人的福祉,由此可知依賴技術對于未來世界的人類不是一件好事。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文中畫線句表達觀點的一項是()(3分)A.小王在某平臺搜索了某件商品,當他打開另一個平臺時,一下子跳出來好多他瀏覽過的商品的廣告。B.芭娜借了網貸,還沒到協議規定的還款期限,平臺就提醒及時還貸,因為平臺借助大數據監測到她近期收入能力太低。C.某中學借助大數據跟蹤并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績,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D.很多人去某地旅游時都選擇某平臺推薦的省心攻略,大家跟著推薦走了相似路線,選擇了相似拍攝角度,發了相似朋友圈。4.作者是怎樣闡明人要不斷重塑自己的原因的?請簡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奧斯卡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講述了楚門從出生起便被放在人們設計好的虛擬世界、被現實世界的人們當作茶余飯后的娛樂和消遣,最終發現了真實世界的出口找到了自己的故事。數據時代也讓人們陷入同樣的困境,人們無異于陷身巨大影棚下的“楚門的世界”,越來越難認清“我是誰”,我們該怎樣應對數據時代的控制、認識真正的自己?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共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橘頌【生】張煒劈柴燃燒的聲音真好。在這個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內暖和得多,特別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擁著橘頌,把燈苗捻大。端詳了一會兒屋子,覺得墻上光光的,應該貼點什么。“我要寫一張大字了。”橘頌跳到鋪好的宣紙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邊去。蘸飽了墨,想想要寫的字。最后他寫了八個字:“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署上名字,蓋了印章。貼在墻上,退遠些看。意猶未盡,再寫一張:①“青黃雜糅,文章爛兮。”橘頌站在剛貼好的大字下面,仰臉看著。老文公念了兩遍,對它說:“這是戰國大詩人屈原的詩啊,他在贊美一棵橘樹。”夜深了。難以入睡。老文公發現橘頌今夜像自己,毫無困意。他知道這是為什么——明天就是那個大日子,河兩岸的槐花要開了。“我們早些睡吧,攢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們不是一直在等這一天嗎?”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頌。老文公睡著了。醒來太晚。他對睡眼惺忪的橘頌說:“咱們得抓緊點,今明兩天有重要的事情啊!”早餐過后,他去書架上取來請束。看過槐花后有一個重要事項,就是要親自把它們交到兩人手中。他在請束上填寫具體時間:明晚七點。“走吧,今明兩天有我們忙的哩。”他將請束放進內衣口袋,按了按。一出門就是熏人的花香。“這可非比尋常啊!河邊的槐花是有名的,聽說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來河岸搭帳篷。當然了,這是從前,時代已經發生了變遷。”他揪著橘頌的兩只胖爪,邁下石階。上午十點,多好的太陽,天上沒有一絲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樹冠一夜間變得雪白,銀色披掛,堆積得像小山,又像浪涌。他站在最后一級石階上,屏住呼吸。“頌啊,你該從背上下來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這是春天的高潮!一個連一個的高潮!前些天咱們看過了迎春、連翹、桃李、山櫻、丁香、梧桐和紫藤!②順著石墻嘩嘩流下來的紫藤啊!你得記住!”橘頌一邊走一邊嗅,瞇起雙眼。它輕手輕腳,像懼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樹跟前。它仰臉,縱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氣爬到了樹頂。老文公從繁花中尋找它的臉龐。好密的花冠。“橘頌,你在哪里?”為了一個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準備。這是第一次宴請。他覺得自己正代表親人,舉行一場遲到的宴會。赴宴的只有兩戶,三人。③但這是整個的山村,所有的鄉親。條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認為這場晚宴既要豐盛,還要講究。橘頌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它在樹頂折下一些槐花,當槐花撲撲落地時,老文公就把它們兜在懷中。那將在最后作為主菜端上:槐花餅,外焦里嫩,香氣撲鼻,微咸,有一點蜜的味道。他慶幸自己帶來幾只高腳酒杯。“我這窮講究的毛病一輩子都改不了,不過,多尊貴的客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他長時間打量那張桌子:所有的書收起來,它成為一張長方形餐桌。美中不足的是兩端的卷邊,這太礙眼。整張桌子像一個大元寶,更像一張供桌。“如果沒有這兩個卷邊多好。”他咕噥,前后看,叩打桌面。只能將就一下了。好在餐具不錯。他特別滿意的是三叉青銅燭臺和一包蠟燭。“我們今晚要點蠟燭了!”他對橘頌說。橘頌跳上桌子,嗅著剛鋪上的桌布。老文公俯下身子,看到卷邊下面有一個木柄。他扭了一下,卷邊活動了——原來可以翻轉向下。“這真是妙極了!”他叫著,拍手。老爺爺真是神人!他怎么知道有一天要改做餐桌?“一切完美,好極了!”他把每一道菜肴寫在紙上:腌小黃瓜、火腿、香椿雞蛋、蒲菜湯、煎魚、燉蘑菇、肉片白菜。最后:槐花餅。他看著排成詩行一樣的菜單,點點頭:“不錯。”半下午時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擺上。一瓶上好的干紅、一瓶老酒。五點多鐘,門敲響了。李轉蓮提前來到,帶來幾只松花蛋。她要幫廚,老文公說:“這可不行。您是客人。”李轉蓮的另一只手里有個布卷,一直沒有放下。“那是什么寶貝?”李轉蓮把布卷放下。隨著一點點展開露出了斑斕的顏色——一棵橘樹。大傘一樣的樹冠,墨綠的葉子,累累碩果綴滿枝頭,而且是上下左右對稱生出。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沒有出聲。橘頌躍上桌子,老文公趕緊將它攬住。他深吸一口氣:“多么棒!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樹!”李轉蓮兩手合在胸前。“咱這就貼在墻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會兒我們要敬它一杯!”他放下橘頌,尋找貼畫的地方。它被貼在了墻的正中,桌子對面。老文公擺好凳子,將五個瓷盤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讓李轉蓮坐在桌前。天就要黑下來,蠟燭插上了青鋼三叉燭臺。晶瑩的杯子和瓷盤映著燭光。一股香氣溢出,李轉蓮坐不住了。她想推開灶屋,可門是合上的。“哎呀,太香了!”李轉蓮在門外喊。老辣拐一手扯著水根,一手提著布袋出現了。老文公端出一張又大又圓的槐花餅。“老哥啊!”他叫著,放下餅,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撫摸水根的頭發。“我沒別的好東西,就帶來這個吧。”老棘拐打開布袋,取出一串蘑菇,還有一個很大的玻璃瓶,是一瓶水。“這是最好的,再沒有比它們更好的!”老文公雙手捧住。大家入座。橘頌坐在墊高的子上,在老文公身側,對面是老棘拐。它和大家一樣,大瓷碟上放了一個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滿魚丸。老文公舉杯站起,看著墻上的橘樹。燭光閃閃,枝葉搖動,金色的果實一伸手就能摘下。“尊敬的女士,先生們!在這個槐花盛開的夜晚,④請接受我們——我和橘頌我們倆的祝福!”(有刪改)【注】小說《橘頌》講述了86歲的老文公在冬日將盡之時,為奔赴與故鄉春天的約會,帶著名叫橘頌的貓住進祖上留下來的山間石屋,專心整理自己的書稿,并與石頭村留守的村民交往的故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開頭部分寫在春寒料峭的夜里,老文公寫完大字后依然興奮得毫無睡意,以此引出了賞花和宴請這兩個主體事件。B.賞花時,一人一貓沉醉其中,面對如銀色披掛、像小山、似浪涌的槐花,老文公屏住呼吸,橘頌則邊走邊嗅、爬上樹頂。C.老文公使用“高腳酒杯”“三叉青銅燭臺”“白瓷碟”來招待鄉鄰,既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也顯現出他對宴請的重視。D.老棘拐登門赴宴,帶來普通的蘑菇和水,老文公稱贊它們是“最好的”來化解對方的尷尬.顯現出主人的熱情周到。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中“文章”一詞為古今異義,“章”與“文”同義,意為“花紋,色彩”,這句話描繪出橘樹色彩斑斕的外在美。B.句子②中“嘩嘩”“流”化靜為動,賦予眼前紫藤極強的動感,紫藤盛開,如同瀑布一般壯觀,與槐花相映生輝,襯托春景的盛大。C.句子③中“整個”“所有”突出宴請范圍的全和廣,與上句的“兩”“三”等單薄的數字形成極強張力,呼應了上文“時代已經發生了變遷”。D.句子①中“我們”指的是老文公和橘頌,橘頌參與晚宴準備,有專屬座位和餐具.這些也能引發讀者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思考。8.準備晚宴的過程中,老文公心情有多重變化,請結合文本梳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老文公盛贊李轉蓮帶來的橘樹畫:“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請分析作者安排這一情節的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九年,昊王謂①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將曰:“夫戰,借勝以成其威,非常勝之道。”吳王曰:“吾欲復擊楚,奈何而有功?”孫武曰:“囊瓦②者,貪而多過于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吳王于是使使謂唐、蔡曰:“楚為無道、虐殺忠良,侵食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舉兵伐楚,愿二君有謀。”唐侯使其子乾為質于吳三國合謀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水為陣。子常遂濟漢而陣,自小別山至于大別山,三不利。十月,二師陣于柏舉。闔閭之弟夫概晨起請于闔閭曰:“子常不仁,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闔閭不許。夫概曰:“所謂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謂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擊子常。大敗走,奔鄭,楚師大亂。吳師乘之,遂破楚眾。吳從楚師,及清發,將擊之。夫概曰:“困獸猶斗,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雍澨五戰,徑至于郢。(節選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材料二:吳王問孫武曰:“衙地①必先,吾道遠發后,雖馳車驟馬,至不能先,則如之何?”孫武曰:“諸侯三屬,其道四通,我與敵相當,而傍有國。所謂先者,必重幣輕使,約和傍國,交親結恩,兵雖后至,眾以屬矣。簡兵練卒,阻利而處,親吾軍士,實吾資糧,令吾車騎,出入瞻候。我有眾助,彼失其黨,諸國犄角,震鼓齊攻,敵人驚恐,莫知所當。”(節選自《武經總要·前集》)【注】①吳王:固間,春秋后期吳國君主。吳王闔間三年,固閭率軍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舒邑,謀劃攻入楚國的都城郢都,將軍孫武說:“此時民眾疲勞,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時機。”②囊瓦:春秋時楚國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國相毗鄰的要沖。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唐侯使其子A乾為質B于吳C三國合謀D伐楚E舍舟F于淮汭G自豫章H與楚夾漢水I為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奈何,意為怎么辦,與《屈原列傳》“奈何絕秦歡”中的“奈何”含義不同。B.陣,指軍隊作戰時布置的格局,與成語“臨陣磨槍”中的“陣”詞義和用法都相同。C.重幣,指重金、厚禮。幣是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也泛指用作禮物的車馬玉帛等。D.簡,文中意為“選擇”,與《出師表》中“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簡”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村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吳王闔閭九年,闔閭希望再次攻打楚國,并向伍子胥和孫武咨詢取勝的方法,孫武建議獲得唐國和蔡國的支持,與他們一同討伐楚國。B.楚國大夫囊瓦率領楚軍渡過漢水搶占先機,從小別山到大別山三次打敗吳軍,吳王的弟弟夫概違背闔閭的命令發動進攻,終于大敗囊瓦。C.吳軍追打楚國軍隊追到清發這個地方,夫概建議等到對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發動進攻,闔閭聽從了他的建議,再次打敗吳軍。D.吳王向孫武請教作戰時的方法策略,孫武認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要重視軍隊內部兵卒的訓練、資糧的充實。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夫戰,借勝以成其威,非常勝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道遠發后,雖馳車驟馬,至不能先,則如之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材料一中孫武等人是怎樣踐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張的?請簡要分析。(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15~16題。天童①道上王安石村村桑柘②綠浮空,春日鶯啼谷口風。二十里松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③。天童山溪上王安石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溪深樹密無人處,唯有幽花渡水香。【注】①天童:指天童山,在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是我國禪宗五山之一。王安石時任鄞縣知縣。②桑柘:桑樹和柘樹,葉子皆可飼蠶。③梵王宮:佛寺,指天童寺。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一首詩歌運用快鏡頭寫行于天童山道時的整體印象,一句一景,視野開闊。B.第二首詩歌寫觀覽近景,以點帶面,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盡現春山美景。C.清人易順鼎“此時聞松聲,此時聞鐘聲,此時聞澗聲”的詩句恰與兩詩內容有相通之處。D.兩首詩皆著力寫景,寫出詩人渴望遠離喧囂紛擾、獲得心靈的寧靜、回應禪思的旨趣。16.如果就兩首詩的內容寫一則天童山旅游文案,請列出宣傳要點并簡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共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剛向老師抱怨自己做好事卻沒人看到,老師對小剛說,做好事要懷一顆平常心,不為顯名而做好事,不為得利而幫助他人,正如《〈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在顏淵問仁時所回答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時空交錯,虛實相生,將六朝舊事和眼前流水衰草之景完美結合。(3)古詩文中的“千里”一詞往往并非確指之數,而是用以表示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共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A,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吳國君王夫差修鑿邗溝。隋煬帝大規模開鑿大運河,隋唐時期以洛陽為中心,以向東北延伸的永濟渠、向東南延伸的通濟渠連接若干水道及其支流,加上杭州以北的江南河,大運河連通了黃河、海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二千七百多公里。①千里波濤,帆檣連綿,正如唐代詩人皮日休的所言,“共禹論功不較多”。歷經數千年陸續開鑿,②大運河不僅發揮著持續貫通南北的作用,也溝通了運河沿岸和更廣大區域,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③隋唐大運河發揮的歷史作用不局限于它流經的幾個區域,④它是將古代中國的核心地區、戰略要地、經濟重地和海陸絲綢之路有效連接起來的重要通道,將運河沿線地區、延伸地區、輻射地區的眾多民族及邊疆地區有機地聯系起來,⑤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運河輻射和延伸的區城擴展到北方的歐亞草原、東南的遼闊海域以及西南的縱深區域,B。因此可以說,⑥大運河為推廣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作出了重要貢獻。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7個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畫波浪線的六句話中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共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夏日的傍晚,運河的風景像一幅瑰麗的油畫。殘陽如血,晚霞似火,給田野、村莊、樹林、河流、青紗帳鍍上了柔和的金色。荷鋤而歸的農民,打著鞭花的牧童,歸來返去的行人,奔走于途,匆匆趕路。村中炊煙裊裊,河上飄蕩著薄霧似的水氣。鳥入林,雞上窩,牛羊進圈,騾馬回棚,蟈蟈在豆叢下和南瓜花上叫起來。這塊瓜田,從河岸上一直種到河坡下。瓜田的主人老木匠鄭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