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講 資源跨區域調配-高二地理寒假課(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3)試卷解析_第1頁
第09講 資源跨區域調配-高二地理寒假課(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3)試卷解析_第2頁
第09講 資源跨區域調配-高二地理寒假課(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3)試卷解析_第3頁
第09講 資源跨區域調配-高二地理寒假課(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3)試卷解析_第4頁
第09講 資源跨區域調配-高二地理寒假課(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3)試卷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9講資源跨區域調配

施習目標】

i.運用資料,結合實例,分析自然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原因。

2.結合實例,辯證認識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調入區、調出區經濟、環境、社會的影響。

3.結合實例,說明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和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意義。

W【基礎知識】

一、資源跨區域調配與區域發展

1.調配目的:國家為了解決國內資源及其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空間不匹配問題。

2.調配原因

(1)自然資源的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存在明顯的資源富集區和貧乏區,自然資源產品的生產地具有

一定的集中性。

(2)區域間的發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區域由于經濟和人口的集聚,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大,也會出

嚴重的資源短缺。

3.調配影響:

資源跨區域調配通過市場機制、行政指令和統籌規劃,實現資源及產品在區域之間的空間位移,滿

足區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以達到優化配置資源、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區域的共同發展。

4.跨區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實現跨區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前提是區域之間存在互補性和可達性,需要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和政策作為保障條件,需要在具有更高資源調配權利的區域中實現。

5.我國主要的調配工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北煤南運、西電東送等。

【活動】

讀圖思考

西\東*工杈包括天人氣升Jltit設.IfrIl管道Jt設?用戶管網itil三個鼻分.分百條豉路.-

題工作JL干城兩起新Q熔工卡Jt地的輪南油飛回.東至上海.隼*三立120億立才來一二.三線工也

上干廢百起的&在爾果斷口岸.向與中是天然sUFdt相逢.益至廣州.東星域號.年輸電量均為

300億立方束止于寧H中衛.計劃量300億立方家

.no."IlnAr**rat*eιHt=■

L西氣東輸工程線、二線、三線工程的起點與終點分別位于哪里?

2.西氣東輸工程線工程沿途經過哪些地形區和省級行政區?

3.西氣東輸工程管道建設的主要自然障礙有哪些?

4.影響西氣東輸工程線路具體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L分四條線路:一線起點新疆輪南,終點上海;二、三線起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終點廣

州和福州;四線起點新疆伊寧,終點寧夏中衛。

2.地形區:塔里木盆地、準格爾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

陵、珠江三角洲。

省級行政區:新、甘、寧、陜、晉、豫、鄂、贛、皖、蘇、滬、湘、閩、粵等。

3.沙漠、高山、凍土、跨越大江大河等。

4.地形、氣候、能源需求等。

二、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西氣東輸概況

西氣東輸工程以新疆生產及中亞進Γl的天然氣資源為來源,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東南沿海

地區作為天然氣的主要輸送目的地及消費地,建設從新疆至上海、廣州、香港等地的輸氣管道。

2.實施原因

【活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有什么特點?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圖4.17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產、消費占全國的比例(2015年)

【答案】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大:能源相對貧乏,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我國西部地區:西部地區因經濟水平限制,使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1)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地區能源資源的生產和消費影響

東部沿海地

能源消費量大,生產量小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西部地區能源消費量小,生產量大豐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開發利用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①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一直占到60%以上

②大量使用煤炭作為能源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煤炭燃燒排入大氣的粉塵是大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導致大氣污染。燃煤排入大氣中

的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以及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

③運量巨大的北煤南運給我國的鐵路和公路運輸造成了很大壓力

(3)西部是我國油氣資源未來開發的戰略重點之一

①我國陸上天然氣分布的總體特征: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氣區:新疆、青海、川渝、鄂爾多斯。

③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是油氣進口的重要通道。

【活動】分析新疆天然氣資源的開發條件

新疆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就占全國天然氣總資源量的近1/4,但是21世紀

之前,新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長期得不到充分開發。

煤炭天然氣

清潔

開采成本低

優使用方便

存儲、運輸方便

燃燒效率高

點價格便宜

比較價格低

缺使用不方便開采、儲運難度大

燃燒效率低技術要求高

點廢氣、廢渣排放吊:大投資大、回收周期

IS4.I9煤炭和天然氣作為能源的特點比較

1.分析自然條件對新疆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2.結合天然氣開發利用的特點(圖4.19),討論新疆經濟實力、技術力量、能源消費需求等社會經濟條

件對天然氣開發的影響。

【答案】1.不利影響:深居內陸,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較少,水資源匱乏;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風力

強勁,地表干燥,植被覆蓋率低,沙塵多,沙塵暴威脅大等

有利影響: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設等

2.天然氣開采儲運難度大,而新疆由于人口少,經濟落后,市場需求量少,因此不利于大規模開發

天然氣開采技術要求高,投資大,而且回收周期長,新疆由于整體科技水平低,資金匱乏,技術人

員匱乏等,不利于開發。

三、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西部地區的影響

(1)將資遮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使之成為西部地區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2)推動中西部地區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管道等盛螳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強力拉動相關產業的發

展。

(3)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調出區及沿線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2.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1)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緊缺狀況,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的消費結構。

(2)發揮東部地區的鈕、技術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及咽邀施建設,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天然氣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的大氣質量。

3.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1)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將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與東部地區的經濟、技術優勢合理配置,促進

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富裕。

(2)為沿線區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激活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潛力。

【活動】分析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發源于澳大利亞東南部大分水嶺的墨累河是澳大利亞的主要河流,其流域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農

業區,全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僅為425毫米。由于自然原因,墨累河流域的土壤中、河水里富含鹽分,

有的河水的鹽度甚至高于海水的鹽度。

1949年,澳大利亞開始興建雪山調水工程,與1974年完工。該工程位于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

在大分水嶺東部雪河流域建庫蓄水,在通過隧道將東部的水引至西部墨累河流域,在調水沿途利用

落差發電。

-----軻流府W水眸及水壩▲抽水站■^制M---------年降水

圖4.22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示意

L分析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東西兩側的降水差異及形成原因。

2.說明澳大利亞修建雪山調水工程的原因。

3.討論雪山調水工程對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電、農牧業發展、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

【答案】1.東側位于迎風坡,東南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豐沛。

西側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稀少。

2.自然原因:大分水嶺東側降水多水資源多;西側降水少,水資源匱乏

社會經濟原因:西側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技術、資金等有保障

3.有利影響: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資源,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電量,擴大農牧業發展規模,有利于緩

解荒漠化等生態問題。

不利影響:灌溉增加后,可能會加劇土壤鹽堿化;農牧業規模擴大后,可能會造成水污染等環境問題。

【考點剖析】

考點一:我國的西氣東輸工程

例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走向示意圖。

材料二:廣東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儲備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廣東省能源消費

總量增長率如下圖所示。

(I)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重合地段的地形區為一,它們共同穿過該地區的主要原因

(2)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與用煤相比,每年300

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億噸、二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

萬噸。這反映出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建設具有哪些意義?

(1)簡述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過長江后所經主要地形區的地表環境特點以及鋪設管道

要克服的困難。

(2)為解決材料二所反映出的問題,廣東省目前應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答案】(1)河西走廊地勢平坦

(2)有利于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有利于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污。

(3)二線工程主干管道跨過長江以后所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東南丘陵,該地區為濕潤地區,地表水豐

富,山間多河谷、盆地,紅壤廣布,植被覆蓋率較高。鋪設管道要克服我國南方丘陵山區地表崎嶇不平,

水系發達,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難。

(4)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開發風能、核能、沼氣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結構多樣化;調整產業

結構,發展低耗能產業;跨地域輸入能源,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

【解析】(1)讀圖分析可知,西氣東輸一線和西氣東輸二線工程重合地段是甘肅省的河西走廊地區,

該地地勢平坦,便于交通線路的建設。

(2)根據材料信息,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現在的3.5%提高

到5%以上,說明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能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億噸、二

氧化硫144萬噸、粉塵66萬噸、氮氧化物36萬噸,說明西氣東輸工程有利于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

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促進減排降污,促進可持續發展。

(3)結合材料一可以判斷出西氣東輸二線主干管道跨過長江以后所經過的主要地形區是江南丘陵,

可以從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描述其地表特征。該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為濕潤地區,

地表水豐富,山間多河谷、盆地,紅壤廣布,植被覆蓋率較高。鋪設管道要克服我國南方丘陵山區

地表崎嶇不平,地形起伏較大,水系發達,再加上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難,眾

多的水系和各種地質災害會為管道的鋪設帶來困難。

(4)從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廣東的能源自給率很低,且能源消費的增長速度較快。解決廣東省所面臨

的能源問題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進行考慮。可以采取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調整產業結

構,發展低耗能產業等節流措施。還可以采取開發風能、核能、沼氣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結構多樣

化,同時跨地域輸入能源,如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開源措施,增加能源的供應量及能源供應的多

元化。

[∑1考點二:我國其他重要的資源調配工程

例2.如圖是美國的北水南調和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調水方向。完成下列問題。

3()°S

(1)美國加利福尼亞為什么北部水資源富余,南部水資源貧乏?造成澳大利亞墨累一達令盆地水資

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從工程建設的角度看,美國的北水南調和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哪個難度大、投資多?理由是

什么?

(3)澳大利亞東水西調實施后,東部調出區的河流中下游出現水質變差、污染加重的現象,西部調

入區出現土壤鹽堿化加重的現象。請分析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是地中海氣候,降水較多;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降水較少;南

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資源需求量大。墨累-達令盆地:農業生產需水量不斷增大,且該地位于

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理由:美國輸水路線位于盆地,與山脈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亞輸水路線

路穿過山脈,需開鑿隧道,工程量大。

(3)東部調出區河流中下游水質變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減少,水體的凈化能力和稀釋作

用降低。治理措施:研究確定合理的調水量和適宜的調水時間。西部調入區土壤鹽堿化加重的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建設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調整種植結構,減少耗水

量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等。

【解析】(1)根據經緯度位置可判斷出美國太平洋沿岸北部與南部的氣候差異,北部是地中海氣候,

降水較多;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降水較少;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需水量大。根據所學知識,

墨累-達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嶺的背風坡,降水少,農業發達,農業生產需水量不斷增大,水資源短缺。

(2)可從其是否經過山地進行考慮。美國輸水線路延伸方向與山脈走向一致,難度小,投資少。澳

大利亞輸水線路穿過大分水嶺,需要開鑿隧道,工程量大,造價高。

(3)可從水體的自凈能力分析其水質變化的原因,由于水調出,河流水量減少,水體的凈化能力和

稀釋作用降低,從不合理灌溉等方面分析土壤鹽堿化加重的原因與大量灌溉導致地下水位匕升,加

上蒸發加劇,導致鹽堿化加劇。同時針對兩個問題的原因提出治理措施,要圍繞如何降低地下水位

來分析。可以建設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防大水漫灌;調整農業

種植結構,縮減耗水量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灌溉面積等。

∣?【真題演練】

千島湖配水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千島湖進水口、輸水隧洞、閑林水庫取水口,輸水線路全長約

113km,全線以隧洞輸水為主。千島湖湖水為國家一級水體,不經任何處理即可達到飲用水標準。

千島湖水量相當于三千多個西湖水量,該工程一年取水量可達9.78億立方米(相當于68個西湖的

水量),能夠供應杭州近千萬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我國某品牌礦泉水生產基地坐落于千島湖畔。圖為

千島湖配水工程(主線部分)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200E

川列

B訶

通過供水工程線路

千島湖配水工程示意圖(主線部分)

流入杭州千家萬戶

1.該品牌礦泉水生產基地坐落于千島湖畔,主要是由于當地()

A.水量豐富B.勞動力豐富C.市場廣闊D.水質優良

2.配水工程運營后,會()

A.導致千島湖水生生物數量銳減B.解決錢塘江口咸潮問題

C.緩解杭州水資源緊張局面D.引起錢塘江流域洪災頻發

【答案】1.D2.C

【解析】1.根據材料“千島湖湖水為國家一級水體,不經任何處理即可達到飲用水標準。”可知,品

牌礦泉水生產基地坐落于「島湖畔,主要是由于當地水質優良,D正確。水量豐富,不是品牌形成

的主要因素,A錯誤。礦泉水企業不是勞動力指向型工業,B錯誤。品牌礦泉水市場在全國,C錯

誤。所以選D。

2.結合材料和己學知識,千島湖水量大,水質好,水生生物數量不多,配水工程運營后,不會導致

千島湖水生生物數量銳減,A錯誤;千島湖只是給城市供水,無法解決錢塘江口咸潮問題,B錯誤;

可以緩解杭州市水資源緊張局面,C正確:隧洞輸水,對地去徑流沒有影響,不會引起錢塘江流域

洪災頻發,D錯誤。所以選C。

杭州千島湖配水工程全長112千米,九成以上的線路走隧洞。讀杭州千島湖配水工程線路圖,

完成下面小題。

3.杭州氣候濕潤,卻需引水的原因是()

①氣候異常,降水銳減②喀斯特地貌發育,地表水難以儲存③城市化進程快,需水量劇增④經濟發

展迅速,水污染嚴重

A.B.②③C.①④D.③④

4.選擇千島湖作為水源地的優勢有()

①工程量小,工期短②位于河流上游,水質較好

③水量豐富,供水穩定④環境承載力大,工程建設對水源地環境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A.①@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3.D4.B

【解析】3.根據材料無法判斷杭州氣候異常,①錯誤;杭州非喀斯特地貌,②錯誤;杭州經濟發達,

城市化進程快,需水量大,加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水體受到污染,故用水緊張,需要從區外引水,

③④錯誤,所以該題選D。

4.千島湖位于富春江上游,水量豐富,水質優良,但是該工程九成以上的線路走隧洞,工程量比較

大。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①④錯誤,②③正確,故該題選B.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以中亞天然氣為主供氣源,西起新疆霍爾果斯,終至福建福州。截至2017年

8月28日,西氣東輸三線累計向福建省供氣2.5億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百萬噸,成為推動福建

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綠色引擎”。讀西氣東輸三線東段路線圖,完成下面小題。

5

吉安分輸站江>

福州末站

,于都分輸

建芾田聯絡聯

瑞金分

泉州分輸站∕?

S)(i巖分輸9

小點鬻廈R分忡宛輸分輸站站

廣東

5.以下對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東段線路所經地區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A.地形復雜,以山地丘陵為主B.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潤

C.黑土廣布,土壤肥沃D.河流眾多,內河航運發達

6.西氣入閩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福建省能源緊缺的問題②可有效減輕為獲取薪柴而產生的水土流失

③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④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A.①@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7.下列關于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對中亞地區的影響,敘述不正確的是()

A.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B.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C.增加就業機會

D.不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答案】5.A6.C7.D

【解析】5.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東段主要經過江西、福建兩省,地形復雜,以低山丘陵為主,A正確;

該區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以紅壤為主,BC錯誤;另外該區域多用的氣候和低山丘陵的地形,使其

河流眾多且水能資源較豐富,但不適合發展航運。D錯誤,故選A。

6.西氣入閩,可以有效緩解福建省能源緊缺的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福建省能源緊缺的問題,

可以減少煤炭的使用,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同時,可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

業機會,②③④正確,即C項正確。故選C。

7.西氣東輸時能源輸出區中亞地區來說,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推動

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ABC正確,但會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

破壞,D錯誤,故選D。

8.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研究表明,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流失面積達4.74萬km2,占土地總面積的54%,年均土壤

侵蝕量達1.69億噸,庫區的水土流失以微度和輕度為主。長期以來,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其

水土流失問題較為嚴重,且目前治理工作進展緩慢,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正在影響丹江口水庫

水質安全。下圖為該區域1951?2012年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溫距平圖。

(1)根據水循環的原理,推測丹江口水庫2000?2010年入湖徑流量的變化趨勢,并簡析其原因。

(2)簡述庫區內的水土流失對丹江口水庫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3)說明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可持續供水水源地應采取的保護措施。

【答案】(1)變化趨勢:逐漸減少。

原因:降水量總體變化不大,但氣溫呈明顯增加趨勢,蒸發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破壞嚴重,

流域內涵養水源能力有所下降;工農業和人們生活用水增加,水利設施開發,減少J'入湖徑流量。

(2)不利影響:水土流失使得泥沙俱下,堵塞下游河道,削弱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丹江口水庫調蓄洪

水能力;泥沙淤積水庫,導致水庫蓄水量的減少,降低“南水北調”水源地的功能,甚至縮短丹江口

水利工程壽命;水土流失導致化肥等大量養分物質、重金屬進入水庫,使水庫富營養化,產生水體

污染,降低水庫水質。

(3)措施:減少庫區流域內農業生產中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遷移(或關停)周邊工廠,防治工業污

染;禁止庫區內發展水產養殖;保護植被,治理水土流失。

【解析】(1)據圖可知,根據距平變化可推測該區域年降水量變化不大,說明年降水量較為穩定,而

年均溫整體呈上升趨勢,可推測蒸發旺盛,再根據材料該地水土流失嚴重,可推測植被破壞嚴重,

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同時由于經濟發展,該區域生產生活用水量增大,以上問題均

導致入湖水量減少,故丹江口水庫2000?2010年入湖徑流量總的變化趨勢是逐漸減少。

(2)注意設問強調庫區內的水土流失對丹江口水庫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庫區內的水土流失會使得大量

泥沙被沖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雨季河流水位過高,造成丹江口水庫分洪蓄洪功能

下降,同時大量泥沙隨河流進入水庫,導致庫區泥沙淤積,庫區水位上升,湖泊面積萎縮,對作為

南水北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不利,水土流失還會造成大量養分、重金屬等物質被帶入水庫,造成

庫區水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

(3)根據材料“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可持續供水水源地,其水土流失問題較為嚴重,”可得出保護植

被,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水質保護很重要,應重點監測水污染

和水體富營養化,故應禁止水產養殖,同時減少農業生產上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工業方面應防治工

業污染,限制周邊工廠的數量和排污。

9.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引大入秦”工程把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的大通河水,跨流域東調120千米,引到蘭州市

以北60千米處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區,是一項大規模的自流灌溉工程。該工程總長205.7千米,有隧

洞77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可基本解決秦王川地區28.3萬居民用水問題。下圖為“引大入秦”

工程示意圖。

材料二:“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峽鋼質倒虹吸管橫跨兩座高山,以其107米的巨大落差,成為引

水工程中的亞洲之最,該倒虹吸管由兩條直徑2.694米,長524.802米的平行鋼管組成,總重量1500

噸。下圖為鋼質倒虹吸管景觀及示意圖。

>水25方向

(1)簡析秦王川地區水資源缺乏的原因。

(2)簡述“引大入秦''工程建設所面臨的困難。

(3)說明倒虹吸管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使用倒虹吸管的原因。

【答案】(1)地處西北地區,距海洋遠,受夏季風影響小,降水量小;氣候干旱,太陽輻射強,蒸發

量大;人口多,生產、生活用水量大。

(2)途經山地,工程量大,投資巨大;地質條件差,施工難度大;需新建配套工程多,工期長;生態

環境差,工程移民難度大。

(3)倒虹吸管作為連通器,利用上下游的水位差,使水流通過管道穿越山谷流入高處。

原因:峽谷處高差大,倒虹吸管施工難度小,工程量小;使用倒虹吸管,水分不會蒸發和滲漏,水

量無損失。

【解析】(1)主要從降水量、蒸發量、水的需求量等方面說明。秦王川地處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

海洋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內陸地區降水量小于蒸發量大;降水少,植被稀少,涵養水源能力差;

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生產、生活用水量大。

(2)該地位于西北地區,降水稀少,生態環境脆弱,施工困難;移民難度較大;從地形看,當地地形

起伏大,地質復雜,工程量較大;當地經濟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工程進程。

(3)圖中可看出,利用地勢的落差,降水流從一座高山流入谷地,再借助連通器流入另一座山高處。

結合所學連通器原理分析,因峽谷地區高差大,倒虹吸管可降低施工難度,減小工程量;使用倒虹

吸管,也可減少水分蒸發和滲漏,減少水量損失

O

下圖為我國兩大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16°120°

120°

1.工程I、H分別是()

A.南水北調西氣東輸B.南水北調西電東送

C.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西氣東輸西電東送

2.工程I、II對圖示地區的有利影響是()

①減輕大氣污染②緩解能源短缺③減輕水土流失④緩解洪澇災情

A.@@B.②③C.③④D.?@

【答案】I.D2.A

【解析】I.工程I、∏的目的地是上海,南水北調的目的地是華北地區,A、B、C錯誤。據工程I

走向可知其是西氣東輸工程,工程Il是西電東送工程,D正確。故選D。

2.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費結構,改善大氣質量,減輕燃燒化石燃料帶來的大氣

污染,①正確。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應,緩解能源短缺問題,②正確。上海位

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水土流失不嚴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不能減輕水土流失,③錯誤。

長江洪災主要在中游河段,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對緩解洪澇災情作用不大,④錯誤。A正確。故選

Ao

塔霍河—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主要用于供應西班牙東南部塞古拉河流域的農業灌溉用水、

飲用水等。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西班牙實施塔霍河一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A.沿途地勢平坦,施工難度小

B.西班牙人口、城市集中在東南部

C.塞古拉河流域水熱配合差,且背風坡效應明顯

D.塔霍河流域降水豐富,水資源供應量大且穩定

4.塔霍河一塞古拉河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實施,對塞古拉河流域環境的影響是()

A.洪澇、地震等災害頻率減小B.城市地面沉降問題減輕

C.大氣污染普遍減輕D.土壤鹽漬化程度減輕

【答案】3.C4.B

【解析】3.據圖中水系分布分析,調水沿線以山地為主,工程量大,A錯誤;西班牙人口、城市集

中在沿海地區,B錯誤;塞古拉河流域地處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少雨,冬季處于西風背風坡,

水熱條件差,跨流域調水可緩解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狀況,C正確;塔霍河流域大部分屬于地中海氣

候,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水資源供應量不穩定,D錯誤。故選C。

4.地震主要是由板塊運動產生的,與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實施關系不大,A錯誤:跨流域調水緩解了

塞古拉河流域缺水狀況,減少了對地下水的開采,同時增加了下滲,使城市地面沉降現象得以緩解,

B正確;流域水量變化與大氣污染關系不大,C錯誤;塞古拉河流域水量增加,農業灌溉面積增加,

易加劇土壤鹽漬化,D錯誤。故選B。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表示,在大氣邊界層到對流層范圍內存在穩定有序的水汽輸送通道,可

將其稱為“天河”,基于大氣空間的跨區域調水模式就是“天河工程這一項目通過對大氣中水汽含

量及“遷徙”路線的監測,掌握水汽"遷徙”規律,并在有條件的地區進行人工干預,緩解北方地區水

資源短缺的局面。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天河工程”有望每年在青藏高原的三江源、祁連山、

柴達木地區分別增加降水25億立方米、2億立方米和1.2億立方米。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

題。

5.“天河工程”實現跨區域調水的主要手段是()

A.人工增雨B.開渠引水C.改變大氣環流D.修建儲水設施

6.“天河工程”推進面臨的問題最有可能是()

A.人工降雨難度大B.資金短缺C.掌握水汽“遷徙”規律D.施工難度大

7.“天河工程”選擇青藏高原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地廣人稀,移民人數少B.該地區是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C.經濟落后,水資源需求少D.植被茂密,涵養水源的能力強

【答案】5.A6.C7.B

【解析】5.結合材料可知,“天河工程”利用的是大氣中的水汽,其人工干預的主要手段是人工增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