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講遼夏金元的統治課件-高考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0講遼夏金元的統治課件-高考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0講遼夏金元的統治課件-高考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0講遼夏金元的統治課件-高考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0講遼夏金元的統治課件-高考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

遼宋夏金元的統治主流:民族交融特點:多民族政權并立→大一統趨勢:中央集權不斷強化宋朝:守內虛外、強干弱枝分化事權、崇文抑武元朝:行省制度1.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2.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

2.遼夏金元的統治遼916—1125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民

族鮮卑→契丹羌人→黨項族靺鞨族→女真族東胡→室韋→蒙古族起源地區遼河上游陜北、寧夏一帶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漠北建立者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忽必烈制度建設南北面官制、行營制度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機構官稱有漢式和本民族稱謂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猛安謀克”地方:行省制度民族:四等人制演變過程與北宋關系:1125被金滅與北宋關系:1227被蒙古滅1125滅遼;1127滅北宋;1153遷都燕京;12世紀后期“大定之治”;1234被蒙古滅。1206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先后滅西遼、西夏、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元;1279滅南宋,統一全國。i

契丹建國北宋建立西夏建立金建立金滅北宋蒙古統一元朝建立南宋滅亡中央集權強化商品經濟發展社會變化明顯程朱理學興起經濟重心南移文藝世俗化科技發展南北面官行營制度猛安謀克大定之治行省制度四等人制

科技外傳1127111410389609161206127112791368明朝建立

問題:結合地圖,總結這一時期各民族政權發展趨勢。1.遼夏金元的統治

材料一:

遼、宋、夏、回鶻、吐蕃、大理、金、西遼等多民族政權并立元朝大一統

問題:根據表格內容,分析遼、西夏、金、元政權有何相似點?1.遼夏金元的統治

材料一:

遼916—1125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民

族鮮卑→契丹羌人→黨項族靺鞨族→女真族東胡→室韋→蒙古族起源地區遼河上游陜北、寧夏一帶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漠北建立者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忽必烈制度建設南北面官制、行營制度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機構官稱有漢式和本民族稱謂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猛安謀克”地方:行省制度民族:四等人制演變過程與北宋關系:1125被金滅與北宋關系:1227被蒙古滅1125滅遼;1127滅北宋;1153遷都燕京;12世紀后期“大定之治”;1234被蒙古滅。1206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先后滅西遼、西夏、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元;1279滅南宋,統一全國。少數民族建立、起源于邊疆地區、享國均百年之久,制度兼有漢族與少數民族特征

問題: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1.遼夏金元的統治

材料一:

遼916—1125夏1038—1227金1115—1234元1271—1368民

族鮮卑→契丹羌人→黨項族靺鞨族→女真族東胡→室韋→蒙古族起源地區遼河上游陜北、寧夏一帶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漠北建立者耶律阿保機元昊完顏阿骨打忽必烈制度建設南北面官制、行營制度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機構官稱有漢式和本民族稱謂基本沿襲唐宋制度,同時保持了“猛安謀克”地方:行省制度民族:四等人制演變過程與北宋關系:1125被金滅與北宋關系:1227被蒙古滅1125滅遼;1127滅北宋;1153遷都燕京;12世紀后期“大定之治”;1234被蒙古滅。1206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先后滅西遼、西夏、金;1271忽必烈改國號元;1279滅南宋,統一全國。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開發了祖國邊疆;推動了民族交融;導致了中國政治中心確定在北方;開創了中央王朝與蒙、藏地區關系的新局面;推動了國家大一統的發展。

問題:觀察地圖,結合地理知識分析遼、西夏、金、元為何同時實行多種制度?1.遼夏金元的統治

材料一:

遼、北宋、西夏形勢圖(1111年)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年)元朝形勢圖(1330年)統治區域內有少數民族游牧地區和漢族農耕地區,兩者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為適應各地不同情況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2.元朝的行省制度唐朝形勢圖(669年)元朝形勢圖(1330年)問題:對比以上兩幅圖,指出唐朝與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方面的不同。道州縣三級制→行省制度山川形便→犬牙交錯元朝行省的劃界原則,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為主的做法,明確以犬牙交錯為主導,目的是從根本上消除行省賴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險、區域經濟之利、一方民眾之心,這在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為了打破太行山之險,讓腹里地跨太行山東西兩側,合并山東、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為了打破南嶺之險,采取南北縱切的方法,讓湖廣行省越過南嶺而有廣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過南嶺而有廣東之地。——范紅軍《元代設行省如何加強了中央集權》

2.元朝的行省制度山川形便指以天然山川作為行政區的邊界,使行政區劃與自然地理區劃相一致。犬牙交錯行政區邊界與山川形勢有出入。這樣的行政區使所有憑借山川之險的因素完全消失

材料一:各地財賦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財賦解運京師上供朝廷,少部分則與各省留用,其中中央與地方財賦分割比例為7:3……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通常從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擬注”,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審核,每月舉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書省“自除”。二品以上則“選自特旨”,由皇帝根據需要選拔。……在軍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諸官府中唯一握有較大軍權的機構,但調動行省所屬軍隊的批準權,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號令行事。——趙軍英《論元朝行省制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根據史料,分析行省制是如何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的?2.元朝的行省制度①明確財賦分割,主要收歸中央,部分自留地方;②中央掌握官吏任免,強化官吏監督和考核;③地方掌握軍權,但調動權集中于皇帝。

(1)特點①行省的雙重性:既是朝廷派出機構,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②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③行省權力大而不專,受中央控制。④行省內部權力的相互牽制(2)影響①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②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我國現代省制的開端。③行省的劃分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削弱地方的經濟、文化認同感,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的局面。2.元朝的行省制度C2.(2020·全國Ⅱ卷)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省試后,主考官李昉徇私錄取“材質最陋”的同鄉武濟川一事被告發,太祖在講武殿出題重試,殿試遂成常制。經此事后,宋代科舉()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權

B.確立了省試考試權威C.完善了考試錄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選拔標準解析: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度發展。增加殿試是增加了一道程序,通過改變考試內容,才能提高選拔人才的標準,學生在做題時易誤選D項。本題重點考查的核心素養是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審題指導:關鍵信息:“被告發”“重試”“殿試遂成常制”,主考官徇私被告發,宋太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