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課時素養評價1-4地球的圈層結構_第1頁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課時素養評價1-4地球的圈層結構_第2頁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課時素養評價1-4地球的圈層結構_第3頁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課時素養評價1-4地球的圈層結構_第4頁
地理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課時素養評價1-4地球的圈層結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素養評價四地球的圈層結構(20分鐘·7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0分)讀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回答1~3題。1.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各圈層的溫度不同B.各圈層的壓力不同C.各圈層的活躍程度D.地震波的傳播速度2.從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是 ()A.橫波、縱波都變快B.橫波、縱波都變慢C.橫波變快,縱波變慢D.橫波變慢,縱波變快3.一般認為,巖漿的主要發源地位于 ()A.軟流層 B.下地幔C.圖中③層 D.圖中①層【解析】1選D,2選A,3選A。第1題,人類對地球內部圈層的認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劃分了兩個明顯的不連續面,在此基礎上進行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第2題,讀圖可知,從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是橫波、縱波都變快。第3題,一般認為,巖漿的主要發源地位于軟流層。下圖為“自然地理環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4.關于圖中各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巖石圈是指軟流層及其以上部分B.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氣圈全部C.大氣圈是自然地理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D.水圈是連續且規則的圈層5.下列地區中地殼厚度最小的是 ()A.喜馬拉雅山 B.內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 D.太平洋【解析】4選C,5選D。第4題,巖石圈是指軟流層以上部分;生物圈存在于水圈、大氣圈之中;水圈是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第5題,根據課本相關知識,地殼大陸部分較厚、海洋部分較薄,結合題中選項可知,太平洋地殼最薄。(2020·北京高一檢測)讀“地球圈層局部示意圖”,完成6~8題。6.圖中表示大氣圈的是 ()A.A B.B C.C D.D7.圖中A圈層 ()A.是一個連續且規則的圈層B.是一個規則但不連續的圈層C.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D.由堅硬的巖石組成8.圖中B圈層物質運動的主要動力是 ()A.地球內部的能量B.太陽輻射C.地球的引力D.人類活動【解析】6選D,7選D,8選B。第6題,圖中表示大氣圈的是D,A表示巖石圈,B表示水圈,C表示生物圈。第7題,圖中A圈層是巖石圈,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受內力作用影響,是一個不規則,也不連續的圈層。由氣體和懸浮物組成的是大氣圈。第8題,圖中B圈層是水圈,物質運動的主要動力是太陽輻射,地球內部的能量是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的主要動力,地球的引力是重力能,人類活動不是主要動力。(2020·北京高一檢測)冰島是歐洲第二大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地熱取暖。據此完成9、10題。9.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這些熔巖主要分布在 ()A.地殼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10.有關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B.該界面處只有地震波的縱波能夠穿過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D.地震波在該界面附近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解析】9選B,10選D。第9題,地熱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因此可以判斷地熱來自軟流層。軟流層主要位于上地幔。第10題,地幔與地殼之間的界面為莫霍界面;兩種地震波均能在此界面通過;由于大陸地殼較厚,因此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陸部分較大;地震波在該界面向下傳播時速度明顯加快。【補償訓練】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關于圖中各圈層的正確敘述是 ()A.C為大氣圈 B.A為水圈C.D、E合稱巖石圈 D.B為文化圈(2)火山噴發的巖漿來源于 ()A.軟流層 B.下地幔C.圖中D層 D.圖中G層【解析】(1)選C,(2)選A。第(1)題,地球外部圈層分為大氣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內部圈層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據圖分析可知,A為大氣圈,B為生物圈,C為水圈,D為地殼,E為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F為軟流層以下的地幔部分,G為地核。第(2)題,在地幔上部存在一個特殊圈層——軟流層,該層由塑性物質組成呈熔融狀態,一般認為是巖漿的發源地。二、非選擇題(共20分)11.(2020·蘭州高一檢測)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0分)下圖為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1)結合上圖判斷兩個不連續面:A為________,B為________,地震波通過B界面時,波速變化有何特征?

(2)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C________________,D+E________________,F+G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推斷地球內部各圈層的物質是固態還是液態?【解析】第(1)題,地殼與地幔的分界線為莫霍界面,地幔與地核分界線為古登堡界面。橫波無法在液態物質中傳播,當地震波通過古登堡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波速下降。第(2)題,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以下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上為地幔,以下為地核。第(3)題,由于地震波在傳播過程中,橫波只能在固態物質中傳播,縱波能通過固態、液態、氣態物質。在通過古登堡界面時,橫波消失,縱波下降可以判斷地殼、地幔為固態物質,地核為液態物質。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2)地殼地幔地核(3)由于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三態傳播,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因此可以判斷:地殼和地幔屬于固態,地核可能為液態。12.(2020·濟寧高一檢測)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我國最大的深水鉆井船“大連開拓者”號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鉆井船,其鉆井深度可達9144.1m材料二巖石圈部分構造圖。(1)圖中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自然環境的地球外部圈層有哪些?(2)①、②兩層構成地殼,其劃分的重要依據是________。陸地地殼和海洋地殼相比較,________地殼較厚。

(3)寫出④界面的名稱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陸部分)。(4)寫出“大連開拓者”號鉆探到最深時的圖示序號、圈層名稱及其狀態。【解析】第(1)題,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第(2)題,科學家是根據地震波波速的研究對地球內部進行劃分。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第(3)題,據上題題干可知,①、②兩層構成地殼,則④界面為地殼和地幔的界面,即莫霍界面。大陸部分地殼的厚度為33千米。第(4)題,據材料可知,“大連開拓者”號鉆探到最深可達9144.1m,可判斷應在地幔中答案:(1)水圈、生物圈、大氣圈。(2)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差異陸地(3)莫霍界面。33(4)③。地幔。固態。(20分鐘·3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15分)(2020·天津高一檢測)讀圖回答1、2題。1.圈層分為外部圈層和內部圈層,20元人民幣背面的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外部圈層的個數是 ()A.5個 B.4個 C.3個 D.2個2.圖中的各圈層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A.圖中各圈層都是連續而不規則的B.圖中的各圈層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C.圖中的各圈層是獨立發展變化的D.圖中各圈層的內部物質運動的能量都來自太陽輻射能【解析】1選C,2選B。第1題,據圖可知,20元人民幣背面的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有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巖石圈四個圈層,其中屬于外部圈層的有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第2題,圖中的各圈層景觀的形成過程,充分說明了各圈層是獨立發展變化,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水圈是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巖石圈物質運動的能量不是來自太陽輻射能。【補償訓練】下圖為地球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關于圖中甲、乙、丙、丁代表水圈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地球內部圈層與大氣圈的關系是()A.水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B.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C.火山活動使地球內部的碳釋放到大氣圈D.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內部不斷增溫【解析】(1)選B,(2)選C。第(1)題,由蒸發和降水,可以判斷甲為大氣圈,乙為水圈;由氧氣和二氧化碳、蒸騰,生物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可以判斷丙為生物圈。丁指向巖漿巖,故為巖漿。第(2)題,本題可逐項分析,如下所示: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項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生物體內,再通過地殼物質循環進入內部圈層,所以說生物圈是大氣中的碳進入內部圈層的紐帶錯誤B項圖中顯示自然界存在物質和能量的轉換,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錯誤C項火山活動使地球內部的物質進入大氣中,將巖漿中的碳釋放到大氣圈正確D項大氣圈吸收太陽能使地球表面不斷增溫,而不是地球內部增溫,地球內部的能量主要來自地球內能錯誤讀我國大陸部分地殼厚度線圖,回答3~5題。3.圖示地區的地殼厚度變化趨勢大體為 ()A.由東向西逐漸增大B.由北向南逐漸增大C.由西向東逐漸增大D.由南向北逐漸增大4.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其0千米為 ()A.海平面 B.巖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 D.軟流層中部5.下列剖面圖中,能正確表示a~b沿線地殼厚度變化趨勢的是 ()【解析】3選A,4選C,5選A。第3題,從圖中的等值線的分布特點,可以得出圖示區域內的地殼厚度有由東向西逐漸增大的趨勢。第4題,地殼內部三大圈層的劃分是以莫霍界面與古登堡界面來進行的,分為了地殼、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稱作地殼,若繪制地殼厚度剖面圖,應以莫霍界面為0千米起點,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點,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部分是巖石圈。第5題,根據處在兩條等值線之間的閉合曲線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則,可以肯定圖中二、非選擇題(共15分)6.讀“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5分)(1)圖中甲、乙是地球內部的兩個不連續面,其名稱分別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2)當A地發生地震時,B、C、D、E、F五個觀測點都測到了A地發出的地震波,B點測得地震的震級為8.0級,則E點測得地震的震級為________級。對B、E兩點所測到的縱波波速進行比較,波速較快的是________觀測點,造成兩地波速差異的原因是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3)請在圖中用斜線畫出接收不到橫波的區域。【解析】第(1)題,甲、乙為兩個不連續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甲位于地殼和地幔之間,故為莫霍界面。乙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間,故為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