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第三首《登快閣》基礎篇基礎篇1.(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清代曹雪芹說他的《紅樓夢》:“滿紙荒唐言,把辛酸淚。都云怍者癡,誰解其中味!”②此后,詩人杜甫也嘆息“百年歌肉苦,未見有知音”。③宋代的黃庭堅則慨嘆“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④東漢詩人曾悲嘆“不惜歌者苦,但傷知荇稀”,說出了沒有知音的苦悶。⑤他們都異口同聲地焦急地召喚著“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們的賞識。A.④③②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②①【答案】B【詳解】此題考查學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加強閱讀領悟能力的培養,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通過抓關鍵詞,抓中心句,句與句之間的連接詞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達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多種,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本題:通讀整個語段,它是分總結構:④句借用一句詩表達了一個中心意思,體現了知音的重要,可作為第一句;②由“此后”和“也”辨析與上銜接最緊密為第二句;
③“更”字體現了語意的進一層,體現了覓知音的“迫切”可作為第三句;讀①句可知語氣一轉,另舉事例,可作為第四句;
⑤是總結句,然后通過讀來確認。由上分析可排序為:④②③①⑤。答案B。2.(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下列各項文學知識表述中有誤的是(
)A.《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B.《史記》與《漢書》雖都是紀傳體,但二者在體裁上也有差異,《史記》是“通史”,而《漢書》是“斷代史”。C.魯迅先生一生著述甚豐,他的小說作品相對集中地收集在《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三冊之中。D.詞牌是我們辨認詞的格式、音韻、節奏的重要依據,詞牌與詞的內容往往并不相關,如“桂枝香”“登快閣”“望海潮”都是如此。【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記憶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考生在平時就要對一些經典文學常識知識做好積累,如文學體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節內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時積累得豐富,識記得準確,考試時才能得心應手地準確答題。D項,“登快閣”不是詞牌名,是北宋文學家黃庭堅寫的七律詩。故選D?!军c睛】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對文化常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稱謂、官職的變遷、人才的選拔、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域劃分、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與課本注釋相關的內容。3.(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按要求填空。(1)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寫景闊遠清曠,自古推為名句,《登快閣》中也有類似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黃庭堅在《登快閣》中描繪自己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展現自己胸襟懷抱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登快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登快閣亭欣賞自然景色的渴望。【答案】
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落木千山天遠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癡兒了卻公家事
快閣東西倚晚晴【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澄、癡、倚。(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文段一】“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墒菃栴}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其實“樹”倒是常見的,例如屈原在《橘頌》里就說:“后皇嘉樹,橘徠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隱士》里又說:“桂樹叢生兮山之幽?!睙o名氏古詩里也說:“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笨墒菫槭裁磫螁巍皹淙~”就不常見了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例如說:“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保ㄊ捑V《折楊柳》)“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保ㄌ諟Y明《擬古》)這當然還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練的緣故,可是這樣的解釋是并不解決問題的,因為一遇見“木葉”的時候,情況就顯然不同起來。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保鴲痢稉v衣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保ㄉ騺缙凇豆乓狻罚┛梢娤淳毑⒉荒茏鳛椤叭~”字獨用的理由,那么“樹葉”為什么從來就無人過問呢?至少從來就沒有產生過精彩的詩句。而事實又正是這樣的,自從屈原以驚人的天才發現了“木葉”的奧妙,此后的詩人們也就再不肯輕易把它放過。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詩歌的語言中,乃又不僅限于“木葉”一詞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這里的“落木”無疑的正是從屈原《九歌》中的“木葉”發展來的。按“落木蕭蕭下”的意思當然是說樹葉蕭蕭而下,照我們平常的想法,那么“葉”字似乎就不應該省掉。例如我們無妨說“無邊落葉蕭蕭下”,豈不更為明白嗎?然而天才的杜甫卻寧愿省掉“木葉”之“葉”而不肯放棄“木葉”之“木”,這道理究竟是為什么呢?事實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賦》里已經說過:“辭洞庭兮落木,去涔陽兮極浦。”這里與《九江》的關系是脈絡分明的。而杜甫之后,黃庭堅又繼續了杜甫的發展,寫出《登快閣》那首詩中的名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边@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節選自林庚《說“木葉”》)【文段二】語言是意象的物質外殼。在詩人的構思過程中,意象浮現于詩人的腦海里,由模糊漸漸趨向明晰,由飄忽漸漸趨向定型,同時借著詞藻固定下來。而讀者在欣賞詩歌的時候,則運用自己的藝術聯想和想象,把這些詞藻還原為一個個生動的意象,進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創作和欣賞的過程中,詞藻和意象,一表一里,共同擔負著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務。意象多半附著在詞或詞組上。一句詩可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如:“孤舟——蓑笠翁”“云破——月來——花弄影”“風急——天高——猿嘯哀”“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也有一句詩只包含一個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樓上晴天碧四垂”。意象有描寫性的,或稱之為靜態的,如“孤舟”“蓑笠翁”;也有敘述性的,或稱之為動態的,如“云破”“月來”“花弄影”。意象有比喻性的,如“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币灿邢笳餍缘?,如《離騷》中的香草、美人。一個意象不止有一個相應的詞語,詩人不僅追求新的意象,也追求新的詞藻?!皷|家蝴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庇谩鞍昨T少年”四字寫思婦心中的游子,增強了游子給人的美感。詞藻新,意象也新?!熬G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以“紅泥小火爐”入詩,詞藻意象都新。詩的意象和與之相適應的詞藻都具有個性特點,可以體現詩人的風格。一個詩人有沒有獨特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決于是否建立了他個人的意象群。屈原的風格與他詩中的香草、美人,以及眾多取自神話的意象有很大關系。李白的風格,與他詩中的大鵬、黃河、明月、劍、俠,以及許多想像、夸張的意象是分不開的。杜甫的風格,與他詩中一系列帶有沉郁情調的意象聯系在一起。李賀的風格,與他詩中那些光怪陸離、幽僻冷峭的意象密不可分。各不相同的意象和詞藻,體現出各不相同的風格。它們雖然只是構成詩歌的磚瓦木石,但不同的建筑材料正可以體現不同的建筑風格。意象和詞藻還具有時代特點。同一個時代的詩人,由于大的生活環境相同,由于思想上和創作上相互的影響和交流,總有那個時代慣用的一些意象和詞藻。時代改變了,又會有新的創造出來。這是不難理解的。(節選自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4.對文段一表達的中心意思概括最準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詩歌中有用“樹”的,有用“葉”的,但很少用“樹葉”。B.我國古代詩歌中大量的用“木葉”,又發展到用“落木”。C.洗練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D.中國詩歌的語言豐富多彩,“木葉”是其中的小小一例。5.根據文段二的內容,給其擬一個合適的標題。(不超過8個字)6.運用文段一和文段二中的相關知識,鑒賞下面這首詩頸聯中的意象。江漢[唐]杜甫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敬鸢浮?.B
5.意象和詞藻的關系
6.這句詩中主要有“落日”與“秋風”兩個意象。“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體現了詩人的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痉治觥?.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段文字是寫我國古代詩歌對“葉”運用的發展過程。根據文本“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練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可知,我國古代詩歌中大量的用“木葉”,又根據文本“這里我們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詞確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詩人們在前人的創造中學習,又在自己的學習中創造,使得中國詩歌語言如此豐富多彩,這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可知,后來又發展到用“落木”。故選B。5.本題考查考生擬寫標題的能力。文段二一共分成四段,根據文本“在創作和欣賞的過程中,詞藻和意象,一表一里,共同擔負著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務”可知,第一段從總體上交代了意象和詞藻的關系;第二段文字主要論述了“意象多半附著在詞或詞組上”;第三段文字論述“一個意象不止有一個相應的詞語,詩人不僅追求新的意象,也追求新的詞藻”;第四段文字論述“詩的意象和與之相適應的詞藻都具有個性特點,可以體現詩人的風格”;由此可見,整段文字主要是圍繞“意象和詞藻的關系”展開,故題目可以擬定為“意象和詞藻的關系”。6.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這句詩中主要有“落日”與“秋風”兩個意象?!奥淙铡保河缮下摰摹坝酪埂薄肮略隆笨芍@里不是實景,而是比喻人生暮年?!扒镲L”是實寫,身處江漢,面對瑟瑟秋風;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遭遇到的種種挫折。這兩個意象相對,詩人卻沒有感傷,反倒產生了“心猶壯”“病欲蘇”的感覺。這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壯心不已的心態和積極用世的精神,顯示了杜甫與眾不同的偉大而堅強的品格。(2022秋·江蘇揚州·高三揚州中學??奸_學考試)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登快閣黃庭堅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自稱“癡兒”,頗具諧趣,“了卻公家事”含義豐富,有不愿粘滯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卻公事而登快閣的自快。B.頷聯“落木”意象,與杜甫詩“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相比,有著一樣的雄渾壯闊,但少了悲涼,多了灑脫。C.頸聯運用兩個典故,表現出詩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有見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尾聯意蘊深遠,其中“笛”這一意象與劉禹錫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中的“笛”所蘊含的情感相同。8.翁方綱評黃庭堅詩云:“東坡之外又出此一種絕高之風骨,絕大之境界?!奔氁鞔嗽?,當之無愧。全詩是怎樣表現“絕高之風骨,絕大之境界”的,請加以分析?!敬鸢浮?.D
8.①從詩歌意境看。頷聯描寫落木千山。高天遠大,澄江月明等畫面,表現出開闊、遠大、澄澈、清明的特點。境界寥廓高遠,可謂“絕大之境界”。②從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浩然豁達,疏放灑脫。首聯有不愿沾滯于公事的疏放,頷聯以寥廓高遠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達,頸聯中作者雖知音難覓,卻姿態孤傲。尾聯“弄長笛”的景象瀟酒恣肆,更顯其酒脫豁達,成其“絕高之風骨”。【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詩歌內容理解的能力。D.“萬里歸船弄長笛”表達了詩人要歸隱的喜悅之情,黃詩的情感是愉快的。劉詩的“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了“聞笛賦”(魏晉之間,向秀與嵇康、呂安友善,康安為司馬昭所殺,向秀經嵇康山陽舊屬,聞鄰人笛聲,感懷亡友,作《思舊賦》。后因以“聞笛”為悼念故人之詞。)的典故,表達的情感是哀傷的。兩者情感不同。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觀點的能力。①“絕大之境界”主要從詩歌營造的意境分析,頷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寫詩人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開闊、遠大、澄澈、清明,境界寥廓高遠,可謂“絕大之境界”。②“絕高之風骨”主要從作者表達的情感上分析,人生境界浩然豁達,疏放灑脫。首聯“癡兒了卻公家事”,寫詩人辦完了公事,登上快閣欣賞傍晚的美景,“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也有有不愿沾滯于公事的疏放;頷聯寫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遠望無數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頸聯連用兩個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雖有知音難覓、孤獨無聊的無奈,更有姿態孤傲的風骨;尾聯詩人說“想想人生羈絆、為官蹭蹬,還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著笛子,漂流到家鄉去,在那里與白鷗做伴逍遙自在豈不是更好的歸宿”,“弄長笛”的景象瀟灑恣肆,更顯其灑脫豁達??傊?,詞人人生境界的浩然豁達,疏放灑脫能體現其“絕高之風骨”。(2022秋·山東德州·高二德州市第一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病后登快哉亭①賀鑄經雨清蟬得意鳴,征塵斷處見歸程。病來把酒不知厭,夢后倚樓無限情。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故園又負黃華②約,但覺秋風發上生。登快閣黃庭堅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咀ⅰ竣倏煸胀ぃ何挥谂沓牵ń裥熘荩〇|南,本詩是詩人被貶徐州病后所作。②黃華:菊花。9.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賀詩首聯以“鳴蟬”起興,“得意”既寫出了蟬鳴的神態,又微露了詩人的欣羨之情。B.賀詩尾聯“秋風發上生”意指鬢發斑白,更給人以秋風凄冷之感,用語新奇,不落俗套。C.黃詩頸聯巧用兩個典故,表現了詩人感慨知音難覓,唯幸美酒相伴的孤獨無聊之情。D.黃詩尾聯借助眼前的“歸船”“白鷗”,表達了詩人歸隱江湖、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10.同樣登高望遠,賀詩的頸聯和黃詩的頷聯在意境營造和情感表達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敬鸢浮?.D
10.(1)賀詩頸聯以斜陽、暮鴉、衰草、荒城等為主要意象,營造出凄清蕭瑟的意境,透露出詩人“時不我與”的遲暮之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2)黃詩頷聯描寫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寫出了秋景高遠壯闊的特點,寄寓了詩人對官場的厭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悅之情。【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眼前的”錯誤,“歸船”“白鷗”并非眼前之景,是作者的想象期待。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鴉帶斜陽投古剎,草將野色入荒城”意思是,烏鴉帶引斜陽日光投進古寺,草兒帶引野外景色進入荒城。鴉投古剎,是黃昏時萬物棲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暉,又隱隱約約透露出詩人“時不我與”的遲暮之感。結合注釋“詩人被貶職徐州病后所作”的寫作背景理解,頸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斜陽、荒草中融入蕭瑟、凄迷的意境,寄托了詩人的遲暮之感與懷鄉思鄉的情緒和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奥淠厩教爝h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遠望秋山無數,落葉飄零,天地更加遼遠闊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過,月光下顯得更加空明澄澈,描繪的是一幅清朗遼闊、高遠壯闊的秋景,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的喜悅。結合全詩可知,詩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與起首處對“公家事”之“了卻”形成鮮明對照,體現了詩人辦完公事后的喜悅之情,側面反映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11.(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和答元明黔南贈別①黃庭堅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朝云②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急雪脊令③相并影,驚風鴻雁不成行。歸舟天際?;厥祝瑥拇祟l書慰斷腸?!咀ⅰ竣僭鳎狐S大臨,黃庭堅長兄,字元明。紹圣二年(1095)黃庭堅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長兄黃大臨萬里相送,二人分別后黃庭堅作此贈別詩。②朝云:化用楚襄王夢見神女的故事,隱寓自己往日的抱負只如登天之夢,已經破滅。③脊令:鳥名,即鹡鸰。本詩的頸聯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敬鸢浮竣兕i聯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急雪”與“驚風”凸顯眼前的風雪交加之景,使詩人感嘆自己境遇的險惡、兄弟的離散,正反應了詩人觸景所生之情。②運用比喻,大雪紛飛中,借相互依傍的鹡鸰鳥,恓惶的鴻雁來比喻兄弟患難與共。③運用對比,“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寫照,又反襯出兄弟離散的哀傷?!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賞析詩句能力。賞析詩句,首先要指出詩句運用的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具體內容分析詩句是如何運用該表達技巧的,最后指出詩句運用該表達技巧有什么表達效果,或者抒發了什么情感。仔細閱讀頸聯“急雪脊令相并影,驚風鴻雁不成行”,這是寫景,出句寫大雪紛飛中,但見鹡鸰鳥相互依傍,同時也是喻兄弟患難與共,這是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對句則寫驚風中,大雁離散失群,飛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就寫景而言,這一聯是賦筆,但賦中有比,同時從睹物興懷而言,則又是象中有興。詩人眼前的風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嘆自己境遇的險惡、兄弟的離散,所以將雪稱作“急”,風稱作“驚”,正反映了詩人觸景所生之情,運用的手法是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中所寫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墻”,正為黃庭堅所借鑒。這一聯用典貼切,形象生動。對比鮮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寫照,又反襯出兄弟離散的哀傷。本題作答時,圍繞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比喻和對比三種手法,結合詩句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組織答案即可。(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①黃庭堅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臥龍偃蹇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②處,松煤淺染飽霜兔③。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飛去。注釋:①黃庭堅貶戎州時,與黃斌老交往。黃斌老善畫竹,畫了一幅橫竹送黃庭堅,黃庭堅因而作了此詩。②石泓:石硯。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筆。12.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第一句寫出黃斌老畫竹的心情,同時又是詩人以此自道郁憤不滿之情。B.黃庭堅作詩善煉句,“臥龍偃蹇雷不驚”一句,表現了橫竹蒼勁挺拔、處變不驚,傳神逼真,也是黃斌老個人品格的寫照。C.第三聯宕開一筆,由眼前之竹想象斌老作竹之景,虛實相生。D.尾聯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表現斌老之竹的夭矯、靈氣,頗具栩栩如生之感。13.詩人是怎樣表現黃斌老畫竹獨具一格的風格特點的?請簡要分析。【答案】12.C
13.(1)“公與此君俱忘形”,斌老畫竹時把自己的品格、精神全都灌注滲透在他所畫的竹上,與竹融化為一。他的胸襟闊大、處變不驚,所畫之竹具有了蒼勁挺拔的姿態。(2)“晴天的窗影落在硯池里,松煙墨淺染蘸飽了霜兔。”用斌老作畫時靜謐、雅致的場景,烘托出斌老畫竹出凡脫俗、優雅從容的特點。(3)“吐”字寫出了黃斌老畫竹動作熟練,一氣呵成;“崢嶸”寫出所畫之竹不同凡響?!耙嗫中稳泔w去”用夸張手法表現所畫之竹栩栩如生,突顯斌老畫技高超?!驹斀狻浚?)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項中,第三聯兩句是敘斌老作畫的情景,石松即石硯,在明朗的窗下,斌老用兔毫筆飽蘸松煙墨,畫出了這幅優雅的橫竹圖。由注釋一得知,這本來就是眼前之景,沒有想象的虛景。“虛實相生”的說法錯誤。故選C。(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首聯和頷聯,詩人寫到“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臥龍偃蹇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黃斌老作畫之時心中抑郁不能平,借酒來澆灌心中不平,古有怒“畫竹”的說法。此時的作者被貶戎州,這句詩既是黃斌老的不平,也是作者被貶的郁悶不滿心情的寫照。所以“畫由心生”,詩人表現黃斌老畫竹的獨具一格,正是把人與竹的傲岸品質和憤怒結合在一起,使竹子有了人的精神。頷聯也用雙關,既歌頌了斌老藝術胸襟的闊大,也透露出了作者自己的創作思想和他的人品,竹不為雷霆所驚,正如他們處變不驚。頸聯敘斌老作畫的情景,石松即石硯,在明朗的窗下,斌老用兔毫筆飽蘸松煙墨,畫出了這幅優雅的橫竹圖。這是場景描寫,這一場景安靜優雅,可以烘托人物畫竹時的高雅形象。尾聯寫除畫了橫竹之外,還畫了幾塊石頭,讓竹子盤根于其上,像這樣處理,是考慮到竹子像龍一樣矯健、靈氣,如果沒有幾塊石頭,把這些像龍一樣的竹子蟠曲起來,它會像張僧繇畫的龍一樣,有朝一日把眼點了,就會乘雷霆破壁飛去。這樣便歌頌了斌老畫技的高超。這是用了夸張的手法,對黃斌老的畫技給予了高度的贊美,認為他所畫之竹充滿靈氣,活靈活現。古人多以龍比況竹子,這是用了費長房的故事,見《神仙傳?壺公》,壺公以竹杖使費長房騎之到家,后棄于山坡上,竹杖化為青龍。章惇詩:“種竹期龍至,栽桐待鳳來?!秉S庭堅詠竹多愛用此典故,如《從斌老乞苦筍》:“南園苦筍味勝肉,籜龍稱冤莫采錄?!薄逗蛶熀裨灾瘛罚骸案鸹堏槿?,風吹阿閣鳴。”用臥龍去描寫橫竹是最恰當不過的。所以用典、比喻也是重要的手法。(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黃庭堅幼時聰穎早慧,屬于神童。他5歲就能背誦五經,《宋史》記載說:“堅幼警悟,讀書五行俱下,數過輒憶。”他的父親黃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時帝顓頊高陽氏的后裔“八愷”之一“庭堅”為其命名。良好的家庭環境,讓黃庭堅從小就深受文化的浸染,他的出類拔萃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父親的去世使得15歲的黃庭堅不得不跟著舅舅到淮南游學。在揚州,他認識了詩人孫覺。孫覺是著名經學家胡瑗的高足,對黃庭堅極為贊賞,后來干脆把自己的女兒蘭溪許配給了他。兩位長輩的悉心教育,讓黃庭堅受益匪淺,他們清廉的官風,也給了他很大的影響。嘉祐十一年,黃庭堅再赴鄉試??脊倮钤儞艄澐Q絕,謂“此人不惟文理冠揚,異日當以詩名擅四?!?。第二年終登進士榜。對黃庭堅一生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蘇東坡。他以一塊洮河石硯作為見面禮,登門以弟子的身份拜見了老師,正式成為蘇東坡的學生。隨著師徒二人聚會京城,黃庭堅也迎來了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在汴京三年的時間里,黃庭堅與蘇東坡朝夕相伴,得以親耳聆聽老師的教誨,受益良多。他對蘇東坡極為仰慕,痛惜跟老師學得太晚。蘇東坡也為有黃庭堅這樣的奇才弟子而十分高興,說“又得天下才,相從百憂散”。兩人在一起講道論藝,酬唱贈答,切磋詩文,鑒書賞畫,詩詞唱和達百篇之多。此時,黃庭堅的詩歌創作達到一個高峰,他的聲名也越來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以至于有了雙星閃爍、“蘇黃”并稱的說法??梢哉f,得遇恩師蘇東坡,是黃庭堅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與黃庭堅過人的才華相比,他一生的仕途極為黯淡。黃庭堅為官總是堅持以民為本,“民為貴,君為輕”,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施仁政,撫黎民,建功業”。例如他在《虎號南山》中,對虐民的苛政就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流民嘆》則描述了河朔、京師一帶連續地震,震后又大澇,導致數萬災民流離失所的悲慘圖景。這些作品滲透出強烈的關心國運民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仁政愛民也成為他從政的核心理念,他曾摘取“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來勒石自警,展現了感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卻得罪了不少人。隨之,他終因朋黨之爭和文字獄而遭貶。貶謫詔書下達,左右的人皆因黔州乃是蠻荒之地,少有人煙而替他哭泣,而黃庭堅卻說:“四海之內,皆為兄弟,浮生若夢,來去無跡,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無處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憂?”或許正是在政治上屢受打擊、生活上經歷了太多的不如意,讓黃庭堅有了更多對于人生命運的思考,反而成就了他文學藝術上的輝煌。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他首先為人所推崇的就是詩詞?!帮L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曼妙詩句,皆出自他的手筆。他的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對宋代詩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認為“詩,乃至一切藝事,不能落于俗格”。那何為“不俗”呢?“不俗”有兩種:“語言高妙,似非吃煙火食”“筆下無一點塵俗氣”,是為詩品不俗;“臨大節不可奪”“與天地相終始”,則為人品不俗。在二者的關系上,他提出“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葉也”。說到底,在他眼中,沒有人品的高潔,詩品必然俗不可耐。黃庭堅說得好,做得更好。他的一生,屢受恩師蘇東坡的牽連,但他從未因為避免被貶謫而與老師劃清界限,更不會暗施冷箭。這種人生境界,保證了他詩歌的骨力,讀來不僅意境悠遠,而且蕩氣回腸。與詩歌相比,黃庭堅的書法更為有名。黃庭堅書法最早師從周越,周字“落筆剛勁沉著,字字不妄作”,他一學就是二十年,他行筆中一波三折之勢即受益于此。盡管黃庭堅練字刻苦,但作品卻難入高手法眼。有一次黃庭堅應寶梵寺住持之請作草書數紙,蘇東坡甚是贊賞,但錢勰認為他的草字太俗。黃庭堅很不解,錢勰說:“你如果見過懷素《自敘帖》,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秉S庭堅自此不肯為人作草書。不過黃庭堅并沒有就此止步,他一邊從蘇東坡、王羲之等大家的書法中汲取營養,一邊師法:自然,苦思突破的路徑。一次,他在游黃龍山時,船工劃槳的整齊動作激發了他的靈感,得以初悟草書真諦。他被貶為涪州別駕,意外地見到了懷素《自敘帖》真跡,將《自敘帖》借回家,廢寢忘食地臨摹和研究,草書技法由此突飛猛進。通過兼收并蓄,大膽創新,黃庭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終得自立門戶,與蘇東坡、米芾、蔡襄被時人并稱“宋四家”?!霸娖?、書品、人品”,黃庭堅的藝術品格,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他“世道之頹,吾心如砥柱”的風骨,更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求的精神境界。(摘自《文史天地》,略有刪改)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孫覺對黃庭堅極為贊賞,并給予其悉心教育,讓黃庭堅受益匪淺。孫覺清廉的官風也對黃庭堅影響很大。B.黃庭堅聆聽恩師蘇東坡的教誨,受益良多,以至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并得以在文學史上以“蘇黃”并稱。C.黃庭堅為官總是堅持以民為本,把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展現了感人的人道主義精神。D.黃庭堅的“詩品、書品、人品”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他傲然的風骨,更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求的精神境界。1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庭堅的父親用高陽氏后裔“八愷”之一的“庭堅”為黃庭堅命名,不單反映出父親對他個人的期待,也直接反映出這個黃氏家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B.黃庭堅成為蘇軾的學生后,黃庭堅有相見恨晚之感,而蘇東坡對黃庭堅亦是十分滿意,認為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百憂可散,欣喜有加。C.黃庭堅的《虎號南山》《流民嘆》等眾多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這種強烈的國運民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他仕途發展的助推劑。D.黃庭堅對于他人生仕途的遭遇比較淡然,這種淡然是他屢受打擊、飽經坎坷的結果,也是他對人生和社會思考的結果。16.作者在結尾為什么說黃庭堅“‘世道之頹,吾心如砥柱’的風骨,更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求的精神境界”?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敬鸢浮?4.B
15.C
16.①他的為官之道值得我們學習。官風日下,他不會去出賣自己的良知。當別人都忙于官場周旋、阿諛奉承時,黃庭堅卻仁政愛民,堅持著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②他的為人之道值得我們學習。世風日下,他不會去出賣自己的老師。當自己的老師蘇軾進入人生的低谷被貶時,黃庭堅不會為了自己和老師劃清界限,更不會為了自己就對老師暗放冷箭,對老師的感恩和支持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地方。③他的為文之道值得我們學習。文風日下,他不會去出賣自己的人品。人要詩品不俗,首先得人品不俗,黃庭堅認為,“文章者,道之器也”,只有人品高潔,文品才能好。黃庭堅這幾方面的精神境界對于今天在官場、文壇以及現實中生活的人們無疑是寶貴的人生財富?!窘馕觥?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把未然當已然。原文第三段說“他的聲名也越來越高,并大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那只是一個勢頭,并不是說黃庭堅的成就超過了蘇東坡。故選B。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由原文第四段“黃庭堅為官總是堅持以民為本”“他曾摘取‘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來勒石自警,展現了感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卻得罪了不少人”可知黃庭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成為他仕途發展的助推劑,反倒成為他仕途發展的阻礙,讓他的仕途一生黯淡。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能力。從審題角度看,我們要圍繞黃庭堅的“風骨精神”角度篩選整合信息然后概括答案要點。答題時,要結合文本中有關黃庭堅的人物形象及成就。從黃庭堅的為官之道上來看,“黃庭堅為官總是堅持以民為本”《虎號南山》《流民嘆》“這些作品滲透出強烈的關心國運民生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仁政愛民也成為他從政的核心理念”。這些是他為官之道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從為人之道來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追求,“說到底,在他眼中,沒有人品的高潔,詩品必然俗不可耐”“他的一生,屢受恩師蘇東坡的牽連,但他從未因為避免被貶謫而與老師劃清界限,更不會暗施冷箭”,由此可見,其人品中知感恩,高潔的精神難能可貴。從為文之道來看,他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八岢觥恼抡?,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葉也’。說到底,在他眼中,沒有人品的高潔,詩品必然俗不可耐”,由此可見,黃庭堅首先由高潔的人品,同時具有了不俗的詩品。提升篇提升篇(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這里的“無我之境”是指深入學習對象,意識不到“我”的存在。學習任何一門藝術或任何一種風格,對其形式語言進行模仿和運用是最為重要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遵從要比變通重要,只有因為達到信仰的程度才會深入其中,專一不二是為“無我之境?!边M一步的學習則是了解與掌握書法經典的方法和原則,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即達到“有我之境”。這是對方法論的學習和掌握,大致屬于“遺貌取神”,“神”就是藝術本體的方法和原理。例如,黃庭堅的筆法充滿律動和澀勢,如千里陣云,力透紙背,對后世影響很大。上述對黃庭堅書風的研究與熟練運用,屬于“有我之境”。這個階段不再是地搬用形式,而是開始回味所學對象,并運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不過,這個階段還不是真正的“自我”,因為自我的獨創性還未形成?!氨疚抑场笔浅龊鯇ο笾?,發現與形成獨特的藝術“自我”,即形成個人藝術獨特的風格面貌。通過藝術歷程中漫長的“無我”“有我”階段,有作為的藝術家一定會形成獨特的“自我”,即“本我”?!半S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黃庭堅關于書法原創性的宣言,顯示出他的錚錚風骨。黃庭堅最終從自然中獲得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35609-2025綠色產品評價防水與密封材料
- 行政法學在數字政務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高考語文常見問題解答試題及答案
- 材料力學與智能控制重點基礎知識點
- 凈化間火災應急預案(3篇)
- 企業檔案室火災應急預案(3篇)
- 電力施工火災應急預案(3篇)
- 軟件工程中的亞文化現象試題及答案
- 領域經濟的政策調控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的國際化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2025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證券市場基礎知識真題試卷
- 2025年入團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詳解
- 2025-2030年中國軍工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地震知識課件
- 2025年小學生科學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試題及答案
- 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對策
-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課件
- 潤滑油購銷合同協議
- 《醫療團隊中的護理管理:護士長角色定位》課件
- 2025年電商客服管理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