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節群落的禽構
預
習
核心必記■重點聚焦
II導
預讀教材,記住關鍵掩卷思考,明確目標引
初步構建知識框架鎖定課堂努力方向區
ziz£u“e;cishutizfiugan自主學習梳理主干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1.群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
群落的物種組成及優勢種群
群落群落中各種群之間的關系
水平
群落的空間結構
上研
群落中各種群所占據的位置
究的
問題群落的范圍和邊界
群落的演替情況
3.研究群落的基礎是研究種群。
二、群落的物種組成
1.意義:區別丕同群密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標:豐富度,即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3.規律:不同群落豐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熱造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生宣。
三'種間關系[連線]
I種間關系I|特點I實例I
①捕食a.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1.蛔蟲和人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②競爭b.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I.根瘤菌
奪資源和空間等前關豆
c.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作為
③寄生食而m.鷹和鼠
d.一種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牛和羊
④髀一種生物(宿主)的體內或體表,IV.
攝取宿主的養分以維持生活
四、群落的空間結構
分層現象
空「植物:螂磁
間I動物:棲息空間和食物
結
構警鑲嵌分布
喻?地形變化、土壤磁和鹽儂、光照雌、
爵生物自身生長特點及人和動物的影響
五'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1.土壤生物的特點
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適于掛方法或標志重播法進行調查。進行
這類研究時,常用取樣器取樣進行采集、調查。
2.豐富度的統計方法:一是記名計算法,二是目測估計法。
3.組成不同群落的優勢種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是不同的。一般來說,環
境條件越優越,群落發育的時間越長,物種越多,群落結構也越復雜。
1.什么是群落?在群落水平上籟逋瓶?
探究點一群群落落水水平平上上研研究究的的問問題題
[共所株究]
1.如圖,池塘中的水面、水中、水底生活著多種生物,請分析以下問題:
(1)列舉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植食性魚、肉食性魚、微生物等。
(2)池塘中的肉食性魚大量減少,一些小魚等小型水生動物因天敵減少,數量會大量增
加,池塘中浮游動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數量會大量減少。隨時間推移,植
食性魚類等生物的數量也因食物來源減少而減少。
(3)群落的概念:由(2)可知,生活在該池塘的各個種群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相互制約,
相互依存。它們構成的這個有機體就是群蜜,其含義為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所有
生物種群的集合。
(4)群落概念的四個關鍵點
①隨著時間的遷移,群落內種群的種類和數量會發生改變。
②群落有一定的分布范圍,群落內的各種生物聚集在一起才能發生關系。
③包括這個區域內的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④不是簡單隨機聚集,而是通過相互之間的直接或間接關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
有機整體。
2.下表為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凍原和福建武夷山的生物種類數據統計情況,分析表中
數據思考:
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動物
一
西伯利亞泰梅爾半島凍原670種139種約1000種
福建武夷山840種2880種5000余種(其中脊椎動物為475種)
(1)由上表可看出:不同群落的物種和1類和數目有差別。
(2)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可用生蜜度來衡量。
(3)由表中信息可推測:越靠近熱帶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豐富。
(4)意義: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5)一片人工的楊樹林和一片自然的樹林相比,宜然林的物種豐富度較高。在楊樹林地
所有喬木中,楊樹數量占優勢,稱為優勢種。
[總轄力華]
1.種群與群落水平研究問題的比較
2.種群與群落的比較
項目種群群落
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
概念
總和間接關系的所有種群的總和
區研究范圍種內關系種間關系
別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物種的多樣性、群落的空間結構、優
特征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勢種、豐富度、營養結構、一定的分
性別比例等布范圍、群落的邊界特征等
組成關系:個體f種群f群落
聯系種群和群落都強調一定自然區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種群是群落的基本
單位
[對立債株]
1.判斷下列描述是不是群落(是的劃,不是的劃“X”)
(1)一個池塘內的全部鯉魚()
(2)一座高山上的全部動植物()
(3)農貿市場上出售的雞、鴨、魚和蔬菜等所有生物()
(4)一片樹林中的樹木、草本、動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
(5)一片草地上的各種雜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蟲等動物以及各種蘑菇等大型真菌共同
組成了生物群落()
(6)無菌培養基上接種后長出的大腸桿菌菌落()
(7)無菌培養基污染后長出的菌落()
解析:(1)是種群。(2)既不是種群也不是群落。(3)各生物是孤立的,相互間基本沒有聯
系,沒有構成有機整體。(5)群落應該包括該區域所有的生物。(6)是種群。
答案:(1)X(2)X(3)X(4)V(5)X(6)X(7)V
探究點二種間關系
[共有探究]
不同的生物種群聚集在同一空間,它們之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復雜的種間
關系。閱讀教材,結合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分析。
1.兩種草履蟲種群數量變化分析
生態學家高斯選用在親緣關系和生活習性上很接近的兩個不同物種的草履蟲——雙小
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分別單獨培養和混合培養兩種草履蟲,都以一種細菌為飼料?,F將
實驗結果整理如下:
⑴單獨培養曲線及其含義
①兩種草履蟲具有相似的生活習性,當它們被放在同一個容器中培養時,起初階段(第
4天以前)兩種草履蟲的種群數量均增加,其原因是起初兩種草履蟲的數量較少,而食物(桿
菌)數量較多。
②隨后的第4~16天期間二者的數量變化特點是大草履蟲處于劣勢,雙小核草履蟲處
于優勢,其原因是隨著兩種草履蟲數量的增加,相互之間對食物的爭奪加劇。
③最后(第16天后),只有雙小核草履蟲存活,其原因是隨著雙小核草履蟲數量的增加,
爭奪食物的優勢越來越大,最終大勇履里失去了食物來源而滅亡。研究證明兩種草履蟲沒
有分泌殺死對方的物質,進一步證明實驗結果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爭奪食物。
(3)上述混合培養實驗中兩種草履蟲之間的關系屬于章生。
①由兩種草履蟲競爭結果可看出:混合培養時,雙小核草履蟲的生存能力強。
②兩種生物競爭關系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及特點
(4)在上述草履蟲培養實驗中,雙小核草履蟲和桿菌之間屬于逋食關系o
2.貓痢和雪兔種群數?的變化曲線分析
⑴套劑與雪兔的關系是捕食關系,前者為捕食者,后者為被捕食者。
(2)讀取方框所圈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等8個時間段,從整體上可以看出,每次波動
都是雪兔先增加達到波峰,蒯后增加達到波峰;雪魚先減少降到波谷,翻[后減少降到
波谷。并且雪兔的個體數量要比貓狗的個體數量多。
(3)物種B捕食物種A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及含義
曲線含義
“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的非同步性變化,且
捕食者數量高峰變動遛后于被捕食者
[思傳卦華]
群落中生物種間關系
類型數量坐標圖特點舉例
相互依賴,彼此有利。數
互利量上兩種生物同時增加,
地衣,大豆與根瘤菌
共生同時減少,呈現出“同生
共死”的同步性變化
對宿主有害,對寄生生物
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蛔蟲與人,噬菌體與被侵
寄生
生物難以單獨生存,而宿染的細菌
主會生活得更好
數量上呈現出“你死我
活”的“同步性變化”。
兩種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競爭牛與羊,農作物與雜草
如圖a;生存能力相同,則
如圖b?A、B起點相同,
為同一營養級
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
食,數量上呈現出“先增
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
捕食減少”的不同步性變化。狼與兔,青蛙與昆蟲
A、B起點不同,兩種生物
數量(能量)存在差異,分別
位于不同的營養級
[對點脩傣]
2.判斷正誤
⑴諺語“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競爭關系()
(2)競爭包括種內競爭和種間競爭兩種()
(3)狼和兔是捕食關系,兔和草不是捕食關系()
(4)互利共生對兩種生物進化都是有利的,而捕食、競爭和寄生對生物進化卻是有害的
()
(5)大豌魚以小妒魚為食,是捕食或競爭關系()
(6)互利共生屬于種間互助,對種群進化有利。寄生、競爭、捕食是種間斗爭,對種群
進化有害()
(7)蜘蟲、蝗蟲等昆蟲與植物之間存在捕食關系()
解析:(2)競爭屬種間關系,種內斗爭屬于種內關系。(3)狼和兔、兔和草之間都是捕食
關系。(4)互利共生對兩種生物進化都是有利的,捕食和競爭對生物進化也是有利的,通過
自然選擇保留下最有利于種群進化的個體。(5)捕食和競爭都發生在不同種生物個體之間,
而大、小絲魚為同一物種,是發生在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的種內斗爭。(6)種間斗爭及種間互
助均對種群的進化有利。(7)財蟲具有刺吸式口器,靠吸食植物的汁液為生,屬于寄生關系。
答案:⑴J(2)X(3)X(4)X(5)X(6)X(7)X
探究點三群落的空間結構
[共有探究]
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與水平結構,它們之間各有特點。觀察下圖,閱讀教材
并回答相關問題:
1.群落的垂直結構
由圖1可以看出:
(1)在群落中,不同的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2)圖1表示群落的垂直結構,判斷依據是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層現象,決定這種現象
的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等?
(3)在農業生產上可利用群落的空圓結構合理搭配種植的品種,進行套種、立體養殖。
(4)不同物種的動物也有分層現象嗎?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動物的分層現象取決于植物垂直結構所創造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
(5)竹林中竹子高低錯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結構上的分層現象嗎?
提示:不是。竹林中竹子是種群,種群不具有垂直結構。2.群落的水平結構
由圖2可以看出:群落在空間上具有妞結構,主要表現特征為鑲嵌分布,影響群落
的水平結構呈鑲嵌分布的因素有光照強度、地形、濕度等因素。
3.群落空間結構的分析
(DA處表示不同海拔山坡上分布著不同的群落,有苔原群落、高原草甸群落、針葉林
群落和闊葉林群落等4個群落,每一個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影響不同群
落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溫度不同。若把A處看成一個群落,則是地形起
伏造成的水平結構。
(2)B處是指該群落的植物分層現象,屬于垂直結構。影響因素主要是光照強度。
(3)C處由于不同光質其波長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導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
透力最強,而紐光的穿透力最弱,導致了不同藻類的垂直分布。影響動物分布的是棲息場
所和食物。
[總傳才華]
對群落空間結構的深入理解
(1)群落的垂直結構與水平結構都與環境中的生態因素有關,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的具
體表現都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基礎上形成的對環境的適應性。
(2)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關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體對自然資源的
充分利用。
(3)垂直結構為群落的空間結構,種群內部無垂直結構,如一片玉米地中植株高矮不齊,
不能稱之為垂直結構。
[對立債株]
3.判斷正誤
(1)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植物的分層現象密切相關()
(2)淡水魚占據不同的水層,出現的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3)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上呈鑲嵌分布()
(4)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結構,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結構()
解析:森林群落也有水平結構,如在森林中,林下陰暗的地點有一些植物種類形成小
型組合,而在林下較明亮的地點是另外一些植物種類形成的組合。草原群落中同樣也存在
垂直結構,也常明顯的分為地下層、草底層和草本層。
答案:⑴J(2)7⑶J(4)X
探究點四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或研探究]
1.探究原理
(1)調查方法: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
(2)豐富度的統計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記名計算法;二是目測估計法。
2.探究步驟
準備{①制作取樣器
②記錄調查地點的地形和環境情況
①去表層落葉
取樣②取一定土壤樣品
③注明取樣的時間、地點等
(①常規方法:誘蟲器取蟲
采集小動物[②簡易方法:銀子或吸蟲器取蟲
[總轄價隼]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研究實驗要點總結
1.進行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時,一般不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
原因是: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適于用樣方法或標志
重捕法進行調查。
2.誘蟲器的設計原理是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濕、避高溫等習性。
3.取樣時應注意隨機取樣,避免人為心理作用,以免結果偏差較大。
4.本實驗調查的對象是樣本內肉眼可見(可借助放大鏡、實體鏡)的所有動物,調查的
指標是動物種類和數量的豐富度。
[對點債株]
4.在探究土壤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實驗中通常利用如圖分離收集裝置,請填寫下列空
白:
(1)豐富度是指群落中的多少。
(2)進行這類豐富度的探究時,常用的方法進行采集和調查。
(3)該裝置主要利用土壤動物、、的習性采集小動物。
(4)若完成統計和分析后,發現小動物還存活,不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為保護
生態環境,應________.
答案:(1)物種數目(2)取樣器取樣(3)避光趨濕避高溫(4)放回原地
、隨堂固基礎
1.一座高山上的哪些成分可以構成生物群落()
A.全部鳥類B.全部馬尾松
C.全部生物D.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解析:選C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是群落。這里囊括了
“各種生物”,A、B選項都僅指出了群落生物的一小部分,而D選項中“無機環境”不屬
于生物成分,因而不是群落內容。
2.如圖所示,一棵樹上生活著三種不同的鳥,分別為甲、乙、丙,每種鳥在樹上生活的
高度不同。第四種鳥丁與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從X點處進入該環境后,乙
種鳥最可能()
A.與丁種鳥和睦相處
B,移到本樹的上層或下層,與甲種鳥或丙種鳥共同生活
C.還在原處生活,但食性會發生變化
D.與丁種鳥之間會發生競爭
解析:選D此題中不同種的鳥在樹上占據了不同的空間,形成垂直結構。從X處進
入的丁種鳥與乙種鳥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則兩種鳥間必然要發生競爭,以爭奪有
限的生活資源,競爭結果則有多種可能。
3.下列能表示蛇和鼠相互關系的曲線是(
解析:選D蛇捕食鼠,鼠的數量增加使蛇的食物充足,蛇的數量增加,鼠因為被大
量捕食,數量下降,并最終導致蛇的食物不足,蛇的數量也隨之下降,蛇的數量下降,又
會使鼠的數量得以恢復,因此蛇和鼠會呈現“此消彼長”的不同步變化,如選項D所示。
4.(2017?全國卷H)林場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種山鼠的危害。通常,對于鼠害較為嚴重的
林場,僅在林場的局部區域(苗圃)進行藥物滅鼠,對鼠害的控制很難持久有效?;卮鹣铝袉?/p>
題:
(1)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山鼠種群的增長曲線呈_______型。
(2)在苗圃進行了藥物滅鼠后,如果出現種群數量下降,除了考慮藥物引起的死亡率升
高這一因素外,還應考慮的因素是O
(3)理論上,除藥物滅鼠外還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敵。天敵和
山鼠之間的種間關系是。
(4)通常,種群具有個體所沒有的特征,如種群密度、年齡結構等。那么,種群的年齡
結構是指o
解析:(1)在資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條件下,山鼠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2)僅在林場的局
部區域(苗圃)進行藥物滅鼠后,如果出現種群數量下降,除了考慮藥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這
一因素外,還應考慮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種群中個體的遷出。(3)引入天敵是控制鼠害的生
物防治方法。天敵以山鼠為食,天敵和山鼠的種間關系為捕食。(4)種群的年齡結構是指種
群中各年齡期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種群中個體的遷出(3)捕食
(4)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在種群中所占的比例
【基礎題組】
1.下列關于種群和生物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是構成群落的單位
B.在一定時間,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種群形成群落
C.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形成的種群構成
D.群落是比種群更高層次的系統,主要研究豐富度、種間關系以及群落的空間結構等
問題
解析:選C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中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
定區域中,相互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群落以種群為基本單位,
是各個種群的集合體,依靠種間關系使各種群在長期自然選擇與進化中形成穩定的彼此適
應的有機體。群落包括該地域的所有生物,除了植物和動物外,還包括該地域的所有微生
物。
2.已知物種A與物種B具有捕食關系,縱坐標表示生物量,橫坐標表示時間,則下列
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圖所示的變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導致B的減少
B.②圖所示的變化是由于A的增加而導致B的增加
C.③圖所示的變化是由于A的減少而導致B的增加
D.④圖所示的變化是由于B的減少而導致A的減少
解析:選B在各圖中,A的生物量都大于B,可確定A、B間的捕食關系為A-B,
故可肯定A的增加會導致B的增加。
3.下列幾組圖中,能正確表示生存斗爭、種間斗爭、種內斗爭和競爭關系的是()
解析:選D生存斗爭包括生物與環境的斗爭、種內斗爭和種間斗爭三種情況。而種
間斗爭又包括捕食、競爭和寄生三種情況。
4.如圖甲、乙、丙分別表示在有限空間內培養(或飼養)兩種生物的實驗結果,下列相
關敘述錯誤的是()
A.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種群數量變化關系如圖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關系
C.噬菌體與細菌的種群數量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
D.圖丙中實驗初期,種內互助與競爭并存,后期X的種內斗爭加劇
解析:選C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關系是互利共生,與圖甲相符;據圖可知,甲、乙、
丙表示的種間關系分別是互利共生、捕食、競爭;噬菌體與細菌是寄生關系;根據丙圖可
知,初期二者都能存在,既有競爭,又有種間互助;后期一種生物消失,X增長到一定數
量,不再增長,說明X種內斗爭加劇。
5.科學家在一池塘內將兩種魚分別單獨和混合飼養,一段時間后,檢測出四類食物在
它們胃內所占比例如下表。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飼養方式植叢中的動物底棲動物浮游動物其他
單養0.420.120.010.45
魚種1
混養0.050.350.050.55
單養0.430.230.010.33
魚種2
混養0.400.120.040.44
A.混養時兩種魚多出沒在池底
B.單養時兩種魚多出沒在植叢中
C.兩種魚之間可能是競爭關系
D.混合放養有利于對資源和空間的利用
解析:選A某食物在胃中所占比例越高,說明該魚種對該食物的攝入量越多,反映
其生活與棲息的場所,故魚種1、魚種2單養時均多出沒在植叢中。棲息與活動場所的相似,
意味著兩魚種之間可能為競爭關系。由混養數據可知,魚種1與魚種2食物比值的最高值
分開,說明混養有利于對資源和空間的利用。
6.為除去有害于農作物的某種害蟲而引入蜘蛛后,對兩個種群進行調查,得到如圖所
示的結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I期間,若對害蟲施殺蟲劑,蜘蛛的數量將增加得更快
B.在n期間,蜘蛛數量減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m期間的平衡狀態與I期間和II期間中發生的兩個種群的相互作用沒有關系
D.圖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蟲的關系是競爭
解析:選B施用殺蟲劑后害蟲大量死亡,蜘蛛的食物不足,另外殺蟲劑往往對蜘蛛
也有毒害作用,所以蜘蛛的數量將會減少。川期間的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是捕食關系的相
對穩定產生的。
7.下圖是“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常用的兩種裝置,有關敘述錯誤的
是()
A.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光、避高溫、避濕的習性采集
B.乙裝置通常用于對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進行采集
C.甲裝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氣流通
D.用乙裝置采集的土壤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選A甲裝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動物避光、避高溫、趨濕的習性采集;花盆壁和
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間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動物的采集和空氣流通。乙裝置通常用于
對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進行采集,用乙裝置采集的土壤動物可以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
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試管中。
【能力題組】
8.如圖為某一區域M、N兩物種的資源利用曲線(縱橫坐標分別表示M、N兩個物種
所攝取的食物數量和種類),其中敘述錯誤的是()
A.當曲線不重疊時,M與N也存在競爭
B.b越大,生物適應環境能力越強
C.dVb時,M與N競爭較為激烈
D.M、N將呈現“J”型增長
解析:選D根據曲線分析,M、N兩種生物攝取食物的種類有重疊,為競爭關系。曲
線不重疊時,M、N之間也可能存在競爭,如環境資源;b越大說明生物攝取的食物種類越
多,表明該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d越小,兩條曲線越靠近,說明M、N兩種生物攝
取食物的種類重疊越多,說明M、N之間的競爭越激烈;由于資源和空間有限,兩種生物
數量呈現“S”型增長。
9.在一穩定生態系統中,灰線小卷蛾幼蟲以落葉松松針為食,幼蟲攝食對松樹的代謝
活動有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下一年幼蟲食物的質和量。幼蟲密度與最大松針長度的變化如
圖所示。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幼蟲密度一松針長度
A.幼蟲攝食改變了落葉松林的豐富度
B.幼蟲密度呈周期性波動
C.可利用樣方法調查幼蟲的密度
D.幼蟲攝食對松針長度的影響具滯后性
解析:選A豐富度是指該生態系統的物種種類數,捕食關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數量
降低為0,因此沒有改變落葉松林的豐富度;據圖可知,幼蟲密度隨時間呈周期性波動;由
于灰線小卷蛾幼蟲以落葉松松針為食,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因此采用樣方法調查其
種群密度;根據題干可知,幼蟲攝食對松樹的代謝活動有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下一年幼蟲
食物的質和量,幼蟲的數量先于松針長度變化,表明幼蟲攝食對松針長度的影響具滯后性。
10.科研人員對江蘇某地沿海灘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土壤)動物豐富度進
行了對比研究。在相同取樣條件下,利用一種常用底泥采樣器(50cmX50cmX30cm)采得
各動物類群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如下表。下列有關本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招潮蟹類厚蟹類沙蠶類泥螺類蛤類
物種個體物種個體物種個體物種個體物種個體
數總數數總數數總數數總數數總數
\裸露
518114212110214
泥灘
米草
312290011000
群落
A.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棲動物物種豐富度高于裸露泥灘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棲動物種群密度高于裸露泥灘
C.改用另一規格的常用底泥采樣器會影響對比研究的結論
D.改變采樣的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和個體總數
解析:選D由表格信息可知,裸露泥灘的大型底棲動物的物種數及個體總數均大于
米草群落,即米草群落比裸露泥灘的種群密度低;由于取樣的隨機性和代表性強,因而改
用另一規格的取樣器不會影響對比研究結論;不同種類底棲動物生活習性不同,即改變取
樣時間會影響采集到的物種數及個體總數。
11.如圖表示狼襲擊麝牛群時的成功率與麝牛群大小間的關系,下列敘述中能正確說
明圖中所表示的含義的是()
A.狼與麝牛間構成捕食和競爭關系
B.狼與麝牛間構成互利共生關系
C.種內互助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繁衍
D.麝牛的種內斗爭隨種群增大而減弱
解析:選C麝牛是被狼捕獲的對象,所以兩者是捕食關系;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麝
牛群數量的增加,狼捕獲麝牛的成功率會降低,說明種內互助有利于物種的生存和繁衍;
麝牛的種內斗爭隨種群增大而增強。
12.如圖所示為4組生物:A.根瘤菌與豆科植物;B.大小兩種草履蟲;C.狐與兔;D.
細菌與噬菌體的種間關系示意圖(縱軸表示個體數,橫軸表示時間),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判斷A-D4組生物對應的曲線:A.;B.;C.;D.。
(2)造成圖中②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圖中④與②所示關系結果不同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若4種種間關系中的b死亡,對a有利的是,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5)若狐死亡,則兔的發展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解析:據圖分析,一般來說互利共生是兩種生物的數量變化一致;捕食是兩種生物交
替消長;競爭是兩種生物中獲勝者增多,失敗者減少或被淘汰;寄生可能使宿主數量減少
但一般不會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1)③②①④(2)環境條件的限制,使競爭中處于劣勢的物種被淘汰(3)
寄生一般不會使宿主全部死亡(4)②④曲線①中,b先于a增加或減少,則b為兔,兔
死亡,對a(狐)不利;曲線②中,一種草履蟲死亡,對另一種草履蟲有利;曲線③中,b(根
瘤菌)死亡,對a(豆科植物)不利;曲線④中,b(噬菌體)死亡,對a(細菌)有利(5)先增加(失
去天敵),后減少(受食物制約而使種內斗爭加劇),最后趨于穩定
13.圖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乙表示物種數與面積的關系。請分析回答:
(D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為了登記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在群落的
中心部位選取樣方,用隨機法取樣,首先要確定樣方面積。系列取樣統計結果如圖乙。
①試寫出該研究的課題名稱。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O
②圖乙顯示:在一定范圍內,隨樣方面積的增大,
調查該森林物種數的樣方面積最好是m2。
③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某種喬木計數的結果分別是如、〃2、〃3,則該喬木的種群
密度為株/nf。
(2)導致景觀圖中植物分層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
高于農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復雜的結構。若要調查景觀圖中森林群落的
結構,請寫出主要的調查項目(調查設備略):
①垂直結構:動植物的分層,;
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物理含解析
- 2024屆江蘇省南通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調研測試(一模)歷史 含解析
- 班級團體活動計劃與實施
- 小天使樂園幼兒園教學工作計劃文檔
- 如何通過品質提升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計劃
- 城市步行與自行車系統規劃重點基礎知識點
- 總務服務類合同協議
- 心理咨詢師轉讓合同協議
- 恒溫車間出租合同協議
- 顱腦損傷的康復治療
- 2025勞動合同范本下載打印
- 微生物檢驗的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三類人員安全員c3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地理試卷(含答案)
- GB/T 45434.3-2025中國標準時間第3部分:公報
- 海南省??谑?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統編版期中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整形美容醫院5月營銷活動政策方案
- 全文《中國式現代化》PPT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石灰石石膏濕法)設計導則(a版)
- 心肺交互作用-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