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十五校聯盟聯合體2024屆高三六校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外國資本主義深刻影響近代中國經濟。結合所學知識,對下表數據的解讀正確的是甲午戰爭前后外資在華十萬元以上企業概況甲午戰前五十年間甲午戰后二十年間工廠數23家136家資本額7631000元10315300元A.民族資本主義陷入蕭條 B.外商加大對華資本的輸出C.中國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D.外資企業形成了行業壟斷2.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D.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3.下表為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單位:萬公斤)年度糧食產量(原糧)采購量折合原糧數量占產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52575071.570146.512285A.“一五”計劃得到了有效推進B.城鄉一體化逐步實現C.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加強D.合作化運動蓬勃開展4.國民黨軍統帥部在某次戰役結束后的檢討中承認,國軍遭受之失敗,影響全局,最為重大,尤其是華東地區。由于國軍在戰役中主力兵團全部被殲,致使國軍再無力與共軍主力決戰。此次戰役是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5.為了換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將土地稅劃歸給各省管理,放棄了對創造國民總產值65%的農業部門的任何財政權力,中央財政總收入主要依靠關稅、鹽稅、統稅等城市稅收和工商稅收。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權面臨著新的挑戰B.城市經濟重要性明顯高于農村C.農民稅務負擔將大大減輕D.中國失去農業現代化發展契機6.戴高樂曾經提出“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美國不是歐洲的一部分”。體現這一聲音的國際舞臺上的歷史事件有①雅爾塔體系的建立②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④歐共體的成立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這場戰爭雖然持續的時間不長,但中國為此付出的成本卻十分昂貴,其不僅阻礙了中國向近代化國家的緩慢轉型,而且也暴露了……遏制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這就是通過索要巨額戰爭賠款,切斷中國進行工業化建設所需的資本供給”。文中“向近代化國家的緩慢轉型”和“索要巨額戰爭賠款”的事件分別是指:A.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B.洋務運動/《馬關條約》C.太平天國/《天津條約》 D.戊戌變法/《辛丑條約》8.(洋務運動)“使洋商壟斷收入銳減,中國少外流白銀當在數千萬兩之巨,中國之航權,唯貴局是賴”。引文中的“貴局”應該是A.江南制造總局B.輪船招商局C.鐵路礦務局D.福州船政局9.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發現指的是A.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B.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C.殖民掠奪和新航路的開辟 D.新航路開辟和啟蒙運動10.據統計:17世紀全世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估計約有500萬;18世紀時,超過一個億。導致此現象的因素是A.拿破侖戰爭光大了啟蒙思想 B.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對外擴張C.新航路開辟擴大了英國市場 D.英國一直走在現代化的前列11.下圖分別為中國古代漢、唐、明清時期的商業中心分布圖。圖中商業中心分布的變化體現了A.商業中心與政治中心的變化同步 B.跨區域間長途販運興盛C.黃河流域的商業比長江流域發達 D.經濟重心由北向南轉移12.圖1和圖2分別為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國家日煉油能力分布示意圖。從圖1到圖2的變化,反映了當今世界A.國際霸權的轉移 B.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C.生產社會化加劇 D.石油資源分布的差異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紀后期起,歐洲城市公共衛生事業空前發展起來。倫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統的建設,自來水的使用、室內抽水馬桶的使用、對食品衛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衛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人要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公共衛生法。該法明確規定政府必須設立國家和地方衛生委員會,為英國的衛生改良運動奠定了改善城市衛生和市民健康狀況,控制結核病,傷寒和霍亂等傳染病的基礎,當時的英國社會和衛生改良運動的內容包括反對消費烈性酒,降低嬰兒死亡率,進行監獄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貧窮母親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婦幼保健院、公立醫院和藥房等。19世紀中葉細菌學和寄生蟲學的建立,使人們開始注重對傳染病的積極預公共衛生法規的制定,使得歐洲一些城市率先實現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摘編自曾光《中國公共衛生》等材料二:新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莫基于20世紀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并頒布多項除疫法規條例,以及開展預防為主的大規模愛國衛生運動。1949年11月,設立專管衛生防疫工作的公共衛生局。國家注意統籌公共衛生城市鄉村協調發展,1950年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提出了縣設衛生院、區設衛生所、行政村設衛生委員、自然村設衛生員的任務。這些暴層機構的衛生醫務人員相互配合,通過發動群眾開展公共衛生運動,成功執行公共衛生計劃。建國初期,西醫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數量在十倍以上的中醫大夫們活躍于鄉村與域市中,為了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中西醫結合成為新中國衛生醫療系統組織的指導方針之一。通過努力,我國逐步組建了衛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婦動保健等比較完整的公共衛生機構體系。新中國在公共衛生事業的成統和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登為“以最少投入獲得了最大健康歡益”的“中國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國家宣傳和推廣。——摘編自胡克夫《新中國社會主又衛生事業和防體系的創立與發展》等(1)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概括中欲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相似之處,并簡析中歐重視公共衛生事業的影響。(2)根據材料,與英國等西方國家相比,概括新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特點,結合所學,指出新中國公共衛生得以形成“中國模式”的優勢。14.(20分)近代以來,民族企業家一直扮演著重要的社會角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遠洋運輸困難。當時在中國壟斷純堿市場的是英國卜內門公司,于是在中國的英商乘機將純堿價錢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賣,使許多民族布業工廠陷于停頓。當時中國久大精鹽公司的創始人范旭東決意雪恥制堿,聚攏了一群跟他意氣相投的青年科學家研究制堿工藝,其中就包括后來因獨創的“侯氏制堿法”而聞名世界的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侯德榜。1918年,永利制堿公司成立,1926年,永利生產出純凈潔白的合格堿,并于當年在美國費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金質獎章,1928年,永利在英國卜內門公司發動的商戰中取得勝利,其后永利堿廠事業蒸蒸日上。后來,范旭東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整編自吳曉波著《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1)根據材料一概括范旭東制堿取得成功的原因,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意義。材料二1997年,高尚全在參加中共十五大報告起草時,有人給中央寫信“舉報”華為科技公司,說它姓“資”不姓“社”。理由是:華為國家沒有投資,是非公有制企業,又搞了職工持股,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高尚全敏銳地感覺到,這關系到改革中必須弄清的重大原則和方向。他主動提出去深圳實地調研。調研的結果令他很興奮。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以2.1萬元起步,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企業卻給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稅收和財富,解決了十幾萬人的就業,職工也分享到了發展的成果。這樣的企業,應該是改革的典型啊!怎么不姓“社”呢?高尚全認為,它恰恰“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摘自李舫主編《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人》(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高尚全認為華為科技公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的理由。中共十五大又是如何給以華為科技公司為代表的非公有制企業吃下“定心丸”的?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對比表中甲午戰爭前、后外資在華十萬元以上企業數量,可知甲午戰爭后外商加大了對華資本輸出,B項正確;僅從外資的增多,不能得出當時“民族資本主義陷入蕭條”的結論,A項錯誤;中國自然經濟完全解體是在新中國完成三大改造以后,C項錯誤;只有外資企業的工廠數和資本額,不能說明其形成了行業壟斷,D項錯誤。2、B【解析】

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表明其不通過極端手段已經無法維系其統治,說明封建制度已經喪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為B項。A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極端,排除;C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是經濟基礎不適應上層建筑,導致矛盾尖銳,不得不通過極端手段維系統治,而不是相適應,排除;D項,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是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3、C【解析】

根據“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兩項指標都呈現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增強,C項正確;一五計劃開始于1953年,A項錯誤;建國初期,國民經濟逐步恢復發展,國家采購糧食不等同于“城鄉一體化”,B項錯誤;合作化運動是在一五計劃期間,D項錯誤。4、D【解析】

根據題干中“華東地區”“致使國軍再無力與共軍主力決戰”可知,這次戰役是戰略決戰,根據地點可以判斷這是淮海戰役,選項D正確;選項A、C均不是華東地區;渡江戰役不屬于戰略決戰,排除B。5、D【解析】稅收是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南京國民政府放棄對地方農業土地稅的管理,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全國農業失去了調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農業現代化的浪潮中,喪失了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契機,故此題正確選項為D選項。A選項迷惑性比較大。南京國民政府把土地稅劃撥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為了換取地方支持,加強中央集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省是支持中央的。南京國民政府面臨的挑戰是地方軍閥派系、國共對峙。各省對土地稅的征收、對農業的發展、管理政策不一,國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發展農業、振興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導權。6、B【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戴高樂主張歐洲聯合,歐洲煤鋼共同體的成立和歐共體的成立是歐洲走向聯合的表現,故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爾塔體系是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體系,故①錯誤。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英、法等國組建的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故③錯誤。故ACD項錯誤。7、B【解析】試題分析:中國向近代化轉型的努力是洋務運動,興辦了一大批的軍事和民用企業。甲午戰爭,洋務運動失敗,被迫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大量的土地和進行大量的賠款。故選B。AC項時期并未進行近代化運動;D項是政治運動,和材料中的工業化無關。考點:洋務運動與《馬關條約》點評:洋務運動運用西方科技興建了一批近代軍用、民用企業,希望使中國富強,實現中興,但是結果并沒有挽救沒落的封建制度,甲午戰爭戰敗,洋務運動破產。《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之后的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設廠,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8、B【解析】試題分析:輪船招商局是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籌劃成立的,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它的成立沖擊了洋商的航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國的航權。所以本題選B。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9、A【解析】

“人”被發現是指14-17世紀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世界”的被發現是指15-16世紀的新航路開辟,故A正確;宗教改革屬于思想方面的變革,排除B;殖民掠奪是新航路開辟之后,不屬于“人”的被發現,排除C;啟蒙運動屬于思想變革,不是封建社會末期,排除D。故選A。10、B【解析】

根據所學,17-18世紀正是英國對外殖民擴張崛起的時期,18世紀中期,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因此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才會大量增加,故B項正確;啟蒙運動對推動英語的推廣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排除A項;擴大英國市場并不會使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大量增加,排除C項;英國并非一直走在現代化的前列,排除D項。11、D【解析】

漢代商業中心在黃河流域,唐代商業中心南北趨于平衡,明清南方商業中心較多,這體現了商業中心轉移和經濟重心轉移是一致的,D正確;明清政治中心在北方,商業中心在南方,排除A;商業中心和跨區域長途販運無關,排除B;長江流域商業在明清時期較為發達,排除C。12、B【解析】

1970年和2010年世界主要國家日煉油能力格局的變化,特別是中、俄和第三世界國家日煉油能力的提高,說明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B項正確;世界主要國家日煉油能力的變化,與國際霸權的轉移無關,不能體現生產的社會化,AC兩項錯誤;世界主要國家日煉油能力的分布與石油資源的地理分布不同,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相似之處:國家立法保障發展;開展衛生運動;衛生事業涉及面廣;設立衛生保健機構;將公共衛生發展和人民的健康狀況相聯系。影響:改善了環境(公)衛生;有利于人民的身體健康(素質提高);增強了政府的管理職能;有利于應對全球疾病,促進全球健康。(2)特點:預防為主;城鄉協調發展;健全衛生防疫網絡;中西醫結合方針;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優勢: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服務人民群眾宗旨的落實;創造性確立適應國情的公共衛生模式【解析】

(1)根據“1848年英國國會通過了人要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公共衛生法”、“建立婦幼保健院、公立醫院和藥房”、“人們開始注重對傳染病的積極預公共衛生法規的制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并頒布多項除疫法規條例,以及開展預防為主的大規模愛國衛生運動”、“設立專管衛生防疫工作的公共衛生局”、“我國逐步組建了衛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婦動保健等比較完整的公共衛生機構體系”等內容可從國家立法、開展衛生運動、衛生事業涉及面廣、設立衛生機構等方面總結其相似之處。根據“歐洲一些城市率先實現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以最少投入獲得了最大健康歡益’的‘中國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國家宣傳和推廣”等內容可從改善公共衛生、有利于人民身體健康、增強政府管理職能和有利于應對全球疾病的角度概括其影響。(2)根據“西醫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數量在十倍以上的中醫大夫們活躍于鄉村與域市中,……中西醫結合成為新中國衛生醫療系統組織的指導方針之一。……我國逐步組建了衛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婦動保健等比較完整的公共衛生機構體系”等內容可知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特點主要包括預防為主,城鄉協調發展,健全衛生防疫網絡,中西醫結合,發動人民群眾等。綜合材料二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