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_第1頁
202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_第2頁
202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_第3頁
202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_第4頁
2020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目次范圍 1規范性引用文件 1術語和定義 1總則 2調查目的 2調查內容 2調查范圍與測網布設 3調查方法 4設計編審 4項目設計編審 4施工設計編審 4外業調查 5導航定位 5海洋地球物理調查海上測量要求 7地形地貌調查 8沉積物調查 9海底淺層結構調查 10環境地球化學調查 11地質災害調查 12工程地質調查 12海洋動力調查 13遙感地質調查 14施工質量控制 15野外資料驗收 15測試分析 15分析對象 15分析內容 15分析要求 16資料處理與解釋 18導航定位資料處理 18海洋水文資料處理 18測深資料處理 19側掃聲吶資料處理與解釋 19I單道地震資料處理與解釋 20淺地層剖面資料處理與解釋 20遙感地質資料處理與解譯 21海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與地質災害評價 22海水環境質量評價 22沉積物環境質量評價 22海洋地質災害和海底工程地質條件評價 23成果編審 23圖件編制 23報告編寫 24數據庫 24成果提交與審查 25資料匯交 25附錄A(資料性附錄)項目設計編寫提綱 26附錄B(資料性附錄)施工設計編制提綱 27附錄C(資料性附錄)班報 29附錄D(規范性附錄)海岸類型 43附錄E(資料性附錄)海水水質評價 44附錄F(資料性附錄)沉積物重金屬污染的生態危害評價 47附錄G(資料性附錄)海洋地質災害類型劃分 48附錄H(資料性附錄)報告編寫提綱 49附錄I(規范性附錄)地理底圖的編制原則和要求 51參考文獻 52表1采樣層次 12表2海流觀測的準確度 14表C.1導航系統班報 29表C.2鉆探、取樣導航定位班報 30表C.3走航海流觀測記錄 31表C.4定點海流觀測記錄 32表C.5單波束測深儀記錄班報 33表C.6側掃聲吶記錄班報 34表C.7淺地層剖面測量班報 35表C.8單道地震記錄班報 36表C.9抓斗取樣記錄表 37表C.10柱狀取樣記錄表 38表C.11箱式/柱狀取樣記錄表 39表C.12地質鉆探班報表 40表C.13鉆孔野外編錄表 41表C.14遙感野外檢查驗證記錄表 42IIIIIIII表D.1海岸類型分類 43表E.1水體有機污染評價分級表 45表F.1重金屬污染評價指標及其與污染程度和生態風險程度的關系 47表G.1海洋地質災害類型劃分 4811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規范(1∶100000)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1∶100000)的目的任務、內容及方法、工作精度、測試分析、資料整理及成果編審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我國海域基礎性和公益性的海岸帶環境地質調查(1∶100000),其他比例尺的海洋環境地質調查及專項調查工作可參照使用。規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7-1997海水水質標準GB/T12763.1-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1部分:總則GB/T12763.2-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2部分:海水水文觀測GB/T12763.4-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4部分:海水化學要素調查GB/T12763.7-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7部分:海洋調查資料交換GB/T12763.8-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8部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調查GB/T12763.10-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調查GB/T12763.11-2007海洋調查規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質調查GB/T14506.28-2010 硅酸鹽巖石化學分析方法第28部分:16個主次成分量測定GB/T15968-2008 遙感影像平面制作規范GB17378.2-2007 海洋監測規范第2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GB17378.4-2007 海洋監測規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17378.5-2007 海洋監測規范第5部分:沉積物分GB/T17412-1998 沉積巖巖石分類和命名方案GB17503一2009 海上平臺場址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18668-2002 海洋沉積物質量GB/T20260-2006 海底沉積物化學分析方法DZ/T0190-1997 區域環境地質勘查遙感技術規程比例尺1∶50000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活動性地質災害activegeologicalhazard施可造成破壞的地質災害。223.2限制性地質災害restrictivegeologicalhazard指地質體自身并不具有活動能力,但它的存在會對海洋建設起制約作用或給海洋工程帶來隱患。總則調查目的調查內容地形地貌調查基本查明海底地形特征以及地貌類型、分布規律、發育情況和成因等,分析其工程穩定性。沉積物調查基本查明海底沉積物類型及分布,分析全新世以來地質環境演化歷史,預測地質環境演化趨勢。海底淺層結構調查基本查明海底淺層沉積物地質結構,結合地質資料分析沉積環境演化過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基本查明海水和沉積物化學成分以及其分布特征。地質災害調查基本查明地質災害類型、分布及成因等特征,對區域穩定性進行評價。工程地質調查資料,綜合分析工程穩定性。海洋動力調查基本查明海洋水動力條件,分析海洋風、浪、流對現代沉積作用的影響。遙感地質調查33調查范圍與測網布設調查范圍一般為海岸線至海圖20m海向陸10km。調查圖幅采用自由分幅。測網布設測網布設原則站位布設原則布設原則包括:站位應在平面上均勻布設;不同沉積、地貌單元應有站位控制;站位應布設在地球物理調查主測線和聯絡測線的交點上;重大工程區或重點區域適當加密。測線布設原則布設原則包括:測線應在平面上均勻布設;地球物理調查測線主測線應垂直地質構造線或海岸線布設,聯絡測線垂直主測線;海流走航測量測線主測線應垂直海流方向或平行海岸線布設,聯絡測線垂直主測線;重大工程區或重點區域適當加密。海流觀測網站布設定點海流觀測站位一個圖幅不少于3個定點海流觀測站位。走航海流觀測測線主測線間距2km,聯絡測線間距4km,測網為2km×4km。海水化學取樣和溫鹽深測量站位布設取樣站位網格為4km×8km,根據需要局部加密,取樣站位與地質取樣站位同站。地球物理調查測網主測線間距2km,聯絡測線間距4km,測網為2km×4km。地質站位調查測網地質取樣站位取樣站位網格為4km×4km,其中柱狀取樣站位按8km×8km的密度布設,根據需要局部加密。鉆孔布設按每1000km2四個鉆孔的密度進行布設,其中2個地質鉆孔,2個工程地質鉆孔;一個調查區不少于442個地質鉆孔和2個工程地質鉆孔。調查方法海洋水文、水化學調查海洋水文調查采用定點觀測或走航觀測的方法,獲取調查區海流流速、流向以及海水溫度、鹽度等信息。海水化學調查采用站位取樣及測量,現場分析和實驗室測試分析方法。分析海水化學要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海洋地球物理調查地貌、淺地層結構和地質災害因素等。海洋地質(底質)調查積物屬性等特征,研究地質環境演化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遙感地質調查岸類型、海岸線變遷、海面溫度特征以及海面懸浮物分布等。設計編審項目設計編審項目設計編審要求地質、測試、物探、化探、地形圖和遙感等已有資料和文獻,并經綜合分析研究之后編寫。項目設計的主要內容項目設計書的內容參照附錄A。施工設計編審施工設計編審要求施工設計編審要求:開展資料采集工作前應編寫施工設計;由項目承擔單位負責編寫;55編寫;依據項目設計書的工作內容及其技術要求編寫;由項目承擔單位的技術管理部門負責審查及批準。施工設計編制內容施工設計編制內容參照附錄B。外業調查導航定位一般要求導航定位設備采用由DGPS接收機、信標機、導航軟件、導航計算機及相關的外圍設備構成的導航定位系統。導航定位系統應顯示如下信息:作業時所采用的坐標系統和定位參數;衛星定位、測深系統的數據信息和統計數據或圖形。導航定位系統校驗導航定位系統校驗要求:DGPS已知點上進行;2410s;使用校正信號試驗測得的定位中誤差應在±2m以內;6個月。坐標系和投影方式選用WGS-84坐標系、UTM投影方式。高程系統采用當地平均海平面。作業的時間標準采用北京時間(GMT+8)或格林威治時間(GMT)。導航定位對衛星的要求導航定位對衛星的要求:衛星信號和差分信號的作業距離應覆蓋整個作業區域;45°;95HDOP3PDOP5。導航定位精度導航定位精度不低于±2m。66衛星天線安裝天線安裝應滿足:10°范圍內無大型障礙物;各類天線應避免安裝在一起,同頻段的天線距離應保證不互相干擾為原則。調查設備傳感器位置的改正可通過后處理校正偏移距方式進行,亦可在綜合導航系統中輸入準確的偏移量進行實時計算獲得。海上作業導航定位航行要求調查船航行的技術要求:510°/km;實際站位與設計站位的偏差不大于20m;走航式調查的實際測線與設計測線的偏差不大于50m(遇到障礙物等特殊情況除外);05c500m(Mark1個MarkMark點的距離。走航海流觀測走航海流觀測的技術要求包括:GPS1.0s;觀測結束后,要重新校準時間誤差,并記錄。單點定位測量海水取樣、CTD(溫鹽深)和地質取樣器入水的位置作為測站位置。地質取樣時,取樣器觸底時同步記錄定位數據,即為測站位置。鉆探鉆具初次觸底時的定位數據為鉆孔位置。定點海流觀測海流儀入水和出水時均應記錄定位數據,入水時的定位數據為站位位置。班報記錄班報記錄要求:站位觀測開始和結束時記錄班報;測線開始和結束記錄班報,正常情況下每半小時記錄一次班報;遇到儀器發生故障、船只干擾等特殊情況應記錄;77班報填寫應準確、不得涂寫;班報簽名;CC.1CC.2。數據記錄數據記錄要求:記錄所有進入導航定位系統的數據;不允許一條測線的數據文件跨盤備份。質量監控實時監控儀器工作狀態,檢查數據記錄設備與數據記錄是否正常。海洋地球物理調查海上測量要求航行要求作業時,按照6.1.2.1航行的要求。測線測量根據項目技術要求和試驗的結果,選擇并設置設備的調查參數。聲吶拖魚離海底的高度應為量程的10%~15%;海底起伏較大的水域,應留有適當的余地。水位觀測和聲速測量技術要求包括:GB/T12763.10-2007A執行;5cm30min;水深測量前應實測聲速,每天至少在調查區內做一次聲速測量。補測或重測測線連續漏測長度超過250m或漏點累計超過2%時,均應補測。數據記錄數據記錄要求包括:采用數字記錄或模擬記錄;上注明;淺地層剖面和單道地震剖面的地層反射信號需連貫清晰,剖面記錄可以記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發現海底障礙物或特殊地貌形態時,應及時記錄;實時紙介質記錄應保持整潔,不應有人為痕跡;(磁帶每卷記錄的首尾必需寫上項目名稱、記錄紙的卷號和作業時間;88安全;及時備份原始數據文件。班報記錄班報記錄內容如下:測線開始和結束記錄班報,其間無特殊情況時每半小時記錄一次班報;簽名;發現斷裂、滑坡、塌陷、淺層氣及其它特殊地質體時,應仔細觀察并認真記錄;遇到儀器發生故障、船只干擾等特殊情況應記錄;CC.5C.6、表C.7C.8。資料整理及檢查項目結束前,資料整理及檢查的內容如下:結合航跡圖和側掃聲吶條幅圖,進行有效測線完整性檢查,確定補測和加密;質量進行初步評價;紙質打印資料、班報記錄進行整理、裝訂和會簽;25%的抽查,并對海上測量資料的完整性進行全面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內業數據處理;數據備份。地形地貌調查單波束測深技術指標測量準確度不低于0.3m。儀器安裝業船船舷位置。試驗測量前試驗應包括:5m的海底平坦處,用檢查板(BarCheck)0.3m;校準結果有效期為6個月,測量儀器因故障進行大修或更換主要部件時,應重新測定儀器校正值。側掃聲吶99技術指標測量過程中,拖體位置準確度應優于拖纜長度的10%,主要技術指標應達到:50kHz;1o;0.2ms;數字記錄或模擬記錄。儀器安裝接收換能器必須接地良好,避免電信號的干擾,根據調查區水深情況確定采用固定安裝或拖曳方式。試驗測量前試驗包括:檢查水密部件,確保不漏水;參數的調試,調試直至符合上面的技術要求、圖像清晰。沉積物調查海洋地質取樣一般要求一般要求包括:1/4,砂質海底只取表層樣;地質取樣應先記錄水深;取樣時盡可能保持樣品的原始狀態;項目設計要求低溫保存的樣品應盡可能及時低溫(0~4℃)保存。表層取樣要求采集的樣品重量(濕重)不少于2000g。柱狀取樣要求取樣要求如下:72mm100cm;采集的樣品應及時做好標記,上下次序不得顛倒;分割樣品時,應注意斷面和剖面上樣品的完整,防止污染或損壞樣品。懸浮體采樣要求懸浮體的采集按照GB/T12763.8-2007中6.1.4執行。樣品的現場描述與處理要求如下:采集的樣品應立即進行現場拍照及描述,樣品拍照應有相應的標識及尺寸參照物;b)描述內容按照GB/T12763.8-2007的6.2.2執行;1010c)C表C.9、表C.10C.11;d)GB/T12763.8-20076.2.3.2和GB17378.5-20074.1.14.1.2執行;50cm;處理樣品時,應注意層次、結構和代表性,所有樣品應認真登記、標記;pH、Eh、Fe3+/Fe2+等理化指標。鉆探孔位布設原則鉆孔布設原則:依據地質條件和物探資料,選擇典型地段確定鉆孔位置;應選擇地層層次清楚、地層分布全的位置;鉆孔深度應穿透全新世地層,可根據實際條件鉆穿晚更新世地層。一般要求鉆探應符合如下要求:開鉆前及終孔后均進行水深測量,并做潮位改正,鉆進過程中每回次核定孔深;0.3m終孔;c)取心方法按照GB/T12763.11-2007的6.2.2執行;72mm;巖心采取率:粘性土不低于80%60%50%,基巖不低70%。鉆探班報和鉆孔編錄按照GB/T12763.11-2007的6.2.3執行;鉆探班報和鉆孔編錄格式參照附錄C表C.12和表C.13。樣品的采集、預處理及保存按照GB17378.5-2007的4.1.1、4.1.2執行。海底淺層結構調查淺地層剖面技術指標應滿足:0.3m;2kHz;1.5kW;100Hz~20kHz;40m;同時具備數字和模擬記錄。儀器安裝接收換能器必須接地良好,避免電信號的干擾;舷掛式淺地層剖面儀安裝于船舷;拖曳式淺地層剖1111面儀拖曳于船尾部或船舷邊,避開尾流干擾。試驗要求。單道地震技術指標其主要技術指標應滿足:1m;電纜接收帶寬:10Hz~20kHz,頻率響應范圍:10Hz~10000Hz;電纜接收靈敏度應優于-90dB/V/μBa;聲波脈震源聲源級:50dB~300dB,電火花震源的激發能量≥100J;震源頻譜:10Hz~10kHz;1次/秒;100m;具備數字記錄或模擬記錄方式,記錄數據應有或能夠轉換成SEG-Y格式,可同步打印剖面記錄。儀器安裝單道地震的接收電纜與震源拖曳于船尾部一側或兩側;震源箱宜放置在干燥、溫度低于60℃的環境中,遠離觸發放大器和記錄儀;若用電火花作為震源,電極電纜和檢波器接收電纜應相距1m以上。試驗試驗技術要求和試驗項目如下:5的水體中進行;1MΩ;參數的調試,調試直至符合上面的技術要求。環境地球化學調查海水化學調查采樣層次采樣層次按表1進行,每層采水量不少于1500mL。航前準備及海上作業按照GB/T12763.4-2007的4.2.4、4.2.5執行。1212表1采樣層次水深范圍(m)觀測水層<5表層(指水深0.5m的水層)5~20表層(指水深0.5m的水層)、底層(指離海底0.5m的水層)樣品采集與貯存按照GB/T12763.4-2007的4.4執行。沉積物化學調查樣品采集沉積物樣品采集按照6.4.1.2、6.4.1.3和執行。樣品貯存樣品均應保存在陰冷處,最好存放在冰箱或冷柜中,于4℃左右保存。地質災害調查海洋地質取樣按照6.4.1執行。鉆探按照6.4.2執行。側掃聲吶按照6.3.2執行。淺地層剖面按照6.5.1執行。單道地震按照6.5.2執行。工程地質調查一般要求取樣技術要求按照6.4.1執行;工程地質鉆探技術要求按照6.4.2執行?,F場測試測試要求按照GB/T12763.11-2007的6.3.1執行。1313原位測試入試驗(SPT)或靜力觸探試驗(CPT),試驗方法按照GB/T12763.11-2007的6.3.2執行。海洋動力調查觀測要素海發光和海冰。水深測量按照GB/T12763.2-2007的4.8執行。水溫、鹽度和懸浮體濁度觀測觀測的準確度水溫測量準確率應優于±0.05℃,分辨率應優于0.01鹽度測量的準確率應優于±0.05,分辨率應優于0.01。濁度測量的準確率0.5FTU。觀測的層次觀測層次按照6.6.1.1.1中表1進行。觀測方法使用溫鹽深儀觀測,觀測要求按照GB/T12763.2-2007的5.2.1執行。潮汐觀測行潮汐觀測;GB/T12763.10-2007A執行;調查區附近沿岸設有長期潮位觀測站時,要摘錄引用其潮汐特征資料;基準面之間的關系。河流徑流觀測資料收集水利或交通等部門河口水文站的實測資料;Cv、年內徑流分配、蒸發量、降水量和化學徑流等資料。海流觀測觀測要素觀測要素包括流速和流向。1414觀測方式和測量的準確度海流觀測方式采用走航觀測和定點觀測。觀測的準確度如表2。走航觀測按照GB/T12763.2-2007的7.2.5執行,走航觀測班報參照附錄C表C.3。定點觀測按照GB/T12763.2-2007的7.2.2執行。定點觀測班報參照附錄C表C.4。表2海流觀測的準確度流速cm/s準確率流速流向<100±5cm/s±5°≥100±5%×實測流速海浪、透明度、水色、海發光和海冰觀測按照GB/T12763.2-2007的8、10、11執行。遙感地質調查一般要求數據源(年度影像。時相要求同一區域至少要有三個不同時相的數據作對比分析。其中,在人為活動影響相對較小的時期取一個時相;在項目進行當年取一個實時時相;在以上兩個時間跨度之間人為活動影響顯著變化時期取一個時相。分辨率要求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應優于30m。年代較早的衛星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可適當放寬要求。質量要求4%豐富、圖像清晰、色調均勻、反差適中,無顯著偏光、偏色現象;6.10.1.4a)息處理。1515野外現場驗證調查應用典型樣區校核法或線路驗證法,校驗室內判讀的準確性,并拍攝照片和記錄,參照附錄C表C.14。驗證量應不少于調查面積的15%。施工質量控制施工質量控制內容應包括:施工前應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測標定;正式作業前,在調查區內進行采集試驗,填寫并保留試驗記錄;自容式設備記錄數據要及時備份;現場記錄填寫完整、清楚、整潔,對突發事件、特殊的地質現象應加以說明;量不合格的調查資料必須重做;保證原始資料的安全。野外資料驗收資料準備野外采集工作結束后,及時整理原始資料、質量記錄和質量自檢表,編寫生產技術總結。組織驗收項目承擔單位提出野外資料驗收申請,由項目任務下達單位組織專家進行驗收。驗收內容范性、儀器設備標定和校驗文件等進行驗收,評定質量等級。測試分析分析對象海水、沉積物和巖石。分析內容海水化學分析海水化學分析要素包括:理化因子(pH、溫度、鹽度、硫化物、氯化物、渾濁度和懸浮物)((鹽和氨鹽)、有害重金屬(汞、鉻、銅、鋅、鉛、鎘)和砷。沉積物分析沉積物常規分析粒度分析、礦物鑒定、古生物鑒定、懸浮體分析,同位素測年。1616沉積物化學要素分析營養鹽、有機碳、碳酸鹽、常量元素(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P2O5、TiO2、MnO和燒失量)、微量元素(Co、Ni、Sr、Ba、Zr、Ga等)、有害重金屬(Cu、Pb、Cd、Zn、Cr、Hg)。沉積物的物理力學性質分析比重、顆粒組成、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界限含水率、固結和抗剪強度等,如項目任務需要可以選擇動三軸試驗。巖石分析礦物成分、抗壓強度和抗剪強度。分析要求海水化學分析理化因子pH、溫度、鹽度、硫化物、氯化物、渾濁度和懸浮物的測定按照GB17378.4-2007執行。氧平衡因子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按照GB17378.4-2007執行。有機物污染及總有機碳油類、揮發性酚、六六六、DDT和總有機碳的測定按照GB17378.4-2007執行。營養鹽活性硅酸鹽、活性磷酸鹽、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氨鹽的測定分別按照GB/T12763.4-2007的8、9、10、11、12執行。有害重金屬和砷汞、鉻、銅、鋅、鉛、鎘和砷的測定按照GB17378.4-2007執行。分析質量控制按照GB/T12763.4-2007的4.3執行。沉積物分析沉積物常規分析沉積物粒度分析按照GB/T12763.8-2007中的6.3執行。沉積物礦物鑒定按照GB/T12763.8-2007中的6.4執行。1717沉積物古生物鑒定按照GB/T12763.8-2007中的6.6執行。懸浮體分析GB/T12763.8-20076.1.4執行。沉積物同位素測年按照GB/T12763.8-2007中的6.8執行。沉積物化學分析營養鹽營養鹽(磷、全氮)的測定分別按照GB/T12763.8-2007的6.7.9、6.7.10執行。有機碳按照GB/T12763.8-2007的6.7.8執行。碳酸鹽按照GB/T12763.8-2007的6.7.11執行。常量元素SiO2GB/T14506.28-2010Al2O3Fe2O3MgOCaONa2OK2OP2O5、MnO和燒失量的測定按照GB/T20260-2006的8執行。燒失量的測定按照DZG93-05的4.1執行。微量元素Co、Ni、Sr、BaGB/T20260-20068執行。Zr、GaGB/T20260-200610執行。有害金屬CuPbCdZnCrGB/T20260-200610HgGB/T20260-2006的12執行。砷GB/T20260-200611執行。硒GB/T20260-200613執行。油類按照GB17378.5-2007的13執行。有機污染物六六六、DDT、多氯聯苯、狄氏劑的測試分別按照GB17378.5-2007的14、15、16執行。1818硫化物按照GB17378.5-2007的17執行。沉積物物理力學性質分析按照GB/T12763.11-2007中的6.3.3執行。巖石分析試驗方法和分類分別按照GB/T17412-1998和GB/T12763.8-2007中的6.5.9執行。樣品測試質量控制樣品的測試分析應有測試分析質量評估報告。資料處理與解釋導航定位資料處理處理準備數據處理的原始資料包括:綜合導航班報及導航定位工作報告;導航定位數據;調查區導航的基本參數;導航與各種調查設備相對位置圖;質量自檢表。資料處理導航定位資料處理應包括:數據檢查內容包括導航參數檢查、各種導航設備與其他調查設備相對位置校核、參數校正;對數據進行整理、編輯和格式轉換;根據項目設計書要求生成航跡圖、站位圖等圖件。處理成果成果數據輸出(或炮調查設備位置數據。圖件繪制圖件繪制要求包括:標繪直角坐標格網和經緯度格網;5mm~10mm10注記欄內應有比例尺、圖名、坐標系、投影方法、制圖單位和時間。處理報告內容包括導航定位系統、GPS接受機穩定性試驗、野外數據采集、資料內業整理、定位精度評價、資料處理員和處理成果。海洋水文資料處理溫鹽深資料資料處理按照GBT12763.2-2007中的5.3和6.3的要求執行。海流資料海流資料處理按照GBT12763.2-2007中的7.3的要求執行,分析計算按照GBT12763.7-2007的附錄A進行。測深資料處理處理準備助資料。數據處理成果說明文檔。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各點:當定位中心與換能器中心二者水平位置不重合時,須根據偏心距進行位置歸算;定位點編輯及內插修補;應剔除跳變點數據;應進行水位改正;依據海底地形離散數據文件繪制海底地形圖。數據準確度評估交點水深比對限差點水深不符值限差為0.6m。超限的點數不得超過參加比對總點數的10%。準確度估計指標利用主測線與聯絡測線交點水深不符值,進行水深測量準確度估計,其估計指標的計算公式為:nd2nd2ii22n

......................................(1)式中:M(;d處的深度不符值(;n——主測線與聯絡測線的重合點數。19側掃聲吶資料處理與解釋處理準備數據處理的原始資料包括野外側掃聲吶數據、班報、導航數據和其它輔助資料。處理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對船速變化造成的記錄與實際地形的比例失調進行校正;回放圖像,提取和記錄目標地物信息;應對灰度反差較大的圖像進行圖像均衡處理;對突出的目標或疑難問題,應進行目標分析,并詳盡記錄目標的方位、性質等特征。資料解釋聲吶資料解釋包括:量算目標的幾何尺寸、判讀目標位置和性質;判讀海底地形起伏程度、延伸方向、區域或范圍;判讀海底底質的變化和分布區域,參照其它資料判定底質類別;繪制海底地物分布圖。單道地震資料處理與解釋處理準備數據處理的原始資料包括野外地震數據、班報、導航數據和其它輔助資料。處理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據應包括炮點號和文件號信息;單道地震資料進行處理包括:濾波;預測反褶積;海底切除。資料解釋單道地震資料解釋的主要內容:識別干擾信號,區分背景躁聲干擾和多次反射波干擾;識別強反射界面,劃分地震層序,參考所收集的地質資料劃分地層;識別目標層位的頂、底反射界面;判讀斷層,特別注意識別斷至海底的活動斷層;根據地震相和其它資料分析古地貌和古沉積環境;識別和分析地質異常體,解釋各種地質災害因素;地層剖面的解釋應參考調查區內多種物探、取樣及鉆探資料,注重綜合對比分析;繪制反射層剖面圖、厚度圖、等深度圖等圖件。20淺地層剖面資料處理與解釋處理前準備數據處理的原始資料包括野外淺地層剖面數據、班報、導航數據和其它輔助資料。處理技術要求技術要求包括:數據格式轉換,同時要注意振幅數據的浮點類型;淺地層剖面資料進行處理包括下列方面:濾波;振幅補償,包括擴散、吸收補償和激發、接受差異補償;相關分析;反褶積;文件格式變換。資料解釋解釋內容包括:(松散層和基巖識別和解釋表層斷層;識別和分析表層地質體類型,解釋各種地質災害因素;分析地貌特征;繪制反射層剖面圖和厚度圖。遙感地質資料處理與解譯衛星遙感數據處理影像預處理預處理內容與要求輻射校正:定標系數以地面站提供的系數為標準;62個像素;圖像鑲嵌:接縫處影像灰度、色調應與整幅影像灰度、色調協調。。圖像處理圖像處理的常用方法參照DZ/T0190-1997的8.4執行。衛星遙感數據解譯技術要求技術要求:15m;90%DD.1;21標識地質災害體分布位置、范圍和排污口的情況并現場調查驗證。室內判讀解譯室內判讀解譯按照DZ/T0190-1997的8.5執行?,F場驗證解譯現場驗證解譯按照5.6.4執行。專題圖制作一般要求坐標系統、投影系統按照6.1.1.3規定。主要圖件應包括:海岸線動態變遷遙感解譯圖;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特殊海岸動態分析圖;海面水動力遙感反演圖;海面溫度遙感反演圖;海面水色要素遙感反演圖。海洋地質環境質量評價與地質災害評價海水環境質量評價評價內容海域用途和管理目標選擇進行。評價標準根據調查區的海域用途和管理目標按照GB3097-1997中的3,選擇類別標準。評價方法海水水質評價單因子評價單因子評價方法參照附錄E中E.1。綜合評價綜合評價方法參照附錄E中E.2。22海水有機污染評價評價標準和方法見附錄E中E.3。海水富營養化評價評價標準和方法見附錄E中E.4。沉積物環境質量評價評價內容可根據調查區的海域用途和管理目標選擇進行。評價標準根據調查區的海域用途和管理目標按照GB18668-2002中的3,選擇類別標準。沉積物質量評價方法EE.1;EE.2;F。海洋地質災害和海底工程地質條件評價評價內容災害分類參照附錄G。評價方法根據地質地球物理調查資料、海底土(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結合區域地質資料和沿岸實地踏勘,成果編審圖件編制一般規定WGS-84坐標系、高斯投影方式;I;GB/T12763.10-2007規定。23成果圖件成果圖件應包括:實際材料圖;海底地形圖;海底地貌圖;底質圖;全新世沉積等厚度圖;地質災害因素分布圖;海底工程地質條件分區圖;沉積物地球化學分區圖。報告編寫報告編寫要求編寫要求包括:在分析研究已有資料和本次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內容全面、重點突出、論據充分、文字簡練;引用已有調查研究成果須標明資料來源;應有必要的插圖和插表。報告編寫內容報告編寫提綱參照見附錄H。數據庫數據數據來源錄入數據庫的數據來源包括:調查現場儀器觀測數據;調查現場實錄或描述記錄;樣品的實驗測試數據;合法收集的外方數據;調查資料的解譯數據;成果報告電子文檔;數字化成果圖件。數據載體包括紙張、磁帶、光盤、圖片、相片、錄像帶等。數據入庫入庫數據內容內容包括:24海水樣品和地質樣品的各種測試分析數據,鉆孔資料,遙感地質資料等;成果數據:成果圖件上的地質實體和相應的屬性數據。數據目錄的編寫元數據的編寫數據質量評價包括數據完整性和邏輯一致性。成果提交與審查提交內容項目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取得的調查成果。審查依據項目任務書、項目設計書和年度工作方案。審查組織項目承擔單位組織專家對調查成果進行初步審查;項目任務下達單位組織專家對調查成果進行審查。審查意見成果審查意見由審查專家組在討論、評議的基礎上形成,審查組長在審查意見書上簽字確認。資料匯交基本資料改記錄和批準文件、樣品、實驗測試數據、遙感影像、成果報告、附圖。匯交要求按照單位主管部門相關規定要求匯交。25附 錄 A(資料性附錄)緒言目標任務調查區范圍和地理條件以往工作程度研究現狀以往工作程度及存在問題區域地質背景工作部署工作思路及技術路線總體工作部署年度工作安排及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工作內容及方法技術要求技術標準實物工作量經費預算組織管理和項目人員分工質量和安全保障措施預期成果專用設備購置設計附圖26附 錄 B(資料性附錄)目的和任務調查區位置及概況調查區位置及調查比例尺自然地理區域地質概況水文氣象調查船和調查設備調查船調查設備調查項目及工作量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質取樣鉆探溫、鹽、深觀測和海水化學取樣海流觀測實驗分析施工技術要求及技術標準施工技術要求技術標準野外施工部署施工計劃人員組成及組織分工資料質量保障措施安全措施27提交資料與驗收附表28導航組長:技術負責:第頁共頁導航組長:技術負責:第頁共頁2929附錄 C(資料性附錄)班報外業調查記錄班報見表C.1~C.14。表C.1導航系統班報項目: 調查區:調查船:海況: 日期: 年 月 日接收機型號: 導航軟件系統:坐標系:投影:測線航向(o)點號時間經 度(°′″)緯 度(°′″)記錄文件名測線長/(m)備注操作員導航組長:技術負責:第頁共頁導航組長: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030表C.2鉆探、取樣導航定位班報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接收機型號:導航軟件系統:坐標系:投影:站位日期時間經 度(°′″)緯 度(°′″)HDOP水深(m)取樣器取樣長度(m)備注操作員操作:記錄:技術負責:操作:記錄: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131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儀器型號:聲速測量模式:定位方式:GPS數據格式:海流坐標系:平均間隔(s):剖面間隔(m):序號日期時間經度(°′″)緯度(°′″)水深(m)數據文件名備注操作:記錄:技術負責:操作:記錄: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232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儀器型號:聲速測量模式:定位方式:GPS數據格式:海流坐標系:平均間隔(s):剖面間隔(m):序號日期時間經度(°′″)緯度(°′″)水深(m)風速(m/s)風向(°)狀態備注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333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儀器型號:工作頻率(Hz):探頭吃水(m):聲速(m/s):日期: 年月 日記錄紙卷號測線號定位點號時間水深(m)量程(m)走紙速度(cm/min)航向(o)備注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434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儀器型號:工作頻率(Hz):日期:年 月日記錄紙卷號測線號定位點號時間航向(o)量程(m)電纜長度(m)拖魚高度(m)文件名備注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操作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535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儀器型號:工作頻率(KHz):聲速(m/s)日期:年 月日卷號測線名定位點號時間航向(o)激發間隔(ms)/差頻(KHz)(ms)量程范圍(m)濾波(Hz)/脈沖數文件名備注3636項目:調查區: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震源:記錄系統:接收系統:電極類型:日期: 年月 日卷號測線名定位點號時間航向(o)激發間隔(ms)掃描寬度(ms)濾波(Hz)文件名備注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737表C.9抓斗取樣記錄表項目: 調查區: 調查船: 海況: 日期: 年 月 日序號站位編號站位坐標水深(m)取樣時間樣品重量(kg)巖性名稱巖性描述備注經度(°′″)緯度(°′″)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838表C.10 柱狀取樣記錄表項目: 調查區: 調查船: 海況: 日期: 年 月 日序號站位編號站位坐標水深(m)取樣時間取樣方法樣品長度(m)巖性名稱巖性描述備注經度(°′″)緯度(°′″)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記錄: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3939表C.11 箱式/柱狀取樣記錄表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海況:日期:年月日站位編號:站位坐標:EN 采樣方法:水深:m樣品長度:m層序柱狀剖面圖層厚(m)顏色氣味定名特 征 描 述含生物狀況樣品編號及保存處理備注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等塑性/密實度粘性樣品編號測試項目保存箱號機長:記錄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機長:記錄員:技術負責:第頁共頁4040表C.12 地質鉆探班報表項 目: 鉆孔編號: 海況: 施工地點: 終孔孔深: m施工單位: 巖芯總長: m時間工作內容簡述回次進尺(m)回次(m)巖 芯地質資料自至計自至計巖芯編號長度(m)時間工作內容簡述回次進尺(m)回次(m)巖 芯地質資料自至計自至計巖芯編號長度(m)孔深(m)標貫試驗擊數(擊)取樣編號備注自至計編錄員: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編錄員:檢查:技術負責:第頁共頁4141表C.13 鉆孔野外編錄表項目:調查區:調查船:施工地點:鉆機型號:海況:日期:年月日鉆孔編號鉆孔坐標X:開孔水深: (m)開孔時間:孔口標高: (m)Y:終孔水深: (m)終孔時間:層序深度厚度柱狀圖巖性描述取樣編號及深度備注表C.14遙感野外檢查驗證記錄表項目:調查區: 日期: 年 月 日野外檢查路線號野外觀測點號觀測點所在地理位置觀測點所在經緯度N:E:觀測點遙感影像特征觀察點遙感解譯與實地驗證對比遙感解譯類別實地驗證類別實地觀測記錄解譯正確性□正確 □基本正確 □不正確野外實測照片編號記錄: 檢查: 技術負責: 第 頁共 頁42附 錄 D(規范性附錄海岸類型海岸類型分類分級見表D.1。表D.1海岸類型分類Ⅰ級Ⅱ級Ⅲ級類型編碼類型編碼類型編碼海岸C自然海岸C1砂質海岸C12粉砂淤泥質海岸C13特殊海岸C14人工海岸C2鹽場海堤C21養殖海堤C22海港碼頭C23圍墾海涂大壩C24注:特殊海岸指紅樹林、珊瑚礁、海床草等生物海岸43附 錄 E(資料性附錄)海水水質評價海水水質單因子評價采用標準指數法評價水質單項因子對環境產生的等效影響程度。因子污染指數1.00.50.5~1.0染;大于1.0表明水域已受到該因子嚴重污染。水質單因子標準指數計算公式為:CiCi0 (E.1)式中:Pi—第i種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數,即單因子污染指數;DOfDOsCi—第i種污染因子的實測濃度;Ci0—第DOfDOsPDO

DO

DO

DODO

(E.2)P 109

DODO

(E.3)DO

ss468式中:PDO——站位溶解氧標準指數;DODOs——溶解氧標準濃度;DOf——飽和溶解氧濃度;T——水溫,℃。pH的標準指數計算公式為:

DOf

31.6T

..................................(E.4)PpH

pH-pHsmDS

..................................(E.5)pHsm

pH

pH 2 (E.6)su pH pH 2 (E.7)su 式中:PpH——pH的污染指數;44pH——調查實測值;pHsu——海水pH標準的上限值;pHsdpH標準的下限值。海水水質綜合評價采用綜合指數法,計算公式為:PI

n11

....................................(E.8)式中:PI——水質綜合評價指數;Pi——第i種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數;n

ni1PI值越大,水質越差。水質綜合評價指數PI>1則該海域水質不符合選用的水質標準,PI<1則該海域水質符合選用的水質標準。海水有機污染評價采用有機污染指數法,計算公式為:式中:

CODACOD0INDINDIPDIP

..........................(.)A—水體有機污染指數;COD—水體中化學需氧量的實測濃度;DIN—水體中溶解態無機氮的實測濃度;DIPDO—水體中溶解氧的實測濃度;COD0、DIN0、DIP0、DO0分別為水體的上述各項指標選用的評價標準。水體有機污染評價按表E.1分級。表E.1水體有機污染評價分級表A污染程度分級水質評價<00良好0-11較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