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各國的巔峰時期的勢力_第1頁
戰國各國的巔峰時期的勢力_第2頁
戰國各國的巔峰時期的勢力_第3頁
戰國各國的巔峰時期的勢力_第4頁
戰國各國的巔峰時期的勢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談春秋之大國之巔各國勢力鼎盛時期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天子六軍,共七萬五千士卒但到了戰國時期出現一些疆域遠超千里的大國,軍隊數量也遠超六軍,達到數十萬之眾。他們每一個都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魏國鼎盛時期(前403-前340)疆域:陜西北部與東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東北部,河北中部與南部魏①②③④河西之地魏國本土:河東之地中山國之地河內之地

魏國鼎盛時期,向西奪取秦國七百里河西之地①,向北越過趙國滅掉中山國④,得地二百余里,向內沿襲晉國本土封地河東之地②與河內之地③,并在河內之地的基礎上向南大敗楚國,占領包括大梁在內的黃河以南約四百里地。

至此,千里本土加之外拓的一千三百里地,魏國成為地廣二千余里的超級大國。與楚國的地廣人稀不同,魏國擁有數量最多的城池與人口,擁有橫行天下的五萬魏武卒,綜合實力在戰國前期獨占鰲頭,是戰國的第一代霸主。

魏國地緣并不好,首先領土被分割成三部分,河東與河內被韓國截斷,中山與本土被趙國隔斷,三部分皆處于四戰之地,終不能長期保存。

魏惠王說過:“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河東兇亦然”。看出其無奈。東西領土的聯系僅能通過上黨走廊與黃河連通,有時還需借道韓國。

魏國的擴張方向也模糊不清,一時向西攻秦國,一時又向東征戰中原,終一無所得衰落原因齊國的鼎盛時期

(前301-前284)疆域:今山東大部分,江蘇與安徽北部,河南東北部,河北東部小部分

齊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先后殲滅霸主魏國十余萬精銳,使之元氣大傷,回來經過齊威王與齊宣王整頓吏治等改革,漸漸成為一流強國。在齊愍王時期,齊國趁山東各國合縱攻秦之時,發兵鯨吞宋國這一肥肉,人言“百里楚不如十里宋”,可見其利得。齊閔王還逼迫質齊太子羋橫,以護送歸國為條件,要求楚新君割讓淮北二百里地。齊愍王后期吞宋楚共五百里地,大肆擴軍至六十萬之眾,城池從威王時期的百二十城擴至二百余城,成為戰國中期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昭襄王并稱“東西二帝”。但齊愍王的諸多激進行為為覆滅埋下禍根….宋地三百里楚地淮北二百里齊本土一千五百里齊愍王滅宋后,疆域逾兩千里韓國鼎盛時期(前362年--前333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掉千乘之國鄭國,一躍成為千里大國。前355年,申不害在韓國實行變法,操練新軍,使韓國“國治兵強”,國力達到鼎盛。韓國兵力維持在15-20萬,宜陽等地富有制作兵器所需的鐵、銅礦。韓國最令諸侯畏懼的是射程800米以上的強弓勁弩,這使得戰國前期諸侯不輕言伐韓。三家初分晉③②①上黨圈宜陽圈首都新鄭圈韓國主要分成以新鄭、宜陽、上黨為中心的三個部分,各數百里,中部嵌有天子的王畿,主要為今日山西南部與河南北部地區。戰國后期,由于宜陽與上黨相繼被秦國攻占,韓國最后歲月能保有的只有新鄭圈了,韓滅后,新鄭圈被設為秦朝潁川郡。燕國鼎盛時期范圍:山東大部分,河北東北部,遼寧大部分前284---前279

由于齊愍王趁燕國子之之亂,發兵在燕境燒殺擄掠,作城下之盟,繼位的燕昭王發誓向齊國復仇。燕昭王傾王室之資修建黃金臺招賢納士,內既有蘇秦、鄒衍、劇辛之輩匡扶國政,外又有樂毅等名將在遼東秘密訓練20萬燕國新軍,很快燕國國力有了質的提高。

齊愍王趁山東各國攻秦時獨吞宋國,引起各國不滿,燕昭王利用此契機組建合縱,發起五國聯軍向第一強國齊國進攻。

由于樂毅正確的指揮,五國聯軍在濟西之戰擊潰齊國40萬軍隊,剩下20齊新軍作鳥獸散,齊國絕大部分地區迅速被聯軍占領,僅剩即、墨兩城了。伐齊前伐齊后齊滅后,五國分享勝利果實,魏國分得老宋國之地,趙國分得河間之地,楚收復淮北二百里地,秦分地陶郡之地,燕國出力最多,分得齊大部分地區燕國一躍成為地廣三千里,人口最多的戰國第一強國,但維持的時間只有六年趙國鼎盛時期(前280-前260)疆域:河北大部分,山西北部與中南部,河南東北部以及內蒙古陰山以南河套平原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迅速成為東方第一軍事強國向北:北擊匈奴,陰山以南俱為趙地,設五原郡,云中郡,雁門郡向南:接受韓太守馮亭獻的上黨之地(17城)向東:五國攻齊,分得河間之地約五百里。向西:閼與之戰,斬首秦軍八萬戰國后期,趙國成為唯一能與秦抗衡的東方第一大國,領土達二千余里,帶甲六十萬,君臣同心,名將文才輩出。前260年,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戰死五萬,被坑殺四十萬士兵,此次東方六國再無力阻止秦統一的步伐楚國鼎盛時期(前339-前329)疆域:今河南南部,山東南部,陜西東南部,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貴州等,幾乎整個南中國楚威王時期,楚國占領南中國大部分土地。地廣五千里,成為戰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向東:滅掉越國,占領長江下游平原向西:滅巴國,占領長江上游向北:盡滅淮泗小國,占領淮河流域向南:令百越部落稱臣,實行類似羈縻統治楚國全盛兵力約50-60萬,但楚國軍政被“屈、景、昭、靳、項”五大世族把持,楚軍十之六七由世族分掌。王族是楚國最大的執政族,但國君最多只能調動十余萬兵力。這是楚國北上爭霸常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秦國未崛起,魏國新敗,齊國未攻宋的數十年里(前339-前311),楚是天下第一強國附加

韓趙魏三大國乃分裂自晉國,可見晉國在春秋時期是絕對體量的超級大國。晉國極盛之時(紅色部分)擁有今山西全部,河北東北部、中南部,河南北部,地廣三千里。紅線所劃部分是三晉(韓趙魏)在戰國時期除所分本土外擴張的領土。不比晉國本土少。很多人認為晉國是春秋戰國歷史中最強諸侯國,認為可一統戰國,其實是一種誤區。晉國全盛之時未必比所分裂出來的魏國強。首先晉國處于春秋,人口與體制可組織的兵力遠不如中等戰國,國家的凝聚力低下,未有攻滅一個諸侯國的實力。韓趙魏從晉國分裂出來,解放其各自發展與戰爭的實力,比生于安樂的晉國更加強大晉國:全盛時期兵力不逾二十萬,民不滿三百萬戰國“第八強”--越國瑯琊廣陵朱方吳(姑蘇)會稽

春秋晚期,越王勾踐滅霸主吳國,北上中原橫行淮泗,成為春秋最后最后一任霸主。越國疆域縱向長度近兩千里,越國國都從最開始的會稽,到姑蘇,到廣陵,最后到今山東的瑯琊,遷都長度亙古難尋。

戰國早期,越國帶甲十五萬,民逾百萬,是一個大國,但越國王室自勾踐后接連發生內亂,連續四代國君死于篡位,使越國不斷衰敗,最后被楚國所滅。因此歷史上沒有將這個偏居江東的越國列為戰國第八強。秦國鼎盛時期(前221-前207)楚霸戰國(前207-前202)作者定義項羽滅秦,分天下為十八個諸侯國,自立西楚霸王,王梁楚九郡。七大戰國被分割成零碎的諸侯國楚四分:西楚國(九郡),九江國(兩郡),衡山國(一郡),臨江國(三郡)秦三分:塞國(一郡),雍國(兩個半郡),翟國(一郡)齊三分:齊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