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_第1頁
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_第2頁
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_第3頁
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_第4頁
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近年來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行業技術和設備改善

一、中國化纖產量穩步上升中國化纖工業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中國化纖工業也步入一個快速增長期。主要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快速增長,二是成績顯著。特別是近十幾年來,我國化纖生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世人矚目的成就。90年代中后期,三資企業、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中國化纖工業的總量又上了一個新臺階。近20年化纖年平均增長15%,2000年化纖產量為694×104噸。1981年以來,中國化纖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20年來,產量翻了4番,特別在“九五”期間發展最快,1998年中國化纖產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中國化纖產量已占世界24%。特別是“九五”期間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7.1%,增長速度驚人,為世界第一。2000年中國化纖產量為694萬噸,占國內紡織纖維比例達到57.8%。2001年產量達到828.3萬噸,產量同比增速達18.4%,化纖已成為最重要的紡織纖維原料。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分析,2003年1-11月,我國化纖產量持續增加,產銷略有增加,庫存量減少。11月份產大于銷,與10月份相比,產量增加4.86%,產銷率減少8.35個百分點,庫存量增加5.58個百分點。各類品種化纖銷售價格均呈上升態勢,尤其是粘膠短纖維和滌綸短纖維上升幅度較大。2003年1-11月,我國累計生產化學纖維1049.52萬噸,同比增加17.59%。其中:粘膠纖維71.24萬噸,增加16.90%;合成纖維966.86萬噸,增加17.71%。11月份全國化纖產量113.71萬噸,同比增加19.61%,比10月份增加4.68%。從人均纖維和化纖消費量兩項指標來看,中國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人均纖維消費量從1980年的3.3kg上升到2000年的6.6kg,翻了一番;人均化纖消費量也從1.4kg提高到3.7kg,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kg,但與世界化纖發達國家的8.1kg比還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國的化纖增長速度也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反映在我國化纖產量占世界化纖產量的比重迅速從1960年0.3%,提高到1995年15.5%。2002年化纖產量高達991萬噸,占世界化纖產量的比重達29.4%。2002年世界纖維產量增長4.5%,達到了5600萬噸,人均年消費纖維9kg?;瘜W纖維在世界纖維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所占比重達60%,生產增幅為6%,產量達到3370萬噸。其中長絲纖維生產增幅為6.7%,產量達到1800萬噸,短纖維生產增幅為5.3%,產量達到1570萬噸。所有化纖品種都為增產做出了貢獻,但聚酯纖維的貢獻度特別大,增幅為7%,達到2100萬噸。近幾年,中國化纖工業仍在高速地發展,2003年化纖產量已經達到1,181萬噸,增速高達19.2%,占世界總產量的37.4%,是全球化纖產量第一大國。但中國化纖產量仍不能滿足中國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每年仍然需要大量進口,2003年,化纖進口185.8萬噸,增長速度達8.1%。2004年中國的化纖產量已達1386萬噸,同比增長21.2%,占世界總產量的份額已達40.1%。同期世界總產量為3456萬噸,同比增長8.9%,其中第二、三位臺灣地區和美國分別占9.6%和8.4%,和中國大陸的差距正在拉開。中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中國紡織加工能力的需求和巨大的紡織消費市場空間,這是一種典型的內需型的發展模式。這種內需型的結構特點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改變,每年仍需進口較多的化學纖維,進口估計將維持在10%的年增長幅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投資結構的優化,化纖行業所處地位及內部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紡織工業所使用的原料構成中,化纖在我國紡織品總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已由1999年占我國紡織品纖維加工量的54%提高到2002年的65%,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料。差別化率由1999年的平均20%提高到2002年的45%以上,企業技術裝備先進程度、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均有明顯提高,對帶動我國化纖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企業結構上,化纖工業在調整和發展過程中,加大改革、改組、改造的力度,實現資產存量的重組和優勢企業的擴張,使一些企業增加了活力,提高了效益。目前,我國化纖工業隨著數量增加和規模擴大,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品種效益型轉變?;w品種規模日趨完善,內部管理及標準化工作日益加強,產品質量穩步上升。但是,與此形成明顯對照的是化纖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專業人員知識更新率跟不上市場變化發展;近幾年我國化纖產品及原料價格存在較大的波動,使整個化纖行業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二、化纖行業的技術及裝備狀況經過20多年的建設,我國的化纖技術裝備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八五”期間,化纖技術裝備的改造和更新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化纖生產企業組織結構得到調整。產量在5萬噸以上的企業,由1999年的22家上升到2002年的57家,平均規模超過10萬噸/年。形成了一批管理水平高、生產規模合理、經濟效益好的行業排頭兵企業。2.化纖產品結構調整有了明顯成效。直接紡滌綸長絲新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纖維出口量由1999年的8.8萬噸,增加到2002年的24.1萬噸,增量均為1.8倍,特別是高性能的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新品種發展迅速,提高了我國紡織面料質量水平、花色品種和附加效益。3.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創匯增長較快。1999年,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為151.8億美元。2002年化纖紡織品及服裝出口額達到200.5億美元,3年出口量增加32.1%。4.化纖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w工業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成為紡織大國、紡織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產品開發能力、技術水平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化纖產品在國防、交通、能源、水利等產業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5.紡織企業綜合效益升級。通過實施國債技改項目,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綜合實力和整體優勢明顯增強,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形成了一批像儀征化纖集團、洛陽石油化纖集團、黑龍江龍滌集團、浙江恒逸集團、吉林化纖集團、新鄉白鷺集團、江蘇吳江絲綢集團、煙臺氨綸集團等行業骨干企業。隨著我國人民消費能力的大幅增長和出口的需要,今后化纖工業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預測,“十五”期間,中國的人均纖維年消耗水平將由現在的5.5公斤提高到7.5公斤。從化纖諸品種發展情況看,滌綸纖維發展最快,1990年時生產能力為125萬噸,是1985年的2.2倍,至1995年有效產能已達200萬噸,比1990年增長60%;錦綸的生產能力1994年為27萬噸,比90年增長近一倍;腈綸的有效產能1995年為30萬噸,丙綸為20萬噸;國內外市場需求廣泛的粘膠纖維近幾年在我國發展速度較慢,1995年有效能力為45萬噸。目前,我國粘膠生產能力占化纖能力的10%左右,與國際平均水平接近。在合成纖維中滌綸的比重已占到合成纖維的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滌綸中滌綸長絲又是發展最快的,其比重已超過短纖,但錦綸和腈綸的數量明顯不足。從生產能力布局分析,1994年生產能力在10萬噸以上的省市僅7個,合計生產能力240萬噸,占全國生產能力的74%,并多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所占比例甚少。這是因為化纖工業屬資金、技術密集性產業,東部地區發展相對快一些。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2001年有12個省市擁有年產5萬噸以上的化纖企業,分布稍趨合理。從效益角度看,化纖作為新興的紡織原料工業,在紡織工業中已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作為技術密集型、高勞動生產率的行業,化纖工業近十年來為扭轉紡織全行業虧損局面作出了突出成績,在全紡織行業百家利稅大戶中,化纖企業占了50%,前十名中化纖企業占了多數。行業的市場供求情況,隨著國際經濟區域化的發展,世界紡織品生產也形成了亞洲東部、歐洲西部和北美洲各具特征的三大區域。但畢竟我國化纖工業由于底子薄、發展時間短,國產設備技術質量水平跟不上,除部分滌綸長絲企業及新建大中型企業外,導致多數化纖企業的工藝技術落后、設備陳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