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3課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秦統一的原因、過程和意義,學會運用時空定位分析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2.通過深度學習,認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重點掌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內容、特點、影響,學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3.通過延伸學習,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和教訓,學會運用唯物史觀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它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結束了領主封建制,創立了實行中央集權制的帝國;第二次發生于1911年,它結束了帝國,建立了民國;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政權。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歷史是延續的,但永遠是變的,因革損益,隨時而異,其間僅有緩速顯晦之別。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1.通過自主學習,了解秦統一的原因、過程和意義,學會運用時空定位分析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2.通過深度學習,認識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重點掌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內容、特點、影響,學會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3.通過延伸學習,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和教訓,學會運用唯物史觀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學習目標:研究學習秦朝歷史的資料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春秋戰國秦朝(前770-前476年)(前475-前221年)(前221-前207年)西陲立國變法強國統一帝國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秦國歷代國君(方國-諸侯國-王國-帝國)即位順序君主稱號姓名在位年數在位時間身份*非子嬴非43年前900年-前858年惡來五世孫*秦侯嬴侯10前857年-前848年秦非子之子*秦公伯嬴伯3前847年-前845年秦侯子*秦仲嬴仲23前844年-前822年秦公伯子*秦莊公嬴其44前821年-前778年秦仲長子1秦襄公(立為諸侯)嬴開12前777年-前766年秦莊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9秦穆公嬴任好39前659年-前621年秦德公子,秦成公弟25秦孝公嬴渠梁24前361年-前338年秦獻公子26秦惠文王(秦惠王)嬴駟27前337年-前311年前324年改元秦孝公子27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蕩4前310年-前307年秦惠文王子28秦昭襄王(秦昭王)嬴則/嬴稷56前306年-前251年秦惠文王子,秦武王弟29秦孝文王嬴柱3日前250年秦昭襄王子30秦莊襄王(秦莊王)嬴異人/嬴子楚(嬴楚)3前249年-前247年秦孝文王子31秦王政嬴政25(當秦王的時間)前246年-前221年秦莊襄王子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學習任務一: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秦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的原因和條件。材料1.亂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偌,眾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呂氏春秋》材料2.

關中為沃野,無兇年。——《史記》材料3.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危諸侯。——《戰國策》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

材料4

材料5

材料6

材料7

材料8

王道VS兵道VS霸道

戰國中期,魏襄王和孟子曾就中國的未來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對話。魏襄王問孟子∶"天下怎樣才能安定?"孟子回答說∶"統一才能安定。"魏襄王又問∶"誰能統一天下?"孟子說∶"不嗜殺人者能統一天下。

孟子深刻洞悉歷史大勢,指出統一才是當時中國的唯一出路也道出了人民渴望統一的心聲。然而,"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卻只能是孟子的理想。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下,戰爭是實現統一的唯一途年和手段。——摘自卜憲群總撰稿《中國通史》解說詞

材料9.

材料10.

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1)長期戰亂給社會帶來巨大災難,人民渴望安定統一。(2)各地域經濟的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帶來的阻礙。(3)秦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4)秦王勵精圖治,廣納賢才,吏治較為清明。(5)商鞅變法后,秦尊奉法家,獎勵耕戰,國家日益強盛。(6)采取遠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必然性可能性1.原因和條件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2.過程(師出有名VS師出無名)BC230-221年東滅六國BC215年北擊匈奴BC218-214年南征嶺南BC221年

管轄西南

韓、趙、魏、楚、燕、齊基本實現統一大將蒙恬、收回河套,修筑長城、修建直道。開鑿靈渠,設置三郡。開辟“五尺道”,任命官吏,加強控制。2.過程(師出有名VS師出無名)從“諸侯卑秦”到“秦并天下”(軍事統一)

材料11.

材料12.

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學習任務二:閱讀教科書第一目“秦的統一”第四段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秦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秦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其他“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

行政軍事(虛設)

監察(副丞相)大權獨攬任免官員宮廷警衛宮門衛戍宮廷車馬皇室事務司法刑獄農賦財政工商稅務皇室財務民族外交祭祀禮教中央官制奉常郎中令衛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太仆中尉將作少府京畿治安宮殿營建互不相屬互相牽制1.制度推廣與創新(制度統一)

“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

材料13.

御史大夫太尉皇帝丞相諸卿郡縣鄉里亭基層具體事務郡守、郡尉、監御史縣令\長地方官制監察軍事

行政地方具體政務1.制度推廣與創新“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

材料14.

分封制和郡縣制有何區別?為什么秦朝廢除了分封制,采用郡縣制?官員身份選官標準產生方式任職時間經濟來源管理程度集權程度貴族—官僚血緣—才能世襲—任命終身—任期采邑—俸祿較差—較強較弱—較強1.制度擴張與創新“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

材料15.

一、政治制度:【選必一:第1課第二子目】

秦的統一,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丞相和諸大臣聽命于皇帝,一切政治、軍事、法律事務的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秦朝在中央建立了以公卿為首的一套官僚機構。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統領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太尉是最高武官,掌軍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協理國政,掌管圖籍、文書,同時又是最高監察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國家各種政務和皇室事務的卿,泛稱“九卿”。九卿下設若干部門,處理具體事務。三公九卿共同組成中央政府,國家重大事務往往由公卿進行廷議,最后由皇帝裁斷。在總結春秋戰國以來“天下共苦戰斗不休”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秦始皇在地方全國推行郡縣制。秦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郡、縣兩級。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設監御史掌監察。秦統一后設36郡,后又不斷調整。郡下設縣或道,根據戶數的多少,置縣令(長)、縣丞、縣尉。郡縣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選必知識鏈接】

材料16.

一、政治制度:【選必一:第1課第二子目】

在秦朝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治理中,文書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秦朝還建立了以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文獻與出土材料均反映秦朝文書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批閱大量文書,不達到一定的數量“不得休息”。【選必知識鏈接】

材料17.

二、官員選拔監察考核制度:【選必一:第5課第一子目】選官:秦統一以后,官員選拔主要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制度,即向官吏學習律令而為官。監察:秦漢建立了以御史大夫為首的中央監察體系。考核:秦漢官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是上計制。每年歲末,各縣、侯國將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等情況匯集到郡國,再由郡國匯總,制成計簿”,上報中央,稱為“上計”。御史參與審核計簿,防止造假。上計考核的結果是官員賞罰的依據。三、法律:【選必一:第8課第二子目】【選必三:第1課

中華優秀文化的內涵與特點】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此后,歷朝法典多以“律”命名。秦漢朝廷還發布法律文吿,稱“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選必知識鏈接】

材料19.

材料18.

四、民族關系:【選必一:第11課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第一子目】秦漢時期的民族關系:秦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歷史的開始。秦朝周邊生活著眾多民族,如東北的夫余、烏桓、北方的匈奴,西北中央機構

的羌、氐,南方的夷、越。秦朝設典客、典屬國等官職來管理民族事務。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長城;南撫夷、越,在今天的兩廣地區設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五、賦稅制度:【選必一:第16課第一子目】秦朝向人民征收極重的口賦,即人頭稅。秦漢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種。秦朝男子17歲起役。秦漢時的賦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賦、人頭稅和徭役。秦朝田賦稅率極高,史稱“收泰半之賦”,也就是要繳納田地產量的三分之二作為田賦。【選必知識鏈接】

材料20.

材料21.

六、戶籍制度【選必一:第17課第一子目】

公元前375年,秦獻公“為戶籍相伍”,即以五家為“伍”的辦法編排戶口。《商君書》說:“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這是指無論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記。秦朝的戶籍實行分類登記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戶籍外,還有宗親貴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賈的市籍等。【選必知識鏈接】

材料22.

1.秦朝制度推廣與創新(制度統一)

秦朝制度推廣與創新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地方官制郡縣制:郡守和縣令(長)由皇帝任命文書制度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選官制度選官:“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制度,監察:御史大夫

考核:上計制賦役制度田賦、人頭稅和徭役戶籍制度實行分類登記制度、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賈的市籍“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一)秦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2.鞏固統一的措施(經濟文化統一)(1)編制戶籍、統一法律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有關秦律的竹簡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有關秦代戶籍的竹簡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經濟文化統一)

材料23.

材料24.

經濟文化措施:【選必二:第7課第一子目】

秦漢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商品的流通。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經濟文化統一)(2)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統一文字:便利國家政令的發布和民間文化的交流統一貨幣:解決了賦稅征收和流通的困難,方便經濟交流統一度量衡:解決各地換算之間的困難,便利經濟的發展。統一車軌:車子兩輪間的距離統一為6尺,便利了交通和商品運輸。

材料25.

材料26.

學習任務二:閱讀教科書第一目“秦的統一”第四段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秦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秦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措施政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監察制度、文書制度等經濟統一貨幣、度量衡等文化統一文字、法律等軍事北擊匈奴、修建長城、征服南方越族、控制西南夷等其他統一車軌、編制戶籍、遷徙六國貴族豪強、整頓社會風俗等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1.中央君主權力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權力的尚未集中到秦朝君主集權的“皇帝制”。2.地方權力由分散獨立到集權:由獨立性較強的分封制到集權于中央的郡縣制。3.由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由商周時期的貴族世襲到秦朝官員由皇帝任命。4.大一統:從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觀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統,地域上真正的統一,思想上的統一,經濟文化層面的統一,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真正形成。周秦之際社會的轉型一、秦的統一學習任務三.總結并理解秦朝建立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影響。秦朝形勢圖1、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2、建立了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3、幅員遼闊,奠定了后世的基本疆域版圖。4、確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沿用,影響深遠。歷史名人評價秦始皇司馬遷在《史記》認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西漢政論家主父偃認為:“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西漢名臣桑弘羊在論著中評價秦始皇“功如丘山,名傳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論》指出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毛主席對秦始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曾說:“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超過他的。”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千古一帝VS暴君)

材料27.

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說說秦朝暴政的具體表現有哪些?簡要說明1.窮奢極欲,大興土木2.求仙訪藥,動眾巡游3.開疆拓土,修筑長城4.徭役沉重,刑罰嚴苛5.焚書坑儒,鉗制思想……秦始皇焚書坑儒修阿房宮泰山封禪修建長城秦陵兵馬俑秦朝肉刑

材料28.

(千古一帝VS暴君)“赭(zhě)衣(囚服)塞路,囹圄(língyǔ)成市(監獄像市場),天下愁怨,潰而叛之。——班固《漢書·刑法志》

材料29.

前221前209前207秦統一陳勝吳廣起義

材料30.

前210秦二世繼位前206-前203楚漢戰爭漢朝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