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_第1頁
論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_第2頁
論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_第3頁
論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_第4頁
論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3級英語班王鵬飛1133000201淺談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13英語王鵬飛201

淺談維新派教育思想對中國現代初等教育的影響摘要:維新派教育思想是以變法維新為目的,以西政思想為指導,以教育改革為手段,企望通過大量吸收新學來達到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局部改良。而這也證明了近代中國真正意義上接觸西方資本主義始于維新派的戊戌變法。而此時,西方一些相對于當時中國清朝的較先進的教育思想也同時進入中國。普及教育思想、倡女學、學制改良等等對當時的初等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這些,對現今的初等教育仍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關鍵詞:維新派教育思想初等教育影響提出普及教育思想,開創新式教育先河維新派認為教育興則國興,教育衰則國亡,他們將教育的興衰與國家的興亡、與變法的成敗緊緊聯系在一起了。[[]丁平一,[]丁平一,《論維新派教育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第20卷,第1期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與洋務派推行新教育、幼童留美、大臣赴歐是為了維護傳統學說和封建統治為目的不同,以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嚴復(1854─1921)等人為代表的維新派為提升國民素質,進一步提升國家實力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早在《公車上書》中,康有為就通過列舉和比較世界各國的發展與教育之間的微妙關系,提出了“才智之民多則國強,才智之士少則國弱。”為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礎。此外,梁啟超也提出了“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明確指出教育的重要性,而由此引發的“開民智”與“興民權”的大討論得出了權生于智,欲伸民權就必須先廣開民智即對百姓施行普及教育。而民智提升而表現出的新的國民不再是忠于封建統治的傀儡,而是具有嶄新的思想道德與精神品性,擁有強健的身體,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且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而這三方面要求的提出就是當今時代判斷能力的“德、智、體”。古代中國封建教育是為封建統治服務而產生的,受儒家思想倫理綱常思想的禁錮,中國古代近2000年來雖有王朝的覆滅更迭但其教育的基本教材均是以四書五經為主。而維新派的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意味著中國教育教材的改革,教育的主體不再局限于四書五經、倫理綱常,而是面向生活、學習、科學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習為主。而這也可以說是近代中國教育所提出的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的前身。此外,封建歷史中,教育往往與王公貴戚相關聯。富家子弟學于私塾,皇室宗族習于家庭教育有“先生”即家庭教師單獨授課抑或如國子監等專門授課機構。平民百姓尤其窮苦家庭子女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法提供教育的,因此大多可謂是自學成才。且無論自學抑或講學內容大多是儒家、道家等為維護封建統治而建立學說或者固定的詩詞古文。而維新派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可謂是為中國現代教育走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在維新派之前,中國可謂并無正統的初等教育之說,兒童的教育大多在家庭中進行且教學內容單一甚至沒有初等家庭教育。而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明確提出幼兒進行家庭或幼稚園教育,兒童進行小學教育。并對入學時期年齡,學習時間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對學習的知識也進行了修改和擴張。所以,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中國初等教育的形成。提倡女學、幼學以及師范教育,開啟近代中國初等教育大門在《變法通議·論女學》中,梁啟超提出了“欲強國必由女學”的理論,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梁啟超列舉了世界各國之女學狀況,并指出,“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不戰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學次盛者,其國次強,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學衰,母教失,無業眾,民智少,國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0頁除女學外,維新派極為重視兒童教育,認為“人生百年,立于幼學”,所以,在《變法通議·論幼學》中,詳細地闡述了兒童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問題,并十分贊同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所實行的兒童教育方法,認為這些國家所實行的“先識字,次辨訓,次造句,次成文”的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序,十分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而相比較中國當時的未嘗識字即先授經,未嘗辨訓、造句即要作文的兒童教育程序無疑是本末倒置。針對如此糟糕的初等教育現狀,梁啟超甚至還為八歲至十二歲的兒童擬定了一個功課表。此外,維新派還意識到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教師專門培養問題。1896年;梁啟超寫了《變法通議?論師范》這是中國近代首次專文論述師范問題,認為“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認為師范是教育的根本和核心問題,開始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教師專門培養問題。由于當時中國教育現狀是傳統學校教師多不通六藝,不讀四史,更不知西學;新式學堂聘請的外國老師在語言、費用、效率、業務、態度等方面都不盡人意。所以,維新派主張同時設立小學和師范學堂,通過專門學校的形式培養滿足現實需要的教師。也就是在這時中國師范教育開始有了正式的系統化的培訓機構和體制,而這也為初等教育教師的培養以及促進初等教育步入正軌奠定了基石。自此,中國的初等教育與女童教育才可謂是從封建主義的統治下解脫出來。維新派倡女學思想的提出可謂是當代女童教育的鼻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維新派為國人對于初等教育和女童教育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學制改革,現代教育體制初現中國古代一直推崇于通過科舉考試為鞏固封建統治選拔人才,而維新派則認為“八股教育造成中國農、工、商、兵、婦各界都乏有讀書人,而士人又學非所用,造成官不能治國,農不會種田,工不知生產,兵不能御敵,婦女不以理家。因此變法之本在育才,育才又須興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中外教育簡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外教育簡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55頁在提出廢科舉的同時維新派還根據人的身心發展建立了一套新的學制:5歲以下為幼兒期,此時幼兒可根據家庭經濟情況和孩子自身情況等選擇送孩子接受系統的幼稚園式教育或者家庭教育;6─13歲為兒童期,兒童必須進入小學接受正規系統的小學教育并有專門專科老師進行授課;14─21歲為少年期,可接受中等教育或師范、實業教育;22─25歲為成年期接受大學教育,并細分為文、法、師范、醫理、工、農、商等科并建立專門的院系進行授課。不難看出此時的學制已經初具現代法定學制的規模,而且最重要的是將初等教育納入學制之中,使初等教育有了真正明確的地位與價值。學制改革打破了禁錮中國教育發展幾千年來的封建教育制度,開啟了全民學習的時代,創立了適應中國發展的新學制。而與此同時也打開了國人對教育事業的新的認知。自此,中國近代教育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中國近代的教育思想也初步形成。小結:在古代中國封建統治下初等教育的發展可謂極其緩慢和混亂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停滯不前的。而維新派的教育思想為初等教育的發展可謂做出了巨大貢獻。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向國人打開初等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大門。其次,倡導幼學和女學使國人開始重視初等教育和女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初等教育的正確教育方法。最后,廢科舉改學制正式讓初等教育登上了中國教育的舞臺,自此初等教育在教育領域有了自己的地位。國人也開始重視初等教育,中國近代初等教育的思想和體制也已初步形成。可以說,維新派的教育思想對中國初等教育的發展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參考資料:1、單中惠,杜成憲,中外教育簡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版2、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年6月版3、丁平一,論維新派教育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第20卷,第1期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4、金慶惠,晚清早期維新派的婦女解放思想,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114-1205、叢靜,維新派教育思想的時代特色和歷史地位,教育科學,1996年3月:56-586、馬小朝;林春城,洋務派、維新派中體西用的思維結構,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46-487、秦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