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福建省莆田二中、仙游一中2023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中國商代青銅器鑄造用的是復合陶范(模子),與西方文明古國(包括印度)采用的失蠟法,完全是不同的傳統。而且商周文化還有個獨有特點,即殷代玉石雕刻,是其他古文明所沒有的。據此可知,中華文明()A起源具有原生性特征 B.自成體系、別具一格C.優于其他地區的文明 D.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答案】B【解析】從材料“中國商代青銅器鑄造用的是復合陶范(模子),與西方文明古國(包括印度)采用的失蠟法,完全是不同的傳統”和“殷代玉石雕刻,是其他文明所沒有的”可知,中華文明自成體系、別具一格,B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中華文明起源于石器時代,排除A項:材料中是在表述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不同,并沒有比較優劣,排除C項;“多元一體”是指中華文明內部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文化各具特點,但各民族又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共同鑄就了中華文明,而材料所論述的是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的比較,且未涉及吸收外來文明的現象,排除D項。故選B項。2.夏商周三代屬于中國歷史上的早期國家。以下史實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甲骨文中對周的記載既有商王可以“令周”,即周是商的屬國也有“伐周”,即周為商的敵國商王是最高統治者,官僚機構形成B《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商代統治者秉承民本思想,治理國家C湖北毛家嘴、洛陽下瑤村西周早期遺址都出土了青銅面(掘土的農具),江蘇破山口西周墓葬出土一件刃口鋒利的青銅鐮西周時普遍使用青銅農具D周公平定殷商舊部叛亂后,把反周的商族遺民遷到今洛陽附近并將王室子弟分封到這里,作為周的屏障周推行分封制,以鞏固統治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周推行分封制,鞏固統治,D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官僚機構形成,排除A項;史實是商朝治理國家的思想是注重神權,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項;在一些地方出土了青銅農具不能說明西周時普遍使用青銅農具,排除C項。故選D項。3.據如表可知,當時()唐朝貞觀和天寶時江南人口數量表州名貞觀十三年(639年)人口數天寶元年(742年)人口數增長率(%)婺州228990707152208.8常州111606690673518.8蘇州544716326551061.4杭州1537205859632812湖州76430529589592.9越州124010477698285.2A.江南的經濟發展趨向于不平衡 B.南方粗放型經濟需要大量人口C.北方戰亂引起了人口向南遷移 D.江南地區的人地矛盾日益明顯【答案】A【解析】根據表格數據,江南地區的人口數從639一742年呈現大幅上升趨勢,其中常州、蘇州、湖州增長率大于500%,婺州、杭州和越州的人口增長率大于200%,小于500%,增長率的差異反映出經濟發展趨向于不平衡,A項正確;唐代出現曲轅犁,注重精耕細作,并不是粗放型模式,排除B項;安史之亂引起北民南遷,而其爆發時間是在755年,晚于天寶元年(742年),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江南地區的耕地情況,僅憑人口數量無法體現人地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4.黃宗羲早年在《留書》中,斥責清朝為偽朝,后期所作的《明夷待訪錄》中取消了對清人的責罵,晚年時稱清朝為“國朝”。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黃宗羲躋身統治者行列 B.滿漢民族矛盾的消除C.清政府統治政策的調整 D.“康乾盛世”的出現【答案】C【解析】清朝前期,統治者逐漸調整統治政策,發展生產、振興儒學文化,加強了知識分子對清王朝的認同,題干中“黃宗羲”對待清王朝態度的變化即為其具體體現,C項正確;明朝滅亡后,黃宗羲拒不仕清,排除A項;B項中“消除”的說法過于夸大化,排除;黃宗羲在康熙統治年間去世,排除D項。故選C項。5.1846年,上海的進口貨值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減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雖有回升,但極不穩定,一直到1854年還沒有恢復到1845年的水平。這可用于說明,進口貨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B.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C.促使傳統手工業的恢復 D.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答案】D【解析】鴉片戰爭后,上海逐漸成為中外貿易的中心,但是上海進口貨物值不斷下降,這必然會使列強認為并未打開中國市場,因此進口貨值的下降成為列強進一步侵華的借口,D項正確;進口貨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國貨物不進入中國,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經濟的解體,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上海逐漸取代了廣州貿易中心的地位,這意味著在當時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備更加優越的對外貿易條件,因此上海進口貨值的減少并不能導致西方商品傾銷重心轉移,排除B項;進口貨值的下降和傳統手工業的恢復二者之間不存在因果聯系,而且外國商品進入中國沖擊了傳統手工業,排除C項。故選D項。
6.下表所示為晚清北洋水師軍官和綠營軍官平均月俸對比情況(單位∶銀兩)。官職(軍銜)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綠營217.14167.6398.1261.9452.6133.4524.33144.5北洋水師700330270220200130806040北洋水師軍官月俸安排()A.表明北洋水師官兵素質較高 B.吸引了優秀人才參加海軍C.體現了清廷加強海防的決心 D.凸顯了對新式人才的重視【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晚清軍事改革。據材料可知,北洋水師軍官的薪俸遠遠高于同等級的綠營軍官,這凸顯了清政府對新式人才的重視,D項正確;薪俸數額多并不一定意味著官兵素質高,排除A項;當時的海軍人才匱乏,主要是通過洋務學堂和留學教育培養,海軍人才稀缺難得,因此清朝廷才用高薪俸優待他們,而不是為吸引人才參加海軍,排除B項;清朝廷給北洋水師軍官高薪俸,是因為他們是新式人才,僅憑此不能得出清廷有加強海防的決心,排除C項。故選D項。7.1727年中俄簽訂《恰克圖條約》,形成以恰克圖為中心的中俄邊境互市,茶葉逐漸成為恰克圖市場上的主要商品。19世紀五六十年代,恰克圖市場上的茶葉價格持續停留在較高的價位。這主要是由于()A.中國茶葉主產區出現了長期的戰亂 B.英國主導了東西方的茶葉貿易C.自然經濟在中國依然占據主體地位 D.中俄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世紀五六十年代,恰克圖市場上的茶葉價格持續停留在較高的價位”可知,19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因此茶葉停留在了較高的價位,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俄茶葉貿易,不屬于東西方貿易,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出自然經濟的主導地位,排除C項;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交戰雙方是中國和英美法俄,排除D項。故選A項。
8.1895—1898年間,全國成立的學會有103個。時論稱“學會之風遍天下,一年之間,設會數百”,“各省從風,州縣并起,不可指數”,以“使海內學人聲氣相通”“聯結講求”,傳播新知。這反映了當時()A.維新思想為主流思潮 B.“中體西用”實踐的破產C.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 D.民主革命團體蓬勃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895—1898年間中國成立了一百多個學會,當時成立的學會既有政治性的,也有學術性的,還有兼而有之的,雖性質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即結合群力群智,救民族于危亡,反映了當時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C項正確;維新思想在當時只是興起,并未成為主流,排除A項;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標志著“中體西用”實踐的破產,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學會,不屬于民主革命團體,排除D項。故選C項。9.庚子事變后,伴隨著新政的推行,西學東漸的進程大大加快了。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各類學校均應開設地理課程,讓國人了解中國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清政府的這一措施()A.沖擊華夷觀念 B.開始學習西方 C.激發民族意識 D.喚起民眾愛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伴隨著新政的推行,西學東漸的進程大大加快了”、“規定各類學校均應開設地理課程,讓國人了解中國只是世界的一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庚子事變之后,清政府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再堅守“天朝上國”的觀念,而是認為“中國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這一變化沖擊了傳統的華夷觀念,A項正確;B項錯在“開始”一詞,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識,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喚起愛國意識,排除D項。故選A項。10.武昌起義爆發時,江蘇議局議長、企業家張謇仍在為中國的和平改良而奔走;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任命張謇為袁世凱內閣的“農工商大臣”,張謇卻發表辭職通電,將政府“幡然降諭,許認共和”作為自己出仕的條件。張謇態度的轉變反映了()A.官僚企業家的投機性 B.清廷腐朽本質的暴露C.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 D.袁世凱復辟不得人心【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武昌起義爆發時,江蘇議局議長、企業家張謇仍在為中國的和平改良而奔走”可知這一時期張謇仍對改良道路抱有希望,而根據材料“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任命張謇為袁世凱內閣的‘農工商大臣’,張謇卻發表辭職通電,將政府‘幡然降諭,許認共和’作為自己出仕的條件”可知武昌起義爆發一個月后,張謇從支持改良轉向支持共和,結合所學可知革命形勢的發展,走向共和已成定局,改良道路已然行不通,C項正確;張謇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不論是支持改良還是支持共和,都主張走資產階級代議制的道路,并未發生政治立場的轉變,排除A項;清廷腐朽本質在一系列對外不平等條約及預備立憲中早已暴露,排除B項;袁世凱復辟時間為1915年—1916年,與武昌起義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1.據江蘇省淮陰縣1912年調查:漁溝鄉有私塾38處。縣城亦有數十處,是公辦小學的五六倍。江蘇《吳江縣志》云“民國建立后,新式學堂逐漸推廣,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數私墊開始仿學校設置國文、算數等科,分堂講授。”據此可知,當時江蘇地區()A.近代教育呈現出新舊雜陳的特點 B.政府較為重視近代教育的發展C.私塾教育阻礙了新式教育的發展 D.教育擺脫了從屬科舉制的地位【答案】A【解析】考查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根據材料可知,在20世紀初中國新式學堂推廣的同時,私塾仍大量存在;但是一些舊式私塑仿新式學堂設置國文、算學等科目,這體現出近代教育新舊雜陳的特點,A項正確。材料未反映出政府的作用,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隨著形勢發展,私塾設置了國文、算數等科,成為新式教育的補充,排除C項;1905年,科舉制已被廢除,排除D項。故選A項。12.如表為20世紀初中國各界人士的部分言論。這些言論表明人物發表時間言論麥孟華(康有為的學生)1900年故今日欲存中國則惟有組織新中國而已,新國不立,則不和固亡,和成亦亡,瓜分固亡,保全亦亡梁啟超1902年成立“大中華民主國”,第一任總統為羅在田(暗指清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浩),第二任總統為黃充強(寓意炎黃子孫能白強)柳亞子1904年“打倒舊政府,建設新中國",實現自由、獨立.”徐錫麟1905年毅然以光復為職志,知斷中國非大破壞不為功A.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 B.時代變遷影響國家觀念C.資產階級各派別思想趨于統一 D.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指日可待【答案】B【解析】材料20世紀初中國各界人士的部分言論反映了知識分子在這一歷史時期提出了的“新中國”構想,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民主共和成為時代潮流,排除A項;資產階級各派別思想趨于統一說法太絕對,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指日可待,排除D項。故選B項。13.1921年10月,莫斯科東方大學成立中國班,開啟革命留學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國班學生家庭統計情況,其反映出()城鎮家庭數量(個)占比(%)農村家庭數量(個)占比(%)工人79.7中小地主、富農4055.6小商人811.1小手工業者34.2職員22.8佃農56.9資本家34.2無田戶、教員45.6合計2027.8合計5272.2A.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屬性 B.中國革命發展的階段特征C.近代革命對象的復雜性 D.近代民族經濟的迅速發展【答案】B【解析】從材料可知,當時在蘇聯學習的中共學生家庭出身,工人、農民占比較少,而中小地主、富農、小商人、資本家等占比較多,這與當時中國正在進行的國民大革命相符合,B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是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這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留學蘇聯學生的家庭情況,沒有提及革命對象,排除C項;材料沒有民族經濟的發展情況,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4.1928年6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擴展到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有50多萬,黨員數量增加到一萬以上。但黨員中工人成分減少,農民數量超過工人同志七倍以上。據此可推知()A.井岡山的革命符合國情 B.全國的革命形勢好轉C.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喪失 D.敵強我弱局面被扭轉【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共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材料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擴展,黨員中農民黨員比重上升,證明井岡山的革命符合國情,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大革命失敗不久,中國共產黨建立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即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根據材料可知,1928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鞏固并發展,但當時全國革命形勢還未好轉,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農民階級是工人階級的同盟軍,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無產階級政黨,材料不能推出黨的無產階級性質喪失,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1928年,敵強我弱的局面沒有被扭轉,排除D項。故選A項。15.1939年舊歷新年前,《新華日報》(華北版)發表文章,提出革命工作者要參與舊歷新年活動,文章提到“舊歷新年又是一個‘家庭團聚’的季節”,軍政部門應該圍繞這一節日主題組織慰問抗屬的活動,給予貧苦民眾物質上的幫助,安排當地士兵回家過年。這一做法旨在A.增強民眾對中共的政治認同 B.凸顯中共開始重視社會動員工作C.推動傳統社會習俗不斷革新 D.促成文化改造為革命的主要方式【答案】A【解析】1939年在抗日戰爭的背景下,中共為團結抗戰力量、鞏固革命政權,利用傳統節日,密切了與群眾的聯系,這有利于開展社會動員,激發民眾對中共的親近感和認同感,A項正確;B項錯在“開始”一詞,排除;材料體現了中共迎合民眾新年家庭團聚的傳統習俗,沒有體現社會習俗的不斷革新,排除C項;材料所述內容并非“文化改造”,排除D項。故選A項。16.1947年12月,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任務》的報告中說道:“由于中國經濟的落后性,廣大的上層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即使革命在全國勝利以后,在一個長時期內,他們在整個國民經濟中,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這說明()A.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B.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C.新民主主義政策實施有其必要性 D.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澤東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提出要認識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當下國情背景中存在的合理性,允許資本主義發展,以穩定國民經濟,這說明了新民主主義政策實施有其必要性,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中國共產黨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大力扶持”說法夸大化,排除A項;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與材料時間“1947年"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看法,并未體現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C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華日報》“七七”社論、代論(注:評論類型)的題目和正文中排名前五位高頻詞。年份高頻詞1938抗戰抗戰建國民眾行政改進1939堅持抗戰團結國共合作妥協投降反共1940困難挑拔離間妥協投降團結進步1941中華民族長期抗戰困難團結民主1942援助困難抗戰團結進步1943敵后作戰團結人民民主生產1944勝利反攻人民敵后民主團結1945中國人民覺醒人民的力量團結民主——摘編自范海龍《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的國際視野及現實啟示》根據材料,首先選取其中的一個時段,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時段高頻詞的出現作出合理解釋。(要求:時段明確,史論結合,解釋合理。)【答案】示例1:時段:1939-1942年。解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在日本的政治誘降政策影響下,國民黨消極抗日,反共投降傾向日趨明顯,不斷制造軍事摩擦。(史實,結論)加上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根據地遭遇嚴重的困難,抗戰形勢十分嚴峻。(史實,結論)在此背景下,1939年到1942年間,“挑撥離間”“妥協投降”“困難”“堅持抗戰”“長期抗戰”“團結”“進步”等成為《新華日報》社論的高頻調。(淺論)這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維護、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堅持長期抗戰的決心。(深論)(總體表述清晰)示例2:時段:1943-1945年。解釋:1943年以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形勢逐漸好轉,法西斯軸心國的力量遭到重大削弱。(史實,結論)敵后抗根據地逐步擺脫了困難的境地,敵后戰場的抗日主戰場地位更加鞏固,戰略反攻即將到來,中國抗戰走向勝利的前景也更趨明朗。(史實,結論)在此背景下,1943年至1945年間,“反攻”“勝利”“人民”“人民的力量”“團結”等成為《新華日報》社論的高頻詞。(淺論)這促進了中華民族的進一步覺醒,堅定了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深論)(總體表述清晰)(附加說明:上述兩個示例的解釋主要圍繞全面抗戰時期國內與國際、黨內與黨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等幾對關系對中國抗戰態勢的影響展開闡述。)【解析】材料呈現出全面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創辦的《新華日報》“七七”社論、代論(注:評論類型)的題目和正文中排名前五位高頻詞。通過材料的高頻詞,可知不同時期國共的關系不同。考生需要結合歷史階段特征,按照要求進行展開歷史敘述。材料涉及1937-1945年全面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抗日狀況及材料高頻詞語進行聯系。比如:時段:1939-1942年。解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后,在日本的政治誘降政策影響下,國民黨消極抗日,反共投降傾向日趨明顯,不斷制造軍事摩擦。(史實,結論)加上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掃蕩”,根據地遭遇嚴重的困難,抗戰形勢十分嚴峻。(史實,結論)在此背景下,1939年到1942年間,“挑撥離間”“妥協投降”“困難”“堅持抗戰”“長期抗戰”“團結”“進步”等成為《新華日報》社論的高頻調。(淺論)這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維護、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堅持長期抗戰的決心。(深論)(總體表述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法用戰爭打破清王朝對《南京條約》“一勞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條約》明確規定條約“以十年為限”,可以“酌量更改”。隨著眼界的打開,清朝君臣對修約逐漸有了新認識。《馬關條約》簽訂后,一些開明的官員紛紛上奏呼吁修約。1898年,總理衙門更是向英國提出“希望修改稅則和條約中的通商各款”,雖未成功但迫使英國正面回應了中國的修約訴求。——摘編自李育民《晚清時期條約關系觀念的演變》等材料二中華民國時期廢除不平等條約大事記時間事件1924年下半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條約的宣言,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群眾性的反帝廢約運動1928年7—11月南京國民政府發起一場同列強“改訂新約”的運動,并先后簽訂《整理中美兩國關稅關系之條約》《中比友好通商條約》等20世紀40年代中國社會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熱潮,國民政府與英美分別簽訂了《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約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民國時期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進程的特點。(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影響從晚清到中華民國修廢條約歷史進程的主要因素。【答案】(1)原因:民族危機加深;國際法的傳入和近代外交觀念的影響;有識之士的提倡;條約文本的相關規定。(任答3點即可)(2)特點:政府積極推動;民眾的廣泛參與;取得一定成效;深受政治運動的影響。(任答3點即可)(3)主要因素: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觀念的轉變;民眾的推動。【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一“英法用戰爭打破清王朝對《南京條約》‘一勞永逸’的愿望”得出民族危機加深;根據材料一“隨著眼界的打開,清朝君臣對修約逐漸有了新認識。”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際法的傳入和近代外交觀念的影響;根據材料一“一些開明的官員紛紛上奏呼吁修約”得出有識之士的提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條約文本的相關規定。【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中國國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條約的宣言,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群眾性的反帝廢約運動”得出政府積極推動、民眾的廣泛參與;根據材料二“國民政府與英美分別簽訂了《關于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關于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得出取得一定成效;根據材料二“南京國民政府發起一場同列強‘改訂新約’的運動”得出深受政治運動的影響。【小問3詳解】關于影響從晚清到中華民國修廢條約歷史進程的主要因素,根據材料和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觀念的轉變、民眾的推動等方面分析作答。1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國人筆下的拿破侖(節選)魏源《海國圖志》(1842年)認為拿破侖是拯救國家于危難的英雄人物,但最終亡于過度征伐。鄭觀應《盛世危言》(1893年)強調國際公法只能約束實力相當的國家。因而無法制止拿破侖發動的戰爭。梁啟超《變法通議》(1896年)認為拿破侖發動的戰爭,促使“歐洲忽生動力,因以革新”。鄒容《革命軍》(1903年)稱華盛頓和拿破侖“為吾同胞革命獨立之表木”。黃興《致趙鳳昌等書》(1915年)“雖以拿破侖之雄才大略,自竊帝位,力削民權,然不久即歸于共和,身流孤島。”茅盾《希特勒怎及拿破侖》(1941年)認為希特勒代表反動力量,而拿破侖代表正義力量。——據劉寶吉《拿破侖的近世中國之旅》等根據上表內容,提出一個看法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看法:時代主題影響拿破侖在近代中國的形象建構。(“時代主題”答為“時代特征”“時代問題”“時代發展特點”“意識形態”等皆可相應給分。)論述:魏源描述的拯救國家危難的英雄拿破侖形象,和鄭觀應強調的國際法不能制止拿破侖戰爭,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對富國強兵和擺脫民族危機的迫切要求。梁啟超、鄒容和黃興等筆下的拿破侖形象則體現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知識分子積極主張進行制度變革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時代主題。茅盾比較了拿破侖和希特勒,強調了拿破侖戰爭因具有反侵略色彩而代表正義力量,反映了抗擊法西斯、爭取民族獨立的時代背景。綜上,拿破侖形象的變化反映了不同時代人們最為迫切關注的時代問題。說明:任答一個對拿破侖的形象描述(或認識或評價)對應一個時代主題(或時代特征)。(形象與時代主題能夠形成合理的邏輯聯系、表述清晰。)答出3個“形象”與“時代主題”即分。其它符合“形象”與“時代主題”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相應給分。示例2看法:拿破侖形象建構受到不同政治立場的影響。(“政治立場”答為“政治主張”“政治觀點”“階級立場”“價值觀念”等皆可相應給分。)論述:梁啟超著重于強調拿破侖戰爭促使歐洲國家變法圖強,其意圖在于強調中國也應通過變法圖強來應對甲午戰爭后嚴重的民族危機;鄒容強調拿破侖對法國革命的貢獻,并將其與華盛頓并列,意在宣傳革命思想,號召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黃興強調拿破侖以帝制替代共和,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最終“身流孤島”,則是出于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捍衛民主共和政分體的政治立場。可見,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影響了近代中國人對拿破侖這一歷史人物的評價、書寫和形象建構。說明:答其它人物的主張與相應的政治立場,持論有據、表述清晰,亦可相應給分。示例3看法:拿破侖形象具有多樣化特征。論述:拿破侖本身是一個人生經歷豐富、評價多元、爭議較大的歷史人物。近代中國人對拿破侖形象的構建受到時代主題影響,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最為關注的現實問題。出于不同政治立場所塑造的拿破侖形象也不一致,書寫者往往通過拿破侖某一方面的政治活動來反映自己的政治觀點。拿破侖形象的多樣化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國人認識的多種視角和對救亡圖存的積極探索。【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服務協議與勞動合同有何關聯
- 2025企業辦公租賃合同范本標準版
- 2025環保設備購銷合同
- 機構合作框架協議書范本
- 2025煤炭買賣合同協議范本
- 設備買賣合同書范本
- 域名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三方委托合同樣本:三方委托合同范本
- 冰球護具轉讓協議書
- 2025年03月湖南婁底市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集中組考公開招聘2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煤礦頂板管理培訓
- 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
- 健身會籍顧問
- 2025年中航證券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半年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事業單位招聘筆試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化工單元操作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煙臺職業學院
- 化肥利用率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知識培訓
- 麻風分枝桿菌感染
- 2025年4月自考13887經濟學原理中級押題
-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五版)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