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_第1頁
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_第2頁
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_第3頁
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_第4頁
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組織學期末復習重點及習題§1組織學緒論【重點知識】1.LM和EM的分辨率光學顯微鏡(簡稱光鏡,LM光鏡下觀察的結構稱顯微結構)分辨率0.2μm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EM電鏡下觀察的結構稱超微結構)分辨率0.2nm是光鏡的1000倍EM的種類①透射電鏡(TEM)電子密度高——色深電子密度低——色淺②掃描電鏡(SEM)2.石蠟切片術取材→固定→脫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3.HE染色蘇木精-伊紅染色(HE染色法)蘇木精為堿性染料,使染色質和核糖體著紫藍色嗜堿性伊紅為酸性染料,使細胞質著粉紅色嗜酸性對堿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親和力中性4.PAS反應過碘酸希夫反應,顯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鏈,紫紅色反應產物為陽性。【重要名詞】1.組織學(histology):研究正常人體微細結構和相關功能的科學。2.組織(tissue):由形態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細胞和細胞外基質構成,組織按一定的規律組成器官。人體有四大基本組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3.HE染色法(HEstaining):為蘇木精-伊紅染色法的簡稱,是最常用的組織學染色方法。蘇木精為堿性染料,主要染細胞核內的染色質與胞質內的核糖體為藍色;伊紅為酸性染料,主要染細胞質和細胞外基質中的成分為紅色。4.嗜酸性(eosinophilic):易于被伊紅等酸性染料著色的性質稱嗜酸性。在HE染色中,嗜酸性通常表現為紅色。5.嗜堿性(basophilic):易于被蘇木精等堿性染料著色的性質稱嗜堿性,在HE染色中通常為藍色。6.胚胎學(embryology):研究人個體發生及發育規律的科學。7.光鏡結構(lightmicroscopicstructure):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構稱為光鏡結構。8.電鏡結構(electronmicroscopicstructure):用電子顯微鏡所觀察到的結構稱為電鏡結構,也叫超微結構(ultrastructure)。9.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mmunohistochemistry):是根據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檢測組織中肽和蛋白質的技術。10.圖像分析術(imageanalysis):又稱為形態計量術(morphometry)是應用數學和統計學原理對組織切片提供的平面圖像進行分析,進而獲得立體的組織和細胞內外各種結構的數量,體積和表面積等參數,從而在定量的角度反映結構和功能的關系。例如,可以使用圖像分析術,獲得肺泡的數量和表面積,腎小體的數量和體積,胰島的數量和其各類細胞的百分比等。§2上皮組織【重點知識】一、上皮組織特點:1、細胞多、間質少,排列密集整齊。2、細胞有極性,有游離面、基底面和側面。3、無血管,營養物質來自于結締組織內的血管,通過基膜滲透,神經末梢豐富。4、有基膜,連接上皮組織與結締組織。5、功能:保護、吸收、分泌、排泄。二、上皮組織的分類被覆上皮——保護腺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三、被覆上皮的分類被覆上皮分類依據--細胞層數及細胞垂直切面形態。四、腺上皮和腺1、定義腺上皮--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腺--以腺上皮為主要構成的器官2、分類a、外分泌腺:分泌部--漿液性腺泡(蛋白質分泌細胞)、黏液性腺泡(糖蛋白分泌細胞)、混合型腺泡。導管部--將分泌物排出至特定部位。b、內分泌腺:腺細胞排列成團、索、網狀,無導管,分泌物為激素。五、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一)上皮細胞游離面:微絨毛、纖毛1.微絨毛(光鏡下看不到)(1)細胞游離面伸出的微細指狀突起,直徑0.1um.(2)組成:細胞膜,胞質,縱行微絲(微絲下端可附著于終末網)(3)形成光鏡下可見的紋狀緣(小腸)和刷狀緣(腎小管)(4)功能:增加細胞表面積,有利于物質的吸收2.纖毛(1)上皮細胞游離面較長突起,長5-10um,直徑約0.2-0.5um,光鏡下可見(2)內部結構(9+2):周圍九組二連微管,中央2條單微管(動力蛋白臂,分解ATP后附著相鄰微管,產生位移或滑動)(3)功能:節律性定向擺動(二)上皮細胞的側面1.緊密連接(又稱封閉小環)(1)位于細胞側面頂端(2)相鄰細胞膜間斷融合,非融合處有極窄的間隙;在緊密連接區,相鄰兩細胞的細胞膜上具有呈格狀的脊,脊脊相互緊貼,細胞間隙消失,無脊的部分可有10-15nm的間隙。(3)屏障作用:阻擋物質穿過細胞間隙。2.中間連接(黏著小帶)(1)位于緊密連接下方(2)細胞間隙里有中等電子密度的絲狀物,胞質側有薄層致密物質和微絲附著,微絲交織組成終末網。(3)黏著作用,保持細胞形態,傳遞細胞收縮3.橋粒(黏著斑)——最牢固(1)呈斑狀;細胞間隙有絲狀物,中央有致密中間線,胞質面有較厚的致密物質成附著板其上有角蛋白絲(張力絲)附著,并成袢狀返回胞質(2)牢固的機械性連接作用,使上皮耐摩擦(皮膚、食管)4.縫隙連接(1)結構:2—3nm細胞間隙,內有許多間隔相等的連接點;細胞膜中有許多分布規律的連接小體對接,食腔連通(2)功能:小分子物質可通過,是相鄰細胞的增殖分化,代謝、功能同步化(常見于心肌細胞之間,平滑肌細胞之間與神經細胞之間(3)連接復合體:上述4種連接中2個或2個以上毗鄰存在,叫做連接復合體(三)上皮細胞的基底面1.基膜(1)上皮細胞基底面與深層結締組織之間形成的薄膜(2)LM:HE染色呈粉紅色(見于少數上皮細胞)(3)EM:基板+網板基板:緊貼上皮細胞基底面的一薄層透明質和其下的密度高的致密層構成(透明層+致密層)——上皮細胞分泌網板:網狀纖維+基質有時有少許纖維(4)功能:支持與固著半透膜,有利于物質交換引導上皮細胞移動影響細胞分化2.質膜內褶(1)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折向細胞質所形成的內褶。內褶內含有較多縱形排列線粒體(2)功能:擴大細胞基底面底部表面積,有利于水和電解質的迅速轉運3.半橋粒(1)位于上皮細胞基底面和基膜之間(2)結構:為橋粒結構的一半(3)功能:將上皮細胞固著在基膜上【重要名詞】1.內皮(endothelium):是貼襯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內皮細胞很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動,以及內皮細胞內外物質交換。2.間皮(mesothelium):是分布在胸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單層扁平上皮。間皮表面光滑,濕潤,有利于內臟的活動。3.極性(polarity):細胞不同表面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明顯的差別的性質,稱為細胞的極性。細胞朝向體表或有腔器官的腔面的一面,稱為游離面;與游離面相對的朝向深部的一面稱為基底面。細胞之間相互連接的一面稱為側面。4.微絨毛(microvillus):是上皮細胞游離面的細胞膜和細胞質伸出的微細突起。內部有許多縱行的微絲。微絨毛可以顯著增加細胞的表面積。具有吸收功能的細胞,如小腸的吸收細胞,其微絨毛數量多,排列緊密,形成光鏡下的紋狀緣。5.纖毛(cilium):是上皮細胞游離面伸出的粗而長的突起。電鏡下,纖毛的表面是細胞膜,內為細胞質,胞質中有縱行的微管。纖毛具有節律性定向擺動的能力。6.質膜內褶(plasmamembraneinfolding):是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折向胞質形成的許多內褶;內含大量長桿狀的線粒體。質膜內褶擴大了細胞基底部的表面積,有利于水和電解質的轉運。7.基膜(basementmembrane):又稱基底膜,是上皮細胞基底面與深部結締組織之間共同形成的薄膜。較厚的基膜光鏡下呈現為均質的粉紅色條帶,電鏡下基膜可分為基板和網板兩部分。基膜具有支持、連接、固著和物質交換的作用。8.腺上皮(glandularepithelium):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稱為腺上皮。9.腺(gland):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所構成的器官稱為腺。其中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的腺,稱為外分泌腺;分泌物進入腺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或淋巴管,被運送到作用部位的腺稱為內分泌腺。【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被覆上皮的分類依據是A細胞的形態B細胞的層數C細胞的層數和形態D分布和功能2.變移上皮分布于A氣管B食管C膀胱D結腸3.杯狀細胞常見于A單層扁平上皮B單層柱狀上皮C復層扁平上皮D單層立方上皮4.內皮襯貼于A氣管B食管C膀胱D血管5.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分布于A消化道B呼吸道C泌尿生殖道D循環管道6.復層扁平上皮細胞之間最發達的細胞連接是A緊密連接B橋粒C中間連接D縫隙連接7.微絨毛內縱行排列的結構是A微管B微絲C微管和微絲D微體8.角化細胞胞質內充滿A彈性蛋白B粘蛋白C糖蛋白D角蛋白9.纖毛的內部有A微絲B微管C中間絲D張力絲10.具有屏障作用的細胞連接是A橋粒B縫隙連接C中間連接D緊密連接11.下列哪項不是細胞側面的細胞連接A橋粒B半橋粒C中間連接D緊密連接12.下列哪項細胞連接又稱為通訊連接A橋粒B縫隙連接C中間連接D緊密連接13.下列哪項不是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結構A基膜B質膜內褶C橋粒D半橋粒14.下列哪項腺體的分泌物需經導管排出A甲狀腺B腎上腺C食管腺D甲狀旁腺15.下列哪項不含有粘液性腺細胞A下頜下腺B食管腺C胰腺外分泌部D十二指腸腺16.腺是A以腺細胞為主要成分的腺上皮B是腺細胞C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的器官D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17.有關漿液性細胞,何項為錯A核為扁圓形,居細胞偏下部B有粗面內質網C有高爾基復合體D有酶原顆粒18.粘液性細胞的最主要形態特點是A有粗面內質網B有粘原顆粒C有高爾基復合體D核圓形,居細胞基底部簡答題:1.試述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及分類?2.簡述外分泌腺的一般結構?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CCBDB6-10BBDBD11-15BBCCC16-18CAB簡答題1.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外基質少;有極性,朝向體表和各種管、腔、囊內表面的一側為游離面,對應的一面為基底面;一般無血管;神經末梢豐富。上皮具有吸收、保護、分泌、排泄等功能。按其功能和分布可講上皮分為被覆上皮、腺上皮兩類。2.答: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導管構成。分泌部又稱腺泡,呈泡狀或管泡狀,由一層錐形腺細胞圍成,中央有腔隙;導管與分泌部只想相連,由單層或復層上皮組成。§3結締組織【重點知識】一、結締組織的特點1、起源于胚胎時期的間充質2、由細胞和大量細胞外基質(基質、纖維和組織液)構成3、無極性、分布廣4、起連接、支持、營養、運輸、保護等功能二、結締組織的分類1、血液2、軟骨、骨3、固有結締組織(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網狀組織)三、疏松結締組織的結構和特點組成:細胞、細胞間質(纖維、基質、組織液)特點:細胞種類多、纖維含量少且排列疏松(又稱蜂窩組織)、基質豐富,廣泛分布于器官和組織間四、七種細胞和三種纖維的光電鏡結構和主要功能1、細胞a.成纖維細胞--附著在膠原纖維上,固有LM:胞體較大,扁平多突起,胞質弱嗜堿性,核大卵圓形,著色淺,核仁明顯(核大仁清色淺)EM: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功能:形成三種纖維,形成基質的蛋白質。處于靜息狀態的成纖維細胞稱纖維細胞。b、巨噬細胞--又稱組織細胞,沿膠原纖維散在分布,來源于血中單核細胞LM:活躍時伸出較長或形態不規則的偽足,核小,卵圓形或腎形,著色深,胞質豐富、嗜酸性,含有顆粒和空泡EM:有不規則皺褶、微絨毛和球形隆起;含大量溶酶體、吞噬體、吞飲小泡;殘余體。以及數量不等的糙面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功能:1、吞噬作用2、參與免疫應答3、分泌功能c、漿細胞--分布在慢性炎癥部位,來源于B淋巴細胞LM:核小、圓或卵圓形,偏于細胞一側,核內染色質豐富,多聚集在核周圍并向核中心呈輻射狀排列,呈車輪狀;胞質強嗜堿性,近細胞核處有一著色較淺而透明的區域稱核周暈EM豐富的粗面內質網平行排列,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功能:分泌免疫球蛋白(抗體),參與體液免疫d、肥大細胞--分布在小血管、淋巴管附近,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LM:胞體大,圓或卵圓形,胞質充滿粗大的嗜堿性顆粒,核小而圓,著色深,居中EM:表面有絨毛,顆粒呈旋渦狀功能:顆粒內含肝素,組織胺,嗜酸性細胞趨化因子等,胞質含白三烯,釋放后引起過敏反應。e、脂肪細胞f、間充質細胞g、白細胞2、纖維a、膠原纖維:(白纖維)LM:較粗,HE染色呈粉紅帶狀,波浪狀走行,分支交織成網。EM:膠原原纖維,有64nm周期性橫紋。化學成分:I型和III型膠原蛋白膠原蛋白→膠原原纖維→膠原纖維特點:韌性大,抗拉性強。無彈性。b、彈性纖維:(黃纖維)LM:較細,HE染色呈淺粉紅色,醛復紅染色為紫紅色。直徑為0.2——1um。細絲狀,折光率強,分支交叉成網。EM:微原纖維,彈性蛋白。物理特性:彈性大。c、網狀纖維LM:HE染色淡紅色,直徑為0.2——1um。鍍銀染色呈黑色分支交織成網。EM:膠原原纖維,有64nm周期性橫紋。化學成分:III型膠原蛋白,多糖和糖。組成:由III型膠原蛋白組成,表面覆蓋糖蛋白。物理特性:有韌性,無彈性【重要名詞】1.成纖維細胞(fibroblast):疏松結締組織中最主要的細胞。細胞較大,多突起。細胞核大,卵圓形,著色淺,核仁明顯,胞質呈弱嗜堿性。成纖維細胞主要合成和分泌蛋白質用于構成疏松結締組織的各種纖維和基質2.巨噬細胞(macrophage):是體內廣泛存在的具有強大吞噬功能的細胞。細胞形態多樣,細胞核小,卵圓形或腎形,著色深。胞質豐富,多呈嗜酸性。電鏡下胞質內見大量溶酶體、吞噬體等。巨噬細胞具有趨化運動、吞噬、參與和調節免疫應答和分泌等作用。3.漿細胞(plasmacell):漿細胞呈圓形或卵圓形,核圓形,多位于細胞的一側,染色質成粗塊狀沿核膜呈輻射狀排列。胞質豐富,嗜堿性,核旁有一淺染區。電鏡下,胞質內含有大量粗面內質網和高爾基復合體,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體的功能。4.肥大細胞(mastcells):是體內分布廣泛的一種參與過敏反應的細胞。細胞較大,圓形或卵圓形,細胞核小,圓形或卵圓形,多位于細胞中央。胞質內充滿嗜堿性的顆粒,內含組胺、肝素、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肥大細胞除參與過敏反應外,在傷口愈合,血管再生等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5.間充質(mesenchyme):是胚胎時期一種較原始的組織,由間充質細胞和基質組成,間充質細胞分化程度低,有很強的分裂分化能力,可以分化為多種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脂肪細胞和平滑肌等。6.膠原纖維(collagenousfiber):是人體細胞外基質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纖維,新鮮時呈白色,有光澤,故又稱為白纖維。HE染色呈嗜酸性,呈現紅色,纖維粗細不等,波浪狀,相互交織成網。膠原纖維韌性大,抗拉力強,賦予組織韌性。7.彈性纖維(elasticfiber):是人體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纖維成分,含量較膠原纖維少,但分布廣泛。新鮮狀態為黃色,又稱黃纖維。特殊染色見彈性纖維較細,直行,粗細不等。彈性纖維彈性強韌性差,賦予組織彈性。8.網狀纖維(reticularfibers):是人體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纖維成分,用銀染法,網狀纖維呈現黑色,又稱為嗜銀纖維。網狀纖維較細,分支多,相互交織成網。網狀纖維主要分布在結締組織與其他組織的交界處,以及造血器官和內分泌腺中,構成微細的支架。9.組織液(tissuefluid):從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入基質內的液體稱組織液。組織液不斷更新,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成為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10.趨化性(chemotaxis):某些細胞具有沿某些化學物質濃度梯度,向濃度高的部位移動聚集的特性,稱為趨化性。11.基質(groundsubstance):是由水化的生物大分子構成的不定型膠狀物質,主要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狹義的結締組織是A疏松結締組織B致密結締組織C固有結締組織D網狀組織2.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纖維細胞表示其A功能旺盛B功能靜止C進入衰老狀態D準備分裂增生3.巨噬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主要作用是A合成和分泌抗體B抗原提呈作用C分泌生物活性物質D合成抗體4.有關漿細胞何項為錯A核中異染色質成輻射狀排列B胞質豐富,嗜堿性C由B淋巴細胞分化而來D能合成與分泌抗原5.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B漿細胞C巨噬細胞D肥大細胞6.具有趨化性的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B漿細胞C巨噬細胞D肥大細胞7.胞質內含嗜堿性顆粒的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B漿細胞C巨噬細胞D肥大細胞8.與過敏反應有關的兩種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和巨噬細胞B單核細胞和肥大細胞C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D肥大細胞和成纖維細胞9.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是A成纖維細胞B漿細胞C巨噬細胞D肥大細胞,10.又名白纖維的是A膠原纖維B彈性纖維C網狀纖維D微原纖維11.又名黃纖維的是A膠原纖維B彈性纖維C網狀纖維D微原纖維12.構成基質蛋白多糖復合物的主干的是A透明質酸B蛋白質C糖胺多糖D硫酸軟骨素13.癌細胞等可產生哪種物質破壞基質的分子篩A透明質酸酶B膠原蛋白酶C堿性磷酸酶D酸性磷酸酶14.產生組織液的部位是A毛細血管動脈端B毛細血管靜脈端C毛細血管D毛細淋巴管15.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外基質由哪種細胞生成A成纖維細胞B巨噬細胞C肥大細胞D漿細胞16.關于肥大細胞的異染性顆粒,錯誤的是A粗大B嗜堿性C被甲苯胺藍與醛復紅染成紫色D內含白三烯.17.具有嗜銀性,銀染呈黑色的纖維是A膠原纖維B彈性纖維C網狀纖維D微原纖維18.巨噬細胞來源于A中性粒細胞B單核細胞C間充質細胞D巨核細胞19.關于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正確的是.A被吞噬物形成吞噬體B均屬于非特異性吞噬C吞噬細菌后變為膿細胞D所有吞噬活動均與溶酶體無關20.彈性組織主要分布于A項韌帶和黃韌帶B肌腱和腱膜C真皮和鞏膜D椎間盤及恥骨聯合處21.有關黃色脂肪組織何項為錯A維持體溫B是體內最大的儲能庫C在寒冷的刺激下產生大量熱能D緩沖、保護、填充22.致密結締組織的結構特點是A纖維較少,基質多,細胞排列緊密B纖維和基質多,細胞排列緊密C纖維多且排列緊密,細胞和基質少D纖維和細胞多且排列緊密,基質少23.變態反應的發生與肥大細胞釋放哪種物質有關A白三烯B組胺C肝素D白三烯和組胺24.HE染色切片上,黃色脂肪細胞的結構特點是A核扁圓、偏于一側,胞質呈泡沫狀B核扁圓、偏于一側,胞質呈空泡狀C核扁圓、偏于--側,胞質呈紫藍色D核圓、居中,胞質呈空泡狀25.下列哪種細胞可分泌肝素A漿細胞B淋巴細胞C成纖維細胞D肥大細胞26.與腱細胞構成肌腱的是A膠原纖維B彈性纖維C網狀纖維D膠原纖維束27.屬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是A成纖維細胞B巨噬細胞C脂肪細胞D肥大細胞28.能分化形成其他細胞的是A成纖維細胞B巨噬細胞C脂肪細胞D未分化間充質細胞29.被醛復紅染成紫色的是A膠原纖維.B彈性纖維C網狀纖維D微原纖維30.下列哪項不屬于巨噬細胞的分泌產物A補體B溶菌酶C白三烯D白細胞介素I31.不能通過疏松結締組織中的分子篩的是A激素B水C二氧化碳D大部分細菌簡答題:1.試述疏松結締組織的一般特點?2.試述漿細胞的光、電鏡結構,來源和功能。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CBBDB6-10CDCCA11-15BAAAA16-20DCBAA21-25CCDBD26-30DBDBC31D簡答題1.答:由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細胞少,種類多,包括成纖維細胞、漿細胞、巨噬細胞、脂肪細胞、肥大細胞等。細胞外基質多,由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網狀纖維三種纖維和基質組成。該組織分布十分廣泛,在細胞、組織和器官之間;其具有支持連接、防御保護、營養和修復的功能。2.答:漿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細胞核圓形,染色質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輻射狀排列,形似車輪裝。細胞質較多,嗜堿性,近細胞核處有一色較淺而透明的區域。電鏡下可見到胞質內含大量密集的粗面內質網,淺染區是高爾基復合體所在的部位。漿細胞來源于B細胞,漿細胞可產生抗體,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4軟骨和骨【重點知識】同源細胞群:在軟骨凹陷內不斷分裂增殖,常形成2~8個細胞聚集在一起,它們是由一個幼稚軟骨細胞分化而來,故稱同源細胞群。一、軟骨的類型及主要成分透明軟骨——膠原原纖維彈性軟骨——彈性纖維纖維軟骨——膠原纖維束二、骨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主要功能三、骨密致的分類及構成環骨板:內環骨板、外環骨板骨單位(哈弗斯系統):中央管、哈弗斯骨板間骨板【重要名詞】1.同源細胞群(isogenousgroup):是由一個幼稚軟骨細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軟骨細胞群。每個同源細胞群有2~8個軟骨細胞,包含在一個大的軟骨陷窩內,后者又分成幾個小的陷窩,各含一個軟骨細胞。越靠近軟骨的中部,同源細胞群的細胞數目越多,反映了軟骨的間質性生長。2.軟骨陷窩(cartilagelacuna):軟骨基質中軟骨細胞所在的小腔,稱為軟骨陷窩。3.軟骨囊(cartilagecapsule):軟骨陷窩周圍的基質中含硫酸軟骨素較多,嗜堿性強,染色深,稱為軟骨囊。4.骨單位(osteon):又名哈弗斯系統(Haversiansystem),骨單位是長骨起支持作用的結構單位,由多層同心圓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圍繞中央管組成。5.骨板(bonelamella):是呈板層狀的骨基質,由大量膠原纖維、骨鹽及少量無定型基質組成。同一層骨板內的膠原纖維相互平行,相鄰骨板的膠原纖維相互垂直。6.骨原細胞(osteoprogenitorcell):是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的干細胞,位于軟骨膜和骨膜內層。細胞呈梭形,較小,胞質少,核呈橢圓形或細長行。骨原細胞可分化為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軟骨囊是指A軟骨細胞所在的小腔B軟骨細胞周圍的軟骨基質C軟骨的軟骨膜D軟骨周圍的結締組織2.下列哪項不是透明軟骨的特點A分布較廣,如關節B肋軟骨、呼吸道某些軟骨也是透明軟骨C透明軟骨新鮮時呈半透明狀D細胞外基質中僅為少量膠原纖維,而基質十分豐富3.透明軟骨、彈性軟骨和纖維軟骨結構的主要區別在于A軟骨細胞類型B無定形基質C纖維類型D軟骨細胞和纖維類型4.骨組織的主要特點是A細胞種類少B膠原纖維少C骨基質呈同心圓狀狀D細胞外基質鈣化5.相鄰骨細胞突起之間有A連接復合體B縫隙連接C橋粒D緊密連接6.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相同超微結構是A溶酶體多B滑面內質網豐富和高爾基復合體發達C粗面內質網豐富和高爾基復合體發達D溶酶體和線粒體多7.骨質的結構呈A板層狀B條索狀C均質狀D團塊狀8.關于破骨細胞的形態描述,哪項錯誤A體積大,胞核1~2個,大而圓B胞質嗜酸性C緊貼骨組織一側有皺褶緣D有大量線粒體和溶酶體9.類骨質是指A鈣化的軟骨基質B未鈣化的軟骨基質C鈣化的骨基質D未鈣化的骨基質10.在長骨中,體積最大細胞的是A骨細胞B成骨細胞C破骨細胞D骨祖(原)細胞11.下列哪些結構內含毛細血管A軟骨陷窩B骨陷窩C中央管D骨小管12.構成骺板的是A透明軟骨B數層平行的骨板C骨組織D類骨質13.骨膜的主要功能是A保護作用B營養作用C成骨作用D營養和成骨作用14.類骨質是由哪種細胞分泌的A骨祖細胞B骨細胞C成骨細胞D破骨細胞15.破骨細胞來源于A單核細胞B巨核細胞C淋巴細胞D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16.關于骨細胞,下列哪項錯誤A是多突起細胞B胞體所在的空間稱骨陷窩C突起細而長,相鄰細胞突起借緊密連接相互連接D突起所在的空間稱骨小管17.骨祖(原)細胞分布于A骨外膜B骨內膜C骨外膜和骨內膜C骨板之間18.長骨骨干內的血管穿行于A骨小管內B中央管內C穿通管內D中央管內和穿通管內19.軟骨基質的主要成分是A纖維粘連蛋白和水B層粘連蛋白和水C蛋白多糖和水D硫酸軟骨素和水20.在骨陷窩和骨小管內含有A血液B血漿C淋巴D組織液*21.成骨細胞釋放的基質小泡的作用與下列哪項有關?A骨質脫鈣B類骨質形成C類骨質鈣化D骨細胞形成22.骨單位中央管內不存在A神經B淋巴管C組織液D骨內膜23.關于破骨細胞的敘述,下列哪項錯誤A來源于單核細胞B胞質嗜堿性強C數目較成骨細胞少D分布于骨組織邊緣24.下列哪個不屬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A破骨細胞B成纖維細胞C肝巨噬細胞D小膠質細胞25.HE染色切片上,透明軟骨內的纖維難以分辨,其原因就是A纖維太少B纖維太短C纖維不著色D纖維折光性與基質相同26.骨板由下列哪項構成A膠原纖維和骨細胞被粘合質粘著B彈性纖維和骨細胞被粘合質粘著C膠原纖維被粘合質粘著,并有鈣鹽沉著D膠原纖維和骨細胞被粘合質粘著,并有鈣鹽沉著27.骨小梁由下列哪項構成A環行骨板和骨細胞B哈弗系統和骨細胞C環行骨板、哈拂系統和間骨板D數層不規則的骨板和骨細胞28.骨小管內含A骨細胞突起和組織液B毛細血管和血液C膠原纖維和基質D骨細胞突起和毛細血管*29.骨膜對骨的生長和修復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因為A含豐富的血管B含成骨細胞C含骨祖(原)細胞D含成骨細胞和豐富的血管*30.長骨骨干密質骨穿通管內含A骨陷窩和骨細胞突起B骨細胞突起和血管C血管和神經D神經和骨陷窩31.纖維軟骨可見于A耳廓B鼻翼C椎間盤D肋軟骨32.軟骨囊嗜堿性強的原因是含有較多的A透明質酸B硫酸軟骨素C硫酸角質素D纖維成分33.下列哪些細胞位于骨板或骨板之間A骨細胞B成骨細胞C破骨細胞D骨祖(原)細胞34.透明軟骨可見于A會厭B恥骨聯合C關節軟骨D耳廓35.纖維軟骨中的纖維是A膠原原纖維B膠原纖維束C彈性纖維D網狀纖維36.不能為為骨細胞提供營養和氧氣的是A破骨細胞B骨基質C骨小管D中央管*37.關于粘合線的敘述,錯誤的是A分布于骨單位表面B骨鹽較多C膠原纖維較多D此處折光性強38.關于骨單位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位于內、外環骨板之間B呈圓筒狀,由中央管和10~20層同心圓排列的骨板構成C骨細胞位于各層骨板之間或骨板內D貫穿中軸的管道稱穿通管簡答題1.試述成骨細胞的結構與功能?2.試述破骨細胞的結構與功能?3.骨組織的發生基本過程?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BDCDB6-10CAADC11-15CADCA16-20CCDCD21-25CBBBD26-30CDACC31-35CBACB36-38ACD簡答題1.答:成骨細胞胞體較大,呈矮柱狀或橢圓形,分布在骨質的表面。幼兒的成骨細胞較多。細胞核呈圓形,核仁明顯。細胞質強嗜堿性,染為深藍色。在電鏡下可見大量的粗面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具有分泌類骨質的功能。2.答:破骨細胞數量較少,是一種多核的大細胞,一般可含6~50個細胞核。破骨細胞緊貼骨質的一側有褶皺緣,細胞質嗜酸性,電鏡下可見豐富的線粒體和溶酶體。破骨細胞具有很強的吸收骨的能力。3.答:(1)骨組織的形成:首先形成類骨質,骨祖細胞增殖分化為成骨細胞,成骨細胞分泌類骨質,成骨細胞被類骨質包埋后轉變為骨細胞,然后類骨質鈣化成為骨組織。(2)骨組織的吸收:骨組織形成的同時,原有骨組織的某些部位又可被吸收,即骨組織被侵蝕溶解,在此過程中破骨細胞其主要作用。骨組織的形成和吸收同時存在,處于動態平衡。§5血液【重點知識】一、血清血漿的概念血漿:相當于細胞間質,由水(90%),血漿細胞,脂蛋白、酶激素、維生素、無機鹽和各種代謝產物組成。血清:當血液流出血管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解的纖維蛋白并網絡血液有形成分凝固成血塊,同時析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稱血清。二、各類白細胞的光電鏡結構和主要功能1.中性粒細胞形態:直徑10——12um,胞質內含許多細小顆粒(嗜天青顆粒和特殊顆粒)核呈桿狀或分葉(2——5)核左移(1——2):嚴重細菌感染核右移(4——5):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嗜天青顆粒:淺紫色,20%體積大,為溶解體,含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體等酸性水解酶類特殊顆粒:淺紅色,80%體積小,為分泌顆粒,含堿性磷酸酶、溶解酶、吞噬素等功能:趨化作用、吞食細菌和異物2.嗜酸性粒細胞(1)形態:直徑10~15μm,核常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內含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陽離子蛋白。(2)功能:組胺酶分解組胺;芳基硫酸酯酶滅活白三烯,從而抑制過敏反應;陽離子蛋白殺滅寄生蟲。3、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1)形態:直徑10~12μm,核分葉、S形或不規則;胞質內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嗜堿性顆粒。(2)分泌物(同肥大細胞):嗜堿性顆粒含肝素、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細胞基質內有白三烯。(3)功能:參與過敏反應的形成。4、單核細胞(monocyte)(1)形態:直徑14~20μm;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不規則,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著色淺;胞質弱嗜堿性呈灰藍色,含許多嗜天青顆粒。(2)功能:有一定的吞噬能力,進入結締組織后分化成巨噬細胞。5、淋巴細胞(lymphocyte)(1)形態①小淋巴細胞:6~8μm,胞質少,強嗜堿性,核圓有側凹,染色質塊狀著色深。②中淋巴細胞:9~12μm,胞質較多,含少量嗜天青顆粒,核染色質略稀疏,著色略淺。③大:淋巴細胞13~20μm血液中以小淋巴細胞為主,有部分中淋巴細胞;大淋巴細胞存在于淋巴組織中。(2)功能:參與免疫應答,抵御疾病。三、血液有形成分的正常值四、造血干細胞和造血祖細胞的概念(1)造血干細胞是生成各種血細胞的原始細胞,又稱多能造血干細胞。起源于卵黃囊血島,出生后主要位于紅骨髓具有很強的增殖潛能以及.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2)造血祖細胞: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分化方向確定,亦稱定向造血干細胞,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于造血祖細胞,分化為各種血細胞。網織紅細胞: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這些細胞內上殘留部分核糖體,用煌焦油染色呈細網狀,稱網織紅細胞。核糖體的存在,表示網織紅細胞尚有繼續合成紅細胞的能力。【重要名詞】1.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是一種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其胞質內殘留部分核糖體,用煌焦油藍染色呈細網狀,故名。網織紅細胞計數可判斷骨髓造血功能,對血液病診斷、判斷療效和預后有重要意義。2.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iegranulocyte,neutrophil):有粒白細胞的一種,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細胞核呈桿狀或分葉狀。胞質內含細小的、淡紅色的特殊顆粒和少許嗜天青顆粒,具有很強的趨化性和吞噬作用。3.嗜酸性粒細胞(eosihophilicgranulocyte,eosinophil):有粒白細胞的一種,占白細胞總數的0.5%~3%。細胞核多為2葉,胞質內充滿粗大的鮮紅色嗜酸性顆粒,具有抗過敏和抗寄生蟲的作用。4.嗜堿性粒細胞(basophilicgranulocyte,basophil):有粒白細胞的一種,僅占白細胞總數的0%~1%。細胞核分葉,呈S型或不規則形。胞質內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藍色嗜堿性顆粒。顆粒內含肝素、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細胞質內有白三烯,具有參與過敏反應的作用。5.血象(hemogram):血細胞的形態、數量、百分比和血紅蛋白含量的測定稱為血象。6.單核細胞(monocyte):是血細胞中體積最大的細胞,屬于無粒白細胞。球形細胞,核卵圓形、腎形或馬蹄形等,胞質豐富,弱嗜堿性,含有細小的嗜天青顆粒。單核細胞進入組織后,分化為巨噬細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7.淋巴細胞(lymphocyte):白細胞的一種,屬于無粒白細胞。外周血中大部分為直徑6-8微米的小淋巴細胞,球形細胞,一側常有淺凹,核圓,著色深,胞質很少,在核周形成很薄的一圈,嗜堿性,晴空樣蔚藍色。淋巴細胞由淋巴器官產生,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血液加入抗凝劑沉淀后,可分為三層,從上至下依次為A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B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漿C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和血漿D血漿、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2.區分有粒與無粒白細胞的主要依據是A細胞大小不同B細胞有無分葉C細胞內有無特殊顆粒D細胞內有無嗜天青顆粒3.血液中數量最多的白細胞是A中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4.紅細胞胞質中主要含有A核蛋白B肌動蛋白C血影蛋白D血紅蛋白5.有關單核細胞的描述,哪項錯誤A是體積最大的血細胞B細胞核多呈腎形C胞質染成藍灰色D胞質內無顆粒6.能轉化為巨噬細胞的是A中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7.紅細胞膜骨架的主要成分是A核蛋白核血紅蛋白B血影蛋白和血紅蛋白C血影蛋白和肌動蛋白D血紅蛋白和肌動蛋白8.關于嗜酸性粒細胞,哪項錯誤A嗜酸性粒細胞含組胺酶B具有抗寄生蟲作用C導致過敏反應D占白細胞總數0.5%~3%9.造血干細胞最早起源于A胚胎卵黃囊的血島B胎兒脾臟C胎兒骨髓D胎兒肝臟10.構成造血組織的是A網狀纖維和網狀細胞B網狀組織和造血細胞C網狀纖維和造血細胞C網狀纖維和造血干細胞11.血小板的壽命是A120天B7~14天C2~3天D8~10天12.紅細胞脫去細胞核發生在A原紅細胞B早幼紅細胞C中幼紅細胞D晚幼紅細胞13.關于巨核細胞,哪項錯誤?A原巨核細胞和幼巨核細胞發育而來B幼原核為8~32倍體B在原巨核細胞階段開始出現血小板顆粒D胞質脫落后成為血小板14.血細胞的分化發育過程大致可分為A早幼階段、中幼階段、晚幼階段B原始階段、幼稚階段、成熟階段C原幼階段、中幼階段、晚幼階段D干細胞階段、祖細胞階段、幼細胞階段15.血液約占體重的A5%B7%C10%D12%16.血液的組成成分是A紅細胞和白細胞B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C血漿和血細胞D血清和血細胞17.血漿中相當于一般結締組織的纖維成分的是A膠原纖維B膠原原纖維C網狀纖維D纖維蛋白原18.正常情況下血漿約占血液容積的A55%B45%C65%D50%19.臨床血象測定的內容包括A血細胞形態和數量B血細胞形態、數量和百分比C血細胞形態、數量、百分比和血紅蛋白含量D血細胞形態、數量、百分比、血紅蛋白含量和比重20.血紅蛋白從紅細胞中逸出,稱為A出血B滲血C血影D溶血21.成年女性血液中,紅細胞的正常值是A3萬~5萬個/μlB350萬~500萬個/μlC35萬~55萬個/μlD5000~10000個/μl22.正常成人外周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占紅細胞總數的百分比是A0.5%~1.5%B3%~6%C8%D10%~15%23.中性粒細胞的描述,哪一項錯誤?A白細胞中最多的一種B細胞質內含有20%的中性特殊顆粒和80%嗜天青顆粒C細胞核分桿狀核和分葉核D能變形運動,具有活躍的吞噬能力24.網織紅細胞的胞質內含有A線粒體B溶酶體C核糖體D高爾基復合體25.紅細胞的形態為A不規則形B球形C雙凸圓盤狀D雙凹圓盤狀26.有關紅細胞何項為錯A提供全身細胞所需的氧B無核無細胞器C形態不能變D與人體ABO血型有關27.紅細胞的平均壽命一般是A數周B數天C半年至1年D120天左右28.白細胞分類的主要依據是A核的形態B胞質有無特殊顆粒及其嗜色性C胞質的嗜色性和核的形態D胞質內有無顆粒29.成人血白細胞的正常值是ABCD30.中性粒細胞的特殊顆粒內含有A吞噬素、溶菌酶B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C過氧化物酶、吞噬素、組胺酶D組胺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31.中性粒細胞的嗜天青顆粒內含有A堿性磷酸酶B吞噬素和溶菌酶C酸性磷酸酶和髓過氧化物酶D組胺酶和肝素32.核左移是指何種細胞增多A1~2葉的嗜酸性細胞增多B4~5葉的嗜酸性細胞增多C4~5葉的中性粒細胞增多D桿狀和2葉核的中性粒細胞增多33.膿細胞是由下列哪種細胞形成的A單核細胞B中性粒細胞C淋巴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34.特殊顆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是A單核細胞B中性粒細胞C嗜堿性粒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35.嗜堿性粒細胞的與肥大細胞的相同點是A細胞的分布相同B核的分布相同C顆粒的大小相同D顆粒的內含物相同36.嗜酸性粒細胞的嗜酸性顆粒內含有A組胺酶B堿性磷酸酶、組胺和肝素C肝素、組胺和白三烯D組胺酶和芳基硫酸酯酶37.最原始的造血細胞是A造血干細胞B定向干細胞C造血祖細胞D未分化間充質細胞38.分化為漿細胞的是AB細胞BT細胞CK細胞DNK細胞39.紅骨髓的主要成分是A疏松結締組織和血竇B血竇和造血細胞C血竇和造血組織D網狀組織和造血細胞40.血液屬于何種組織A固有結締組織B疏松結締組織C淋巴組織D結締組織41.血小板由下列哪種細胞的胞質脫落而成A淋巴細胞B巨核細胞C單核細胞D巨噬細胞42.對造血干細胞的描述,哪一項錯誤A又稱多能干細胞B可增殖、分化為造血祖細胞C只能向某一血細胞系統增殖、分化D具有自我更新能力43.人體骨髓腔內開始出現黃骨髓是在A胎兒后期B出生前后C1歲左右D5歲左右44.構成造血組織的支架是A網狀細胞和網狀纖維B成纖維細胞和網狀纖維C網狀纖維和膠原纖維D網狀組織和血竇45.下列哪項不是血清的成分?A白蛋白B球蛋白C纖維蛋白原D葡萄糖46.正常成人男性的血紅蛋白的量是是A120~150g/LB12~15g/LC110~140g/LD90~110g/L47.在周圍血涂片中,最難找到的白細胞是A嗜酸性粒細胞B嗜堿性粒細胞C單核細胞D淋巴細胞48.煌焦油藍染色顯示的網織紅細胞內藍色的細網或顆粒,電鏡下是A殘留的粗面內質網B殘留的滑面內質網C殘留的核糖體D殘留的高爾基復合體49.關于淋巴細胞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A約為白細胞總數的20%~25%B根據形態可以分為大、中、小三型C根據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T細胞、B細胞和NK細胞D淋巴細胞是主要的免疫細胞50.能減輕過敏反應的是A中性粒細胞B嗜酸性粒細胞C嗜堿性粒細胞D淋巴細胞51.關于血小板的敘述,錯誤的是A雙凸圓盤狀,活動時形態改變B顆粒區含有蘭紫色的顆粒C透明區含有環形空泡D胞質內有開放小管與胞膜相通52.關于單核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體積最大的白細胞B細胞核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著色淺C進入結締組織分化為巨噬細胞D死亡后變為膿細胞53.關于嗜堿性粒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呈球形B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C胞質內含有大小不等的嗜堿性顆粒D電鏡下顆粒內含方形或長方形結晶54.各類白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正常值,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嗜酸性粒細胞為6%~10%B嗜堿性粒細胞為0~1%C淋巴細胞為20%~30%D單核細胞為3%~8%55.下列不是網織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A確定骨髓的造血功能B估價預后的指標之一C評價紅細胞運輸氧的指標之一D對貧血類疾病有診斷價值56.下列哪項不是血小板的功能A止血和凝血B抗凝血作用C促進血管收縮D刺激內皮增殖簡答題1.試述紅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功能和正常值?2.試述中性粒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3.試述單核細胞的形態結構特點和功能?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DCADD6-10CCCAB11-15BDCBB16-20CDACD21-25BABCD26-30CDBCA31-35CDBCD36-40DAACD41-45BCDAC46-50ABCAB51-55CDDAC56B簡答題1.答:成熟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中央較薄,周邊較厚,直徑約7~8μm。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其它細胞器,細胞質中充滿了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具有攜帶和,進行氣體交換的功能。正常成人的血液中,女性約含紅細胞,每1L血液中含有110g~140g血紅蛋白;男性約含紅細胞,每1L血液中含有120g~150g血紅蛋白;幼年血液中兩者的含量均較高。2.答:是白細胞中最多的一種,約占白細胞總數的50%~70%。細胞核有桿狀核和分葉核兩種。分葉核的葉數2~5葉不等,正常成人血液中多件2~3葉核的細胞。細胞質有許多細小的顆粒,電鏡下又可分為兩種:即特殊顆粒,較小,內含溶酶菌、吞噬素;嗜天青顆粒,較大,內含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霉與酸性水解酶。中性粒細胞的功能是殺滅細菌。3.答:單核細胞占白細胞總數的3%~8%。是血液中體積最大的細胞。細胞核形態多樣,呈圓形、卵圓形、腎形、不規則形或馬蹄形。核染色質顆粒細小,呈細網狀,染色較淺。細胞質豐富,呈弱嗜堿性,染為淺灰藍色,內含紫紅色的嗜天青顆粒。單核細胞在血液內具有一定的吞噬作用,穿出血管后分化為巨噬細胞。§6肌組織【重點知識】1.肌組織的不同點、共同點2.肌原纖維的超微結構:由上千條與長軸平行的粗細肌絲規律排列構成。3.粗肌絲分布:肌節長貫暗帶,中央固定于M線,兩端游離,末端止于明帶暗帶交界處。構成:由肌球蛋白組成4.細肌絲分布:一端固定于Z線,一段伸入粗肌絲間,中止于H帶外側構成:肌動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鈣蛋白5.肌節、橫小管、三聯體、閏盤的概念肌節:相鄰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它由1/2I帶+A帶+1/2I帶所組成,是骨骼肌細胞和功能的基本結構橫小管:肌膜以垂直于肌纖維長軸方向陷入肌質內形成的管狀結構,又稱T小管。可將肌膜的興奮迅速傳至肌纖維內部,引起肌原纖維同步收縮。三聯體:每條橫小管與相鄰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在此部位將興奮從肌膜傳遞到肌質網膜上閏盤:心肌纖維之間的連接結構稱閏盤【重要名詞】1.肌節(sarcomere):是相鄰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由1/2I帶+A帶+1/2I帶組成。肌節是肌原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骨骼肌纖維收縮和舒張運動的結構基礎。2.橫小管(transversetubule):也稱為T小管,是肌膜向肌質網內凹陷形成的管狀結構,其走向與肌纖維長軸垂直,同一平面的橫小管分支相互吻合,并環繞每條肌原纖維。其功能是將肌膜的興奮迅速傳導至每個肌節。3.肌質網(sarcoplasmicreticulum):也稱縱小管,是肌纖維中特化的滑面內質網,位于橫小管之間,縱行包繞一段肌原纖維。位于橫小管兩端的肌質網擴大呈扁囊狀,稱終池。肌質網上有鈣泵,可貯存鈣離子和調節肌質網內鈣離子濃度。4.三聯體(triad):主要見于骨骼肌纖維內,由一條橫小管與其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的功能是將肌膜的興奮傳遞到肌質網膜,當肌質網膜接受興奮后,鈣通道開放,大量貯存于肌質網內的鈣離子涌入肌質,為肌絲滑動、肌纖維收縮創造必備條件。5.閏盤(intercalateddisk):是心肌纖維相互連接的部位,為心肌的特征性結構。光鏡下呈深染的橫行或階梯狀粗線,電鏡下可分為兩部分,橫向部分位于Z線水平,有中間連接和橋粒,起牢固的連接作用,縱向部分有縫隙連接,便于細胞間化學信息的交流和電沖動的傳導,使心肌整體的收縮和舒張同步化。【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骨骼肌纖維有A一個長桿狀核位于中央B多個橢圓形核位于中央C一個螺旋形核位于中央D多個橢圓形核位于肌膜下方2.骨骼肌纖維的肌膜向內凹陷形成A終池B橫小管C肌漿網D縱小管3.Z線位于肌原纖維的A明帶B暗帶CH帶D明帶與暗帶之間4.包裹骨骼肌細胞的結締組織稱A肌膜B肌外膜C肌束膜D肌內膜5.明帶又稱AH帶BA帶CI帶DZ帶6.暗帶又稱AH帶BI帶CZ帶DA帶7.骨骼肌肌纖維受損時,參與肌纖維的修復的細胞是A肌衛星細胞B骨骼肌細胞C成纖維細胞D肥大細胞8.電鏡觀察骨骼肌纖維,只有粗肌絲而無細肌絲的是AI帶BH帶CA帶DA帶和I帶9.肌節是指以下哪一段的肌原纖維?AA帶+I帶BM線與Z線之間C相鄰兩條Z線之間D相鄰兩條M線之間10.每個肌節的長度等于A1/2I帶+A帶+1/2I帶BI帶+A帶C1/2A帶+I帶+1/2A帶D1/2I帶+1/2I帶+A帶11.骨骼肌纖維的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A肌節B粗肌絲C細肌絲D肌動蛋白12.骨骼肌纖維收縮時A暗帶和H帶縮短B明帶和H帶縮短C明帶和暗帶縮短D暗帶縮短13電鏡觀察骨骼肌纖維中只有細肌絲而無粗肌絲的是AI帶BH帶CA帶DA帶和H帶14.骨骼肌橫斷面上1根粗肌絲的周圍排列著細肌絲的數目A3根B6根C8根D1根15.骨骼肌橫斷面上每1根細肌絲周圍的粗肌絲的數目A1根B3根C6根D8根16.以下哪種蛋白質不參與組成細肌絲A肌動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鈣蛋白D肌球蛋白17.細胞間不能形成縫隙連接的是A心肌細胞B骨骼肌細胞C平滑肌細胞D骨細胞18.以下哪項屬于隨意肌A骨骼肌B心肌C平滑肌D以上都不是19.肌纖維的滑面內質網特稱A肌漿網B橫小管C縱小管D終池*20.構成粗肌絲的蛋白質是A肌動蛋白B肌鈣蛋白C肌球蛋白D原肌球蛋白21.心肌纖維的閏盤橫位部分位于AZ線水平BI帶水平CA帶水平DM線水平22.心肌纖維的橫小管位于AH帶水平BA帶水平CM線水平DZ線水平23.有關心肌纖維橫小管的結構,錯誤的是A由肌膜凹陷而成B與終池相貼近組成二聯體C同一水平的橫小管吻合成網D不傳導肌膜興奮24.心肌細胞彼此相連形成功能整體是靠A縱小管B肌漿網C閏盤D肌絲25.閏盤的縱位部分存在A中間連接B橋粒C縫隙連接D緊密連接26.心肌纖維的形狀是A長圓柱形B不規則的短圓柱狀,有分支C長梭形D長帶狀27.心肌纖維的肌原纖維間含豐富的A滑面內質網B粗面內質網C高爾基復合體D線粒體28.橫紋肌纖維內的Ca2+貯存在A肌漿內B肌漿網內C橫小管內D原肌球蛋白上29.骨骼肌纖維的橫小管位于AZ線水平BM線水平C明帶和暗帶交界處DH帶水平30.對肌原纖維的描述,其中哪一項是錯誤的A是橫紋肌纖維內橫向排列的結構B由肌絲組成C肌絲規則排列構成肌節D肌節連續排列形成橫紋簡答題1.試述骨骼肌纖維的光鏡和電鏡結構?2.試述心肌纖維的光鏡電鏡結構。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DBADC6-10DABCA11-15ABABB16-20DBAAC21-25ADDCC26-30BDBCA簡答題1.答:光鏡結構:骨骼肌纖維呈細長圓柱狀,胞核多個,位于肌膜下。肌纖維含大量細絲狀的肌原纖維,與肌纖維長軸平行。每條肌原纖維上的明帶和暗帶整齊的排列子同一平面上,而顯示橫紋。兩相鄰Z線的一段肌原纖維稱為肌節,每個肌節包括一個完整的A帶及其兩側各二分之一的I帶。超微結構:a.肌原纖維肌原纖維由更細的、平行排列的粗肌絲和細肌絲組成。b.橫小管在A帶和I帶交界處,肌膜從表面凹入呈小管狀,分支圍繞每條肌原纖維,稱橫小管。c.肌漿網即滑面內質網,是位于相鄰橫小管之間的大致縱行的小管系統,又稱縱小管。其末端膨大,稱終池。橫小管和其兩側的終池構成共同構成三聯體。肌漿網可貯存鈣離子,節肌漿中鈣離子的濃度。2.答:光鏡:短圓柱狀,有分支。一個核,位于細胞中央。心肌細胞端對端連接處細胞特化為閏盤,呈階梯狀,位于Z線水平。電鏡:a.肌絲被不完全分隔為肌絲束,肌原纖維不明顯;b.橫小管較粗,位于Z線水平;c.肌漿網較稀疏,終池多與橫小管構成二聯體;d.閏盤處有細胞連接。在橫位部位有中間連接及橋粒,縱位部分有縫隙連接。§7神經組織【重點知識】一、神經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神經元由胞體和突起構成。神經細胞亦稱神經元。它是一種接受機體內、外刺激,整合信息和傳導神經沖動等功能的高度分化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單位二、尼氏體、神經原纖維(細胞質內)的概念和功能尼氏體:光鏡下呈顆粒狀或塊狀的強嗜堿性物質。由發達糙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組成。具有活躍的合成蛋白質功能神經原纖維:實質是由微管和神經絲聚集而成。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起支持作用,微管還參與胞體和突起內的物質運輸。三、化學性突觸的結構和功能突觸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間傳遞信息的一種特化的細胞連接。化學性突觸(以神經遞質為傳遞媒介)和電突觸(電為媒介),電突觸的實質是縫隙連接突出的顯微結構在HE染色中無法顯示,但通過銀染后可見為黑色軸突終末上午球狀或環扣狀膨大。突觸的超微結構(電鏡下)四、神經元的分類根據神經元的功能分類1、感覺神經元2、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3、中間神經元五、神經膠質細胞的結構和主要功能有突起的細胞,但不分樹突和軸突功能:支持、營養、防御、修復和保護六、血—腦屏障的位置和結構在血液與腦組織之間由連續毛細血管內皮、基膜神經膠質膜組成。功能: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質進入腦,選擇性允許營養和代謝產物通過,維持腦內環境穩定,保證神經元的正常功能。七、有髓神經纖維的結構和功能軸突、髓鞘和施萬細胞(周圍有髓神經纖維)或少突膠質細胞(中樞有髓神經纖維)功能:傳導神經沖動,實質上是電流的傳導八、郎飛結、結間體的概念郎飛結:一個施萬細胞包裹一段軸突或長樹突,相鄰的施萬細胞不完全連接,形成神經纖維的狹窄處,稱郎飛結。結間體:相鄰兩個郎飛結之間的一段神經纖維稱結間體。九、各種神經末梢的分類、結構和功能【重要名詞】1.尼氏體(Nisslbody):是神經元胞體和樹突胞質的特征性結構之一。光鏡下,HE染色強嗜堿性,呈紫藍色粗大斑塊狀或細小顆粒狀,電鏡下,由發達的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組成,主要合成結構蛋白,合成神經遞質所需的酶類及肽類的神經遞質。2.神經原纖維(neurofibril):是神經元胞質內的特征性結構之一。銀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細絲,交錯排列成網,并伸向樹突和軸突內,電鏡下由神經絲和微管組成,構成神經元的細胞骨架,微管還參與物質運輸。3.突觸(synapse):是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效應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結構。突觸按信息傳遞方式不同,可分為電突觸,化學突觸和混合性突觸。4.神經纖維(nervefiber):由神經元的長軸突及包繞它的神經膠質細胞構成。根據神經膠質細胞是否形成髓核可分為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兩類。5.郎飛結(Ranviernode):是周圍神經系統有髓神經纖維中相鄰的施萬細胞之間的狹窄部分,在有髓神經纖維傳導神經沖動時從一個郎飛結跳到下一個郎飛結,呈跳躍式傳導,傳導速度快。6.神經膠質細胞(glialcell):分布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的細胞,對神經細胞起支持、營養和絕緣作用。7.神經(nerve):周圍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集合在一起,構成神經。8.神經末梢(nerveending):周圍神經的終末部分終止于全身各種組織和器官內所形成的結構。【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A.神經元B.神經膠質細胞C.神經膠質細胞和神經元D.突觸2.尼氏體相當電鏡下的A.溶酶體B.粗面內質網和游離核糖體C.線粒體D.高爾基復合體3.神經元尼氏體分布在A.胞體和軸突B.胞體和樹突C.樹突和軸突D.胞體內*4.神經遞質的合成部位是A.軸突終末B.軸丘C.樹突終末D.胞體5.關于神經元的細胞核,以下哪項為錯A.位于胞體中央B.大而圓,核被膜明顯C.常染色質少,著色淺D.核仁大而圓6.一個多極神經元的軸突數量為A.1個B.2個C.4個D.8個7.化學性突觸內與神經沖動傳遞直接相關的結構是A.線粒體B.微管C.突觸小泡D.微絲*8.在軸突輸送中起重要作用的結構是A.線粒體B.微絲C.微管D.突觸小泡9.按神經元功能分類,數量最多的是A.感覺神經元B.運動神經元C.中間神經元D.傳入神經元10.神經元傳導神經沖動是通過A.軸膜B.尼氏體C.神經絲D.微管*11.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大的神經膠質細胞是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室管膜細胞12.有關星形膠質細胞,錯誤的是A.位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灰質和白質內B.胞質內有大量膠質絲C.突起少而短D.主要起支持和分隔作用*13.最常見的突觸方式是A.軸-體突觸和軸-樹突觸B.軸-體突觸和軸-軸突觸C.軸-樹突觸和樹-樹突觸D.軸-軸突觸和樹-樹突觸14.中樞神經系統的髓鞘形成細胞是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室管膜細胞15.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小的神經膠質細胞是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室管膜細胞16.中樞神經系統中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經膠質細胞是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室管膜細胞17.腦和脊髓表面形成膠質界膜的細胞是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室管膜細胞18.周圍神經系統中髓鞘形成細胞是A.少突膠質細胞B.施萬細胞C.衛星細胞D.小膠質細胞19.有髓神經纖維的沖動傳導方式是A.在軸膜上連續進行B.在髓鞘內跳躍進行C.一個郎飛結跳到相鄰的郎飛結D.一個髓鞘切跡跳到相鄰的髓鞘切跡*20.有髓神經纖維的髓鞘切跡是A.施萬細胞的質膜內褶B.施萬細胞的內、外側胞質間穿越髓鞘的通道C.施萬細胞的邊界D.施萬細胞的胞膜卷入形成21.與有髓神經纖維的神經沖動傳導速度快結構是A.神經元胞體大B.軸突較粗C.有郎飛結D.軸突內突觸小泡多22.電突觸實際是A.中間連接B.緊密連接C.橋粒D.縫隙連接*23.無髓神經纖維沖動的傳導方式是A.在軸膜上連續進行B.在樹突上連續進行C.由一個郎飛結跳到相鄰的郎飛結D.在軸膜上跳躍和連續交替進行24.包繞在一條神經表面的結締組織稱A.神經外膜B.神經束上皮C.神經內膜D.神經束膜25.觸覺小體多分布在A.真皮乳頭層B.真皮網織層C.表皮D.肌肉26.觸覺小體參與產生A.冷、熱覺B.痛覺C.壓覺D.觸覺27.關于環層小體,以下哪項正確A.分布于真皮乳頭內B.參與產生壓覺和振動覺C.圓形,與觸覺小體大小相似D.有髓神經纖維穿行于中央28.屬于本體感受器的是A.游離神經末梢B.觸覺小體C.環層小體D.肌梭29.肌梭的主要功能是A.感受肌纖維的伸縮變化B.感受肌腱張力C.感受骨骼肌的壓覺D.引發肌纖維的收縮30.運動終板的突觸小泡內含有A.去甲腎上腺素B.P物質C.腦啡肽D.乙酰膽堿31.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分布于A.骨骼肌B.心肌C.平滑肌D.腺體*32.腦脊膜由外向內分為A.軟膜、蛛網膜、硬膜B.軟膜、硬膜、蛛網膜C.硬膜、軟膜、蛛網膜D.硬膜、蛛網膜、軟膜*33.血-腦屏障中的毛細血管屬A.連續型B.有孔型C.血竇D.竇狀毛細血管*34.腦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之間有A.中間連接B.橋粒C.緊密連接D.縫隙連接*35.分泌腦脊液是A.巨噬細胞B.腦神經元C.脊神經元D.室管膜細胞簡答題1.試述神經元的結構特點?2.試述突觸的定義、分類、結構與功能?3.試述中樞神經系統神經膠質細胞的分類與功能?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ABBAC6-10ACCCA11-15ACABC16-20CABCB21-25CDAAA26-30DBDAD31-35ADACD簡答題1.答:神經元又胞體、樹突、軸突三部分組成。(1)細胞膜為可興奮膜,膜上有受體,可感受刺激,傳導沖動。(2)胞體胞核空泡狀,核仁明顯。胞質內有尼氏體(嗜染質)和神經元纖維。尼氏體嗜堿性,電鏡下由大量粗面內質網和核蛋白體組成,其作用是合成蛋白質。神經元纖維在銀染標本中為棕黑色細絲,電鏡下由神經絲和微管聚集而成。(3)樹突內含尼氏體、神經元纖維等。功能一般為感受刺激,傳向胞體。(4)軸突粗細一致,末端為終末分支。胞質(軸質)中無尼氏體。軸突的功能是將神經沖動傳到其它細胞。2.答:突觸定義:神經元與神經元或神經元與非神經元之間傳遞沖動的特化的細胞連接。突觸分類和結構:(1)電突觸即縫隙連接。(2)化學突觸突觸前成分:此處胞膜稱突觸前膜。胞質內含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突觸后成分:突觸后膜上有神經遞質的特異受體。突觸間隙(3)化學突觸傳遞神經沖動的過程神經沖動——突觸前膜——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突觸后膜受體——靶細胞興奮或抑制。3.答:(1)星形膠質細胞胞突多,有的突起末端形成腳板附于血管壁。分為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和原漿形膠質細胞。(2)少突膠質細胞胞突少,胞突形成腦和脊髓內神經纖維的髓鞘。(3)小膠質細胞小,胞突細長且有分支。來自于單核細胞,有吞噬能力。(4)室管膜細胞§8神經系統(略)§9循環系統【重點知識】1、動脈管壁的一般結構,大、中、小動脈和微動脈的結構特點和功能關系動脈結構與功能的關系(1)大動脈:將心臟間斷的射血轉變為血管中持續的血流。(2)中動脈:在神經支配下收縮和舒張,可調節分配到身體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3)小動脈和微動脈:在神經支配下收縮和舒張,能顯著地調節組織局部血流量和血壓。2、毛細血管的分類、結構和功能特點3、靜脈管壁的結構域動脈相比的特點4、心臟的結構和心臟的傳導系統心臟傳導系統的特殊心肌細胞1.起搏細胞2.移行細胞3.浦肯野纖維(束細胞)4.浦肯野纖維(束細胞)的分布、形態位于心室的心內膜下層【重要名詞】1.毛細血管(capillary):是管徑最細、分布最廣的血管。其管壁由一層內皮細胞及其基膜構成,是血液與周圍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主要部位。2.心臟傳導系統(cardiacconductionsystem):是指心壁內由特殊心肌纖維組成的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各級分支。功能是發生沖動并傳導到心臟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節律舒縮。3.浦肯耶纖維(Purkinjefiber):是心臟傳導系統中組成房室束及其各級分支的特殊心肌纖維。位于心室的心內膜下層和心肌膜中,細胞短而粗,形狀不規則,染色淺,有1~2個核,肌原纖維較少,細胞間有發達的閏盤。功能是將沖動快速傳遞到心室各處,引發心室肌同步收縮。4.微循環(microcirculation):是指從微動脈到微靜脈之間的血液循環,是血液循環的基本功能單位。5.血竇(sinusoid):為毛細血管的其中一類,管腔較大,形態不規則,內皮細胞間隙較大,其基膜不完整或缺如,有窗孔,無隔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質甚至血細胞出入血管;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某些內分泌腺。【習題練習】單項選擇題1.連續毛細血管分布于A胃腸黏膜B肝C脾D胸腺2.血竇分布于A肝B肺C胸腺D胃腸黏膜*3.竇房結位于右心房A內皮下層B心內膜下層C心外膜深部D心肌膜*4.關于起搏細胞,下列哪項描述是錯誤的A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的中心部位B有少量肌原纖維C呈梭形或多邊形D起傳導沖動的作用*5.動脈中膜內不含有A成纖維細胞B平滑肌C膠原纖維D彈性纖維6.與大動脈功能密切相關的成分是A內彈性膜B外彈性膜C中膜的彈性膜D平滑肌*7.周細胞存在于A小動脈內皮與基膜間B微動脈內皮和基膜間C毛細血管內皮和基膜間D毛細血管基膜外8.下列哪類血管的內彈性膜最明顯A大動脈B中動脈C大靜脈D中靜脈9.中動脈中膜中最豐富的是A彈性纖維B膠原纖維C平滑肌D心肌*10.作為心臟輔助,在心臟舒張期將血液繼續向前推進的血管是A大動脈B中動脈C大靜脈D中靜脈11.調節分配到身體各部和各器官的血流量的血管是A大動脈B中動脈C小動脈D微動脈*12.起控制微循環的總閘門作用的血管是A小動脈B小靜脈C微動脈D微靜脈*13.下列哪個器官內毛細血管最稀疏A心臟B肺C腎D骨*14.心骨骼的組成是A心房肌B心室肌C致密結締組織D疏松結締組織*15.下列哪項不是心房鈉尿肽的作用A利尿B排鈉C擴張血管D升高血壓16.心臟中心肌膜最厚的部位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17.心肌興奮的起搏點是A內皮細胞B起搏細胞C移行細胞D蒲肯野纖維18.大動脈外膜中的細胞主要是A內皮細胞B平滑肌細胞C成纖維細胞D肥大細胞*19.內皮細胞的吞飲小泡的主要作用是A.分泌產物B.貯存物質C.傳遞信息D.物質轉運20.血管內皮下層不含有A.平滑肌纖維B營養血管C膠原纖維D彈性纖維21.有孔毛細血管存在于A.肌組織B.中樞神經系統C.肺D.胃腸黏膜22.與動脈相比,以下靜脈的特點哪項錯誤A.三層膜分界明顯B.血容量比動脈大C.管壁較薄,彈性較小D.管壁結構差異較大*23.心臟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A.內皮下層B.心內膜下層C.心肌層淺部D.心肌層深部24.關于蒲肯野纖維,哪項錯誤A.是心肌纖維B.縫隙連接不發達C.比一般心肌纖維短而粗D.含肌原纖維較少*25.內皮細胞的特征性結構是A.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B.細胞間有10~20nm的間隙C.豐富的緊密連接D.W-P小體26.肌性動脈中膜內產生基質和纖維的是A.成纖維細胞B.間充質細胞C.平滑肌細胞D.內皮細胞27.稱為彈性動脈的血管是A.大動脈B.中動脈C.小動脈D.微動脈28.毛細血管的構成是A.內膜、中膜、外膜B.內皮、基膜和1~2層平滑肌C.內皮和基膜D.內皮、基膜和少量周細胞29.大動脈管壁的主要結構特點是A.彈性膜和彈性軟骨多B.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多C.彈性膜和彈性纖維多D.彈性膜和平滑肌纖維多30.心外膜的組成是A.間皮B.脂肪組織C.間皮和結締組織D.間皮和脂肪組織31.心臟傳導系統的細胞實際上是A.感覺上皮細胞B.特殊的心肌細胞C.特殊的神經細胞D.特殊的運動神經元簡答題1.試述毛細血管的分類、分布以及光鏡電鏡結構特點?2.試述中動脈管壁的組織結構特點?3.試述心臟壁的組織結構特點?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5DACDA6-10CCBCA11-15BCDCD16-20BBCDB21-25DABBD26-30CADCC31B簡答題1.答:毛細血管的管壁由內皮及基膜組成,緊貼內皮細胞外還可見到扁平而有突起的周細胞,具有分化的能力。電鏡下毛細血管可分為三類:連續毛細血管、有孔毛細血管、竇狀毛細血管。連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胞質含有許多吞飲小泡,內皮細胞連續排列,細胞間有緊密連接,肌膜完整,主要分布于結締組織、肌組織、中樞神經系統等處。有孔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有許多貫穿胞質的窗孔,孔上有或無隔膜封閉,細胞間有緊密連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于胃腸黏膜、某些內分泌腺、腎血管球等處。竇狀毛細血管:又稱血竇,形狀不規則,管腔較大,內皮細胞有或無窗孔,細胞間隙較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內分泌腺。2.答:中動脈又稱肌性動脈,由內膜、中膜、外膜組成。內膜:內皮、內皮下層和內彈性膜組成。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內皮下層較薄,為少量結締組織;內彈性膜較明顯,由彈性蛋白組成。中膜:較厚,由10~40層平滑肌組成,其間有少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外膜:由結締組織組成,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多數中動脈的中膜和外膜交界處有外彈性膜。3.答:心內膜:由內皮、內皮下層組成。內皮為單層扁平上皮,內皮下層分內、外兩層,內層薄,為細密結締組織;外層也稱心內膜下層,為疏松結締組織,含蒲肯野纖維。心肌膜:較厚,主要由心肌構成,肌束間有疏松結締組織和豐富額毛細血管。心外膜:為漿膜,是結締組織和間皮組成。§10免疫系統【重點知識】胸腺的結構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質內的毛細血管及其周圍結構具有屏障作用。構成:?①連續性毛細血管內皮②內皮周圍連續的基膜③血管周隙(含巨噬細胞)④胸腺上皮基膜⑤連續胸腺上皮細胞突起功能:阻止血液內的一般抗原物質和藥物透過,維持胸腺內環境的穩定、保證胸腺細胞的正常發育。淋巴結的結構淋巴細胞再循環周圍淋巴管及淋巴組織中的淋巴細胞可經過淋巴管道進入血液,并通過血液循環周游全身,然后通過穿越彌散淋巴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后微靜脈或開放的血管末端(脾)等,返回淋巴組織或淋巴器官。這種淋巴細胞在血液循環和淋巴組織(器官)之間周而復始地遷移和交換的現象稱淋巴細胞再循環。主要由記憶T細胞和記憶B細胞參加大大增加了與抗原接觸機會,擴大及提高了機體的免疫效能。脾的結構紅髓:由脾索和脾竇組成白髓:相當于淋巴結的皮質,由動脈周圍淋巴鞘、淋巴小結(脾小結)、邊緣區和邊緣竇組成【重要名詞】1.淋巴小結(lymphoidnodule):又名淋巴濾泡(lymphoidfollicle),是淋巴組織的一種,有較明顯界限的球形小體,內含大量B細胞,根據有無生發中心可分為初級淋巴小結和次級淋巴小結。2.胸腺小體(thymiccorpuscle):由胸腺上皮細胞同心圓排列形成的結構,散在分布于髓質內,是胸腺的特征性結構。胸腺小體功能未明。3.血-胸腺屏障(blood-thymusbarrier):指胸腺皮質的毛細血管及其周圍結構具有屏障作用,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質不能進入胸腺皮質,稱為血-胸腺屏障,由下列結構組成:1)連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有完整的緊密連接;2)內皮周圍連續的基膜;3)血管周隙,內含巨噬細胞;4)上皮基膜;5)一層連續的胸腺上皮細胞(突起)。血-胸腺屏障能阻擋抗原物質等進入胸腺皮質,維持內環境穩定,保證胸腺細胞的正常發育。4.邊緣區(marginalzone):指脾臟的白髓和紅髓交界的狹窄區域,含有T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央動脈的側支末端在此區膨大,形成邊緣竇,是血液內抗原及淋巴細胞進入白髓的通道,白髓內的淋巴細胞也可以進入邊緣竇,參與淋巴細胞再循環。5.動脈周圍淋巴鞘(periarteriallymphaticsheath):指在脾臟白髓中,中央動脈周圍含有大量T細胞、少量巨噬細胞和交錯突細胞等厚層彌散淋巴組織所構成的結構,為胸腺依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