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德國法西斯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羅斯福新政經濟危機二戰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十月革命自由放任國家干預經濟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一戰第20課
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第七單元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材料一:我們在奪取政權后便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成方法…我們必須根據實驗作出判斷。”——列寧1918-1921年1921-1927年1927-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與模式蘇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將會面臨哪些困難?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蘇俄紅軍開赴抗擊國內反動武裝叛亂前線材料四:1918年夏…全國3/4的領土被敵人占領,重要的糧食和煤炭產地均落入敵人手中,40%工廠停工,紅軍戰士和城市居民也面臨斷糧的危險,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每天只能領到50克面包。材料二:整個歐洲充滿了革命的精神。如果我們不軍事干預布爾什維克,那么倫敦將有一個蘇維埃。——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蘇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將會面臨哪些困難?糧食等物資極度缺乏材料三:1918年,協約國……對蘇俄進行武裝干涉,企圖把剛剛誕生的的蘇維埃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國內反動勢力煽動中小農民、商業這同他們一起叛亂。國內外勢力聯合絞殺新生政權進行國內戰爭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①原因:國內外敵對勢力聯合扼殺新生蘇維埃政權
②目的:克服物資短缺,集中物力、財力戰勝敵人2.內容:P94①實行余糧收集制;②大中小工業企業國有化;③取消自由貿易,實行配給制;④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規定農民除保留口糧、種子糧和飼料糧外,全部余糧和其他農產品交售國家。政府組織征糧隊下鄉,確保征糧任務完成對企業的生產分配實行嚴格的集中管理實行糧食和日用工業品的配給制對全國成年人實行義務勞動制,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星期六義務勞動這一政策有什么特色?“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戰時共產主義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社會主義=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①原因:國內外敵對勢力聯合扼殺新生蘇維埃政權
②目的:克服物資短缺,集中物力、財力戰勝敵人2.內容:P94
3.作用:
①積極: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取得了國內戰爭
勝利,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這條道路是正確的,一定能使我們獲得巨大成就,保證我們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列寧“在一個遭受帝國主義戰爭破壞的國家里,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自由貿易……不僅是維持生活和對付戰爭,已經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務,是共產主義的任務,是推進社會主義的真正的主要的門徑。”當時蘇俄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如何評價的?并主張將這種政策用到什么地方去?決定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生產和分配。1920年蘇俄農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但面包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但魚卻屬于你們。”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是怎樣的態度?為什么?
農民不堪忍受越來越嚴厲的無償收購,有意縮減產量,抗拒糧食征集。年份項目與1913年相比1920糧食產量50%1920棉花產量5%1920工業產量13.8%表格反映了蘇俄經濟如何?國民經濟嚴重下滑,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年參加鎮壓喀瑯施塔得水兵的紅軍炮兵部隊喀瑯施塔得要塞位于彼得格勒的出海口,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11月7日,波羅的海艦隊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而這發出十月革命第一炮的戰艦,正是從喀瑯施塔得基地開出的。“擁護蘇維埃,但是不要共產黨人。”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
①原因:國內外敵對勢力聯合扼殺新生蘇維埃政權
②目的:克服物資短缺,集中物力、財力戰勝敵人2.內容:P94
3.作用:
①積極: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取得了國內戰爭
勝利,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②消極:戰爭結束后,蘇俄繼續推行“戰時共產主義
政策”,引發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黨內多數人認為問題在于小資產階級在困難面前發生動搖,主張嚴格紀律,加強國家干預。”你贊成這一觀點么?為什么?列寧傾聽農民的意見我們用‘強攻’辦法,即用最簡單、迅速、直接的辦法實行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原則的嘗試已告失敗。——列寧“農民并非受人蠱惑,‘自覺地’進行反布爾什維克黨的活動,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本能地’起來反對蘇維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超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1.
背景: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2.內容:P95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收集制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物分配制新經濟政策農業工業流通分配糧食稅,余糧自己支配國有為主,私有并存恢復自由貿易國家
“政治形勢向我們表明,在許多問題上,必須退到國家資本主義上去……”──列寧廢除實物分配制國家+市場一條新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在無產階級國家的領導監督下,利用市場機制來擴大生產,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后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兩步。”——列寧1913---1925年農業的發展1913年—1926年蘇俄的工業生產情況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總產值(億盧布)102.5114.1077.39110.83產值指數10013.875.5108.1
年份項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糧食作物耕種面積(萬公頃)9446662078608730糧食作物產量(億普特)39.7922.1334.5544.24
西方經濟學家預測,蘇俄要恢復經濟需要15-20年,而結果1925年就恢復了,只用了短短5年。有人說俄國曾經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現在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行走了!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1.
背景:2.內容:P95
3.作用: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國民經濟快速恢復,鞏固蘇維埃政權
②1922年蘇聯建立蘇聯國旗1923年版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聯邦列寧和斯大林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三、“斯大林模式”P96
1.背景:約瑟夫.斯大林1878-1953“我們采取新經濟政策,就是因為它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當它不再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時候,我們就讓它見鬼去。”——《斯大林全集》材料一:到1928年,蘇聯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材料二:相對于資本主義的數量和力量,社會主義俄國勢單力薄,舉目無親。單憑蘇聯自己的力量能夠站住腳跟,這是社會主義能否發展的前提。斯大林相信“資本主義的包圍”使他有必要開展一場自上而下的革命。——洛克《作為革命者的斯大林》依據材料,分析當時蘇聯面臨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最需要的是什么?蘇聯工業生產落后資本主義敵對勢力的包圍發展重工業,鞏固國防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因此我國共產黨也就拒絕了“通常的”工業化道路,而從發展重工業開始實行工業化。——斯大林“通常的”工業化道路指的是什么?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至于輕工業、農業都是為重工業發展效力的部門。——斯大林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三、“斯大林模式”P96
1.背景:目的——迅速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防力量
2.表現:P96
①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1925年開始蘇聯宣傳畫:工廠的煙霧是蘇維埃國家的呼吸
斯大林認為,蘇聯已經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可以依靠政權力量……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的辦法快速發展經濟。具體講,一是用計劃保證優先發展重工業。——《世界史.現代卷》斯大林認為應當用什么手段打破工業化由輕工業緩慢向重工業發展的規律?指令性計劃經濟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2.表現:P96
①社會主義工業化: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和輕工業為重工業的發展提供資金
②經濟體制:單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③農業集體化運動:集體農莊集體農莊的宣傳畫集體化使大規模的農莊代替了以往的小塊田地,這有利于提高人均產量集體化又使上級機關更容易通過管理手段來控制集體農莊的剩余產品。集體農莊與個體經營相比有哪些優勢?閱讀P96頁“歷史縱橫”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年)二、新經濟政策(1921年)三、“斯大林模式”
P96
1.背景:
2.表現:
3.特點:①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②新型工業化模式:優先發展重工業
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經濟發展表落后的農業國躍為強大的工業國他接過的是一個扶木犁的窮國,他留下的是一個擁有核武的強國。——丘吉爾
短時間內快速發展農業產值8.1%輕工業產值210%重工業產值550%材料二:1949年,當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世界第二核大國。而全國皮鞋生產量平均每人不到一雙。材料三:到斯大林逝世的時候,人均糧食產量、人均肉類產量還沒有達到沙皇時代的水平。你如何評價“斯大林模式”?材料一: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長率三、“斯大林模式”P96
1.背景:
2.表現:3.特點:
4.評價:P96
①積極——迅速實現國家工業化,成為工業強國,
為反法西斯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
②
弊端——見P96“斯大林模式”對世界其他國家有何影響?“斯大林模式”對世界其他國家有何影響?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美國新聞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從蘇聯回國后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懷疑態度轉變為真正的興趣,有時轉變為模仿。……蘇聯在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種種經濟政策。有些國家甚至開始了自己的持續時間不一的計劃,希望來減輕本國的經濟困難。——[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分析斯大林模式與羅斯福新政有何異同?不發達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應則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蘇聯是一個在30年內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成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的國家。使這一驚人的變化成為可能的種種制度和技術對這些民族來說非常重要。——[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斯大林模式”對世界其他國家有何影響?哪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借鑒應用了“斯大林模式”?描述二戰后蘇聯經濟情況的漫畫“跛足的巨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重工業發達,輕工業和農業長期落后昨晚由工程夜校回家,已經是十二點鐘了。面包店已經關門,沒有領到面包。所以今天起來后,沒有一點東西可以吃。今天六點鐘就起身,要比平時早起一小時。因為肚餓得睡不著,……天還沒有明,當我到面包店的時候,店門外已經有十多個人等在那里了。店門還是關著。過了二十分鐘,店內的職員出來對大家說:“今天沒有面色。”大家聽了都很平靜的散開了。其中有一個女子,大概是新到莫斯科的,伊對職員說:“昨天我亦沒有領到面包,請問你昨天和今天的面包票,明天還可用嗎?”職員說:“面包只可當日用。”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執政第21課
二戰后蘇聯的經濟改革一、赫魯曉夫的改革(1953-1964)P98改革的重點:農業
1956年,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做了《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報告赫魯曉夫開展玉米運動僅1954年上半年的時間里就有40000人去了西伯利亞的墾荒區。國家在1955—1956年間調往東部地區的拖拉機約為全國提供給農業的機器總數的三分之一。
由于開墾前對那里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未進行科學的分析,大規模的開墾破壞了廣闊草原上的植被,從1955年到1960年,已有幾十萬公頃土地被風沙侵蝕。1962年夏季東部干旱,風化侵蝕波及了幾百萬公頃。僅在巴夫洛達州一地就有150萬公頃土地被風“刮走了”。——1964年莫斯科版《新開墾地區國營農場和集體農莊》赫魯曉夫決定在西伯利亞地區繼續開荒種植玉米1964年赫魯曉夫被迫下臺1953年8月12日蘇聯進行了第一次氫彈爆炸試驗1954年6月27日,蘇聯科學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右圖為1955年發行的紀念郵票反應堆原子能發電站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加加林在蘇聯“東方一號”宇宙飛船內人類太空旅行第一人尤里·加加林(1961)黑白相間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一生赫魯曉夫(18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臨床檢驗儀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濟南護理職業學院《嵌入式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臨床免疫學檢驗課件 第3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備學習資料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隸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硬筆書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級學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二零二五版資金監管委托協議樣本
- 二零二五全新美食城檔口出租協議
- 二零二五版學生托人接送免責協議書范文
- 游戲開發回顧與展望
- 產品QC工程圖 (質量保證工程圖)Excel表格
- 人民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
- 電氣平行檢驗用表
- GB∕T 14527-2021 復合阻尼隔振器和復合阻尼器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DB32∕T 2349-2013 楊樹一元立木材積表
- 首屆上海科技期刊編輯技能大賽試題
- 隧道二襯、仰拱施工方案
- Q∕GDW 12106.4-2021 物聯管理平臺技術和功能規范 第4部分:邊緣物聯代理與物聯管理平臺交互協議規范
- 中國癲癇診療指南-癲癇持續狀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