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練習A卷含答案

單選題(共50題)1、在欣賞《保衛(wèi)黃河》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用時5分鐘。其余的時間用于欣賞音樂、演唱歌曲,用時35分鐘。試問該教師的時間分配是為了遵循哪一音樂教學原則?()A.音樂性原則B.形象性原則C.愉悅性原則D.創(chuàng)造性原則【答案】A2、1978年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的曾侯乙編鐘震驚了全世界,它出土于()A.山西B.河北C.湖北D.湖南【答案】C3、在中國古代,古琴曲的記譜法是()A.紐姆譜B.文字譜C.簡譜D.五線譜【答案】B4、初次學習吹奏口琴時,老師應指導學生從哪個音區(qū)開始?()A.低音區(qū)開始B.中音區(qū)開始C.高音區(qū)開始D.次高音區(qū)開始【答案】B5、()是指課堂音樂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與境界,特指音樂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學內容要求,又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最基本的標準與層面。A.教學目標B.教學目的C.課程標準D.教學重點【答案】A6、擊鼓說唱俑表現(xiàn)了古時候藝人表演時的情景,請問它是哪個朝代的作品()A.宋朝B.漢朝C.秦朝D.明朝【答案】B7、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評價要求不只評價學生的學,還要評價教師的教,既要注重音樂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又要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這說明了音樂教學評價的()A.科學性原則B.可操作性原則C.整體性原則D.綜合性原則【答案】C8、音樂鑒賞課《沃爾塔瓦河》課堂上,教師播放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的各個樂章,帶領學生感受交響詩的音樂風格和音樂中蘊含的情感,這體現(xiàn)了音樂藝術中,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主要是通過()實現(xiàn)的。A.聽覺活動B.語言活動C.視覺活動D.動覺活動【答案】A9、海頓的《創(chuàng)世紀》屬于音樂美范疇中的()。A.崇高美B.歡樂美C.戲劇美D.悲劇美【答案】A10、下列哪些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11、“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會直接影響著他一生的發(fā)展,而作為審美教育的音樂教育,同樣會對學生生活質量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句話體現(xiàn)了教學評價意義的()。A.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有效指導教學行為B.對相關領域的研究進行有益補充C.為當前音樂課程改革提供支持D.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答案】D12、()是西班牙的一種融合舞蹈、器樂、歌唱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是整個西班牙的代表性藝術之一。A.法多B.松C.約德爾D.弗拉明戈【答案】D13、期末到了,王老師請每位學生選擇自己本學期學過的幾首歌曲,按照時代或風格的排序組合成歌曲串燒給大家表演,作為期末成績,這屬于哪種評價方式?A.客觀式測驗B.觀察C.口頭提問D.表現(xiàn)性評價【答案】D14、下列的內容不適合使用定性評價的是()A.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B.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C.參與態(tài)度D.探究性學習能力【答案】B15、下列元曲代表人物與其作品匹配正確的是()A.王實甫《西廂記》B.馬致遠《竇娥冤》C.王實甫《竇娥冤》D.馬致遠《西廂記》【答案】A16、下列選項中對K46敘述不正確的是()。A.K46和弦后只能接D功能的和弦,因此磁和弦又叫作“寄生和弦”。B.K46之前可以接S功能和弦,也可以接T功能和弦和D功能和弦。C.終止四六和弦包含主功能和屬功能。D.終止四六和弦必須重復和弦的五音,不允許隨意重復其他音。【答案】B17、“音樂課上,黃老師引導學生分組為《小鳥、小鳥》創(chuàng)編4小節(jié)二聲部節(jié)奏型,利用筷子、筆盒、水杯、自制沙鈴樂器等物品敲擊自編的伴奏節(jié)奏,體驗其音響效果。”這一活動屬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的那個領域?()A.表現(xiàn)B.創(chuàng)造C.音樂與相關文化D.感受與欣賞【答案】D18、“強力集團”又稱“五人團”,是19世紀中期出現(xiàn)的一個作曲家小組,成員包括巴拉基列夫、鮑羅丁、居伊、穆索爾斯基和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其中,()是小組的發(fā)起人以及核心。A.巴拉基列夫B.鮑羅丁C.穆索爾斯基D.里姆斯基一科薩科夫【答案】A19、“舉之有余,按之不足”屬于A.浮脈B.沉脈C.遲脈D.數(shù)脈E.虛脈【答案】A20、《祖國頌》是一首單樂章混聲合唱,其詞曲作者是()A.喬羽、孟衛(wèi)東B.喬羽、劉熾C.張藜、秦詠誠D.瞿琮、鄭秋楓【答案】B21、“在教學過程中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歌曲,參與演唱、創(chuàng)編等實踐活動,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不斷增強集體意識和協(xié)調能力”屬于教學目標的()目標。A.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B.過程與方法C.知識與技能D.知識與能力【答案】B22、下列哪個力度標記適合表現(xiàn)一列火車漸漸駛向遠方的音樂()A.CrescB.dimC.ffD.sf【答案】B23、適宜通風干燥的是A.荊芥B.白芍C.萊菔子D.熟地黃E.薏苡仁【答案】D24、教育目的結構的核心部分是()。A.社會價值B.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C.身心素質D.社會需要【答案】C25、“老師將當?shù)氐脑∷囆g引入學校并開設相關課程,通過學唱、創(chuàng)編劇本和新曲等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當?shù)匾魳肺幕保@一課程的性質是()。A.基礎課程B.專業(yè)課程C.校本課程D.國家課程【答案】C26、不屬于音樂教學事件類型的是()A.教學環(huán)境突發(fā)事件、教學氣氛突發(fā)事件B.教學設備突發(fā)事件、教學活動突發(fā)事件C.教學硬件突發(fā)事件、教學過程突發(fā)事件D.教學氣氛突發(fā)事件、教學活動突發(fā)事件【答案】C27、《秦王破陣樂》是我國()代的樂舞。A.漢B.唐C.宋D.元【答案】B28、依據(jù)《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下列對音樂鑒賞模塊的教學要求最適合的是()A.在聆聽的基礎上,注重對作品的欣賞B.在聆聽的基礎上,注重對作品進行演奏C.在體驗的基礎上,注重對作品的比較、探究等D.在體驗的基礎上,注重對音樂作品的聯(lián)想與改編【答案】A29、與足太陰脾經相表里的是A.足陽明胃經B.足少陽膽經C.手陽明大腸經D.足太陽膀胱經E.手太陽小腸經【答案】A30、患者,男,78歲,惡寒重,低熱,頭身疼痛,鼻氧,鼻流清涕,吐稀白痰,伴慢性支氣管炎。A.參蘇飲B.血府逐瘀湯C.右歸飲D.荊防敗毒散E.柴胡疏肝散【答案】D3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音樂教學常用的導入方法()A.設疑導入B.創(chuàng)境導入C.實驗導入D.溫故導入【答案】C32、創(chuàng)作了《弄臣》《茶花女》等經典歌劇的作曲家是()A.羅西尼B.貝里尼C.威爾第D.亨德爾【答案】C33、可參考胸痹來辨證論治的西醫(yī)疾病是A.肺炎B.冠心病C.腦梗死D.病毒性心臟病E.癔病【答案】B34、春節(jié)晚會漸漸成為老百姓特殊的“年夜飯”。晚會往往會以歡騰喜慶的《春節(jié)序曲》為開場和結尾音樂,其音樂形式是()。A.管弦樂B.交響樂C.打擊樂D.歌劇【答案】A35、下列音程中音數(shù)是5的是()A.增六度B.大七度C.減七度D.純八度【答案】A36、被稱為“印度小提琴”的樂器是()。A.風笛B.薩朗吉C.卡曼賈D.排簫【答案】B37、“在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后,老師請幾位學生根據(jù)投影的雄獅、駿馬、小鳥畫面,用口風琴即興吹奏旋律,其他學生猜出其表現(xiàn)的動物。”該環(huán)節(jié)屬于音樂課程的哪個領域?()A.演唱B.創(chuàng)造C.綜合性藝術表演D.音樂與相關文化【答案】B38、患者,男,30歲,工人。患者于五天前開始出現(xiàn)咳嗽加劇,痰稠色黃,氣喘息粗,煩躁不安,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A.喘證B.咳嗽C.感冒D.胸痹E.消渴【答案】B39、《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領域包括()內容。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答案】A40、在演奏《野蜂飛舞》這首樂曲時,下列哪項速度記號合適這首樂曲()A.ModeratoB.LentoC.PrestoD.Andante【答案】C41、下列哪項不適合作為高中"音樂與舞蹈”模塊的課堂教學活動?A.學生根據(jù)舞蹈的節(jié)奏和情緒選配適合的音樂B.學生通過肢體動作表現(xiàn)舞蹈音樂的節(jié)奏情緒和情感C.學生學習有代表性舞種的基本動作及動作組合,并隨音樂進行練習。D.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創(chuàng)專業(yè)舞蹈,參加社區(qū)組織的文藝活動【答案】D42、下列樂器中琴弦最多的是A.中阮B.琵琶C.箏D.月琴【答案】C43、演奏交響音樂的樂隊稱為()。A.管弦樂隊B.民族樂隊C.銅管樂隊D.打擊樂隊【答案】A44、下列屬于合唱中男高音聲部的是()。A.BassB.TenorC.SopranoD.Alto【答案】B45、“通過訓練學生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上述描述體現(xiàn)的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目標的哪個維度?()A.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B.過程與方法C.知識與技能D.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答案】A46、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的核心舉措。A.美育教育B.素質教育C.音樂教育D.藝術教育【答案】B47、《賣花姑娘》是()電影《賣花姑娘》的插曲。A.中國B.日本C.朝鮮D.美國【答案】C48、作為指揮,在排練新作品之前應做的工作是()A.仔細研讀總譜B.督促樂隊成員練琴C.與隊伍成員討論作品D.和樂隊成員聆聽作品【答案】C49、下列哪位作曲家2000年受邀為法國“梅西安國際鋼琴比賽”創(chuàng)作了以京劇元素為素材的《京劇瞬間》,2008年又為北京奧運會創(chuàng)作了主題曲《我和你》。A.葉小剛B.陳其鋼C.劉湲D.郭文景【答案】B50、與dim.意思相同的表情術語是()。A.crescB.ritC.simD.decresc【答案】D大題(共10題)一、案例:在高一第三單元《俄羅斯音樂》教學時,老師簡單介紹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素材源自民間這個特點,播放了《D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題,聽完后提問學生:“這段音樂的主題給你怎樣的感受”同學們有的說甜美,有的說幸福,有的說夢幻,有的說如詩如畫……可就是沒有人說出老師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師說:“這段音樂的情緒是傷感和憂郁的,你們這都聽不出來”問題:依據(jù)《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個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本堂課是鑒賞課,這位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聆聽音樂的出發(fā)點與教師的實際操作有所矛盾,老師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最初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音樂素材來自民間,而之前對于音樂家只是簡單地做了介紹,并沒有對時代背景等內容做詳細的說明。新課標指出:音樂鑒賞主要通過聆聽和音樂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是增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師在聆聽音樂時并沒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聆聽和思考。而在聆聽后提出“這段音樂的主題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在聆聽音樂時沒有針對性地思考,回答出這樣的答案也就不足為奇了。新課標音樂教學活動建議指出:在聆聽音樂時,可設計具有探究和啟發(fā)性的問題,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第三,該老師過于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學生聆聽的過程和方法。對音樂的體會和感受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經常是只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于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復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第四,對學生評價過于單一和消極。音樂課程的評價應該遵循導向性原則;評價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和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評價應遵循科學性原則,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及審美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你們這都聽不出來”的評價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和抵抗心理;評價也要遵循整體性原則,用科學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眼光,肯定學生進步與發(fā)展,指明其努力發(fā)展的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二、對下列課例進行點評分析。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教學目標】1.通過對愛爾蘭民族經典音樂劇《大河之舞》選段的欣賞與分析,培養(yǎng)對踢踏舞學習的興趣。2.學習踢踏舞基本動作,能夠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點。3.培養(yǎng)節(jié)奏的表現(xiàn)力和舞蹈的創(chuàng)編能力。【教學重點、難點】學習和創(chuàng)編踢踏舞。【教具】多媒體、幻燈片、自制剪輯的音樂【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師:歡迎同學們走進音樂與舞蹈的課堂,現(xiàn)在就讓我們跳起熱身韻律舞蹈。(播放剪輯的《肯肯圓舞曲》,隊伍集合成上課的形式)【答案】從整體上說.該課對舞蹈藝術基本特征的把握,對音樂與舞蹈之間關系的理解,對舞蹈鑒賞、表演、編創(chuàng)的有機結合與處理,都有一定的獨到之處。因此,這個課在設計上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本課在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了很好的教學策略,教師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法,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切入,激發(fā)起學習舞蹈的興趣,然后通過“觀看踢踏舞——研究討論——基本動作學習——創(chuàng)編表演”這一敦學主線,使學生的學習經歷了一個由感性過渡到理性、再從理性回歸到感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而是在興趣支配下的主動探究學習過程。顯然,這樣的教學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課的導入部分設計了師生做游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打擊出符合要求的節(jié)奏,來體驗節(jié)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這種充滿趣味性的導入,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奏對于學習舞蹈的意義。當然,好的教學策略來源于新課程理念,其基礎是平等和諧的教學關系。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從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夠創(chuàng)編、表演踢踏舞,并產生了繼續(xù)學習的愿望,完全在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所體現(xiàn)的那種師生間民主平等、和諧交流、教學相長的氛圍。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音樂教學優(yōu)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也是新課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音樂教學的成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舞蹈的創(chuàng)編,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張表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現(xiàn)象”。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求,這說明本課對踢踏舞創(chuàng)編教學的思路是明確的。這節(jié)課略顯不足的是:在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的風格特征上,還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愛爾蘭民間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與愛爾蘭民族的生活是怎樣的關系愛爾蘭民族為什么喜歡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現(xiàn)社會生活從舞蹈藝術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舞蹈都同一定的勞動形態(tài)有關,而勞動形態(tài)的藝術化則形成了人身體各部分協(xié)調的美,并帶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風格。教師如能把踢踏舞風格形成的原因對學生作進一步地介紹,會更有利于學生的感受、體驗和把握。三、案例音樂課上,老師先用課件展示了異彩紛呈的彝族風情,然后組織學生演唱彝族民歌《何西里西》,歌曲簡單易學,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接著,老師將學生分成6組,為每組準備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飾所需的珠子、鉛絲、羽毛、塑料薄膜、膠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學生們高興地動手制作起來,老師在各組間穿梭指導。大約二十分鐘后,學生們完成了作品,此時下課鈴響了。問題: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師教學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答案】該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優(yōu)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用獨特的彝族風情引入課堂,為學生營造情境,并帶領學生演唱歌曲,體現(xiàn)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課程理念。缺點:在小組活動中,音樂課堂要注重音樂實踐活動,強調突出音樂課堂特點。且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教師應組織、引導學生多參與“唱…‘跳…‘演”活動,從而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造,而案例中的教師運用大量的時間請學生進行手工制作,脫離了音樂本身,違背了新課標中“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的理念。改進意見:教師應將創(chuàng)造的時間縮短,將課堂重點轉移到對歌曲《阿西里西》的學習上,融入更多的音樂元素,使音樂課堂豐富起來。比如:請學生介紹彝族音樂風情,學生隨音樂表現(xiàn)歌曲,說說彝族民族服飾特點,播放歌曲《阿西里西》組織學生跟隨音樂跳彝族風情舞蹈等。同時,也要注重音樂實踐,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重在學生去演唱、體會、表現(xiàn)音樂,達到實踐要求。四、案例:音樂課上,李老師引導學生欣賞貝多芬的《歡樂頌》,在聆聽和分析全曲后李老師問:“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小春回答:“我覺得是歡樂的。”老師說:“要是這么簡單,還要你來回答嗎?”小春趕緊改口說:“輕快的。”老師說:“剛才已經分析了,這首作品表現(xiàn)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團結勝利主題,所以它的情緒應該是莊嚴和輝煌的,請所有同學牢記下來!”全班同學點頭表示贊同。問題: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本案例中的教師對于教學問題的處理不恰當。案例中,學生對于作品欣賞后的回答是個性而主觀的,教師因不符合常規(guī)答案而直接否定學生并言語犀利,對學生造成了消極的評價和影響,新課標理念指出,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因此不符合理念中“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對作品的解讀就是對于音樂的二次創(chuàng)造,音樂是非語義性的,也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該教師的行為也不符合“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后續(xù)教師直接宣布答案,并沒有引導學生從音樂要素的分析中思考,也不符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興趣愛好為動力”。我認為,對于學生有不同的聽后感受,首先應予以肯定和鼓勵,對于實在偏離作品中心主題的情況,可以再次聆聽或借用明顯的音樂要素來進行問題引導,配合作品或作者背景的趣味介紹,突出審美和人文的重要性;此外每個學生的見解總會不同,小組討論給出建議也是不錯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和良好習慣,肯定的評價對于學生的音樂興趣的保持也是有利的。五、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評析(7分),并說明理由。(8分)演唱《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主要目標】通過聆聽、分析、演唱等活動,能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目標略)【學時】1課時【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出示旋律譜,教師邊唱樂譜,邊用粉筆在黑板上畫旋律線,學生跟隨老師用手劃旋律線。(2)全體學生起立,再次用肢體動作感知歌曲的韻律,同時強調樂句的呼吸。(3)教師在樂譜中加入換氣記號,引導學生跟琴用“l(fā)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學生找到正確的聲音位置,學會用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演唱歌曲。(4)師生接龍式學唱旋律。(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樂句的異同,分辨出第三樂句的特征,解決難點。【答案】此課例是一節(jié)唱歌課,為正面案例。音樂課堂的展開階段即課堂教學過程。案例中呈現(xiàn)的是新課教授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新知。(1)教師從旋律入手,邊唱邊畫,同時,學生用手劃旋律線,師生配合,學生從視覺、聽覺、以及身體語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對整首歌曲的風格建立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站立感受音樂的韻律,并引入呼吸這一歌唱要素。(2)呼吸訓練與換氣點的把握是這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呼吸記號等基礎知識,因此,案例中教師把重心放在感受與表現(xiàn)上,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一開始,教師帶領學生找到歌曲的換氣位置,同時進行標注,較好地幫助學生回憶呼吸記號的書寫方法,同時也建立了對歌曲的理性認知。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跟琴哼唱歌曲,訓練氣息的使用。氣息訓練是一項長期任務,唱歌課中,教師要關注到呼吸訓練的重要性,循序漸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學生找到正確方法。(3)歌曲分析對學生來說頗有難度,課例中加試先引導學生接唱旋律,不僅是對以上發(fā)聲、呼吸訓練的成果體現(xiàn),也讓學生在接唱中關注到樂句的變化,強化了聽覺體驗,有助于第三樂句的難點認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學生順利找出樂句的異同點,明確第三樂句的特征,從而解決難點。(4)最后整唱歌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情緒與表情處理,完整結束新授環(huán)節(jié)。此案例中,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整,教師展現(xiàn)出應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多種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六、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對下面教學設計中的新課教學階段進行評析。(15分)【課程名稱】《校園風》【教學對象】八年級學生【教學內容】舞蹈編創(chuàng)【主要目標】運用舞蹈作品的幾種表現(xiàn)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進行舞蹈編創(chuàng)。【教學過程片段】1.欣賞舞蹈作品《綠》。(1)師問:這個片段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主要運用哪個部分表現(xiàn)的?生答:(略)(2)教師小結:大自然萬物復蘇的景象(植物);主要運用腳部動作來模擬。2.欣賞舞蹈小品《小雞狂想曲》(1)師問:表現(xiàn)的是什么形象?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生答:小雞(動物);小雞特有的形象特征,演員夸張的表演。【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欣賞以及綜合創(chuàng)編課的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分析此題時,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七、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下面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評價。【課程名稱】走進音畫——《思鄉(xiāng)曲》【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與創(chuàng)編《思鄉(xiāng)曲》【主要目標】1.能理解樂曲各段的情緒與音樂要素的異同。2.用色彩和線條等美術要素表現(xiàn)感受到的音樂。(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走進音樂,從音到畫①聽《思鄉(xiāng)曲》音樂,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情緒、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此題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八、案例:音樂課上,老師先用課件展示了異彩紛呈的彝族風情,然后組織學生演唱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歌曲簡單易學,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接著,老師將學生分成6組,為每組準備了制作彝族姑娘和小伙佩飾所需的珠子、鉛絲、羽毛、塑料薄膜、膠水、剪刀等材料工具。學生們高興地動手制作起來,老師在各組間穿梭指導。大約二十分鐘后,學生們完成了作品,此時下課鈴響了。問題:依據(jù)《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老師教學中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運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分析此題時,要從老師的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并給出建議。九、閱讀案例,回答問題。鈴聲響了,教師走向鋼琴,說:“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还?jié)非常有意思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