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2新興力量的崛起_第1頁
九2新興力量的崛起_第2頁
九2新興力量的崛起_第3頁
九2新興力量的崛起_第4頁
九2新興力量的崛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興力量的崛起專題九第2課磨合博弈理解

指導意見

簡述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基本過程;簡述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表現及其影響;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階段與概況及其在當今國際舞臺上的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了解不結盟運動的作用;說出兩極格局下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的主要表現;感受發展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的特殊性。學考要求①歐洲共同體形成的基本過程b②不結盟運動b構建和諧世界,實現和平崛起

喬冠華之笑

戰后兩極格局下有哪些新興的力量崛起?

二戰后僅25年,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頭幾年還十分盛行的世界兩極開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這些活躍的“地緣戰略棋手”在世界棋盤上縱橫捭闔,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聲音,振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

---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一.相逢一笑泯恩仇

——歐洲人的歐洲這是什么旗幟?12顆星象征什么?圍成一個圓形有什么寓意?歐共體的旗幟;代表12個成員國;它的寓意是歐洲的團結、統一第一展廳戰后初期有人站在柏林街頭,望著滿目瘡痍的城市,驚嘆即使清楚這些瓦礫也要花上二十多年的時間,要想復興真是比登天還難.事實果真如此嗎?無可奈何花落去

——歐洲的衰落與分裂1.歐洲走向聯合的條件西歐衰落;美蘇對峙;二戰教訓;法德和解2.歐共體成立的過程及目標(1)過程:①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②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③1967年,3機構合并為歐洲共同體(2)目標:人員、商品和資本自由流動3.經濟一體化帶動政治一體化(1)戴高樂:歐洲聯合來抗衡美國(2)提出“用一個聲音說話”(3)政治聯合加強,防務合作加快4.影響:增強了西歐與美蘇抗衡實力,沖擊了兩極格局

“歐洲人不應只坐在一旁竊竊私語,或是冷嘲熱諷,而應當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否則,美國人只好獨自作出決定。……歐洲人想讓白宮認真傾聽,就必須發出“清晰和單一”的聲音。”——《歐洲,大聲地說!》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非常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非常激烈……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想到過的那種挑戰。

——尼克松1971年

四.長風破浪會有時││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回顧萬隆會議第四展廳“二戰”后亞洲一些國家獨立形勢圖非洲獨立進程圖

“不結盟”一詞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斯里蘭卡發表的一場演說中。尼赫魯將一年前中國總理周恩來為處理中印兩國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基礎。之后在1955年舉行的萬隆會議上,與會的29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領導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而將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和經濟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誕生。

“不結盟運動的目的,是要使大國認識到,世界命運不能掌握在它們的手里。”

——鐵托

1.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條件(1)不愿介入美蘇的爭斗,保持中立(2)鐵托等人的推動

2.不結盟運動的誕生1961年召開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3.特點:獨立自主和非集團宗旨和原則

4.作用有利于改變世界面貌,沖擊兩極格局(幫助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具體表現為不結盟歐共體蘇聯美國日本中國本課小結二戰后:兩極格局多極化

新興力量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總結一、歐洲人的歐洲過程和方式原因經濟一體化——政治一體化二、迅速興起的日本原因過程三、東方巨龍的騰飛主要表現階段在國際舞臺的作用四、發展中國家的呼聲不結盟運動的誕生不結盟運動的作用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當驚世界殊!!!日本----發展中國家---歐洲----中國----聯合自強之路非軍事化道路和平崛起道路南南合作道路歸納新興力量的崛起之路多樣性、曲折性

材料一

艾森豪威爾總統1953年在其就職演說中講到:“為了團結一致和應付時代的挑戰,命運已把領導自由世界的責任賦予了我國。”材料二

1957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表示:“我們一直沒有同共產黨中國貿易,或者準許同它進行文化上的交流。這些過去一直是,而且現在也是我們的政策。”材料三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表示:“美國的政策目標從長期來看,必須是結束大陸中國與世界社會隔絕的狀態和使我們同大陸中國的關系正常化。”材料四

在決定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的時候,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國際環境,尤其是歐洲發生的變化,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新的機會”,“美國同新歐洲的關系非改變不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可以維持的伙伴關系,從而共同合作”。第一展廳:歐洲第三展廳:中國

第三展廳:發展中國家第二展廳:日本留言廳三.天翻地覆慨而慷——東方巨龍的騰飛第三展廳1、改革開放前的成就2、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增長)(1)農村(2)工業(3)貿易(4)科教文(5)人民生活3、國際舞臺上作用: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與新中國同行的我校日本:領土面積377748KM2,人口1392萬,日本投降時,國家經濟陷于破產,戰爭中物質財富損失率達36%,全國有119座城市被美國的飛機炸為廢墟,236萬戶住房被燒毀。但到60年代末,日本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1987年,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9萬美元,超過美國,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國家之首。日本的經濟奇跡二.東邊日出西邊雨——迅速興起的日本第二展廳

重視科技和教育--日本小學生在上“生活”課教育經費占整個政府預算的25%,居世界首位日本引進技術的模式是:“一號機組進口,二號機組國產”.1.困境在戰爭的廢墟上,到1955年已完成恢復。2.原因日本如此快速崛起令世人驚嘆。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經濟上,發展經濟為立國方針,制定合乎國情的發展戰略(2)外交上,依賴美國保護,發展外貿(3)教育科技上,重視教育,發展高科技各抒己見3.成就:(1)世界第二經濟大國(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躍居西方之首(3)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5.影響:與美、西歐三足鼎立,促使向多極化格局發展4.轉型:泡沫經濟,低迷,仍然舉足輕重留言廳東方巨龍的騰飛對于世界是威脅為主(反方)還是機遇為主(正方)?團結和平共贏辯論活動效仿歐盟模式拉美要建國家聯盟

首腦會議召開前,拉美領導人進行了印第安古老的祈福儀式。圖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左)、巴西總統盧拉(中)和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2.學習本課內容后,對于我國的和平崛起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借鑒?要以經濟建設為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