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鷹潭市2024屆高三3月份模擬考試生物試題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定答題。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將這種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并認定這種病毒是SARS冠狀病毒的姊妹病毒。下列對該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A.該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B.該病毒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C.該病毒作為抗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D.切斷傳播途徑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2.在觀察細胞減數分裂圖像時,圖像中的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單體不易區分,還需借助其他結構特點。如植物減數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全部包在胼胝體(由葡聚糖形成的透明包層)內,直到分裂結束,子細胞才分散。以下各圖是處于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水仙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3所示細胞發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B.圖9所示細胞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C.圖1、5、6所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D.圖2、7、8所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3.常規稻作指田間僅種植水稻,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養蟹。水稻田為河蟹提供了棲息場所,河蟹通過取食稻田蟲子,減輕稻田蟲害,河蟹的糞便可以作為肥料利于水稻生長。與常規稻作相比,從生態學角度對稻蟹共作模式的分析,錯誤的是A.使水稻和河蟹之間建立合作關系 B.使水稻和河蟹之間的能量循環流動C.改變了稻田群落的物種組成 D.改變了稻田中食物網的結構4.關于植物染色體變異的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組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增加B.染色體組非整倍性變化必然導致新基因的產生C.染色體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導致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D.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和重復必然導致基因種類的變化5.下列有關生長素的敘述,正確的是()A.頂端優勢是由于側芽產生的生長素過多引起的B.同一植株的幼芽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高于幼根C.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方向無關D.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處理番茄幼苗可獲得多倍體6.圖表示某動物細胞進行分裂的部分過程。請根據相關信息,判斷以下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該細胞來自雌性動物的卵巢B.圖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組C.有“偏向”的染色體分離不利于遺傳多樣性D.染色體分離的極性依賴于微管蛋白的排列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某處的荒山堆放了有毒的廢陰極炭塊,其毒性主要來自含量較高的氟化物和氰化物,前者是明確的致癌物質,后者是著名的致命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7)沒有經過處理的廢陰極炭塊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動物致病或中毒,長期下去會導致某些動物滅絕,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6)該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聯系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的兩大“橋梁”是_____________。(6)下表為科學家對該地附近某生態系統進行調查繪制的相關圖表(單位:百萬千焦),請回答下列問題:種群同化量凈同化量呼吸消耗傳遞給分解者傳遞給下一營養級未被利用的能量草7.56.53.54.5羊3.555.566.5人65.67.4微量(不計)無①調查該生態系統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不能采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進行調查的理由是________。②上表是科學家對該生態系統的食物鏈“草→羊→人”進行調查后繪制了食物鏈中三個營養級對能量的同化、利用、傳遞等數量關系。請根據表格計算羊呼吸消耗的能量為___________百萬千焦③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35555百萬千焦,但大部分能量不能被生產者固定,根據表中數據計算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為________。若羊的糞便被迅速分解,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表中的________(填表中數值);草與羊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④讓羊的糞便進入沼氣池,將發酵產生的沼氣做燃料,將沼氣池中的沼渣做肥料,體現了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油菜(油料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光合器官演替的過程,落花后葉片大量凋落,角果皮成為生育后期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其絕大多數葉綠體分布在外表皮(氣孔密度小)和中果皮(細胞排列緊密)。為了探究不同施鉀量對角果皮光合作用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某研究小組通過田間實驗,設置了3個鉀肥梯度(0、60、120kg/hm2),分別表示不施鉀肥處理(K0)、鉀肥施用不足處理(K60)和推薦施鉀肥量處理(K120)。研究了不同鉀肥用量下油菜角果皮面積及光合特性。結果如表所示有答下列問題:施鉀處理單株角果皮面積K01619±49cK601962±122bK1202709±149a表1施鉀量對油菜角果形態的影響施鉀處理A/μmol?m-2?s-1g5/mol?m-2?s-1Ci/μmol?mol-1Cc/μmol?mol-1K06.180.08254.259.7K607.680.11272.4135.9K1209.810.12250.8103.0A:凈光合速率;g5:氣孔導度;Ci:胞間CO2濃度;Cc:葉綠體CO2濃度。表2施鉀量對油菜角果皮CO2傳輸特征參數的影響(1)該油菜的葉綠體分布在___________中,根對K+吸收速率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影響,一次性施鉀肥過多易引起燒苗現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1可得出隨著施鉀肥量增加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增大油菜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強度。(3)分析表2推測增施鉀肥可以提高角果皮的凈光合速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田種植中,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通過本試驗,對我們的啟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科學種糧是糧食安全的保障。水稻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糧食作物。生產實踐表明,干旱程度與水稻產量呈負相關。請回答:(1)隨著干旱加劇,經細胞壁和__________(填結構名稱)流入水稻根細胞液泡的水分減少,導致_________(選填“細胞內液”、“細胞液”或“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

(2)長期干旱條件下,水稻葉片提前變黃,這是因為分布在葉綠體________上的葉綠素含量降低。葉片變黃導致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______減少,水稻產量降低。(3)科研小組測定不同土壤含水量條件下水稻根和葉細胞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清除氧自由基和過氧化氫,起抗衰老作用)活性,結果如下圖。據圖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10.(10分)已知果蠅有灰身(A)與黑身(a)、長翅(B)與殘翅(b)、剛毛(F)與截毛(f)、細眼(D)與粗眼(d)等相對性狀。如圖甲為某果蠅的四對等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圖,圖乙為其中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判斷果蠅灰身、黑身與長翅殘翅這兩對相對性狀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將圖甲果蠅與表現型為______________的果蠅雜交,即可根據子代果蠅的剛毛與截毛情況判斷性別。(3)將基因型為AaBb的雌雄果蠅相互交配,若不考慮交又互換,得到的子代中__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出現兩種表現型;若雌雄果蠅均發生交叉互換,子代出現____________種表現型。(4)將純合的細眼果蠅與粗眼果蠅雜交得F1,在F1雌雄果蠅雜交產生F2時,由于環境因素影響,含d的雄配子有1/3死亡,則F2中果蠅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5)圖乙所示的實驗中,親本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_____;F2雌性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11.(15分)人和哺乳動物的尿液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何有效分解尿素就成了某校生物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課題組成員欲從土壤中篩選能高效分解尿素的細菌。請回答下列問題:(1)給農作物施用尿素,主要是為了給植物提供______________元素。為了篩選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在配制培養基時需要添加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2)要從土壤中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必須進行無菌操作,包括培養基和各種器皿都必須是無菌的,常用的滅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2種)。分離實驗的關鍵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對分離得到的菌種作進一步的鑒定,可以用____________(選擇/鑒別)培養基,即在固體培養基中加入酚紅試劑,菌落周圍會出現_________________,該區域越大,表明該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題分析】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體的活細胞內,依靠吸取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而生活的。一旦離開了這種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題目詳解】AC、該病毒由蛋白質和RNA構成,只含有RNA一種核酸,其中某些蛋白質可作為抗原能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AC正確;B、該病毒無細胞結構,也不含核糖體這種細胞器,B錯誤;D、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可以有效防止疫情的擴散,D正確。故選B。2、A【解題分析】

對題圖進行分析可知,圖1~9所示細胞所處的時期依次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題目詳解】A、圖3所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該時期發生了同源染色體分離,A正確;B、圖9所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錯誤;C、圖6所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C錯誤;D、圖7、8所示細胞分別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D錯誤。故選A。【題目點撥】識記減數分裂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準確圖1~9所示細胞所處的時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3、B【解題分析】

1、生物種間關系包括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題目詳解】A、水稻田為河蟹提供了棲息場所,河蟹通過取食稻田蟲子,減輕稻田蟲害,說明水稻和河蟹之間有合作關系,A正確;B、能量只能單向流動、不能循環流動,B錯誤;C、與常規稻作相比,稻蟹共作模式中生物種類增加,改變了稻田群落的物種組成,C正確;D、稻蟹共作模式中物種組成改變,從而使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結構發生改變,D正確。故選B。4、C【解題分析】

1、染色體變異可分為染色體結構異常和染色體數目異常兩大類型2、染色體結構變異可分為缺失、重復、倒位、易位。缺失:染色體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變異。例如,果蠅缺刻翅的形成。重復:染色體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變異。例如,果蠅棒狀眼的形成。倒位:染色體中某一片段位置顛倒引起變異。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引起變異。例如,夜來香經常發生這種變異。3、染色體數目變異可分為兩種:①個別染色體的增減;②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題目詳解】染色體組整倍性變化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成倍減少或增加,不會改變基因的種類,A錯誤;染色體組非整倍性變化不會改變基因的種類,但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會減少或增加,因此不會產生新的基因,B錯誤;染色體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導致基因排列順序的變化,C正確;染色體片段的缺失,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隨之丟失,導致基因的數目減少。染色體片段重復,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隨之增加,導致基因的數目增加。這兩種情況下,基因的種類均不會改變,D錯誤。故選C。【題目點撥】理解染色體變異的發生改變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數目或排列順序,不會改變基因的種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5、C【解題分析】

1、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主要表現為: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進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題目詳解】A、頂端優勢是由于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并非是側芽產生的生長素過多引起,A錯誤;B、同一植株的幼芽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低于幼根,B錯誤;C、燕麥胚芽鞘中生長素的極性運輸與光照的方向無關,重力和單側光照都不影響生長素的極性運輸,C正確;D、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處理番茄幼苗可獲得多倍體,D錯誤。故選C。6、C【解題分析】

從圖中看出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MⅠ)后,形成了一個含有R和NR的姐妹染色體單體的染色體,在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時(MⅡ)是不均等分裂形成2個子細胞,所以該過程發生在雌性動物體內。【題目詳解】A、從圖中看出MⅡ細胞是不均等分裂的,所以該動物是雌性,則該細胞來自雌性動物的卵巢,A正確;B、圖中一條染色體上含有重組的非重組的姐妹染色單體,所以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組(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B正確;C、有“偏向”的染色體分離造成了重組的染色體形成了卵細胞,參與受精作用,增加了遺傳多樣性,C錯誤;D、染色體著絲點分開后,依賴于紡錘絲將染色體移向兩極,而紡錘絲的組成成分是微管蛋白,所以染色體分離的極性依賴于微管蛋白的排列,D正確。故選C。【題目點撥】本題需要從圖中看出這是不均等的分裂,同時染色體發生了重組,結合減數分裂和基因重組的知識進行解答。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自我調節生產者和分解者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7576%6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題分析】

7、某一營養級的攝入量=糞便量+同化量,其中糞便中的能量是該營養級未同化的能量。6、某一營養級(最高營養級除外)能量的去向:(7)自身呼吸作用消耗;(6)流向下一個營養級;(6)被分解者利用;(4)未被利用。6、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指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散失的過程。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能量的流動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傳遞效率是指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同化能之比,傳遞效率大約是75%~65%。4、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時也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研究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還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人類最有益的部分。【題目詳解】(7)沒有經過處理的廢陰極炭塊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動物致病或中毒,長期下去會導致某些動物滅絕,說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6)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其中聯系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的是生產者和分解者。(6)①因為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故不能采用樣方法或標志重捕法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②羊呼吸消耗的能量=羊同化量-羊凈同化量=3-5=75百萬千焦。③據表格數據可知,生產者草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個營養級+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7.5+3+6+4.5=765百萬千焦,故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第二營養級羊同化量/第一營養級草同化量)×755%=(3/765)×755%=76%。若羊的糞便被迅速分解,糞便中的能量沒有被羊同化,還屬于草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及屬于表中的數值6;草與羊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④讓羊的糞便進入沼氣池,將發酵產生的沼氣做燃料,將沼氣池中的沼渣做肥料,體現了研究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意義為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題目點撥】本題考查生態系統的成分、能量流動及穩定性相關知識點,掌握相關知識點結合題意答題。8、葉肉細胞和角果皮細胞載體蛋白和能量(或氧氣濃度)一次性施鉀肥過多看,可能造成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造成細胞失水增大單株角果皮面積增施鉀肥能夠提高角果皮的氣孔導度從而使葉綠體CO2濃度提高,暗反應速率升高適當增施鉀肥【解題分析】

從表格中看出,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單株角果皮面積不斷增加,凈光合作用速率和氣孔導度不斷增加。【題目詳解】(1)從題干信息“落花后葉片大量凋落,角果皮成為生育后期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可以推測油菜的葉綠體分布在葉肉細胞和角果皮細胞中;根對K+吸收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和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而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所以受到載體蛋白和能量(氧氣濃度)的影響;一次性施鉀肥過多看,可能造成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造成細胞失水,進而引起植株“燒苗”。(2)從表1看出隨著施鉀肥量增加可以增大單株角果皮面積。(3)分析表2施用鉀肥提高了氣孔導度,進而使葉綠體CO2濃度提高,暗反應速率升高。(4)通過本實驗,適當施用鉀肥可以提高氣孔導度進提高光能利用率。【題目點撥】本題需要考生結合表格分析出隨著鉀肥的增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重點是對表格數據的分析。9、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它們之間的細胞質)細胞液類囊體薄膜ATP和[H]隨著土壤含水量降低,根和葉細胞內的SOD活性都升高,并且葉細胞內的SOD活性更高【解題分析】

1、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最適溫度下酶的活性最強,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當溫度低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增加而加強,當溫度高于最適溫度,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弱。2、二氧化碳濃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增強。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3、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當光照強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強。【題目詳解】(1)水分從外界進入液泡,需要經過的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它們之間的細胞質);隨著干旱的加劇,根細胞能從外界獲取的水分減少,導致進入液泡的水分減少,所以細胞液濃度增大,進而滲透壓升高。(2)長期干旱條件下,由于葉綠素合成受阻并出現分解,導致分布在類囊體薄膜上的葉綠素含量下降,所以葉片提前變黃;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并用于光反應,生成ATP和[H],提供給暗反應進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所以葉片變黃導致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ATP和[H]減少。(3)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土壤含水量降低,根和葉細胞內的SOD活性都升高,并且葉細胞內的SOD活性更高。【題目點撥】此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的相關知識,識記光合作用的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0、否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截毛不一定4細眼∶粗眼=4∶1BBXFXF、bbXfYf3/4【解題分析】

孟德爾在做兩對雜交實驗的時候,發現F2的分離比為9∶3∶3∶1。提出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F1在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產生四種不同的配子,進而雌雄配子結合得到F2分離比9∶3∶3∶1。【題目詳解】(1)已知果蠅有灰身(A)與黑身(a)、長翅(B)與殘翅(b),根據圖甲可知這兩對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判斷果蠅灰身、黑身與長翅殘翅這兩對相對性狀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剛毛(F)與截毛(f),圖甲果蠅為剛毛雄性(XFY),與表現型為截毛的雌果蠅(XfXf)雜交,即可根據子代果蠅的剛毛與截毛情況判斷性別,后代雌性為剛毛(XFXf)、雄性為截毛(XfY)。(3)將基因型為AaBb的雌雄果蠅,若AB連鎖、ab連鎖,則產生的配子為AB∶ab=1∶1,得到的子代為AABB、AaBb、aabb,出現2種表現型,若Ab連鎖、aB連鎖,則產生的配子為Ab∶aB=1∶1,得到的子代為AAbb、AaBb、aaBB,出現3種表現型,因此不一定出現兩種表現型。若雌雄果蠅均發生交叉互換,能產生4種配子(AB、Ab、aB、ab),子代出現4種表現型。(4)將純合的細眼果蠅(DD)與粗眼果蠅雜交得F1(Dd),在F1雌雄果蠅雜交產生F2時,雌配子的比例為D∶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