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陜西專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_第1頁
2023人教版陜西專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_第2頁
2023人教版陜西專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_第3頁
2023人教版陜西專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_第4頁
2023人教版陜西專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綜合素質評價

限時:150分鐘滿分:120分

一、積累和運用(共5小題,計17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丁卯(mdo)孱頭(chdn)枯尊(hudi)表轟烈烈(h6ng)

B.竄宿(1。)商g(zhu6)懺悔(chdn)皿氣方剛(xiS)

C.C濺(優理)顫抖(chdn)瞬息(shM)忍俊不攀(而)

D.拖省(怕)冷持(血),逗挑血)悲天軍人(ming)

下列詞語中,漢字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遺憾瀑布嫁接蜂圍蝶陣

B.涉足魂魄服待淅淅瀝瀝

C.執著繁秘凝望時隱時現

D.猥瑣赤裸蘢罩禍不單行

3.經典詩文默寫。【在(1)?⑺題中,任選五題;在(8)?(10)題中,任選一題】

(6分)

(1)念天地之悠悠,!(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2),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o(王安石《登飛來峰》)

(4)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游山西村》)

(5)浩蕩離愁白日斜,o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6),亭亭凈植。(周敦頤《愛蓮說》)

(7)無絲竹之亂耳,o(劉禹錫《陋室銘》)

(8),雌兔眼迷離。(《木蘭詩》)

(9)而那過去了的,o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0),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

4.[2021?西工大附中期未改編】名著閱讀。(4分)

尼摩船長把自己的腦袋鉆進圓球帽子里面去。康塞爾和我照著他的動

作,各自戴上圓球帽。我們又聽到加拿大人諷刺地對我們說了一聲“好好地

打獵去吧”。我們潛水衣的上部是一個有螺絲釘的銅領子,銅帽就釘在領子

上。圓球上有三個孔,用很厚的玻璃防護,只要人頭在圓球內部轉動,就

可以看見四面八方的東西。

(1)選段中的''加拿大人”是指O(1分)

(2)選段中的“好好地打獵去吧”,說的是什么事?(3分)

5.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3分)

①由于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所承擔任務的特殊性的原因,對氫氧發動

機提出了極高要求。②載人空間站工程的交會對接等任務,好比在太空“穿

針引線“,時間有絲毫誤差,都可能讓對接雙方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費很大

代價調整軌道。③這要求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④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

所用的氫氧發動機,確保發射前工作環環相扣、步步流暢,

能不耽誤發射窗口。

(1)第①句有語病,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1分)

(2)請提取第③句的賓語,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1分)

(3)請在第④句的橫線處補上一組恰當的關聯詞語。(1分)

二'綜合性學習(7分)

6.[2022?阜陽期末】“天下國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古有愛國詩人屈原,

今有“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從古至今中華兒女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

著“天下國家”的內涵。孟子說:“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

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來,個人與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

的。為此,七年級(1)班正組織開展以“天下國家”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

動,請你參加。

(1)【“愛國人物”故事會】請你選擇一位愛國人物,仿照示例寫一句話。(2

分)

示例:“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窮困潦倒時,尚且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為國奮斗”演講會】假如你是主持人,請為以下兩個演講撰寫一份

串場詞。(2分)

演講順序演講題目演講者

1《我的中國夢》周娟

2《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張強

(3)【“家國文字”我傳承】漢字,是當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寫好漢字

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漢字有篆體、隸體、草體、行體、楷體等字體。

以“家”字為例,A為篆體,()為行體,()為楷體。(1分)

扇”家。家。莓案

(4)【“愛國人物”我尋訪】閱讀下面的材料,請你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王

亞平,向她提兩個問題。(2分)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乘組經過六個月的在軌

駐留,圓滿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務,安全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摘星星

的媽媽”王亞平,在出艙后接受采訪時對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

了!”

女子本柔弱,為國則剛強!王亞平為了國家的航天事業而舍小家。

在北京迎接航天員的歡迎儀式上,王亞平的愛人趙鵬帶著女兒趙蕓熙為

她送上了鮮花,王亞平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把一顆星星塞到了女兒的

手中。

歷史是用來銘記的,紀錄是用來打破的。隨著“神舟十三號”乘組的

凱旋,王亞平以在軌六個半月的新紀錄,成為目前中國航天員中累計在

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王亞平除創造了中國航天員累計在軌時間最長的紀錄之外,在執行

“神舟十三號”任務期間,她還進行了出艙作業,成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

的中國女性航天員,同時也是世界上第十六位完成出艙作業的女性航天

員。

三、閱讀(共15小題,計46分)

現代文閱讀(共9小題,計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7?10題。(12分)

材料一:

分餐制之所以沒有成為常態,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人們長久形成的飲食文

化和餐飲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另一方面分餐會增加企業的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

只有當出現嚴重公共衛生問題時,企業和個人迫于健康防護壓力,才會想到分餐

制。

要讓分餐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需要多方合力。相關部門要制定相關餐桌文

明行為規范和分餐制的具體操作規則,持續號召群眾養成文明就餐、健康飲食的

習慣,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來提升企業積極性。對企業來說,要通過優化內部管

理、創新菜品形式、加強員工培訓等方式來降低成本,承擔起維護消費者用餐安

全的社會責任。

(摘編自網絡)

材料二:

分餐制是本土文化,史前就在用

王仁湘

在一個盤子里共餐的會食方式,雖然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它確實算不上優良。其實,會食傳統產生的歷史并不像

我們想象的那么古老,存在的時間也就是1000年多一點。反倒是優良的分餐制比

它更古老,我們可以尋到不少證據證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國曾實行了至少3000年。

古代中國人分餐進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張低矮的小食案,案

上放著輕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來說的“筵席”,正

是這古老分餐制的一個寫照。《后漢書?逸民傳》記隱士梁鴻受業于太學,還鄉娶

妻孟光,夫妻二人后來轉徙吳君同今蘇州),為人幫工。梁鴻每當打工回來,孟光為

他準備好食物,并將食案舉至額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孟光的舉案齊眉,

成了夫妻相敬如賓的千古佳傳。又據《漢書?外戚傳》說:“許后朝皇太后,親奉

案上食。”因為食案不大不重,一般只限一人使用,所以婦人也能輕而易舉。

我們更可以由考古發現的實物資料和繪畫資料,看到古代分餐制的真實場景。

在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轉上,經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卻看不到許多人圍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場景。低矮的食案是適應席地而坐的習慣

而設計的,從戰國到漢代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實物,以木質的為多,常常飾有

漂亮的漆繪圖案。漢代呈送食物使用一種案盤,或圓或方,有實物出土,也有畫

像石描繪出的圖像。

編唐獨固中事《做席?夜宴圈》(局部)

以小食案進食的方式,至遲在龍山文化時期便已發明。考古已經發掘到公元

前2500年時的木案實物。

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些用于飲食的木案。木案平面多為長方形或圓

角長方形,長約1米,寬約30厘米;案下三面有木條做成的支架,高僅15厘米

左右;木案通涂紅彩,有的還用白色繪出邊框圖案。木案出土時都放置在死者棺

前,案上還放有酒具多種,有杯、麻和用于溫酒的鼻(音“甲”——編者注)。稍小一

些的墓,棺前放的不是木案,而是一塊長50厘米的厚木板,板上照例也擺上酒器。

陶寺還發現了與木案形狀相近的木俎,略小于木案,俎上放有石刀、豬排或豬蹄、

豬肘,這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一套廚房用具實物。木俎最高不過25厘米,

可以想見當時長于烹調的主婦們,操作時一定也坐在地上。漢代廚人仍是以這個

方式作業,出土的許多庖廚陶俑全是蹲坐地上,面前擺著低矮的俎案,俎上堆滿

了生鮮食料。

陶寺遺址的發現十分重要,它不僅將食案的歷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

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國出現的源頭。古代分餐制的發展與這種小食案有不可分

割的聯系,小食案是禮制化的分餐制的產物。當然最初的分餐制,與后來等級制

森嚴的文明社會的分餐制有本質區別,但在淵源上考察,恐怕也很難將它們說成

是毫不相關的兩碼事。隨著飲食禮儀的逐漸形成,正式的進餐場合不僅有了非常

考究的餐具,而且有了擺放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現了。

(摘編自《光明日報》)

材料三:

國民對分餐制及公筷公勺態度調查統計

認可顧慮抵觸沉默其他

分餐制39.0527.9212.9112.257.87

公筷公勺53.1822.348.468.507.52

(注:表格數據為百分比)

(摘編自網絡)

材料四:

分餐,關乎健康,體現著文明素養,更是阻擊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公筷公

勺擺上桌,分餐進食好處多”,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對于消費者而言,分餐制

減少了疾病傳播風險,也有助于各取所需、合理搭配營養。在這個意義上,推廣

分餐制,不僅可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還可以減少浪費、轉變消費觀念。

推動分餐制成為餐飲常態,不僅需要加強宣傳引導,還需要餐飲企業提升“內

功要留住菜的溫度,還得把菜分得好看,這考驗著廚師的廚藝,也考驗著餐飲

企業的管理水平。在色、香、味、形上做足做好文章,讓大眾在分餐中品嘗到“聚

餐”應有的味道,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愛上分餐,形成就餐新風尚。

(節選自《人民日報》)

7.結合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內容,說說如何推行分餐制。(3分)

8.結合材料二的內容,說說哪些實例可以說明“分餐制是本土文化,史前就在用二

(4分)

9.下面對材料一有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就餐習慣難改、就餐成本增加是造成分餐制難以成為常態的兩個原因。

B.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讓分餐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C.相關部門及企業等應承擔推行分餐制的社會責任。

D.只有出現嚴重公共衛生問題時才需要推行分餐制。

10.對上述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推行分餐制,可以減少疾病傳播風險,也有助于各取所需、合理搭配營養、

減少浪費、轉變消費觀念。

B.對提倡“分餐制”及使用“公筷公勺”持“認可”態度的國民占極少數,

這是推行“分餐制”的障礙之一。

C.在一個盤子里共餐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華傳統優

秀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

D.小食案在古代分餐制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食案的出現,推動

了飲食禮儀的逐漸形成。

(二)【2022?寶鳴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18分)

愛是那杯大紅袍

①秋雨沙沙作響,如泣如訴,帶來些許涼意,那剩下的幾片敗葉在樹上痛苦

地搖曳,勾勒出無限凄涼的圖景。空中南飛的雁群不時嘲諷我幾聲,灰暗的烏云

讓我倍感壓抑。考好,再考砸,人生的悲哀莫過于大起大落后的一蹶不振。

②推開家門的前一秒,我還在糾結是坦白還是抗拒。但當我看到爸爸正用別

樣的眼神看著手機時,我就猜到爸爸已經知道了我的成績。看到我回來,爸爸將

他的目光從手機游移到我身上,他用一種非常奇特的目光看了我許久,沒有長吁

短嘆,沒有長篇大論,沒有暴跳如雷。他只是很平淡地讓我把茶具擺到陽臺,要

我和他一起品茶。

③爸爸煮好一壺水,端著茶壺走了過來。深秋的上午沒有一絲陽光,秋風瑟

瑟。爸爸撕開一包大紅袍,那是爸爸參加比賽獲一等獎得來的。對于他而言,這

包茶葉意味著三個月的準備和五個小時的對抗,他平時舍不得拿出來。在今天這

個毫無慶祝意義的日子,我爸竟撕開了那包大紅袍茶葉。

④茶葉被放入紫砂壺中,在沸水中起起落落,翻滾不停。爸爸蓋好杯蓋,看

著我。我低下頭,避開了那犀利的目光。“泡茶啊,是一門藝術,得講究方式、方

法,要心平氣和,方能泡出一壺好茶……”我爸開始給我講授如何泡茶。見我不回

話,他提起茶壺,一柱茶水沖出壺口,躍入茶杯,盤旋良久,幾片茶葉也隨之旋

轉。當最后一滴茶水濺起的水花沖上來時,我再也擋不住撩人的香氣,吹了幾下,

便一飲而盡。沒有想象中的甘甜與清新,只有一股溫暖的苦澀,我噴了出來。

⑤爸爸看了看我,把那半壺倒了,又重新沖了一壺,倒上一杯,說:“再試試。”

我搖了搖頭,但又很好奇,在爸爸的鼓勵下,我又喝了一杯。這一次,后來之甜

沖淡了先前之苦,這杯茶,令我心曠神怡,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爸爸微笑著,

意味深長地說:“茶道如人生,一次苦澀阻止不了甘甜的命運,關鍵在于敢品第二

杯;一次失敗阻止不了成功的命運,關鍵在于敢嘗第二遍;你的一次考砸阻止不

了之后的考好,關鍵在于敢迎接下一次。現在,我們把這杯茶喝完,預祝你用最

好的方式贏得下一次月考的成功,干杯!”

⑥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一口一口地呷,細細地品味那大紅袍里的愛,它是苦

的,卻不像黃連;它是甜的,卻不像蜜汁。它先苦后甜,先淡后濃,清新淡雅,

甘甜宜人。它正如爸爸的愛,不華麗,不做作,卻讓我重拾勇氣與信心。

⑦秋風陣陣,寒意依舊,但那杯熱氣尚存的大紅袍似一縷陽光撥開了我心里

的烏云,溫暖著我的心田,照亮了我的記憶,那一絲溫暖,驅走了我生命中所有

的嚴寒。

(有刪改)

1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3分)

1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中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13.第③段中的“深秋的上午沒有一絲陽光,秋風瑟瑟”這句話是什么描寫?有

什么作用?(4分)

14.閱讀第⑤段,思考文中的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對我們有什么教育意義。(4

分)

15.文中的爸爸將深深的愛寄托在那杯大紅袍里,因此作者認為愛是那杯大紅袍,

那你認為愛還可以是什么?并說說你的理由。(4分)

古詩文閱讀(共6小題,計16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題。(12分)

趙曄①字長君,會稽山陰人也。少嘗為縣吏,奉檄迎督郵,曄恥于廝役,遂棄

車馬去。到犍為資中,詣杜撫受《韓詩》,究竟其術。積二十年,絕問不還,家為

發喪制服。撫卒乃歸。州召補從事,不就,卒于家。(節選

自《后漢書?儒林列傳》,有刪改)

【注釋】①趙曄(死):東漢學者、史學家。

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少拳為縣吏()(2)遂棄車馬去()

(3)積二十年()(4)不就()

17.下面句子中加點的“為”字與“家為發喪制服”中的“為”意義和用法全都

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B.為人謀而不忠乎

C.自以為大有所益D.愿為市鞍馬

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州召補從事,不就,卒于家。

19.閱讀選文,說說文中的趙曄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20、21題。(4分)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20.“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這兩句描寫的是

,標志著祖國的可愛,象征著o(2分)

21.請你賞析詩中“淚盡”和“又”字的表達效果。(2分)

四、作文(50分)

2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發是一種行動,背起行囊走遍四方;出發是一種期盼,躊躇滿志把路

踩在腳下;出發是一種心態,歷經風雨依然向著陽光……有時,出發是為了

探尋;有時,出發是為了到達;有時,出發只為出發……無論如何,出發總

是成長。

請以《出發》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2)不要套作,不得抄襲;(3)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

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4)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積累和運用

1.C點撥:A項,“孱”應讀點dn”;B項,“血”應讀“xu。”;D項,“憫”

應讀“min”。

2.A點撥:B項,“服待”應寫作“服侍”;C項,“繁秘”應寫作“繁密”;

D項,“蘢罩”應寫作“籠罩”。

3.(1)獨愴然而涕下(2)蕩胸生曾云

(3)自緣身在最高層(4)豐年留客足雞豚

(5)吟鞭東指即天涯(6)香遠益清

(7)無案牘之勞形(8)雄兔腳撲朔

(9)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10)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4.⑴尼德?蘭

(2)游歷海底平原和海底森林(或在海底散步)。

5.(1)刪去“的原因”。點撥:第①句句式雜糅,故可刪去“的原因”。

(2)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

(3)只有才點撥:本題考查關聯詞語的運用,解答此類題需要分析句子之

間的邏輯關系,之后再恰當地進行選擇。

二、綜合性學習

6.(1)示例:“大勇的革命者”聞一多在特務的槍口下,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

站出來!你們站出來二

(2)示例:感謝周娟同學為大家帶來的《我的中國夢》。我們有一個共同的中

國夢,這個夢想需要我們以青春的名義去奮斗。奮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奮

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請聽張強同學的演講《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點撥:本題考查串場詞的擬寫。寫串場詞時,應結合活動主題來寫,要將

兩個演講巧妙地銜接起來。注意說清人物、演講題目。

(3)EB

(4)[示例]問題一:請問您在太空生活期間,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問題

二:作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中國女性航天員,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閱讀

(-)7.示例:(1)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引導;(2)相關部門制定相關餐桌文明行為規范

和分餐制的具體操作規則;(3)餐飲企業提升“內功”,讓消費者真正愛上

分餐。

8.(1)古代的“筵席”;(2)孟光的舉案齊眉的故事;(3)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

像磚上,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4)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發現了一

些用于飲食的木案。

點撥:本題考查對說明內容的把握。分析題干可知,要從文本中搜集能夠

說明“分餐制是本土文化,史前就在用”的具體實例,應從材料二中尋找,

最后再概括作答即可。

9.D

10.A點撥:B項,“對提倡'分餐制'及使用‘公筷公勺'持'認可'態度

的國民占極少數”的表述有誤;C項,“也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要組

成部分”表述有誤;D項的表述“小食案的出現,推動了飲食禮儀的逐漸

形成”是對材料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的曲解。

(-)11.示例:“我”在一次考試中考砸了,心情低落,爸爸邀“我”品茶(或爸爸

通過巧妙的方式),讓“我”重拾勇氣與信心。

點撥: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通過要

素串聯法進行概括,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

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再串聯起來,就是文章的主

要內容。文章中的人物是“我”和爸爸,事件的起因是“我”在一次考試

中考砸了,心情低落,經過是爸爸邀“我”品茶(或爸爸通過巧妙的方式),

結果是“我”重拾了勇氣與信心。據此進行概括即可。

12.爸爸是一個聰明、講究教育方式、關愛孩子的人。

點撥: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抓住人物的外貌、

語言、心理、神態、動作及典型的事例進行分析。本文寫爸爸得知“我”

考砸后,沒有直接批評或直接說教,而是通過品茶的方式,讓“我”重拾

勇氣與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個聰明、講究教育方式、關愛孩子的

人。

13.環境描寫,烘托出“我”考試失利后的悲傷心理。

點撥: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解答此題,首先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有

哪些,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

時間、地點及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現人物某種性格;推

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揭示文章主題等。“深秋的上午沒有一絲陽光,秋風

瑟瑟”這一句是環境描寫,寫出了昏暗、蕭瑟的環境特點,這是“我”考

試失利后所看到的環境,由此可看出“我”此時的心情是悲傷的,故以環境

的蕭瑟烘托出“我”考試失利后的悲傷心理。

14.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上,困難與挫折在所難免,關鍵在于不屈服困難,

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點撥:本題考查對語句的理解。第⑤段中爸爸說的話“茶道如人生,……

干杯”說明了要不屈服于困難,要敢于和勇于不斷地嘗試,即要有克服困

難的勇氣和信心。圍繞這些來闡述即可。

15.示例:愛是一杯溫牛奶。每當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回到家時,總會看到桌

子上擺著一杯溫牛奶,那是母親幫我準備的,并且溫度與時間都計算得如

此準確。母親的愛就蘊藏在這杯有溫度的牛奶中。

點撥:本題考查語言的表達能力。要結合自己對愛的理解作答,觀點明確,

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語言流暢,表達準確,要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可以

把愛理解為能體現愛的行為或事物,如愛是一把雨傘,愛是一碗美味的面

條,愛是一句溫暖人心的話,愛是一個肯定的眼神,愛是一個鼓勵的微笑

等,然后說明理由即可。

(三)16.⑴曾經(2)離開⑶累計⑷就任

17.B點撥: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家為發喪制服”中

的“為”,介詞,是“替,給”的意思。A項,動詞,做;B項,介詞,

替,給;C項,動詞,認為;D項,介詞,為了,其后賓語省略。

18.州里召他補從事,不就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