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3-2024學年重慶市重點中學高二(上)月考化學試卷(9月份)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共42分)1.能源是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的基礎,化學與能源緊密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石油和天然氣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
C.“可燃冰”是將水變為油的新型能源 D.大力發展太陽能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2.已如(NH4)2A.該反應中ΔS<0,ΔH>0
B.該反應是吸熱反應,因此一定不能自發進行
C.判斷反應能否自發進行需要根據ΔH與ΔS綜合考慮
D.碳酸鹽分解反應中熵增加,因此所有碳酸鹽的分解一定都能自發進行3.氫氣可通過下列反應制得:CO(g)+H2O(g)?A.減小壓強 B.降低溫度 C.更換催化劑 D.減小CO的濃度4.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應:2SO2(g)+OA.煅燒硫鐵礦(主要成分FeS2)可獲得SO2,將礦石粉碎成細小顆??梢蕴岣叩V石利用率
B.已知該催化氧化反應K(300℃)>K(350℃),則該反應正向是放熱反應
5.下列事實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實驗室常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l2
B.由H2、I2、HI三種氣體組成的平衡體系加壓后顏色變深
C.煅燒粉碎的硫鐵礦有利于SO26.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以Ni/Al2O3為催化劑,由CO2和H2轉化為產品CA.總反應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
7.不同條件下,用O2氧化一定濃度的FeCl2溶液過程中所測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測不合理的是(
)A.Fe2+的氧化率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大
B.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速率越快
C.由①和③可知,溫度越高,Fe8.甲醇?空氣燃料電池(DMFC)是一種高效、輕污染的車載電池,其工作原理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裝置能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B.電子由甲電極經導線流向乙電極
C.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H3OH+6OH??69.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水”電池,這種電池能利用淡水與海水之間含鹽量差別進行發電,在海水中電池總反應可表示為:5MnO2+2Ag+2NaCl=NaA.Ag電極發生氧化反應
B.正極反應式:5MnO2+2e?=Mn5O1010.在一密閉容器中,反應a
A(g)?b
B(g)達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當達到新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則(
)A.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了 B.物質B的質量分數減小了
C.物質A的轉化率減少了 D.a>b11.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kJ?mol?1,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B.500℃、30MPa下,將0.5molN2(g)和1.5molH2(g)12.化學反應N2(g)+3H2(g)=2NH3(l)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則該反應的A.+2(b?a)
kJ?mol?1 B.+(b+c?a)
kJ?mol?1
C.13.為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發電廠試圖采用以下方法將廢氣排放中的CO進行合理利用,以獲得重要工業產品。Burns和Dainton研究發現Cl2與CO合成COCl2的反應機理如下:
①Cl2(g)?2Cl?(g)快;
②CO(g)+Cl?(g)?COCl?(g)快:
③COCl?(g)+Cl2A.反應②的平衡常數K=k正k逆
B.反應①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③的活化能
C.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關鍵是提高反應③14.CH4與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過程中主要發生下列反應
CH4(g)+CO2(g)=2H2(g)+2CO(g)△H=247.1kJ?mol?1A.升高溫度、增大壓強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轉化率
B.曲線B表示CH4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
C.相同條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劑能使曲線A和曲線B相重疊
D.恒壓、800K、n(CH4):n(CO2)=1:1
條件下,反應至CH15.Ⅰ、蓋斯定律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義。有些反應的反應熱雖然無法直接測得,但可通過間接的方法測定?,F已知火箭發射時可用肼(N2H4)為燃料,以NO2作氧化劑,反應生成N2(g)和氣態的水,據下列的2個熱化學反應方程式:
N2(g)+2O2(g)=2NO2(g)Δ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
試寫出氣態肼(N2H4)與NO2反應生成N2(g)和氣態水的熱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
Ⅱ、某溫度時,在2L密閉容器中,三種氣態物質X、Y、Z的物質的量(n)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由圖中數據分析可得:
(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反應開始至2min,用Y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X的轉化率為16.氮是地球上含量豐富的一種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農業生產、生活中有著重要作用。
Ⅰ、如圖是N2(g)和H2(g)反應生成1molNH3(g)過程中能量變化示意圖。請寫出N2和H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
已如化學鍵鍵能是形成或拆開1mol化學鍵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單位kJ/mol。若已知下表數據,試根據表中及圖中數據計算N?H的鍵能______化學鍵H?HN≡N鍵能/kJ/molabⅡ、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H2C2O實驗序號實驗溫度/K有關物質溶液顏色褪至無色所需時間/s酸性KMnOH2HV/mLc/(molV/mLc/(molV/mLA29320.0240.10tBT20.0230.1V8C31320.02V0.11t(1)通過實驗A、B,可探究出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中V1=______、T1=______;通過實驗______(填實驗序號)可探究出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中V2=______。
(2)若t1<8,則由此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利用實驗B中數據計算,0~8s17.根據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Ⅰ.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加強溫室氣體CO2催化氫化合成甲醇技術的工業化研究。
(1)已知:CO2(g)+H2(g)=H2O(g)+CO(g)ΔH1=+41.1kJ/mol
CO(g)+2H2(g)=CH3OH(g)ΔH2=?90.0kJ/mol
則CO2催化氫化合成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
Ⅱ.工業上一般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應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2)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依據是______(填字母)。
A.溫度℃250300350K2.0410.2700.012②由表中數據判斷該反應的ΔH______0(填“>”、“=”或“<”)。
③某溫度下,將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達到平衡時測得c(CO)=0.2mol/L,則此時的溫度為______℃。
(4)要提高CO的轉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填字母)。
a.增加CO的濃度
b.加入催化劑
c.升溫
d.加入H2
e.加入惰性氣體
f.分離出甲醇
Ⅲ.在一定條件下,A(g)+3B(g)?C(g)+D(g)ΔH=?49.0kJ/mol,體系中A的平衡轉化率(α)與L和X的關系如圖所示,L和X分別表示溫度或壓強。
(5)X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6)判斷L1與L2的大小關系:L1______L2(填“<”“18.二甲醚(DME)被譽為“21世紀的清潔燃料”。由合成氣制備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K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K2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K3
回答下列問題:
(1)則反應3H2(g)+3CO(g)?CH3OCH3(g)+CO2(g)的△H=______kJ?mol?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______(用K1、K2、K3表示)
(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1)中CH3OCH3產率的有______。
A.使用過量的CO?B.升高溫度C.增大壓強
(3)一定溫度下,0.2molCO和0.1mol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石油和天然氣屬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遠古時期動植物在地下發生復雜的反應形成的,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故A正確;
B.氫氣燃燒生成水,水沒有污染,所以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故B正確;
C.“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其中甲烷是一種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沒有將水變為油,故C錯誤;
D.大力發展太陽能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能源燃燒會釋放二氧化碳,所以大力發展太陽能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故D正確。
故選:C。
A.化石能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
B.氫氣燃燒生成水;
C.“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
D.大力發展太陽能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本題考查了化學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化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熟悉物質的性質是解題關鍵,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科學素養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難度不大。2.【答案】C
【解析】解:A.該反應是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則ΔS>0,由題意得ΔH>0,故A錯誤;
B.由A分析可知,ΔH>0,則該反應是吸熱反應,根據ΔH?TΔS<0時可自發進行,則該反應在高溫條件下能自發進行,故B錯誤;
C.根據ΔH?TΔS<0時可自發進行,所以判斷反應能否自發進行需要根據ΔH與ΔS綜合考慮,故C正確;
D.碳酸鹽分解反應中熵增加,ΔS>0,反應是吸熱反應,ΔH>0,反應自發進行的判斷依據是ΔH?TΔS<0,反應自發進行,因此低溫下碳酸鹽分解是非自發進行的,故D錯誤;
故選:C。
符合ΔH?TΔS<0時可自發進行,據此分析。
本題考查了反應自發進行的判斷依據,判斷反應能否自發進行需要根據ΔH與ΔS綜合考慮,此題難度不大,注意基礎知識積累。3.【答案】B
【解析】解:A.因反應前后體積不變,則減小壓強,平衡不移動,故A錯誤;
B.正反應放熱,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故B正確;
C.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故C錯誤;
D.減小CO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氫氣在平衡體系中所占的比例減小,故D錯誤。
故選:B。
為了提高氫氣在平衡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可使平衡正向移動,結合外界條件對平衡移動的影響解答該題.
本題考查學生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方面的知識,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反應的特征以及影響平衡的因素,難度不大.4.【答案】D
【解析】解:A.煅燒硫鐵礦(主要成分FeS2)可獲得SO2,將礦石粉碎成細小顆粒可以增大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提高礦石利用率,故A正確;
B.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逆向為吸熱反應,正向為放熱反應,故B正確;
C.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大,有效碰撞幾率增大,反應速率加快,故C正確;
D.壓強越高,對動力裝置及設備的要求越高,溫度低,催化劑的活性低,反應速率慢,產量降低,所以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故D錯誤;
故選:D。
A.將礦石粉碎成細小顆??梢栽龃笈c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B.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
C.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5.【答案】A
【解析】解:A.飽和食鹽水溶液的方法來收集氯氣,相當于對Cl2+H2O?H++Cl?+HClO加入NaCl,增大了Cl?的難度,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降低了氯氣的溶解度,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故A選;
B.該反應H2(g)+I2(g)?2HI(g)在反應前后氣體計量數之和不變,加壓后平衡不移動,所以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故B不選;6.【答案】B
【解析】解:A.由圖可知CO2和H2轉化為產品CH4,還生成水,則總反應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故A正確;
B.溫度對催化劑的活性有影響,不一定是溫度越高越好,故B錯誤;
C.化學變化中有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則反應歷程中,H?H鍵與C=O鍵斷裂吸收能量,故C正確;
D.催化劑改變反應的途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則該過程中催化劑參與反應,改變反應路徑,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故D正確;
故選:B。
A.由圖可知7.【答案】B
【解析】解:A.由圖片數據可知,反應時間相對越長,Fe2+和O2的接觸越充分,Fe2+的氧化率越大,故A正確;
B.由②和③可知,②的Fe2+氧化速率快,但②的PH小、酸性強,所以條件相同時,pH越小,Fe2+氧化速率越快,故B錯誤;
C.由①和③可知,①的Fe2+氧化速率快,但①的溫度高,所以條件相同時,溫度越高,Fe2+氧化速率越快,故C正確;
D.氧化過程是酸性條件下,O2和Fe2+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Fe2++O2?+4H+=4Fe3++2H2O,故D正確;
故選:B。
A、隨時間延長,Fe2+和O28.【答案】B
【解析】解:A.甲醇?空氣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故A錯誤;
B.電流由正極乙電極經導線流向負極甲電極,故B正確;
C.負極甲醇失電子被氧化,電極方程式為CH3OH(l)+H2O(l)?6e?=CO2(g)+6H+,故C錯誤;
D.圖中9.【答案】C
【解析】解:A.反應中Ag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故A正確;
B.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價共降低了2價,得到2個電子,則正極反應式:5MnO2+2e?=Mn5O102?,故B正確;
C.電子只能在導線和電極上移動,不能通過溶液,故C錯誤;
D.在原電池中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則Cl?不斷向“水”電池的負極移動,故D正確。10.【答案】A
【解析】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體積增大、壓強減小,平衡正向移動,故A正確;
B.平衡正向移動,B的質量分數增大,故B錯誤;
C.平衡正向移動,A的轉化率增大,故C錯誤;
D.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則a<b,故D錯誤;
故選:A。
平衡后,保持溫度不變,將容器體積增加一倍,若平衡不移動,B的濃度為原來的50%,而體積增大、壓強減小,達到新平衡時,B的濃度是原來的60%,可知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以此來解答。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為高頻考點,把握體積與壓強的關系、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為解答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動態變化與靜態變化的結合,題目難度不大。11.【答案】D
【解析】解:A.燃燒熱是指在25℃,101kPa時,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所以應該是生成液態水,而不是氣態,故A錯誤;
B.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的反應為可逆反應,0.5molN2(g)和1.5molH2(g)不能完全反應,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可知生成2mol氨氣時放出的熱量應大于38.6kJ,故B錯誤;
C.在稀溶液中,強酸跟強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液態水時所釋放的熱量叫做中和熱,由于生成硫酸鋇放熱,所以H2SO4和Ba(OH)2反應的△H不是(?57.3kJ/mol),也不是2×(?57.3kJ/mol),故C錯誤;
D.CO(g)的燃燒熱是283kJ?mol?1,則2CO(g)+O2(g)=2CO2(g)△H=?2×283kJ?mol?1,而2CO2(g)=2CO(g)+O2(g)與2CO(g)+O212.【答案】D
【解析】解:由圖可以看出,12molN2(g)+32molH2(g)的能量為akJ,1molNH3(l)的能量為(b+c)kJ,所以12N2(g)+32H2(g)=NH313.【答案】D
【解析】解:A.反應②的速率方程v正=k正c(CO)×c(Cl?),v逆=k逆c(COCl?),達到平衡狀態時v正=v逆,即k正k逆=c(COCl?)c(CO)×c(Cl?)=K,故A正確;
B.反應①是快反應,反應③是慢反應,反應的活化能越大,反應速率越慢,則反應①的活化能小于反應③的活化能,故B正確;
C.反應①、②是快反應,反應③是慢反應,慢反應是整個反應的決速反應,所以要提高合成COCl2的速率,關鍵是提高反應③的速率,故C正確;
D.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可加快反應速率,但不能改變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平衡移動方向,即催化劑不能提高COCl214.【答案】BD
【解析】解:
A.CH4(g)+CO2(g)=2H2(g)+2CO(g)為反應前后氣體體積增大的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所以升高溫度、減小壓強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轉化率,故A錯誤;
B.CH4(g)+CO2(g)=2H2(g)+2CO(g)中CH4和CO2以1:1反應,且CO2也參加H2(g)+CO2(g)=H2O(g)+CO(g)的反應,導致相同條件下CH4轉化率小于CO2的轉化率,根據圖知,相同溫度下轉化率:曲線A大于曲線B,所以曲線B表示CH415.【答案】2N2H4(g)+2NO2(g)=3N【解析】解:Ⅰ.氣態肼(N2H4)與NO2反應生成N2(g)和氣態水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2N2H4(g)+2NO2(g)=3N2(g)+4H2O(g),①N2(g)+2O2(g)=2NO2(g)ΔH=+67.7kJ/mol,②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根據蓋斯定律:②×1?①計算2N2H4(g)+2NO2(g)=3N2(g)+4H2O(g)的ΔH=(?534kJ/mol)×2?(+67.7kJ/mol)=?1135.7kJ/mol,即熱化學方程式為2N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mol,
故答案為:2N2H4(g)+2NO2(g)=3N2(g)+4H2O(g)ΔH=?1135.7kJ/mol;
Ⅱ.(1)由圖可知,X、Y為反應物,Z為生成物,反應中X、Y、Z的計量數比為(1?0.7)mol:(1?0.9)mol:0.2mol=3:1:2,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3X(g)+Y(g)?2Z(g),
16.【答案】N2(g)+3H2(g)?2NH3(l)ΔH=?92kJ/mol
3a+b+926
濃度
1
293
B【解析】解:Ⅰ.由圖可知,N2和H2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3(l)ΔH=2×(254?300)kJ/mol=?92kJ/mol,據表中及圖中數據可知akJ/mol+3bkJ/mol?6N?H=?92kJ/mol,解得N?H的鍵能為3a+b+926,
故答案為:N2(g)+3H2(g)?2NH3(l)ΔH=?92kJ/mol;3a+b+926;
Ⅱ.(1)由實驗A、B可知,其他條件相同,反應物濃度不同,故可探究出濃度的改變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保證溶液總體積和溫度相同,其中V1=1,T1=293,實驗B、C反應物濃度相同,溫度不同,可探究出溫度變化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中V2=3,
故答案為:濃度;1;293;B、C;3;
(2)若t1<8,則由此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增大,忽略溶液體積的變化,利用實驗B中數據計算,0~8s17.【答案】CO2(g)+3H2(g)?CH3OH(g)+H2O(g)ΔH=?48.9kJ/mol
CD
【解析】解:(1)①CO2(g)+H2(g)?H2O(g)+CO(g)ΔH1=+41.1kJ?mol?1,②CO(g)+2H2(g)?CH3OH(g)ΔH2=?90.0kJ?mol?1,根據蓋斯定律:①+②得到CO2催化氫化合成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2(g)+3H2(g)?CH3OH(g)+H2O(g)ΔH=(+41.1?90.0)kJ/mol=?48.9kJ/mol,
故答案為:CO2(g)+3H2(g)?CH3OH(g)+H2O(g)ΔH=?48.9kJ/mol;
(2)A.生成CH3OH的速率與消耗CO的速率相等,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不能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故A錯誤;
B.根據質量守恒,混合氣體的質量始終不變,容器體積不變,則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當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不能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故B錯誤;
C.根據質量守恒,混合氣體的質量始終不變,該反應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反應,隨著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故C正確;
D.CH3OH、CO、H2的濃度都不再發生變化,表明反應已達到平衡狀態,故D正確;
故答案為:CD;
(3)①CO(g)+2H2(g)?CH3OH(g),平衡常數為產物濃度系數次冪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系數次冪的乘積的比值,則K=c(CH3OH)c(CO)×c2(H2),
故答案為:c(CH3OH)c(CO)×c2(H2);
②由圖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K值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
故答案為:<;
③某溫度下,將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達到平衡時測得c(CO)=0.2mol/L,結合三段式列式計算得到,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
1
3
0
變化量(mol/L)?0.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印刷術介紹教學課件
- 2024年紡織品檢驗員職業框架與要求試題及答案
- 地理濟南二模試題及答案
- 測繪工程考試題庫及答案
- 保險資質考試題庫及答案
- hr高頻面試題目及答案
- 新能源知識競賽考試試卷及答案(三)
- 光伏防雷匯流箱,防反匯流盒技術規范書
- 導游業務知識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工程師考試精準備考試題及答案
- 城市社會保障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4(思政智慧版)課件 Unitr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無人機駕駛員培訓計劃及大綱
- 20以內進位加法100題(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年產4億片阿奇霉素片的精烘包及車間設計
- 廈門大學放射性藥物研發實驗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北師大版(2019) 必修第二冊 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Writing Workshop課件
- 應收款項-應收款項減值
- 江蘇省書法水平等級證書考試-硬筆書法考試專用紙-(123級)
- 紹興古城歷史建筑和傳統民居
- Mysql 8.0 OCP 1Z0-908 CN-total認證備考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