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全套_第1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全套_第2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全套_第3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全套_第4頁
山東省濟寧市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全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濟寧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上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在儒家的理想結構中,國與家是同質的。家是國的微型形態(tài),國是家的擴大形態(tài)。由家到國是有一段距離的,既有地理的距離,又有制度的距離。由家走向國,一方面須士人努力追求,另一方面要由朝廷來決定是否錄用。家國的距離要經過一個“游”的過程。先秦的士基本上是游士,為自已的政治前途四處奔走,游說諸侯。唐代的求仕者明確地自名為“宦游人”。游,處于家國之間,它包含著兩種可能性:進入政治層和進不去。這里暗伏著產生多種悲劇意識的可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欲進不得,欲退又不甘,只能留滯他鄉(xiāng),滿懷羈旅之愁。儒家理想培養(yǎng)的對家的渾厚情感始終在游子的心里波蕩,儒家理想對士人的終極要求又使游子的心魂欲歸難歸。國與國之間的游主要指儒家理想之游:宦游。就整個文化而言,還有其他各種事游:商賈、行役、戰(zhàn)爭、公事、私事等。游子之心都深受儒家倫理情感的影響。“游”使中國文化產生了獨有特色的悲劇意識,呈現出“傷別”“鄉(xiāng)愁”“閨怨”“相思”等系列悲劇意識模式。儒家理想是建立在農業(yè)社會血緣宗法制上的以倫理為中心的人生理想,它要實現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庭倫理秩序和政治倫理秩序。這個自我實現的理想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然發(fā)展愿望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結合的產物,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的內在要求。它明顯地忽視愛情的重要性。愛情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對追求安定、和平、持久的中國文化來說,則必須用禮規(guī)范住愛情的破壞性沖動。由修身馬上進入齊家,修身的正、誠、修,就是要征服和壓抑各種不符合文化之禮的意識。但如果被壓抑的意識本身具有內在的合理性的話,它會不斷地以變形的方式沖冒出來,形成獨特的愛情悲劇意識:追求者與禮沖突的悲,被追求者在戀人與禮之間的選擇之悲。(摘編自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材料二:西方文化中的悲劇意識建基于柏拉圖的“理念說”。柏拉圖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理念世界”,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是人認識的目標。這開啟了“主——客”式思想的先河,至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主客二分成為西方哲學的主導。在柏拉圖看來,理念世界是完美的、整一的、絕對的善,現實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在笛卡爾看來,“我思”的背后還有一個“上帝”,上帝是更完善的、無限的觀念,是不可懷疑的,“我”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我的完善依存于上帝本身。從西方傳統哲學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出,人類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人類永遠處于通向真理的途中,只有無限的接近真理而不可能占有真理。人因自身的有限而對無限產生渴望;因自身的不完善而向往完善的世界;因希望超越變動不定的現實世界而渴求進入永恒的理念世界。然而,人類自身的不完善卻使人類自身與理念、現實與理想、有限與無限產生了巨大的對立和反差。悲劇意識就源于這種對立和反差之中。在這種哲學思想支配下的希臘人,不怕神諭,不怕超越人世法則的懲罰,不把自己融和于自然之中,不去欣賞那和諧的秩序;反而是去顛覆這種和諧,為了征服自然,為了獲得“美”,他們寧愿冒死一試。這樣面對苦難、正視自我困境的人生態(tài)度演變成為了改變境遇的行動;這樣悲劇意識成為了可能,行動成了古希臘悲劇的核心。這樣,在古希臘的悲劇意識中體現出的是“人的自覺”,在“我是什么?”“我該怎么做?”“世界是什么?”這樣一系列形而上學的追問思考中,形成了自我的心路歷程。至文藝復興,歌德的《浮士德》體現了歐洲人不斷上升追求的歷程,正如浮士德所說:“只要我一旦躺在逍遙榻上偷安,那我的一切便已算完。”應該說,不斷發(fā)現、認識自我及自然社會的歷程就是悲劇意識不斷顯現的過程,而這多是外在的壓力。基督教文化把古希臘以來悲劇意識的外在性轉向了內在性。早期的基督教是認可自由意志和選擇善惡的能力,亞當偷吃禁果正是自由意志的體現,仍然可以獲得上帝的救贖。問題是自由意志可能背離善而趨向于惡,它可以入天堂也可以下地獄。在基督教看來,人的自由意志引誘人走向墮落和罪惡,人要獲得永生只能信仰基督。這樣基督教就內在地具有了否定現存秩序和世界合理性的因素,這與悲劇意識源于現實的缺陷與不完善就具有某種同構因素。這樣,莎士比亞悲劇中充滿的道德情感和對自由意志的質問,就內蘊了道德的悲劇意識。反觀上帝缺席的西方大地,人性被物化,個人失落于荒原之中。焦慮與恐懼成了現代人的病癥。從古希臘到現代西方,悲劇意識在人性的豐富性中得以完整的展現,人與神、人與道德、人存在的沖突不僅內在于悲劇意識中,并且超越了自身,發(fā)展了中國文化所缺乏的悲劇精神。(摘編自張黎明《西方文化與悲劇意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游”是由“家”到“國”所需經歷的過程,既包括宦游,也包括商賈、行役、私事等事游。B.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人的自然本性與自然發(fā)展愿望相互對立,生成了儒家的人生理想。C.柏拉圖的“理念說”在西方哲學中具有開創(chuàng)先河的作用,確立了西方文化的悲劇意識。D.西方傳統哲學的哲學家認為,悲劇意識產生于人類自身的不完善所帶來的落差和對立。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即使求仕者進入仕途后,仕途順暢,欲進則進,欲退則退,中國文化獨有特色的悲劇意識也可能產生。B.柏拉圖認為,現實的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而現實世界是有缺陷的、有限的,人不可能占有真理。C.古希臘的悲劇意識之所以能體現出“人的自覺”,與西方哲學中的“主——客”式哲學思想不無關系。D.在基督教看來,人的自由意志會引誘人走向墮落和罪惡,這一認識對西方悲劇意識的發(fā)展有較大影響。3.根據材料一內容,下列詩句不屬于中國文化獨有特色悲劇的一項是()A.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B.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C.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D.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4.如何理解文中加點詞“外在性”和“內在性”?5.中西方文化中的悲劇意識產生的原因分別是什么?二、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放下手機周瑞芬周六,紛紛揚揚下了一場雪,上小學的女兒吵吵著:“爸爸,明天帶我堆雪人,好不好?”強東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女兒摟著他的脖子親了一口說:“爸爸真好!”妻子周日加班,他吃完妻子準備好的早點就歪在床上看手機。仿佛最稱職的語文老師,他給每一位微信朋友點贊,評論,感覺不錯的還轉發(fā)。尤其是這場雪,簡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大家各種曬:有曬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有自戀的打著曬雪的幌子曬自己的;也有轉播路況的……這時女兒站在她床邊說:“爸爸,我們去堆雪人?”他眼睛都沒有離開手機說:“一會兒啊!先去吃早點!”支走女兒,他繼續(xù)瀏覽:一位朋友在曬她家的寵物狗狗,朋友的兩只雪白的“博美”穿著盛裝亮相,簡直萌翻了,大家爭相轉發(fā),好評如潮……這時女兒又跑來央求:“爸爸,可以去了嗎?”他沒好氣地問:“作業(yè)寫完了嗎?不要總想著玩!”女兒自知理虧,悻悻地離開了。他繼續(xù)盯著手機,頭條爆出美國又發(fā)生槍擊案。他趕快去給定居美國的大學同學們、孩子在美國讀書的朋友們一一發(fā)去關心和問候,大家也很快回復,感謝他并說他們或他們的孩子們都平安。有位定居美國的朋友還說,其實美國真的沒有報道,應該不是很嚴重。他在心里嘲笑了一番這個“洋包子”,真是不識“危險”真面目,只緣身在“他鄉(xiāng)”中……女兒又來了,“爸爸,到底去不去?雪都化了!”他抬腕看了一眼表,“啊!都中午了?!”再抬頭望一眼窗外,果然,在冬日中午的暖陽下,到處是明晃晃的水漬,雪已經消失殆盡,他只好哄女兒:“下次再下雪,爸爸一定陪你堆雪人!”女兒懂事地點點頭,眼睛里含著淚。晚上臨睡前,妻子說:“答應了孩子不兌現,孩子很傷心,總算睡著了,剛才還抽抽搭搭的!”強東披衣下床,躡手躡腳步入女兒的臥室,望著女兒粉嘟嘟的小臉,長長的睫毛,孩子小小的,強東心里是滿滿的愧疚……他給女兒掖了掖被子,正準備離開,只聽女兒說:“爸爸,快安鼻子!”強東很吃驚,孩子接著發(fā)出銀鈴般的笑聲:“爸爸,真好看!真好看!”強東發(fā)現女兒在說夢話,夢里還是堆雪人的事。他的心驀然被針刺了一般!自己仿佛不知不覺被手機綁架了似的,每天大把大把時間消耗在手機上。他輾轉反側,怎么也睡不著了。他套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賦詩一首《放下手機,休養(yǎng)生息》,發(fā)在微信朋友圈。大意是說他從明天開始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手機的世界,做一個幸福的人,放下手機,休養(yǎng)生息!他準備陪孩子堆雪人,打雪仗,過簡單而快樂的生活。還信誓旦旦說,以后不和每一個親友微信聯系,無論他們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他說這是他想要的幸福!總之,他決定“痛改前非”,有點放下手機、立地成佛的凜然。強東上班出門前,把手機調成靜音,塞到公文包的最里層。微信上不是流傳一句話: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這簡直就在詮釋現在的自己!想到這里,不免暗暗得意!“怎么還是微信?!”強東心里數落著自己,好在他已經下定決心,放下手機了!公交車站等車的人真多,等了15分鐘居然沒有車來,他忽然醒悟,因為剛剛下過雪,車不像平時那么準點。強東馬上萌生“滴滴打車”的念頭。但一想到需要動用手機,他就強迫自己把這個念頭從心底掐死!手都快揮斷了,他才勉強和其他人拼上了輛出租車。在路上,他看到建設銀行門口有個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大額存單,利息4.125%,數額有限,先到先得!他和妻子等了許久的大額存款啊!這個可以用手機買!他把手伸進了公文包,碰到手機的一瞬,想起自己昨晚的誓言,手好像被蛇咬了似的,抽了回來。快到了,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說:你們是拼車,先付一下錢吧。都按起步價給,掃我的二維碼。強東拿出一張10元現金說:“我不會掃碼,付現金。”其他人急忙說:“很簡單的,我們教你!”強東搖搖頭,堅持付現金。司機師傅很不耐煩:“都什么年代了,哪兒還有付現金的?你自已準備零錢,8塊,我沒有零錢找你的!”強東也有點生氣說:“你不準備零錢還有理了,算了,不用找了!”摔門下了車。強東到單位第一件事情就是趕領導的講話稿。他忽然想起,這個稿已經寫了提綱在手機備忘錄里,于是他在電腦上點開微信鏈接,習慣性去連接手機,但想起自己昨晚等于在朋友圈許了諾,狠心命令自己:“重寫吧!”“你怎么搞的?微信工作群都通知三遍了,這個月的月報表,10點之前必須上報,你沒有看到嗎?”主任怒氣沖沖地闖到強東的辦公室!他只好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填報表。這時候,單位的電話鈴聲忽然大作。不知道多久了,這個固定電話就成了擺設,很少用,幾乎忘記居然這么大動靜,強東被嚇了一跳。電話是妻子打來的,妻子連珠炮似地對他講:“你的手機怎么了?怎么不接電話?女兒發(fā)燒,在醫(yī)院……”(《第四屆金麻雀作家班作品選》)6.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由強東寫到朋友,寫到他們各種“曬”,可以看出“曬”成了一種風氣。B.強東看到女兒可愛的樣子時,忽生歉疚之情,說明這個“手機控”未失愛心。C.強東用不用手機,他妻子都會抱怨,可見他與妻子間的分歧不純是手機問題。D.“女兒”的事情貫穿始終,用她“發(fā)燒”暗示了手機依賴也是病,需要救治。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前面女兒說的那句“爸爸真好!”,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其語意變得更加豐富。B.開頭“紛紛揚揚下了一場雪”,既襯托了人物的心理,也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C.小說前面寫強東“玩手機”落埋怨,與后面“不用手機”落抱怨構成明顯反差。D.妻子、主任是次要人物,寫他們是為推進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強東這一形象服務。8.小說結尾停留在主人公聽到的電話內容,沒有再寫他的行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9.小說中反映的手機問題,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考?請結合原文進行探析。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公姓吳氏,名一鵬,字南夫。世家蘇之山塘里,自少端重秀穎;游于郡座,蚤有令譽。弘治癸丑,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時學士李公東陽、程公敏政皆負文章重名,慎許可。每群試必在甲乙,亟加稱賞。乙卯,除編修,戶部尚書周公經被讒去位,上疏請留之,人韙其直。已未,同考禮闈,閱春秋卷。正德丁卯,進侍講,充經筵講官,音吐洪亮,辭旨清切,左右聳聽。時逆瑾盜政,朝士見者多屈膝。公遇之,長揖而已。瑾銜之,未有以發(fā)也。己巳,修《孝皇寶錄》成,吏部奏,例當進秩。瑾遂以未習吏事,令別用。公得南京刑部廣東司員外郎,司事最劇,而公詳敏仁恕,因皆感服。僚友取獄詞讀之,驚曰:“老吏筆也!”庚午,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xiāng)曲故舊見公局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資稟略無崖異。瑾伏誅,復公侍講經筵如故。嘉靖壬午,升禮部右侍郎,尋轉左,署掌部事,累辭不允,仍賜手敕,馳詣湖南,改題恭穆獻皇帝神主,奉迎來京,公念與中貴勛咸同事,恐其下不我,乃上疏曰:“今歲涿州抵安陸,災傷重大,民不聊生,所宜節(jié)省以蘇民力。隨行兼從,或抉聲勢凌輾有司,請預禁的。”上善其言而戒飭之。事竣,歸,有白金之賜。乙酉,進禮部尚書。己丑,上疏乞休。公既歸,乃于所居之西創(chuàng)崇正書院,聚里中髦士,肄習其中;割田百畝,供膏火之費。嘗言于有司,修拓尹和靖舊祠,并祀胡安定、范文正二公,名三賢書院。約諸鄉(xiāng)衰月一會,為文字之飲,隱然有洛社之風焉。(節(jié)選自明代焦竑《國朝獻征錄》)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xiāng)曲故舊/見公局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稟/略無崖異B.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xiāng)曲故舊/見公/局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稟/略無崖異C.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xiāng)曲故舊/見公局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稟略無崖異D.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xiāng)曲故舊/見公/局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稟略無崖異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禮闈,指科舉考試之會試,因其為禮部主辦,故稱禮闈。文中指吳一鵬作為考生同他人一起參加會試。B.經筵,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特設御前講席,宋代始稱經筵,元、明、清三代沿襲此制,而明代尤為重視。C.神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指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文中指已死的君主的牌位,用以供奉祭祀。D.洛社指歐陽修等在洛陽時組織的詩社。文中指吳一鵬歸鄉(xiāng)后與鄉(xiāng)紳每月一聚,飲酒賦詩,有洛社遺風。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吳一鵬才能卓異,深受名流賞識。他年少成名,科考順利,憑借自己的才華,多次受到當時大學士李東陽、程敏政的稱贊。B.吳一鵬為人正直,不懼宵小權貴。他為因讒被罷的周公經發(fā)言;面對劉瑾他不卑不亢,因此劉瑾借機下令不準再任他為官。C.吳一鵬精于職事,善理繁雜事務。他做廣東司員外郎時,縝密敏捷,仁愛寬容,令囚徒敬服;所寫決獄之辭也令同僚贊嘆。D.吳一鵬仁心愛民,富有先見之明。在前往奉迎恭穆獻皇帝神主時,他預先向皇帝建議約束勛貴隨從,避免增加當地的負擔。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世家蘇之山塘里,自少端重秀穎,游于郡庫,蚤有令譽。(2)上善其言而戒飭之,事竣,歸,有白金之賜。14.吳一鵬在退休歸鄉(xiāng)之后,又在家鄉(xiāng)做了哪些貢獻?請依據原文,進行歸納。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夜宿石門詩謝靈運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云際宿,弄此石上月。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fā)。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妙物莫為賞,芳醑誰與伐①?美人竟不來,陽阿②徒晞發(fā)。(注)①伐:夸獎。②阿:山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一、二句寫早晨采摘把玩苑中蘭花,并擔憂蘭花因受嚴霜侵壓而凋殘,寫出了詩情產生的動因,也為后文寫暮游做鋪墊。B.一、三句同二、四句,形成隔句對,“朝搴”與“瞑還”對應,“畏彼”與“弄此”對應,形成韻調搖曳、回環(huán)飄蕩的效果。C.“鳥鳴”“木落”,從聽覺角度描繪視界中的夜景,“異音”“殊響”以動襯靜,寫出了深夜山中寧靜安謐,給人以奇異感覺。D.最后兩聯,寫無人共賞如此美妙的秋夜美景,無從向他人夸贊杯中的好酒,只好在山上徒勞地等待,直到太陽出來,曬干頭發(fā)。16.本首詩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五、情景默寫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論語>十二》中,既強調了賢人的榜樣示范作用,又強調見到不賢之人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____”寫月光照進樹林,點染出春江月夜的奇異之花;“_____”將月光、游子、詩人之情交織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余音裊裊。(3)李白在《將進酒》中表現“是金子總要發(fā)光”的自信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詩句是:_____,_____。六、選擇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外婆家的伙房設在偏廈里,沿墻擺著的木椅不知有多少年月,黑中透出亮來。還沒坐停當,外婆就從廚房里端出荷包蛋,黑色的豆豉____在煎得金黃的蛋體上,褐色湯汁里油花不少,香氣___。我滿屋子端詳起來,看墻上貼的年畫,去年是一只花孔雀,(①)。還未出閣的姨媽逗我,明明,把這只白鶴給你做女子好不好?我臉當下羞紅,女子在老家是妻子之意,找只鳥做女子,虧姨媽她想得出。墻角的老式茶幾上,茶葉是用竹簡裝著的,開水瓶外殼是用竹箴做的。姨媽聽到廚房里銅壺被燒開,趕忙提過來上水,我看到開水從錚亮的壺嘴流到開水瓶里,轟轟的聲音有著微妙變化。上完一瓶,姨媽把木塞塞住,砰地一聲,又被熱氣____出來多次。邊上的木質面巾架子上,白毛巾很___地懸掛著,搪瓷臉盆上繪著一條碩大的紅鯉。開飯了,外公用那花臉盆和白毛巾給我洗臉。他老人家方法特別,讓我閉眼,憋氣,低頭,臉浸入裝滿水的花臉盆里,手輕撫,抬頭,最后,(②)。上桌,滿眼雞鴨魚肉,外婆早把兩只表皮黃澄澄的雞腿夾到我和弟弟碗中。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A.灑滿撲鼻頂整齊B.點綴撲鼻沖舒服C.灑滿四溢沖整齊D.點綴四溢頂舒服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成“裝在竹筒里的茶葉和用竹篾做的開水瓶外殼放在墻角的茶幾上”,從語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20.請在文中括號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七、語言表達21.請對下面這段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70字。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國重器”——“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這是繼11月10日、13日、16日三次萬米級海試后,“奮斗者”號再探萬米洋底。馬里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溝最深處“挑戰(zhàn)者深淵”測得最大深度為11034米,相當于珠穆朗瑪峰頂疊加一座西岳華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處。“奮斗者”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創(chuàng)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2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題目。下面的語句中暗含一個三段論推理,請仔細研讀,在后面的橫線上補寫上相應的語句。改革是新事物,當然避免不了要遇到前進中的困難。大前提是:①小前提是:改革是新事物;結論是:②八、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胡萍是鄭州某路公交車車長,因看到有乘客忘帶零錢又不能手機支付很尷尬,便在車上自費設置愛心零錢箱,任由乘客自取,暫解燃眉之急。這一舉措實施至今已有半年,零錢箱里的零錢非但沒少,反而有所增多,因為常有受益的乘客在下一次乘坐時,特意多帶些零錢放進愛心箱,以方便后來的人取用。某社會機構知情后,頒發(fā)給胡萍五千元獎金以資鼓勵,胡萍卻把這筆錢全部轉交公交公司,用于在更多的公交車上設置愛心零錢箱,從而幫助更多的人。讀罷上述材料,你是否也心生感慨呢?請給胡萍或社會機構負責人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A2.B3.C4.①外在性是指,要顛覆和諧秩序,征服自然,改變境遇,不斷追求,不斷發(fā)現、認識自我及自然社會的歷程,這些都是外在壓力。②內在性是指,要克服把人引向墮落和罪惡的自由意志,反思道德,避免被物化,消除焦慮和恐懼,這些都是內在的壓力。5.(1)①儒家思想培養(yǎng)了人對家的深厚感情,也對士人提出了終極要求,這種思想讓士人在家國之間進退兩難,從而讓中國文化產生獨具特色的悲劇意識。②儒家思想要實現家庭倫理秩序和政治倫理秩序,要求征服和規(guī)范各種不符合文化之禮的意識,從而讓中國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愛情悲劇意識。(2)西方傳統哲學中的“主——客”式思想引導人們認為人類自身是不完善的,人類自身與理念、現實與理想、有限與無限產生了巨大的對立和反差,這種反差導致了悲劇意識的產生。【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內容的能力。B.曲解文意,“人的自然本性與自然發(fā)展愿望相互對立”錯,應該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發(fā)展愿望這兩者與一定的歷史條件相結合。C.“確立了”置換關鍵詞,原文是“建基”。D.張冠李戴,“悲劇意識產生于人類自身的不完善所帶來的落差和對立”是本文作者的觀點,并非西方哲學家的觀點。故選A。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本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B.誤解原意,“人不可能占有真理”不是柏拉圖的觀點。原文是“從西方傳統哲學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看出,人類是不可能把握真理的”。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材料一中說,“游”使中國文化產生了獨有特色的悲劇意識,呈現出“傷別”“鄉(xiāng)愁”“閨怨”“相思”等系列悲劇意識模式。A.邊塞思鄉(xiāng)之悲。B.游子思家之悲。C.國家不能一統之悲。D.游子思家之悲。故選C。6.D“她的‘發(fā)燒’暗示了手機依賴也是病”,是過度解讀原文。7.B“襯托了人物心理”錯,此處沒有襯托人物心理的作用。8.①情節(jié)上,接聽電話這一情節(jié)是前文作者下定決心遠離手機的一個拐點,在小說結尾處陡生波瀾,震撼人心。②結構上,文章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思考空間,也讓讀者警醒、思索,文盡意遠。③主旨上,電話內容足以讓主人公震驚,把對手機作用的思考推進一層,深化主旨。9.①手機會干擾生活,損害親情。沉醉在手機的各種群、圈等旋渦中,難以自拔,會使生活和親情受到不良影響。②生活離不開手機。它作為一種工具,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時代,片面地拒絕使用手機,又會給工作帶來被動,給親人帶來傷害。③要辯證地看待手機的作用。負面效應的出現,不是手機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人應當恰當合理地使用手機,使工作、生活,親情、友情都不受影響。10.D11.A12.B13.(1)世世代代都住在蘇州的山塘里,從小就端莊穩(wěn)重,優(yōu)異聰明,在郡府的學校里游學,很早就有了美好的聲譽。(2)皇帝認為吳一鵬說的正確就告誡那些同行人員。事情完成后,他從湖南回來,朝廷賞賜給他白銀。14.①創(chuàng)設書院,教習英才。②建議修祠,表彰先賢。③召聚鄉(xiāng)紳,飲酒作文,揚斯文之風。【分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本題是選擇題,找準切入點,注意各選項間的不同之處。“局促不寧”根據語境可知是兩部的尚書而不是“吳公”,所以應與前面的“吳公”斷開,排除AC。“立左右”中“左右”是動詞“立”的補語,補充說明站立的位置,中間不宜斷開,在后面斷開,排除B。畫波浪線部分意思是:吳公做了南祠祭郎中,兩部的尚書都是他的同鄉(xiāng)故舊,見了吳公,都局促不安,以特別的禮節(jié)對待他,他抱著已處理完的案卷,站立在下面,在問答的過程中一點不合常理的表情、舉動都沒有。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文中指吳一鵬作為考生同他人一起參加會試”說法錯誤。由上文可知,吳一鵬早就考中進士,在本處,“同考禮闈”是指他作為同考官主持會試。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因此劉瑾借機下令不準再任他為官”錯誤,結合上下文可知,原文中的“令別用”,意思是下令調他去任別的官位,不是“不準再任他為官”。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家”,名詞用作動詞,住在;“游”,游學;“蚤”,通“早”,很早;“令”,美好。(2)“善”,意動用法,認為……正確;“戒飭”,告誡;“竣”,完成。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公既歸,乃于所居之西創(chuàng)崇正書院,聚里中髦士,肄習其中”可知他創(chuàng)設書院,教習英才;由“嘗言于有司,修拓尹和靖舊祠,并祀胡安定、范文正二公,名三賢書院”,可知他建議修祠,表彰先賢。由“約諸鄉(xiāng)衰月一會,為文字之飲,隱然有洛社之風焉”可知他召聚鄉(xiāng)紳,飲酒作文,揚斯文之風。參考譯文:公姓昊,名一鵬,字南夫。世世代代都住在蘇州的山塘里,從小就端莊穩(wěn)重,優(yōu)異聰明,在郡府的學校里游學,很早就就有了美好的聲譽。吳公弘治癸丑年間,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當時大學士李東陽、程敏政都在寫文章方面享有盛名,對贊許別人很謹慎,每逢群試,必定把他評在甲等或乙等,多次稱贊他。乙卯年,朝廷任命他做編修,戶部尚書周公經遭受讒言,離開職位,吳公上書朝廷,請求挽留周公經,人們稱贊他正直的做法。已末年,他做會試的同考官,負責閱判春秋卷。正德丁卯年間,進位做侍講,充任經筵的講官,吐音洪亮,所傳達出感情非常真切,左右都凜然傾聽。當時逆臣劉瑾竊取大權,朝中大臣見到他,都屈膝禮拜。吳公遇到了他,只是行一個長揖禮罷了。劉瑾怨恨他,沒找到機會發(fā)泄怨氣。巴巴年,吳公完成編修《孝皇寶錄》的任務,禮部上奏朝廷,認為按照慣例,應當晉升官職。劉瑾于是以他未曾處理過政務為借口,命令另作任用。吳公做了南京刑部廣東司員外郎,管理的事物最為煩雜,而吳公處理事務縝密敏捷,仁愛寬容,囚犯都為之感動,對他非常敬服。他的同僚朋友,拿過他寫的獄詞閱讀,驚嘆說:“果然是熟諳公務的官吏的手筆!”庚午年,吳公做了南祠祭郎中,兩部的尚書都是他的同鄉(xiāng)故舊,見了吳公,都局促不安,以特別的禮節(jié)對待他,他抱著已處理完的案卷,站立在下面,在問答的過程中一點不合常理的表情、舉動都沒有。等到劉瑾服罪被殺,朝廷又重新像原來一樣讓他做經筵的侍講學士。嘉靖壬午年,他升任禮部右侍郎,不久又轉任左侍郎,管理禮部事務,他多次推辭,未被允許,朝廷仍然賜予手令,命他快速到湖南,改寫恭穆獻皇帝神主的謚號,并奉迎神主來京城,昊公考慮到與寵臣貴威一同處理事務,擔憂他們的手下不受約束,于是上疏皇帝說:“今年,從涿州到安陸,災害嚴重,民不聊生,應該節(jié)儉用度,來讓民力復蘇。隨行人員,有的可能會依仗聲勢,欺凌地方的相關部門,請求朝廷,預先公布禁令,予以約束。”皇帝認為吳一鵬說的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