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6 拓展講義: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解析版)_第1頁
專題16 拓展講義: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解析版)_第2頁
專題16 拓展講義: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解析版)_第3頁
專題16 拓展講義: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解析版)_第4頁
專題16 拓展講義: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6小升初無憂銜接之“詩詞鑒賞之描述詩歌畫面”【知識梳理】1.考點概述畫面描繪,就是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中展現的畫面。這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賞析詩歌意境的能力。意境的前提是意象,沒有意象就沒有意境。體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詩歌的意象來完成。詩歌很多意象的意義指向都已固定、明確,如楊柳、孤蓬、浮云多用來表達離愁別情,明月、鴻雁、杜鵑多用來表達思鄉懷人之情,梅、蘭、竹、菊多用來表達志趣情操等。營造意境的手法較多,一般來說主要有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描述詩歌的意境特點時一般多用雙音節詞組合進行概括。如幽深僻遠、清幽寧靜、雄渾壯闊、雄渾剛健、孤寂凄清、蕭瑟凄涼、恬靜優美、恬淡閑適、熱愛自然等。2.提問方式(1)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1)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2)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3.答題思路四步法(1)找全描寫的事物(主要找名詞)。(2)找出事物的修飾語(形容詞、動詞為主,修飾語要找準)。(3)連詞成句描述景物(加修飾語和其他句子成分)。(4)展開聯想想象豐富句子連綴成畫面(盡量加上人物活動,用生動富有藝術感的語言寫)。注意:描述畫面不是指翻譯,不一定要按照詩句的順序,同時可以對時間地點人物等進行合理推測想象,運用修辭或修飾性的句子描述畫面,力求語言優美,符合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詩歌要營造的意境,符合題目字數要求。【專項練習】一、(2022·山東臨沂·七年級期中)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庭中梔子花。1.詩歌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用優美的語言作答。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前兩句描繪了雨中山村的優美景色:彎彎的小溪邊是一片蔥郁滴翠的竹林,沿著竹林旁的小路走過橫在溪流上的木板橋,聽到幾聲雞叫,循聲望去,朦朦細雨中的山崖間隱約露出幾間農舍。2.本詩抒發了詩人恬淡而喜悅的心情。通過描繪山村優美的自然風光,表現出農人淳樸、忙碌又歡樂的鄉村生活情趣。【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賞析。結合題干中用優美的語言描繪詩句形象,首先要明確詩句內容,結合內容進行詩句的拓展,盡量細致的描繪景色,盡可能多的加一些修飾詞。前兩句句意為“雨中聽到一兩聲的雞鳴,竹林邊的溪水上斜斜地搭著鄉村木板橋”。畫面示例:偶然經過山村,蒼翠的竹林邊流淌著曲折的小溪,循著溪水的蹤跡望去,一座木板橋斜斜地架在小溪之上,在這細雨蒙蒙之中傳來一兩聲雞鳴,隱約看見幾戶人家。2.本題考查對于詩歌內容和主旨的把握。詩歌前兩句“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意思是:雨中聽到一兩聲的雞鳴,竹林邊的溪水上斜斜地搭著鄉村木板橋。“雞鳴”“竹溪”“板橋”等景物共同組成了雨中山村的秀美景色,表達出作者對山村美景的喜愛之情;后兩句“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庭中梔子花”意思是:婦女們相約一同浴蠶,只剩下這庭院中的梔子花無人賞看。詩人用梔子花的“閑”襯托出農人們農事繁忙。作者描繪美麗的雨中山村風光和農人繁忙景象,突出了詩人對于雨中山村景象的喜愛之情,也表明了作者閑適恬淡的生活意趣。二、(2022·江蘇南通·七年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春思賈至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注】賈至在唐肅宗朝曾因事貶為岳州司馬。“歷亂”:花開極茂盛。3.前兩句描繪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從整首詩來看,這兩句有什么作用?4.有人評價三、四兩句在情感的抒發上“構思新奇”,說說你的理解。【答案】3.①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春草叢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黃,柳絲飄拂;桃花盛開,李花飄香,花枝披離,花氣氤氳。②前兩句與后兩句形成對照,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畫面上的春光點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鬧,就更能從反面襯托出詩人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出詩人無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4.①這兩句不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愁情,而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東風”和“春日”來寫愁思。②“東風不為吹愁去”,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而怨東風冷漠不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長”,不說因愁悶而百無聊奈,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卻反過來說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這樣,詩意的表現就更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解析】3.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及作用的分析。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黃”,用嫩綠、鵝黃兩色描繪出春草叢生、柳絲飄拂的生機盎然的畫面;次句“桃花歷亂李花香”,更用暗筆為這幅畫添上嫣紅、潔白兩色,詩人用這兩句詩描繪出了春草叢生、柳絲飄拂、桃李飄香、鮮艷明媚、生機盎然的春景。詩歌的后兩句,則寫詩人深深植根于內心之中的,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愁恨。由此可見,作者之所以這樣描繪春景,其目的是運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反襯出詩人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4.考查賞析詩句。后兩句意為:春風依然不能為我吹散煩惱憂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這春天一直滋長。“不為”“偏能”把東風與春日人格化,運用擬人的修辭,作者不直言自己心中的憂愁難以排解,反而卻說東風不能“吹愁去”。不直言自己的怨憤悠長,反而卻說春日“惹恨長”。借東風與春日兩種本為美好的意象,抒發自己心中的愁怨之意,運用曲筆,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得委婉含蓄,感人至深。三、(2022·江蘇揚州·七年級期中)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故鄉杏花(唐)司空圖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5.請你發揮想象,描繪詩歌一、二句的畫面。6.請你從修辭角度,賞析詩歌的三、四兩句。【答案】5.詩人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于花的盛開,左手捻著鮮嫩的花枝,右手高舉酒杯,昔日與好友在林中共飲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6.擬人,將花枝與杯人格化,作為詩人提問的對象,突出強調詩人是獨自賞花飲酒,表達了詩人當時的落寞心境與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解析】5.此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理解。解答此類試題時,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在此基礎上加上恰當的形容詞加以描繪即可。“左把花枝右把杯”的意思是“左手拿著花枝右手拿著酒杯”,在此基礎上加上恰當的形容詞,可以想象一下此時作者的心情。據此理解作答即可。示例:春光明媚,杏花盛開。詩人左手捻著花朵繁茂的鮮嫩花枝,右手高高舉起酒杯,似乎邀請杏花共飲美酒。回想起昔日與好友在花叢中共飲的景象,是多么的開心難忘啊!6.此題考查的是對詩句的賞析。“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意思是“想問問花枝和酒杯,老朋友為什么不能一起來呢”,該句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將“花枝”和“酒杯”人格化,想問問它們,故人都到哪里去了,不什么不來共賞美景?此時詩人獨在異鄉,獨自面對“花枝”和“酒杯”,心情落寞孤寂,內心充滿了對故鄉和故人的思念之情。四、(2022·山東煙臺·七年級期中)古詩閱讀鐘山①即事王安石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②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注釋】①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時有感而作。鐘山:山名。②相對:對著山。7.請用優美的語言描述“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所呈現的畫面。8.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答案】7.山澗中的流水靜悄悄地繞著竹林流淌。竹林西畔,竹林邊的花草也在濃濃的春意中默默地擺動著嬌羞柔美的身姿。8.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寧靜閑適的心境,以及因政治上的失意而產生的淡淡的孤獨寂寞之情。【解析】7.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的畫面。作答時,需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結合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畫面即可。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句意:山澗中的流水,靜悄悄的,繞著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綠草,柔軟的枝條在春風中搖晃。注意抓住“澗水”、“綠竹”、“花草”的特點。在詩人王安石的筆下,一切都是鮮活的,都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澗”是鮮活的,在山間竹林里回環往復,奔騰跳躍,唱著歌,帶著笑流向遠方;“竹”也是鮮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維深處亭亭玉立,舞動腰身,款款弄姿,將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據此分析,合理的聯想,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如,山澗中的流水在山間竹林里回環往復,奔騰跳躍,竹林舞動腰身,將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竹林邊的花草也在濃濃的春意中默默地舞弄柔情。8.本題考查對作者心情的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鐘山是的所見所感。看似脫去世故,其還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詩,以表達心中的不平。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澗、竹、花、草之美,構成一幅春日圖景,所寫之景是美的,有對美的欣賞之意,也有對自然的喜愛之情。三四句中再寫情境,點出幽境。在詩人的筆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靜寂,“澗”是幽靜的,“竹”是幽靜的,“花草”也是幽靜的,無聲無息,自生自長,隨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呢?“茅檐相對坐終日”,整天整日一聲不響地在屋檐下對著大山靜靜的坐著,幽閑、寂寞至極。作品看似表露詩人心中的一種閑適自得,然而細細品味則不難體會出字里行間蘊含著的孤獨、寂寞和政治上的失意。五、(2021·山東濟南·七年級期中)詩歌鑒賞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迎燕葛天民咫尺①春三月,尋常百姓家。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②。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注】①咫尺:距離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暫。②“遮”古音讀zhā。(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表現的是春燕與人之間一種親近和諧的關系。B.首聯寫燕子秋去春來,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習性。C.頷聯中“不下舊簾遮”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清貧困頓,令人略感凄涼。D.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自然樸實,筆調平易淺近。(2)發揮聯想和想象,描繪詩句“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所展示的畫面。【答案】(1)C(2)春雨綿綿,小燕子撲扇著翅膀忙著銜泥筑巢;細雨沾濕了雙翅,嘴上銜著的泥土還帶著落花的芳香。(意思對即可)【解析】(1)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C.頷聯寫“不下舊簾遮”,結合前一句“為迎新燕入”可知,不放下破舊的簾子,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歸來,表現了詩人對燕子的喜愛。并不是寫作者“隱居生活的清貧困頓,令人略感凄涼”。故選C。(2)此類試題解答要在理解詩句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具體意象,加上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對詩句內容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使之能呈現出“畫面”效果。詩句“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中“微”形容雨之小,描寫了燕子在雨中穿梭無數次;“泥香帶落花”描寫了燕子在春天里忙著為幸福的生活勤勞地筑巢的溫馨幸福的場面。作答時,抓住“細雨”“燕翅”“泥土”“花香”幾個意象,展開合理的想象,描繪燕子在細雨中穿梭飛行、銜泥筑巢的情形作答即可。答案是多元的。六、(2021·江蘇鹽城·七年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醉著①(唐)韓偓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②一村煙。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注】①韓偓(wò):唐代詩人,生活在晚唐和五代初期,那正是滄海桑田,朝野混亂之際,一個形勢瞬息萬變的時代。②桑柘:指桑木與柘木。10.詩人善于以畫入詩,請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詩歌前兩句的畫面。11.“暗示”是詩文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不明說,而用含蓄的話或動作使人領會”。試分析詩人在這首詩中所暗示的內容。【答案】10.示例:乘船行駛在萬里的清江之上,天空遼闊。清江兩岸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炊煙裊裊升起。(意對即可)11.(意近即可)示例:上午清江萬里,風光明麗,而中午卻降下大雪,風云變幻,出人意外。這不單單是指自然風云,也暗示當時的朝野混亂、變幻莫測。【解析】10.本題考查描繪畫面。描繪畫面,首先要讀懂詩句,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去了解詩句所寫的內容,根據語境,用藝術的表達方式進行描寫。解答本題要用形象的語言。示例:乘船行駛在綿長廣闊的清江之上,天空廣闊無邊。清江兩岸的村落密密的一個接著一個,村里的上空可以看到炊煙裊裊升起。11.本題考查暗示的表現手法。從最末一句“過午”二字看來,這首詩在時間上只寫了半天,上午還是清江萬里,風光明麗,而中午卻降下紛紛揚揚的大雪來,風云變幻如此之快,真有些出人意外。這不單單是指自然風云。聯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的情況看,那正是滄海桑田,朝野混亂之際,形勢瞬息萬變。【點睛】參考譯文:乘船行駛在萬里的清江之上,天空遼闊。清江兩岸的村落一個接著一個,炊煙裊裊升起。漁翁喝醉睡著無人喚醒他,等到中午醒來只看見積雪滿船。七、(2022·山東山東·七年級期中)天平山中[明]楊基細雨茸茸濕楝①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注】①楝(1iàn):楝樹,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12.請發揮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歌前兩句展現的畫面。13.有人認為本詩末句中“送”字用得最為精妙,請說說“妙”在何處。【答案】12.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13.“送”字是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回家路上“鶯啼”相伴的情景。表現了詩人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解析】1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運用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了解詩歌的意思,然后加入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想象內容,用流暢、通順的語言將畫面描寫出來。“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中“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描繪了盎然春景畫面:細雨綿綿,楝樹開出來淡紫色的花朵,蒙蒙細雨打濕了那盛開的楝樹花,一朵朵明艷奪目。南風微微吹拂著,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在樹木叢中探出頭兒。13.本題考查對詩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的鑒賞能力。鑒賞該詞語時一般方法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鑒賞時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詳細的描寫。“一路鶯啼送到家”意思是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一個“送”字把黃鶯人格化,這是擬人的手法,表現了回家路上鶯啼相伴的場景,令人感到輕快悅耳,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閑適心情。八、(2021·四川綿陽·七年級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暮春即事南宋·葉采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閑坐小窗讀周易①,不知春去幾多時。【注釋】①《周易》:安邦治國、修身養性的哲學典籍。(1)請你想象“雙雙瓦雀行書案”描繪的畫面,并將它描寫出來。(2)詩人為什么“不知春去幾多時”?請簡要回答。【答案】(1)示例:屋檐上的一雙雙鳥雀,不知什么時候竟然飛落下來,在書案上旁若無人地行走。(2)暮春時節,詩人見鳥雀慢行,楊花飄落卻毫不在意,沉浸在書的世界中,專注地讀書,所以“不知春去幾多時”。【解析】(1)本題考查描繪詩句內容的能力。“雙雙瓦雀行書案”的意思是:屋頂上兩只麻雀的影子在書案上移動。主要景物有“瓦、雀、書案”;根據句意,抓住主要景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示例:垂柳飛絮的季節,春風嬌弱的日子,十分寧靜的書室,屋檐上的一雙雙鳥雀飛落下來,悠閑自在地在書桌上漫步。(2)本題考查理解內容的能力。這首詩一二句表現書房的寧靜。十分寧靜的書室,垂柳飛絮的季節,春風嬌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沒人,幾只麻雀兒悠閑自在地漫步在書桌上,柳絮輕盈地隨風飄落,賴在硯臺上不肯動彈,竟然無人拂拭。書室的寧靜是由動態的畫面表現出來的。這是以動襯靜的反襯手法。三、四句表明自己專心讀書,書室寧靜得似乎沒有人的存在,看來書室的一切動靜同詩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這本書上呢。當他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學世界中的時候,內心世界一片從容,一片自然和樂,世間萬物都不能進入他的意識,所以“不知春去幾多時”。九、(2021·江蘇鹽城·七年級期中)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從軍行(其五)[唐]王昌齡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①。前軍夜戰洮河②北,已報生擒吐谷渾③。注釋:①轅門:軍營之門。②洮河:黃河支流,流經青海、甘肅境內。③吐谷渾:古代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名。此處借以指前來進犯的少數民族的首領。(1)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首句“大漠風塵日色昏”的畫面。(2)結合全詩,賞析“已報生擒吐谷渾”中“已”的表達效果。【答案】(1)廣袤的邊塞沙漠上,陣陣狂風吹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天色變得一片昏暗。(2)示例:已,是“已經”的意思,本句寫了出征途中,聽到前鋒部隊已經在夜戰中大獲全勝、壩生擒敵軍首領的捷報,突出表達了詩人聽聞勝利消息的喜悅之情。【解析】(1)考查描繪詩中畫面。開放類試題,在尊重詩句原意的基礎上,用生動形象地語言再現畫面即可。如:一望無垠的黃沙大漠上,狂風呼嘯,吹起黃沙滿天,天色都變得昏暗起來。(2)考查賞析詞語的表達效果。“已”是已經的意思。后兩句詩意為:先頭部隊已經于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消息。作者緊跟著剛才那支軍隊展開的,可是在沙場上大顯身手的機會卻并沒有輪到他們。就在中途,捷報傳來,前鋒部隊已在夜戰中大獲全勝,連敵酋也被生擒。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