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陜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學年高二10月月考歷史試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選擇性必修1第1—10課。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朝時期的軍國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議,最后由皇帝裁決,即所謂“兼聽獨斷”。這一做法A.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 B.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否定C.導致了秦朝統治二世而亡 D.是對貴族政治傳統的繼承【答案】A【解析】據材料可知,秦朝時期的軍國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諸卿進行議,最后由皇帝裁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決策的失誤,是對君主專制制度的完善,A項正確;材料中“最后由皇帝裁決”,體現了君主專制,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秦亡于暴政,排除C項;貴族政治強調的是血緣關系,材料未涉及,排除D項。故A項正確。2.唐初皇帝經常讓低品級官吏參加政事堂會議,這些官員往往要加“參知政事、同三品”等銜,高宗以后,尚書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銜參加政事堂會議。這反映出唐代()A.宰相制度逐漸被廢除 B.科舉制得到較快發展C.專制集權進一步加強 D.尚書省淡出決策體系【答案】C【解析】從材料可得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之下,更多的低品級的官員參與政事堂的決策,這些人都相當于宰相,反映出相權的進一步削弱和皇權的加強,C項正確;宰相制度沒有廢除,排除A項;材料與科舉無關,排除B項;尚書省仍然是三省之一,并沒有淡出決策體系,排除D項。故選C項。3.如表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層級演變的大致軌跡。由此可知,在這一歷史演變中()時期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初期唐宋元朝明清層級郡、縣二級制州、郡﹑縣三級制州、縣二級制道(路).州、縣三級制省﹑路、府、州、縣多級制省﹑府﹑縣三級制A.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 B.中樞權力體系日趨完善C.沿襲變革是其變遷的主線 D.地方行政效率不斷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內容主要是古代地方行政層級演變的大致軌跡,演變過程體現了后世對前朝的沿襲和變革,C項正確;秦之后都是官僚政治,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地方行政層級的演變,不是中央權力體系的演變,排除B項;地方行政層級的演變并沒有實現行政效率的不斷提高,總體來說有提高,但不是不斷提高,排除D項。故選C項。4.1688年光榮革命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從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只是換了國王,新國王還具有繼承王位的最直接條件。但新國王是由議會創造出來的,沒有議會就沒有國王的王位。這表明英國A.社會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B.君主權力仍至高無上C.議會逐漸掌握核心權力 D.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但新國王是由議會創造出來的,沒有議會就沒有國王的王位”和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后,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限制王權,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C項正確;當時英國社會發生了轉型,排除A項;當時國王的權力受到限制,排除B項;英國的國王是世襲的,排除D項。故選C項。5.美國獨立后,“為了限制眾議院的權力,他們便在眾議院上面設置了參議院;他們害怕萬一人民對國會發生影響,于是又設置擁有大權的總統;對于國會及總統還不放心,又設置一個最高法院?!边@些做法()A.避免了美國政治腐敗發生 B.解決了南北雙方的矛盾C.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D.體現了“分權制衡”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和影響題。時空是美國獨立后(美國)。據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參眾兩院互相牽制,國會、總統、最高法院相互牽制,體現了“分權制衡"原則,D項正確;“避免了美國政治腐敗發生”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內容與美國南北雙方矛盾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做法體現了“分權制衡”原則,未體現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6.民國初年,臨時參議院制定的(國會組織法)對選舉國會議員的規定與清末咨議局的選舉已有不同:“居住選區二年以上”比清末的十年要求大大縮減:500元的不動產資格比之清末的5000元亦削減9/10:選民年齡為20歲而清末的為25歲,臨時參議院還通過了女子有參政權的議案??芍駠跄闍.民主政治有鮮明中國特色 B.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C.政治參與主體的范圍擴大 D.憲政機制對權力的控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民國初年對國會議員的資格要求與清末預備立憲時大大降低,這使得政治參與主體的范圍擴大,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民國初年政治參與主體的范圍擴大,無法體現民國初年的政治具有中國特色,排除A項;材料呈現的是臨時參議院制定的法案,看不出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排除B項;憲政機制是以憲法為依據,對權力的控制制約機制,材料并未體現憲政機制,排除D項。故選C項。7.1941年,陜甘寧邊區根據“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改選,黨外人士擔任鄉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總數的三分之二,根據地內的開明紳士由此得以進入政權機構。這次改選()A.根本上扭轉了根據地嚴重的經濟困難 B.有利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擴大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D.弱化了中共對敵后抗日政權的主導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陜甘寧邊區實行“三三制”改選,很多黨外人士、開明紳士進入政權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改選擴大了邊區抗日政權基礎,有利于調動各階層抗日積極性,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項正確;大生產運動扭轉了抗日根據地嚴重的經濟困難,排除A項;1937年9月國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排除C項;“三三制”并未削弱黨的主導地位,反而更好地確立了黨在敵后抗日政權中的政治領導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8.1954年12月,毛澤東指出:“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有了人大,并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睘榇耍泄仓醒階.倡導與民主黨派共同掌權 B.將人大部分權力歸屬政協C.提出了“長期共存”的方針 D.擴大政治協商會議的職權【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后,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人大的職權,毛澤東也認為“有了人大,并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于是中共中央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C項正確;1954年后,政協不再代行人大職權,沒有與中共共同掌權,也沒有分割人大權力,排除A項、B項;1954年后,政協不再代行人大職權,中共中央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沒有擴大政治協商會議的職權,排除D項。故選C項。9.商鞅制定的“軍功授爵制”,打破了舊貴族世襲式的社會等級制度。不論尊卑貴賤、貧富多寡,要想獲得社會地位和社會榮譽必須用對外戰爭中的斬首數目來換取。軍功授爵制”A.完全剝奪了貴族特權 B.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C.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 D.推動了秦國的社會轉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秦國實行軍功授爵制,“要想獲得社會地位和社會榮譽必須用對外戰爭中的斬首數目來換取”,這有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B項正確;A項中的“完全”說法錯誤,排除A項;軍功授爵制與“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無關,排除C項;軍功授爵制利于塑造秦人的尚武精神,未涉及秦國的社會轉型,排除D項。故選B項。10.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由傳統走向近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據此可知,戊戌變法()A.挽救了當時的民族危機 B.使中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C.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D.推翻了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統治【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戊戌變法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由傳統走向近代的系統方案,倡導博愛、平等、自由、人權。這些觀念并沒有因變法失敗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可以看出戊戌變法傳播了近代民主自由的思想,推動了社會的進步,C項正確;變法失敗了,并沒有拯救民族危機,排除A項;變法失敗了,并沒有使中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排除B項;變法失敗了,并沒有推翻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11.曹魏在各州和各郡設立了中正一職,但中正只有品評權,沒有任命權。掌握用人權政府長官雖有任用權,卻必須根據中正的評定來任免官員,不得擅自做主。這表明初創時期的九品中正制A.變革了選官方式 B.提高了行政效率C.維護了士族特權 D.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D【解析】根據“曹魏在各州和各郡設立了中正一職,但中正只有品評權,沒有任命權。掌握用人權的政府長官雖有任用權,卻必須根據中正的評定來任免官員,不得擅自做主。”可得出各州的中正沒有最終的判定權,而是由中央政府決定,這反映出中央集權的加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選官方式變化,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效率,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對士族的維護,排除C項。故選D項。12.南宋學者陳傅良說:“自國初以行舉,誘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以此得人?!边@反映出,宋代”()A.官員的政治素養高 B.科舉制沖擊了門第觀念C.官員選拔標準寬松 D.科舉選拔官員公平公正【答案】B【解析】材料“自國初以行舉,誘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由是家不尚譜牒,身不重鄉貫,以此得人”信息體現科舉制不看重出身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門第觀念,B項正確;材料與官員的政治素養高、官員選拔標準寬松無關,排除AC項;科舉選拔為平民參政提供了機會,體現公平公正,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明代在中央設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和廠衛系統,在地方設立提刑按察使司、巡按御史和督撫制度作為監察機構,相互補充,縱橫交錯。這說明當時A.重視官員選拔 B.監察制度較完備C.監察效率提高 D.官場冗員繁雜【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明代的監察制度。材料敘述了明代的中央和地方監察系統及機構,各機構縱橫交錯,相互補充,突出展現了監察制度完備的特征,B項正確;重視官員選拔體現在選官制度上,而非監察制度上,排除A項;制度完備、機構遍布并不能保證監察效率持續提高,明朝初期確實發揮其積極作用,但后期受冗員繁雜等因素影響,反而效率低下,排除C項;監察機構的大規模設立確實容易導致機構臃腫和冗員的弊端,但材料沒有直接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4.“政治中立”原則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常任文官隊伍,使政府有能力實現對文官的依法科學管理,文官也由此擺脫了對個人、政黨的依附關系,獲得職業保障,專心于公務的執行和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見,“政治中立"原則()A.消除了政黨政治的影響 B.杜絕了政府貪污腐敗現象C.利于提高國家的治理水平 D.踐行了“分權制衡”理念【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文官也由此擺脫了對個人、政黨的依附關系,獲得職業保障,專心于公務的執行和效率的提高?!笨芍?,西方文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則有利于提高文官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因此在整體上有利于提高國家的治理水平,C項正確;消除了政黨政治的影響,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杜絕了政府貪污腐敗現象,表述過于絕對,排除B項;分權制衡屬于政府內部權力的分配與制約,與文官系統的政治中立沒有必然關聯,排除D項。故選C項。15.英國首相張伯倫曾對常務次官們說:“你們沒有我們也能辦事,而我們沒有你們則不能做任何事情。”這反映出英國A.責任內閣無法有效制定國家政策 B.文官體系對政府運作十分重要C.議會對內閣的監督作用大大削弱 D.首相行使權力高度依賴政務官【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常務次官是在英國內閣部門中的公務員,由大臣帶領,掌管內閣部門內的實際行政工作,英國首相認為沒有常務次官則不能做任何事情,所以文官體系對政府部門很重要,B項正確;責任內閣需要常務次官們協助完成工作,無法有效制定國家政策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議會對內閣的監督,排除C項;首相行使權力高度依賴政務官說法太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16.北洋政府時期對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通過檢驗其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察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別合格證書,可繼任原職,不合格者被免職。這說明北洋政府()A.推動了舊人事制度的的變革 B.意在學習西方的文官制度C.確立了甄別為主的選官方式 D.實現了人才選拔的公平性【答案】A【解析】據材料“對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通過檢驗其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察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別合格證書,可繼任原職,不合格者被免職”,可知北洋政府推動了近代人事制度的變革,A若同瞭解;材料主旨不是學習西方制度,排除B項;“確立”錯誤,排除C項;“實現”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A項。17.運用時間軸,可以更好地學習歷史。對下面時間軸對應各點的說法正確的是A.1904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B.1905年,學堂選官制度形成C.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取消考試制度D2005年,公務員考試制度確立【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2005年我國確立了公務員考試制度,D項正確;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排除A項;學堂選官制度形成于1904年,排除B項;南京國民政府并沒有取消考試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8.唐代法律規定,對老幼疾病者,不得拷訊。孕婦犯罪應拷訊者,須等產后100日再拷,違者處以杖刑或徒刑。這說明唐代法律()A.深受理學思想影響 B.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C.司法體系較為完善 D.具有以情入法的人道色彩【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強調司法審訊時,對老幼疾病和孕婦等情況要有一定的人文關懷,說明唐代法律具有人道色彩,D項正確;理學思想直到宋代才形成,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并非唐代法律具有主觀隨意性,排除B項;材料不足以說明唐代司法體系較為完善,排除C項。故選D項。19.北宋“關中學派”代表呂大鈞訂立的《呂民鄉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鄉約鄉規。主要內容包括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南宋朱熹據此編寫了《增損呂氏鄉約》,呂氏鄉約聲名遠播。這兩部鄉約的編寫()A.使國家權力深入基層社會 B.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世風C.使地方治理形成統一標準 D.實現了儒學的道德化、宗教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主要內容包括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并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呂氏鄉約》《增損呂氏鄉約》對民眾進行道德教化,有利于敦促教化,改良社會風氣,B項正確;宋代鄉約是以道德教化來治理鄉民,更多依靠的是宗族社會力量,排除A項;地方治理復雜多變,難以形成統一標準,排除C項;鄉規民約主要是為了實現社會教化、規范人們的行為,與宗教化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0.明朝初期,律、例、令三者并行,律為“常經”,例為一時權宜,令是太祖隨時發布的詔令。詔令往往因事立法,其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有時甚至法外施刑。這反映出當時()A.律例體系缺乏實用性 B.法律建設形成完備體系C.開創律例合編的體例 D.司法尚未取得獨立地位【答案】D【解析】題干信息“詔令...法律效力常在律、例之上”表明,該時期的司法會受到人為干擾,尚未有獨立地位,D項正確;A項中“缺乏實用性”的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A項;B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題干中未提及“律例合編”,排除C項。故選D項。21.羅馬共和國晚期,裁判官通過告示將一系列表現形式不同的侵害行為歸入“侵辱”的概念中,其中就包括“公然性誹謗與言辭侮辱”。這種侵辱“或以物件實施,或以言辭實施。以言辭實施的,發生公然性誹謗與言辭侮辱”。這說明當時古羅馬()A.法律體系進入完善階段 B.民眾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C.已重視保護公民的人格 D.個人權利得到了全面保障【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共和國晚期,裁判官將“誹謗與言辭侮辱”等侵害行為定為非法,公布于眾,說明當時古羅馬已重視保護公民的人格,C項正確;材料不足以說明古羅馬法律體系進入到了完善階段,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民眾間矛盾突出,排除B項;個人權利得到了全面保障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
22.中世紀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中世紀歐洲趨于穩定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混亂中唯一剩下的是成為帝國精神影子的基督教。這說明,中世紀的歐洲()A.基督教文化的弊端明顯 B.民族文化正悄然興起C.科教文化發展嚴重受阻 D.有著統一的文化紐帶【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中世紀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中世紀歐洲趨于穩定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混亂中唯一剩下的是成為帝國精神影子的基督教?!笨芍惺兰o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可見當時歐洲各國有著統一的文化紐帶,即都認可基督教文化,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基督教文化弊端明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個性,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中世紀歐洲科教文化發展受阻,排除C項。故選D項。23.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開幕式上,開國領袖毛澤東鄭重宣告將在這次會議上制定憲法,制定幾部重要的法律。這次法律實踐的重大意義是()A.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B.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C.開啟了中國法治建設近代化進程 D.促進了全面依法治國理念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是1954年(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結論: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B項正確;1954年,并沒有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排除A項;“近代化進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依法治國提出的時間是199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4.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面對危難,白衣“逆行者”、疫區“守護員”和最美“建設者”紛紛出現,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護墻。這些“小人物”的行為()A.體現出民眾參與社會主義革命的熱情 B.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C.表明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十分成功 D.實踐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面對危難,無數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護墻?!笨芍?,題目中“小人物”面對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其的行為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B項正確;中國現在已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排除A項;“十分成功”的說法無從體現,且過于絕對,排除C項;題干中的“小人物”并不僅僅是中共黨員或公務員,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希臘的公民,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內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為例,全部居民約為30萬,18歲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僅3—4萬。雅典城邦政治活動極其頻繁,公民大會每月舉行2—4次,議事會及陪審法庭的活動則更多,如此頻繁的政治活動使普通公民在經濟上和時間上都無法承受,據統計,能經常出席公民大會的人數只占雅典公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對于所需要決斷的問題并沒有專業的知識和技巧,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意見,大多數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給反動煽動者創造了煽起人們非理性激情的機會,并可能導致破壞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將軍被公民大會宣判死刑,原因是作為遠征軍的統帥,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必須為許多雅典士兵的傷亡負責。——摘編自任建林《關于古希臘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材料二盡管在君主立憲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終身和世襲的國家元首,享有憲法賦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權力,但是這種政體下的國王是“臨朝不理政”。憲法在賦予權力的同時,對王權的行使也加以了種種限制。通過一系列法案的頒布,逐漸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國王僅僅擁有行政權,而且這種權力也越來越多的被內闊所代替。隨著議會主權的確立和君主實權的喪失,最終促成了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的確立。——摘編自王出廣《淺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英國國王“臨朝不理政”的原因?!敬鸢浮浚?)缺陷:雅典民主具有狹性,享有公民權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政治活動過于頻繁,導致低收入公民無法正常參與政治生活;公民缺乏專業素養,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和誤用。(2)原因:《權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權;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內閣制度的形成?!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雅典)。據材料“古希臘的公民,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內一小部分成年男性”,得出雅典民主具有狹性,享有公民權的僅是成年男性公民;據材料“雅典城邦政治活動極其頻繁,公民大會每月舉行2—4次,議事會及陪審法庭的活動則更多,如此頻繁的政治活動使普通公民在經濟上和時間上都無法承受”,得出政治活動過于頻繁,導致低收入公民無法正常參與政治生活;據材料“雅典公民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他們對于所需要決斷的問題并沒有專業的知識和技巧,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意見,大多數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得出公民缺乏專業素養,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和誤用?!拘?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據材料“憲法在賦予權力的同時,對王權的行使也加以了種種限制”,得出《權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權;據材料“通過一系列法案的頒布,逐漸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得出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據材料“國王僅僅擁有行政權,而且這種權力也越來越多的被內闊所代替”,得出內閣制度的形成。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科舉考試中,應試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無論是官宦、世家之子,還是貧賤、下人之后,均可同場應試,試卷經彌封、謄錄后,除試卷所反映出來的才能高低外,已無任何差別,亦即是說,所有的應試者均站在同一平臺上參與競爭,任何人都沒有特權。正是這種公正和平等,保證了官僚階層始終不斷地有新鮮血液予以補充,從而也保證了官僚階層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門弟子在這種公正、平等觀點的影響下,通過“一切以程文為去留”的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有的甚至還躋身高官顯要,這一現象自然激發了社會各階層沖刺科場的熱情?!幾孕旒t《宋朝科舉制度的改革與社會價值觀的演變》材料二中國社會進入了近代以后,人們對讀書做官的思想有了新的認識。“古往今來讀書做官為人生第一要務,今乃視為畏途”,隨著讀書做官信仰體系的崩潰,許多人對科舉功名的態度也漸趨冷漠,更有視功名如敝帚的?,F實生活中商業利潤的巨大誘惑是那樣地吸引人,連讀書人也“往往羨慕商人,以為吾等讀書,皆窮困無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每至歸咎讀書”,故“凡為聰慧子弟悉為商賈,不令讀書”。1905年4月19日《中外日報》報道了廣東科試情形:“本屆科試,廣府屬各縣循例考試,而應試者無不因之大減。其中人數最減少者,以番禺為最。昨該縣初復時,與考者不過八百余人,以視往歲人數眾多,殆有天壤之別?!薄幾詶铨R?!督咳宋幕膽B的變化與科舉制度的解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科舉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人們對科舉的態度及形成原因。【答案】(1)特點:注重才能;科舉資格放開;程式完善;科舉選拔公正平等;各階層的廣泛參與。(任答3點,言之成理即可)(2)態度:對科舉考試日益冷漠。(言之成理即可)原因:讀書信仰體系崩潰;工商業經濟的發展;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影響;西方文明傳入的影響。(任答3點,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宋代科舉考試中,應試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可知,注重才能;根據材料“亦即是說,所有的應試者均站在同一平臺上參與競爭,任何人都沒有特權”可知,科舉資格放開;根據材料“試卷經彌封、謄錄后,除試卷所反映出來的才能高低外,已無任何差別”可知,程式完善;根據材料“正是這種公正和平等,保證了官僚階層始終不斷地有新鮮血液予以補充,從而也保證了官僚階層的精英地位?!笨芍婆e選拔公正平等;參與的群體看,各階層的廣泛參與。(2)態度:根據材料“隨著讀書做官信仰體系的崩潰,許多人對科舉功名的態度也漸趨冷漠,更有視功名如敝帚的”可知,對科舉考試日益冷漠。原因:根據材料“隨著讀書做官信仰體系的崩潰,許多人對科舉功名的態度也漸趨冷漠,更有視功名如敝帚的”可知,讀書信仰體系崩潰;根據材料“現實生活中商業利潤的巨大誘惑是那樣地吸引人”可知,工商業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凡為聰慧子弟悉為商賈,不令讀書”可知,社會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方文明傳入的影響。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時期,確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華法系。元朝對唐宋法律整體上棄而不用,在司法實踐中卻也廣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曾數次重修《問刑條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為正文,例為附注”的形式,開創了律例合編的體例,時人稱之為“《大明律例》,一部禮經。禮法立教,出禮入刑。人知守禮,自不非為。非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襲《大明律》,同樣非常重視例,制定了《大清律例》。——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材料二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侖簽署法令,頒布了《法國民法典》?!斗▏穹ǖ洹防^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坝⒚婪ㄏ怠焙汀按箨懛ㄏ怠庇幸韵鹿残裕悍捎纱砣嗣裥惺箼嗔Φ淖h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幾札R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近代法律體系與中國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處?!敬鸢浮浚?)特點:起源早,源遠流長;注重繼承前代成果;重視例的作用(律例結合);重視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答出三點即可)(2)不同:歐洲法律體系強調法律至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體系;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中國古代的法律強調法律為君主統治服務,人治色彩強烈;突出其教化作用?!窘馕觥俊拘?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為古代(中國)。特點:由材料一“中國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時期,確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可得出,起源早,源遠流長;據材料一“(元代)在司法實踐中卻也廣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大明律》”可知,注重繼承前代成果;據材料一“(《大明律》)在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曾數次重修《問刑條例》”“清朝法典沿襲《大明律》,同樣非常重視例,制定了《大清律例》”可得出,重視例的作用(律例結合);據材料一“禮法立教,出禮入刑”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重視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拘?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歐洲)和古代(中國)。不同:據材料二“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可知,歐洲法律體系強調法律至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體系;據材料二“‘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議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等信息,結合所學中國史知識,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兩者的不同可得出,歐洲近代的法律體系,強調在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中國古代的法律強調法律為君主統治服務,人治色彩強烈;據材料一“《大明律例》,一部禮經。禮法立教,出禮入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二數學課堂管理計劃優化
- 人教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家校合作計劃
- 職業技術學校2025年師資培訓計劃
- 2025科技公司員工健康計劃
- 四年級班主任學科教學計劃
- 四年級語文復習與提升計劃
- 湘少版英語四年級上冊考試復習計劃
- 初中年級組長校內文化建設計劃
- 六年級上冊信息技術實踐計劃
- 老年人勞動參與與技能培訓計劃
-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政治試題及答案
- 70歲老年人三力測試能力考試題庫及答案
- 慢性心功能不全護理查房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知識培訓
- (二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 英語試卷(含標準答案)+聽力音頻
- 管理會計在京東中的應用
- 《廣東社區備考指導》課件
- 第三單元 100以內的數與加減法 單元綜合素質評價(含答案)冀教版一年級下冊(2024)數學
- 消防安全逃生自救知識
- 自適應視覺目標跟蹤硬件加速器設計
- 動脈瘤蛛網膜下腔出血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