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室性早搏的診斷與治療_第1頁
常見室性早搏的診斷與治療_第2頁
常見室性早搏的診斷與治療_第3頁
常見室性早搏的診斷與治療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常見室性早搏的診斷與治療

室性早搏,也稱為室性期前收縮,是室性期后的第一次破裂。這是室結以下位差的初步結果。這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患者均可發生,正常人發生室性早搏的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室性早搏最常見于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與二尖瓣脫垂患者。缺血、缺氧、麻醉、手術和左室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機械、電、化學性刺激而發生室性早搏。洋地黃、奎尼丁、三環抗抑郁藥中毒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性早搏出現。患者以自感胸悶、心悸、心跳間歇為主訴,脈結或代為臨床特征。本病屬于中醫學的“心悸”、“怔忡”范疇。1診斷依據1.1臨床表現1.1.1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悸不適,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頭暈、乏力、胸悶,甚至暈厥;較輕的室性期前收縮常無癥狀。1.1.2保健綜合征心臟聽診有心搏提前,其后有較長的間歇;室早的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僅能聽到第一心音;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1.2物理和化學試驗1.2.1心電圖的特點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秒,其前無P波,其后有完全性代償間期,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1.2.2室性早博弈的形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規律出現。每個竇性P波后跟隨一個室性早搏,稱為二聯律;每2個竇性P波后出現一個室性早搏,稱為三聯律;連續發生2個室性早搏,稱成對室早;連續3個或以上室性早搏稱室速;位于2個正常竇性心律之間的室性早搏稱為間位性室早。若室性早搏的形態與竇性QRS波的偶聯間期均固定,稱為單形性室早;同一患者出現2種或2種以上形態的室性早搏,且與竇性QRS波的偶聯間期存在差異,稱為多源性室早。1.3室性早博弈風險程度分級標準(1)可見于正常人及各種心臟病患者;藥物中毒,電解質紊亂,應急狀態,精神因素,過量煙、酒、咖啡易誘發。(2)患者有心悸不適,部分患者可無自覺癥狀。(3)聽診有心搏提前,其后有較長的間歇;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4)心電圖可見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秒,其前無P波,其后有完全性代償間期,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5)Lown分級: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早搏危險程度的分級。0級:無室性期前收縮;1級:偶發,單一形態室性期前收縮<30次/min;2級:頻發,單一形態室性期前收縮≥30次/min;3級:頻發,多形室性期前收縮;4A級:連續的成對室性期前收縮;4B級:連續的≥3次的室性期前收縮;5級:R-on-T現象。2證候虛實,實者為虛實相兼,各為虛神不寧的標準本病病機既有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勞倦或情志所傷,亦有因感受外邪或藥物中毒所致。證候多為虛實相兼,虛者為臟腑氣血陰陽虧虛,心神失養;實者多為痰飲、瘀血阻滯心脈和火邪上擾心神致心脈不暢,心神不寧。病位在心,發病與脾、腎、肺、肝功能失調有關,病性總屬本虛標實,臨床表現多為虛實夾雜。2.1加味石蚤草草顆粒、味石證候:以心悸怔忡、五心煩熱、氣短乏力主癥,兼見頭暈口干、失眠多夢等癥,舌紅,少苔,脈細數兼結代。治法:益氣養陰,寧心安神。方藥:生脈散加味:黨參10g,麥冬10g,五味子10g,黃芪30g,炙甘草6g,生地黃10g,當歸12g,石菖蒲12g,苦參10g。加減:兼見胸痛舌暗,加郁金、丹參各12g以活血通脈;兼見心虛膽怯、少寐多眠,加酸棗仁10g,珍珠母(先煎)30g以鎮驚寧心安神;兼見胸悶,加紫蘇梗、郁金各12g以寬胸理氣。中成藥:(1)穩心顆粒,沖服,1次9g,l日3次;(2)生脈膠囊,口服,1次3粒,1日3次。2.2加味甘草內部湯證候:以心悸怔仲、形寒肢冷為主癥,兼見胸悶氣短、面色白、畏寒喜溫,或伴心痛等癥,舌淡,苔白,脈沉遲或結代。治法:溫補心陽。方藥: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桂枝10g,炙甘草10g,龍骨(先煎)20g,牡蠣(先煎)20g,附子(先煎)12g,黨參12g,丹參12g,木瓜10g。加減:瘀血明顯,加當歸、赤芍各12g,三七粉(沖服)3g以活血通脈;心陽虛甚,上凌于心,加茯苓30g,白術、澤瀉各12g以健脾利水。中成藥:復心寧膠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2.3心脈閉塞中成藥:(1)血府逐瘀口服液,口服,1次10ml,1日3次;(2)穩心顆粒,沖服,1次9g,1日3次。2.4肝郁金縮加味消消茶湯證候:以心悸怔忡、胸悶脅脹、情緒變化可誘發或加重為主癥,兼見噯氣嘆息、心煩失眠、大便不暢等癥,舌質暗紅,苔薄黃,脈弦或結代。治法: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10g,枳殼10g,白芍12g,當歸10g,郁金10g,川芎10g,香附10g,炙甘草8g,玫瑰花6g。加減:兼見氣郁化火,加黃芩、梔子、牡丹皮各10g以清熱瀉火;兼見氣滯血瘀,加丹參、赤芍、延胡索各以活血通脈;兼見肝氣犯胃,加代赭石(先煎)20g,陳皮12g,姜半夏6g以和胃降逆;兼見肝脾不和,加白術、茯苓、黨參各12g以健脾扶土。中成藥:舒肝止痛丸,口服,1次4.5g,1日3次。2.5粘液水堵塞中成藥:溫膽寧心顆粒,口服,1次6g,1日2次。3其他治理方法3.1針灸3.1.1加百會、太溪、加風主穴內關、神門、心俞、厥陰俞、巨闕、膻中。氣陰兩串者,加百會、太溪;心陽不振者,加關元、足三里;心脈瘀阻者,加曲澤、膈俞;肝氣郁結者,加行間、太沖;痰濕阻滯者,加豐隆。實證針用瀉法,虛證針用補法。3.1.2耳針取穴心、交感、神門、枕。發作期采用毫針輕刺激,每日一次,兩耳交替;癥狀緩解后可用王不留行貼壓,每2~3日次,兩耳交替。3.2加味棗仁、染色選穴:內關、神門、足三里、心俞、肝俞、厥陰俞、腎俞。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術者用拇指抵住穴位,用力揉捻各1min。證候:以心悸怔仲、心前區刺痛、入夜尤甚為主癥,兼見面色紫暗、唇甲青紫等癥,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代。治法:活血化瘀通脈。方藥:桃仁紅花煎加減:桃仁10g,紅花10g,丹參12g,赤芍12g,川芎10g,延胡索12g,香附12g,青皮12g,生地黃12g,當歸12g,龍骨(先煎)30g,牡蠣(先煎)30g,三七粉(沖服)3g。加減:兼氣虛,去青皮、香附,加人參**、黃芪、黃精各12g以補氣益氣;兼陽虛,加淫羊藿12g,附子(先煎)12g,肉桂6g以溫經通陽;心悸不寧,失眠多夢,加炒酸棗仁10g,遠志15g以養心安神。證候:以心悸怔忡、胸脘脹滿為主癥,兼見口黏納呆、大便黏而不爽等癥,舌質暗紅,苔白厚膩或黃膩,脈滑。治法:燥濕健脾,化痰通絡。方藥: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溫膽湯加減: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