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卷一、注意事項1.本題本由背景材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限為150分鐘。其中,閱讀背景材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2.請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并用2B鉛筆在準考證號對應的數字上填涂。3.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指定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4.待監考人員宣布考試開始后,你才可以開始答題。5.所有題目一律使用現代漢語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6.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翻過來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確認無誤、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二、給定材料材料1:經典話劇《雷雨》在北京人藝進行新一輪演出時,一場低票價、針對大中學生的公益場遭遇“意外”,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出演周樸園一角的著名演員楊立新對此發出感慨,“文學上的精致,人物關系的復雜,臺上所有年輕人全部死亡的悲劇結尾,使得《雷雨》毋庸置疑地成為了中國戲劇經典的開山之作。曹禺先生故去多年,《雷雨》仍然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多有演出。但像這樣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實是少見……”他最后甚至表示,“《雷雨》的‘公益場’真令人失望,這樣的‘公益場’不演也罷!”此事件一出,迅速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其中關于青少年傳統文化的缺失顯得尤為“搶眼”。盡管文化經典遭笑場,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些專家剖析出的“文化語境失衡”,“60年不變,表演僵化”,“文化審美的扭曲”等原因確實存在,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年輕觀眾文化素養的失落和尊重經典的缺乏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娛樂至上”甚至“娛樂至死”已成為了年輕人的信條,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甚至拿傳統文化里的一些元素進行嘲諷,成為一些年輕人彰顯“個性”的做法,但娛樂應有邊界,面對傳統文化要懂得敬畏和傳承。某知名學者直言,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娛樂扭曲了意義。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田沁鑫曾說:“不是因為有了莎士比亞才有了現在的文學英國,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注重文學的國家,所以才有了莎士比亞。”青少年傳統文化的缺失直接說明了文化氛圍的“稀薄”。北京人藝演出的《雷雨》,無論是對原劇本的挖掘還是人物表演上,并無失當之處,不斷的哄笑體現出了年輕觀眾的藝術修養的缺乏。在一些高雅演出中,即使你不一定非常認可演員的演出,但一定的藝術禮節必不可少,例如古典音樂會中,什么時候該鼓掌,什么時候該起立,包括穿著、表情等,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儀式”,甚至于顯得“刻板”,但就是在這樣的儀式中,藝術才能夠得到最好的尊重與詮釋。顯然在年輕觀眾中這方面的知識是缺乏的,在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提升青少年的藝術品位和藝術修養也是需要學校和政府努力的方向。材料2:“中國人,便后請沖水”,“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這種僅以簡體中文標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國、德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頻現。當大批游客成為中國的最新出口品時,“中國人”卻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亂丟垃圾,坐公交車搶座,排隊加塞,大庭廣眾脫鞋脫襪、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糾紛惡語相向……近日,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游局公布了從網上征集的10類“中國公民出國(境)旅游常見不文明行為”,以上行為全部榜上有名。-1-對于中國人在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務員張利深有體會。除了加塞、隨地吐痰等常見“癥狀”,張利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國人的“扎堆”和“大嗓門”。“中國人出去喜歡集體行動。幾十個人浩浩蕩蕩地走在一起,有說有笑,休息的時候連躺帶臥,占一溜長椅。”“一般的國外餐館,即使賓客滿座也非常安靜。人們交談的音量控制在對方可以聽見的范圍內。再看國內,很高檔、門外停了很多車的飯店里,里面也吵得不得了。”對中國人的大嗓門,臺灣學者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講過一件事:兩個廣東人在美國街邊說話,美國人認為他們就要打架,急撥電話報警。警察來了,問兩人在干什么,他們說:“我們正在耳語。”上海學者朱大可認為,中國人缺乏公共空間的基本禮貌,肆無忌憚的大聲喧嘩是其中一種表現。近幾年來一些中國公民的旅游陋習,嚴重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批評,人民群眾反應強烈。中央文明辦相關人士表示,將用三年左右時間,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尊嚴,增強國家的“軟實力”。評論人士指出,“中國公民文明素質不高并不是作為一名游客的時候才表現出來,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質,而是全體國民的素質。”材料3:泱泱禮儀之邦,何以在最基礎的禮儀方面出現問題?國際關系學院文化與傳播系教授郭曉聰認為,歷史的拐點出現在明中葉以后。唐宋以前,中華文化是優雅的代名詞,中國是禮儀輸出國。史載中國商人到東南亞去,被看作來自禮儀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費食宿。日本和朝鮮對中華文化的模仿亦步亦趨。明中葉以后,隨著人口增多,游民越來越多,社會問題無法在家庭內部解決,游民們組成秘密教門、會堂、行幫、商幫等“江湖組織”,社會生活日益粗俗化、江湖化。“這種東西一直影響到今天——稱兄道弟,哥們姐們……這是生存逼的,我們人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累,但沒有辦法。人需要超脫和孤獨,但是這種文化不讓你孤獨。”“不認原則,認人情,必然就有親有疏,造成不公正和緊張。面對生存競爭的時候,你不知道別人有什么‘關系’。”郭曉聰分析,今天中國人顯得“無禮”的另一個原因,是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社會的沖突。就如農村人不適應城市交通規則、隨地吐痰、大聲說話、赤膊一樣。在田野上長大的人如同自然之子,自由自在,與物相融。但在城市,高度集中的陌生人群就不得不被各種復雜的規則所限制。與“人口過剩導致社會粗俗化”有連帶關系的另一個觀點認為,不文明行為是由資源匱乏導致的恐慌造成的。但臺灣女孩丁玥不贊成這種觀點,“要講資源匱乏,整個亞洲都資源匱乏。”日本“新干線”的擁擠程度不比北京的地鐵遜色。每個車站都有一些戴白色手套的人專門負責把乘客往車廂里推。一邊推一邊鞠躬,畢恭畢敬地說“對不起”。乘客知道空間有限,都拼命收縮自己。“不像在大陸,有些人自己要擠進去,還恨不得把別人擠下來。在車廂里,胳膊和腿都伸得很開,拼命占地方。”材料4:兩年前,一張中國游客盧浮宮前水池泡腳的照片,曾引來關于中國人文明素養的熱烈討論。耐人尋味的是,當人們發現許多金發碧眼的游客同樣行事,就有聲音立即“再反思”:為什么外國人可以泡,中國人泡就要背上“低素質”的污名?必須厘清的一個基本事實是,盧浮宮外的水池允許不允許洗腳?如果洗腳違規,哪怕是法國總統洗腳了,也不能佐證中國人洗腳有合理性。答案是:首先水池旁邊有禁止戲水的標牌;其次從媒體后續報道可知,盧浮宮外的水池洗腳的行為是要禁止的。“別人可以,我為什么不行?”這樣的提問方式,顯示了國人個體意識、權利意識的覺醒。但放在盧-2-浮宮的語境下,卻少了些說服力。一些令人反感的陋習,往往被理解成與他人無關的個人選擇,甚至被視為不可侵犯的“權利”。殊不知,走入公共場合,再彪悍的個人權利也有邊界,“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養人們的公共意識。公共意識的背后,是在現代化之路上困擾中國百余年的國民素質大考題。“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從梁啟超到孫中山再到共產黨,所有社會的進步力量,無不把“國民素質”作為發展的根本。正如梁啟超所說,“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而所謂“素質”,并不僅是會英語、會電腦的現代技能,更不會是會穿新衣、會玩樂的現代生活,而是價值尺度、思維方式、行為規則“觀念現代化”。前賢早已痛心疾首于國人公共精神的缺失,遺憾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是為景觀水池泡腳爭論、為頤和園綠地上小便辯護。我們必須正視的是:怎樣在享受個人自由、行使個人權利的同時,不干涉其他人作為“我”的正當權利?怎樣培育起國人的基本公共意識?材料5:臉部涂滿“鮮血”的“僵尸”突然出現在車廂內,這一幕發生在萬圣節前夕的某市軌交2號線上。扮成“僵尸”的賀某,因涉嫌擾亂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已被依法行政拘留。據了解,當天高峰時段,賀某“頂”著滿臉“鮮血”的“僵尸妝”出現在車廂內,部分乘客驚慌尖叫四處逃竄,引起眾人恐慌,導致秩序混亂。因為過一把萬圣節的癮,而被行政拘留,看似倒霉,實則活該。對于西方的節日,我們不能拿來主義。畢竟,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人家那里,萬圣節活動是一個有著社會傳統、相對固定而且大范圍存在的習俗,因此在公共場所演“僵尸”,才不會引發恐慌。但在中國,模仿西方的萬圣節活動,畢竟是這幾年才零星出現的。盡管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思想很前衛,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還沒有形成習慣。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必須有這樣一個前提,那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權益。同樣是舶來品的圣誕節、情人節,喜歡的人群也大都是年輕人,但并沒有引起其他年齡層的人們的反感,為什么?因為那是年輕人自己玩自己的,并沒有妨礙到其他群體的正當利益。一定要看到,個人的行為在公共場所是有邊界的。而且這種邊界,不會因為你所謂的個性、藝術,或者節日活動,就有所改變。遺憾的是,一些人往往僭越邊界,把原本應該限定在私人領域、小范圍特定領域的行為活動,放到了公共場所,影響到他人,進而違背公序良俗,甚至違法。材料6:你的鄰居有一條狗,鄰居富有,它不眼紅,鄰居貧窮,它不嫌棄,鄰居睡覺,它趴在床前,猶如一名“警衛員”,每天都能給鄰居帶來歡樂和溫暖。擁有這樣的一條狗狗,一定讓你特別羨慕,但是如果告訴你,你的鄰居們都有一條狗狗,并且一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就開始叫,你是不是立刻無語了?這不,3月2日,家住F市保利小區的劉先生就向F市環保局反映,旁邊的別墅區里,每戶人家都養了一條到兩條大型犬,一到晚上,就吵得周邊居民無法安睡。據了解《F市城區限制養犬管理辦法》規定,F市的城區為限制養犬區域,在限養區內養狗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經過當地公安部門的審批。但保利小區轄區派出所負責人羅所長表示,現在市區內居民養狗越來越多,流動性也很大,但幾乎沒有狗主人來登記過。在任何時候,自由都不是為所欲為,自由從一開始就意味著對自身行為的拘束、對他人權益的尊重以及對公共利益的妥協,這是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的基礎。當地警方表示,養狗若是擾民,建議業主到就近派出所報警,公安局先受理,聯合環保部門做噪聲鑒定,如果事件成立,再依法對養犬人進行勸誡、警告和處罰。那么,當地公安局和環保局為什么就沒有提早“聽見”狗狗深夜“大合唱”?打盹的監管機制,顯然也應該反思。狗狗深夜“大合唱”像一個精神標本,折射出一些人公共意識缺乏。“破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杜絕權利的濫用,涵養公共的文明,讓狗狗們的“大合唱”謝幕很容易,難的是涵養人們的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材料7:-3-跳廣場舞竟然跳進了警局,兩年前,中國大媽在紐約跳廣場舞被抓的消息,讓國人倍覺意外。不過,記者在近日走訪中發現,對于在公園跳舞,F市市民也是頗有意見,認為跳舞時音樂聲過大、時間過長,他們的休息受到了干擾。對此,公園管理處稱,協調矛盾需要雙方互相體諒和包容。公園內的廣場舞噪音擾民,原因不外乎兩個:其一,公園的規劃設計先天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隔音效果;其二,公園管理不到位,致使公園廣場舞變成了噪音擾民。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公園管理方和逛公園的市民都應該恪守職責邊界,規避噪音擾民。以南湖公園為例,雖然有十來個跳舞的群體,而且音量一直以來都較大,但附近居民并不覺得困擾。為何?因為該公園做了合理規劃,在前期設計時,就將公園與馬路隔開,避免了廣場舞帶來噪音。當然,F市大多數公園年代久遠,設計之初并未流行大規模的廣場舞,時至今日廣場舞流行,公園的規劃也無法重新來過。如何對這些公園的功能區域重新劃分,在滿足一些市民跳廣場舞健身的需求的同時,避免噪音擾民,成為困擾F市環保部門和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的難題。材料8:2014年,兩則與考生有關、與高考“無關”的新聞,激起人們心底的波瀾:一則是高考前20分鐘,在四川宜賓一中考點,一女生因痛經在考場內昏迷,同一考場的黃子恒發現后,立即抱起這名同學往校外跑,找到警察將女生送醫。一則是江蘇宿遷高三女孩陳瑾,在目睹媽媽闖紅燈并對交警出言過激后,給交警寫了一封致歉信。高考結束后,當地交警特意登門看望了這位女孩。“中國好考生”、“提前的滿分作文”、“向致歉女孩致敬”……在今天,這樣的故事之所以感人,不僅因為它隱含著“小孩可以成為大人老師”的邏輯,還在于新聞的主角是爭分奪秒、心無旁騖的高考生。在人的一生中,改變命運的高考也許只有一次。倘若沿著“有用沒用”的功利思路,秉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成功哲學,兩位考生的選擇,也許顯得“涉世未深”。但恰恰是關鍵時刻的這些舉動,帶給人們意料之外的感動,同時告訴我們,成才之外,還有成人;成功之外,還有教養。幾年前,一位市長在大學演講中曾說:“不少中國人受到過教育,但沒有教養……有教養比拿到文憑更重要。”話雖刺耳,卻非無中生有:我們有多少人,一定要有人干涉才會自覺排隊;有多少人,在公交地鐵上撞了別人連句“對不起”都不會說;有多少人,闖了紅燈還振振有詞“要你管我”……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意識到了隱含在這些“小事”中的深層次意義?材料9:1872年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來到中國,他接觸了上到廟堂、下到江湖的中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然后得出了一個結論:中國人不懂得什么叫“公共”。所以,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沒有“公共意識”一說。為了證明自己的這個觀點,亞瑟·史密斯就講了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亞瑟·史密斯說,在中國本來有非常多的官道,這些官道作為重要的交通,聯系著中國的很多城市和鄉村,但是亞瑟·史密斯看到中國的這些官道全都是破爛不堪,官道不僅僅沒有成為交通便利的工具,反而阻礙了交通,因為官道確實非常破爛。亞瑟·史密斯不解地說,假如從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由于戰爭的原因,官道被破壞,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清朝建國之后一直到1872年,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這些官道也并沒有被修復,這就只能說明,中國人確實缺少公共意識。不要說道路沒有人管,連城墻也沒有人管,很多中國人甚至把城墻的墻磚摳下來拿回家,或者是蓋自己的房子,或者是壘豬圈。他甚至舉了一個更加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某港口有一個外國人的墓地,因為沒有人看管,結果墓地的磚同樣被中國人一塊一塊搬回了家。所以,他說中國人根本不知道“公共”二字為何物。不僅舉出了這種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還講了另外一個政治故事。亞瑟·史密斯在中國的時候,正好清朝的道光皇帝駕崩,這幫外國人就特別想知道,道光皇帝駕崩之后誰來接他的位子。當時道光皇帝有三-4-個兒子,到底是大兒子接呢,還是其他的兩個兒子接,他們非常想知道中國人的看法。于是,亞瑟·史密斯和他的幾個外國朋友,就到了中國的茶館里,試圖和中國人聊一聊皇位繼承的事。結果,無論他們用什么樣的方法,中國人壓根兒就不理這一茬,直到最后,一個年長的中國人走到他們面前,拍著亞瑟·史密斯的肩膀說,哎呦老外啊,你們還真是無聊,討論什么皇帝繼承的事情!那是大臣們管的,我們根本管不著,我們就管我們的事。你看,你們總在那兒聊皇帝繼位的事情,茶也涼了嘛,餅也沒得吃了吧,所以呀,該干嘛干嘛去,別管這些閑事。亞瑟·史密斯通過講這類故事,來說明中國人缺乏公共意識。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我們看中國人是不是真的缺乏公共意識呢?恐怕還真是像亞瑟·史密斯所說的那樣。三、作答要求(一)根據背景資料2~6,概括造成當前我國公共意識缺失的主要原因。(20分)要求:內容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準確,不超過200字。(二)背景資料1提到某知名學者的觀點“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娛樂扭曲了意義”,請你談談對此的看法。(15分)要求:觀點明確、分析透徹、字數在200字左右。(三)針對城市中越來越突出的噪音擾民問題,F市環保局擬于近期集中開展一次噪音污染集中整頓行動,假如你是F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請你結合背景資料6~7,就如何避免噪音擾民問題,提出自己的工作設想,供領導參考。(20分)要求:內容合理、針對性強,條理清晰,字數在400字左右。(四)背景資料4中提到“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養人們的公共意識。請你從背景資料出發,聯系實際,以“涵養公共意識關乎‘你我他’”為題,寫一篇議論文。(45分)要求:(1)角度新穎,主題正確、集中;(2)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準確、流暢;(3)字數在1000字左右。-5-2015年天津公務員考試《申論》卷(解析)(一)參考答案:1.客觀原因:人口過剩、資源匱乏導致社會粗俗化。2.主觀原因:(1)城市發展,人口高度集中,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化社會沖突。(2)公民濫用權利,缺乏公共文明素養、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缺乏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對他人權益的尊重和對公共利益的妥協。(3)政府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監管不力。3.歷史原因:歷史優秀的禮儀文化斷層、缺失,使社會粗俗化,不認原則,認人情。(二)參考答案:1.這一觀點是恰當的,符合事實的,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針對性。年輕人面對精致文學,經典戲劇,對經典缺乏尊重和敬畏,嘲諷傳統文化,消解了文化韻味,扭曲了文化意義。2.原因主要有:年輕人缺乏文化知識修養;我國文化氛圍稀薄;學校、家庭教育不足;文化經典語境失衡,表演僵化,文化審美扭曲。3.娛樂應有邊界,學會敬畏、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政府與學校要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提升青少年藝術品位和修養。(三)參考答案:關于F市噪音污染整頓工作的設想近年來,我市噪音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群眾反應強烈。主要原因有:部分群眾缺乏公共意識和規則意識,法律知識淡薄,制造噪音;政府監管不到位,缺少工作預見性;公共設施陳舊,規劃缺乏科學性等。針對我市實際,對噪音污染整頓工作的設想如下:1.加強管理,強化監督。(1)加強部門協作,聯合執法,簡化工作流程,提高預見性;(2)完善監管機制,提高對特殊時段、重點地區噪音監管力度;(3)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開設舉報電話等,利用新聞媒體曝光噪音問題,提高解決效率。2.注重宣傳,提高認識。(1)通過電視、網絡、自媒體等渠道宣傳噪音管理法律法規,提高群眾法律規則意識;(2)宣傳噪音污染的危害,提高群眾公共意識,呼喚理解與包容。3.科學規劃,統籌兼顧。(1)政府應對新建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2)對現有公共設施進行功能區域重新劃分,使群眾文化娛樂需求與噪音污染控制協調兼顧。(四)參考答案:范文一:涵養公共意識關乎“你我他”1872年,美國傳教士亞瑟·史密斯來到中國,他走訪了中國各個階層人士,最后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不懂得什么叫“公共”。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卻遭遇國民公共意識危機。正如梁啟超所說:“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涵養公共意識,提高國民素養,關乎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切身利益。所謂國民素養,并不僅是會英語、會電腦的現代技能,更不會是會穿衣、會玩樂的現代生活,而是價值尺度、思維方式、行為規則“觀念現代化”。而目前中國社會中卻出現了一些讓人啼笑不得的“亂象”。不僅是生活方面公共意識的缺失,而且政治公共意識的缺失嚴重。涵養公共意識,提高國民素養,關乎個人、社會、國家的公共利益,有其緊迫性和必要性。涵養公共意識需要“人人相善其群”,需要個人、政府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涵養公共意識,政府是主導。-6-中國的社會管理制度和中國社會結構決定了政府在社會事務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方面占了主導地位。尤其是目前中國社會中出現的缺乏公共意識的亂象,比如小區狗狗們的“大合唱”,比如廣場舞引發的噪音擾民等都折射出了政府管理中的不足。政府監管不力,城市規劃不科學,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進一步使得公共意識缺失更加嚴重。所以作為政府更應該擔當責任,提高宣傳力度,科學規劃城市布局和功能區劃分,加強監督管理,更好地引導民眾提高公共意識,踐行公共行為。——涵養公共意識,社會教育是主體。“破山中賊易,除心中賊難”,涵養公共意識關乎“你我他”,意義重大。要想清除舊觀念,迎來民眾心中公共意識新觀念,就需要發揮社會教育的主體作用。公共意識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彌補的,涵養公共意識需要從培養文化內涵、提高文化素養開始。在這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經典話劇《雷雨》在北京人藝演出,遇到學生們“哄堂大笑貫徹全劇”,折射出青年人傳統文化缺失,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傳承。新聞報道的“中國好考生”、“提前的滿分作文”、“向致歉女孩致敬”告訴我們兩位考生的選擇,也為我們未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成才之外,還有成人;成功之外,還有教養。所以涵養公共意識,還需要從教育入手,不僅是傳輸知識,還要提高文化素養。——涵養公共意識,個人是主人。個人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也是組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所以每個人公共意識的培養和提高直接決定著社會公共意識的水平。近來社會中頻繁出現為了追求自我個性,而導致社會恐慌的事件。如把西方的“萬圣節”搬到中國的公共場所表演,引起市民的恐慌。我們不反對個性的發展,個人創新生活方式,但是不得妨礙其他群體的正當利益。再比如中國人“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大嗓門”等生活習慣,使中國人成了不文明、粗魯的代名詞。所以個人在涵養公共意識中,需要有充分的個人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從自身的約束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公共意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涵養公共意識關乎“你我他”,相信通過個人、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國家的文明復興指日可待。范文二:涵養公共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