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測評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測評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測評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測評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測評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形成性評價(二)(第二單元)

(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2022?汕頭高一檢測)2022年4月16日上午9時56分,載有三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三號

載人飛船穿越黑障(通信暫時中斷區域)后,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此次任務中,航天員在中

國空間站駐留了6個月。據悉,黑障區一般出現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氣層間。下圖示

意飛行中的中國空間站,據此完成1、2題。

1.宇航員出艙活動時的宇宙環境是()

A.多大風B.超重力C.微輻射D.高真空

2.黑障區出現在地球大氣層的()

A.對流層B.平流層

C.平流層和高層大氣D.對流層和平流層

【解析】1選D,2選C。第1題,空間站的高度約400千米左右,處于高層大氣,空氣極其稀薄,

處于高真空環境,不會產生大風現象;空間站及宇航員環繞地球公轉,重力成為向心力,因此出

艙活動時應為微重力環境;宇航員出艙活動時所在空間因大氣極其稀薄,對輻射的削弱作用很

弱,因此為高輻射環境。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對流層平均高度約12千米,平流層一般位

于離地面12千米至50千米處,高層大氣從離地面50千米處向上至大氣上界。材料信息表明,

黑障區一般出現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氣層間,因此該層次處于平流層上層和高層大氣

的底層。

【補償訓練】

2021年11月6日,一則點贊風雨無阻的氣象人的短視頻火了。視頻中,氣象員無論風霜

雨雪,都要保證探空氣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15準時攜帶探空儀升起(如下圖),上升到約30

km高空后自行爆裂。探空儀可以直接探測大氣各層的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

要素值并實時傳回。據此完成(1)(2)題。

(1)假設在下列各地同時釋放探空氣球,并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最先測得平流層數據的是

()

A.哈爾濱(45°N)B.北京(40°N)

C.重慶(30°N)D.???20°N)

(2)正常情況下,探空氣球順利升空后的溫度變化情況是()

A.一直升高B.持續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1)選A,(2)選D。第(1)題,根據所學可知,緯度越低,氣溫越高,對流運動越旺盛,對

流層厚度越大。因此選項四個城市中,海口的對流層厚度最大,哈爾濱的對流層厚度最小。四

地同時釋放探空氣球,并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最先進入平流層并測得平流層數據的是哈爾濱。

第⑵題,材料指出,探空氣球“上升到約30km高空后自行爆裂”,因此可知,探空氣球穿過了

對流層和平流層,并未進入高層大氣,對流層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層氣溫隨著海拔

升高而升高,因此正常情況下,探空氣球順利升空后記錄的溫度變化情況是先降低后升高。

如圖為地球不同緯度間太陽輻射的收入與長波輻射支出圖。讀圖完成3、4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緯度地區熱量支出小于收入

B.低緯度地區熱量收入大于支出

C.中緯度地區熱量支出小于收入

D.兩極地區熱量收入大于支出

4.太陽輻射的吸收值低緯度地區大于高緯度地區的原因是()

①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

②高緯度地區冰雪反射率大

③低緯度地區植被覆蓋率高

④高緯度地區晴天多降水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3選B,4選A。第3題,由圖可知,高緯度地區熱量支出大于收入,A錯誤;低緯度地區

熱量收入大于支出,B正確;中緯度部分地區熱量支出小于收入,部分地區熱量支出大于收入,C

錯誤;兩極地區熱量收入小于支此D錯誤。第4題,太陽輻射吸收值低緯度地區大于高緯度地

區的原因是: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太陽輻射弱;

高緯度地區冰雪反射率大,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少,低緯度地區無冰雪覆蓋,反射率小,地表吸

收的太陽輻射多,①②正確;低緯度地區植被覆蓋率高,會導致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弱;高緯度

地區晴天多降水少,會導致吸收的太陽輻射多,③④錯誤。

下面左圖為某植物館內多肉陽光房景觀圖,右圖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

題。

太陽

大氣上界

①大氣④

~~7777777777777777777777T

5.多肉陽光房的保溫作用原理主要對應的是()

A.太陽輻射一①B.大氣反射一②

C.大氣吸收一④D.大氣的逆輻射一③

6.夏季陽光房的玻璃窗打開的目的是()

A.增強地面輻射,降低夜間溫度

B.削弱太陽輻射,降低白天氣溫

C.通風透氣,降低白天的氣溫

D.增加大氣逆輻射,提高夜晚溫度

【解析】5選D,6選C。第5題,多肉陽光房房頂以玻璃覆蓋,可以阻擋室內長波輻射散失,長

波輻射主要被室內大氣吸收,增強了大氣逆輻射③,因此保溫作用強;進入陽光房的太陽輻射

①強,并不意味著保溫作用強;箭頭②表示投射大氣到宇宙空間的大氣輻射,而非大氣對太陽

輻射的反射;箭頭④表示地面輻射,而非大氣的吸收作用。第6題,夏季氣溫高,陽光房氣溫更

高,不利于多肉植物生長,因此玻璃窗打開是為了通風透氣,降低白天的氣溫;玻璃窗打開,地

面散失熱量增多,主要是為了降低白天的氣溫,而非夜間;玻璃窗打開并不能削弱太陽輻射;玻

璃窗打開,室內長波輻射散失增多,大氣逆輻射減弱。

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陽江入??谔?,修建于公元1053To59年,是我國現存年代最

早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面由重達幾十噸的天然石板鋪設而成,橋基養殖了大量牡蠣。牡蠣

是典型的營固著生活的貝類,可以通過分泌類似膠水的黏性物質使自身牢牢地黏著在巖石上。

圖1為洛陽橋景觀,圖2為洛陽橋的船形橋墩。據此完成7~9題。

圖1

S圖2

7.洛陽橋橋基上養殖大量牡蠣的主要作用是()

A.發展養殖,增加經濟收益

B.裝飾橋基,美化橋體外觀

C.保護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

D.鞏固橋基,提高橋身質量

8.洛陽橋的橋墩呈船形的主要原因是()

A.延續浮橋形狀B.減輕浪濤沖擊

C.節省建筑材料D.提高通航能力

9.僅從地理的視角,推測當時架設橋面石板的最佳農歷時間是()

A.三月初七前后B.六月初八前后

C.八月十五前后D.臘月初一前后

【解析】7選D,8選B,9選C。第7題,讀圖并結合材料可知,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陽江

入??谔?,修建于公元1053-1059年,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江接海的大石橋。這里曾經是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對外貿易極為興盛,貨物的吞吐量高,且沿海風浪大,海水和大風對橋體

的侵蝕力度大,橋墩要修建得高大結實,古代并無鋼筋水泥,用石頭堆砌形成的石橋不夠結實。

洛陽橋位于入??谔?牡蠣產量較多,牡蠣能分泌黏性物質且繁殖力強,它們緊緊地黏在一起,

橋基上養殖大量牡蠣可以鞏固橋基,提高橋身質量;橋基上養殖大量牡蠣并不是為了發展養殖,

增加經濟收益;橋基上養殖大量牡蠣起不到裝飾橋基、美化橋體外觀的作用;當時情況下,人們

的環保意識并不強,不是為了保護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第8題,洛陽橋橋墩呈船型,主要是

為了減少對水流的阻力,從而保護橋墩。洛陽橋位于河流入??诟浇?河流水量較大對橋墩的

沖擊較強、且沿海地區易受潮汐和風暴潮影響,兩頭尖的船形有利于減小迎水沖擊帶來的侵蝕,

提高橋梁使用壽命和通行安全,從而保護橋墩;橋墩呈船形并不是為了延續浮橋形狀;船型橋

墩不能節省建筑材料;橋墩形狀對提高河流通航能力作用不大。第9題,洛陽橋地處洛陽江入

???,面臨大風大浪的氣象條件和淤泥遍布的地質條件;橋面由幾百塊石板鋪設而成,每塊石

板重達幾十噸,在沒有機械的年代,石料的運輸和鋪設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建造難度大,費用高。

在古代,為了將每塊重達幾十噸的石梁架設在橋墩上,必須利用自然的力量,漲潮時,可以利用

潮水的浮力將運巨石的船行駛到橋墩附近,待退潮時水位降低,石梁可緩慢下降,直到剛好架

設在橋墩上,所以要借助漲潮時潮水的力量,八月十五前后會出現一年中的最大潮。

【知識拓展】海浪的防御與利用措施

密切關注海浪預報,合理安排海濱及海上活動;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減緩海浪對海岸的侵

蝕,保護海岸;選擇合適的沿海海域建設沖浪運動場所;發展技術,利用海浪發電。

索科特拉島是印度洋西部一群島的主島,該島與大陸板塊已經隔絕了約1800萬年,島上

終年降水稀少,島上居民主要從事捕魚、采珠和小規模農業。下圖示意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及

洋流流向。據此完成10、11題。

54°

10.圖示洋流()

①屬寒流,對索科特拉島起降溫減濕作用

②屬暖流,對索科特拉島起增溫增濕作用

③為向岸流,使海域海平面上升

④為離岸流,導致底層海水上泛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11.島上居民出海捕魚旺季為()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10選C,11選B。第10題,該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區,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西南季風對于

該地來說,屬于離岸風,受其影響,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上泛,導致該海域表層海水降

溫,屬于寒流,對島嶼起到降溫減濕作用,①④正確,②③錯誤。第11題,夏季該海域盛行西南

季風,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導致底層海水上泛,將海底鹽類物質帶至表層,海洋微生物大量繁殖,

魚類餌料豐富,吸引魚群匯集,因此夏季是島上居民出海捕魚的旺季;其他季節沒有西南風,或

者西南風較弱,該地魚類較少,不是出海捕魚的旺季。

(2023?重慶高一檢測)下圖為我國江南丘陵某地區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巖層堅硬不透水。

據此完成12、13題。

12.當該地森林覆蓋率增加后()

A.水分下滲減少

B.降水量急劇減少

C.蒸騰作用增強

D.地表徑流增加

13.該地修建梯田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A.增加植物蒸騰B.減緩地表徑流

C.增加地下徑流D.減少水汽輸送

【解析】12選C,13選B。第12題,根據材料,該地“巖層堅硬不透水”,故當該地森林覆蓋率

增加后,水分下滲改變不大;森林的增加使蒸騰作用增強,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大,可能會導致降

水量增加,不會導致降水量急劇減少;森林可以保持水土,攔截水體,減少地表徑流。第13題,

從水循環角度看,該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對地表的改變,故修建梯田后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對水

循環的陸上環節產生影響,如梯田減緩坡度,使徑流不暢,故修建梯田可以減緩地表徑流;該地

“巖層堅硬不透水”,故修建梯田不能增加地下徑流;相比森林,修建梯田并沒有增加植被覆蓋

率,不會增加植物蒸騰;梯田是對地表的改變,水汽輸送發生在大氣中,故修建梯田不會減少水

汽輸送。

(2022?運城高一檢測)天然植被一般按類型有規律地分布在適宜其生長的地方,并具有適

應當地環境的特征。圖1為我國內蒙古草原景觀,圖2為東非高原草原景觀。讀圖完成14、

15題。

圖1圖2

14.兩地均為草原景觀,說明兩地()

A.光照相當B.氣溫相當

C.水分相當D.蒸發量相當

15.圖2的草原高度高于圖1,原因是該地()

A.太陽輻射更強

B.降水季節變化大

C.土壤更肥沃

D.植被保護更好

【解析】14選C,15選A。第14題,由材料信息“圖1為我國內蒙古草原景觀,圖2為東非高

原草原景觀”可知,兩地水分條件差異小,都適合草類生長,故土壤水分相當;東非高原比我國

內蒙古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角大,光照強,獲得太陽輻射多,氣溫高;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

候,降水量多于內蒙古草原,蒸發量也更大。第15題,由材料信息可知,圖2為東非高原草原景

觀,由于光照充足,溫度高,雨季降水較多,導致草類生長較快,草原高度高;雨季時降水量大,

利于草類生長,干季時降水少,草類枯黃,不利于草類生長,降水季節變化大對草原高度影響小;

東非高原緯度低,溫度高,微生物活動較為活躍,不利于有機質的積累,土壤肥力較低;東非高

原草原雨季時動物種類眾多,植被破壞嚴重,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16.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溫度高于郊野溫度的現象。由于城市地區水泥、瀝青等所構

成的地表導熱率高,加之空氣污染物多,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大量的人為熱進入空氣;另一

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熱量擴散,形成高溫中心,并由此向外圍遞減。

材料二不同風速的兩個小區的溫升值。

(1)結合材料一說明城市熱島效應的成因。

⑵判斷材料二中小區1與小區2的風速大小并說明原因。

【解析】第(1)題,結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可分析城市熱島效應的成因,氣流在城市上升,在郊區

下沉。第(2)題,讀圖可得出風速與溫升值的關系,空氣流通可帶走熱量,根據該原理可分析風

速與溫升值的關系。

答案:(1)城市地表導熱率高;空氣污染物多,能吸收較多的太陽能;有大量的人為熱進入空氣;

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熱量擴散,形成高溫中心。

(2)小區1風速大于小區2o理由:風速越大,空氣流動性越強,由風帶走的熱量也越多,溫升值

就越小。

17.(2023?長沙高一檢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寧夏中部氣候干旱,人們在耕作土壤表面鋪設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蓋層,發展農作物種

植,這就是砂田(圖1),砂田作物的產量較高,品質較好。圖2示意砂田和裸田的蒸發量,圖3

示意4月末種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圖1砂出景觀

70

60

|50

源0

搬30

20-

3月6月9月12月3月6月9月12月3月6月9月12月

101~~^200‘6年’?’20^;年‘?,20版年’~~

時間

圖34月末種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1)分析砂石覆蓋層對地表徑流和下滲的影響。

(2)比較砂田和裸田蒸發量的異同,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

⑶寧夏中衛壓砂西瓜非常著名,當地人在瓜地地表鋪一層砂石(如圖1),請指出這種做法的原

因。

【解析】第(1)題,由于砂石覆蓋地表,從而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地表徑流的流速減慢,下滲增

多,有效削減了地表徑流量。第(2)題,讀圖2可知,相同點在于砂田和裸田蒸發量隨季節變化

趨勢大致相似。不同點在于整體而言,砂田的蒸發量小于裸田的蒸發量。由此可知,由于砂石

的覆蓋,可以有效減弱土壤水分蒸發,減少土壤蒸發量,保持土壤水分。第(3)題,根據前面分析

可知,在地表鋪設砂石,可以增強下滲,同時減小土壤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瓜果的

種植和生長。其次,在地表鋪設砂石,砂石的增溫快,降溫快,有效增大了晝夜溫差,有利于瓜果

糖分的積累,提高瓜果品質。

答案:(1)砂石覆蓋層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削減地表徑流,增加下滲量。

(2)砂田與裸田的蒸發量隨季節變化的趨勢較相似;砂田的蒸發量小于裸田的蒸發量;說明砂

石覆蓋層可以有效抑制蒸發,減少蒸發量。

(3)利于地表水下滲,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大晝夜溫差,利于瓜果的糖分積累。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每年入汛以后,我國很多城市面臨內澇問題。雨水花園(圖1)是控制城市內澇的有益探索。

雨水花園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被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

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并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或使之補給景觀

用水,廁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雨水控制與雨水利用設施。清華大學某處雨

水花園的邊界以石籠(圖2)作為主要形式,利用廢舊石材作為內部填充材料,石縫積累一定量

的土壤雜質后可自然生長植物。

圖2

(1)從水循環的角度說明在相同降水條件下,快速城市化后城市內澇增多的主要原因。

(2)簡述在雨水花園建設過程中,選擇廢舊石材作為雨水花園邊界主要材料的原因。

(3)請提出三條可以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化的措施。

【解析】第(1)題,快速城市化后,植被遭到破壞,城市地面硬化面積增加;快速城市化后建設用

地增加,綠地、水域減少,降水后下滲減少,地表徑流激增,容易形成澇災,城市內澇增多。第(2)

題,據材料可知,利用廢舊石材作為內部填充材料,經濟、環保;石縫孔隙大,對雨水具有很好的

滲透作用,還能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石縫積累一定量的土壤雜質后可自然生長植物,生態效

果和景觀效果俱佳。第(3)題,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化可以有效地減輕城市洪澇災害,緩解城市供

水壓力,具體措施如: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積,提高雨水入滲量;建設雨水收集、儲存設施,收集

儲存雨水;建設攔洪蓄洪系統,攔截儲存雨水;收集和攔蓄的雨水可以回灌補給地下水,也可以

用于灌溉綠地、噴灑路面等;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