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新高考考前沖刺歷史模擬試卷預測卷3

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

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

號。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

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

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

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

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

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L公元前632年晉文公大敗楚國后,在黃河以北的河陽舉行諸侯會盟,并召周襄王參加。

《春秋》將周襄王參加此次會盟記為“天子狩河陽”(“狩”是天子的大權之一,以狩

獵為名巡視境內),這表明

A.《春秋》意圖維護禮樂秩序B.周天子喪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晉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義務D.春秋時期諸侯兼并戰爭頻繁

2.在湖北云夢出土的秦簡中,有登錄戶主姓名、妻子、兒女的年齡,以及財產,如奴婢、

田宅等;在居延(內蒙古西部)漢簡中也保存了戶籍的片段,每戶名下均登錄屬于本戶

的人口及奴婢、田宅、牛馬、車輛等狀況。這些信息可以直接印證當時

A.土地私有是否取得優勢地位B.邊疆農耕的經濟狀況

C.國家治理向基層延伸的情況D.法律制度的嚴苛程度

3.“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

的結論是,當時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

4.宋朝年間,來廣州貿易的蕃舶常苦颶風,地方政府便開鑿內壕,以便船舶避風;每年十

月蕃舶歸國的時候,廣州官員也會設宴為之餞別,以示慰勞。材料表明

A.唐宋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B.官方積極行動推動外貿發展

C.傳統朝貢貿易形式有所變化D.工商業者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第1頁共9頁

5.龔自珍(1792-1841)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棄絕考據訓詁之學,講求經世之務,

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于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

他的這些主張

A.是經世致用學術思潮開端的主要標志B.體現出尋找社會變革方案的改良意識

C.成為晚清變法和改革運動的思想根源D.反映出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時代特征

6.1898年,英國發出照會,要求清政府“確切保證不將揚子江(注:長江)沿岸各省租押

或以其他名義讓予他國”。清政府答復稱:“查揚子江沿岸地方均屬中國要地,中國斷

不讓予或租給他國。”這意味著

A.英國將長江流域辟為殖民地B.長江流域成為英國勢力范圍

C.“門戶開放”政策宣告失敗D.清政府成功維護了主權完整

7.20世紀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個村莊,吳佩孚的軍隊敗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了勝

仗一樣,非常高興地說“我們南軍怕有幾百萬人馬啦”“南軍勝利,我們老百姓就有出

路了”。這反映了當時

A.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B.農民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

C.軍閥混戰的局面基本結束D.國民革命運動得到民眾擁護

8.1932年8月,由共產國際指導的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決定在上海召開遠東反戰

會議。在籌備過程的新聞報道中,會議的名稱最初有“上海反帝國主義戰爭大會”“世

界反帝非戰大會”等,后來又稱為“反法西斯蒂非戰大會”“遠東反戰反法西斯蒂代表

大會”等。會議名稱的變化反映了當時

A.中國國際地位提高B.反戰運動陣線有擴大趨勢

C.國共兩黨合作抗日D.階級斗爭服從于民族斗爭

9.《吉林省駐京辦事處簡志》在闡述1955年吉林省駐京辦事處設置的動因時指出:當時,

在工農業生產和市場供應等方面,有許多事情不僅需要向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匯報,而且

也需要通過與其它省市之間協作和市場采購求得解決。據此可知,吉林駐京辦設立的主

要目的是

A.加強中央對吉林的管理B.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

C.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需要D.協調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10.中共中央在《關于1980、1981年國民經濟計劃安排的報告》中提出,1981年計劃安排

工業總產值增長6%,輕工業總產值比1980年增長8%。在《關于1982年經濟和社會發

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提出,1982年計劃輕工業總產值比1981年增長7%,整個工業總

產值增長4%。這些決議旨在

A.改變原有工業布局B.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C.放緩國家城市化進程D.調整經濟產業結構

11.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賽里斯人以從森林中獲取毛料而著稱,他們將樹葉浸入

第2頁共9頁

水以將白絲梳理下來,然后將這些線解開再織好,供應給羅馬的婦女。直到公元2世

紀,希臘地理學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確地認識到絲是來自于蠶這一小動物。這反映了

A.東西方交流逐漸深入B.海上絲綢之路已達地中海

C.西方對中國了解精確D.養蠶繚絲技術已傳入歐洲

12.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在非洲大肆侵占土地,開辦種植園和大農場,主要經營蔗糖、

咖啡、棉花和畜牧業。工業革命時期,則以自由貿易為口號,與殖民地相互免除或降低

關稅。歐洲殖民者推行這些措施,意在

A.擴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B.滿足資本原始積累需要

C.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D.建立殖民地依附性經濟

13.1868年,德國化工染料業巨頭赫斯特、拜耳等率先在企業內部建立實驗室。19世紀70

年代,這一做法在德國推廣,各大企業為科學家提供了與業績相關的薪酬方案,企業實

驗室先后在美國、日本等國廣泛建立。由此可知

A.壟斷組織在德國普遍建立B.歐美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D.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

14.19世紀中期,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會主義革命會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

的設想;但是,列寧于1915年提出“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

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觀點。列寧提出這一觀點主要基于

A.帝國主義階段的新變化B.國際工人運動的不斷高漲

C.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D.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教訓

15.20世紀60、70年代在歐美國家興起的學生運動、婦女權利運動、保護環境的生態運動

等新社會運動,沖擊和挑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權力結構,盡管與馬克思主義指導

的工人階級運動不同,但它與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和活動是分不開的。這反映出

馬克思主義

A.指引著人們追求社會公正和文明B.指導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C.受到資產階級政治家的高度重視D.為工人運動提供思想武器

16.20世紀80年代,社會黨領導人密特朗就任法國總統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蘭西思想和

精神圣地的先賢祠為三位先賢敬獻了三枝玫瑰,其中一枝獻給了19世紀40年代為殖民

地奴隸的解放而奔走呼號的政治活動家。密特朗此舉的意圖是

A.突出社會黨對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貢獻B.積極推動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

C.強調第三世界在法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D.幫助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第3頁共9頁

因反對變法,司馬光被貶出中央,正是在退居洛陽的15年內,他完成了《資治通鑒》

的大部分內容編撰。編纂《資治通鑒》時,他以官修的正史、實錄為基礎,同時還參讀了

野史、文集、譜牒、家傳、小說等各種史料320余種。另外撰成《資治通鑒考異》,說明

斟酌取舍的理由。元豐七年(1084年)書成,宋神宗賜書名為《資治通鑒》,意為“鑒于

往事,有資于治道”,并序以獎之。

《資治通鑒》以“三家分晉”為其開篇:

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請于天子而天子許之,是受天子之命而為諸侯也。

故三晉之列于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君臣之禮既壞矣,則天下以智

力相雄長,社稷無不泯絕。

臣光日: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

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是故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于禮也。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資治通鑒》以“三家分晉”為開篇的理由。

(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資治通鑒》對研究“三家分晉”的史料價值,并談

談你對“司馬光修史”的認識。(8分)

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面為學術論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及淵源研究》的部分內容

一、概念界定

1.北洋政府:..

2.文官制度:是近現代官員選用和管理的制度。該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穩定性和持續

性,促進了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在其發展過程中,文官制度曾出現官僚習氣、爭權奪利、

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于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研究興起于20世紀初,60、70年代鮮有研究。80年代以來,

大量文獻資料出版,如《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北洋軍閥1912-1928》(共6卷)

等,收錄了不少與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關的政府公報、文獻檔案等:國內學者對北洋政府的

研究論著增多,研究由整體、宏觀轉入了專題研究;美國白魯詢采用政治學研究方法、美國

齊錫生圍繞文化心態層面、加拿大陳志讓提出“軍紳政權”,都對北洋政府文官制度有深入

探討。由此推動國內該問題研究進入高潮。

第4頁共9頁

三、正文

第一章晚清選官制度的蛻變

第二章南京臨時政府的文官選拔制度

第三章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四、參考文獻

1.《保舉過濫請定限制折》,1906年

2.《裁撤吏部上諭檔》,1906年

3.《大總統咨參議院決議文官與外交官及領事官考試令草案》,《臨時政府公報》,

1912年2月28日

4.《勸各省勿自舉都督原因》,《盛京時報》,1912年3月24日

5.《文官任用法草案》,《政府公告》,1913年1月9日

6.《紀廣東賣官案》,《申報》,1914年7月5日

7.《論今日保薦之濫》,《盛京時報》,1914年8月5日

8.謝俊美:《晚清賣官鬻爵新探——兼論捐納制度與清朝滅亡》,華東師范大學學

報,2001年

9.徐輝:《孫中山文官考試思想及其踐行失敗根源論析》,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

(1)閱讀“概念界定”,補充“1.北洋政府:……”中省略的內容。(4分)

(2)說明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研究進入高潮的原因。(6)

(3)依據“參考文獻”,結合所學,從“正文”三章中任選一章,進行子目錄設計。要求:

至少依據兩條參考文獻。(4分)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城市化、工業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糧食需求。19世紀開始,英國從世界大規模購

買便宜糧食,逐漸形成了以英國為中心的國際糧食體系。糧食的出口方為沙俄和廣大殖民

地,工業國成為糧食消費國。這個局面被“一戰”打破,接替沙俄的是美國。美國利用優

越的資源尤其是政府干預,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國際糧食體系。少數國家對農業進行補貼,

部分國家和地區大量生產糧食,體系中其他地方則吸收這樣的糧食。第三世界國家逐漸變

成世界糧食最大進口方。

二戰后,第三世界國家紛紛開展工業化。但大部分國家,往往就用國際市場來解決問

題,大量進口看似價格低廉的美國糧食。這當然是一種看起來成本很低的工業化方案。但

廉價的國際糧食也往往有毀滅性的影響,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糧食生產,第三世界國家逐漸

受制于國際糧食市場。在世界局勢更加不穩,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糧食體系運作不好的時

候,常陷饑荒陰影之中。

第5頁共9頁

——摘編自許準《糧倉或是糧荒——走出兩百年來的國際糧食體系》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到改革開放后的家庭聯

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以及延續至今的糧食流通體制的深度改革,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解放農村生產力起了極大推動作用。目前,中國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生產世界1/4的

糧食,養活世界1/5的人口,成就舉世囑目。進入21世紀,隨著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中

國糧食安全問題不斷凸顯。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明確將糧食安全上升

到了國家安全戰略層面。

——摘編自王鋼、錢龍《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糧食安全戰略:演變路徑和內在邏輯》

(D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19世紀以來國際糧食體系發展的階段性特征。(4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相比,新中國解決糧食問

題的特點及影響。(6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糧食安全戰略的認識。(2分)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由于人的活動都是

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的行為,歷史上人的活動的結果和作用即歷史行為的客觀作用,與行

為者的主觀目的是相聯系的,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觀目的與客觀作用一致的形式,

可稱為歷史的自覺工具,反之,則稱為歷史的不自覺工具。但不論是自覺還是不自覺,它

一旦產生,其價值和影響就不再局限于行為本身,都己經載入史冊,都對歷史發展產生了

作用。

——董小川《歷史行為的客觀作用問題——主觀意志與客觀效果的歷史思考》

根據材料提煉一個具體論題,并結合所學加以論證。(要求觀點鮮明,史論結合,邏輯清

晰)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2345678910

第6頁共9頁

ACABBBDBCD

111213141516

ADDAAC

二、非選擇題

17.(14分)

(1)理由:司馬光強調名分、堅持傳統秩序。司馬光認為,“三家分晉”是對君臣之

禮的徹底破壞,是禮崩樂壞的開端;是周朝傳統秩序完全被破壞的開端。司馬光以“三家

分晉”為開端,提醒君主祖宗法度不可以輕易改變;要吸取“三家分晉”的歷史教訓,做

到恪守禮制、遵從天命;司馬光固守傳統,反對王安石變法,希望以此告戒統治者,授予

大臣以君王的權力可能會導致君臣易位。(6分,言之有理答出3點即可,每點2分)

(2)史料價值:以官修正史、實錄為基礎,對于研究“三家分晉”的歷史有較高的參

考性;但帶有主觀性,為政治目的服務,要注意甄別,并與其它史料相互印證。(4分)

認識:作為政治家,面對統治危機,通過修史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反映了擔當和思

考;作為學者,司馬光遵循甄別考證的修史原則,反映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受時代和階級

的影響,其修史的主要目的依然是為皇權服務。(4分,言之有理答出2點即可)

18.(14分)

(1)北洋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軍閥控制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的統稱。北洋政府對外依

靠列強扶植,對內實行獨裁統治,政局動蕩。同時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政治建設、

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呈現新氣象。(4分)

(2)改革開放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學界整理出版了系統的歷史資料,為研究提供

了資料保證;國內學者的研究轉向專題研究,研究日益深入;國外學者提出了新的方

法、視角、概念,豐富了研究思路;我國進行干部制度改革并確立公務員制度,對北

洋政府文官制度問題的研究,為制度建設提供經驗教訓;雙百方針。(6分)

(3)(4分)

示例1:

第一章晚清選官制度的蛻變

第一節晚清社會巨變

一、統治危機及新政的開展

二、西學的傳播及社會經濟變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