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傳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人體后產生的有傳染性,在一定條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2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指由病原體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性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屬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傳染性,其中有傳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才稱為傳染病。故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和非傳染性感染性疾病。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體和人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構成此過程有病原體、人體和所處的環境三個要素。★4隱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稱亞臨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侵入人體后,僅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臨床上不顯出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5顯性感染(overtinfection)又稱臨床感染(clinicalinfection)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不但誘導機體發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的作用或機體的變態反應,而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在大多數傳染病中,顯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6病原攜帶狀態(carrierstate)按病原體種類不同而分為帶病毒者、帶菌者與帶蟲者等。按其發生和持續時間的長短可分為潛伏期攜帶者、恢復期攜帶者與慢性攜帶者。所有病原攜帶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無明顯臨床癥狀而攜帶病原體,且在體內繁殖并能排出體外;因而在許多傳染病中,如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為重要的傳染源。★7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機體免疫功能足以將病原體局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將病原體清除時,病原體便可長期潛伏起來,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則可引起顯性感染。特點:無明顯臨床癥狀而攜帶病原體,但在體內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體外(這是與病原攜帶狀態不同之處)。常見的潛伏性感染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瘧原蟲、結核桿菌等感染。8機會性感染:正常情況下無害的菌群或毒力很弱的外源性微生物所造成的感染。通常發生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而破壞腸道菌叢平衡。★9傳染源(sourceofinfection)是指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包括:1、患者2、隱性感染者3、病原攜帶者4、受感染動物。★10傳播途徑(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包括:1、呼吸道傳播2、消化道傳播3、接觸傳播4、蟲媒傳播5、血液、體液傳播★11易感者(susceptibalperson)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力的人稱為易感者(susceptibalperson),他們都對該病原體具有易感性,當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達到一定水平,若又有傳染源和合適的傳播途徑時,則很容易發生該傳染病流行。★12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從病原體侵人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癥狀為止的時期★13前驅期(prodromalperiod)從起病至癥狀明顯開始為止的時期稱為前驅期。臨床表現通常是非特異性。14癥狀明顯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傳染病所特有的癥狀和體征通常獲得體現,如具有特征性的皮疹、腦膜刺激征、黃疸等。15恢復期(convalescentperiod)病理生理過程基本終止,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16再燃(recrudescence)是指當傳染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逐漸減輕,但體溫尚未完全恢復正常的緩解階段,由于潛伏于血液或組織中的病原體再度繁殖,使體溫再次升高,初發病的癥狀與體征再度出現的情形。★17復發(relapse)是指當患者進人恢復期后,己穩定退熱一段時間,由于體內殘存的病原體再度繁殖而使臨床表現再度出現的情形。★18后遺癥(sequela)是指有些傳染病患者在恢復期結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長期都未能恢復正常的情形。19敗血癥:是指細菌進入血液循環,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嚴重感染。20膿毒血癥:化膿性細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過血流擴散至宿主體的其他組織或器官,產生新的化膿性病灶。★21病毒性肝炎(virulhepatitis)由多種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傳染病。22肝腎綜合征(HRS):失代償期肝硬化或重癥肝炎出現大量腹水時,由于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及腎內血流分布等因素,可發生肝腎綜合征,又稱功能性腎功能衰竭。其特征為自發性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稀釋性低鈉血癥和低尿鈉,但腎卻無重要病理改變。★23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為主要傳染源。臨床上以發熱、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為主要表現。★24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encephalitis)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所致﹑腦實質炎癥為主要表現的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經由蚊蟲媒介而傳播。臨床上以突以然起病,高熱、意識障礙、抽搐、病理反射及腦膜刺激征為特征。重者可遺留后遺癥。25血管套:浸潤的炎癥細胞以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為主,常環繞血管,集聚于血管周圍間隙。★26艾滋病(AIDS)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所引起的主要經性接觸和體液傳播的慢性傳染病。27窗口期:人體污染HIV后,往常必要2-12周,均分45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檢測到HIV抗體。因為從污染HIV到機體引起抗體的這一段時間檢測不到HIV抗體.28流行性斑疹傷寒(epidemictyphus)又稱虱傳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引起的人虱為傳播媒介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熱、劇烈頭痛、皮疹與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特征。29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typhus)又稱鼠型傷寒(murine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mooseri)經鼠蚤傳播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但癥狀輕,病程短,病死率低。30恙蟲病(tsutsugamushidisease)又名叢林斑疹傷寒(scrubtyphus),由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急一種急性傳染病。鼠類為主要傳染源,以恙螨幼蟲為媒介將本病傳給人。臨床特征為突然起病、發熱、叮咬處有焦痂(eschar)或潰瘍、皮疹、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為特征。31傷寒(Typhoid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一種細菌傳染病。臨床特征為持續高熱,表情淡漠,神經系統中毒癥狀和消化道癥狀,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等。有時可出現腸出血,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32肥達反應:將病人血清經倍比稀釋后與沙門菌屬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甲、乙、丙在生理鹽水介質中進行凝集價測定。通過凝集效價的明顯增高或動態上升以輔助傷寒、副傷寒的診斷。★33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烈性腸道傳染病,發病急,傳播快,是亞洲非洲大部分地區腹瀉的重要原因,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屬甲類傳染病。由霍亂腸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瀉,臨床輕重不一,一般以輕型多見。典型患者由于劇烈的腹瀉和嘔吐,可引起嚴重脫水而導致周圍循環衰竭和急性腎功能衰竭,診治不及時易致死亡。34干性霍亂:即暴發型霍亂。以休克為首發癥狀,而吐瀉癥狀不明顯或缺如,病情發展迅猛,多死于循環衰竭。35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簡稱“菌痢”,廣義:由一些致病菌(志賀菌屬、侵襲性大腸桿菌等)引起的痢疾樣疾病。狹義:僅指由志賀菌屬引起的法定乙類腸道傳染病。發展中國家夏秋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主要病變:結腸黏膜化膿性、潰瘍性病變。臨床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和黏液膿血便,可伴有發熱及全身毒血癥癥狀,嚴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急性期一般數日即愈,少數病程遷延。★3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meningitis)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致病菌由呼吸道侵入,再經鼻咽部侵入血循環,最后局限于腦膜和脊髓膜。主要臨床表現是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淤點和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出現感染性休克及腦實質損害,可危及生命。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多見于冬春季,兒童發病率高。★37感染性休克(septicshock)是指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產物等侵入血液循環,激活宿主的細胞和體液免疫系統,產生各種細胞因子和內源性介質,作用于機體器官、系統,造成組織細胞破壞、代謝紊亂、功能障礙,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導致以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血管灌流量急劇減少(休克)為突出表現的危重綜合征。38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簡稱鉤體病,是由各種不同型的致病性鉤端螺旋體引起一種急性傳染病,為人畜共患病。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國極大部分地區有本病存在和流行。鼠類和豬是主要傳染源。人接觸被污染的水經皮膚或粘膜而感染鉤體。主要表現有急起高熱,眼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等,輕型似感冒,重型可有明顯的肝,腎,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和肺大出血,甚至死亡。★39赫氏反應(Jarisch-Herxheimer)青霉素治療后加重反應,多在首劑青霉素后1/2~4小時發生,突起畏寒、寒戰、高熱,甚至超高熱,持續1/2~1小時,繼后大汗,發熱驟退,重者可發生低血壓或休克。反應之后病情恢復較快。但一部分病人在此反應之后,病情加重,促發肺彌漫性出血。其機理可能與螺旋體大量裂解釋放毒素有關。發生后盡快應用鎮靜劑和激素。40阿米巴病(amebiasis)是由溶組織內阿米巴寄生人體引起的一類疾病。按其寄生的部位及臨床表現可分為:腸阿米巴病和腸外阿米巴病。由于衛生條件的逐年改善,阿米巴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較少見。但并未絕跡。41瘧疾(Malaria)是由人類瘧原蟲感染引起的病,主要由按蚊叮咬傳播。瘧原蟲先侵入肝細胞發育繁殖,引起紅細胞成批破裂而發病。臨床上以反復發作的間歇性寒戰、高熱和繼致出大汗后緩解為特點。間日瘧、卵形瘧可出現復發,,惡性瘧發熱常不規律,病情重,并可引起腦型瘧等兇險發作。42帶蟲免疫(premunition):人體感染寄生蟲后,產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①可殺傷體內原有的寄生蟲,使其數量明顯下降,維持在一個低水平上,臨床癥狀消失,呈帶蟲狀態,但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寄生蟲;②可抵抗同種寄生蟲的再感染;③體內無寄生蟲時此免疫力即消失,這種免疫狀態叫帶蟲免疫。如瘧原蟲。43黑尿熱:黑尿熱是瘧疾患者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并引起血紅蛋白尿和溶血性黃疸,伴有高熱的一種嚴重并發癥。44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蟲寄生于人體所致的疾病,能寄生于人的血吸蟲主要有五種,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Manson)、埃及血吸蟲(S.haematobium)、日本血吸蟲(S.Japonicum)、間插血吸蟲(S.intercalatum)湄公血吸蟲(S.mekongi)。45何博禮現象:血吸蟲感染的急性蟲卵結節的蟲卵周圍有抗原抗體復合物形成,在光鏡下呈火焰狀放射狀排列46伴隨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人感染血吸蟲后可獲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門靜脈內仍有成蟲寄生和產卵,但宿主對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無損于體內的成蟲,這種免疫稱為伴隨免疫。
47日本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日本血吸蟲寄生在門脈系統所引起的疾病。由皮膚接觸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變為肝與結腸由蟲卵引起的肉芽腫。急性期病人有發熱、腹瀉和膿血便,肝腫大與壓痛,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腫大為主。晚期則以門靜脈周圍纖維化為主,可發展為門靜脈高壓癥,巨脾和腹水。48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又稱囊蟲病,為較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是由豬帶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寄生人體各組織器官所引起的寄生蟲病。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組織、肌肉、腦、眼、心臟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耐火土石礦山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化漁業資源增殖與養護考試考核試卷
- 稀土分離與純化考核試卷
- 2025技術授權與共同生產合同范本
- 2025年小學教師勞動合同
- 2025商用物業租賃合同范本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偵查學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遂平懿豐假日廣場施工組織設計
- 保證人借款合同書范例
- 虛假合同書貸款
- 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期末復習- 一字多義專項選擇題(含答案)
- 高二 花城版 歌唱 第三單元第三節《潤腔與韻味》課件
- 學校墻面彩繪施工合同
- 醫院住院綜合樓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合作聯展合同模板
- LNG冷能利用介紹
- 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19課《剃頭大師》同步訓練題(含答案)(部編版)
- 安全生產特種設備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
- 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完整
- 2023年高考遼寧卷化學真題(解析版)
- 第三章物流節點選址模型與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