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試題-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考點二外交關系的突破3.(2010浙江文綜,21,4分)閱讀下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符合這一時期中國外交狀況的結論是()1969—1978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數據簡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國家數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中國對外關系出現全新局面②中國外交沒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擾③中美兩國關系逐步緩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A從表格中建交國家的數據分析,其數量逐漸增多,說明中國對外關系出現全新局面,故①正確。1969年到1971年,建交國家數沒有大的突破,但“文革”后期到1978年,建交國家數卻急劇增加,說明中國外交受到“文革”的影響,排除含有②的選項。1970年與中國建交國家是54個,但到1972年迅速增至87個,說明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緩和后,國際上出現了一個與中國建交的熱潮,故③正確。表格中的年份是1969年至1978年,而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含有④的選項。本題選A項。考點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3.(2013浙江學考,34,2分)2001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國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一外交實踐()A.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模式B.開創了發達國家加強經濟合作的新模式C.確立了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D.豐富了以結伴而不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答案D本題考查上海合作組織的特點。A項屬于新時期我國外交的成就;B項不符合上海合作組織的實際情況,我國不是發達國家;C項指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故正確答案為D項。考點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9.(2014四川文綜,8,4分)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并取得成功。這些成就()A.消除了意識形態對外交的影響B.體現了外交政策的獨立自主精神C.實現了不結盟外交的政策轉變D.反映了中美關系從對抗走向緩和答案B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都是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體表現,故B項正確。上述成就并未完全消除意識形態對中國外交的影響,故A項錯誤。當時中國實行結盟政策,故C項錯誤。當時中美關系一直處于緊張對峙狀態,故D項錯誤。考點二外交關系的突破6.(2013江蘇單科,11,3分)據新華社對1972年1—9月外交情況的統計,中國接待外國官員和政府代表團三十多起,訪問中國的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團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達88個,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內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國()A.重點建立與亞非的外交關系B.開始獨立自主地步入國際舞臺C.切實推進新型區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國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由題干中訪問中國的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團和各界人士,可知A項與題意不符。B項始于新中國成立之初,排除。C項發生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排除。從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國外交取得重大進展,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這樣,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故選D項。7.(2013安徽文綜,18,4分)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關于中美關系的演說:“我們必須做的事情是尋求某種辦法——我們能夠有分歧而不至于成為戰爭中的敵人。”據此判斷()A.中美已經建立外交關系 B.中美兩國仍然相互敵視C.中美關系出現重大轉機 D.中美兩國成為戰略同盟答案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故A項錯誤。1972年尼克松的演說表明當時美國已開始改變敵視中國的政策,故B項錯誤。1972年尼克松的演說預示著中美關系出現重大轉機,故C項正確。D項本身表述錯誤。考點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3.(2013重慶文綜,12,4分)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試圖對“世界史·中國夢”這一主題進行探究,經過查閱資料、分析比較和討論總結,大家認識到:“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它符合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與人類的進步緊密相連。因此,“中國夢”()①有別于近代主要西方國家的大國之夢②同冷戰時期蘇聯的大國之夢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動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發展④意味著中國對人類的貢獻將越來越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近代主要西方國家的大國之夢、冷戰時期蘇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