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兩首_第1頁
李清照詞兩首_第2頁
李清照詞兩首_第3頁
李清照詞兩首_第4頁
李清照詞兩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聲聲慢

一、關于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派詞人。生于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于臨安,享年七十二歲。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其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及詞為后人所輯,有《漱玉詞》等。李清照的詞獨具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于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里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于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二、朗讀1.聽錄音。2.齊讀3.自由朗讀。

四、分析詞的上片上片寫秋涼情景,由白天寫到夜晚,愁苦孤獨之情充滿其中。

1、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愁永晝”——因為心情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特別的漫長。

愁什么呢?

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可好。愁不知何日才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種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2、“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凄寂。3、“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佳節又重陽”的“又”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作者看來,這個重陽無疑再次勾起了自己對遠方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4、“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這個“初”表明氣溫開始下降,還沒有涼透,這個“透”不僅僅指溫度上的涼,更指作者心理上的悲涼,孤枕難眠之時,連心都涼透了。這種涼,既是身體之涼,更是心里之凄涼,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五、品味詞的下片下片則倒敘黃昏時獨自飲酒的凄苦。“1、“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寂寞無聊的詞人獨自面對重陽佳節,眼見天近黃昏,詞人才勉強移步菊花之下,以酒消愁,結果連衣袖都沾滿了菊花的香氣。“暗香”還有一個典故,所以它不僅僅指菊花的香氣,還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卻無人能共的哀怨之情。2、“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從“卷”中,可知西風很大很猛,所以菊花凋零。但菊花的“瘦”不是吹出來的,那它的“瘦”又從何而來?明確:外形比較瘦,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個瘦高個兒。它的花瓣也很單薄,瘦窄。問:人不至于比花更瘦弱吧?明確:強調的不僅僅是外形,更多的是精神。菊花尚能斗風傲霜,但詞人卻因思念和孤獨而萎靡不振。這是反襯,寫出思念把人都折磨得比黃花還瘦,可見詞人心里有多苦,思念有多深。

詞人用“瘦”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用黃花這種真實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具體直觀地表現了出來。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這三句,共同創造出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小結:描述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出一種凄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聲聲慢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嶺。(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能詩能文;李清照從小耳濡目染,也聰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詩作詞。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兩人情趣相投,你吟詩來我作對。(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后北宋滅亡。從此,李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一、背景的改變而改變。李一家被迫南遷避難,1129年,其夫趙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一個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中晚年的李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國之恨。李詞前期多寫大家閨秀的生活情趣、閨怨離愁;后期一改前期清新明快的詞風而充滿了哀婉凄涼,多寫其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二、朗誦1.聽錄音。2.齊讀3.自由朗讀,看注解,大概了解詞意。1、提問:找出詞中直接抒情的句子。2、上闋:寫自己滯留南方的孤獨生活和悲苦心情。

三、分析詞的上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3、(分析起句)七組疊詞,直接抒情,委婉細致地表達了作者在遭受重創巨痛后的愁苦心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動作神態環境悲涼內心世界的巨大傷痛開篇奠定了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①為了排遣哀愁,詞人一大早就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尋覓。在尋覓些什么呢?是少女時代快樂的生活,還是夫妻情深、甜蜜愛情?

……②環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③尋覓的結果不但沒有尋回失去的東西,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凄涼、慘淡、悲戚。問:運用疊詞的作用?——音樂美、增強感情4、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1)析“酒”意象“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酒是“愁”的象征。2)“秋風”意象略講

秋風渲染愁情。3)“過雁”意象分析。“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問: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因為“卻是舊時相識”。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過雁嗎?物是人非,雁在而收信的那個人卻已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過雁不禁悲從中來。雁足傳書為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北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因此又有懷鄉之意。

過雁象征離愁。下闋:由遠及近,描繪庭院內殘秋之景,進一步表達愁情。

四、分析詞的下片4)略析“黃花”意象。“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5)略析“雨”意象,“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離愁)

雨是哀傷、愁思的象征。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這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6)結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