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保障學》期末復習綜合練習卷
一、單項選擇題
1.“社會保障”一詞最早出現于(B)。
A.《大西洋憲章》
B.《社會保障法案》
C.《費城宣言》
D.《獨立宣言》
2.我國首次使用“社會保障”一詞是在(C)中。
A.《社會保險法》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C.《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
D.《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3.社會保障的本質是一種(A).
A.社會福利
B.社會補償
C.社會救助
D.社會賠償
4.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保障的特征?(B)
A.社會性
B.儲蓄性
C.公平性
D.強制性
5.關于社會保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說法不正確的是(D)。
A.社會保障是彌補市場經濟缺陷的一種手段
B.社會保障是社會再生產的保證機制
C.社會保障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
D.社會保障能夠促進稅收
6.社會保障之所以被稱為“社會安全網”、“社會減震器”,是因為其具有(C)功
能。
A.社會公平功能
B.促進社會發展功能
C.社會穩定功能
D.平衡需求功能
7.下列哪項不是社會保障的經濟功能?(B)
A.平衡需求
B.促進國家稅收
C.促進國民收入再分配
D.保護和配置勞動力
8.下列哪項不屬于社會保障的基本原則?(B)
A.公平原則
B.平均原則
C.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D.權利義務對等
9.下列哪項是按照社會保障的性質劃分的社會保障管理模式?(A)
A.就業關聯制度
B.受益基準制
C.社會保險型
D.部分基金制
10.(C)是最早出現的社會保障模式。
A.福利國家型模式
B.國家保障型模式
C.社會保險型模式
D.強制儲蓄型模式
11.下列哪一項不是按照社會保障的籌資方式劃分的?(C)
A.現收現付制
B.基金制
C.繳款基準制
D.部分基金制
12.(A)是把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可能性變為現實的決定性因素。
A.工人階級的堅決斗爭
B.生產的社會化
C.先進的社會保障理論
D.廣泛的政治輿論
13.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萌芽階段的標志是下列哪部法律的頒布?(B)
A.《疾病社會保險法》
B.新《濟貧法》
C.《工傷事故保險法》
D.《社會保險法典》
14.(A)是最早以立法形式推出社會保險計劃的國家。
A.德國
B.美國
C.中國
D.英國
15.下列哪部法律不是德國“社會保險法典”的內容?(D)
A.《疾病社會保險法》
B.《工傷事故保險法》
C.《孤兒寡婦保險法》
D.《職業介紹和失業保險法》
16.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險法是(A)。
A.《疾病社會保險法》
B.《社會保險法典》
C.《工傷事故保險法》
D.《濟貧法》
17.我國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格局是(B)。
A.國家保障型
B.”國家一單位”保障制
C.城鎮單位保障制
D.農村集體保障制
18.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第一項社會保障法規性文件是(B)。
A.《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
B.《官員生產救災的指示》
C.《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D.《官員救濟失業工人的指示》
19.(A)主張國家至上,國家直接干預經濟活動,負起“文明和福利”的職責。
A.新歷史學派
B.福利經濟學
C.瑞典學派
D.新劍橋學派
20.下列哪些不屬于新歷史學派的政策主張?(B)
A.經濟問題與倫理道德密切相關
B.社會各個人的綜合效用最大時,社會經濟福利就最大
C.國家職能不僅在于安定社會秩序,發展軍事實力,還在于直接干預和控制經濟生活
D.國家的法令、法規、法律至上,決定經濟發展的過程
21.(B)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論基礎。
A.新歷史學派理論
B.福利經濟學
C.瑞典學派
D.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
22.(A)創立了福利經濟學,奠定了西方福利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A.阿瑟?塞西爾?庇古
B.霍布森
C.凱恩斯
D.大衛?達維遜
23.(D)認為個人主觀心理評價的效用可以用貨幣計量,效用在個人之間可以進行比
較,當社會各個人的綜合效用最大時,社會經濟福利就是最大。
A.新歷史學派
B.瑞典學派
C.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
D.舊福利經濟學
24.下列哪些不是新福利經濟學的主要貢獻?(C)
A.提出社會福利函數理論
B.提出社會選擇理論
C.提出基數效用論
D.對市場失效與政府作用進行研究
25.下列屬于國家干預主義的社會保障理論的是(A)。
A.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
B.費邊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
C.貨幣主義的社會保障理論
D.弗萊堡學派的社會保障理論
26.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C)一書,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論和通過國家干預經濟,實現
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的主張。
A.《福利經濟學》
B.《財政學研究》
C.《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D.《產業變動論》
27.(A)首次提出了家庭津貼計劃、廣泛的衛生保障制度和國家保持充分就業三個保
障設想,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式的意義。
A.《貝弗里奇報告》
B.《社會保險及相關服務》
C.《資本論》
D.《哥達綱領批判》
28.(A)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收入在工資和利潤之間的分配是不公平、不合
理的,國家應當采取包括福利政策在內的一系列社會政策來解決收入分配不均的現象。
A.新劍橋學派
B.瑞典學派
C.新自由主義
D.公共經濟學
29.克林頓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改革的中心是改革(B)。
A.失業保險制度
B.健康醫療保險制度
C.養老保險制度
D.工傷保險制度
30.(D)在對待社會保障問題時認為,國家不僅應該提供適當水平的養老金,而且應
該支持強制性的養老儲蓄。
A.克林頓經濟學
B.新劍橋學派
C.瑞典學派
D.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
31.(A)認為,個人必須為社會工作,為公益獻身,社會作為回報必須保證個人的自
我實現。
A.費邊社會主義
B.社會民主主義
C.新歷史學派
D.新劍橋學派
32.(B)的產生標志著傳統的自由主義由強調政治自由向經濟自由轉變,為英國自由黨
實行大規模的社會政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為福利國家之路做好了準備。
A.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
B.新自由主義
C.國家干預主義
D.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社會保障理論
33.關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高效率來自市場競爭”是供給學派的觀點
B.貨幣主義認為應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對社會保障計劃進行改革
C.弗萊堡學派認為,經濟的高效率和經濟發展,唯有依靠市場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
D.貨幣主義修正了個人主義,用新個人主義代替了舊個人主義
34.下列哪個學派反對福利國家制度?(D)
A.新歷史學派
B.瑞典學派
C.貨幣主義
D.弗萊堡學派
35.馬克思、恩格斯在(B)中提出:“建立國家工廠,國家保證所有的工人都有生活
資料,并且負責照管喪失勞動力的人。”
A.《資本論》
B.《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
C.《哥達綱領批判》
D.《共產黨宣言》
36.(A)認為,社會主義“充分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和使他們獲得自由的全面發
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
A.列寧
B.馬克思
C.恩格斯
D.凱恩斯
37.十月革命勝利后,(C)根據馬克思、列寧的理論建立了社會主義的社會保障制
度。
A.中國
B.南斯拉夫
C.蘇聯
D.民主德國
38.(D)把社會保障作為收入再分配問題來處理,之所以要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因為市
場機制的缺陷。
A.社會民主主義
B.持久收入理論
C.生命周期理論
D.公共經濟學
39.社會保障管理是一種(C),它是對社會保障法制的強化。
A.社會制度管理
B.社會體系管理
C.社會政策管理
D.社會建設管理
40.所有社會保障基金必須由一個社會保障管理機構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指的是社會保障基
金管理原則中的(B)原則。
A.依法管理
B.統一管理
C.收支分離
D.分賬核算
41.根據(A),可以將社會保障管理方式分為政府直接管理、半官方自治管理和商業
保險管理三種方式。
A.政府在社會保障事務中的作用大小和參與程度
B.政府在社會保障事務中的管理職責
C.政府在社會保障事務中業務范圍
D.政府在社會保障事務中的運行模式
42.單一制國家多采取(D)管理方式的社會保障體系。
A.混合多元
B.分權管理
C.相互聯動
D.集中統一
43.采用集散結合式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的典型代表國家是(B)。
A.英國和法國
B.美國和日本
C.法國和德國
D.中國和日本
44.如果一國的社會保障價值目標傾向于經濟效率和發展速度,大多采用(D)的社會
保障管理體制。
A.集中管理
B.混合管理
C.切割管理
D.分散管理
45.我國古代從(B)起設“民部”主管財政,也管民政等工作。
A.唐朝
B.隋代
C.宋朝
D.明朝
46.1988年一1997年,新中國社會保障事業處于(C)。
A.工會管理階段
B.企業自管階段
C.多部門管理階段
D.統一管理階段
47.(A)后,我國社保管理體制作出了重大變革。
A.1998年
B.改革開放后
C.文革后
D.新中國成立后
48.2008年,隨著大部制改革進程的啟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同原人事部合并為
(D)?
A.人力資源部
B.社會保障部
C.勞動部
D.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
49.在國外,(C)管理方式政府責任最少,管理簡便,效率更高,但要求國家高度法
制化和市場化。
A.政府直接
B.半官方自治
C.商業保險
D.官民結合
50.就我國國情而言,社會保障方面最宜長期采取(A)的管理方式。
A.政府直接管理
B.商業保險
C.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
D.半官方自治
51.(B)不屬于深化我國社保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
A.統一性原則
B.分塊化管理原則
C.管理法制化原則
D.政事分開原則
52.加強社保管理體制的改革中,推行(D)的保障體制是重要的改革思路之一。
A.多元化
B.分散化
C.高質量化
D.一體化
53.負責制定和頒布社會保障基本法和大法的機構是(A)。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檢察院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54.在我國,社保的業務經辦機構設(B)。
A.國家一級
B.國家、省兩級
C.國家、省、市三級
D.國家、省、市、縣四級
55.各級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設在同級(C)。
A.政府
B.黨委
C.人大
D.人大常委會
56.我國未來社會保障的管理方式,是一種(A)的方式,是以集權為主、集權和分權
相結合的管理方式。
A.政府直接管理
B.政府輔助管理
C.政府間接管理
D.政府單獨管理
57.(D)不是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將呈現的四大趨勢之一。
A.社會化
B.法制化
C.信息化
D.多元化
58.(A)是指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為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而建立的專
款專用的資金。
A.社會保障基金
B.社會保險基金
C.社會醫療基金
D.社會保證基金
59.(B)不是社會保障基金的特點。
A.強制性
B.營利性
C.無償性
D.互濟性
60.社會保障的籌資規模首先取決于(C)。
A.國家經濟總量
B.人均GDP
C.受保對象的規模
D.貧富差距
61.(B)是社會保障分配的初始環節,也是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基礎。
A.統計社會保障人數
B.籌集社會保障基金
C.調查社會保障現狀
D.分配社會保險基金
62.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準則主要包括公正準則和(D)。
A.自由原則
B.民主原則
C.平均原則
D.效率原則
63.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包括(A)、用人單位繳納、勞動者個人繳納、社會捐贈、發
行社會福利彩票、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收益。
A.國家財政資助
B.民間融資
C.金融機構
D.鄰里互助
64.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社會保障基金籌集形式是(B)。
A.社會保險費
B.稅收
C.社會福利彩票
D.社會捐贈
65.某國政府在對一年內該國社會保障所需費用進行測算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將費用分攤
到參加該國社會保障措施的所有單位和個人,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收支當年基本保持平
衡,并未就以后時期的社會保障支付儲備資金。上述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模式是
(A)o
A.現收現付制
B.完全積累制
C.部分積累制
D.收支預算制
66.(D)是一種根據遠期縱向收支平衡原則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的模式,即勞動者享受
社會保障待遇所需費用的總和與其投保形成的基金總和一致。
A.現收現付制
B.部分積累制
C.混合積累制
D.完全積累制
67.我國目前采取的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方式是(D)。
A.現收現付制
B.完全積累制
C.部分積累制
D.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
68.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項目是(C)。
A.養老保險
B.社會保險
C.社會救濟
D.失業保險
69.確定社會保障支付標準時必須堅持的標準不包括(D)。
A.生產力標準
B.基本生活保障標準
C.法制化標準
D.平均標準
70.通過向受保者提供服務來滿足其保障需求、進行保障金支付的社會保障基金支付方式叫
做(A)?
A.提供服務
B.支付現金
C.發放物資
D.繳納稅款
71.利率事先確定,受益可以很精確地預期,但易受市場利率的影響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運
營方式是(C)。
A.銀行存款
B.股票
C.債券
D.基金
72.社保基金運營的“一低二高”原則指的是(C)。
A.低收益、高風險、高流動
B.低流動、高風險、高流動
C.低風險、高收益、高流動
D.以上都不是
73.(B)是指中央政府通過強制手段,將參保人的部分收入以費或稅的方式集中到一
家公共管理的中央基金,政府社會保障部門直接負責這部分資金的投資運營,從而實現對
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
A.分散性投資管理模式
B.政府集中型投資管理模式
C.適度集中型投資管理模式
D.分散集中結合型投資管理模式
74.以下哪一個條件不符合失業的定義(B)。
A.無工作
B.不愿意工作
C.具有勞動能力
D.正在尋找工作
75.根據凱恩斯的觀點,充分就業不包括(A)和自愿失業。
A.摩擦性失業
B.季節性失業
C.結構性失業
D.技術性失業
76.失業保險的對象是(D)的失業者。
A.摩擦性
B.結構性
C.自愿性
D.非自愿性
77.以下哪一種保險是社會的“安全網”的“穩壓器”(B)。
A.醫療保險
B.失業保險
C.養老保險
D.工傷保險
78.我國的事業保險制度是在(B)年正式建立的。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79.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條件不包括(D)。
A.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
B.失業不是因自己意愿造成的
C.辦理失業登記手續并有求職要求
D.主動從原單位離職
80.失業保險基金的特點不包括(D)。
A.強制性
B.無償性
C.固定性
D.強迫性
81.失業保險費由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按照本單位工資總額的(B)繳納。
A.1%
B.2%
C.3%
D.4%
82.城鎮企事業單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A)繳納失業保險費。
A.1%
B.2%
C.3%
D.4%
83.失業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是(D)。
A.財政補貼
B.基金利息
C.其他資金
D.失業保險費
84.我國失業保險基金的籌集方式(C)。
A.雇主和雇員雙方負擔
B.雇主和國家雙方負擔
C.國家、雇主和雇員三方負擔
D.雇員和國家雙方負擔
85.失業保險金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B)發放。(此題正確答案應為“按月”,但考
試時曾出現過系統顯示錯誤,誤將“按季”顯示為B項,同學們如遇到此題,仍選“B”
為答案即可正常得分)
A.按周
B.按月
C.按季
D.一次性
86.失業保險待遇不包括(C)。
A.失業保險金
B.醫療補助金
C.住房公積金
D.職業培訓的補貼
87.失業保險金的標準由(B)確定。
A.民政部
B.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C.地方政府
D.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88.根據我國《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
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C)。
A.8個月
B.10個月
C.12個月
D.18個月
89.根據我國《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
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B)。
A.12個月
B.18個月
C.20個月
D.24個月
90.根據我國《失業保險條例》的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累計繳費
時間10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C)。
A.12個月
B.18個月
C.24個月
D.30個月
91.用人單位和本人須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C)以上,才可以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A.三個月
B.半年
C.1年
D.兩年
92.1883年,(D)政府頒布《疾病保險法》,標志著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誕生。
A.美國
B.瑞士
C.智利
D.德國
93.醫療社會保險與其他保險形式相比,具有明顯的(C)。
A.強制性
B.互濟性
C.復雜性
D.廣泛性
94.國家醫療保險模式的醫療保險資金主要來自(D
A.個人繳費
B.企業繳費
C.社會捐助
D.稅收
95.又被稱為集資醫療保險制度的是(B)。
A.國家醫療保險
B.社區合作醫療保險
C.社會醫療保險
D.個人儲蓄醫療保險
96.醫療社會保險的籌資來源不包括(B)。
A.國家
B.社會
C.企業
D.個人
97.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其醫療保險費用的籌集采用(D)方式。
A.政府和個人共同負擔
B.政府全額負擔
C.政府和企業負擔
D.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
98.以下哪一種方式屬于政府對醫療社會保險的間接補貼(C)。
A.彌補醫療保險基金赤字
B.投資醫療項目
C.稅收減免
D.調整醫療配置結構
99.醫療社會保險費的支付方式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的是(C)。
A.按照人頭支付費用
B.按照病種分類支付費用
C.按照服務費用支付費用
D.按照住院日定額支付費用
100.我國傳統醫療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三元并立指(C)、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三個
子系統。
A.社區醫療
B.城鎮居民醫療
C.勞保醫療
D.儲蓄醫療
101.我國自1952年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工實施的醫療社會保險是(C)。
A.勞保醫療
B.合作醫療
C.公費醫療
D.自費醫療
102.1992年5月1日,(C)在全國率先對公費醫療、勞保醫療進行全面改革。
A.北京市
B.上海市
C.深圳市
D.珠海市
103.基本醫療保險費由(C)和職工共同繳納。
A.國家財政
B.地方財政
C.用人單位
D.醫保中心
104.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屬地管理原則,是指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參加所在(B)
的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統一政策,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統一籌使用和管理。
A.統籌部門
B.統籌地區
C.規定地區
D.規定部門
10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行(D)管理。
A.行業
B.部門
C.單位
D.屬地
106.醫療保險制度中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C)
左右。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107.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費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一般為(C)。
A.10%
B.20%
C.30%
D.40%
108.醫療保險制度中統籌基金起付標準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C)左
右。
A.5%
B.7%
C.10%
D.15%
109.起付線以下的醫療費用,由(A)支付。
A.個人賬戶
B.統籌基金
C.商業保險
D.政府補貼
110.鄉鎮企業及職工、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由
(D)人民政府決定。
A.鄉級
B.縣級
C.市級
D.省、自治區、直轄市
11L養老社會保險的第一支柱是(A)。
A.基本養老保險
B.補充養老保險
C.個人儲蓄養老保險
D.醫療保險
112.世界上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可分為三個類型,我國根據具體國情,又創造性地實
施了(D)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改革模式。
A.投保資助型
B.強制儲蓄型
C.國家統籌型
D.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型
113.養老社會保險享受對象是(C)。
A.繳滿相關費用的勞動者
B.因工傷而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
C.因年老而喪失勞動能力的勞動者
D.到達一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
114.建立和發展養老保險事業,是衡量一個國家(D)方面重要標準。
A.物質文明
B.精神文明
C.思想文明
D.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115.以下哪個不是養老社會保險原則(D)。
A.法制化原則
B.權利義務相對應原則
C.保障原則
D.平等原則
116.國務院在(D)年進一步統一了工人、職員的退休處理辦法,使退休保險制度得以
統一。
A.1951
B.1954
C.1956
D.1958
117.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一般不得超過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B)。
A.15%
B.20%
C.25%
D.30%
118.以下哪個不是基本養老保險金的籌集方式(B)。
A.國家支持
B.商業保險補充
C.企業繳費
D.職工個人繳費
119.目前我國特殊工種勞動者的法定退休年齡為(B)。
A.男60周歲;女55周歲
B.男55周歲;女50周歲
C.男60周歲:女50周歲
D.男65周歲;女60周歲
120.勞動者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B)年退休后按月發放基本養老金。
A.10
B.15
C.20
D.25
121.確定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國際上實行(D)的辦法。
A.最低層次
B.原有工資水平替代層次
C.物價系數
D.工資替代率
122.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為(B)。
A.40%
B.50%
C.60%
D.70%
123.從(C)開始,我國建立了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A.1987
B.1989
C.1995
D.1998
124.基本養老金可按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增長率進行調整的機制是(A)。
A.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
B.基本養老金異常調整機制
C.基本養老金物價調整機制
D.基本養老金工資調整機制
125.以下哪個不屬于補充養老保險(A)。
A.基本養老保險
B.個人儲蓄性養老
C.商業人壽保險
D.企業年金
126.我國現階段老齡化程度是(B)。
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
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還未進入老齡化社會
老齡化程度很低
127.國際上通常認為,養老保險繳費占工資的(C)為預警線。
A.10%
B.15%
C.20%
D.25%
128.為保障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與增值比較穩妥的辦法是(D)。
A.購買質優基金
B.存入外資銀行
C.購買商業保險
D.購買政府債券
129.世界上最早實施的一項社會保險項目是(A)。
A.工傷保險
B.醫療保險
C.生育保險
D.其他保險
130.工傷保險具有賠償性,實行(A)。
A.無過失賠償
B.過失賠償
C.過失無過失相結合
D.具體情況具體制度
131.工傷社會保險,經費由(C
A.國家承擔
B.雇工承擔
C.雇主承擔
D.社會承擔
132.由工作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事故被稱為(B)。
A.工作事故
B,工傷事故
C.職業病
D.雇主侵權
133.我國工傷保險范圍包括(D)。
A.職業病
B.工傷事故受傷
C.工傷事故死亡
D.職業病和工傷事故傷亡
134.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適當留有儲備原則是(A)。
A.工傷社會保險基金籌集原則
B.工傷社會保險基金保管原則
C.工傷社會保險基金儲存原則
D.工傷社會保險基金使用原則
135.目前我國需要完善的工傷保險體系是指(A)體系。
A.預防一保險一康復
B.保險一預防一康復
C.保險一康復一預防
D.預防一康復一保險
136.下列各項中,符合疾病保險待遇享受條件的是(B)。
A.因工受傷
B.因細菌或病毒侵襲、人體抵抗力減弱或因人體內部生理發生異常變化并導致喪失勞動
能力
C.職業病
D.以上均可
137.以下哪項不是疾病社會保險給付條件:(C)。
A.因患病喪失勞動能力
B.患病前從事有收入工作
C.達到最高工作期限
D.繳足最低期限保費
138.疾病社會保險現金給付標準一般為被保險人平均工資的(B)o
A.45%-60%
B.50%-75%
C.60%-80%
D.70%-90%
139.以下哪項不屬于生育保險特點:(C)。
A.給付項目多
B.產前產后都應享受
C.男女均可享受
D.福利性
140.我國女職工一般情況產假為(C)天。
A.70
B.80
C.98
D.100
141.社會福利既針對窮人,也針對富人,人人平等,這體現了社會福利的什么特征?
(B)(考試時,此題如出現系統顯示錯誤,誤將B\C兩項合并顯示,仍選“B”項即
可正常得分)
A.營利性
B.公平性
C.普遍性
D.綜合性
142.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沿革沒有經歷哪個階段?(C)
A.慈善事業
B.社會事業
C.國家事業
D.社會福利制度
143.哪個國家率先按照《貝弗里奇報告》建成福利國家?(D)
A.中國
B.美國
C.日本
D.英國
144.下列哪一部分不屬于社會福利的類別?(B)
A.公共福利
B.公共救濟
C.特殊福利
D.職工福利
145.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家庭福利?(D)
A.住宅輔助
B.生活輔助
C.家庭津貼
D.殘疾人社會福利
146.定期支付有子女的家庭現金的家庭福利被稱為(A)。
A.家庭津貼
B.住宅輔助
C.生活輔助
D.醫療輔助
147.下列哪一項不是社會救助的特點?(C)
A.權利義務單向性
B.救助對象限制性
C.救助手段單一性
D.救助目標低層次性
148.社會救助制度又稱(B)。
A.社會福利
B.社會救濟
C.社會保障
D.社會保險
149.世界上第一部救濟貧民的法案是(C)。
A.《自由憲章》
B.《貧民救助法》
C.舊《濟貧法》
D.《社會保障法》
150.下面哪一項屬于社會優撫的對象?(B)
A.老人
B.殘疾軍人
C.教師
D.學生
151.社會優撫的(C)特征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優撫對象的職業和行為的褒獎、表彰和
頌揚。
A.特殊性
B.優待性
C.褒揚性
D.有償性
152.社會優撫對象中的弟妹家屬的界定年齡是(D)周歲以下。
A.16
B.21
C.20
D.18
153.現代社會優撫的分類不包括(D)。
A.社會保險形式
B.社會救助形式
C.社會福利褒揚形式
D.生活補貼
154.社會優撫的內容不包括(B)。
A.職業福利
B.最低生活保障
C.社會優待
D.修養康復
155.對無人撫養的子女發放撫恤金,不能超過(A)歲。
A.28
B.21
C.20
D.18
156.保障群眾最低生存權這一基本人權的最后防線是(D)。
A.社會優撫
B.扶貧開發
C.殘疾人保障
D.最低生活保障
157.下列哪一項不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的原則?(B)
A.全民覆蓋
B.社會參與
C.政府保障
D.法制化
158.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是從(D)年開始實施的。
A.1983
B.1997
C.2000
D.1999
159.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頒布反映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哪一項原則?
(B)
A.全民覆蓋
B.法制化
C.最低生活保障
D.政府保障
160.國家對個人進行最低生活保障時,實現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放映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的哪一個特征?(B)
A.對象的特定性
B.管理的動態性
C.保障水平和范圍的有限性
D.資金來源的可靠性
161.特定的人才能領取最低生活保障,反映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哪一個特征?
(A)
A.對象的特定性
B.管理的動態性
C.保障水平和范圍的有限性
D.資金來源的可靠性
162.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特征不包括(C)。
A.對象的特定性
B.管理的動態性
C.保障范圍的廣泛性性
D.資金來源的可靠性
163.市場菜籃法指的是哪一種最低生活保障測量方法?(A)
A.生活需求法
B.國際貧困標準法
C.生活形態法
D.恩格爾系數法
164.最低生活保障測量最古老的方法是(A)。
A.生活需求法
B.國際貧困標準法
C.生活形態法
D.恩格爾系數法
165.恩格爾系數法源自于(B)?(考試時此題如出現系統顯示錯誤,誤將B\C兩項
合并顯示,仍選“B”項即可正常得分)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爾定律
C.生活形態法
D.恩格爾系數法
166.恩格爾系數在多大比例以上就屬于貧困?(D)
A.83%
B.19%
C.60%
D.59%
167.剝奪指標法又稱為(C)。(本題正確答案為“生活形態法”;考試時,如出現
系統顯示錯誤,將C項合并到B項顯示,仍選“C”項即可正常得分)
A.生活需求法
B.國際貧困標準法
C.生活形態法
D.恩格爾系數法
168.我國哪一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B)
A.1983
B.1993
C.2000
D.1999
169.我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早在哪一個城市建立?(C)
A.北京
B.濟南
C.上海
D.杭州
170.我國當前約多少比例的人口居住在農村?(D)
A.80%
B.70%
C.60%
D.50%
171.目前農民最迫切需要的社會保障是?(B)
A.提高農村科技文化素質
B.養老和醫療保險
C.娛樂
D.溫飽
172.目前農民社會保障最基本的問題是?(D)
A.提高農村科技文化素質
B.養老和醫療保險
C.娛樂
D.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173.積極穩妥,不搞“一刀切”特顯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哪項原則?(A)
A.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B.國家政策引導
C.個人交費為主
D.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174.承擔繳費義務,才能享受權利體現了農村社會保障哪項原則?(B)
A.從實際出發
B.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C.個人交費為主
D.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175.《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在哪一年頒布實施?(C)
A.1983
B.1993
C.1992
D.1999
176.現階段農村養老的基本形式不包括(D)。
A.家庭養老
B.社區養老
C.社會養老
D.國家養老
177.現階段農村養老的主要形式是哪一個?(A)
A.家庭養老
B.社區養老
C.社會養老
D.國家養老
178.《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哪一年實施?(B)
A.1983
B.1996
C.1992
D.1999
179.哪一個文件是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建設的基礎?(A)
A.《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
B.《社會福利法》
C.《老年人權益保護法》
D.《社會保障條例》
180.國家計劃在哪一年之前基本實現農村適齡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B)
A.2015
B.2020
C.2019
D.2030
181.國務院提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詞是在(D)年。
A.2001
B.1999
C.2009
D.2002
182.扶貧攻堅階段始于哪一年?(C)
A.1983
B.1993
C.1994
D.1999
183.我國扶貧開發解決了(B)億人口的溫飽問題。
A.1
B.2
C.3
D.4
184.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是(A)。
A.提高農村科技文化素質
B.加大投入
C.社會參與
D.國家主導
185.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最重要的是(A)。
A.構建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醫療保險
B.鼓勵移民搬遷
C.建全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機制
D.構建完善的扶貧制度
二、判斷題
(對)1.美國對社會保障的理解介于英國和德國之間,把社會保障作為“社會安全網”。
(錯)2.德國的社會保障遵循的是普遍性原則。
(對)3.社會保障的本質是一種社會福利。
(錯)4.社會保障理論的發展是把社會保障制度產生的可能性變為現實的決定性因素。
(錯)5.現代保障制度萌芽階段的標志是美國在19世紀上半葉頒布的《濟貧法》。
(對)6.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誕生的標志是1883年俾斯麥執政的德國政府頒布的《疾病社會
保險法》
(對)7.20世紀70年代后,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進入滯脹時期,社會保障制度也因此陷
入困境。
(對)8.社會保障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及與之相伴隨的理論準備。
(錯)9.德國新歷史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亞當?斯密。
(錯)10.福利經濟學在20世紀初形成于美國,后來在英國、瑞典、法國等國得到傳播。
(對)11.凱恩斯認為,是消費需求不足和投資需求不足導致了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
(錯)12.凱恩斯主義是19世紀西方經濟思潮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是西方資本主義國
家政府干預和調節經濟的理論先驅和指導者。
(對)13.費邊社會主義的主要觀點是:個人必須為社會工作,為公益獻身,社會作為回報
必須保證個人的自我實現。
(對)14.公共經濟學不是一個學派,而是一個新興的經濟學科,它主要研究公共收支活動。
(對)15.公共經濟學將社會保障作為收入再分配問題來處理,之所以要建立社會(政府)
保障制度是因為市場機制的缺陷。
(錯)16.廣義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是指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能權限的劃分。
(對)17.我國管理社會保障事務的行政主管機構,按縱向劃分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中,第
一層是高層行政機構,包括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中央政府級的行政機構。
(錯)18.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一般來源于單位和個人按一定比例繳納的社會保障費用,少
數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另有少部分源于私人和社會團體的捐助。
(對)19.社會保障的對象管理,就是對特殊的社會保障對象,如退休人員、失業人員、傷
殘人員等的管理。
(對)20.社會保障管理方式的選擇是否合適,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社會保障的價值目標和有
利于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運行。
(錯)21.德國是實行橫向分權社會保障管理方式的典型代表。
(對)22.按社會保障的給付標準,社會保障的管理模式可分為受益基準型制和繳款基準
制。
(對)23.智利在1980年后,建立了完全個人繳費的、以個人帳戶為中心的社會保障制度。
(錯)24.社會保障基金一般都規定了專門用途,不得隨便挪作他用,體現了其強制性的特
點。
(對)25.優撫安置資金是專門用于優待撫恤和安置特殊保障對象方面的資金。
(錯)26.國家財政資助是社會保險基金的重要來源。
(錯)27.社會保證基金的使用目的是為參保人提供各種保障。
(對)28.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受保對象的規模越大、數量越多,社會保障的籌資規
模也越大。
(錯)29.籌集社會保障基金不能妨礙人力資源的正常配置,體現了社會保障基金籌資準則
中的公正準則。
(對)30.稅收和社會保險費是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的兩種主要形式。
(錯)31.社會保障基金投資越多,社保對象受益大,所以應該把基金的流動性放在投資運
營原則的首位。
(錯)32.一般認為,國債是最能夠減小通貨膨脹對資產貶值影響的投資方式之一。
(對)33.社會保障基金的監管體系包括宏觀監督和微觀監督。
(對)34.失業保險基金具有強制性的特點,即國家以法律規定的形式,向規定范圍內的用
人單位、個人征繳社會保險費。
(對)35.失業保險金由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按月發放,標準按照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高
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原則,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
(對)36.失業保險制度能夠維持勞動力資源的生產和在生產,有助于勞動者既有能力的充
分發揮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在宏觀層次上有助于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
(對)37.目前,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實際受益人口遠遠低于登記失業人員的總人口。
(對)38.失業保險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
(錯)39.產業適度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源的再配置,卻不利于資源的有效和充分
利用
(錯)40.由于經濟結構如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發生變動,造成勞動者供求結構
失衡,從而導致失業,這種失業稱為摩擦性失業。
(對)41.我國目前的法定勞動年齡是16-60歲,體育、文藝和特種工藝單位按照國家規定
履行審批程序后可以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對)42.醫療保險只與被保險者的病情有關,而與其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因素無關。
(對)43.醫療社會保險對患病的參保者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有助于消除因疾病帶來的社會
不安定因素。
(錯)44.社區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是在社區范圍內,強制性地廣泛籌集醫療保險資金,對參
保人的醫療費用提供補償的一種保險制度。
(對)45.以20世紀50年代開始創立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為標志,新中國醫療社會
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來。
(對)46.我國傳統的醫療保障體系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
了城鄉分割、三元并立、封閉運行的特點。
(錯)47.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即適應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體制,根據財政、企業的承受能力,而忽略個人承受能力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對)48.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管理。
(錯)49.公費、勞保醫療制度以單位自我保障為主,職工醫療費用由職工獨自承擔、獨自
管理。
(對)50.勞動醫療保險制度,是我國傳統的醫療社會保險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51.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五大險種中最重要的險種之一。
(對)52.基本養老保險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全體勞動者必須參加。
(錯)53.養老保險與勞動者老年生存密切相關,所以養老的保障水平可以不與經濟發展水
平相適應,要高于經濟發展水平。
(錯)54.目前我國城鎮和農村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發展是同步的。
(錯)55.關于基本養老社會保險金的籌集,多數國家實行國家、雇主、勞動者三方共同出
資,并以國家撥款為主的原則。
(錯)56.養老社會保險基金實行收支一條線管理。
(對)57.一般勞動者男性年滿60周歲退休,女性年滿55歲退休。
(錯)58.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費只能由企業承擔。
(對)59.基本生活需要是指平均每人每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水平或滿足基本生活
需要的生活費用標準。
(對)60.我國基本養老金有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對)61.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投資收益應享受國家減免有關稅費的政策優惠。
(對)62.“工傷”一詞較為規范的界定出現在1921年的《國際勞工公約》中。
(錯)63.工傷社會保險的范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擴大的,其初期就包括了工業上的
意外事故和職業病。
(對)64.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早產生的一項社會保
險制度。
(對)65.我國要繼續擴大工傷保險的覆蓋面、加快法制建設的步伐、加強工傷保險的管理
和監督、完善“預防一保險一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體系。
(錯)66.我國目前的生育保險大部分由個人承擔,它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對)67.烈士遺囑的待遇標準一般包括一次性撫恤金和長期撫恤金。
(錯)68.遺囑保險具有直接性的特點。
(對)69.在生育社會保險中,護理津貼一般為生育補助金的20%—25樂支付期可達6個
月或更長。
(對)70.英國規定,疾病保險的受保人若要享受疾病補助,必須在生病的前一年交足50
周的保險費,或在本年內交足26個月保險費。
(對)71.我國工傷社會保險基金主要來源于企業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基金的利
息、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資金。
(對)72.社會福利制度具有公平性與福利性等特點。
(對)73.社會福利制度在西方是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以后為契機產生的。
(對)74.兒童及青少年的社會福利制度主要是為了給兒童們提供健康輕松的生長環境。
(錯)75.任何人都可得到社會救助。
(對)76.社會救助手段具有多樣性。
(對)77.社會救助把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錯)78.各國社會救助的標準大同小異。
(對)79.社會救助的就主要分為實物與現金兩種類型
(對)80.“福利國家”大多強調國家責任。
(對)81.社會優撫具有褒揚性的特點。
(錯)82.社會優撫不利于社會穩定。
(對)83.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依舊存在諸多問題。
(對)84.社會福利的身份限制削弱了社會福利制度本身的公平性,比如城鄉二元化。
(錯)85.我國目前社會優撫工作中國家財政投入充沛。
(對)86.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要實行政策配套,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配合。
(錯)87.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推行,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
(對)88.最低生活保障制定的標準不夠合理。
(對)89.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對)90.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應該因地制宜。
(對)91.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
(錯)92.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己經很完善了。
(對)9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問題。
(錯)94.政府在農村合作醫療中的投入越來越少。
(對)95.當前農村衛生資源仍然比較緊張。
(對)96.農村發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策因素的影響。
(錯)97.不應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
(對)98.農村扶貧開發應該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與能力。
(對)99.國家應該加大扶貧開發的科技扶貧力度。
(對)100.農村扶貧工作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多項選擇題
1.社會保障的特征是(ABCD)o
A.福利性
B.社會性
C.互濟性
D.公平性
2.社會保障的社會功能包括(BCD)。
A.保護和配置社會勞動力的功能
B.社會穩定的功能
C.促進社會發展功能
D.社會公平功能
3.社會保障的經濟功能包括(ABCD)o
A.平衡需求功能
B.國民收入再分配功能
C.調節投融資功能
D.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
4.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是(ABC)?
A.公平與效率相統一原則
B.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
C.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
D.普遍性原則
5.一定時期的社會保障水平是否適度,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制約(ABC)。
A.一定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
B.一定時期的消費水平
C.社會倫理道德標準
D.一定時期的國家政策
6.社會保障的模式按照社會保障的資金來源劃分為(ABCD)?
A.社會保險型模式
B.福利國家型模式
C.國家保障型模式
D.強制儲蓄型模式
7.在形成階段,涉及到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主要有(ABC)。
A.《帝國礦工保險法》
B.《職業介紹和失業保險法》
C.《疾病社會保險法》
D.《社會保障法》
8.在成熟和完善階段,英國政府以實現充分就業和社會福利為綱領,先后通過了哪些重要的立
法(ABCD)o
A.《家庭津貼法》
B.《國民保險法》
C.《國民救濟法》
D.《工業傷害法》
9.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階段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ABCD)?
A.創建時期
B.調整時期
C.受挫及恢復時期
D.改革時期
10.社會保障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ABCD)。
A.彌補市場經濟缺陷的一種手段
B.是社會再生產的保證機制
C.是經濟發展的調節器
D.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
11.新歷史學派的政策主張包括(ABCD),
A.積極問題和倫理問題是密切相關的
B.勞工問題是德意志帝國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
C.國家的職能還包括經濟管理職能
D.國家的法令、法規、法律至上,決定經濟發展的過程。
12.庇古是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早期福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其福利經濟學體系的代表作為
(ABC)。
A.《產業變動論》
B.《財政學研究》
C.《福利經濟學》
D.《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13.國際著名福利經濟學家尼古拉斯?巴爾把貝弗里奇報告的特點歸納為(ACD)。
A.戰略性
B.特殊性
C.保險精算原則
D.節儉原則
14.新劍橋學派理論的代表人物為(ABC)o
A.瓊?羅賓遜
B.尼?卡爾多
C.皮?斯拉法
D.凱恩斯
15.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包括(ABC)。
A.貨幣主義的社會保障理論
B.供給學派的社會保障理論
C.弗萊堡學派的社會保障理論
D.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
16.新自由主義與傳統自由主義的不同主要表現在(BCD)。
A.新自由主義修正了社會保障的概念
B.新自由主義修正了個人主義
C.新自由主義修正了自由的觀念
D.新自由主義修正了國家的概念
17.韋伯夫婦是費邊社會主義的社會福利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的主要著作有(ABCD)?
A.《英國濟貧法的歷史》
B.《英國公會主義的歷史》
C.《工業民主主義》
D.《資本主義文明的衰落》
18.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來源于(ABC)。
A.空想社會主義
B.鋪魯東主義
C.拉薩爾主義
D.消費理論
19.新福利經濟學的貢獻在于(ABC)。
A.提出了社會福利函數理論
B.提出了社會選擇理論
C.對市場失效與政府作用進行了研究
D.對社會保障的歷史進行了研究。
20.列寧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ABCD)?
A.保障項目
B.享受對象
C.支付標準
D.基金來源和管理機構
21.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包括哪些內容?(ABC)
A.社會保障管理機構
B.社會保障管理內容
C.社會保障管理方式
D.社會保障管理規模
22.以管理職責和業務范圍為標準進行劃分,可以把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分為哪幾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塑膠底層施工方案
- 水位測井施工方案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藥膳與食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5年中國排骨粉末香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按鈕盒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折疊式PVC門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手推式微型吊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手動ISA測試治具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微孔膜過濾器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彩色玻纖胎瀝青瓦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辦公室用語》課件
- 光伏并網前單位工程驗收報告-2023
- 回彈儀數據自動計算表格
- 《常德旅游景點介紹》課件
-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件 第5、6章 高層建筑結構有限元計算、高層框架結構設計
- 除濕防潮施工方案
- 基于PLC的自動化立體倉庫控制系統設計
- 《囊螢夜讀.》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 2023下半年教師資格《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押題卷2
- 壓力容器年度自查表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與安全技術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