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教案-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金色的秋天》第2課時教案_第1頁
初中音樂教案-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金色的秋天》第2課時教案_第2頁
初中音樂教案-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金色的秋天》第2課時教案_第3頁
初中音樂教案-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金色的秋天》第2課時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初中音樂教案-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冊《金色的秋天》第2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聽辨樂曲的主題與主奏樂器。

2.通過欣賞作品《慶豐收》《揚鞭催馬運糧忙》,了解、感知音樂是如何描繪秋天收獲繁忙的喜悅之情的。

3.了解民族打擊樂的特點,并通過實踐感受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4.能在與他人共同創造練習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析《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這兩首作品的結構,體會作品音樂情緒。

2.了解、記憶《豐收鑼鼓》的主題。

3.分析打擊樂在這兩首作品中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1.分析打擊樂在《豐收鑼鼓》《揚鞭催馬運糧忙》這兩首作品中的重要性。

2.學生實踐用打擊樂器演奏作品片段。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

民族管弦樂曲《豐收鑼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創作的一首具有鮮明山東音樂特點的民族管弦樂曲,樂曲借鑒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鼓點和旋法加以變化發展,推陳出新,充分發揮我國豐富多彩的打擊樂器的表現能力,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

樂曲由四個部分組成:

(1)在雄壯嘹亮的引子后,展現了一幅熱情歡欣、你追我趕的勞動場面,旋律跳蕩,節奏明快,情緒熱烈;尤其是最后的鑼鼓段,以浙江吹打中音色豐富的十面鑼為主奏樂器,情緒更為歡騰、高漲。

(2)以吹管樂器富有號召性的音調開始,轉入弦樂組和笛子先后奏出的歌唱性旋律,表現了人們內心的喜悅,然后笛子與彈撥樂器以輕快節奏和跳躍旋律,抒發了人們在勞動時的歡快心情。

(3)再現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樂和散板旋律,展現出優美如畫的田園景色,云鑼則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猶如陽光下的水庫水面的波光。

(4)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現歡慶豐收的宏偉場面,一開始用潮州大鑼鼓的打擊樂器,氣勢磅礴,在變化再現了第一部分旋律后,打擊樂隊又運用京劇鑼鼓中擅長表現緊張、急促、激烈場面的“急急風”、“馬腿”和蘇南吹打中的“螺螄結頂”加以發展,構成了第三段的鑼鼓,樂曲在快速強烈的全奏中結束。

2.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

魏顯忠創作于20世紀70年代。樂曲表現豐收后的農民,不忘國家、喜送愛國糧的情景。樂曲為三段體結構,引子ABA’。是一首梆笛的獨奏作品,梆笛的音色明亮、清脆,是北方的特色樂器。伴奏一般有笙伴奏和小樂隊伴奏兩種形式,小樂隊伴奏加入了一些特色的打擊樂,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3.《慶豐收》

《慶豐收》是張靖平1958年創作的小提琴獨奏曲,作于“大躍進”如火如荼之際。整首樂曲音樂情緒熱烈歡快,呈現出濃郁的民族音樂風格特征。生動地表現出豐收的人們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

結構:樂曲由引子和AB兩個樂段組成。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1.導入新課

(1)欣賞兩首器樂作品:《慶豐收》《揚鞭催馬運糧忙》。

教師:請同學們感受一下這兩首作品分別描寫了秋天的什么景象?表現手法有何不同?

學生回答:這兩首作品都是表現秋天豐收景象的,使用的樂器和演奏的形式不同。

(2)教師:在我國,表現豐收題材的作品非常多,特

[1][2]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