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_第1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_第2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只是說東桂梅的教育藝術是不夠的。東桂梅在課堂藝術上是最好的,但并不缺乏。對她的《圓明園》以及她的主題教學,不少老師還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見,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竇桂梅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在課堂,不僅僅在教學。我們從來不缺名師,您隨便問任何一個小學語文教師,他一定會給您報出一連串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的名字,而且他們的課也確實是非常精彩的。整個小學語文教育界,缺的是什么?大師,真正的大師,涵養、學養、教養兼備的大師。竇桂梅離這個標準當然還有距離,但是在我們國家努力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中;在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征程中;在小學語文教育艱難地進入新境界的過程中,竇桂梅以及被人們稱為“新生代”的名師們正在以他們的實踐和探索勾畫著中國小學語文未來教育的雛形。個獨特的即聲如果說,過去的一代名師們更多的是“戴著鐐銬”跳舞,是在原有的課程體系內圍繞著一篇篇課文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力求把每一篇課文演繹得盡善盡美的話,那么竇桂梅是獨特的。她從一出道,就以質疑的面孔出現,“從來如此,便對嗎?”她的探索從對語文課程的思考開始,《為生命奠基——談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是她的處女作,是她用近十年的心血澆灌出的一朵奇葩,是她的語文教育宣言,是她感受到“春江水暖”吹出的第一聲課改的號角。不知道這篇演講是不是小學語文教師們最熟悉的一個,但它確實點燃了很多青年教師投身新課改的熱情。課程改革已經走進了第四個年頭,過去了這么多的日日夜夜,我們回頭再來讀她的報告,讀她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成名篇章,仍然可以感受到她的敏銳,她的執著、她的勇氣。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這些思考已經跨越了教法的層面,而一下子把研究的根基抬高到對原有語文課程的審視和建構的層面上。并且以她實實在在的實踐展示了她最初的研究成果。構建主題情境,拓展課堂教學形式從最初的直覺型的課程構建開始,她對閱讀教學的探尋走過了十多年的路程。一開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由一篇帶多篇,帶著孩子們讀美文,讀名著,誦古詩文,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她憑自己過人的聰明和感悟力構筑了一個閱讀課程的可愛的雛形。主題教學的構建則是一次自覺的追求,她在“三個超越”的基礎上把“主題”看作是組合教材的一種方式,認真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并且圍繞連接著學生精神世界的“觸發點”“共振點”等多維主題重新選編內容,用這些“主題”把它作為實施教學、改革課堂、建設語文新課程的一把鑰匙。尤其是她自己建構的主題教學模式,更是鮮明地體現了她對語文教育的理解。短短兩年時間,她先后構建并執教了《朋友》《落葉》《親人》《圓明園》《秋天的懷念》等單元,初步構建了以“立人”為核心,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和精神共同成長為目標,以一個個母題為線索,整合各種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以“積累、感悟、體驗”等為形式,進行的一種開放、活潑的母語課程學習方式。在她的主題單元的教學里,我們看到的是打破了兩節語文課折騰一篇小文章的定勢——“聽說讀寫”如何訓練、“人文性與工具性”如何統一等“技術性”操作都通過主題這條線把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因此我們發現有很多新穎的開拓:一是容量大、密度高、綜合強,建設了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竇老師充分利用主題教學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讓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文本,在關注學生閱讀“質”的同時,努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二是既當“設計師”,又當‘建筑師”,有效地充當了母語課程資源的實施者和開發者的雙重角色。無論是《朋友》中的“實話實說”、現場采訪,還是在《親人》中精彩地引進“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還是在《圓明園》中巧妙地引導討論“該不該重建圓明園”,都反映了她對生活、文化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三是既建構課堂,也解構課堂。她的主題教學不僅著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當代生活,關注學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構建,積極為學生的生命和成長奠基,體現了母語教育的文化性。竇桂梅—做一個新時代的新教師從吉林市的一個普通教師,到吉林省的特級教師,到名揚全國的特級教師,到清華附小的副校長,如果我們僅僅羨慕她的成功,而看不到她成功背后的努力以及她獨特的求知、求實、探索的勇氣和付出,就像我們如果只注意她的一節節課,希望能夠模仿她的課,學個一招半式回去立馬能用的話,那就是真正的“買櫝還珠”了。她的成長除了所有特級教師都會經歷的對于課堂藝術的揣摩以外,我覺得她還有這么幾種特殊的“武器”:首先,開放自我——加強涵養。一個30多歲便盛名遠揚的人是很容易張狂、狹隘、浮躁的,何況竇桂梅的天性也是率真、激情的。但她沒有,她廣交天下朋友,從專家、教授、名師到名不見經傳卻有見識的教師再到普通的教師,她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通常是謙遜的。別看她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能讓你笑,能讓你哭,在一起交談時,她經常是一個安靜的聽眾,她非常善于從各種人身上吸收各種營養。在“教育在線”,她是人緣最好的大腕級網友,靠的卻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實力的展示和真誠的交流。不僅交天下英豪,她還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她一直在熱切地關注這個世界,去各地講學,去日本考察,她總是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十幾天時間,她在日本白天考察,晚上寫讀書筆記,回來后,撰寫的《旅日散記》有著相當的深度。其次,廣泛讀書——積淀學養。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很多年來不能有所突破,跟我們的教師素質有很大的關系。語文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應該是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而偏偏這一點,卻是我們語文教育的軟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例如,以為教教材就是語文教育的全部,現有體制下學生讀物的缺乏,對學生閱讀的研究和認識不夠等等。但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本身閱讀素養缺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能否產生一批真正具有獨立精神、民主意識,具備充分的學養又熱愛自己職業的教師是教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因素。我相信竇桂梅是小學語文教師中閱讀最廣泛的人群中的一個。尤其是這些年,在接觸到一些熱愛閱讀的朋友,如看云、商友敬、朱煜、周益民等老師以后,她的閱讀視野大開,閱讀的東西從教育名著到文學典籍甚至哲學著作,范圍之廣泛,閱讀之強度,非一般人能夠達到。她的這些閱讀還是在她繁重的行政工作、引領性的教學研究工作以外完成的。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她在別人閑聊的時候,在飯桌上,孜孜地閱讀。讀書已經真正成了她生活的一個部分,讀書也給她的教學、給她的不斷進取增添了深沉的底色。第三,真誠求真——錘煉思想。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談教學的個性是沒有意義的。竇桂梅在自己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視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談教育的弊端,結合自己的閱讀和實踐,邊閱讀,邊實踐,邊研究,力求將理論的思考、大膽的實踐和既廣泛又有針對性的閱讀拓展結合起來,勇于用自己的言語發聲,勇于上探索性的課,表現了一個不斷進取、樂于追尋的新時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