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廢水處理試題-厭氧生物處理_第1頁
污廢水處理試題-厭氧生物處理_第2頁
污廢水處理試題-厭氧生物處理_第3頁
污廢水處理試題-厭氧生物處理_第4頁
污廢水處理試題-厭氧生物處理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污水處理工試題分析厭氧生物處理一、判斷題1、目前,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已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厭氧處理方法。(√)2、厭氧生化法與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能耗低、負荷高、剩余污泥量少等優點。(√)3、UASB反應器中,三相分離器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氣、液、固三相分離。(√)4、UASB是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縮寫。(√)5、厭氧生物處理過程從機理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但在厭氧反應器中三個階段是同時進行的,并且保持某種程度的動態平衡。(√)6、在UASB反應器中,三相分離器(GLS)作用是收集產生的沼氣,對懸浮污泥和水進行分離和污泥回流的裝置。(√)7、在生物厭氧處理過程中,少量的溶解氧能夠促進產甲烷菌的產甲烷作用。(×)8、UASB反應器的布水系統應當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的作用,使進水與污泥充分接觸,防止進水在通過污泥床時出現溝流和死角。(√)9、UASB反應器中的廢水的流動方向是自上而下。(×)二、選擇題1、下面就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特點,敘述不正確的是(D)。A.污泥呈顆粒狀,大量的有機物都是依靠顆粒污泥來去除;B.既可實現進水、配水,又可實現水、氣、固三相分離和浮渣處理及污泥排出;C.反應器負荷高、體積小、占地面積少;D.上流式的投資費用較少,氧利用效率高。2、下列各項原因中不可能造成“VFA(揮發性有機酸)/ALK(堿度)升高”現象的是(C)。A.水力超負荷;B.當溫度波動太大,攪拌效果不好C.有機物投配負荷太低;D.存在毒物。3、污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并不適用于(B)。A、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B、城市供水;C、高濃度有機廢水;D、城市生活污水4、水解酸化法的最佳PH值范圍為(D)A、6.8-7.2;B、6.5-7.5;C、6.0-7.0;D、5.5-6.5。5、厭氧生物處理中,微生物所需營養元素中碳、氮、磷比值(BOD:N:P)控制為(C)。A、100:5:1;B、100:5:2;C、200:5:1;D、200:5:2。6、UASB反應器的初次啟動和顆粒化過程可以分為(C)個階段。A、2;B、1;C、3;D、4。7、沼氣的凈化單元主要包括(B)。A、除濕設施;B、脫硫和過濾設施C、集氣設施;D、儲氣設施。8、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污水時產生的氣體主要有(B)等。A、CH4、H2B、CO2、CH4;C、CO2、H2S;D、CH4、H2S。9、有毒物質存在于廢水中,可以引起厭氧顆粒污泥(D)。A、活性污泥生產過于緩慢;B、顆粒污泥表面松散“起毛”;C、污泥產甲烷活性不足;D、顆粒污泥解體分散。10、UASB反應器中污泥床位于整個反應器的(A)。A、底部;B、中部;C、上部;D、中下部。11、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B)。A、水解酸化階段和產甲烷階段;B、水解酸化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C、水解酸化階段和產氫產乙酸階段;D、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12、UASB反應器主體部分可(D)。A、沉淀區和三相分離區;B、懸浮區和進水系統;C、污泥區和進水系統;D、污泥床區、懸浮區和分離區13、(B)是在UASB污泥床上部由于氣體的攪動而行成的一個污泥濃度相對較小的區。A、污泥區B、污泥懸浮區C、沉淀區D、三相分離區14、沼氣的主要成分是(C)。A、CO2、N2B、CH4、H2C、CH4、CO2D、O2、H215、關于UASB進水配水系統描述錯誤的是(C).A、進水必須在反應器底部,均勻分配,確保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B、應防止短路和表面符合不均勻的現象發生C、應防止具有生物活性的厭氧污泥流失D、在滿足污泥床水力攪拌的同時,應充分考慮水力攪拌和反映過程產生的沼氣攪拌16、厭氧活性污泥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厭氧消化所需要的(B)A、乙酸菌和酸化菌B、甲烷菌和產酸菌C、乙酸菌和甲烷菌D、酸化菌和甲烷菌17、污泥的厭氧消化中,甲烷菌的培養與馴化方法主要有兩種,即(A)A、接種培養法和逐步培養法B、接種培養法和間接培養法C、直接培養法和間接培養法D、直接培養法和逐步培養法18、甲烷細菌生長適宜的pH范圍為(A)。A.6.8C.高于8;D.高于1019、以下關于厭氧流化床的特點不正確的是(B)。A.載體處于流化狀態,床層不易堵塞,因而適合各種高低濃度廢水的處理;B.有機物凈化速度慢;C.床內生物膜停留時間較長,剩余污泥量少;D.占地少,結構緊,投資省。三、概念題1、廢水厭氧生物處理答:又稱厭氧消化法。利用厭氧微生物在缺氧條件下,降解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一種廢水處理法。是一種有多種菌種(產酸菌、甲烷菌等)參加的生物處理過程。2、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法(UASB)答:這種方法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利用反應器底部的高濃度污泥床(污泥濃度可達60~80g/l),對上升流廢水進行厭氧處理的告訴廢水生物處理過程。構造上的特點是,集生物反應和氣固液三相分離于一體,是一種結構緊湊的厭氧反應器。廢水自下而上地通過厭氧污泥床反應器。3、厭氧流化床工藝答:厭氧流化床工藝是借鑒液態化技術的一種生物反應裝置。它以小粒徑載體為流化粒料,廢水作為流化介質,當廢水以升流式通過床體時,與床中附著于載體上的厭氧生物膜不斷接觸反應,達到厭氧生物降解目的。4、三相分離器答:三相分離器是UASB反應器中最重要的設備,盡管原理相當簡單,但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反應器的運行工藝及處理效果。三相分離器安裝于反應器的頂部,將反應器分為下部的反應區和上部的沉淀區,其作用則是完成氣、液、固體三相的分離,將附著于顆粒污泥上的氣體分離,并收集反應區產生的沼氣,通過集氣室派出反應器,使分離區中的懸浮物沉淀下來,回落于反應區,有效地防止具有生物活性的厭氧污泥的流失,保證反應器中足夠的生物量,降低出水中懸浮物的含量。5、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答: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反應器,簡稱UASB反應器,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厭氧生物處理工藝。(1分)廢水自下而上的通過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在反應器的底部有一個高濃度、高活性的污泥層,大部分的有機物在這里轉化為CH4和CO2。(1分)由于產生的氣體攪動和粘附氣體的結果,在污泥層的上部可形成一個污泥懸浮層。(1分)反應器的上部為澄清區,設有三相分離器,完成氣、液、固三相的分離。(1分)被分離的沼氣從上部導出,被分離的污泥則自動落到下部反應區。(1分)四、計算題1、某UASB反應器有效體積V為200,進水COD濃度S0為5000mg/L,有機負荷Nv為8Kg/m3.d。求(1)此反應器的進水流量Q?(2)允許的最大水力停留時間t?解:(1)反應器的進水流量Q:由公式V=QS0/Nv可P267得到P267Q=VNv/S0=(200m3×8Kg/m3.d)/5000mg/L=320m(2)允許的最大水力停留時間t:由公式V=tQ可得到t=V/Q=200m3÷320m答:反應器的進水流量為320m3五、問答題1、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的結構類似于一般的好氧生物濾池,池內放置填料。但池頂封閉,廢水從池底進入,從池頂排出。填料浸沒在水中,微生物附著生長在填料上,濾池中微生物量較高。2、簡述厭氧消化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作用。(10分)污泥厭氧消化系統由消化池、進排泥系統、加熱系統、攪拌系統和集氣系統五部分組成。⑴消化池消化池是污泥進行消化的場所,按其容積是否可變,分為定容式和動容式。定容式系指消化池的容積在運行中不變化,也稱為固定蓋式。這種消化池往往需附設可變容的濕式氣柜,用以調節沼氣產量的變化。動容式消化池的頂蓋可上下移動,因而消化池的氣相容積可隨氣量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消化池也稱為移動蓋式消化池,其后一般不需設置氣柜。按照池體形狀,可分為細高形、粗矮形以及卵形。⑵進排泥系統消化池的進泥于排泥形式有多種。包括上部進泥下部直接排泥、上部進泥下部溢流排泥、下部進泥上部溢流排泥等形式。從運行管理的角度看,普遍認為上部進泥下部溢流排泥方式為最佳。當采用下部直接排泥時,需要嚴格控制進排泥量平衡,稍有差別,便會引起工作液位的變化。如果排泥量大于進泥量,工作液位將下降,池內氣相存在產生真空的危險;如果排泥量小于進泥量,則工作液位將上升,縮小氣相的容積或污泥從溢流管流走。當采用下部進泥上部溢流排泥時,會降低消化效果。因為經充分消化的污泥,其顆粒密度增大,當停止攪拌時,會沉至下部,而未經充分消化的污泥會浮至上部被溢流排走。上部進泥下部溢流排泥能克服以上缺點,既不需控制排泥,也不會將未經充分消化的污泥排走。⑶攪拌系統消化池內需保持良好的混合攪拌。攪拌能使污泥顆粒與厭氧微生物均勻混合。使消化池各處的污泥濃度、pH、微生物種群等保持均勻一致,并及時將熱量傳遞至池內各部位,使加熱均勻且大大降低池底泥沙的沉積與池面浮渣的形成。在出現有機物沖擊負荷或有毒物質進入時,均勻地攪拌混合可使其沖擊或毒性降至最低。攪拌良好的消化池容積利用率可達到70%,而攪拌不合理的消化池的容積利用率會降到50%以下。常用的混合攪拌方式一般有三大類:機械攪拌、水力循環攪拌和沼氣攪拌。一般來說,細高形消化池適合用機械攪拌;粗矮形消化池適合用沼氣攪拌,具體與攪拌設備的布置形式及設備本身的性能有關;但卵形消化池肯定用沼氣攪拌最佳。⑷加熱系統要使消化液保持在所要求的溫度,就必須對消化池進行加熱,加熱方法分池內加熱和池外加熱兩類。池內加熱系熱量直接通人消化池內,對污泥進行加熱,有熱水循環和蒸汽直接加熱兩種方法。前一種方法的缺點是熱效率較低,循環熱水管外層易結泥殼,使熱傳遞效率進一步降低;后一種方法效率較高,但能使污泥的含水率升高,增大污泥量。兩種方法一般均需保持良好的混合攪拌。池外加熱系指將污泥在池外進行加熱,有生污泥預熱和循環加熱兩種方法。前者系將生污泥在預熱池內首先加熱到所要求的溫度,再進入消化池;后者系將池內污泥抽出,加熱至要求的溫度后再打回池內。⑸集氣系統集氣系統包括氣柜和管路。氣柜常采用低壓浮蓋式濕式氣柜,其儲氣容量一般為消化系統6~10h的產氣量。沼氣管路系統應設置壓力控制及安全、取樣、測濕、測壓、除濕、脫硫、水封阻火、通氣報警等裝置。3、試分析厭氧生物處理法的優缺點(與好氧生物處理法比較)?答:(1)優點:①厭氧生物法適合處理高濃度和難降解有機廢水;②厭氧生物法不用充氧,能耗低;③厭氧生物處理方法一般1kgCOD只產生0.02-0.1kg污泥量,且污泥的濃縮性和脫水性好;④能產生沼氣作為能源使用,使廢物資源化。(2)缺點:①厭氧微生物生長緩慢,啟動和處理時間長;②出水污染物濃度仍然較高,需要進一步處理;③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比好氧法嚴格,因此操作控制因素較為復雜。4、簡述厭氧消化過程三個階段?答:第一階段(水解酸化階段):——復雜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機物先在細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小分子、溶解性有機物,然后進入細胞內,分解產生揮發性有機酸、醇類等第二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