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連蘇飲治療糖尿病胃輕癱1例
如今,糖尿病患者眾多,病史長,并發癥多。由于并發癥患者的增加,糖尿病輕癱的特點是嚴重的胃腸打領延遲。發病率約占糖尿病患者的30%-50%1%。臨床上常以嘔吐為主要癥狀,屬“嘔吐”等范疇,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2]。現代醫學主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應用促胃腸動力藥等,手法單一,療效欠佳,筆者使用連蘇飲加減(黃連、蘇葉、姜半夏、姜竹茹、旋覆花、炙枇杷葉)治療,療效顯著,總結如下,就正于同道。1納谷不香,納谷欠香,一般指征[例一]某女,56歲,商人。2012-06-05初診。2型糖尿病八年,曾服用“瑞格列奈”等降血糖,近一年血糖控制不佳,改用門冬胰島素30,16U-0-14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尚平穩,空腹血糖波動于6~7mmol/L,餐后2h血糖波動于8~12mmol/L。3月前曾因惡心嘔吐住院治療,診斷為“糖尿病胃輕癱”,調節血糖,營養神經,促進胃腸動力等,治療好轉出院,仍時有泛惡,胃脘部飽脹感,納谷不香,體倦乏力,大便偏干難解,近2d來癥狀再次加重。刻診:頻繁嘔吐胃內容物,嘔吐物酸臭,納差乏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偏少,舌體略瘦,舌質偏紅,少津,苔薄微黃,脈細滑。證屬:濕熱中阻、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宜清熱除濕、調理肝胃、降逆止嘔,黃連6g,蘇葉、姜半夏各10g,姜竹茹、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6-10復診。癥狀好轉,無嘔吐,胃脘部飽脹感好轉,仍稍感乏力,納谷不香,小便調,大便未解,夜寐尚可,舌質偏紅,苔薄微黃,脈細滑,舌質偏紅,苔薄微黃,脈細滑。黃連6g,蘇葉、姜半夏各10g,姜竹茹包煎、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太子參、黃芪各30g,酒軍3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6-20三診。無嘔吐,稍感乏力,納谷不香,進食后稍有飽脹感,小便調,大便已解,偏干,夜寐尚可,舌質偏紅,苔薄,脈細滑。黃連3g,木香、砂仁后下各5g,太子參、黃芪各30g,麥冬、玄參、玉竹、石斛各10g,酒軍3g,生甘草5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1月后無再嘔吐癥狀發生。[例二]某女,78歲,農民。2013-03-25初診。2型糖尿病五年,曾服用“格列吡嗪”降血糖,近半年來脘腹部脹悶不適,時泛惡欲吐,納差乏力,反復發生低血糖,2月前住院期間停用所有降糖藥物,診斷“糖尿病胃輕癱”,營養神經,促進胃腸動力等治療癥狀較前好轉,空腹血糖波動于5mmol/L<7mmol/L,餐后2h血糖波動于10mmol/L,納谷欠香,進食后脘腹有飽脹感,無嘔吐,乏力,大便溏薄,近一周來癥狀再次加重刻診:時嘔吐胃內容物,味酸,無咖啡樣液體,脘腹部脹悶不適,納差乏力,大便未解,舌體略胖,舌質淡紅,苔膩微黃,脈細滑。證屬:脾胃虛弱、濕熱中阻、胃失和降。急則治標,宜清熱除濕、降逆止嘔,黃連3g,蘇葉15g,姜半夏10g,姜竹茹包煎、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3-28復診。癥狀好轉,無嘔吐,脘腹部稍感脹悶不適,能少量多次進食,體倦乏力,小便調,大便1次/d,質偏爛,舌體略胖,舌質淡紅,苔薄膩,脈細滑,黃連3g,蘇葉、姜半夏各10g,黨參、山藥各30g,茯苓10g,砂仁后下5g,枳殼、葛根各10g,木香5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4-04三診。無嘔吐,無脘腹部脹悶,納谷欠香,稍感乏力,小便調,大便1次/d,質不爛,舌體略胖,舌質淡紅,苔薄膩,脈細滑。黨參、黃芪、山藥各30g,茯苓10g,砂仁后下5g,枳殼、葛根各10g,木香5g,白術10g,薏苡仁30g,白扁豆15g,續服半月,無嘔吐腹瀉。[例三]某男,38歲。2012-04-25初診。1型糖尿病15年,曾使用諾和靈30R降血糖,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近兩年來改門冬胰島素10-10-10u,三餐前皮下注射,重組甘精胰島素18u22:00皮下注射,監測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約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麻木感,時有肌肉酸痛,雙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深靜脈通暢,彌可保、拜阿司匹靈等治療無明顯好轉,半年前頻繁嘔吐,腹脹,診斷為“糖尿病性胃輕癱”,積極控制血糖,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好轉出院。納谷不香,進食快則胃脘部飽脹感,大便3~4日一解,量少,偏干難解,三天前無明顯誘因癥狀加重。刻診:頻繁嘔吐為內容物,難以進食,胃脘部飽脹感,大便未解,口干欲飲,納差乏力,小便調,夜寐不寧。舌質偏紅,舌根苔微黃膩,有剝脫,脈細滑。證屬:氣陰虧虛、濕熱中阻、胃失和降。急則治標,宜清熱除濕、降逆止嘔,黃連6g,蘇葉15g,姜半夏6g,姜竹茹包煎10g,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生軍后下5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4-28復診。癥狀好轉,無嘔吐,脘腹部稍感脹悶不適,能少量多次進食,體倦乏力,小便調,大便已解,質偏干,不易解,舌質偏紅,質稍潤,苔薄,有剝脫,脈細滑。黃連6g,蘇葉15g,姜半夏6g,姜竹茹10g,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生軍后下5g,太子參、黃芪各30g,麥冬10g,五味子5g,玄參、生地、茯苓各10g,水煎400mL,1劑/d,少量頻服。2012-05-05三診。無嘔吐,無脘腹部脹悶,納谷欠香,稍感乏力,小便調,大便1~2日一解,質不干,舌質偏紅,質稍潤,苔薄,脈細滑。黃連6g,蘇葉15g,姜半夏6g,姜竹茹包煎10g,旋覆花包煎、炙枇杷葉包煎各6g,生軍后下5g,太子參、黃芪30g,麥冬10g,五味子5g,玄參、生地、茯苓各10g,續服兩周,無嘔吐腹脹,大便調。2中藥質量及療效連蘇飲由清代溫病學家薛生白創立,是治療嘔吐的驗方,治療濕熱、肺胃不和證,南京金陵醫派名醫張簡齋,在此基礎上加味而組成臨床驗方加味連蘇飲用于消化系統疾病,效果明顯,本方藥味少,用量輕,具輕清靈動特點,放入茶杯內沸水浸泡,不定時頻頻飲用[3]。糖尿病病程日久,失于調治,內耗臟腑之精,如隋·巢元方指出:“小便利,利多不能調養五臟,臟衰則生諸病”,生諸病者,皆由精微損傷,氣血衰耗,臟腑失于榮養,功能悖常,氣血逆亂,陰陽失和[4]。病在脾胃、大小腸,嘔惡、腹脹者,以中氣虛弱,脾胃升降失調為主,又因病史較長,長期控制飲食,七情不暢,肝疏泄不利,橫逆犯胃,受納運化失常,氣滯食積,蘊而化熱,胃失和降,即“脾胃虛弱為本;濕熱中阻、肝胃不和、胃失和降為標”[5]。急則治標,和胃降逆,平抑濁氣泛濫,促脾氣升清,胃氣降濁,使諸癥得到緩解。本方六位藥,辛開苦降,清熱除濕、調理肝胃、升清降濁。臨床辨證施治,加減運用,熱重于濕黃連量宜偏重;濕重于熱蘇葉劑量偏大。降逆行氣,溫燥不可太過;運脾化濕,謹記不宜峻補[4]。緩時治其本,以補氣養陰為主,病久陰損及陽,脾腎陽虛,辨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現代醫學認為發病機制主要是由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胃腸激素分泌紊亂、高血糖及微血管病變等致胃動力障礙,胃排空延遲。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所含的生物堿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降血糖、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免疫功能、保護胃黏膜等廣泛的藥理功效[6]。枇杷葉有降血糖作用[7]。紫蘇葉、梗揮發油及水提物均可明顯促進正常小鼠的胃腸運動,并能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的胃腸抑制作用[8]。旋覆花所含綠原酸有顯著增強胃腸蠕動作用[9]。半夏生物堿具止嘔作用,其機制與中樞抑制有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道具租賃倉儲與道具租賃合同解除合同
- 專利商標續展一體化代理合同
- 高效物流托運補充服務協議
- 電競俱樂部戰隊比賽獎金分配與管理協議
- 高效生物轉化項目合伙人權益保護協議
- 公司管理調查報告
- 入職培訓會流程
- 政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 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藥事管理促進合理用藥
- 安全我知道活動目標
- 主動脈夾層病人的健康宣教
- 法律文化-形考作業2-國開(ZJ)-參考資料
- 2025貴州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考試題庫(2025公需課課程)
-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專業深度解讀與應用培訓指導材料之4:5管理要求-5.3 安全生產信息與合規審核(雷澤佳編制-2025A0)
- 《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規范》專業深度解讀與應用培訓指導材料之3:5管理要求-5.2 安全生產責任制(雷澤佳編制-2025A0)
- 2025年鄉村醫生基礎醫學知識歷年真題解析及試題
- 2024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一模物理試題 無答案
- 2025年體育產業信息化管理計劃
- 抵押車位合同協議
- JGJ_T487-2020建筑結構風振控制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 二年級下冊三位數列豎式計算(一千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