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同步練習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禮記》同步練習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禮記》同步練習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禮記》同步練習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禮記》同步練習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部編版高中語文教科書選擇性必修上冊課后練·第二單元·第五課《禮記》1.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B.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①親:親近愛撫

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①靜:心不妄動

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邇之事父

②明燭天南③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④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⑤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質(zhì)勝文則野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B.見賢思齊焉

盤盤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D.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4.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詩經(jīng)》《孟子》合稱“四書”。B.《禮記》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作,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xué)、教育、政治、美學(xué)思想。C.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有“亞圣”之稱。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民貴君輕”等。D.“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西周學(xué)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種是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讀書是探尋真理的重要路徑。朱熹有言:“為學(xué)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經(jīng)過歷史積淀而下來的經(jīng)典,往往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承載著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對于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凈化心靈等。人生因閱讀而氣象萬千。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有益于開闊眼界、提升格局;最是書香能致遠,書海中深蘊著灼熱的理想信仰、熾烈的家國情懷。翻閱《論語》《孟子》,感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博大精深;①細覽《

》《

》,(

);②走進《

》《

》,(

),浸潤書香,精神面貌也會透著文化的氣息,閃耀不一樣的氣質(zhì)。對于熱愛讀書的人來說,書籍如同親密的朋友。每一天都有新的生活,每一日都應(yīng)成為讀書日。把書籍當作生活,鍥而不舍地讀書學(xué)習,持之以恒地用書卷氣給自己賦能,就能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5.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留傳受益匪淺含英咀華必需品B.流傳大有裨益字斟句酌必須品C.留傳受益匪淺字斟句酌必須品D.流傳大有裨益含英咀華必需品6.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往往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承載著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B.往往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內(nèi)涵,承載著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C.往往承載著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內(nèi)涵D.往往承載著人類最基本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蘊含著豐厚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品味7.請依照劃波浪線的句子的句式,將后面①②兩句補充完整,構(gòu)成一個排比句。8.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擬寫一條“慎獨”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可增刪詞語。“慎獨”是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修身術(shù),最早載于《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問。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所謂“慎獨”或“慎其獨”,可通俗地解釋為: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實說到底就是“慎心”,在各種利誘面前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茍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于斯,得國恒于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于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顙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顯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選自《禮記·公子重耳對秦客》,有刪改)材料二: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選自《禮記·大學(xué)之道》,有刪改)9.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仁夫公子A重耳B夫C稽顙而不拜D則未為E后也F故不G成拜10.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則盍行乎”與“世間行樂亦如此”(《夢游天姥吟留別》)兩句中的“行”意思不同。B.稽首,指古代跪拜禮,跪下并拱手至地,頭也至地。常為臣子拜見君主時所用。C.“明明德于天下”與“明明如月”(《短歌行》)兩句中的“明明”意思不同。D.“此謂知之至也”與“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兩句中的“知”意思相同。1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獻公將要殺害他的世子申生,重耳勸申生說明情況或者逃亡,但申生出于孝道和國家大義,最終選擇了自殺。B.晉獻公去世后,秦國使者暗示重耳趁機奪取君位,子犯認為應(yīng)當遣返秦國使者,重耳最終遵守喪禮,一心治喪。C.知道應(yīng)當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進而能夠內(nèi)心安定,思慮周詳,處事合宜,最終更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D.無論是天子還是平民都應(yīng)以修養(yǎng)品德為根本。修養(yǎng)好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再治理好國家,再平定天下。12.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13.秦穆公是如何評價重耳在父喪中的表現(xiàn)的?請簡要說明。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參考答案:1.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止:停止”錯誤。“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學(xué)之道)在于親近民眾,在于讓自己和他人都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譯為“達到”。C.“安:平安”錯誤。“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來然后才穩(wěn)定,穩(wěn)定然后才能冷靜,冷靜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譯為“性情安和”。D.“知:知道”錯誤。“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過對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其中“知”,譯為“認識”。故選A。2.A【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的能力,具體考查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①名詞用作動詞,“事”,侍奉。②名詞用作動詞,“燭”,照亮。③名詞用作動詞,“賊”,殘害。④形容詞用作動詞,“明”,弘揚。⑤使動用法,“正”,使……正,端正。⑥形容詞用作動詞,“齊”,向……看齊。故歸類為:①②③名詞用作動詞,④⑥形容詞用作動詞,⑤是使動用法。故選A。3.C【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二要利用語法知識等幫助判斷。本題要求找出“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項,第一個則是連詞,表順承,譯為“就”;第二個則是連詞,表轉(zhuǎn)折,譯為“卻”;第一句話的意思“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但是)對于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xué)習)為可恥”;B項,第一個焉相當于介詞結(jié)構(gòu),于是,于此,就;第二個焉是助詞,放在形容詞、副詞之后,譯為“……的樣子”;第一句話的意思“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xué)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第二句話的意思是“盤結(jié)交錯,曲折回旋的樣子”;C項,兩個者都是代詞,譯為“……的人”;第一句話的意思“古時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賦從個人推廣到天下人的人”,第二句話的意思是“有這四種萌芽卻認為自己無法發(fā)展它們的人”;D項,第一個之是助詞,相當于“的”;第二個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一句話的意思“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它們就會)像火剛剛?cè)计稹保还蔬xC。4.A【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時要注重文化常識的積累,尤其是課本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需要分門別類,進行歸納識記。對于考題中出現(xiàn)的比較生僻的古文化常識,根據(jù)文意仔細甄別正誤。A項,“與《大學(xué)》《詩經(jīng)》《孟子》合稱‘四書’”錯。《論語》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合稱“四書”。故選A。5.D6.C7.細覽《史記》《資治通鑒》,獲得“可以知興替”的歷史鏡鑒;走進《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點燃“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生命烈火【解析】5.本題考查學(xué)生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第一空,“留傳”傳下來,遺留下來傳給后世;多指技術(shù)、技藝、秘方等留傳下來。“流傳”事跡或作品等從歷史上傳下來并傳播開去。語境強調(diào)經(jīng)典作品,故用“流傳”;第二空,“受益匪淺”指收獲不小,有很大的收獲,一般指意識形態(tài)方面。“大有裨益”比喻有很大益處。語境強調(diào)讀書的好處、益處,故用“大有裨益”;第三空,“含英咀華”比喻琢磨和領(lǐng)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字斟句酌”對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細地斟酌、推敲。形容寫作或說話的態(tài)度慎重。語境強調(diào)領(lǐng)會作品的精神,浸潤書香,故用“含英咀華”;第四空,“必需品”過日子不能沒有的物品如食品、衣服、住房、醫(yī)療保健、設(shè)備和家具家庭生活必需品。“必須”和“必需”都強調(diào)“一定要”。然而,它們的搭配對象不同。“必須”是副詞,只能跟動詞搭配,不能與名詞連用,不能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必需”是動詞,可以與名詞連用,可以構(gòu)成所字結(jié)構(gòu)。“品”即物品,名詞性成分,只能跟“必需”搭配使用。語境強調(diào)把書籍當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故用“必需品”。故選D。6.本題考查學(xué)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劃橫線句子有兩處語病:(一)搭配不當,“蘊含”與“文化品味”不搭配,“文化品味”應(yīng)改為“人文內(nèi)涵”;排除AD;(二)語序不當,應(yīng)先說“承載……”再說“蘊含……”,排除B。全部修改正確的只有C項。故選C。7.本題考查學(xué)生語言表達之仿寫句子的能力。畫波浪線句子的句式為:翻閱《……》《……》,感悟“……”的博大精深;仔細分析可知“翻閱”可以替換成“細覽”“走進”等,書名號內(nèi)處是需要補充的書目,“感悟”可以替換為“獲得”“點燃”等,后面引號內(nèi)應(yīng)相應(yīng)填寫對所填書目的感悟和啟發(fā);“博大精深”可以替換為相應(yīng)書目的內(nèi)容特點。如:細覽《史記》《資治通鑒》,獲得“可以知興替”的歷史鏡鑒;走進《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點燃“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生命烈火。8.慎獨亦叫慎心,是最早載于《禮記·中庸》中的以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為原則的由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的修身術(shù)。【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壓縮語段及下定義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給“慎獨”下定義,要在語段中找一個句子作為定義的主干句,這個主干句就是第一句中的“‘慎獨’是……修身術(shù)”。然后提煉修飾成分,如誰創(chuàng)造的,“由中國儒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最早的記載,“最早載于《中庸》中”;具體含義,“小心翼翼地固守本性、無怨無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說到底就是‘慎心’”;其主要作用,“靠”強大的‘精神防線’來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等。整理這些內(nèi)容,按照合理順序排列,將其添加到主干句中即可。9.BDF10.D11.B12.(1)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年輕人,請考慮一下吧!(2)所看重的疏遠了,所疏遠的卻厚待于他,沒有過這樣的事情。13.秦穆公認為重耳是一個仁德的人:重耳叩拜但不拜謝,不以晉獻公的繼承人自居;哭著起身,十分敬愛父親;起身但不與人私談,遠離個人利益。【解析】9.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謝,是他沒以晉獻公的繼承人自居,所以沒有拜謝。“仁夫公子重耳”主謂倒裝句,意思完整,在主語“公子重耳”之后B處斷開;“稽顙”“不拜”兩種行為,中間用“而”連接,在“不拜”之后D處斷開;“則未為后也”中“也”句末語氣詞,在其后F處停頓;故在BDF三處斷開。10.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行動,這里指逃走;享受。句意:那么為什么不逃往他國呢?/世間享受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B.正確。C.正確。彰明美好的;明亮的。句意: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品德。/明亮的月亮。D.錯誤。名詞,認知;知道。句意:這就是認知的最高境界。/卻不知道在哪里停止。故選D。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子犯認為應(yīng)當遣返秦國使者”理解錯誤,原文是子犯讓重耳推辭這件事,并向重耳闡明了仁愛和親情的重要性,認為如果因父喪圖利益,最終難以服眾。故選B。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1)“喪”,居喪;“時”,時機;“圖”,考慮。(2)“厚”,看重、厚待;“薄”,疏遠;“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正常的語序為“未有之也”,沒有過這樣的事情。13.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由原文“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可知,重耳叩拜但不拜謝,不以晉獻公的繼承人自居;哭著起身,十分敬愛父親;起身但不與人私談,遠離個人利益,所以秦穆公認為重耳是一個仁德的人。參考譯文:材料一:晉獻公將要殺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對申生說:“您怎么不把受委屈的情況向父親講明白呢?”太子說:“不可以,父親他老人家不可一天沒有驪姬,(我如果把事情講明,驪姬必然獲罪)這樣一來,就傷了他老人家的心了。”重耳說:“那么為什么不逃往他國呢?”太子說:“不可,他老人家給我加上的罪名是謀害君父,普天之下哪里有接納謀害君父之人的國家!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訣別說:“我申生有罪,沒有聽從您的勸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個人并不覺得自己死得可惜,盡管如此,想到國君年紀已老,繼承人年齡又小,國家正處于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為我們的國君出謀劃策,如果您肯出山為我們的國君出謀劃策,申生將懷著對您的感激而死。”申生行過再拜稽首之禮,就自殺了。由于申生一味敬順事上,所以謚為“恭世子”。晉獻公的喪期,秦穆公派人慰問公子重耳,并且傳達自己的話說:“寡人聽說,失去國家(君主權(quán))常常在這個時候,得到國家(君主權(quán))也常常在這個時候。雖然您恭敬嚴肅,在憂傷的服喪期間,居喪也不可太久,時機也不可失去啊,年輕人,請考慮一下吧!”(重耳)將這事告訴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說:“年輕人還是推辭吧。居喪之人沒有值得寶貴的東西,可珍貴的只有仁愛和親情。父親死去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還要用這事來謀利,那么天下誰能說清(我們無罪過)啊?年輕人還是推辭吧!”公子重耳(便)對(秦國的)客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